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文化读书笔记

旅游文化读书笔记

>

我的旅游文化心得体会

——读章海荣之《旅游文化学》有感旅游文化是一门很精深的文化。说实话,我对旅游文化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对很多国内外学者的关于旅游文化的论著,我并不甚了解。前段时间,在老师的指引下,我通读了国内著名学者章海荣所著的《旅游文化学》,感触颇多。

章海荣在这本书的序言中,首先提出“人是动物”这一理论,指出“人类自文明史源初走来,就没停止过追寻和拓展生活空间场所的脚步”。不论是经济体制、社会差别,还是国家疆域,都阻止不了这样的“脚步”。很显然,这一“脚步”便是旅游。作为“动物”的人类,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旅游。

那么,人类又为何旅游呢章海荣说,是“为探索人类文化创造中的旅游和旅游在人类文化创造中的关系,为探索旅游文化的存在开辟出一条坚实的道路”。他把旅游跟人类文化创造联系起来了。人类,最初的迁徙与活动,无非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使自己不再饱受挨饿,却无形当中创造了旅游文化。从人类最初的初衷来讲这是无意的,但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讲又是有意的。“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内涵、实质或目的”,故而,旅游才和人类的文化创造联系在了一起,一起共同推动社会、人类文明的发展。我想,这句话应该是这样理解的吧。

书中强调,旅游作为一种服务业,我们如果只看到其企业文化的一面,那么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就失去了意义。事实上,旅游不仅创造了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创造出了一种文化模式或类型。这已不仅限于由碰撞产生的各种旅游文化现象了。因而,章海荣说,自己对“旅游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这种说法很感兴趣。

既然旅游和文化创造联系在了一起,那么,何又为旅游文化呢

很明显,旅游文化不是单纯的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结合。

谢贵安认为,“旅游文化是人类文化在旅游中的普遍显现”。这一定义突出的是旅游主体、旅游中介、旅游客体的体系结构。旅游主体为了追求人性的自由和解放,自然而然就创造了旅游文化,而这种文化自然是从旅游主体的旅游活动及其所引起的现象所体现的。马波则指出,旅游文化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这种观点强调旅游文化是一种交流过程所引起的文化现象,在这一点上,它很有特色。喻学才则说“旅游文化指的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国家在世世代代的旅游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本民族或本国家文化”,他的定义也体现出一个特色,它是从旅游的双主体身份、文化碰撞的角度来定义的。沈祖祥在总结前人的定义后,指出了“旅游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作用碰撞产生的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总和”,这一发展的定义已经和章海荣的定义较为相近。

章海荣根据沈祖祥的定义,提出用现象务实、阐明学问,同时又对沈祖祥的“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产生疑问:这一文明产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我读到这里,很是钦佩章海荣的这种对学问的执着——探根究底,见微知著。我们要是有怀疑的精神,一探究底的作风,那么办起事来也就事半功倍了。从司马云的“定义讲的是人类创造的特质”出发,以居家生活作为一个参照,他得出结论“旅游文化的反义词就是定居文化”。再结合社会时代发展特征和人的本质属性,看到“旅游是文化空间的跨越”,书中最终给出旅游文化的定义:“旅游文化是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间的内在冲动,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它是世界各区域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后现代全球化趋势中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这个定义体现出完成旅游需具备

的三个条件:旅游动机、闲暇时间和支付能力。旅游作为一种大众的、趋同的活动,具有传递性、滞后性。人与人的交往,使得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得以传播,从而又引发内在的旅游动机与需求,一旦时机成熟,便再次导致旅游的产生。无旅游就无文化关联。所以,旅游文化是一种“文化交流与对话的方式”、“旅游跨文化交流是旅游文化的第一特质”,这也就不难理解了。接下来,章海荣从给出的定义出发,又提炼出三个命题:“旅游文化是人类直面的文化交流和对话的一种方式”;“旅游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一种趋同的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旅游文化是后现代人类完善人格,追求人性自由而要求拓展生活空间的生活创造”。基于第一个命题,得知旅游文化是旅游者的跨文化交流,它是一种移动的文化。就此进一步分析,作者又得出旅游文化学最基本、最核心的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理论环节: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生态系统;跨文化交流的事实及影响。从而以这三环节分别作为书中第二至第六章的研究内容,进而给出本书的框架,以命题三作为此书的结尾部分综论,是章海荣对它所作的启发性阐述。对命题二分析,可以看出旅游文化的两个层面:趋同性和大众性。趋同性展示的是旅游文化学的学理特点,大众性则展示出旅游文化学的学科归属。从作者的求知作风来看,那么,定是要问一下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内容和归属是什么、有何学理特点了。所以,此书的第一章就是对它的阐述,讲述旅游文化的理论体系构成和学科特性。

作者还举了不少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用摩梭族的走婚来说明跨文化交流的差异,还有一个例子是用泰国的红灯区来阐述文化震惊。旅游文化中有文化身份一说,这是由不同的人们所受到的教育、价值观、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引起的。跨文化交流因此引发文化震惊与冲突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见,用事实说话就是强有力的证明。

到此为止,此书的大致框架自然是一目了然了。毋庸置疑,章海荣在对旅游文化学的体系构建上,思路是层层相扣,步步紧逼,逻辑也非常的严整,光是这一点就使我获益匪浅。记得有句话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学是学,问是问,令人有学而无问,不过钝汉尔。”求知,就要有严谨的作风。学问上,来不得半点马虎。虽然我们可能会从事不同的行业,但不论我们干什么,都多带着点发问且认真思考的态度和思想,总是有益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