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井冈翠竹_长春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井冈翠竹_长春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井冈翠竹_长春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井冈翠竹_长春版

一、站在读者的角度看特色

1、感悟文本

《井冈翠竹》是长春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井冈翠竹的描写与歌颂,表达了对英雄井冈山人民的崇

敬之情。

全文通过诗一样的语言,围绕“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一主线,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与井冈山军民的关系,和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出的革命精神,继而讴歌井冈山人民所表现出

的革命主义精神。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浓郁的色彩和强烈的画面感。文中感情饱满激越,或讲述,或怀念,或赞颂,描写、记叙、抒情、议论

等表达方式并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文

字功底,极具特点。

2、了解作者

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悲欢》、《天涯》、《运行》、《京华小品》以及《袁鹰散文选》等。袁鹰散文题材广泛,他的散文语言平淡老辣、寓意较深,且有历史纵深感。文章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博。在艺术方面,他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突出主题,使得作品诗意盎然。他

的散文深含着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他的不少作品,特别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诗歌、散文,如《青山翠竹》(选入课本时改为《井冈翠竹》)、《小站》、《渡口》、《白杨》等,都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广为流传,影响

了一代又一代小读者。

1960年,袁鹰以发表《井冈山记》一组抒情散文蜚声文坛。《井冈翠竹》是其中的一节。那时作者有幸访问了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在《井冈山记》里,他仅写了四样富有典型意义的东西:“茨坪灯火”“红军路”“青山翠竹”“风雨狮子岩”。全文采用了类似组诗的结构,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从斗争历史、革命文物、建设成果和人民风貌等不同

角度,描绘了旧貌换新颜的井冈山。

二、站在编者的角度明地位

《井冈翠竹》是长春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板块“革命岁月”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版块由《井冈翠竹》《延安,我把你追寻》《七律.到韶山》三篇课文构成。井冈山、韶山、延安三个革命圣地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本组课文以散文、诗歌为载体,歌颂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坚贞不屈、挺拔青翠的井冈翠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构成了一幅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

学习本组课文,一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及不同的文体感受作品的风格与特色;二

是希望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调查、比较,真正走进革命年代,继承革命传统及坚强、

乐观的革命精神。

本文作为“革命岁月”主题的第一篇课文,其目的有二:一是使学生感受井冈翠竹所表现出的革命精神,并了解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用;二是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记叙、议论、抒情等情感表达方法,并积累语言。从学习方法上,本文需要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使学生学习到又一种理解文章的方法。

三、站在教师的角度挖文本

1、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文章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作为当代著名散文家,

作者随着感情的发展,灵活的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将自己由回忆到议论再到赞颂这一思想感情变化表达的淋漓尽致。课文先在第1、2自然段以生动的描写写了井冈翠竹的“神采”;接着在第3至9自然段以记叙的方式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的“神勇”;最后在第10至13自然段写了井冈翠竹在建设时期所表现出的奉献“精神”,记叙、议论、抒情并用,成就了一篇精彩的抒情散文。

2、修辞手法灵活多样

本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运用排比、比喻、拟人、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了井冈翠竹的特点。如:“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

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这句话将修直挺拔的竹子比喻成山头的岗哨和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井冈翠竹的革命风采。再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这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井冈翠竹坚贞不屈的性格,表达出作者对井冈翠竹的敬佩之情。还有“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他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采用了生动的拟人修辞,表现了

新时期翠竹的奉献精神。

3、象征手法深刻传情。

坚贞不屈、挺拔青翠的井冈翠竹,过去曾为革命建立功勋,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

是井冈山人民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文章表面上是赞美井冈翠竹,实则歌颂英雄的井冈山人民及井冈山人民所具有的坚贞不

屈,无私奉献的精神。

综上所述,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等方式体会本文的语言,初步领悟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时代背

景感受井冈翠竹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时

代背景感受井冈翠竹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初步领悟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

达方式。

四、站在学生的角度定策略

策略一:查找资料,理解象征的深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已进入更高一层次的语文学习,理解文章中所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深层次的内涵。这就需要学生学会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或作者的写作特点、生活经历等来理解文章内涵。而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教给学生这种方法的范本。课前可以通过预习的方式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并结合课后“拓展与运用”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和描写那段革命岁月的诗词,亲身走进那段革命岁月,置身于血雨腥风,前赴后继的革命斗争之中,进而理解

作者文中所表现的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贞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写作时心中涌

动的那股红色激情。

策略二:静心潜读,学会勾画与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一边勾画批注,这是最扎实有效的读书方法。课上,让学生以这样一种方式,记下自己的疑问,画出精彩语句,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思考、对话就此开始。结合课后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呢?相信学生在语文本的“亲密接触”中自会找到答案。

策略三:小组合作、交流,发现词句的

精妙

组内同学结对交流所做的勾画和批注,

包括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交流自己的认识,互相帮助解决疑难。此环节,教师可以投影或小黑板出示文中的重点句子: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与同学进行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上了一个台阶。从而落实本课的教学重

难点。

策略四:投入朗读,体会表达的灵动

本篇课文的表达方法非常丰富,如第二自然段的描写,第五自然段的记叙,第八自然段的抒情、议论等,在朗读的时候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注意语气、语速、语感的区别,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抒情散文的能

力,并使学生收到井冈山人民革命精神的感染与熏陶,体会到作者是在用语言文字灵活

的表达心中的情感。

策略五:课外拓展,体会作者的写作风

可向学生推荐袁鹰的《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等作品,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并学习袁鹰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将学生引向更加广阔的文学天地。

2018年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8年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版本真题试卷+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保存) 本试本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地粘贴 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 题无效。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界与运用(15分) 1.三军可夺帅也,口口口口口口口。(《论语·子罕》) 2.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崔颢《黄鹤楼》) 4.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杜甫在《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绵时盼望得到家人平安讯息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两句赋予山河以生命和情感,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自己虽仕途受挫却仍然要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二)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出师表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人名)。(1分)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悉以咨.之() (3)苟全.性命于乱世()(4)以彰.其咎() 11.参照示例,分析“诚”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2分) 示例:“诚宜开张圣听”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广开言路的必要性,引起刘禅的重视。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修改)[1]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共121首,带★的内容为课后积累古诗) 一年级上册(8首) 《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画》[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悯农》[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咏鹅》[唐] 骆宾王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wèi)有暗香来。一年级下册(9首)

《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夏日》[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居秋暝》(节选)★[唐]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年级上册(5首)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绝句》[唐]杜甫

新教改初中语文课程目录(2018年长春版)

新教改初中语文课程目录(2018年长春版) (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 一黄河颂 二《繁星》五首 三现代诗歌二首 四孩童之道 五在梦的远方 六木兰诗 七唐诗五首 八词三首 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一一用耳朵阅读 一二最后一课 一三《论语》十则 一四古代神话传说五则 一五一窠八哥的谜 一六黄鹂——病期琐事 一七会唱歌的火炉 一八傻瓜 一九不会叫的狗

二〇陋室铭 二一爱莲说 二二大闹天宫 七年级下册一陌上桑 二古诗二首 三沙与沫 四故乡 五祖父 六腊八粥 七唐诗四首 八宋词二首 九元曲三首 一〇绝品 一一我的叔叔于勒 一二小公务员之死 一三《礼记》二章 一四圯上敬履 一五马说 一六狼 一七河中石兽 一八小雁鹅

一九萤火虫 二〇小石潭记 二一小品二则 二二景阳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 诗歌二首 2 格律诗五首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3 宋词二首 4 现代诗歌二首 5 清塘荷韵 6 给女儿的信 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 7《老子》二章 8《论语》十则 9 邹忌讽齐王纳谏 10 毛遂自荐 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

11 范进中举 12 孔乙己 13 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 单元综合 第五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 短文二篇 单元综合 第六单元 16 北京的春节 17 犀粪蜣 18 苏格拉底之死 19 沉寂的雪原 单元综合 第七单元 20 桃花源记 21 短文二篇 22 人类制造物种灭绝危机 单元综合 八年级下册一诗歌二首 归园田居

饮酒 二格律诗五首 使至塞上 黄鹤楼 无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李凝幽居 三宋词二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四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五读书——通向自由之路 六活版 七像山那样思考 八《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九岳阳楼记 十短文二篇 名二子说 记承天寺夜游 一一《世说新语》故事三则[自读]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长春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1)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_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曹操《观沧海》) (3)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木兰诗》) (4)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5)李白《行路难》中充满信心展望未来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有冬景、表达惊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8)《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⑴切问而近思 (2). ⑵日月之行 (3). 若出其中 (4). ⑶关山度若飞 (5). 寒光照铁衣 (6). ⑷会当凌绝顶 (7). 一览众山小 (8). ⑸长风破浪会有时 (9). 直挂云帆济沧海 (10). ⑹忽如一夜春风来 (11). 千树万树梨花开 (12). ⑺但愿人长久 (13). 千里共婵娟 (14). ⑻人生自古谁无死 (15). 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对课内古诗词的默写和理解的掌握。(1)—(4)是上下句默写,要注意:关山度若飞的“度”,会当凌绝顶的“绝”。 (5)《行路难》情感有次起伏变化,前三联抑郁愤懑的,第四联引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流露出一丝希望,

长春版小学语文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全部古诗词汇总 转发评论 2011-05-20 09:43 一年级上册古诗: 1.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悯农 [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7.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古诗: 9.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七绝[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3.夏日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晴蜓蛱蝶飞。 1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究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5.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8.听声[清]张潮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松下听琴,月下听箫。 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觉耳中别有不同。 二年级上册古诗: 19.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0.七绝[唐]杜甫

语文长春版第八册《回乡偶书》word教学设计

4-1回乡偶书 教学目的: 1.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诗人的生平。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古诗含义,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时数:1课时 基础知识: 生字: 鬓:bin 脸旁边靠近耳朵长头发的部位。两鬓斑白。 衰:shuai 事物发展转向微弱。衰败、衰老。 形近字:衰——哀 正音字:鬓毛衰(shuai) 解词: 衰:衰败。 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 教学设计(A案)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贺知章写的诗《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贺知章,659年生,744年逝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少以文词知名,因张说的推荐,为正殿书院修书,同撰《六典》、《文纂》。他性情旷达与李白诸人友善,被称为“饮中八仙”之一。

2.齐读、指名读。 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理顺诗意。 5.小结。 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背诵古诗。 四、板书设计(略)。 教学设计(B案)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2020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0年长春市中考语文学业水平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8分) 一辈又一辈的言传身教,一家又一家的立德立言,汇聚成家族历史,雕(琢啄)出家族的风骨和神貌。“家风”一词,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情感。它在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既影响了一个人的境界格局,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自古有“家国天下”的文化自觉,家是中国人的人生起点,是信心的源泉和精神的依托,家谱,家训,家书,家规,各种物质的,非物质的家的产物,都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形态,价值体系、科学技术 的演进,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在不断进行着时代性的变化,(焕涣)发出新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风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1.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A.zǎi B.zài 2.请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写在横线上。(2分) (1)雕(琢啄)(2)(焕涣)发 3.解释成语“举足轻重”在文中的意思。(2分) 4.可以替换画线句中关联词语而不改变原句语义的一项是()。(2分) A.如果……就…… B.既……又…… C.要么……要么…… D.只有……才…… 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1)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3)杜甫的《望岳》中,可以读出诗人傲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4)生活中我们难免身处困境,陷入迷茫。此时可以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劝勉自己。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7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濯.清涟而不妖(2)不蔓不枝.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8.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3分)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 精骑集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及曩③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④,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⑤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惩艾(yì):惩治,惩戒。③曩(nǎng):从前。④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⑤勒:刻。

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测试第2课

二格律诗八首 ·积累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候骑.()燕.然()渚.清()云鬓.() 禅.房()万籁.()钟磬.()秦淮.()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萧关逢候骑 ..: (2)无边落木 ..萧萧下: (3)初日 ..照高林: (4)万籁 ..此俱寂: (5)闲居少邻并 ..: (6)自缘.身在最高层: (7)落红 ..不是无情物: 3.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雁入胡天。 (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炬成灰泪始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禅房花木深。 (5)鸟宿池边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江犹唱《后庭花》。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 (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文学常识填空。[来源:学科网] (1)《使至塞上》的作者_______ ,字_______ ,是盛唐_______ 诗派的代表作家。 (2)《登高》的作者_______ ,字_______ ,_______代著名大诗人,他的诗广泛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誉为“_______ ”。 (3)《无题》的作者_______ ,字_______ ,_______代诗人。 (4)《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_______ ,_______代诗人。 (5)《题李凝幽居》的作者_______ ,字_______ ,_______代诗人。[来源:学科网] (6)《泊秦淮》的作者_______ ,字_______ ,晚_______ 杰出诗人,有“_______ ”

其他-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含诗文)(1)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共122首,带★的内容为课后积累古诗) 一年级上册(8首) 《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画》[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悯农》[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咏鹅》[唐] 骆宾王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wèi)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9首)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夏日》[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居秋暝》(节选)★[唐]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年级上册(5首)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七年级语文《狼》长春版

初一语文《狼》长春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狼》 二、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教学重、难点: 1、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的主旨。 2、联系生活体验,多角度地阐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四、课文知识分析 1、文学常识: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1640~1715年),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聊斋”,书屋名。“志”,记。“异”,奇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2、落实生字生词: 五、分析文章内容: 1、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诵读的语气节奏。 诵读提示: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读得平缓;次句才是情节开端,略带紧张语调;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试探阻狼缀行意,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三句说效果,不妨读得平缓些。至“骨已尽矣”,则顿呈紧张,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这是情节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1)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2)□□□□,□□□□。星汉灿烂, (曹操《观沧海》) (3)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 (4)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5)李白《行路难》中充满信心展望未来的句子是“□□□□□□□,□□□ □□□□”。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有冬景、表达惊喜之情的句子是“□□□ □□□□,□□□□□□□”。 (7)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8)《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句子是“□□□□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 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 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 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2.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人名)。(1分)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每假借..于殿书之家( )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3)负. 箧曳展( ) (4)余则缊袍敝. 衣处其间( ) 4.选择文中恰当的画线句,将其序号填写到对应横线上。(2分) 作者家贫无书,却能“遍观群书”,离不开他“____________”的勤奋刻苦精神,离不开他“____________”的诚信守时品质。 5.阅读选文结尾句,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完本文后,小强同学想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副对联,请你使用以下短语帮他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圣贤之道 德隆望尊 色恭礼至 君子之名 上联:先达□□□□传□□□□ 下联:弟子□□□□成□□□□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关中书院学程① (节选)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古诗汇总

整理者:东方红小学李国义 五年级上册古诗 7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79.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0.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2.明日歌 【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83.从军行 【唐】王昌龄 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8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85.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五年级下册古诗 8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8.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9.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0.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1.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92.浣溪沙

长春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需背诵内容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 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2),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3),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4),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5),白露未晞(6)。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7)。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8)。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9)。蒹葭采采,白露未已(11)。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为人民服务》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2、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 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3、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4、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 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十年春,齐帅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不用文字的书 和信》 课文分析: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义务教育吉林省版本小语第八册第11板块第二课,这是一篇说明文,篇幅短小,通俗易懂,课文语言简洁、风趣,清楚明了地向我们介绍了古代人类记事和通信的方法。在介绍记事、通信方法的时候作者穿插了一些事例,使文章读来更有趣味性。 教学时让学生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了解古代人类记事、通信方式的同时,感受今天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了解现代人多元的记忆和通信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譬”,会写“辨、譬、淘”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并且有一定的速度,能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书、信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了解与热爱。 教学重点 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一课时完成

一、故事导入。激趣学文: 1.教师讲述课前搜集的一个体现古代人类生活的小故事,引出课题。 (古代人类使用火的小故事) 2.读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正音、识字 围绕“辨”认识和学习“辩、辫、瓣” 围绕“譬”字,认识和学习“辟、僻、避、壁”等生字 三、自读课文,自学课文 A 1、开展竞赛 开展读文小竞赛,要求要快速地默读课文,完成初步阅读课文的要求: 要求:时间不超过3分钟 写出两种不用文字的书: 写出两种不用文字的信: 能简单介绍一封不用文字的信: 2、小组汇报 3、全班同学交流 4、整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略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还要有一定的质量。 B 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长春版初中语文七下第十六课《三峡》的有关诗词

有关《三峡》的诗词诗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入峡次巴东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峡闻猿 【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夔州歌十绝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瞿塘两崖 【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悲秋 【唐】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长春版小学语文所有古诗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全部古诗词 一年级上册古诗 1. 山村【宋】邵雍课文---P6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画课文---P46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课文---P48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古朗月行(节选)[唐] 李白课文---P5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悯农 [唐] 李绅课后---P6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咏鹅 [唐] 骆宾王课文---P71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7.村晚[宋] 雷震课后---P72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梅花[宋] 王安石课文---P99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古诗 9.劝学[唐] 颜真卿课文---P2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赠汪伦 [唐] 李白课文---P67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春晓[唐] 孟浩然课文---P7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绝句 [唐]杜甫课后---P75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3.夏日[宋] 范成大课文---P76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晴蜓蛱蝶飞。 1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课后---P77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5.山行 [唐] 杜牧课文---P7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山居秋暝 [唐] 王维课后---P7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课文---P80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8.听声 [清] 张潮课文---P82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松下听琴,月下听箫。 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觉耳中别有不同。

长春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字词汇编

长春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字词汇编 夜鹰咳嗽蝙蝠庇护松荫蚯蚓咒骂葬歌 荡漾青荇招摇榆荫浮藻长篙 漫溯满载斑斓笙箫忐忑不安渗透颤抖 处罚蕴藏擅自赋予不可思议若有所失鞭策 战战兢兢郑重将事警惕茴香盐煮笋荤菜 阔绰踱进侍候羼水绰号伤疤绽出争辩 偷窃不屑置辩颓唐不安蘸惋惜笼罩门槛舀出笔砚附和作揖带挈唯唯连声浑家醉醺醺腆着间或夹袄夹杂玩耍纽带瞬间 锭子 啐万贯家私星宿不省人事踹在拙病诧异 簿子兀自懊恼菩萨绾少顷后襟滚皱 桑梓磕头攥住行瘟报帖妥帖商酌斋公 丰衣足食包袱朱镕基公顷损耗荣誉黔阳 相提并论含辛茹苦风声鹤唳聂荣臻档案水沁

筹资信函授粉逻辑震撼徒劳无 拂袖而去过瘾靡靡之音蹩脚鸿鹄之志扈从大禹手足胼胝 摩顶放踵熙熙攘攘鞠躬尽瘁利禄熏心通脱自喜商贾 排脱一尘不染坐禅潇洒米颠癖嗜灵犀掮客无所不窥废寝忘食薄视怏怏然心怀惭愧奚落嗤之以鼻 记载句读百孔千疮誊清不惮咬文嚼字点窜 倚马千言糟粕揣摩呻吟寥寥有数时髦夏丏尊心劳力拙付之一炬误尽苍生迂腐空疏俗滥偶发宏愿 惭怍临帖范畴匮乏索取惩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简明扼要磕磕碰碰箴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庶几 不堪设想危言耸听弊端发人深省天赋问心无愧固执

专心致志渲染蹂躏呵责获益匪浅逆来顺受猝然沉醉魅力盛名公正不阿妥协热忱钦佩耷拉胸鳍 鳗鱼脊鳍倏地迂回黑魆魆拉曳间歇戳穿噗地 鞭梢涎水勉强卸套小憩明朗讥诮挨饿夹杂 咕哝嗥叫跋涉侥幸筋疲力尽毛骨悚然震耳欲聋内疚 魂飞魄散一缕尘埃璞硕大踉踉跄跄猝不及防大相径庭 篝火梦呓无济于事如愿以偿腌肉扳机腋下司空见惯 踌躇不定麋鹿销声匿迹蹿到龇牙鲑鱼奄奄一息颚骨 狼獾唯命是从浮想联翩慰藉苍穹晌午蓦然步履蹒跚 嗷嗷待哺雪橇羁绊天经地义胆战心惊(现代文部分)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春版教材解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春版教材解析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比如在阅读方面,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第三学段则上升为:默读要有一定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同时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等等,具体的学段要求,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大家只要参看课标即可明白。理解这些目标,既要着眼于前两个学段的学生达到的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不能人为提高要求,要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两年努力才能实现的学习任务。教学本册教材,我们仍然需要瞻前顾后,既要以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把握对比同类、异类文体的写作特点和修辞特点,用文本去说话,而不应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描写的细节,品词析句、积累精华、灵活运用,做好中高年级的训练衔接。 一、教材特点 首先是选文上:既突出多元视角,又不失文化品位 翻开本册教材,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呈现在大家面前。细细浏览,我们会发现本册教材选文的品质高,视角多元,且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拓宽了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将文言文引人其中。本册安排的文言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适宜学生积累背诵。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书面语。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