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构建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构建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构建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构建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张赤旗

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增加信贷投入。农业贷款风险大,没有相应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贷款投放后劲不足。我们通过对吉林省信贷资金投向“三农”的研究,认为应该尽快建立完善农业贷款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建立完善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农业信贷风险大。农业自然灾害一方面导致农业生产费用增加,另一方面导致粮食减产,直接影响农业贷款的回收。抵押物的缺失,使涉农金融机构只能发放信用或联保贷款。但担保主体与贷款主体经济状况类似,生产经营活动类似,风险同质性强,分担风险的作用有限。较低的文化素养和社会信用文化缺失,使农村企业和农户的诚信意识、金融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农村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力度不够,缺乏统一的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金融企业难以获取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农村的逃债、躲债和赖债现象还比较严重,但失信惩罚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农业贷款管理难度大。农业贷款具有小额、分散、贷款成本高、管理难、费用大等特点。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为例,县级以下有1566家机构,信贷人员5434人,人均管理贷户496.7户,人均管理贷款968万元。为管理贷户,信贷员每人日均行程40公里,费用35元。

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完善的表现

担保机构缺失,担保机制不完善。与农村的现实需要及相对完善的城市信贷担保机制相比,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的差距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担保资源不足。一是保证人的担保能力有限。二是农村融资担保机构缺乏。三是农村担保物范围狭窄。四是处分担保财产受限。

相关服务待完善。一是政府确权登记滞后。吉林省从2007年11月开始在省内10个县进行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共签订各类承包经营合同49.1万份,目前仅发放林权证36768本。二是为农村抵押物提供评估、流转服务的中介机构少。

银行担保方式创新不足。近年来,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管理考核力度,基层机构没有信贷创新权力。同时,金融机构存在不动产抵押偏好,与担保组织的合作不主动,限制了这些机构功能的发挥。

农业保险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专门为农村设计的险种少。二是保险费率较高。三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点多面广、单位价值小,定损难度高,赔付率大,使得农业保险业务往往处于保本经营甚至亏损状态。

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完善的负面影响

由于风险分摊机制不完善,涉农信贷机构只能自己设法采取措施减少风险。

农业贷款利率高启。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联保贷款利率为基本利率的2.3倍(12.213%),农户信用贷款利率为基本利率的2.2倍(11.7%),抵押、质押贷款为基本利率的2倍(10.62%)。农业银行的农业贷款利率为基本利率的130%,高于其他贷款利率水平。

贷款强制保险行为的出现。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必须参加一份70元的人身意外险。虽然贷款附加保险为农业贷款提供了一种经济补偿机制和避险机制,但参保后贷款风险降低但相应的贷款利率却没有下降,借款人参保意愿低。

慎贷现象普遍存在,投放后劲不足。农业贷款的高风险和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使各涉农金融机构“慎贷”、“惧贷”。2010年年末,吉林省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同比少增23.1亿元,增幅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据了解,农业贷款投放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两年自然灾害频发,贷款风险增大,风险补偿缺失,抑制了放贷积极性。

建立完善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的建议

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具体落实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农村金融的税收优惠。免征政策性农业贷款利息收入的营业税和地方基金,降低商业性农业贷款利息收入的营业税税率和农村金融机构所得税税率,金融机构对减征的税收资金增提贷款损失准备或补充资本金。

二是建立农业贷款贴息制度。目前吉林省农村市场利率平均水平在8%-13%之间,建议按照农业贷款借款人实际承担的利率相当于或低于城市贷款利率水平的目标,给予贷款额度3%-5%的财政贴息。

三是兴办政策性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建议在粮食主产区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一定比例注资,以中央财政为主,成立政策性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建立农户贷款担保基金。

构建农村金融风险消化转移机制。一是加快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建议政府在建立农业保险体系中担负重要责任,在明确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对农业保险给予法律上的支持、经济上的优惠和行政上的保护。首先要尽快对农业保险进行立法;其次是因地制宜地探索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开始可以考虑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签订协议代办农业保险,在财政、市场等条件成熟时组建国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再次是给予经营公司保费补贴、业务费用补贴、管理费用补

贴以及税收优惠;最后是建立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政府独资的再保险公司,或者建立政府与保险公司相结合的优惠型农业再保险机构,并多方合作积累巨灾风险基金。

二是建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如建立农村抵押物流转机构,培育农村抵押物流转市场,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改善市场结构,遏制市场操纵行为。

三是以主要涉农金融机构为主,积极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扩大农村担保物范围,目前吉林省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对农户陆续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房屋、农业机械、林权、粮食直补资金抵押贷款试点。

增强涉农金融部门的风险分担与补偿能力。一是通过增强涉农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间接提高其风险承受能力。可以考虑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对农村中小储蓄存款免征利息税和实行差别利率,允许其存款利率略高于央行基准利率。此外,要规范和稳定涉农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金,拓宽多元资本金融资渠道

二是建立农业贷款保险制度。通过立法扩大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开办农业贷款保险,保险对象可以是借款方,也可以是贷款方,如果是借款方参加保险,可以采用降低借款利率的形式使借款农户不至于增加借款成本,提高其参加保险的积极性。

三是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建立风险和收益对称的市场利率定价机制。农村金融机构应该依据农业贷款成本、利润目标、风险因素等,综合考虑贷款对象的承受力,确定农村市场各方主体多能接受的利率水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分担化解贷款风险中的作用。

四是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创新,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化的开发与推广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资产的流动性。

信贷风险及内控管理.doc

(一) 信用社通过近年来的改革,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得到较大发展,但信用风险大,业务品种少、服务手段落后,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经营理念陈旧、内部控制不完善和员工素质低下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前,农村信用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实现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质量,实现贷款规模、数量、效益均衡发展。 因此,我们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过去信用社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下,按照存贷比发放贷款,通过粗放式、外延式的规模扩张来发展业务,实现利润。通过资产规模扩张来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出现恶性膨胀。当务之急要实现分帐经营。具体分三个时间段:第一时间段,省联社成立以前;第二时间段,2005-2007年,(期间现金发放的贷款,要严格实现责任追究)。对过去形成的不良贷款,联社要成立专门的清收队伍,对贷款进行全面核查,催收,保全资产;第三时间段,从2008年开始,对新增贷款发放,要引进严密的信贷管理机制,实现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 一、成因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未严格按农村信用社信贷操作程序进行贷款管理,在发放和管理贷款方面的操作技术性失误等。贷款操作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有的信贷人员对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信状况、担保能力等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不能准确的反映借保人的经济效益和信用程度。调查报告只是信贷人员坐在屋内根据贷户的一面之词而写来应付检查的。对借保人(单位)在别的信用社或其它金融机构有不良贷款的贷户仍然发放贷款;审查贷款时不严格,重形式轻内容,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仍然发放贷款等;贷后检查不及时,在实际工作许多因为信贷人员贷款催收不到位,造成了贷款超过了诉讼时效,贷户赖帐都无法起诉。由于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导致贷款出现风险难以控制。 二是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借款人无论经营什么业务,事先都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预测其经营的后果及可产生的风险。特别是对固定资产贷款,除企业必须提供可行性分析的书面报告以外,信用社还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贷款项目评估。如果信用社在审查贷款项目时,既无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也无项目评估。单凭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决策贷款,就有可能产生经营风险。 三是缺乏科学管理。贷款规模过大,贷款投向结构、期限结构不合理,贷款经营机制不健全,都是使信用社贷款发生风险,造成损失的原因。 四是信息不灵。信用社任何一项经营决策,必须依靠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作出贷与不贷的决策。至于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则要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资金方面的信息。如果信息不准、不灵敏、反馈不及时,往往导致贷款决策失误,发生风险损失。

国内外再担保风险分担机制简述

国内外再担保风险分担机制简述 一、国外再担保风险分担机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作为一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建立起来的信用制度,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等建立信用担保体系较早,运作较成熟,在机构组织、资本筹集和风险规避等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一)运行模式 美国、日本实行政府强制性再担保制度,基金完全由政府财政出资或由政府直接操作,再担保程序简洁、运行高效,再担保风险分担比例、费率等设计合理。韩国实行政府诱导性信用再担保制度,再担保资金来源多样化,有会员费、政府的预算拨款和金融机构的捐助款组成,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职能多样化,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程序简洁高效,权利义务设计清晰,再担保风险分担比例、费率设置合理。 1.资金筹集。政府在财税政策上的有力支持是各国担保机构成功运作的基本保证。发达国家信用担保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其他来源为补充。美国中小企业信贷担保计划的资金主要由联邦政府直接出资,每年国会从预算中拨款补贴,补贴的数额取决于补贴率,进而取决于小企业局收支的确定,且担保体系的净损失由政府财政补贴;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的实收资本完全由国家财政出资,其中,用于支撑再担保业务的资本占比为65%、融资业务占比为34%、资产证券化支援业务占比为1%,地方性信用担保协会的资金由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捐助共同组成,实行多元化投入(孙昌兴等,2011;陈丽华,2005);韩国信用再担保体系由韩国信用保证基金联合会联合16个地区信用保证基金会组成,信用担保基金的总资本是由政府、金融机构出资并累计结转利润组成,来源于地区保证基金缴纳的会员费、政府的财政拨款以及金融机构的捐助(李丽丽,2014)。 美、日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政府在再担保制度演进中的作用,美国再担保是由政府直接操作,日本的再担保资金是由政府全额提供。韩国是发展中的发达国家,其再担保资金是通过多方渠道筹集的。 2.管理体制。美国实行权责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事前承诺作为保证的事后补偿,一般对协作银行采取授信管理,发生损失后由银行向担保机构申请补偿。美国信用担保体系以中小企业局为主要的担保机构,集担保与再担保功能于一体,对各地分支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联邦政府根据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制定小企业担保贷款计划,对基金的用途、贷款条件、担保金额和费用,以及执行机构的职责均作了具体规定。小企业局负责管理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有权决定是否为贷

关于印发《福建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福建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日期:2011年1月6日来源:中国福建浏览:675 字体大小:大中小打印 闽经贸中小[2010]853号 各设区市经贸委(经委、经发局)、财政局,人民银行省内各市中心支行,各银监分局,各有关金融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营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0〕19号)精神,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放大效应,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缓解我省小企业融资难,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财政设立了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福建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暂行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福建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营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0〕19号)精神,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放大效应,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缓解我省小企业融资难,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以下简称“风险补偿资金”),特指省政府专项用于鼓励和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信贷投放的财政扶持资金。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小企业,是指在本省境内(不含厦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在本省境内税务部门依法纳税,上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含2000万元)以下,在同一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下的各种所有制企业。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研究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流程管理论文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又是金融的核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各种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运行高度货币化、信用化和金融化。作为金融中介的银行,以货币和信用为媒介,和经济社会中各个经济主体发生着广泛的信贷联系,所以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为整个经济风险的中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较为落后,不良贷款率偏高,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对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首先介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度量,通过从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分析揭示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指出我国信贷风险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找出解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然后根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生的三个流程: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管理;提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管理。在贷前调查中,通过对信贷客户信用评估,确定信贷客户的信用等级,建立信贷客户准入机制。在贷时审查中,通过合理设置,将业务拓展部门、贷款审查部门和风险控制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制约,达到审贷分离和权责对应;同时审查贷款用途是否合理,还款来源是否有保障。在贷后管理中,通过五级分类,实时动态监管贷款情况,及时识别、防范、控制风险。通过对三个信贷流程进行从始到终的风险控制,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流程化管理;最终达到预防、规避、转移、化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从而减少不良贷款引起的损失,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 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将信贷风险流程管理运用于工作实践。通过实践,检验了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与信贷风险管理效果。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商业银行的信贷是伴随着商业银行的产生而产生,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行业最重要的特征,是间接融资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的信贷极大的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从文艺复兴到新经济发展,可以说都离不开商业银行的信贷。信贷有三个要素: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从根本上讲,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本。因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应运而生,而且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增多,银行风险有扩大的趋势。同时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更大的风险压力,表现在 ①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民营银行的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外资银行的涌入,作为市场主体的银行数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主体的增加必然引起竞争程度的提高。竞争在调动竞争者的积极性和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容易造成无序竞争,增加同业内耗,加大交易费用,降低整体效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主体和增长点在不断向非国有部门和居民部门转移,中国银行

银行担保机构间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的解析

民建中央2005年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考察团调研情况详见!人民政协报?2005年6月12日、14日、16日, 民建中央赴上海考察综述 系列报道。 作者简介:郑晓玲(1970-),苏州大学商学院讲师,在职博士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 银行担保机构间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的解析 郑晓玲 (苏州大学商学院,苏州#215021) 摘要:在我国信用担保机构迅速发展的同时,银行担保机构间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严重失衡,制约了担保贷款业务的开展。继而从理论上分析了担保机构产生的背景,指出担保机构的性质是高风险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其与银行合作的原则应是利益均衡、风险分担。文章在对我国银保间风险分担机制失衡的原因与后果分析后,提出了在我国构建银行担保机构间合理的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应具备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机制;信贷配给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5557(2007)01 0057 03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我国银保间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失衡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许多发达国家都成立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格局下,为切实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要求下,各地融资担保机构迅速发展,现已形成了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互助性担保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尽管我国担保机构这几年迅速发展,然而其生存状况并不理想,业务空置率高。根据2005年民建中央对信用担保行业的一项调研 ,上海市担保机构中有近一半尚未开展担保业务,天津70多家担保机构真正开展业务的也不足30家。我国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普遍存在合作不平等的现象,银行不愿意按照国际惯例承担一定比例的贷款风险,严重影响担保业务的开展。对于政策性担保机构,由于其有政府信用的支撑,各家商业银行愿意成为其协作银行,部分银行愿意承担10%?20%的贷款风险系数。但对于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只有他们愿意承担100%信用风险,并且满足其他附加条件的情况下,一些商业银行才愿意成为其协作银行,银行担保机构间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严重失衡,制约了担保贷款业务的开展。 二、担保机构性质及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的实质 1.担保机构的产生: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与抵押担保。金融制度中存在着的对中小企业融资壁垒的现象早已为经济学家所关注,经济学家对基于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现象的理论研究较为完善,其中影响较大的是Stigliz 和weiss 从不 完全信息理论的角度对信贷配给现象的解释。根据Stigliz 和weiss(1981)的研究,假设借款者与贷款者之间存在事前非对称信息,论证了商业银行贷款平均收益是利率的非单调函数,证明了即使没有政府干预,由于借款人方面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配给也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存在。在银行信贷市场上,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存在信息成本高、管理欠规范、信贷风险大等劣势,一般而言,因贷款笔数和成本的正相关性,同样金额的贷款贷给大企业的成本一般小于小企业的成本,所以中小企业往往成为信贷配给的对象。抵押物可以作为借款者质量的信号反映,因为质量差的借款者拥有的财富少于质量好的借款者,所以质量差的借款者无法提供贷款所需要的足额抵押物。抵押物可以作为银行贷款的一种甄别机制,在中小企业缺乏抵押物的情况下,以信用担保功能介入作为缓解信贷配给现象的信用担保机构就产生了。 那么在中国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情况下,是否存在信贷配给现象呢?文远华(2005)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信贷配给问题作了专门的研究,他认为,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所以,已有的建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信贷配给理论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中国;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些特点,中国的信贷配给问题还存在特别解释,其中原因之一是由于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态度的变化通过在控制信贷风险上支出的变化影响信贷配给。当商业银行开始注重贷款的质量并投入成本改善质量的时候,银行信贷供给减少,市场上会出现信贷配给现象或信贷配给加重。在我国信贷市场,1998年之后商业银行普遍将贷款的安全性置 第20卷第1期2007年2月#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Finance College Vol.20No.1#Feb.2007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定稿)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处理客户信用额度评定、批准等具体工作,在维持对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降低应收账款,减少潜在的坏账损失风险,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信用管理制度内容 (一)收集客户信息 1、收集信息的目的:作为公司确定客户信用等级和批准信用额度的基础。 2、信息收集负责人:以事业部销售业务员为主,财务事业部为辅的多渠道方式进行。 3、具体操作: (1)事业部销售业务员应当对所有已经和将要与公司发生长期业务关系的客户情况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调查,其内容主要包括: (a)客户名称、法人概况、单位性质、经营业务范围; (b)注册资金、工商登记号、税务登记号; (c)银行账户、账号、资产状况; (d)近三年来公司的营运状况和经营业绩; (e)客户经销本公司产品的基本状况:年销量、类别、上年销售收入实绩、应收账款余额、回款平均天数、对接业务的配合情况; (f)当地市场的简要情况分析; (g)客户重大经济纠纷或司法案件; (h)联络方式、跟进负责人等资料;

(i)其他重要资料。 1 (2)业务员在调查收集上述客户资料时,必须按照当前普遍被业界接受的方式进行,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收集客户资料: 向客户内部有关业务人员咨询了解; 收集客户和媒体提供的公开经营资料; 向当地政府工商税务管理机构了解或查询; 向其他有关资信评估机构查询; 向客户的其他供货商了解其付款情况; 向客户主要产品的主要用户单位调查了解有关该客户内部管理情况; 其他合法的方法和手段; (3)业务员将调查了解到的客户信息,填写《客户信息表》后签字,并将重要的原始资料附在表后,交给部门统计员。 (4)统计员将业务员提供的客户信息表中的信息录入到“客户信用管理档案”中,进行密码保护,并将相应信息及原始资料送财务部备案。客户信用管理档案中的信息如有变化,应及时更新。 (5)业务员,销售经理应经常与客户保持沟通,定期巡回访问客户,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客户的经营和资信等变化情况。 (二)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流程 1、事业部业务员定期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将填写准确的“客户信息表”及其附件及时反馈给销售经理。 2、由销售经理对收集的客户资料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对收集的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鉴定后,填写《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评定表中的相关指标。

《开封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实施方案》政策解读(2020)

《开封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实施方案》政策解读(2020) 1、出台《开封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设立开封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补偿合作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贷款后所发生的损失,引导商业银行降低科技型企业贷款实物资产抵质押要求,主要利用自主知识产权、股权等无形资产以非变现质押方式给予贷款支持,着重解决科技型企业贷款难问题。 2、《实施方案》主要支持什么样的企业 在开封市辖区范围内注册满一年,已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型企业(重新申报结果未确定前可按上年度资格和条件继续享受相关待遇),且年营业收入不超过2亿元。 3、开封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的具体补偿措施有哪些 市、县(区)联合设立风险补偿准备金近4000万元,对参与科技型企业贷款业务的合作金融机构所发生实际损失 50%给予补偿,按照财政税收受益分配比例进行风险共担,两级财政对银行或担保公司的单笔贷款补偿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另外,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科技型企业贷款业务的,财政按科技型企业应向金融机构支付的上年利息总额的 30%给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补贴,贴息按照财政税收受益分配比例享受;同一家金融机构每年度获得贷款贴息额最高不超过 20 万元。 4、开封市科技金融“科技贷”业务(以下简称“汴科贷”)怎么申请 企业可向合作金融机构、市科技局、县(区)科技管理部门中的任一方提出贷款申请,同时在线上提交贷款申请,三方依照职责分别对贷款申请进行审核,共同认可后纳入风险共担范围。 5、科技型企业属于轻资产企业,如果没有实物资产作抵押,是不是就不能申请“汴科贷”了 不是。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实物资产作为抵押,还可以向有资质的担保机构申请担保,获得担保后再申请“汴科贷”。 6、实施“汴科贷”的银行和担保机构须符合什么条件 合作金融机构由市科技局和市财政局共同遴选,基本条件如下: (一)合作银行:要求企业提供的实物资产抵(质)押不高于贷款金额的 30%(单一实物资产超过30%的除外);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人民银行同期LPR的1.3倍;贷款期限不超过36个月。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其主要收益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经营是在风险中寻求收益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而创造价值因此作为商业银行收益主要来源的信贷业务隐藏着巨大风险因此在对信贷风险产生原因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如何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商业银行资本的安全 关键词信贷业务;信贷风险;风险管理机制 在管理信贷业务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将风险意识落实到信贷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在拓展信贷业务过程中更要贯穿风险调整收益的思想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 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业是一个经营风险、批发信用的行业其风险远大于其他服务行业一家商业银行因经营不善形成的风险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更是远远大于任何一个企业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商业银行的经营就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作出决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在追求高回报、高效益、高速发展中往往隐藏着巨大风险一方面风险具有隐蔽性现在没有风险并不意味着将来没有风险;另一方面风险又具有迁徙性、流动性

风险迁徙的“祸水”往往从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转移到管理水平较低的银行 作为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充满着风险和变数受各种因素、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商业银行发展信贷业务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风险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业务是信贷业务为了竞争和追求高额回报商业银行在高速发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这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最大风险近几年中国启动了商业银行股份化改制一手注资一手剥离不良资产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但这并非源于体制上的根本改善贷款基数的迅速扩张以及贷款的长期化趋势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银行监管的相对缺失也局部放大了金融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剖析 中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虽然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资产率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仍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银行机构管理信贷风险的能力仍然薄弱银行信贷业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操作风险 1.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是银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主要成因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历史上商业银行按行政区划设置带来的地域性政府管理政府色彩浓厚导致一些信贷业务内控程序在商业银行不同区域或不同层级呈现出非标准化特征缺乏统一规范的衡量标准行政化、人为因素过多增大了信贷风险隐患

《濮阳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濮阳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为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建立政银担风险共担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杠杆撬动作用,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结合我市实际,市金融工作局起草了《办法》。 二、起草过程 市金融工作局起草了《濮阳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并多次进行认真研究、调研和分析,分别征求了市财政局、市司法局、市工信局、人行濮阳市中心支行、濮阳银保监分局等部门的意见。根据各部门意见和建议,市金融工作局对《管理办法》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三、主要内容 《办法》全文共六章二十一条内容。第一章明确了制定办法的目的、依据和意义;第二章明确了风险补偿资金的用途、来源和补偿对象,主要用于银行和政府性担保公司因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造成的损失(代偿),资金来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上年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以及其他地方税款总和,按20%的比例提取;第三章明确了风险补偿资金的申请条件和补偿标准;第四章明确了风险补偿资金的审核认定工作由市金融工作局、人行濮阳中心支行、濮阳银保监分局、市财政局共同组成的考核小组负责,并明确了相关审核认定程序;第五章确定了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工作中各部们职责:市金融工作局负责风险补偿资金的年度使用计划的拟定、审核认定及相关管理工作。市财政局负责风险补偿资金年度预算、拨付等工作。人行濮阳中心支行、濮阳银保监分局等有关部门配合做好风险补偿资金的审核工作;第六章属于附则类条文。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商业银行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实务》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 《商业银行信贷全流程风险识别与管理实务》※课程背景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对信贷运行风险实行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模式。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把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审慎、规范、稳健的经营理念和精细化的办事文化运用到信贷流程管理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按照这一模式,商业银行将信贷经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重要环节,科学设定各环节的管理内容、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按照有效制衡的原则,把各环节的风险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通过对各节点的精细化管理来实现信贷风险控制的目的。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延续上升态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将惯性增长,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本课程基于经济“新常态”下以及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从信贷业务全流程角度,帮助银行各级管理人员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手段工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控制和风险化解。 ※培训对象 银行中高层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人员、客户经理、审查审批等各级信贷人员。※授课方式 专题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现场解答、赠送资料、课后辅导。 ※授课时间 2-3天。 ※课程大纲 第一讲商业银行(农信社)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概述 一、当前商业银行(农信社)信贷业务风险现状 二、当前商业银行(农信社)信贷风险最根本的成因 三、商业银行(农信社)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概述

第二讲贷款申请环节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方法 一、主要风险表现及案例分析 二、风险控制方法及案例分析 第三讲尽职调查环节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方法 一、主要风险表现及案例分析 二、风险控制方法及案例分析 第四讲审查审批环节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方法 一、主要风险表现及案例分析 二、风险控制方法及案例分析 第五讲合同签订环节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方法 一、主要风险表现及案例分析 二、风险控制方法及案例分析 第六讲贷款发放与支付环节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方法 一、主要风险表现及案例分析 二、风险控制方法及案例分析 第七讲贷后管理环节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方法 一、主要风险表现及案例分析 二、风险控制方法及案例分析 第八讲不良贷款处理与风险防范 一、不良贷款处理的基本原则 二、不良贷款处理的措施 三、不良贷款处理中的财产保全 四、不良贷款处理中的司法执行 五、不良贷款处理工作中的其他法律问题

PPP模式的风险分担

ppp模式的风险分担 当前,地方政府推广PPP模式的热情高涨,被寄予很多期望。但如果缺乏透明、严格的监管体制机制,盲目推广PPP项目有可能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膨胀,带来新的风险隐患。 PPP模式强调公私部门的全过程合作,项目投资额大、经营期长、合作方众多,各方关系复杂,涉及的风险因素众多。换言之,PPP不是一场婚礼,而是一段婚姻。 谈恋爱容易,但要结婚并长期运营PPP模式,需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好迎接各种风险挑战的心理准备。 寻找风险分担的合理边界 PPP项目运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极其复杂,合理分担风险是保障PPP模式顺利运营的前提。 由于风险复杂,识别和度量PPP项目风险比较困难,用好PPP这把利器,需遵循大型项目建设的一般规律,将项目风险在参与方之间进行合理、公平地分担。公私合营要写好合同,对风险分担要有详细的准备,签订PPP合同时需尽量处理好每个细节。在风险分担方面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发挥禀赋优势。由于PPP项目的参与者掌握的资源不同,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明显不同。风险应由最适宜的一方来承担,参与方对哪种风险控制力最强,就应发挥其优势控制哪种风险。 二是风险和收益要匹配。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要体现公平。唯有公平,才能将各个项目参与者持续地拴在一起,构成紧密利益共同体。 三是量力而行。承担的风险要和参与方的能力相适应,要有上限。如果承担了无法承担的风险,就会缺乏控制能力。 以上是原则性要求,在PPP项目具体运营中,还要因地制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国家级风险和最低需求风险应尽量由公共部门来承担;市场级风险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承担,但要分配好比例;项目设计、建设、财务、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原则上由私营部门来承担。 在PPP项目准备阶段,公共部门需尽力降低前期风险,做好尽职调查,识别出各种风险因素并进行评估,将风险分解为哪些是自留的,哪些是需要移交给私营部门的,制定招标文件并公布。建议这项工作尽量由独立的专业机构来承担。 在招投标和合同组织阶段,公共部门和项目公司通过谈判,确定各自的风险分担比例。 融资方面,国内项目除自有资金外,建议选择大银行组建的银团贷款等渠道,简化资金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国外项目建议内外结合,通过设立SPV鼓励利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吸引国际金融机构、项目东道国金融机构参与,降低融资成本,分散汇率等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定稿)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定稿)

————————————————————————————————作者:————————————————————————————————日期: 1

5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条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处理客户信用额度评定、批准等具体工作,在维持对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降低应收账款,减少潜在的坏账损失风险,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信用管理制度内容 (一)收集客户信息 1、收集信息的目的:作为公司确定客户信用等级和批准信用额度的基础。 2、信息收集负责人:以经销商业务员为主,财务事业部为辅的多渠道方式进行。 3、具体操作: (1)经销商销售业务员应当对所有已经和将要与公司发生长期业务关系的客户情况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调查,其内容主要包括: (a) 客户名称、法人概况、单位性质、经营业务范围; (b) 注册资金、工商登记号、税务登记号; (c) 银行账户、账号、资产状况; (d) 近三年来公司的营运状况和经营业绩; (e) 客户经销本公司产品的基本状况:年销量、类别、上年销售收入实绩、应收账款余额、回款平均天数、对接业务的配合情况; (f) 当地市场的简要情况分析; (g) 客户重大经济纠纷或司法案件; (h) 联络方式、跟进负责人等资料; (i) 其他重要资料。

5 (2)业务员在调查收集上述客户资料时,必须按照当前普遍被业界接受的方式进行,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收集客户资料: 向客户内部有关业务人员咨询了解; 收集客户和媒体提供的公开经营资料; 向当地政府工商税务管理机构了解或查询; 向其他有关资信评估机构查询; 向客户的其他供货商了解其付款情况; 向客户主要产品的主要用户单位调查了解有关该客户内部管理情况; 其他合法的方法和手段; (3)业务员,销售经理应经常与客户保持沟通,定期巡回访问客户,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客户的经营和资信等变化情况。 (二)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流程 1、业务员定期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将填写准确的“客户信息表”及其附件及时反馈给销售经理。 2、由销售经理对收集的客户资料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对收集的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鉴定后,填写《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评定表中的相关指标。 3、主管总经理依据销售经理报来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及其附件,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4、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报送财务经理审核签字。 5、对超过授权批准金额的客户,主管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初步评定后,再由老板对客户信用等级予以批准。 6、对于已经存在的客户,主管副总负责根据销售人员提供的客户资料,结合编制的客户黑名单、财务部提供的该客户的历史欠款情况、该客户与黑名单上的其

肇庆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肇庆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我市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放大政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杠杆作用,鼓励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根据省政府《关于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的若干意见》(粤府…2015?66号)、市委市政府《关于明确创新驱动主攻方向加快主导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肇发…2015?4号)、市政府《关于扶持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20条政策措施》(肇府…2015?7号)等文件精神,市人民政府决定设立肇庆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以下简称“风险补偿金”)。为确保风险补偿金的高效规范运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按照政府出资、银保合作、独立评审、风险共担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政府、银行、保险机构与借款企业等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合作银行主要负责防控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按照合作要求严把贷款质量关,合作保险机构主要分担借款企业的非故意风险,借款企业要履行诚信守约义务,政府为金融机构管控风险提供增信配合协助。 第二章基金的设立和管理

第三条由市经济信息化局(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局、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等相关单位联合成立肇庆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主要负责风险补偿金的设立、监管、风险代偿审核等工作。组长由市中小企业局局长担任,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任成员;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中小企业局(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风险补偿金日常管理工作,具体事务性工作委托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担。 第四条从2015年起连续3年,市政府每年安排20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用于合作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发生风险损失的补偿。县(市、区)级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向风险补偿资金池注入资金,用于在市级风险补偿金达到最大贷款合作额度后,继续对当地中小微企业开展贷款风险补偿业务,扩大受惠面。风险补偿金由市经济信息化局在合作银行开设专户统一管理。合作银行承诺提供资金池规模10倍以上(含10倍)的贷款授信额度。 第五条由工作小组与合作银行及合作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履行协议责任。 第六条资金池内的资金滚动累积使用,孳生的利息滚存增加本金。 第三章支持对象 第七条支持对象须符合以下条件:

担保机构风险防范、化解、补偿机制

信用担保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中介活动,具有经济杠杆作用,并受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信用制度、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专业担保机构在我国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社会对信用担保的需求不断增加,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0年底,全国30个省、市共建立担保机构200多个(福建省大约成立35家左右),从业人员4000余人,其中有13个省初步建立了再担保机构。已到位的担保资金总量约70亿元,若按保守5倍的放大率和担保机构承担70%的贷款风险、银行发放半年期贷款(假定被保企业年流动资金周转2次)测算,预计可为中小企业提供约500亿元的信用担保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扶持了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底,全国30个省、市共建立担保机构1000多个,其中福建省大约成立40家左右)。但信用担保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风险,提供的服务是信用。由于我国现阶段,信用担保面临的市场环境十分不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信用保证体系;存在着基本上把信用风险转嫁给担保机构的情况。因此,防范和化解风险是担保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国家应尽快以立法形式建立健全国家征信的信用体系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创造守信的市场环境,惩罚失信的行为;要规范担保业发展;政府应建立风险防范化解补偿机制;担保机构自身应加强内外风险的控制、防范和稳健经营。本文就担保行业风险防范、化解、补偿及稳健经营方面谈粗浅看法。 一、担保机构风险防范、化解、补偿机制 1.国家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担保行业法规,加强指导、监督和管理。以规范和保障债权人、债务人、保证人的权益和义务。 2.担保机构必须具备必要的资金实力、以抵御风险,保证信誉。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风险,承担的是信用和责任。担保机构要有体现一定实力与规模的注册资本金。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担保的经济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慎重研究担保代偿风险和赔付风险的概率,从而限制担保的最高额度和担保的比例,以抵御风险,保证信用。 3.要建立健全《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以及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机制,它是把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信用的完善和发展,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正常地进行和发展。2001年4月,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工商局等十部委联合以(国经贸中小企[2001]368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若干意见》,这标致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启动。同时,担保行业应建立健全一套现代化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客户资信,建立科学、规范的信用评估和决策程序。关于风险管理,安徽省铜陵市信用担保中心开发了全国第一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系统,并于2000年3月10日在北京通过了国家经贸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会的鉴定。 4.建立担保风险监控、补偿机制(1)建立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加强对担保机构资金的管理,规范担保行为,对担保规模和总量实行一定控制,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担保风险(2)建立风险监测指标和监控预警系统。在对监测指标进行综合反映的基础上,利用担保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担保风险进行预测、评估、警示和管理各种风险。同时,对担保企业财务因素进行分析(如短期偿债能力、长期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包括行业风险(如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盈利性、经济及技术环境等)、经营风险(如发展阶段、产品多样化、市场竞争等)、管理风险(如管理经验、管理者人格魅力、董事会组成情况、以往经营状况等)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行担保企业风险动态指标管理,一旦企业发出风险警告,及时解决,将风险防范于未然,有效进行风险化解。 (3)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是指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致使担保机构在运用风险控制机制和风险预警系统后还无法有效地规避风险而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补偿的一种机制。

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图文稿

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有关情况 不管多么好的医疗机构,只要存在医疗行为,就必然存在医疗风险。因此,只有通过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才能提高患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防御医疗风险的能力,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改善医疗机构和医生执业环境,从而推进医患关系朝文明和谐方向发展。 为此,我院做了: 1、确立“政府推动、政策指导、医院参予”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我院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设。比如医疗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我院的全部执业医师均参保。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设定,实现了对患者权利的救济、医师执业风险的转移,同时对降低医疗纠纷成本,提高解决医疗纠纷效率意义重大,作用积极。 2、医院协助各科室确定首批投保人(主要是各科室主任和业务骨干),以有效分散他们的经济风险和人身伤害风险;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帮助政府提高防范医闹事故发生的能力。 3、建立公平、高效的医疗事故责任认定和损害赔偿鉴定机制,为患者和受害方及时获得合法、合理、合情的经济补偿服务。积极引导患方经第三方介入医疗事故责任认定机制;建立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回避制度;其次,建议患者和受害方的损害赔偿鉴定活动交由第三方中介鉴定机构进行;再次,建议各保险公司应规范制定高效的理赔程序;等等。

4、建议鼓励医疗责任保险承保机构开发多样化的医疗责任保险产品(医疗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患者医疗强制保险、执业医师职业保险、患者意外事故保险等等),多险种综合经营,平衡风险。各保险公司应当遵循保本微利原则,依据精算规则,科学确立保险费率,同时建立参与医疗事故隐患排查机制和医疗纠纷预防机制。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规定 一、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 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 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结合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贷款业务 特点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贷款风险全程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类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 (三)贷款风险管理原则。贷款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贷款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与贷款业务实际相结合; 2.实行贷款按风险性质和历史成因分类管理; 3.坚持贷款风险管理权责相结合: 4.坚持把封闭管理措施纳入风险管理。 (四)本制度适用于办理的各项贷款,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贷款风险划分 贷款风险是指在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 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公司可能遭受资金损失。按照风 险的划分原则,结合贷款业务实际,贷款风险主要划分为政策风险、 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 三、贷款风险预测 (一)贷款风险预测。贷款风险预测是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方法,对贷款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进行识别和测定。

贷款风险预测是贷前调査、审査的重要内容。风险预测结果是贷款是 否发放、贷款期限确定、发放额度控制、贷款方式选择的基本依据。 (二)政策风险预测。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政策性 资金来源的落实与承诺保证情况、贷款利息补贴和挂账贷款本金消化 资金的到位情况为依据,对贷款的政策风险进行预测。 (三)经营风险预测。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分别按照定性和 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风险性质及程度进行识别和预测。 (四)操作风险预测。主要依据贷款单位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决 策能力;员工是否具备所承担职责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执行信贷 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能力;风险管理是否覆盖贷款操作的各个环节: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手段等。 四、贷款风险预警 (一)贷款风险预警是指在贷款操作和监管过程中,根据事前设 置的风险控制指标变化所发出的警示性信号,分析预报贷款风险发生 和变化情况,提示贷款单位要及时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贷款风险预警包括微观预警和宏观预警。微观预警是根据各种风 险预警信号,及时判断单个借款人或单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和风险性质。宏观预警是在微观预警的基础上,通过对贷款风险分类监测,依据贷 款组合风险分析,综合评价贷款质量状况,判断公司或地区或行业的 贷款风险程度。 (二)政策风险预警。主要通过政策风险信号反映。政策风险信 号一般包括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农业政策、其 他特定行业政策、信贷政策、汇率和利率政策等的调整、变动。其中,国家和地方政府与公司贷款密切相关政策调整、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

全县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实施方案

全县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根据《x 省财政厅、x省农业厅、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关于印发<建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财农〔x〕158号)精神,积极转变财政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本加大对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的信贷投入,推进全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五年组建计划 根据我县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农业投资增速、农业人口占自身财力因素情况,结合我县实际,计划组建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x年计划组建规模为500万元,xx年组建规模视我县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予以确定组建规模。 二、组建方式 x县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以下简称风险补偿金)采取县级自行组建方式组建,资金由县财政筹集。 三、合作机构 风险补偿金的合作机构为x农村信用联社股份有限公司x信用社。 四、支持对象

(一)农业生产经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农业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经营稳定,发展潜力较大,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申请贷款时无不良贷款余额或承担担保责任的不良贷款余额。 (二)原则上农民合作社必须在工商部门注册并实际运行1年以上,有一定经营规模,成员原则上不少于20户,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规范。 (三)原则上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户以及返乡创业人员等必须有固定的住所和经营场所,且具备完全民事能力。其中:家庭农场必须经工商部门注册,并实际运行1年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经过县级主管部门认定,符合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格。 (五)通过风险补偿金获取的贷款必须用于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领域。优先支持粮食生产、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新农村建设等。 五、贷款条件、流程和额度 (一)贷款条件 1.符合风险补偿金支持对象的贷款申请人向项目实施地所属乡镇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资料。 2.乡镇、县农牧水务局、信用社进行审核同意。 (二)贷款流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