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与文言文答题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与文言文答题技巧教案

本文由8q09blo4ob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诗歌鉴赏与文言文答题技巧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第 5 节 孟伶俐 【教材分析】 《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 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 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⑤筛选文中信息,概括主要内容,分析作者观点” 。 【学情分析】 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是大多数学生觉得无从下手的题, 同时也是高考的 必考题,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应着重讲解此类题的答题方法、答题技巧,培养 学生的语感,为学生指明一个方向,能够较快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 (1)懂得炼字型鉴赏题目的答题方法,学会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 (2)掌握文言知识,学会分析浅显的文言文。 2、 能力目标:掌握诗歌炼字型和人物形象型题的解答方法;学会做文言文阅 读题。 3、 情感目标:从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中体会古代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炼字”的相关知识 、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文言文知识。 【教学难点】 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 点拨法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大家都比较熟悉贾岛“推敲”的故事。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 月下门”好。这实际上是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一个典型。诗歌语言的一大特 色是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因此,注意诗歌语言的炼字,就成为鉴赏诗歌 语言的一大切入点。 二、 知识构建 (一)诗歌鉴赏 1、 炼字:所谓炼字,是指写作时推敲用字,使得所用之字形象、凝练、富有 表现力。古人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意炼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炼数量词、 炼形容词、炼动词、炼虚词。 2、高考炼字题如何设问?主要有以下几种: a、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 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b、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c、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3、炼字题如何解答?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点出表现手法) 。 4、举例分析( 《

创新方案》P279 第十题《出塞》 ) 第一题:第二句中的“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 析。 分析: “冲”字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生动画面,表现出将士们一往 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充满高昂激扬的情绪。 “冒”字也能体现冒雪前 行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 5、诗歌鉴赏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a、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 较熟悉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 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 我们以暗示. b、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 外。古典诗词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 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 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 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6、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7、举例分析( 《创新方案》P279 第十题《出塞》 ) 第二题: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 分析: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 杀敌的戍边将是形象。诗歌用“金带连环”束“战袍” ,刻画了将士们全副武 装、神采奕奕的风姿; “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写戍边将 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将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 “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体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体现了将士们奋勇杀 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常见的实、虚词的 理解是考查的重点,考生复习时在这一块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失分也不含糊。 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文言文实、虚词的规律,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记硬背, 或大量的机械性的训练上,结果事倍功半!对于文言实词,只需要记住其基本义 就行了,其他的引申义比喻义只需要作一般的了解。例如“本”,其基本义是 “树根”,除了特殊情况,古汉语中一般都采用基本义,这就是规律。实词的 基本义与造字法有关,“本”在造字法上是一个指事字,“木”下加一点,指 明是树木的根,这一点后来发展为一横。因此,从造字法上去推测文言实词的 基本义,准确而又直观,是一条捷径! 1、文言文阅读技巧

a、充分利用选项的注解作用,降低阅读难度。 对照选项阅读是精读的前提, 每个题干下的选项都相当于给文言文语段加了 注解,特别是如果题干中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那么四个选项中就有三个正确, 这等于给了你大量的注解,毋庸置疑,这对于正确理解文意作用是相当大的。 b、注意整体语言片段阅读,不能顾此失彼。 很多考生在做题时死扣每句话每个生词的意思,结果顾此失彼,断章取义。 因此,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千万要注意句末标点的位置,只有到句末标点,才是 一个最小的语意片断,据此连成段,连成篇,以此才能读懂全文。 c、注意联系上下文,增强语境意识 许多考生解题时,往往只注重选项本身的比较,而不去对照原文,更不去看 它的上下文。注重语境,根据上下文做出合理的推断,把问题放到具体的语言环 境中去分析,是整体把握文意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 2、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a、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 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 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举例分析】《创新方案》251《管仲传》 第一题: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析:因为是问不正确的一项,所以可把四个选项带回原文根据上下文语境 来推测, 选出不合语境的一项是 B、 管仲因而信之 信: 信守(正确: 使信守) b、文言虚词释义题: 答题技巧: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 词用法是否相同。 【举例分析】《创新方案》251《管仲传》 第二题: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向 A、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不拘于时,学于余 向 B、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凭借 予虽不全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 凭借 C、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焉 却 臣乃敢上璧 才 D、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结构助词,的 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选出答案是:C 项 c、翻译题: (1)留,就是保留不译。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 名、建筑物名等,译文时均不作翻译,可直接保留下来。 (2)补,增补。补充原文中所不用的量词以及被省略的成分。 (3)调,即调整次序。文言中由于一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适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次序。 (4)删,即删除的意思。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 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5)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举例分析】 【举例分析】《创新方案》251《管仲传》 第五题: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2)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根据以上翻译原则可翻译为: (1)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牙始终待他很好。 (2) 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诗歌炼字题、人物形象题以及文 言文阅读的一般技巧,在做题的时侯能够有章可循。 【作业】《创新方案》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练习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略)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