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探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探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探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探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探讨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汉仕)内容提要: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取决于外部影响的优劣、自身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科学与否。要想保证学校心理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客观上必须注意以下七个方面。即:明确心育的目标,两种方式并举,注意三个原则、调动四个方面的积极性,采用五条途径,从六个方面评估,创造七个条件。也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模式。

关键词:学校心理教育模式

我国现代学生的心理问题呈增加趋势,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三个大的方面,其一是现代社会中对心理的劣性刺激增加,二是长期以来,学校心理教育的缺乏,致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严重滞后,三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缺乏科学有效的心理教育与辅导机制。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正经历着剧烈的社会转型,呈现出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选择自由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膨胀化、知识更新频繁化、生活节奏快速化、传播多源化、竞争剧烈化、人际关系复杂化、差距扩大化、宏观生态环境恶劣化、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的新特点或新趋势。而这些新的特点及趋势中,既有有利于人们心理健康与发展的积极因素,为人的潜能开发与自我实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舞台,也有的可能成为劣性刺激,给人们带来心理困惑和压力,给心理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客观上需要人们拥有更高的、更全面的心理素质才能兴利除弊,在这一社会中顺利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心理素质的优化需要科学的心理素质培育与长期的心理训练。我国教育却长期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滞后,以至难以适应社会对其心理素质的客观要求和挑战。要想维护心理健康,还需要有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机制,而我国的不少学校在这方面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专业人员不足、条件不够、水平不高的现实,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些被置之度外;有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准确判断,更无力解决;有的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奢侈品或装饰品,尚未作为学校与学生的必需品。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由心理因素而引发的行为问题大量存在,有的甚至引发出许多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是否全面、科学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了衡量一所学校是否真正对学生负责,是否将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是否真正以人为本,富有人文关怀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与实效性要求很高的教育实践,需要根据其内在规律科学进行。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少走弯路,减少失误,使之尽快走上科学化的轨道。笔者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与实践,从我国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并结合自身二十多年来的研究与实验,在此就心理教育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谈谈一孔之见,以抛砖引玉。

一、需明确心理教育的多层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辅导,在这里简称心理教育或心育。心理教育应是教育者从教育对象的心理需要出发,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心理的各有关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与干预,以优化其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的实践活动。人的心理需要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发展、心理适应这三个层次,心理教育的目标可概括为护心、育心、促适应。即维护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促进社会适应,

从而顺利实现其社会化。

其中最基本的目标是防治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这是它的特色,也是实现其它目标的基础。它的中级目标是通过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即通过个性品质的优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通过心理能力的强化,促进智育的高效化;通过心理健康的维护,促进健康的全面化;通过内在动力的激发,促进自我发展的主动化;通过行为习惯的优化,促进个体的顺利社会化。社会适应状况既是社会化水平的标志其最终目标是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并且保持对社会的积极、主动的适应,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与统一。

为此,需要以护心、育心、促适应作为其目标,以育性、启智、健心、强能、激力、导行作为其直接任务。

二、坚持心理素质培训与心理问题辅导两种方式并举

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都是心理服务的手段。但严格地说,各自的服务对象、功能、内容、重点、方法又有所不同。具体实施的人员不完全一样,其中心理教育需要全体教育者参与,心理辅导主要由受过一定培训的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咨询需要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工作者承担,心理治疗主要应由专业的心理医生负责。

根据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任务、师资水平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坚持教育发展与预防矫治并举的综合模式。即,以教育发展为主,咨询矫治配合。以面向全体师生的、全面的心理素质培育以优化其心理,提高师生的心理素质,实现自我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并依靠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促进其它素质的主动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心理素质的提高不可一蹴而就,同时,客观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在所难免,因此,必需通过心理测评、辅导、咨询,以便及时发现、解决常见的、力所能及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必要时要及时转介给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而不应厚此薄彼,也不宜照搬医院的临床治疗模式,或者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

三、注意三个基本

1、面向全体与重点帮助结合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实社会与个体的共同需要,接受心理素质教育是每个学校应该享有的权利,帮助每个学生树立育心意识,掌握育心方法,激发育心动力,学会自我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的天职,心态正常的学生希望进一步发展,需要锦上添花。因此,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校阶段接受到一定的心理素质教育,从而为以后的自我发展奠定心理素质基础。与此同时,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一样,所处的现实环境有差别,遭遇的现实刺激也不一致,因此,特别是心理素质水平暂时落后,所处环境恶劣或遭遇生活事件打击的学生,其引发心理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会加大,获取心理保健、心理适应帮助的需要会更加迫切、强烈,更需要心理关怀与帮助,学校应给予重点关注。

2、帮助与自助结合

学生心理发展、心理适应与心理保健需要的满足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努力,有机配合。一方面,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心理教育

与服务,另一方面,学生是心理教育的主体。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的需要。这一需要应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实际要求,而不是社会或教育者硬性强加的。因此,在心育过程中。首先要唤醒并强化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帮助其激发出内在需要。变“要我”接受为“我需要并且想要”接受心育服务。要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潜力学会自我帮助,将育心与护心内化自身的需要与观念,将教师传授的育心与护心方法转化为自己能力以及自觉有恒的行为。最终通过接受心理教育学会自我优化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顺利适应社会。教是为了不用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过程要特别突出内化和转化,树立并强化育心与护心的意识,变要我接受为我要接受,变社会需要为自身需要,变被动应付为积极主动,变观念为计划,变计划为行动,变一时行为为长期的行动。

3、注意衔接与贯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衔接:心理素质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内容需要跨学段进行,各级学校的目标、任务、内容应有机衔接,保持必要的连贯,使前一学段成为下一学段的基础,后一学段应以前一学段为起点。既避免内容脱节,也避免简单重复。

心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要想达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目的,实现其利教、促学、益社会的功能。需要注意心育内容、途径与心育目标的统一,加强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协作、配合。

其次,注意心育与其它教育活动的结合。

心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通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速公路,处于基础的地位。同时,其它教育中也有丰富的心理教育的内容。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将心育与其它教育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同时,注意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协同。

心理教育要在学生自我实现的同时,还得自觉保持对社会的积极适应。既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重视其主体地位,但当个体的目标、需要、兴趣、爱好、动机与客观的现实社会存在矛盾时,又需要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如果一味强调某一个方面,而不顾另一方面,就必然产生冲突。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或者加剧对社会的不适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贯通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内容应与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以及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机贯通,避免割裂与重复,避免产生内耗与冲突。

(三)、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统一原则

心理教育是一项科学的实践。它的内容、方式、方法等一切方面都可能给学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特别对于儿童、少年,在其心灵可能留下深刻甚至终身的烙印。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基础之上,以心理学、教育学及有关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在心理教育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直接指导下进行。其目标的确立要与教育的总目标相一致;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的需要;方式、方法须符合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原理;具体要求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避免违背科学的盲目蛮干,以免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出现教育者所不愿看到的后果。

同时,心育作为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必须富有实效性。在设计心育目标时就应考虑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在确定方式时要看是否有可行性;在选择方法时要看有没有可操作性,在评估效果时主要看有没有实效性。不应为了产生轰动效应而片面追求形式的花样,搞花架子。为追求课堂一时的效果,而去强迫学生去掌握甚至背诵心理学的知识。以免脱离心育的实质,走向形式主义或者变成心理学的课程教学。

四、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四个方面的积极性

在心理教育中,学校是保证心理教育全面性、科学性的主要渠道,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护心和育心的认识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去帮助提高;心理保健与训练的积极性需要教师去调动、激发;有关的方法需要传授;学生的护心与育心能力需要教师培养。因此,教师积极性的高低是制约学校心理教育能否顺利和科学开展的关键因素。

学生作为心育的主体和内因,决定着心理教育效果的有无及其大小。首先需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谈体验,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看到心理教育对其今天以及今后的健康、发展与幸福的紧密联系,内化为学生自身强烈的需要,产生强烈的内在积极性。

家长是心理教育的方面军。特别是中小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期望、要求,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需要通过家长会、办家长学校、向家长推荐有关资料等途径,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优化方法,争取家长积极配合,形成心育的合力,避免内耗。

社会环境与舆论对学校心理教育的成功实施与效果也存在制约作用,首先是社会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如、文化、新闻、公安等部门决定着舆论的净化、优化及安全状况。新闻、卫生部门的关系更为直接。可见,学校心理教育还需要得到各有关部门的配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全社会的事业,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五、同时采用五条主要途径

根据国外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结合我国国情与教育实际,参考国内近十多年来的研究、实验和学校具体实践,心理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全方位优化并有机结合

外来影响的刺激是心理健康与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其中积极的影响成为良性刺激,否则,就会构成劣性刺激。在这里主要是指学校这一特殊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以及学校、家庭和学生所处社区对学生心理构成直接影响的软、硬环境。需要通过全面优化,以便扬优抑劣。特别注意营造压力适度、人际和谐、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

由于心理素质与其它素质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心理素质既是其它素质发展的基础,又有机地渗透于其他素质之中。这就决定了心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一部分心理品质、心理能力等的培育,有机地与德、智、体、美、劳育相结合,这不仅是心育的需要,也是其它教育本身的要求。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教书必须育人,育人必先育心。需要全体教育者扮演好“经师”、“导师”以及“心师”的角色,实现教书育人和育心的有机结合。

(二)、适量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和专题辅导讲座

这里的心理教育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课和单纯的活动课,它有明确的护心、育心目的。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有关的认识,激发需要、兴趣,从而强化护心、育心的意识和积极性。通过必需的心理学知识传授,心理卫生常识的普及,有关自我训练技能的掌握,以便帮助学生学会护心和育心,自我培育优良个性、挖掘智慧潜能、增强心理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矫正不良行为。

通过对学生已经存在或可能遇到的带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的集中辅导,以缓解、预防常见的轻度的心理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心理教育的效率,也减轻个别咨询、辅导的压力。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讲座是心育课的灵活补充形式。

根据我国现行教育实际,按照既达到目的,又不加重学生负担,根据实际需要与现实可能,宜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适量的专题讲座和心理辅导活动。在初中和高中的一年级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进行系统讲授、训练和辅导。在中学的其它年级和大学,应根据学生心理实际要求开设有关的专题讲座。

(三)、进行必要的心理测查

为了使心理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除了依据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所揭示的一般心理需要外,为使心理教育与辅导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应该根据教育与具体心理辅导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量、心理调查及行为观察,以便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为班级或年级集中的心育课堂辅导或者心理讲座提供内容选择的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心理测量以及时发现、科学诊断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个别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提供矫治参考。以免使辅导变得无的放矢,使咨询矫治缺乏科学依据,也为有关心理教育的研究与实验提供必需的量化材料。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咨询

学生个别特殊的问题难以依靠集中辅导得到全部解决,其心理需要无法具体满足。因此,需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要求,灵活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咨询和具体辅导。如,相同问题的小组辅导,心理咨询室进行的面谈咨询,电话咨询,书信指导,以及对一些比较普遍的一般性问题,通过黑板报、广播进行解答。以满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具体心理需要。

(五)指导学生自我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互助

解铃需要系铃人,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需要自我保健,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自我持之以恒的训练。外界帮助的目的应是让学生学会自助。这就要有自助的意识和要求,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自助,使之具备自助的能力。

在同龄的学生之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心理互助潜力。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宽容、接纳、支持、鼓励、帮助、尊重,是学生满足心理上的温暖感、安全感、归属感、力量感、尊重感的重要途径。同时,同伴的喜欢与理解,可使其心灵打开大门。相互的倾诉、倾听,会为其

宣泄心里压力,及时发现问题,提供方便。同学间平等的交流、开导、劝戒,容易被接受、内化。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互助精神和理解人、帮助人的热情和能力。

以上心育的途径各有其独特的功能与意义,都是全面实现心育目标所不可缺少的。需要综合运用,以便实现优势和功能的互补,形成合力。如果厚此薄彼,片面地突出一点而不及其余,将会制约心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功能的全面发挥。

六、从六个方面全面评估

心理教育不宜追求任何华而不实的形式。一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的满足出发,来选择内容与方式、方法。必须以学生合理的心理需要的满足与否及其满足程度,作为评估其成败的主要标准。具体看学生的性格品质是否得到了优化,其性格变化的方向及程度如何;各种心理能力是否有所增强,考察其对学习、生活、交往、工作、现实环境变化的心理适应情况;学生的内在动力是否得到激发,看其行为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如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否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看有关的心理问题是否得到了预防或缓解;原有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是否有所好转,看其行为习惯变化的方向与大小。

在注重实际效果的同时,还得注意具体方式、方法的运用是否科学、恰当,主要看学生的对心理教育活动的满意程度。避免只讲结果,忽视方法和学生心理感受的现象。

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不稳定性及心理状态改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在具体评估心理教育的效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即要看主流而不唯支流,看全面而非单一,看一贯而非一时一事,看变化的方向而不急于求成,注重长远作用而不唯眼前效果,尽可能量化,但不宜刻意追求量化。

七、需要创造七个必要的条件

即,领导有意识和要求,师生及家长有共识,学校专兼职的师资,有必需的设施工具,心理工作有合理的报酬,上级有检查评估机制、业务上有专业指导。

学校心理教育的顺利和成功实施,需要多方面必要的条件。其中,领导的认识水平及其教育观念,以及教师和家长的意识与自觉参与是关键。学生心理保健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护心和育心的意识是心育的出发点和基础。教师从事心理教育的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强弱是决定着其有效性;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是科学性的保证,开展心理教育与咨询矫治所必需的设备、图书、工具、经费是物质条件。学校和上级对心育工作者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保证心理教育长期深入开展的必需动力,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管理与要求是推动这一实践发展的必要条件,专业人员的指导是其科学性的保证。因此,我国在开展心理教育时需要全面考虑,努力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以推动这一事业的顺利和长期开展,加速其普及,并保证其科学性和实效性。

学校心理教育运行机制

培育性格品质 全方位优化外部环境 性格是否优化 领导有意识和要求 开发智力潜能 全面渗透心理教育

潜能是否开发 老师和学生有共识 培养适应能力 适量开设心育课程

能力是否强化 学校有专兼职师资 激发内在动力 进行心理测量调查

动力是否激发 有必要的设施条件 防治心理疾病 开展多样化的咨询

心态是否健化 工作有合理的报酬 矫正不良行为 自觉坚持心理训练

行为是否转化 上级有检查和指导

作者介绍:肖汉仕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应用心理学博士,心理健康教育博士生导师

措 施 评 估 条 件 目 标

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作业

专题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途径 作业标题:思考并回答(必做) 作业要求: 以下是一封高三学生的来信,看完信后请您写一封回信解答他的疑惑,回信着重于问题诊断和解决问题措施。 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高三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一向是很好的,所以总好像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初中阶段有时候一不努力,成绩就会掉下去,所以我平时读书很认真,以保持好的成绩。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但同时我发现自己又自以为是,猜忌心理特别强,所以三年以来同学关系都没搞好,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帮助。 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说笑的人,但是说起别人来不在心上,而别人说自己时却总是放不下,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很孤僻的。在高一时与同宿舍的同学闹了一些矛盾,他们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可能是我心理素质不行,所以整整一星期都情绪低落,后来我去找我们的班主任,说要调班级,他说我调走后太可惜了,就说让我放心学习,他会解决这件事情的。就这样我又活跃了一阵,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但是我的成绩却来了个大滑坡。 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想改变一下,可是我现在除了会讲一些笑话吸引听众外,其他不知该讲些什么,以至于现在我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即使有了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关心他。我现在很苦恼,现在又快考大学了,我也不希望坏心情影响高考。 人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就足够了,我与其他班的同学交往时开始都不错,但后来觉得没有话说,就这样疏远了,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点。还有,是不是一个看上去很圆滑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吃得开?我现在也搞不清楚我的性格是什么,好像是随着别人转的,没有主见,没有勇气。我这个人是不是毛病很多?作为一个高三学生,我诚恳地向您请教,希望您能帮一下这个从小就“很听话”的成年人,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淘汰。 谢谢! 回信如下: 同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种种心理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中的人与事的不满言行、错误观点甚至敌对情绪与态度,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明辨是非,帮助他们端正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二)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校所有学生,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通存在的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用集体的方式进行。当然面向全体,不意味着一定要忽视个别。实际工作中,还要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最大效益。 (三)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是有差异的,青少年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相反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合适而完美地展示出来,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所在。 (四)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与自助的活动,“助人”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要达到自助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这一活动,此目的方可达到。另外,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性迅速发展的时期,贯彻主体性原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使学生追求独立的需要得到满足。 (五)整体性原则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单位:明光市紫阳中学姓名:孙仲辉 国内多种调查提醒我们: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又据某种心理测检组检测,只有43%的中小学生自认为朝气蓬勃的,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首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中常有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次是普遍存在不良性格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表现为依赖他人、固执任性,行为问题表现为讥笑别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面对难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受不了委屈、挫折。此外,在情绪、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明显的问题,有情绪问题的约占10%,人际交往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中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 (一)学校教育心理水平不高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作为点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中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

目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学校各功能室使用规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学校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学校心理咨询基本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 学校心理辅导员工作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学校心理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来访者须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 一、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放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三、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四、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各功能室使用规则 一、咨询员及来访者应做好各功能室的安全工作,自觉维护和保持各室卫生。咨询员下班时必须关好各室门窗,切断电器设备的电源。 二、严禁在本室私接电源,否则造成的损失应由直接责任人承担,并追究相关责任。 三、各功能室设备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私用,否则后果自负。 四、各功能室物品使用时需要大家的爱护,如发现有故意破坏公物者,要追究相关责任。 五、功能室内物品设备使用及书籍翻阅后请放回原位,并整理有序,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借出和翻阅咨询室的资料及档案。 学校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 一、辅导室工作人员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到岗、按时下岗。 二、辅导人员接待来访者时,必须热情周到,想人所及。 三、辅导人员在咨询或者辅导时,须学会倾听,做好记录。 四、辅导人员在分析问题时,要做到客观、仔细、耐心。 五、辅导人员要及时整理来访者的材料,并做好分析与总结。 六、辅导人员要为来访者严守个人秘密,违者后果自负。 七、辅导人员若不能当时解决问题,须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行约定时间解决。如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应及时向领导反映。 八、辅导人员在一定时期内要将咨询或者辅导情况归档,备以后查阅。 九、辅导人员遇到确有心理问题严重到精神问题者可介绍到他处就医。 十、辅导测量用表由咨询室统一管理使用,不可外借。 十一、辅导人员要遵守管理制度,爱护室内公共财产,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爱室如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 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即() A. 显性课程 B.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C. 隐性课程 D.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 正确答案:B 2. 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 A. 禀赋 B. 天资 C. 资质 D. 天赋 正确答案:A 3.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把人的个性类型划分为现实型(R型)、研究型(I型)、艺术型(A型)、社会型(S型)、企业型(E型)和常规型(C型) A. 卡特尔 B. 霍兰德 C. 埃里克森 D. 詹姆士 正确答案:B 4. 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由()课程和融合型课程综合而成 A. 隐性课程 B. 选修课程 C. 独立型课程 D. 必修课程 正确答案:C 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 A. 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 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 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 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正确答案:D 6. 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 A. 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B. 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C. 了解自己跟职业的关系 D. 了解社会的需求 正确答案:A 7. ()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包括与之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经历过程。 A. 职业角色 B. 职业生涯

C. 职业经历 D. 职业劳动 正确答案:B 8.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特点() A. 无生涯性 B. 强示范性 C. 合作性 D. 时空相对无限性 正确答案:C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中,不属于学生自然情况的是:() A. 学生个人情况 B. 学生学习成绩 C. 学生的既往史 D. 学生的自我评定 正确答案:B 10. 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包含() A. 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B. 代替──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应出面解决 C. 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D. 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正确答案:B 11. 在咨询中,咨询者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理解和同情当事人的心情,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振,这称为()。 A. 理解 B. 尊重 C. 共情 D. 真诚 正确答案:C 12. ()是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A. 校园的物质文化 B. 校园的精神文化 C. 校园的文化活动 D. 校园的舆论环境 正确答案:B 13. ____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和维持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 A. 学习目标 B. 学习动机 C. 学习热情 D. 学习策略 正确答案:B 14. ____是指促进学习活动的一些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如画线、做笔记、写提要、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等。 A. 认知策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应该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苹果”俱乐部等。 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设计的心理调查表。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 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乐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①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些正理和心理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促进幼小个体长大成人。着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我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百依百顺,讲究“一俊遮百丑”,还养成了一些“好”学生的骄傲和虚荣心理;而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动辄训斥,肆意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体规划

为了提升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 功能, 校素质教 育,真正做到发 展学生个性, 的 人格,促进学生 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个教育教学环节之中,不断 完善机制。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力和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陶冶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多变的环境, 使我们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从而拥有美好的人生。 为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实效性和 操作性,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特制订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年 发展规划如下: 一、背景分析 1、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2002 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指导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 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 2、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 在近几年来探索实践的过程中, 已 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每年开学初,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与讲座。 学校成立了“美丽心情”心理咨询室,并定期向全体师生开放。 我校一位老师参加教育局统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 训,并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学校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 并为心理健康教 育的发展提供条件, 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课程计划。 同时, 学校加大经费投入, 已有四间基本符合心理咨询工作要求的心理咨询 室。目前,学校基本形成一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现有一 名专职心理咨询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体规划 2016--2018 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学 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健全 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整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提高情绪管理能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4)

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整个社会的发展处于转型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这是社会变化及变化所带给人们的要求,这一系列要求的达成,无一不建立在人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人的身与心、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然而,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是否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人们或许还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流行一时的“智商”一词,那时候的人们把“智商”看作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有人说“知识决定命运”。但近年来,心理学研究发现: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相反,一些智力并不出 众的人,他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不怕苦、不怕挫折、谦虚谨慎、奋发努力、结果倒是干成了事业,让那些聪明人“甘拜下风”。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人的心理素质在一些人的成功中所占的分量。 前不久,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接连自杀事件,究其缘由,都是因为这些人在年少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当面对各方面压力时,无法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终酿成恶果。如果每所学校都把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落实,都能做到尊重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地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心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会相当大的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调查研究和检测,目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自我中心、任性、忍受性低、孤僻、不合群等现象较为普遍,心理异常的检出率分别达到27%和24%;在中学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 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心理品质,已是关乎国家、社会未来的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社会的稳定、个人的未来、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及以往的研究经验都充分说明:学校开展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类型 综观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可归纳为这样几种类型:

0561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串讲资料

0561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 串讲资料 1、现在健康理念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全人的健康是现在生活中实践活动着的每一个人类成员,在其生命活动的整个发展阶段,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全人健康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主系统及其活动环境的全面健康 全人健康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各个阶段的全健康 全人健康是包括人类全体成员在内的全员健康 现在健康理念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 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 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2、心理卫生运动三阶段 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主义精神疾病的预防 从关心身体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 3、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是现实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良性功能关系 心理健康本质特征是个体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 心理健康的现实表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健康 4、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标准、主观经验标准、生活适应标准、心理成熟标准、生理学标准 5、心理健康标准首先考虑个体生命活动的差异,这种差异典型地表现在个体的年龄发展阶段中。其次,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个体的实践任务虽然有差异,但从整体上看,现实关系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6、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 1、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实践智慧生成的教育活动。在最终目标上,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2、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 都是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 注重建立助人者与求助者的良好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条件 工作范围相似 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定位 是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有着自己特定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所有这些要素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完整教育系统 从涉及内容来看,主要也是属于教育学范畴 教育学家看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教育学,是教育学的题中之义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定位旨在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一切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的。在本质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心理咨询、诊断性评价、行为矫正、学习指导、职业指导 6、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重点发生转移 教育形式发生互补 重视加强早期教育 教育力量日整合 教育技术日新月异 教育理论多元融合 逐步开设相关课程 重视教育的绩效作用 主义本土特色研究 强化从业人员素质 7、我国发展趋势 普遍化,重点化,整合化,现代化,本位化,专业化,本土化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 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1、目标的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制约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制约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果的评价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教育作用 2、构建目标的依据 以我国学校教育目的为依据 以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依据 3、构建目标的原则 在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相协调 在出发点,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结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育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们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骨干教师专业引领效能日益彰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有效;心理咨询平台逐步规范;学校、家庭、社会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逐步完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成立了由学校行政任组长,骨干教师任副组长,专兼职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领导小组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科学、规范地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业务咨询服务;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提供服务。 二、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氛围 我们认为,在学校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但更是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密不可分的。因此,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它工作的整合,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我们提出对教师、学生、家长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的每个过程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契机,提高校园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师方面,学校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营造宽松管理氛围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师德教育和教师培训相结合,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职业,提升职业幸福感(例如:开展教师经典阅读活动等)。让教师缓解了压力,放松了心情,提升教师对集体的归属感,促进了学校和谐心理氛围的形成。 在学生方面,我们本着贴近学生实际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提出向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质量,给常规活动注入了新的内涵,促进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家长方面,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我校许多学生都出身平民家庭,大多家境一般,还有部分是外地打工的家庭。家长普遍承受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随着现代社会问题的集中显现,“单亲家庭”数量增加,子女的家庭教育不仅很难保证,有时甚至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我们通过教师家访、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活动日等活动,引导家长学会理解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会肯定鼓励孩子,学会与老师配合,赢得家长对学校的支持。 教师、学生、家长,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我们始终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本身就应包括这三者,而我校也正是注重了整合不同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了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取得了工作的成效。 三、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育者个人不直接作用受教育者,就不可能真正渗入性格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学校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拥有心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着力建设了三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一是建立了一支成熟的心育骨干教师了队伍。学校出资,选派一些热情高、自身心理素质较好、乐于交流沟通的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目前,有心理专业本科生7人,泉州市骨干教师心理培训4人,参加B证考试2人。由他们主要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心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含标准答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含答案)

————————————————————————————————作者:————————————————————————————————日期:

ID号姓名考室座号成绩 说明:①请将本作业题目用A4纸打印出来,并用手工书写完成(答案用打印、复印的,作业成绩以0分计); ②请在现场集中考试结束后,将本作业随同考卷一并提交; ③课程的作业成绩与考试成绩均要取得60分以上,该课程的综合成绩方能取得合格。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我们的情感状态和心智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所感所思。心理健康也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问题或没有心理病。一个心智健康的人不会随意夸大也不会任意低估自己的能力,他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2、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人事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等)。 4、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言语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时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 5.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6.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的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的动力。 7.气质 气质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8.咨询 心理咨询室借助于一中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就咨询对象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二、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36分) (×)1、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量化资料,比较客观,便于分析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统计结果一目了然,也是最科学的。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家长的期望过高,升学的压力,频繁的考试,学生分数排队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因为这些心理疾病导致自杀、自残、违法等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发生变化,承受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身边的学生有这样心理问题的时候,我的心情特别沉重。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事物。这种人富有利他精神,能在付出、伸展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价值感。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有目标,但目标不要太完美,既要积极进取,又要正视客观现实,有一定程度弹性的道德准则。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心理健康不是说没有

遭受挫折,没有冲突,没有痛苦,而是能够有效地进行调整,并在这种状态下,保持良好的效率。 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 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从家庭方面看,离婚率上升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1、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和需要。 当前青少年学生教育要实现应式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占重要地位。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任性、孤僻、逆返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完整版)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制度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制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抓手。为了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我镇实际,现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具体如下: 1.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商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每学年初制定计划,学年末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 2.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建设好校园环境建议,使学生有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3.班主任工作要扎实,成为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启迪者和榜样,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指导班队工作时,要发展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自主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4.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热情接待学生和家长来访。心理辅导教师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后才可上岗。本着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宗旨,科学地给学生以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定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定期举行心理辅导教师工作会,组织培训,交流工作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为保证档案资料的保密性,除心理教师,其他人不得单独呆在咨询室。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对咨询纪

录、咨询信件、心理测验数据、工作文件、参考材料等定期存档。 5.做好平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专栏固定,信息畅通,辅导及时。通过宣传专栏、红领巾广播等阵地,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特点、心理需求,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提高认识,全面促进心理素质。心理教育、辅导的内容、方式要符合文化传统、国情、地方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内容要适时、适量、适度。 6.将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日程之中,融进日常教育教学中。鼓励老师开展心理教育研究,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是开展这项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一、基本责任 1.协助学校校长、学校管理工作者和学校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积极从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各项建议、意见和评价,发挥心理指导与顾问的作用。 2.帮助学校全体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中的偏差,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各种冲突、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以及升学就业上的困惑,发挥心理辅导与助人自助的作用。 3.协助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家长学校工作,积极做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综合大作业)

通识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 学号: 专业: 姓名: 一、主观题 1、“逆境对于强者是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此句话的理解。 答题指导: 1.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几种态度和应对方式:第一是屈服,采取逃避、掩饰、屈服的态度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或者是一遇到困难或挫折,便神情沮丧,萎靡不振,甚至是自暴自弃,万念俱灰。第二是敢于直面困难和挫折,并以勇敢、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克服各种障碍,使希望得以实现。 2、大学新生大学发展的三步曲:适应阶段—稳定充实发展阶段—收获与失落的分流阶段。既然是必经之路,就没有理由另辟蹊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步步走稳,你说呢? 结合大学发展三步曲,作答: (1)如何适应新的社会角色? 答题指导:破除优越感,正视大学生的相对平庸化现象。破除自卑感,正确对待自己与同学的差距:一类是必须补救的差距,如在学习或人际交往上的问题;一类是必须接受的差距,如身材、长相、家庭经济条件)。 (2)如何适应新的社会观念? 答题指导:审视自我认知,改变过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不太正确的认知与评价,不以个人的好恶交往,学会与各种人和平共处,不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他人,在相互协调的约定下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3)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答题指导:明确适应社会环境的两种形式,一种是改造社会环境,另一种是改造自己去适应环境。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怎样主动接触社会环境。积极调整,选择恰当的对策,必要时采用适当的心理防御措施。

3、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巨大,紧张、焦虑司空见惯。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怎么通过自我调节来放松身心? 答题指导: 1.通过自我放松训练调节身心是很好的办法。常用的自我放松训练有三种。腹式呼吸法、渐进式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三种放松方式有各自的工作原理,遵循一定的步骤,配以合适的配乐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也是调节身心的好方法。自我暗示是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可从积极进行自我暗示入手。 4、案例分析: 大山在2012年以高分被华中某军校录取,成为亲人的骄傲。进入学校后,大山立志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亲人的关怀,并为家乡争光,而这一切的实现在大山看来就是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在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他就开始着手准备,看书、背诵、抄写、推理、演算……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而事与愿违,每次刚学不久,他就觉得脑袋里一片空白,想不起来刚刚所学的内容。头晕脑胀、恍恍惚惚,时常发呆走神,甚至到后来,会紧张得坐立不安,可越是以这样的心境面对复杂的学习内容,就越是心乱如麻、茫然无措、思维混乱、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大山的脑中盘旋着:如果考试不理想,学校将如何评价我,同学会怎样看待我,亲友又会怎样想我呢? 焦虑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请你结合大山的情况谈谈焦虑产生的原因,如何降低焦虑以帮助大山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答题指导: 1.大山过强的学习动机,学习过度疲劳,最终导致学习焦虑。 2.依据目前大山的症状,他需要药物治疗、心理咨询、自我努力、膳食调整等。 (1)每个高校都有正规的、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大山同学应及时去心理咨询中心求助。(2)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可以去相关的精神医疗机构就诊。 (3)自我努力,比如通过跑步、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体、修身养性;或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自己对成绩的看法。 (4)给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 5、请对照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自己人格的可行性方案。答题指导: 1.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良好的自我意识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2.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在充分认识自己人格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方案。 3.方案设计可从如何缩小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的差距来入手。例如,怎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何保持乐观,如何培育情商,如何训练良好的自我意识以及如何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的核心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完成其规定的教育内容、实现其预定的教育目标,就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实施。而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运用多种途径与形式,而且需要将这些途径与形式有机构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系统。 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正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全面渗透”之所以被定位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因为它最能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全体受教、全面铺开、全程实施”的“四全教育”的思想。全面渗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在德育工作、学生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3)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4)在校园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1教育部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14号。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上述的基本途径外,还应有中心途径。中心途径也称专门途径,它与基本途径相比,更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因而也是更为有效、更为直接的途径。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主要有两类:(1)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做到定时、定点、定员,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有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从理论角度及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情况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以心理健康活动课为主,高中和大学阶段可适当增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或学科课程,但总体上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2)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种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向来访者提供职业性的帮助关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除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 2当然,对个别严重或比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特殊治疗而学校又无力解决的学生,学校还应及时“转介”给有关心理卫生机构或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并配合有关专业人员和家长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康复工作。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摘要: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合水平。作者在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探索。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合水平。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3个层次: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具体包括: 1、智能训练,即协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理解,并针对智 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协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理解, 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 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

情感,并实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准确理解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水平等; 6、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协助学生建立准确的性别观点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展开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 具体包括: 1、学习适合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 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 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 4、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 5、性行为问题,主要指因为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三)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实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水平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水平的训练等,以提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