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地理(中图版)】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1)-课后练习

高二【地理(中图版)】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1)-课后练习

高二【地理(中图版)】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1)-课后练习
高二【地理(中图版)】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1)-课后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地理学科(中

图版选择性必

修1)11

学科地理年级高二学期第一

课题第三章第一节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第一课时)

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日期: 2020 年 12 月

学生信息

姓名学校班级学号

课后练习

1.说出下列天气现象分别在哪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1)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绵绵天气

(2)一场春雨一场暖

(3)一场秋雨一场寒

(4)冬季的寒潮、夏季的暴雨

(5)华北、西北地区的沙尘暴

(6)江南初夏“梅雨天气

(7)昆明1月份“天无三日晴”

2.读2019年11月29日20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乙地锋面剖面示意图,判断乙地天气特征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1)—暖锋(2)—暖锋(3)冷锋(4)冷锋(5)冷锋(6)准静止锋(7)准静止锋。

2.(1)

天气特征:大风、降温,可能伴有雨雪。

理由:冷风移动速度较快,形成大风天气;

暖气团爬升,水汽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天气;

由受暖气团控制到被冷锋锋面控制,气温降低。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8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Word版含解析

选择题 某年4月23日0-20时,敦煌经历一次强沙尘暴天气。下图为该日0-20时敦煌气象要素(气温、气压、风速)变化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曲线分别代表的气象要素是() A.①代表气压,②代表气温,③代表风速 B.①代表气温,②代表气压,③代表风速 C.①代表气压,②代表风速,③代表气温 D.①代表风速,②代表气温,③代表气压 2.下列时间段中,敦煌附近等压线最密集的为() A.0-2时B.10-12时 C.14-16时D.16-18时 3.造成敦煌市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14-16时,气候要素变化最大,推测这段时间是沙尘暴暴发的主要时期。春季,受强烈的西北冷空气影响,风力大,沙尘暴易暴发,伴随着气压升高、气温降低等现象,据此分析,B正确。第2题,等压线最密集为风力最大时期,由图可知,14-16时风力最大,C正确。第3题,一般沙尘暴是由冷锋天气形成,图C是气旋的后侧冷锋,正确;图A是气旋的前侧暖锋,错误;图B、图D不会形成沙尘暴,错误。故选C。答案:1.B 2.C 3.C (2020·高三标准学术能力诊断)2018年夏季,北半球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和热浪,这与科学家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期是一致的。据此回答4~6题。 4.北半球极端高温的天气系统属于()

5.我国北方地区遭受罕见高温天气的原因是() A.受准静止锋的长期控制 B.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的长期控制 D.受台风的影响 6.全球气候变暖与下图中哪一因素变化有关()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4题,2018年夏季,北半球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和热浪,应是受下沉气流控制,选B。图A是低压系统,图C是暖锋,图D是冷锋,多形成阴雨天气,一般不会形成高温、热浪天气。第5题,厄尔尼诺发生当年,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B对。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一般不受准静止锋影响,也不可能受副热带高压的长期控制,A、C错。台风影响下,多阴雨天气,D错。第6题,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为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知,③表示大气逆辐射,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主要动力,C对。①表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太阳辐射,均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A、B、D错。 答案:4.B 5.B 6.C (2020·乐山高中调研)图示为很多同学见过的反映某类地理原理的典型现象发生时视频

2017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宇宙是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常见的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其中星云和恒星时最基本的天体。在大气层飞行的飞机、陨石、陨铁等都不是天体。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是由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的)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 概况 方向 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 周期 日,长 小时 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 所需的时间。 速度 角速度为 °/时。地球表面除 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 向 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 地理意义: ①导致 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中心天体( 太阳 ):质量占 99.86% 地月系:组成 地球 和月球 八大行星: 水星 、 金星、地球 、 火星 木星、 土星 、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 河外星系 总星系 太阳活动与地球 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 年) 耀斑→(干扰大气的 层)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极光 太阳活动 类型 概念: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太阳能量的来源: ; 太阳辐射能由 向 递减。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辐射→能源 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 对地球的影响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时,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 大 。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 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区时 ,又称 标准时 。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180°经线穿行的折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概况 轨道:是一个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 焦点上,每年1 月初位于近日点, 7 月初位于远日 点。 方向:自 西 向 东 角速度约为每天59’ ,近日点时较 快 ,远日点时较 慢 周期为 1年 ,约为 365 日 6 时 9 分 为一个恒星年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 黄赤交角,约为 23°26'。 ◆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地理意义: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相对于 地平面 的高度角,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12时时最大,称为 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 太阳光直射 的纬线最大,向 南、 北 两侧逐渐降低。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昼就长 ,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 在极圈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 极昼 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相反,赤道上 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月 日 赤道 向 夏至 月 日 北回归线 向 秋分 月 日 赤道 向 冬至 月 日 南回归线 向 1 a 2 3 B

初1地理天气系统知识点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常见天气系统

初1地理天气系统知识点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常见天气 系统 1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 2 锋面系统:(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 冷锋和暖锋共同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 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叫锋后,暖锋叫锋前) (1)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 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 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 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 4 低压(也叫气旋)和高压(也叫反气旋) (1)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右手四指紧握表示水平气流辐合,大姆指向上表示垂直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左手) (2)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高气爽的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右手四指微握张开表示水平气流辐散,大姆指向下表示

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左手) 5 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就象我们用的塑料圆脸盆现被挤扁了),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注意:在南北半球的低压系统中,学会根据气旋中空气辐合运动的方向,判断相对来说冷气团主动的是冷锋,暖气团主动的是暖锋。 感谢您的阅读!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第5课时 常见的天气系统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第5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 点拨 (一)教材第32页“学习指南”第3问 详见教材第43页至第44页。 (二)教材第43页“图2117”和“图2118” 对比分析冷锋和暖锋,注意重点分析:主动移动的气团;锋区的天气;降水的区域及部位;锋面倾斜的方向;降水的强度;锋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三个时段的天气现象等,注意重点联系我国的天气现象。 (三)教材第44页“图2119”和“图2120” 图文结合,对比梳理气旋、反气旋的水平和垂直运动的方向、状态及其形成的气压特征,形成立体的观念并解释我国出现的典型天气现象。

(四)教材第45页“复习题”第4题 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称为锋。冷锋过境时多降水、降温、大风等天气;暖锋和准静止锋多连续性降水天气。暖锋过境时可能会连续几天下雨或有雾。图见教材第43页,详见教材第49页。 [课堂小结] [学业达标] (2019·江苏卷)(双选)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解析:三峡库区的云海是由水面上大气上升,气温降低,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故选A、D。 答案:AD 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1中( ) A.①增大B.②增大 C.③减小D.④减小 解析:大气中的云层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导致地面辐射减弱;大气中的云层还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图2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逆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故选B、C。 答案:BC 当地时间2013年9月24日,受飓风“英格丽德”和热带风暴“曼努埃尔”影响,墨西哥出现强风暴雨天气,多地受灾严重。据此完成3~4题。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与该飓风相同的天气系统是( ) 4.此次飓风可能带来的灾害主要有( ) ①海啸②风暴潮③地震④狂风⑤暴雨⑥沙尘暴 A.①②④B.②⑤⑥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练习题1

第3节常见的天气系统(1) 1.下列有关锋面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又叫锋区 B、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 C、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 D、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暖锋形成 2.我国由于冷锋活动而出现的天气有() A.夏季午后的雷雨 B.冬季爆发的寒潮,冬春季节的沙暴 C.南部沿海地区吓秋季节的台风 D.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的梅雨 3.每年春末夏初中国雨带的推移过程实质上属于() A.冷风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4.下面四副图中,A、B、C、D四地纬度大致相同,此时图示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 5.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是由() A.暖锋造成的 B.准静止锋造成的 C.快行冷锋造成的 D.慢行冷锋造成的 6.下面四副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答案: 1.A 2.B 3.B 4.B 5.B 6.C

第2套 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a、b、c三地气压相比较() A.Pa>Pb>Pc B.PaPc>Pa D.Pb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常见天气系统 教案

第8讲 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主要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 2.锋:冷、暖气团的分界 (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锋面类型 (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3)准静止锋: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而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如我国夏季江淮流域的梅

雨、冬季贵阳的阴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 二、气旋、反气旋与天气1 .基本气压场 (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 高压脊。(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 低压槽。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 天气系统低压高压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 由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我国典型实例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长江中下游7.8月的伏旱天气,北方的秋高气爽天气 3.锋面气旋 (1)概念: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剧烈,往往产生阴雨天气,甚至造成雷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4)常见地区: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微点1 冷、暖气团的温度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微点2 锋面过境并不一定会带来降水 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微点3 冷、暖锋的符号各有不同 微点4 图解两类准静止锋 微点5 低压槽附近多阴雨天气的原因 低压槽区域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相交汇的区域,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从而形成锋面,暖气团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微点6 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反气旋风向 微点7 台风形成的地理条件 (1)洋面温度在26 ℃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形成热低压,逐渐发展形成强热带气旋。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中图版必修1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 (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 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 三维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知识结构: 1、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气团类型冷气团暖气团 图示 与移经地区的温度 比较 低高 湿度小大 密度大小 与锋面的位置关系在锋面以下在锋面以上 所以,冷气团温度不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不一定高。 20℃ 25℃ 移动方向 10℃ 17℃ 移动方向 常 见 天 气 系 统 锋面系统 锋面气旋 冷气团 暖气团 暖锋 冷锋准静止锋 天气 反气旋 气旋 低压槽 低压 高压 天气

项目详情 图示 锋面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遇形成的交界面,是一个狭窄而又倾斜的面 (自地面向高空冷空气一侧倾斜)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随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雨区分布降水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特别提醒: (1)在单一冷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冷暖气团交界处,天气复杂多变。 (2)锋面经常会带来天气的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锋面附近是否产生降水,不仅取决于是否有上升气流,还与锋面上方暖气团的湿润程度有关。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很小,空气的浮力能够托起这些水滴,就只会形成一些云。例如,北方春季受冷锋影响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但很少有降水。

依据: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 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锋 图示锋图 天气图 符号 锋面坡 度大小大小较小 降水强 度 大,多为狂风暴雨小,多为连续性降水小,多为连续性降水 雨区位 置 主要在锋后主要在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天气特征过 境 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 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 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过 境 时 阴天、下雨、大风和降温连续性降水或雾暖气团爬升,形成降水 过 境 后 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天 气转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 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行星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 ●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及其成员: ●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巨行星:木、土星 (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 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 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 ●自转方向: 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 ●公转轨道:椭圆形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026’):黄道面+赤道面 4.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o26’)。 5.地球运动的计算: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 晨线:由夜变为昼。昏线:由昼变为夜。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o,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解题的三个方法: (1)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o,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2)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3)“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 ●日界线:原则以180o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 ●解昼夜长短的三个方法: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第8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第8讲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选择题 (2017·高考江苏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 A.甲B.乙 C.丙D.丁 2.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 A.晴,西南风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东北部地区受强烈的锋面气旋系统影响,甲地处于冷锋锋后,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最可能形成暴雪天气;乙、丙两地位于锋面气旋南部,受暖气团控制,降暴雪的可能性不大;丁地处于锋面气旋东部,暖锋锋面附近,受暖气团缓慢北移影响,可能有降雪,但强度不大。第2题,戊地此时受高压(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此时戊地吹东南风。 答案:1.A 2.C (2018·临汾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月7日21时某种天气系统向东推进过程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剖面图。天气系统推进速度为110 km/日,据此回答3~4题。

3.与7日比较,8日水库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 A.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变小 B.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变大 C.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不变 D.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小 4.图中城市7日比6日大气污染重,其主要原因是7日( ) A.空气下沉受到抑制 B.空气上升受到抑制 C.空气辐散,静风 D.空气辐合,静风 解析:第3题,图示天气系统为冷锋,7日水库位于锋前而气温较高,天气睛朗;8日冷锋向东移动,水库位于锋后而多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小。故D正确。第4题,由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可判断,6日该地还没有受到冷锋影响,气温较高而空气对流较强;7日受冷锋影响,出现了逆温层,阻碍了近地面污染物扩散,故大气污染严重。 答案:3.D 4.B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下图中a、b、c三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某锋面气旋内,且三地均位于锋线附近。据此完成5~6题。 5.若b地此时吹西风,a、c两地风向、气温等天气现象差异较大,则下列关于a、c两地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气温较c地的低B.a地风力较c地的大 C.a地气压较c地的低D.a地晴朗,c地阴雨 6.若a、b、c三地气压不同,且此时风向均为东南风,则下列关于a、b、c三地气压高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1 课时锋与天气 1. 理解不同锋面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点。 2. 可以根据近期天气情况的变化对将来一段天气形势作出预测。 过程与方法: 1. 会运用简易天气形势图分析各地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趋势。 2. 绘制冷暖锋示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应用知识为生产服务的观念。 2. 激发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力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通过预习,自主完成基础内容,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注) 1.气团 (1))什么是气团? (2))冷 1 2.锋 (1))什么叫锋面、锋线、锋? (2))锋的类型有哪些? 【思考】 ①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广大地区,天气状况如何? ②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的?

二、冷锋 【动动手】 观看冷锋形成过程动画,根据动画及课本图2.19 左图,绘制冷锋示意图(注意:冷暖气团位置、运动方向及标注雨区位置) 【合作探究】未来24 小时内寿光的天气变化情况? 要求:认真观看经过寿光境内的冷锋移动过程动画,试描述未来24 小时内寿光的天气变化情况。(先自主思考2 分钟,再小组内交流讨论3 分钟,后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思考】下图为冷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曲线,a、b 曲线分别表示什么?

【冷锋小结】(完成表格2 中冷锋部分) 三、暖锋 2 2 四、准静止锋: 1.天气特征: 2.表示符号: 3.雨区: 4.常见天气实例:

【课堂小结】自主梳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课堂反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按成因分,甲为锋,乙为锋。图中A、B、C、D 四地,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此时该地出现 等天气现象。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天气系统 2.(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读图7,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 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是 1015 102010251020杭州 L H 1005 10001010 H H 杭州 ① ② ③ ④ 图7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与应用。图①中的锋面气旋图左边有一谁静止锋存在,右边为暖锋,应该为春季;图②中海洋上形成的是高压,陆地上形成的是低压,应该是夏季;图③中的锋面气旋图左边为冷锋,右边为暖锋,且亚欧大陆为强大的高压,应该为冬季;图④中的海洋上有气旋存在,台风活动频繁,应该为秋季。 (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3 4d 图,图6(单位:百帕)

7.(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10分)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10分)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 分)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野营遇此情况,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图3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7题。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 1课时

示范教案一(常见的天气系统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能力目标 1.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主持人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2.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为主。 ●教具准备 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板书)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一、锋面系统(板书)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

杨胜良、常见的天气系统

高中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种常见天气系统,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 (2)、了解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1)、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示意图的水平。 (2)、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图像系统的判读,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注重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当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 1、锋面过境时,天气的变化过程。 2、天气图的判读,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 3、“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的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锋面系统设问:锋面的概念是什么? 活动3:教师在黑板上画下图,让学生片 断准确的锋面图,并在准确的锋面图中说 出字母所代表的冷、暖气团名称。 以问题导 航,明确学 习目标,培 养学生提 取信息的 水平和合 作学习的 意识。 播放课件:动画,冷锋、暖锋的形成锋面 设问:冷锋、暖锋的概念是什么? 播放课件:投影出冷锋、暖锋对比动画图 设问:冷锋、暖锋如何区别? 播放课件:冷锋对天气的影响 (教师边讲边实行动画演示) 设问:冷锋过境前、时、后天气状况如何? 设问:暖锋过境前、时、后天气状况如何? 设问: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是什么? 学生观看动画,主动思考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后,尝试回答 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推出冷 锋的天气情况,然后同理推导出 暖锋的天气情况,总结完成下表: 过境 前 过境 时 过境 后 冷 锋 暖 锋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播放课件:气旋、反气旋动画,立体形成 及天气状况。(并准备画气旋、反气旋示 意图) 合作学习1:两名学生上黑板画气旋、反 气旋示意图,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画。(教 师先画出气压分布图,节约时间) (以北半球为例) (教师语言点拨,引导学生画图)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然后在 座位上画图 培养学生 识图、画图 的水平。 师生共同纠正学生画错的地方,教师讲原理、规律、判别方法,最后总结, 投影出表格: 项目气旋反气旋 气压分布 水平气流 状况 北半球 南半球 垂直气流状况 A B C D

高一地理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版教案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 2.低压、高压系统。(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教学难点 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和差异 教具、资料 电脑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放最近三日学生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选择我国受冷锋活动影响的天气预报)。引出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 板书:一、锋面与天气 画图并介绍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的概念。 学生观察思考:①雨区的位置?②降水为何发生在冷、暖空气相汇处,而不单纯发生在冷空气或暖空气控制的一侧?让学生对比冷暖气团的气温、气压、湿度和密度。俗话说“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是大气的运动,你能否从大气的运动这一角度来分析? 总结学生分析的结论,形成锋面示意图: 学生根据这两幅图的信息,讨论:①冷暖气团的位置关系②两幅图的锋面各向哪个方向移动?③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异同。④在锋面附近会出现哪些天气变化教师讲述:生活当中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移动,雨区也随之移动。补充锋面示意图,形成对比的两幅冷、暖锋示意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①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暖气团都在锋面之上做上升运动,当暖气团的水汽充足时,锋面下面常有阴雨天气。②锋前、锋后的概念及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差异(暖锋锋前降水,冷锋锋后降水)。③冷暖锋的符号。 过渡: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移动,雨区也随之移动。冷、暖锋在移动过程中对某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单元大气环境 第五节常见天气系统 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近地面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 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是指对天气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流场、气压场、温度场和湿度场上的特定系统,或特定天气现象。常见天气系统有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气压)、反气旋(高气压)等 气团 气团是指气象要素(温度、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并具有一定垂直稳定度的大团空气。 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千千米,垂直高度可达几千米到十几千米,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 按气团的热力性质不同,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冷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所以当冷气团移动时,就会形成冷气团主动楔入暖气团下面而构成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

冷锋天气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刮风、阴天、雨、雪等天气。过境后冷气团取代了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一场秋雨一场寒”就是一系列冷锋过境形成的。 暖锋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 暖锋天气 暖锋比冷锋移动速度慢,暖锋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天气,过境后,冷气团的位置被暖气团取代,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一场春雨一声暖”就是系列暖锋过境形成的。 准静止锋

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幅度很小,我们将这类锋面称为准静止锋。多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最主要的是江淮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 江淮准静止锋 每年夏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的冷空气交锋、对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江淮准静止锋。江淮准静止锋是形成梅雨的重要天气系统。“黄梅时节家家雨”就是对梅雨天气的真实写照。 昆明准静止锋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教案

凯里学院旅游学院学生试讲教案 试讲人授课 年级 高一课时2课时课型单一课 学科地理教材及 章节 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课题名称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指导 教师 教材分析天气现象是人们能直接感受到的自然现象之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教材的编排看,第二章教材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常见的天气系统是其中知识结构上重要的一环,本课是在综合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成因,因此所讲内容对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意义。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个性突出,富有好奇心,在心理上它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但学生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比较差,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全面需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说出引起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 2.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知道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主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总结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知道冷、暖气团性质的基础上分析教材中各天气系统示意图,说出各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增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现象。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内容知识点学习目标具体描述 主要天气系统的概念说出气团,锋,气旋、反气旋的概念冷、暖气团的性质知道冷、暖气团的性质 锋与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分析锋与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并总结归纳出锋与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能结合具体例子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练习题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点是 A.都形成连续性降水 B.降水都降在锋前 C.都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 D.都属于气候系统 2.关于暖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锋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 B.降水多发生在锋后 C.暖锋过境时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D.锋面从高纬方向移来 3.下图所示四幅冷、暖锋示意图中,A、B、C、D四地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此时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因素) 4.下列天气过程中,属于暖性反气旋控制下的是 A.寒潮 B.台风 C.梅雨 D.伏旱 5.关于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中心为高气压 B.南半球是逆时针方向 C.其中心有上升气流 D.地面气流呈辐散状 6.下列属于南半球反气旋的是 7.影响我国夏秋季东南沿海灾害性天气成因的是 A.气旋B.反气旋C.锋面气旋D.冷锋 8.能正确表示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成因的是 A.副极地低压B.反气旋C.气旋D.赤道低压 9.下列关于气旋与反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气候系统 B.同一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方向相同 C.我国冬、夏季受反气旋影响的天气特点相同 D.温带多雨带气旋活动频繁,多气旋雨 10.北京冬季盛行偏北风的原因 A.气旋西部B.气旋东部C.反气旋西部D.反气旋东部 二、双项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11——13题

11.北京处在①阶段时,天气现象和气压分布状况是 A.天气晴朗温暖B.气压高C.天气阴D.气压低 12.北京处在②阶段时,如果有大风天气出现,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锋面两侧水平气压梯度较大B.冷气团移动速度很快 C.暖气团含有大量水汽D.冷气团携带有大量沙尘 13.北京处在④阶段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冷锋移出本市,天气晴朗B.暖锋移出本市,天气晴朗 C.冷空气已经变性,气温开始回升D.天气已转阴,出现降水迹象 14.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天气旋涡有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15.读下面所示图形中,能带来阴雨天气的是 三、综合题 16.下图中锋面移动是30 km/小时,城市目前是14时,说明: (1)该锋是锋,判断依据是方向移动。 (2)锋面什么时间将会移到城市上空,未来48小时内,该城市的天气将怎样变化? (3)某医院救治的128例脑溢血患者中,有116例是锋面过境时发生的。肺结核病人咳血,特别是婴儿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在锋面过境时发病率很高,为什么?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第8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案 中图版

第8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气团与锋 1.锋面结构示意图 2.天气特征 (1)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2)气团? ????暖气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冷气团: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二、锋与天气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三、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比较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 与风向 气流 形成 (北半球) 水平气流 与风向 风向 北 半 球 逆时针方向 流向中心 顺时针方向 流向四周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南 半 球 顺时针方向 流向中心 逆时针方向 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 与天气 气流形成 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过境前后气 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 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 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 气 微点1 冷、暖气团的温度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微点2 锋面过境并不一定会带来降水

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微点3 图解两类准静止锋 微点4 低压槽附近多阴雨天气的原因 低压槽区域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相交汇的区域,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从而形成锋面,暖气团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微点5 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反气旋风向 微点6 台风形成的地理条件 (1)洋面温度在26 ℃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形成热低压,逐渐发展形成强热带气旋。 (2)赤道附近海区,由于地转偏向力小,一般很难成为台风的发源地。 微点7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