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肢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36例

四肢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36例

四肢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36例
四肢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36例

CT引导下经皮肺(纵膈)穿刺活检术规范流程【内容详细】

CT引导下经皮肺(纵膈)穿刺活检术 规范流程 CT引导下经皮肺(纵膈)穿刺活检作为CT介入放射学的重要诊断方法,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用以诊断肺部病变的一项微创性检查方法,它具有定位精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显示出了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一、术前准备 1、患者及家属 1)患者术前禁饮食4-6小时,防止术中呕吐; 2)家属准备最近一次CT片/PET-CT报告册,平车,卫生纸备用; 2、主管医生 1)评估适应症、禁忌症: 适应症:1、肺内实质性病变,尤其位于周边用纤支镜等其他方法不能确诊者;2、双侧病变或不能手术的恶性病变,需要病理类型诊断指导放疗或化疗者;3、为了确定肺内转移性病变的性质;4、纵隔肿瘤。 禁忌症:1、病变附近有严重肺气肿、肺大疱者;2、怀疑有血管病变如血管瘤、肺动静脉瘘;3.怀疑肺内囊性病变如肺包虫病;4.患者有凝血机制障碍或正在抗凝治疗中;5.患者不合作不耐受,不能控制咳嗽,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者。

2)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谈话,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穿刺必要性及可能出现风险(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化验单、检查单: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系列(凝血酶原时间)、免疫系列、心电图、CT/PET-CT报告等; 4)下达术前医嘱:胸部CT平扫检查单,细胞学(组织印片)检查单,病理检查单,肺/纵膈穿刺取活检术,利多卡因、巴曲亭等止血药物、抗菌药物。 5)器械准备:Biopince活检针、穿刺套管针、一次性换药碗或棉签、碘伏、一次性外科手套、一次性手术洞巾、5ml注射器、一次性纱布、一次性手术刀(片)、痰杯(内装约1/3杯10%甲醛溶液)、载玻片、一次性注射针头若干、甲壳质敷贴、氧气袋(必要时)。 2、主管护士 1)止血药物注射:病房内予以巴曲亭肌注后前往CT室; 2)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器准备,吸氧准备; 二、术中操作流程 1、阅读CT片,然后根据CT片显示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对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并在合适位置粘贴定位纸; 2、初次扫描,寻找最大直径病灶层面并测量直径,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深度(应尽量避开骨性胸廓、大血管或病灶坏死区); 3、穿刺点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手术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胸膜,暂不拔出注射器针头,再次扫描以确认进针角度

《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活检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已有百余年历史。根据取材方法不同,胸部肿瘤活检分为经支气管镜活检、经皮穿刺活检、经胸腔镜活检和开胸性活检。胸部肿瘤经皮活检(PTNB)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完成的活检操作,随着影像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从最早的病理诊断扩大到组织亚型分类、基因诊断、临床需求日益增多。与此同时,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对经皮穿刺胸部肿瘤活检的认识,规范其操作流程,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共识的制定 (一)共识范围 本共识包括:(1)影像引导方式;(2)适应证;(3)禁忌证;(4)手术人员的配置;(5)活检操作;(6)日间/门诊活检;(7)并发症及处理;(8)病理检查;(9)临床诊断价值。 (二)文献检索策略 (三)共识的修订与更新

二、概述 经皮穿刺活检在肺、胸壁、肺门和纵膈肿瘤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皮穿刺活检可分为细针抽吸活检(FNA)和切割针活检(CNB)两大类。 三、影像引导方式 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的影像引导方式包括X透视、C形臂锥束CT、CT 或CT透视、超声及MRI。 (一)X线透视 X线透视是传统引导方式,逐渐被CT引导所代替。 (二)C形臂锥束CT 其优势在于辐射量低,可模拟实时引导,但其图像密度分辨率不如常规CT。 (三)CT 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应用广泛。已成为PTNB优先选择

和最常用的引导方式。 (四)超声 通常用于邻近胸壁的浅表病灶活检。 (五)MRI 与其他影像设备相比,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平面成像能力,近实时成像,无辐射,使用呼吸门控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扫描时间内采集图像,在明确胸部血管和引导纵膈、肺门及胸壁肿物活检中有独特优势,但术中相关耗材及设备需磁兼容处理,成本费用较高,操作耗时较长。 四、适应证 1. 需明确性质的孤立结节或肿块、多发结节或肿块、肺实变等。 2. 支气管镜、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无法明确的局灶性肺实变。 3. 怀疑恶性的磨玻璃结节。 4. 已知恶性病变但需明确组织学类型或分子病理学类型(再程活检)。

肾穿刺活检术知情同意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肾穿刺活检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 在麻醉下进行肾穿活检术。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是在超声引导下 或定位后以穿刺针经皮取得活体肾脏组 织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肾活检术获取 的肾组织将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病理 检查,为明确临床工作中肾脏疾病的诊 断提供病理依据并可进一步指导治疗。 因此肾活检术对肾脏病的临床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类型,并结合临床作出疾病的最终诊断。 )根据病理变化、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制订治疗方案; )根据病理变化、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判断患者的预后;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重复肾活检,可协助了解该种肾脏疾病的变化发展、判断治疗方案的效果,为治疗计划的继续实施或修正提供依据。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肾穿刺活检术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 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肾穿刺技术毕竟是一种有创伤的检查,尽管穿刺技术不断改进,安全性越来越高, 但并发症仍不可能完全避免。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 1)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2)肾周血肿; 3)肾动静脉瘘形成,可能会出现肾脏严重出血、顽固性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 4)损伤周围脏器、血管; 5)继发感染; 6)疼痛、呕吐; 7)穿刺失败; 8)术后需要卧床24小时或更长时间,在个别高危患者中可能会并发深静脉血栓形 成。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精修订

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 活检术的护理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 2012-10-7 14:31:26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方法对230 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术前指导、术中配合与术后观察护理。结果本组临床观察中共穿刺230 例,成功230 例,明确诊断228 例,阳性率%,未能确诊2 例,并发气胸28 例,约占%,出血25 例,约占%,分别给予少许止血药物及自行止血。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性高,确诊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严密观察护理,保证穿刺成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CT;经皮肺穿刺;活检;护理 CT引导 下经皮肺穿刺作为一种微创的诊断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定位精确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1]。做好经皮肺穿刺的护理,对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院2004 年7 月~2009 年12 月行经皮肺穿刺230 例,成功率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包括2004 年7 月~2009 年12 月门诊及住院病例共230 例,经过纤维支气管镜及反复痰细菌学、细胞学检查临床未能明确诊断者,其中男156 例,女74 例,年龄26~75 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225 例,胸闷气短40 例,胸痛24 例,发热30 例,胸部CT表现肺部外周结节138 例,大叶性渗出实变20 例,外周斑片阴影18 例,肺门占位病变54 例。 方法 在螺旋CT机定位下,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体位,采用自制体表金属定位光栅,确定穿刺层面以及进针角度、进针深度,退出CT扫描,术前准备胸穿包及止血药物。对穿刺点用吉尔碘常规环形消毒、铺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胸膜组织,采用16~18 g半自动切割穿刺针,视情况不同,每次取长约~公分长线状组织1~3 条送病理学及细菌学检查。术后复查胸部CT了解出血及气胸情况。 2 结果 本组临床观察中共穿刺230 例,成功230 例,明确诊断228 例,阳性率%,肺鳞癌89 例,肺腺癌102 例,支气管肺泡癌12 例,结核10 例,慢性炎症5 例,急性感染3 例,肺曲菌病3 例,肺淋巴瘤4 例,未能确诊2 例。并发气胸28 例,约占%,除1 例气胸行闭式引流外,其余大部分气胸因肺压缩少于30%,均无需特殊处理,一周内自行吸收消失。出血25 例,多为少量咳血,约占%,分别给予少许止血药物及自行止血,并发血气胸2 例,出血量较多,给予止血及胸腔闭式引流病情好转。 3 护理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由于经皮肺活检术是一种创伤性诊断技术,大多数患者因害怕躯体损伤、担心手术失败、遗留后遗症等,内心非常恐惧焦虑。护士应了解患者心理,因人施护,详细说明穿刺活检术的意义和过程特点,解释经皮肺穿刺术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2],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签知情同意书。 术前准备 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过敏史,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常规行心电图、CT检查,化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高血压、发热、剧烈咳嗽、气喘等症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穿刺需要在平静呼吸下屏气时进行,所以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对咳嗽较剧烈的患者用镇咳药止咳,症状好转后再行穿刺。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术中配合 按要求摆好患者体位,尽量使患者舒适又有利于操作进行。嘱咐患者调节呼吸频率与深度,避免咳嗽,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穿刺时安抚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给予镇静止痛剂。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血压、神志等改变,经常询问有无异常感觉。若有面色苍白、胸闷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止操作,随时做好配合医生抢救的准备。术后观察及护理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及穿刺侧呼吸音的变化,如无异常送患者回病房卧床休息。手术完成后嘱患者患侧卧位休息8~12 h,注意不可用力咳嗽,咳嗽较多时适当给予镇咳剂,警惕气胸的发生。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对胸部肿瘤的效果观察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对胸部肿瘤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08-12T14:38:51.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陈伟强 [导读]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项现代化的技术,很多临床中都用到这种方法。 陈伟强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528200) 【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对胸部肿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72例被确诊为胸部肿瘤的患者进行分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人数均为36例,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照组则采用B超定位下经皮胸部肿瘤活检,主要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以及病理诊断明确率。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较之对照组而言,其穿刺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病理诊断明确率更高,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并发症比较少,安全且准确率高。【关键词】CT引导 B超定位胸部肿瘤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268-02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项现代化的技术,很多临床中都用到这种方法[1]。这里选取我院2011年11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72例被确诊为胸部肿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对胸部肿瘤的效果,相关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我院2011年11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72例被确诊为胸部肿瘤的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42例,年龄在26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40.5±8.4岁。胸部肿瘤病变部位分为三种:纵膈病变4例,胸膜病变6例,肺部病变62例。这里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36例。另外,这两组的患者年龄、大小、性别以及病变部位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1.2.1 观察组的诊断 首先,选择穿刺点。先在体表做穿刺标记,一般采用金属栅栏,选择最佳穿刺点时要避开人体重要部位,比如心脏大血管、肋骨、肩胛骨,然后利用目标CT图像确定穿刺点,并且要对穿刺点的深度、冗余度等进行测量;其次,选择合适的体位,对穿刺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铺上无菌洞巾,采用2%的利多卡因对穿刺部位采取局部麻醉,再次确定穿刺点和穿刺角度、深度,保证这些都正常后,要求患者处于平静呼吸状态,再按照之前确定的穿刺规范入针,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反复操作几次,在抽吸时采取扇形抽吸。 1.2.2 对照组的诊断 首先,根据B超定位方法确定进针点、进针角度以及进针的深度。其次,对穿刺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同样采用2%的利多卡因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然后按照之前确定的穿刺规范进行穿刺。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组研究的数据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两组的对比,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4.4%,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5.6%,病理诊断明确率为97.2%,它在在穿刺成功率、并发症以及病理诊断明确率的效果都要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下表。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理诊断明确率 观察组 36 34(94.4) 2(5.6) 35(97.2) 对照组 36 30(83.3) 5(13.8) 29(80.6) P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根据我院收治胸部肿瘤患者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发病率明显高于从前。胸部肿瘤一般都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发现患者胸部有肿块[2]。B超定位下的经皮胸部肿瘤活检术容易受到空气的影响,它显示的部位一般只限于靠近胸膜的病灶[3]。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因为拥有良好的图像空间分辨率,所以能够将病变的位置清晰展示出来,其穿刺的成功率比B超定位下的经皮胸部肿瘤活检术要高很多。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操作起来安全度高,效果明显[4]。胸部肿瘤的病变性质的确定比较简单,只需要对活检组织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就可实现,从而进一步确定肿瘤患者的肿瘤是属于继发性的还是原发性的,从而为后期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另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可以解决那些不能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肿瘤患者的检查,与此同时还能避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出现盲区,这里的盲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周围型肺内肿块,另一个就是胸膜肿块[5]。如果遇到纵横肿块的患者,只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的胸部采取CT加强扫描操作,有些患者就可以采取此方法进行诊断[6]。 总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比较少,而且其在明确胸部肿瘤的效率也比较高,患者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诊断方法,实用、高效、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祚雯,胡兴荣,邱妮妮等.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效果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02):38-39+47. [2]钟辉.CT引导下经皮胸部肿瘤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09):1701. [3]辛红梅,仇红.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04-106. [4]张栋,陈珑,倪才方等.CT引导下经皮同轴细针穿刺活检术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04):305-307. [5]陈志明,吕梁,张家成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03):556-558. [6]金龙.用CT引导肺活检针穿刺活检术诊断周围性肺占位性病变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09):43-44.

胸壁肿瘤手术路径

胸壁肿瘤门诊外科治疗临床路径 一、胸壁肿瘤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胸壁肿瘤行胸壁肿瘤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可无症状,也可有不同程度局部压迫症状 2.体征:位于浅表的可触及肿块,局部可有压痛。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经皮穿刺活检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胸壁肿瘤切除术。 (四)标准治疗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胸壁肿瘤疾病,无手术禁忌。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病毒标志物; (3)心电图; (4)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必要时)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就诊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耗材:根据患者病情使用。 3.术中用药:根据患者病情使用。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免疫组化。 (九)术后恢复≤7天。 1.复查项目:血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胸片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以下项目:血气分析、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等。 3.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 2012-10-7 14:31:26 职称医学论文发表网-代写代发医学论文发表价格-代发职称医学论文网!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方法对230 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术前指导、术中配合与术后观察护理。结果本组临床观察中共穿刺230 例,成功230 例,明确诊断228 例,阳性率99.1%,未能确诊2 例,并发气胸28 例,约占12.2%,出血25 例,约占10.9%,分别给予少许止血药物及自行止血。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性高,确诊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严密观察护理,保证穿刺成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CT;经皮肺穿刺;活检;护理 CT引导 下经皮肺穿刺作为一种微创的诊断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定位精确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1]。做好经皮肺穿刺的护理,对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院2004 年7 月~2009 年12 月行经皮肺穿刺230 例,成功率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包括2004 年7 月~2009 年12 月门诊及住院病例共230 例,经过纤维支气管镜及反复痰细菌学、细胞学检查临床未能明确诊断者,其中男156 例,女74 例,年龄26~75 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225 例,胸闷气短40 例,胸痛24 例,发热30 例,胸部CT表现肺部外周结节138 例,大叶性渗出实变20 例,外周斑片阴影18 例,肺门占位病变54 例。 1.2 方法 在螺旋CT机定位下,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体位,采用自制体表金属定位光栅,确定穿刺层面以及进针角度、进针深度,退出CT扫描,术前准备胸穿包及止血药物。对穿刺点用吉尔碘常规环形消毒、铺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胸膜组织,采用16~18 g半自动切割穿刺针,视情况不同,每次取长约1.5~2.0公分长线状组织1~3 条送病理学及细菌学检查。术后复查胸部CT了解出血及气胸情况。 2 结果 本组临床观察中共穿刺230 例,成功230 例,明确诊断228 例,阳性率99.1%,肺鳞癌89 例,肺腺癌102 例,支气管肺泡癌12 例,结核10 例,慢性炎症5 例,急性感染3 例,肺曲菌病3 例,肺淋巴瘤4 例,未能确诊2 例。并发气胸28 例,约占12.2%,除1 例气胸行闭式引流外,其余大部分气胸因肺压缩少于30%,均无需特殊处理,一周内自行吸收消失。出血25 例,多为少量咳血,约占10.9%,分别给予少许止血药物及自行止血,并发血气胸2 例,出血量较多,给予止血及胸腔闭式引流病情好转。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由于经皮肺活检术是一种创伤性诊断技术,大多数患者因害怕躯体损伤、担心手术失败、遗留后遗症等,内心非常恐惧焦虑。护士应了解患者心理,因人施护,详细说明穿刺活检术的意义和过程特点,解释经皮肺穿刺术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2],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签知情同意书。 3.1.2 术前准备 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过敏史,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常规行心电图、CT检查,化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高血压、发热、剧烈咳嗽、气喘等症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穿刺需要在平静呼吸下屏气时进行,所以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对咳嗽较剧烈的患者用镇咳药止咳,症状好转后再行穿刺。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3.2 术中配合 按要求摆好患者体位,尽量使患者舒适又有利于操作进行。嘱咐患者调节呼吸频率与深度,避免咳嗽,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穿刺时安抚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给予镇静止痛剂。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血压、神志等改变,经常询问有无异常感觉。若有面色苍白、胸闷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止操作,随时做好配合医生抢救的准备。3.3 术后观察及护理 3.3.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及穿刺侧呼吸音的变化,如无异常送患者回病房卧床休息。手术完成后嘱患者患侧卧位休息8~12 h,注意不可用力咳嗽,咳嗽较多时适当给予镇咳剂,警惕气胸的发生。

经皮肾活检术

经皮肾活检术 适应证 凡有弥漫性肾实质损害,包括原发或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性疾病等,其病因、病变程度、治疗和预后等问题尚未解决或不明确者,均为肾活检的适应证。 1.肾病综合征。 2.肾炎综合征。 3.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4.各类持续性无症状尿检异常(蛋白尿和/或镜下血尿)。 5.非单纯肾后(梗阻)因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减退。 6.非单纯肾后(梗阻)因素导致的慢性肾功能减退,且肾体积未完全萎缩(超声波测 量肾长经,男性≧90mm,女性≧85mm),且正常肾结构未完全消失。 7.移植肾肾活检:各类非外科因素导致的移植肾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延迟恢复并疑有 肾小管坏死、药物性肾中毒、慢性排异反应以及复发、新生或带入的肾小球疾病。禁忌证 1.明显出血倾向和/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2.活动行感染性疾病: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肾结核等。 3.多囊肾。 4.孤立肾。 5.较大的肾肿瘤。 6.肾萎缩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7.大量腹水。 8.未能控制的高血压或低血压。 9.未纠正的严重贫血(血红蛋白≦80g/l)。 10.精神疾病或不能配合者。 随着肾活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肾活检禁忌证的范围逐渐缩小。过去被视为肾活检禁忌证的部分肾病患者现在已经能够相对安全地进行肾活检了。因此,肾活检的禁忌证需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综合考虑。 患者准备 1.签知情同意书; 2.已有高血压还嘴者积极控制血压;仔细检查全身皮肤粘膜出血 向及所选择进针部位的局部皮肤,多体毛者应做常规备皮处理;3.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出凝血功能的常规检查项目。出凝血功能的检查是术前检查的重点;4.术前进行双肾超声波检查以了解肾脏图像、穿刺部位及进针途径;5.术前无任何原因引起的剧烈性咳嗽、腹痛及腹泻者,应推迟肾活检;6.非急诊肾活检的女性患者应尽量避开月经期;7.严重肾衰竭者术前应加强透析(常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将血压控制在相对正常范围。 操作步骤 (1)体位:受检患者取俯卧位,腹部肋缘下垫以5-10cm高的棉枕以减少肾脏移动。 双上肢置于两侧,头偏向一侧。嘱患者平静呼吸。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侧卧位。 (2)皮肤消毒:通常采用1%聚维酮碘消毒至少2遍或以上,消毒范围包括上至肩胛下线,下至髂后上棘连线,两侧至腋后线,然后铺巾。 (3)穿刺点定位:实时超声波定位和引导穿刺。 (4)局麻:皮内局麻及沿进针途径做皮下局麻,通常将注射器造成负压的同时先进针,如无出血,边退出注射针边注射局麻药液。 (5)标本长度:所取肾组织长度通常为10-15cm。

经皮肺穿刺注意事项

CT介导经皮肺活检的适应症 1.肺内孤立性病变的定性诊断。通过纤维支气管镜、X线检查等不能定性的肺内肿块性病变。特别适用于诊断位于周边部位的肿块。如怀疑周围型肺癌病灶,纤支镜不能到达,亦不靠近脏层胸膜,不便做胸腔镜检查的患者。 2.肺部多发病灶的鉴别诊断。 3.伴有胸腔积液、胸膜肥厚性病变的肺内实变的定性诊断。 4.放疗、化疗前取得细胞组织学诊断或手术前提供参考依据,指定治疗方案。 5.纵隔肿瘤。 6.肺内原发或转移性肿瘤不能手术切除者行介入治疗。 CT介导经皮肺活检的禁忌症 1.肺功能较差、严重肺气肿等肺部疾患;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等患者。因出现并发症时可危及生命。 2.肺内血管病变,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因为可导致难以预知的出血并发症,但并非绝对禁忌症。 3.有凝血机制障碍者。 4.病人不能合作或有控制不住的剧烈咳嗽。 操作时注意:对所需穿刺的病灶进行薄层扫描,保证至少有3个以上的层面通过病灶。进针路线应该避开骨性胸廓、大血管和病灶坏死区。 并发症 1.气胸、出血、感染、胸膜休克、空气栓塞和针道肿瘤种植转移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气胸和出血。

2.有关统计学资料表明:肺穿刺活检术的死亡率约1/5000-1/10000,其原因可能系张力性气胸、出血、空气栓塞等。 气胸:气胸的发生率大约30%,合并肺气肿者穿刺后出现气胸的发生率约50%。多在穿刺后1小时内发生和被发现,主要由于穿刺肺气肿病人或穿刺路径上有肺大泡,或反复多次穿刺所致。 气胸和出血的处理: 处理:气胸量少、症状轻的患者予以卧床休息,吸氧,严密观察病情。 穿刺后发现气胸并症状明显的,尤其是有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需立即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出血:出血的发生率约5%,多见于穿刺过程中或拔针后。系穿刺针伤及大血管所致。出血患者有两种类型临床表现: 咯血:一般量不大,不需特殊处理。如果量较大时可予以常规止血治疗。 胸腔内出血:及时复查胸片或B超,根据病情考虑是否选择胸腔闭式引流。必要时可以外科处理。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规范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规范 【意义】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作为CT介入放射学的重要诊断方法,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用以诊断肺部病变的一项微创性检查方法,它具有定位精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显示出了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物品准备】 1、器械准备:胸穿包一个 (内有弯盘1个孔巾1条试管2个、载波片3-4片、小标本瓶2个、纱布5-8块、穿刺针2套、镊子两把) ,无菌手套2付,无菌盘1个(内有棉签缸、碘伏棉球缸、弯盘),胶布,注射器4个(5ml、20ml各2个),带金属标记物1个。 2、药品准备:2%利多卡因10ml,碘伏,龙胆紫1瓶(定位标记用)。 3、患者准备:协助医生为患者做好必要的检查;化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功等检查项目;做心电图检测心功能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术前禁食4h。 【操作程序】 1、术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体查患者和阅读CT片,然后根据CT片显示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对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测量病灶的最大直径,并在相当于病变的体表穿刺点区放置定位器后,行包括病灶上下层面在内的CT扫描,直径>3cm者,层厚5 mm,直径<3 cm者,层厚2.5 mm。 2、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根据病灶位置选定穿刺针的型号和长度。 3、在穿刺点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至胸膜,保留针头再次局部扫描确认进针深度和角度。 4、根据设定的穿刺计划,在患者屏气时快速进针至病灶后再次对病灶扫描,以确定针尖在病灶内的位置,当穿刺针尖达到预定位置后切割取材。 5、一般切割槽内可获得(1.0~2.0)cm×0.1cm大小的线头虫样组织标本,放入10%甲醛固定液内,且把针上残余组织均匀薄涂于玻片,放入同样固定液内送病理检查。若获得的组织标本不理想且患者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操作规范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规范 【意义】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作为CT介入放射学的重要诊断方法,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年 来用以诊断肺部病变的一项微创性检查方法,它具有定位精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显示出了 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物品准备】 ?1、器械准备:胸穿包一个 (内有弯盘1个孔巾1条试管2个、载波片3-4片、小标本瓶2个、纱布5-8块、穿刺针2套、镊 子两把) ,无菌手套2付,无菌盘1个(内有棉签缸、碘伏棉球 缸、弯盘),胶布,注射器4个(5ml、20ml各2个),带金属标 记物1个。 ?2、药品准备:2%利多卡因10ml,碘伏,龙胆紫1瓶、心电监护一次性电极(定位标记用)。 ?3、患者准备:协助医生为患者做好必要的检查;化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功等检查项目;做心电图检测心功 能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术前禁食4h。并且做好呼吸配合。【操作程序】 ?1、术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体查患者和阅读CT片,然后根据CT片显示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对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或

俯卧位,测量病灶的最大直径,并在相当于病变的体表穿刺点 区放置定位器后,行包括病灶上下层面在内的CT扫描,直 径>3cm者,层厚5 mm,直径<3 cm者,层厚 mm。 ?2、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根据病灶位置选定穿刺针的型号和长度。 ?3、在穿刺点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至胸膜,保留针头再次局部扫描确认进针深度和角度。 ?4、根据设定的穿刺计划,在患者屏气时快速进针至病灶后再次对病灶扫描,以确定针尖在病灶内的位置,当穿刺针尖达到预 定位置后切割取材。 ?5、一般切割槽内可获得(~)cm×大小的线头虫样组织标本,放入10%甲醛固定液内,且把针上残余组织均匀薄涂于玻片,放入同样固定液内送病理检查。若获得的组织标本不理想且患 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可再次穿刺。 ?6、简单包扎后做全肺扫描,了解有无并发症。休息1 h后离开,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者留观,给予止血、抗炎、吸氧等对症处 理,所有患者24 h后复查正侧位胸片。 【适应症】 ? 1.肺内孤立性病变的定性诊断。通过纤维支气管镜、X线检查等不能定性的肺内肿块性病变。特别适用于诊断位于周边部位 的肿块。如怀疑周围型肺癌病灶,纤支镜不能到达,亦不靠近 脏层胸膜,不便做胸腔镜检查的患者。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价值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并总结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经影像学严格检查、结果显示为疑似胸部肿瘤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手术病例证实后均为胸部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实验组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比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行不同穿刺法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行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穿刺成功率为76.47%,诊断准确率为76.47%。实验组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2%,穿刺成功率为94.12%,诊断准确率为97.06%。实验组患者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小、穿刺成功率高、诊断准确率高等优势。 标签: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胸部肿瘤 临床中认为,对胸部肿瘤进行治疗应该重视早期的诊断。目前临床中对胸部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有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较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具有更加准确的定位,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为了分析并总结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选取68例胸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某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经影像学严格检查、结果显示为疑似胸部肿瘤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手术病例证实后均为胸部肿瘤患者。6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1.21±1.06)岁。所有患者均同意并且签订行经皮穿刺活检术的同意书。将所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采用线性电子扫描产生波诊断仪,利用B超定位引导确定进针点、进针深度以及金针角度。对患者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处理。采用2%的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穿刺时将注射器针头穿刺于患者穿刺标记进针点皮下。对进针点、进针角度和深度进行再一次的确定。确定无误后,使患者按照医嘱进行呼吸,穿针时注意屏气。将注射器针头按照已经确定的进针点和进针角度穿入预测好的进针深度。必要情况下可进行多次穿针,注意扇形抽吸。

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诊断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

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诊断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6-03-01T14:57:12.40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吴宏林 [导读] 扬州洪泉医院呼吸内科胸部疾病尤其是胸壁、肺内及纵隔内的结节、占位性及磨玻璃样病变,由于其具有多样性或不典型性。 吴宏林扬州洪泉医院呼吸内科江苏扬州225200 【摘要】目的探讨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4年6月间81例经B超或CT定位引导下应用NIPRO一次性半自动活检针经皮穿刺活检资料,病理学检查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81例患者肺内病变65例,胸壁病变9例,纵隔病变7例;病灶穿刺成功率100%.确定病理诊断79例(97.5%)(恶性肿瘤52例,其中鳞癌22例,腺癌18例,小细胞癌7例,恶性淋巴瘤3例,侵袭性胸腺瘤2例;炎性病变17例; 结核9例;梭型细胞肿瘤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3%,气胸7例,咯血5例,血胸2例,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成功率与病理诊断率高,安全性可靠,可为临床在诊断及治疗胸部疾病上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经皮穿刺活检; 胸部疾病; 病理学检查 Bultrasound,CTguidedpercutaneousbiopsyinthediagnosisofchestdiseasesinclinicalapplication WuHong-lin (DepartmentofRespiratoryDiseases,YangzhouHongquanHospital,Yangzhou225200)【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Bultrasound,CTguidedpercutaneousbiopsyinthediagnosisofchestlesions.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of2006Augustto2014June81casesofBultrasoundorCTguidedbyNIPROdisposablesemiautomaticbiopsyneedlepercutaneousbiopsydata,pathologicaldataandfollow-upresults.Results81caseso(f65patientswithlunglesions,9casesofchestwalllesions,7 casesofmediastinaldisease;lesionpuncturesuccessrateof100%.Determinethepathologicaldiagnosisof79cases 97.5%)(52casesofmalignanttumor,including22casesofsquamouscellcarcinoma,adenocarcinoma18cases,7 casesofsmallcellcarcinoma,malignantlymphomain3cases,invasivethymomain2cases;inflammatorylesionsin17cases;9casesoftuberculosis;spindlecelltumor:areportof3cases).Th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ratewas17.3%,7casesofpneumothorax,5casesofhemoptysis,2casesofhemothorax,withoutspecialtreatment. ConclusionBultrasound,CTguidedpercutaneousbiopsysuccessrateofthehighrateof【Kpeaythwoloorgdisca】 ldiagnosis,safetyandreliable,whichcanprovideareliablebasisfor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ofchestdiseasesin.Percutaneousbiopsy;Chestdisease;Pathologicalexamination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66-01 胸部疾病尤其是胸壁、肺内及纵隔内的结节、占位性及磨玻璃样病变,由于其具有多样性或不典型性,往往临床及影像难以诊断,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来明确诊断,这时,在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往往是最佳的选择.现将我院2006年8月至2014年6月间81例B 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1例中,男性48例,女性33例,年龄27~86岁,平均年龄67岁.所有患者在行活检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胸部CT 平扫及增强等检查;充分了解病灶与血管的关系及病灶内情况.术前均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活检的目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风险情况,并签署特殊检查知情同意书. 1.2方法①准确定位和选择穿刺点:与胸壁相连的占位病灶使用B超定位,其余均采用螺旋CT 定位,参考术前CT 片,根据病灶位置不同,患者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或坐位(采用B超定位时),尽量选择病灶与体表最短距离,同时患者既舒适又容易保持的体位.B超采用直接探查定位并测量病灶距定位点皮肤的最近及最远距离,从而计算进针深度.CT 定位采用薄层(层厚2.5mm)平扫病灶范围后选择最佳层面,通过在体表放置纵行金属丝结合所选层面的CT激光定位线形成“十”形来确定穿刺定位点,并用圆珠笔标记;在CT 屏幕穿刺点层面上测量进针深度及角度.穿刺进针点与病变的距离相对较短并且要避开骨骼、气管、较粗血管及神经等组织结构.采用CT定位时,术中根据扫描情况实时调整针尖位置方向至满意为止.②穿刺针的选择:81例均应用NIPRO 一次性半自动活检针.③穿刺切取病变组织: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5ml局部麻醉至壁层胸膜;B超定位时可在探查下直接观察进针情况;CT定位时在穿刺至近胸膜时根据扫描情况嘱患者平稳呼吸,选择呼气末或吸气末快速进针至预计深度,立即行病灶区CT 扫描,如果穿刺针尖位于病灶边缘满意位置,则可拔出针芯,沿着鞘插入准备好的配套切割式活检针, 将活检推送出去,再次扫描确定活检针在病灶区内,然后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好穿刺针周围皮肤;右手食指、中指勾住活检针手柄环,拇指用力推送活检针完成活检.拔出活检针,推送出活检针观察活检针凹槽内组织情况,用无菌针头将凹槽内组织刮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福尔马林的小瓶内送检.若取材不满意可用碘伏消毒活检针后,同前步骤再次活检.多次所取组织可放在一起送检.术后对穿刺区域再次行层厚10mm 的__________CT扫描,观察有无并发症. 2结果2.1穿刺结果81例患者肺内病变65例(占位35例,磨玻璃样病变19例, 肺内结节11例),胸壁病变9例,纵隔病变7例;病灶穿刺成功率100%.确定病理诊断78例,病理诊断确诊率97.5%.恶性肿瘤52例,其中鳞癌22例,腺癌18例,小细胞癌7例,恶性淋巴瘤3例,侵袭性胸腺瘤2例;炎性病变17例; 结核9例;梭型细胞肿瘤3例.3例梭型细胞肿瘤均系胸壁起源脊柱旁占位性病变,后经手术大体标本证实为神经纤维瘤. 2.2影响穿刺活检结果的因素本组3例神经纤维瘤仅凭少许穿刺组织往往难以确定具体病理类型,多次取材会有帮助.病灶大且内部坏死液化较多时或者穿刺前临床及影像高度怀疑胸腺来源或淋巴瘤时,可考虑粗针穿刺及尽量多次取材. 2.3穿刺后并发症术后出现并发症14例,发生率17.3%;其中气胸7例, 咯血5例,血胸2例,均无需特殊处理. 3讨论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细胞学诊断肺部疾病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技术,是目前胸部占位性病变及弥漫性病变获取病理学标本的重要手段[1].采用B超或CT进行定位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和减少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一般在80%~100%[2].本组病灶穿刺成功率100%,病理诊断确诊率97.5%,与文献报道相仿.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病理诊断确诊率和减少并发症,已逐渐被重视. 3.1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病理诊断确诊率要注重病例的选择,仔细阅片,充分了解病变情况.如果是贴胸壁的较大病灶,可以利用B超引导穿刺, 具有可以直接观察进针情况、体位及地点选择范围大(甚至可以取坐位、在床旁等进行操作)和没有射线危害等优点;但是,对于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适应证】 1.外围肺肿块鉴别困难者。 2.原因不明的局限性病灶。 3.不能手术或患者拒绝手术的肺癌,为明确组织类型便于选择治疗者。 【禁忌证】 1.患有出血性疾病或近期严重咯血者。 2.严重肺气肿,心肺功能不全或肺动脉高压者。 3.肺部病变可能是血管性疾患,如血管瘤或动静脉瘘等。 4.剧烈咳嗽不能控制不合作者。 5.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或活动性大咯血者。 【准备】 1.术前准备 (1)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手术; (2)摄胸部CT扫描,以确定进针的部位和角度; (3)术前45min 给予可待因30mg 口服,地西泮10mg 口服或肌注; (4)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合作。 2.用品准备清洁盘,特制细穿刺活检针或活检枪,50ml 注射器,2%利多卡因,玻璃片,无水乙醇固定液及10%福马林。 【方法】 1.根据胸部CT片明确病灶的位置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确定患者体位及进针部位。 2.将体表定位器置于初步确定的进针部位,胸部CT扫描,选取无肋骨或肩胛骨阻挡,离病灶距离最近,能避开大血管、明显的支气管、肺大疱、叶间裂及病灶坏死区的体表位置为进针点,测量好由此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3.常规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选取合适活检针,根据定位角度和深度进针,在进入胸膜腔之前行胸部CT扫描确认进针方向和深度,并酌情调整。在针尖接近胸膜时嘱患者屏气,按既定方向和深度迅速进针,然后再行CT扫描明确针尖位置,如位置不对,则根据扫描所见,判断拟改变的角度和深度加以调整,直至针尖位于病灶边缘内侧。 4.当活检针的针尖位于病灶边缘内侧时即可行活检。活检方法则根据活检针不同而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