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著名的十大公式之令狐文艳创作

最著名的十大公式之令狐文艳创作

最著名的十大公式之令狐文艳创作
最著名的十大公式之令狐文艳创作

最著名的十大公式

令狐文艳

No.10 圆的周长公式(The Length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

No.9 傅立叶变换(The Fourier Transform)

No.8 德布罗意方程组(The de Broglie Relations)

No.7 1+1=2

No.6 薛定谔方程(The Schr?dinger Equation)

薛定谔方程是世界原子物理学文献中应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公式。

No.5 质能方程(Mass–energy Equivalence)

No.4 毕达哥拉斯定理(Pythagorean Theorem)

No.3 牛顿第二定律(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没有之一的科学家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没有之一的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当中的被认为是经典物理学中最伟大的没有之一的核心定律。动力的所有基本方程都可由它通过微积分推导出来。

No.2 欧拉公式(Euler's Identity)

到了最后几名,创造者个个神人。欧拉是历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也是各领域(包含数学的所有分支及力学、光学、音响学、水利、天文、化学、医药等)最多著作的学者。数学史上称十八世纪为“欧拉时代”。欧拉出生于瑞士,31岁丧失了右眼的视力,59岁双眼失明,但他性格乐观,有惊人的记忆力及集中力。他一生谦逊,很少用自己的名字给他发现的东西命名。不过还是命名了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常数——e。这个公式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没有任何多余的内容,将数学中最基本的e、i、pie放在了同一个式子中,同时加入了数学也是哲学中最重要的0和1,再以简单的加号相连。

No.1 麦克斯韦方程组(The Maxwell's Equations)

积分形式:

微分形式:

100部bbc经典纪录片

很多妈妈告诉我,孩子天天沉迷在电视动画或手机游戏里。进入电子时代,让孩子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不看动画片、不玩游戏是不现实的。但与其让孩子看《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没什么营养的动画片,倒不如花时间陪孩子看一些经典的纪录片,既能满足孩子看电视的需求,也能增长见闻,学习更多的知识。 BBC(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题材广泛、制作精良。看这些经典的纪录片,既可以追溯上下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也可以欣赏从宇宙到地信深处的奇妙境界。高清条件下,它的画面美轮美奂,把一帧帧定格,拿出来都是一张张精彩的摄影作品。看BBC不仅能了解世界之奇,更能尽享世界之妙。 60分妈妈月华花了2个礼拜的时间收集和整理了100部曾经陪仔仔一起看过的BBC的经典纪录片,仔仔最喜欢的是宇宙、地球和自然动物的部分,月华看过后也觉得收获很大,在此分享给大家。 每一部都有在线视频地址链接。但因为微信里发布的链接没有办法点击直接进入视频观看,所以月华特意注册了一个新浪的博客,点击本文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就能进入博客页面,获得每一集的视频链接,也可以直接在线观看哦! 1《恒河》 2《活力星球》 3《地平线:超大质量黑洞》 4《百慕达三角洲之谜》 5《野性加勒比》 6《星际漫游》 7《探潜鲨鱼火山》 8《神秘的玛雅》 9《玛雅地底之谜》 10《冷血生命》 11《地球力量》 12《透视动物》 13《古代世界》 14《古代启示录》 15《艺术精选系列》 16《制造新人类》 17《消失的古文明》 18《与野人同行》 19《艺术的力量》 20《灌丛下的生命》 21《极地之旅》 22《超自然力量》 23《八十天环游地球》 24《七大海洋》 25《人类本能》 26《行星地球探索记》 27《蓝色星球》 28《世界自然奇观》 29《埃及》

最著名的十大公式

最著名的十大公式 No.10 圆的周长公式(The Length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 No.9 傅立叶变换(The Fourier Transform) No.8 德布罗意方程组(The de Broglie Relations) No.7 1+1=2 No.6 薛定谔方程(The Schr?dinger Equation) 薛定谔方程是世界原子物理学文献中应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公式。 No.5 质能方程(Mass–energy Equivalence) No.4 毕达哥拉斯定理(Pythagorean Theorem) No.3 牛顿第二定律(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没有之一的科学家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没有之一的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当中的被认为是经典物理学中最伟大的没有之一的核心定律。动力的所有基本方程都可由它通过微积分推导出来。 No.2 欧拉公式(Euler's Identity)

到了最后几名,创造者个个神人。欧拉是历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也是各领域(包含数学的所有分支及力学、光学、音响学、水利、天文、化学、医药等)最多著作的学者。数学史上称十八世纪为“欧拉时代”。欧拉出生于瑞士,31岁丧失了右眼的视力,59岁双眼失明,但他性格乐观,有惊人的记忆力及集中力。他一生谦逊,很少用自己的名字给他发现的东西命名。不过还是命名了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常数——e。这个公式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没有任何多余的内容,将数学中最基本的e、i、pie放在了同一个式子中,同时加入了数学也是哲学中最重要的0和1,再以简单的加号相连。 No.1 麦克斯韦方程组(The Maxwell's Equations) 积分形式: 微分形式:

经典纪录片大全(国内外)

经典纪录片大全BBC经典纪录片专题合集 大型历史人物纪录片 《走遍中国》 《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 《1966——我的红卫兵时代》 《流浪北京》 《四海为家》 《生活空间》 《我毕业了》 《天安门》 《广场》 《彼岸》 《江湖》 《八廓街16号》 康健宁的《阴阳》 杨天乙的《老头》 朱传明的《北京弹匠》 雎安奇的《北京的风很大》 杜海滨的《铁道沿线》 王芬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 赵亮的《纸飞机》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祖国各地》《神州风采》《地方台30分钟》《一部电影的诞生》 纪录片大全 BBC出品纪录片:傲慢与偏见(6集电视剧)冰雪的童话,地球故事 动物杀戮战场,动物摄像机 庞贝古城的最后一天,金字塔,超自然Super Natural,天有风云 野性新世界,与恐龙同行,与海怪同行,与野兽同行,与远古人同行 现代恐龙,丛林探险,宇宙行星探索记,人类感官 人类心智,鬼斧神工创世纪,海底怪物,战栗东方 海底深渊,海底之旅,圣经解码,消逝的生物 植物私生活,未来的世界,人体漫游,上帝之子耶酥基督 艺术精选(罗丹,莫奈),猿与人,动物奥运会 虎的王国,喜马拉雅山,优雅的宇宙 爱因斯坦之死亡方程式,释珈牟尼成佛之路,撒哈拉沙漠之旅 哺乳类全传,人类本能,日月星宿,时间机器,活力星球 耶路撒冷,超级人类 二战专题之:奥斯维辛集中营,从诺曼底到柏林,大西洋之战 敦刻尔克大撤退,杀戮战场,战争之路,缅甸,被遗忘的战争野性欧洲,野性南美洲,野性亚马迅,野性非洲 大卫艾登堡漫游天堂,寻找阿兹特克人,深蓝,霍金的宇宙 群体大自然,生命之旅,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其他纪录片:cctv故宫,cctv永远的丝路,cctv抗战 周传基讲电影,NHK故宫至宝,NHK四大文明 考古中国1-6部,世界着名大学 北大听讲座,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导论 毛泽东诗词,西点军校 探索发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二战珍闻录 复活的兵团,孙子兵法,江南梦里水乡,苏园六纪 蒋介石,溥仪,BBC之宋美龄,孙立人,张学良 欧洲名城录,世界美术馆,中华文明5000年 走遍中国之西藏,百家讲坛:宇宙,哈勃眼中的宇宙 西洋艺术史(AVI) Discovery(共27G,已完成其中20G的下载,有目录) 人体奇航 美国国家地理(共100集,18G,伊甸园压缩,无水印,有目录) 高数1,2,离散数学,线性代数,从零开始学法语1-4,走遍美国78集文革十年(珍贵高清晰历史镜头,独立10集) 电视剧:Joey 1季,伪装者1,2,3季 反恐24小时1,2,3,4季,西部风云,死亡地带1,3,4季 王国医院,天使在美国,启示录,从地球到月球 嘉年华1,2季,罗马帝国1季,罗马1季(BBC与HBO合拍) 迷失1季,欲望都市1-6季,阴阳魔界1-6,42集 Over There 1季,危机四伏1季,欲望主妇1季

《纪录片创作【纪录片创作经验谈】》

《纪录片创作【纪录片创作经验谈】》 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纪录片都拥有着雄厚的观众基础,拍摄纪录片是很多影像人的梦想。这篇文字来源于美国《videomaker》杂志,我们将其翻译整理,旨在为国内的纪录片拍摄者提供一个参考。这个纪录片创作经验谈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先来看看如何构建故事,第二部分是关于预算、资金。第三部分关于纪录片拍摄和编辑中所使用的设备。 在近十年中,纪录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华氏9?11》(xx),《企鹅进行曲》(xx),《难以忽视的真相》(xx),《地球》(xx)等等,这些作品把我们集体带入了纪录片创作的狂热气氛中。 第一次拍摄纪录片的导演比一个不知名的电影导演更有机会得到观众的关注。芭芭拉?索恩本在拍摄《越南未亡人》时一定没有想到她会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提名;罗科?贝利克拍摄的《成吉思汗蓝调》获得了xx年圣丹斯最受观众喜爱纪录片奖,美国电影学院奖提名。但是拍摄一部出色的纪录片也并非易事,在准备获奖感言前,让我们认真的迈出第一步吧。 想法的构建 所有和拍摄有关的,包括电影,都要从想法开始。但是,纪录片和电影不同的是这个想法在现实中是可以实现的。如果詹姆斯?卡梅隆还要以“星球”为背景拍摄电影,仍然要使用大批的特效制作来营造“星球”的场景。纪录片则不可以使用虚拟的场景,它必须以真实生活为素材。如果你想要以核潜艇为背景拍摄纪录片,

但在军方没有合适的联系人,并且没有资金去结识这样的人,那你就要重新考虑这个想法了。 有一样东西也是纪录片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它买不到也借不来,那就是激情。制作一部纪录片花费三到十年的时间是很常见的,时间之久令人难以想象。你需要真正的激情来支撑自己度过漫长的日复一日,面对别人的质疑,拍摄中的辛苦,以及资金困难和设备问题。 故事的构建 上面介绍的还没有动摇你吗。如果没有,你可以进入下一步。关于纪录片。你有想法、有激情,现在我想让你问问自己:除了你还有其他人关心这部纪录片吗。这是个吸引人的故事吗。它有没有这样一种魔力,让观众随着情节欢笑或落泪。观众会不会因为经历过纪录片中的相似隋景而深有感触。 具体来说,构建故事的第一步是要确定故事情节。你如果以为故事情节只存在于电影中,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需要看到人物在面临阻碍时的成长和改变。一般来说,确定故事情节需要三步,开头、中间和结尾。有时也被称做戏剧性结构。故事开头要介绍人物和确立他们的目标。中间部分则是人物为实现目标所作的努力和争取,展现他们所遇到的种种阻碍。最后在高潮中结尾,为观众展现他们是否实现了目标。 《轮椅上的竞技》在xx年圣丹斯电影节上被观众票选为最喜爱纪录片。故事的开端,我们认识了一群坐在轮椅上打橄榄球的残疾运动员,了解到他们由于肢体缺陷所带来的困难和在运动中享受的快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是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片断和历史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 NO.1帝企鹅日记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推荐

这是一部真实反映企鹅生活的电影。南极大陆的北部气候温和,食物充足;而南部则终年覆雪、气候寒冷,食物短缺。但南部也有其好处,那就是这里生态稳定,没有天敌的追击。为了让企鹅宝宝健康成长,企鹅爸爸妈妈每年都会从北部来到南部孵化小企鹅蛋。 企鹅爸爸贺企鹅妈妈轮流进行孵蛋工作,另一方则不远万里去找寻食物。途中的艰辛任何人都难以承受,而柔弱的企鹅们则每年都这样往复进行着这项艰辛的任务。 影片所展现的顽强的生命力发人深省 NO.2迁徙的鸟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推荐 除了简单的说明,整部影片不再有言语。本片的主角是憨态可掬,形态各异的鸟。他们带我们飞过大海,飞过雪原,飞过高山;他们用振动的羽翼向我们诠释飞翔,诠释执着,诠释温情,诠释生命。 向大自然的献礼之作,温暖我们每个人的心。

NO.3南京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推荐 1937年12月,日本军队侵占南京,肆意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二十万人成为冷血日军刀下亡魂,数以万计的妇女被强暴凌辱。影片采访了南京大屠杀期间,在南京的外国传教士、医生、记者,幸存的中国人,以及参加大屠杀的日本士兵,收集了珍贵的信件、日记、照片、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了1937年日本军队侵占南京期间犯下的种种暴行,客观地告诉世界:历史不容隐瞒和更改,南京大屠杀真实存在。 NO.4高三

8部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自然科普纪录片长大前要看完哦

8部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自然科普纪录片,长大前要看完哦 檩子:早上看日历,发现今天是“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所以檩子选了这8部以“人与大自然”为主题的纪录片作为这个周五的影院推荐,都是大师级制作,美不胜收,口碑超级赞(豆瓣评分均超9.0),至于奥斯卡这种奖,更是拿得手软。不过最最最最美妙的是,竟然全部可以免费在线观看!推荐給你,周末和暑假,和孩子慢慢看。看这种自然主题纪录片,科普之外,最主要的是领略我们日常生活以外的一种波澜壮阔的美!檩子感到,虽然我们的孩子日子过得都很紧张、很现实,但是一定要让他们经常抬起头,往远处看,往高处看,往视线以外的世界去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眼界高远、思想活跃、心胸宽广、知识丰富,反正就是我们年轻时愿意嫁、愿意娶的那种人啦:)1、蓝色星球The Blue Planet豆瓣评分:9.4,海洋生命的自然史诗一部环保主题的系列纪录片,共10集,主要讲了海洋世界的自然历史,是BBC和导演戴维·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的代表作,也是自然纪录片的里程碑式作品。说起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觉得陌生,但他的作品其实早已脍炙人口:当年赵忠祥大叔配音的《人与自然》就是出自他之手。片子的整个制作团队非常厉害,各种独家拍摄的珍贵画面,甚至有很多从未在镜头前出现过的求生实录。就连配

音演员也是BBC的名角儿。值得推荐的是,除了环保,整部片子有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你会发现所有的动物都是舞蹈家,那样的优雅和有韵律,让你感觉有一种召唤在指引着你。美丽和活力并没有屈服这个白色的严寒,每一个绽开的生命是那样的美丽。2、地球脉动Planet Earth豆瓣评分:9.7,被称为“空前绝后的地球礼赞”由于《蓝色星球》大获成功,导演戴维又集结了原班人马创作了这套《地球脉动》。这回玩的更大,为了追求一公里外的超清晰特写,拍摄甚至动用了美国军方发明的空中摄影机。巨大的预算,前后5年的拍摄时间,高画质的摄影,革命性的高超速摄影机,细腻的卫星画面,使得这部纪录片有了极度震撼人心的力量。奔涌河流,雄壮山脉,幽深洞穴,冰雪世界,蔚蓝海洋,苍茫沙漠,奇幻丛林,浩瀚草原……每一集都是一场绝对的视觉盛宴,也被网友称赞为“空前绝后的地球礼赞”。配音演员的解说很精彩,语气和情绪拿捏得非常到位,声音也十分富有磁性。那种惊心动魄的美丽透过超清晰的镜头更加具有冲击力,尤其是那些极其少见而珍贵的画面。一旦念及这片子中几十秒的镜头可能就意味着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几百个工作人员的 全天候付出,就忍不住由衷地心生敬意。3、地球Earth豆瓣评分:9.4,气候变化与生物生存BBC拍的环保纪录片,说的是北极熊、大象和鲸鱼三个家庭的故事,特别展现了动物母亲与其新生幼儿之间的亲情,想表达环境气候变化对我们

纪录片影评写作方法

那么,下面我们就详细讲讲。首先,什么叫影评具体概念?有人会说,那不就是看完电影对影片的评价吗?错!你说的观后感,观后感与影评最大的区别:前者是人主观上的感受,而后者是客观专业的分析;前者强调他的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后者是从专业的角度:比如从结构,画面,色彩,表达方式,剪辑是否流畅,拍摄手法,同期声表现等等更加深层次的分析,凸显现实意义和成功之处! 影评通常评什么类型的片子?如果影评是编导的重点的话,那么纪录片就是影评的重中之重。但总体范围归为三类,记录片,专题片,艺术片。前两者可以归为一类,在国外,前两者统称为纪录片,因为他们具有很多共性,真实时间真实环境发生的真人真事。而国内由于诸多原因把它分开,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由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理解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纪录片的本性应当是客观物质现实的复原。在纪录片的创作中,集中反映不经人为控制的叙事结构,坚持纪录片的纪实本性,并不排斥可以拥有其他属性,如艺术性政论性文学性哲理性等,但他们都服从于纪实性,而且通过纪实性来表现。通俗点说,纪录片就是一部人物形象环境事件真实真实反映生活的新片种,客观反映极少有编导主观色彩。但是无论这部电影反映的一系列属性,前提必须真实。 那么该怎么评纪录片呐?在这里向大家讲一个固定格式套路:结构——真实性——画面——色彩,如果你按这个套路走的话,即使你语言不够华丽,分数也差不到哪去,不会看着很乱,没有条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纪录片的分析中,把握长镜头是非常重要的,长镜头伴随纪录片至始至终,通过长镜头记录特写画面,用中景全景对人物的表情,景物的描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烘托气氛,从而阐述现实意义,比较成功之处。 而艺术片因为不是重点(不是重点不代表不会考)在这里不多说了。但在大致套路跟记录片差不多:结构——画面特点——色彩,唯一不同的地方少一个真实性。除了上述,艺术片需语言优美,词汇华丽才能体现其艺术性。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 2.评现实意义。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如

世界上最美的十个公式

世界上最美丽的十个公式 英国科学期刊《物理世界》曾让读者投票评选了“最伟大的公式”,最终榜上有名的十个公式既有无人不知的1+1=2,又有著名的E=mc2;既有简单的圆周公式,又有复杂的欧拉公式……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厌恶数学?这些东西原本如此美丽,如此精妙。这个地球上有多少伟大的智慧曾耗尽一生,才最终写下一个等号。每当你解不开方程的时候,不妨换一个角度想,暂且放下对理科的厌恶和对考试的痛恨。因为你正在见证的,是科学的美丽与人类的尊严。 No.10 圆的周长公式(The Length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 这公式贼牛逼了,初中学到现在。目前,人类已经能得到圆周率的2061亿位精度。还是挺无聊的。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用35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一个能把太阳系包起来的一个圆的周长,误差还不到质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现在的人计算圆周率,多数是为了验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有就是为了兴趣。 No.9 傅立叶变换(The Fourier Transform) 这个挺专业的,一般人完全不明白。不多作解释。简要地说没有这个式子没有今天的电子计算机,所以你能在这里上网除了感谢党感谢政府还要感谢这个完全看不懂的式子。另外傅立叶虽然姓傅,但是法国人。 No.8 德布罗意方程组(The de Broglie Relations)

这个东西也挺牛逼的,高中物理学到光学的话很多概念跟它是远亲。简要地说德布罗意这人觉得电子不仅是一个粒子,也是一种波,它还有“波长”。于是搞啊搞就有了这个物质波方程,表达了波长、能量等等之间的关系。同时他获得了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No.7 1+1=2 这个公式不需要名称,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 No.6 薛定谔方程(The Schr?dinger Equation) 也是一般人完全不明白的。因此我摘录官方评价:“薛定谔方程是世界原子物理学文献中应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公式。”由于对量子力学的杰出贡献,薛定谔获得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 另外薛定谔虽然姓薛,但是奥地利人。 No.5 质能方程(Mass–energy Equivalence) 好像从来没有一个科学界的公式有如此广泛的意义。在物理学“奇迹年”1905年,由一个叫做爱因斯坦的年轻人提出。同年他还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俗称狭义相对论。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爱因斯坦是牛逼的,能量和质量是可以互换的。副产品:原子弹。No.4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Pythagorean Theorem)

BBC经典纪录片全集

BBC风云五十年(2集) A字部: BBC.Alien.Empire.昆虫帝国(6集) BBC.Ancient.Apocalypse.古代启示录(4集) BBC Ancient Rome The Rise and Fall of an Empire. 古罗马-一个帝国的兴起和衰亡(6集) BBC.Animal Camera.动物摄影机,又名窥探生物(3集) BBC.Animal.Battlefield.动物杀戮战场(4集) BBC.Animal.Games.动物奥运会(1集) BBC.Ape-Man.人类起源,又名从猿到人(3集) BBC.A.History.of.Britain.大不列颠史/英国史(15集) BBC.Amazon.Abyss.亚马逊深渊(5集) BBC.Around The World In 80 Treasures.世界八十宝藏(10集) BBC.Attenborough.in.Paradise.爱登堡在天堂(7集) BBC.A Walking with Dinosaurs Special - Sea Monsters.与恐龙同行特辑- 海底霸王(3集) BBC Art Collection 艺术精选系列 B字部: BBC.Battlefields.杀戮战场(4集) BBC.Battle of The Sexes In The Animal World.雌雄争霸战又名性别的战争(6集) BBC.Bible.Mysteries.圣经解码(9集) BBC.Brain.story.脑海漫游(6集) BBC 加勒比海魔盗黑胡子/鬼盗船真面目(1集+2集) BBC Burma The Forgotten War 缅甸:被遗忘的战争(1集) C字部: BBC.Colosseum.罗马竞技场(1集) D字部: BBC.D-Day 6.6.1944.诺曼底登陆日(2集) BBC.D-Day to Berlin.从诺曼底到柏林(3集) BBC.Deep Blue.深蓝(2集) BBC.Dolphins Deep.Thinkers.2003 聪明的海豚(1集) BBC.Dragons.Alive.2004.现代恐龙(3集) BBC.Dunkirk.敦克尔克大撤退(3集) E字部: BBC.Earth Story.地球形成的故事(8集) BBC.Earth.Ride.地球水之旅(1集) BBC.Egypt.古埃及秘史(埃及特写)(6集) BBC Elephant Diaries. 孤儿象日记簿(3集) BBC.Europe.A.Natural.History.欧洲自然史(4集) G字部: BBC.Great.Wildlife.Moments.野生生物绝妙瞬间(1集)

100部必看的BBC纪录片电子教案

100部父母陪孩子观看的BBC纪录片:1《恒河》 2《活力星球》 3《地平线:超大质量黑洞》 4《百慕达三角洲之谜》 5《野性加勒比》 6《星际漫游》 7《探潜鲨鱼火山》 8《神秘的玛雅》 9《玛雅地底之谜》 10《冷血生命》 11《地球力量》 12《透视动物》 13《古代世界》 14《古代启示录》 15《艺术精选系列》 16《制造新人类》 17《消失的古文明》 18《与野人同行》 19《艺术的力量》 20《灌丛下的生命》 21《极地之旅》 22《超自然力量》

23《八十天环游地球》24《七大海洋》 25《人类本能》 26《行星地球探索记》27《蓝色星球》 28《世界自然奇观》29《埃及》 30《白色星球》 31《野性南美洲》 32《地球无限》 33《二战大突击》 34《动物超感官》 35《成吉思汗》 36《寻找特洛依战争》37《地平线》 38《与恐龙同行》 39《纳粹警示录》 40《地球脉动》 41《数学的故事》 42《霍金的宇宙》 43《海洋奥德赛》 44《动物战场》 45《动物母性》

46《野生动物奇观》 47《海明威冒险之旅》 48《美丽中国》 49《发现中国:美食之旅》50《宇宙行星探索记》 51《世界八十宝藏》 52《超级新人类》 53《自然界大事件》 54《观星指南》 55《时光机器》 56《鸟的天堂》 57《野性印尼》 58《野性非洲》 59《野性加勒比》 60《大堡礁》 61《植物王国》 62《亚马逊深渊》 63《以色列的诞生》 64《旷世杰作的秘密》 65《文明的轨迹》 66《人脑漫游》 67《伟大的作曲家》 68《地球:气候战争》

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

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 一、强化故事性纪录片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好看”是纪录片的“核”。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讲故事”。那么故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笔者认为,故事是由矛盾构成的。我们在选材或者拍摄的时候,首先要看所拍摄的题材中有没有矛盾,能不能形成矛盾,创作中是否拍到矛盾或有故事化因素的情节细节。作者还要在后期的剪辑中,不妨使用设置悬念、人物铺垫、交叉叙事、加快节奏等故事片创作手法,以加强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在真实纪录的基础上,纪录片故事的叙事方式与故事片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悬念、细节、铺垫、重复、高潮等,这不仅是故事片的专利,也可以在纪录片中派上用场。一般说来,打击犯罪纪录片的收视率会高于普通纪录片,如《中华之剑》、《潜伏行动》曾经引起收视冲击波,画面故事中的未知元素构成了视觉的悬念。在纪录片的创作中,我们不管使用上述哪一种创作形式,纪录片都不应该是严肃的政治论文和哲学讲义,它应该是供人们观赏沟通的艺术品。而艺术品的主要价值就是好看。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纪录片中,已经大大加强了节目的故事性。象长纪录片《毛毛告状》、《伴》等,不仅片中有故事、矛盾,还有人物冲突。近日评出的第四届《中华荟萃》纪录片奖中,获得一等奖的《草台帮的头家》《简

洁人生》、《马明山的故事》等节目都是故事性强、可视性强的作品。去年获得中国纪录片大奖的《陈小梅进城》、《纸殇》、《阮奶奶征婚》等,更是纪录片故事化的典范。细节也是纪录片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细节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 的地方。细节作为情节的一部分也直接参与故事,换句话说,细节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纪录片留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细节。日本获国际大奖的《小鸭子》里,编导在公园内野鸭成长迁移的过程中捕捉了这群野鸭中最小最弱的一只并用两个细节扣住观众心弦:一是当鸭群纷纷离开池塘,只剩最后一只最小的不能飞,它几次想条跳过最后一个石阶,却一次一次总是失败,它并不灰心,再跳,再跳……直至跳了十几次,才成功。这个细节在展示过程中,观众绷紧了神经,心也随着小鸭子的起跳而跳动。第二个细节是当鸭群长大,欲离开皇家公园时,所有的小鸭均挥舞着翅膀直冲云霄,惟独那只最小的鸭子试飞了一次又一次,毫不气馁的小鸭直至第八次才稳稳地升空与伙伴们会合。这一细节是鸭子故事的终结,也给了观众巨大的心灵冲击与感情洗礼。然而今天,有些创作者一谈起纪录片的故事化,就害怕把自己的纪录片说成是故事片。实际上,我们把纪录片拍的象故事片那么好看不是更好吗!纪录片与故事片 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故事性,而是故事本身的“虚构还是非虚构”。二、追求戏剧化没有冲突也就无所谓戏剧化,纪录片中

物理数学中10个最伟大公式

10个最伟大公式 10 Greatest Formulae 英国科学期刊《物理世界》曾让读者投票评选了“最伟大的公式”,最终榜上有名的十个公式既有无人不知的1+1=2,又有著名的E=mc2;既有简单的圆周公式,又有复杂的欧拉公式……这些公式美丽而精妙,这个地球上有多少伟大的智慧曾耗尽一生,才最终写下一个等号。每当你解不开方程的时候,不妨换一个角度想,你正在见证的,是科学的美丽与人类的尊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十个公式,你认识几个呢?

No.10 圆的周长公式 The Length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 r 2C π= 这个公式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任何圆——不论大小——用它的周长比上直径,一定得到一个常数π。你别小看圆周率π。众所 周知,. . . 1415926 .3=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也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常数之一。许多数学家终其一生, 才能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几十位. 而目前人类制造的超级计算机已经能得到圆周率的30万亿位,却仍然没有找到任何循环的迹象。

No.9 傅立叶变换 The Fourier Transform []dt e t f t f F F t i ωω-∞ ∞-?= = )()()( 傅里叶变换是一种特殊的积分变换。虽然这个公式复杂难懂,但是它在物理学、电子类科学、信号处理、统计学、密码学、声学、光学、海洋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另外,没有这个公式,就没有今天的电子计算机。因此,你今天能够享受网上冲浪带来的乐趣,除了要感谢党和政府, 还要感谢傅里叶。

No.8 德布罗意方程组 The de Broglie Relations p=?k=h/λ E=?w=hv' 这个方程组不仅指出了微观粒子波长和动量的关系,频率和能量的关系,还表明了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彻底颠覆了牛顿的光粒子说,还否定了光的波动说。德布罗意凭借这一发现荣获了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完整word版史上最全BBC经典纪录片目录 值得一生收藏

-史上最全BBC经典纪录片目录值得一生收藏

15《艺术精选系列》16《制造新人类》 17《消失的古文明》18《与野人同行》 19《艺术的力量》 20《灌丛下的生命》《极地之旅》21. 22《超自然力量》 23《八十天环游地球》24《七大海洋》 25《人类本能》 26《行星地球探索记》27《蓝色星球》 28《世界自然奇观》29《埃及》 30《白色星球》 31《野性南美洲》 32《地球无限》 33《二战大突击》 34《动物超感官》 35《成吉思汗》 36《寻找特洛依战争》37《地平线》 38《与恐龙同行》 39《纳粹警示录》 40《地球脉动》

41《数学的故事》 42《霍金的宇宙》 43《海洋奥德赛》 44《动物战场》 45《动物母性》 46《野生动物奇观》 47《海明威冒险之旅》 48《美丽中国》 49《发现中国:美食之旅》《宇宙行星探索记》50. 51《世界八十宝藏》 52《超级新人类》 53《自然界大事件》 54《观星指南》 55《时光机器》 56《鸟的天堂》 57《野性印尼》 58《野性非洲》 59《野性加勒比》 60《大堡礁》 61《植物王国》 62《亚马逊深渊》 63《以色列的诞生》 64《旷世杰作的秘密》 65《文明的轨迹》 66《人脑漫游》 67《伟大的作曲家》 68《地球:气候战争》 69《上帝之子》 70《仰望夜空:大爆炸》 71《自然世界:鳄鱼谣》 72《深蓝》 73《抹香鲸:深渊归来》 74《动物犯罪现场》 75《惊世一刻》 76《宇宙无限》 77《自然世界:驭风而归》78《自然世界:聪明的猴子》《生命之源》79. 80《遗失的神灵》 81《印度的故事》 82《消逝的生物》 83《神话与英雄大观》 84《群体大自然》

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

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 自从电视纪录片走入荧屏以来,它就开始以一种其他任何电视节目都难以替代的独特的存在价值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年,不但纪录片创作有了一定的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还涌现出了一大批独立制片人和DV爱好者。虽然他们中有不少人还不是科班出身” 一些DV爱好者的作品也还显得稚嫩,但他们酷爱纪录片这块土地,并快乐地耕耘着,收获着,享受着…… 一位资深的国际纪录片专家在了解了中国纪录片创作队伍的情况后感叹道:中国人的这种热情和欲望(指纪录片创作)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专业人士无法做到的。”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纪录片创作已经或者即将具备跻身世界纪录片创作之林的实力。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中国纪录片仍然需要理论上的驾驭、创作上的争鸣和实践中的突围。特别是面对整个世界,中国纪录片眼下不缺乏热情和勇气,缺乏的是清醒的发展路线,以及由这条发展路线引发出来的理智、秩序和到位”的创作方式: 纪录片创作方式之一:强化故事性 纪录片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好看”是纪录片的核”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讲故事”那么故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笔者认为,故事是由矛盾构成的。我们在选材或者拍摄的时候,首先要看所拍摄的题材中有没有矛盾,能不能形成矛盾,创作中是否拍到矛盾或有故事化因素的情节细节。作者还要在后期的剪辑中,不妨使用设置悬念、人物铺垫、交*叙事、加快节奏等故事片创作手法,以加强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 在真实纪录的基础上,纪录片故事的叙事方式与故事片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悬念、细节、铺垫、重复、高潮等,这不仅是故事片的专利,也可以在纪录片中派上用场。一般说来,打击犯罪纪录片的收视率会高于普通纪录片,如《中华之剑》、《潜伏行动》曾经引起收视冲击波,画面故事中的未知元素构成了视觉的悬念。 纪录片故事化创作有这样几种不同形态: 1、画面语言直接叙述故事 2、对画面进行故事化剪辑 3、讲述故事兼有画面接应 4、话筒采访故事,配上相应的画面 5、解说词直接叙述故事 在纪录片的创作中,我们不管使用上述哪一种创作形式,纪录片都不应该是严肃的政治论 文和哲学讲义,它应该是供人们观赏沟通的艺术品。而艺术品的主要价值就是好看。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纪录片中,已经大大加强了节目的故事性。向纪录片《毛毛告状》、《伴》等,不仅片中有故事、矛盾,还有人物冲突。前不久评出的第四届《中华荟萃》纪录片中, 获得一等奖的《草台帮的头家》、《简洁人生》、《马明山的故事》等节目都是故事性强、可视性强的作品。去年获得中国纪录片大奖的《小梅进城》、《纸殇》、《阮奶奶征婚》等,更是纪录片故事化的典。 细节也是纪录片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细节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的地方。细节作为情节的一部分也直接参与故事,换句话说,细节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纪录片留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细节。日本获国际大奖的《小鸭子》里,编导在公园野

科学—世上最伟大的十个公式,质能方程排名第五

世上最伟大的十个公式,薛定谔方程排名第六,质能方程排名第五 2011-09-08 08:49:56 135173 次阅读0条评论 英国科学期刊《物理世界》曾让读者投票评选了“最伟大的公式”,最终榜上有名的十个公式既有无人不知的1+1=2,又有著名的E=mc2;既有简单的-圆周公式,又有复杂的欧拉公式……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厌恶数学?这些东西原本如此美丽,如此精妙。这个地球上有多少伟大的智慧曾耗尽一生,才最终写下一个等号。每当你解不开方程的时候,不妨换一个角度想,暂且放下对理科的厌恶和对考试的痛恨。因为你正在见证的,是科学的美丽与人类的尊严。 No.10 圆的周长公式(The Length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 这公式贼牛逼了,初中学到现在。目前,人类已经能得到圆周率的2061亿位精度。还是挺无聊的。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用 35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一个能把太阳系包起来的一个圆的周长,误差还不到质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现在的人计算圆周率,多数是为了验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有就是为了兴趣。 No.9 傅立叶变换(The Fourier Transform)

这个挺专业的,一般人完全不明白。不多作解释。简要地说没有这个式子没有今天的电子计算机,所以你能在这里上网除了感谢党感谢政府还要感谢这个完全看不懂的式子。另外傅立叶虽然姓傅,但是法国人。 No.8 德布罗意方程组(The de Broglie Relations) 这个东西也挺牛逼的,高中物理学到光学的话很多概念跟它是远亲。简要地说德布罗意这人觉得电子不仅是一个粒子,也是一种波,它还有“波长”。于是搞啊搞就有了这个物质波方程,表达了波长、能量等等之间的关系。同时他获得了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No.7 1+1=2 这个公式不需要名称,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 No.6 薛定谔方程(The Schrödinger Equation) 也是一般人完全不明白的。因此我摘录官方评价:“薛定谔方程是世界原子物理学文献中应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公式。”由于对量子力学的杰出贡献,薛定谔获得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 另外薛定谔虽然姓薛,但是奥地利人。 No.5 质能方程(Mass–energy Equivalence)

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节奏处理

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节奏处理 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往往有很多方面值得细细探究。从题材的选择到画面的拍摄,从谋篇布局到后期制作,无不经过主创人员的一番苦心经营。笔者以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之所以引人入胜,除了题材因素之外,其要领取决于节奏安排的技巧。节奏安排得当,就能激起观众欲罢不能的收看欲望;相反,不注重节奏,不加选择地堆砌一些生活事件,就会流于“自然主义”,作品难免陷入拖沓沉闷的泥沼,更遑论调动观众的情绪了。 所以,在创作实践中,我们要了解纪录片节奏的内涵,把握纪录片的节奏,使节奏真正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节奏的构成形态 节奏一词来源于音乐术语,指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尽管纪录片的构成要素是画面,但它与音乐节奏的形成有异曲同工之处。正如音乐节奏取决于音响的长短与音响的强弱变化一样,纪录片创作同样需要通过类似有序的变化,有机的组合,形成起伏有致的节奏。本文所探讨的纪录片节奏,是指电视画面的编辑章法,内在旋律的构成,以及内部组合的艺术规律。 电视纪录片的节奏强弱,归根到底取决于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时空的长短、快慢、张弛都是影响节奏的重要因素。纪录片的节奏有两种基本形态构成:一为“外部节奏”,一为“内部节奏”。 所谓“外部节奏”,主要是指画面上一切主体的运动,以及镜头转换的速度而产生的节奏。也就是观众可以直接耳闻目睹到的节奏形态。如画面转换节奏,解说词快慢节奏,音乐旋律节奏等。这些节奏形态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作品的外部节奏。 格林伦在谈到电影的节奏时说:“画家运用色彩与线条,雕刻家运用凝固的硬块,作曲家运用乐音,作家和诗人运用字音和韵律,而电影创作者呢 他们又运用什么呢 就是“运动”。 电视纪录片无疑离不开运动。而这种运动主要体现为时间的运动、空间的运动、时空交融的运动三种形态: 1.时间运动节奏 一部电视纪录片是由无数镜头编辑、组合而成的。作品中的每一处组接,相当于音乐中的旋律或诗歌中的韵脚,这是作品造成节奏的基本方法。一个镜头在屏幕上停留时间越短,作品的节奏便越快;一个镜头在屏幕上停留时间越长,作品的节奏便越慢。也就是说,短镜头造成快节奏,长镜头造成慢节奏。 2.空间运动节奏 一部纪录片无论有多长,其容量都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学会对空间进行取舍,要学会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尽可能大的空间。 电视纪录片的节奏,不只体现为时间因素 镜头长度,还体现为“空间”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视空间也在不断变化、延伸、扩展。动态的镜头本身所体现出的动作内容同时承载了上述功能,造成节奏的徐疾快慢。如画面上快速奔跑的骑兵,庄严而匀称的送葬人流,均形成了空间运动的节奏:前者为快节奏,后者则为慢节奏。 3.时空交融的运动节奏 纪录片的厚度来自时间和空间。没有时间上的积累,生活基本上成了一个死的标本;而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延伸,事件和人物的纪录就会不同程度地丧失外界的客观参照和内在的主观判断及联想,同样使人产生不信任感,孤立的事件和人物就像空中楼阁一样荒诞,显出一副自说自话的可笑面孔。 事实上,在一部电视纪录片的节奏体现中,既无单一的时间运动,也无单一的空间运动,

物理学界最NB的十大方程

英国科学期刊《物理世界》曾让读者投票评选了“最伟大的公式”,最终榜上有名的十个公式既有无人不知的1+1=2,又有著名的E=mc2;既有简单的-圆周公式,又有复杂的欧拉公式……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厌恶数学?这些东西原本如此美丽,如此精妙。这个地球上有多少伟大的智慧曾耗尽一生,才最终写下一个等号。每当你解不开方程的时候,不妨换一个角度想,暂且放下对理科的厌恶和对考试的痛恨。因为你正在见证的,是科学的美丽与人类的尊严。 No.10 圆的周长公式(The Length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 圆的周长公式(The Length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png 这公式贼牛逼了,初中学到现在。目前,人类已经能得到圆周率的2061亿位精度。还是挺无聊的。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用35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一个能把太阳系包起来的一个圆的周长,误差还不到质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现在的人计算圆周率,多数是为了验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有就是为了兴趣。 No.9 傅立叶变换(The Fourier Transform) 傅立叶变换(The Fourier Transform).png 这个挺专业的,一般人完全不明白。不多作解释。简要地说没有这个式子没有今天的电子计算机(这个说法有待大家证实),所以你能在这里上网除了感谢党感谢政府还要感谢这个完全看不懂的式子。另外傅立叶虽然姓傅,但是法国人。 No.8 德布罗意方程组(The de Broglie Relations) 这个东西也挺牛逼的,高中物理学到光学的话很多概念跟它是远亲。简要地说德布罗意这人觉得电子不仅是一个粒子,也是一种波,它还有“波长”。于是搞啊搞就有了这个物质波方程,表达了波长、能量等等之间的关系。同时他获得了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No.7 1+1=2 这个公式不需要名称,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有网友指出这个不符合公式的定义,可能有争议吧,不过不必过分苛求吧,这个等式内涵很深的) No.6 薛定谔方程(The Schrödinger Equation)

31部超经典记录片[内附下载地址]

31部超经典记录片 [内附下载地址] 1.《北方的纳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 1922 美国 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的开山之作。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镜头从风俗猎奇转为长期跟踪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关注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弗拉哈迪所开创的这种拍摄模式直到今天仍为纪录片工作者所尊奉。 ed2k://|file|[%E5%8C%97%E6%96%B9%E7%9A%84%E7%BA%B3%E5%8A%AA%E5%85% 8B].Nanook.Of.The.North.1922.DVDRIP.DIVX-MDX.avi|734654464|D1*******A785C75AD6 B04DE1BBF695E|/ 2.《柏林:城市交响曲》Berlin,Die Sinfonie der GroBstadt 1927 德国 瓦尔特·鲁特曼(Walter Ruttmann)用一台摄影机和烂熟于胸的蒙太奇手法,奏响了一曲自然流露却宏大森严的视觉交响。为后来的纪录片提供了绝佳的样本。 ed2k://|file|[%E6%9F%8F%E6%9E%97%EF%BC%9A%E5%9F%8E%E5%B8%82%E4%BA% A4%E5%93%8D%E6%9B%B2].Berlin.Symphony.Of.A.Great.City.1927.Dvdivx-Kinesis.avi|730 755072|CF444CA63CCA76B4ED29000E7FD3E98C|/ 3.《雨》The Rain 1928 荷兰 尤里斯·伊文思(Joris Ivens)经典之作,影片表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这座美丽城市在雨中的风貌,充满了深蕴的诗意和清新的风格。 ed2k://|file|Joris.Ivens.-.Regen.(1929).DVDrip.avi|167688192|4AF45E5832E234C84E07DB34A9 5D542C|/ 4.《拖网渔船》Drifters 1929 英国 被誉为世界“纪录电影的教父"的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之作,他的作品只有一部,影响却到现在仍无法估量。 ed2k://|file|[%E5%B7%A5%E4%B8%9A%E5%8C%96%E8%8B%B1%E5%9B%BD].Drifters.J ohn.Grierson.1929(DivX5.Mp3).avi|698455004|B7344FCEDB0EC6F171E9A2A83B078B5E|/ 5.《带摄影机的人》Man with the Movie Camera 1929 苏联 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是“电影眼睛派”的创始人,他倡导影像绝非对生活的机械还原,而是对生活的重新注解。全片没有事件的波动,只是零散地将生活琐事作一看似无意图的重筛取。如鲜花般盛开的蒙太奇手法,在今天看来,仍相当前卫。 ed2k://|file|[%E6%8C%81%E6%91%84%E5%BD%B1%E6%9C%BA%E7%9A%84%E4%BA% BA].The.Man.With.A.Movie.Camera.1929.INT.DVDRip.Div3-WRD.srt|4140|3FBBD351AC97F CB017DEA70E349EB25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