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

《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探究式合作学习法:《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教案)

(初一历史必修上册)

一、教学思路:

秦始皇是一个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的历史人物,在设计教学时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本课教学,从感性的材料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改变课堂形式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介绍中央三位大臣。利用绘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注重在新课理念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和激情,以及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基础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秦统一六国及其意义。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

3.秦朝的民族关系,与匈奴族、越族;长城的修筑;灵渠的开凿;岭南三郡;秦朝疆域。

4.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的灭亡;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找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抓住契机提问,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2.通过思考:“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就所学秦始皇主要史实,培养学生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从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以及战争胜败的原因。

(三)态度、价值观方面

1.秦灭六国是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2.万里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

动与智慧的结晶。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的内容: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本课地位:统一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本课重点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是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方法的训练比结果的获得还要重要。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承继和发展,对以后封建王朝产生重要影响。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不但起者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占据重要地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较浓,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喜欢接触与历史有关的课外知识,喜欢讨论,就所学的观点进行探讨和争论,思考问题时需要历史感性材料的支持。一部分学生受当代影视作品的影响,有明显的不准确表达或偏激的观点,需要在教学中澄清历史事实,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运用,一部分学生具备透过历史发现规律的可能,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多取决于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究程度。教师的课题应充分调动这些学生的带动作用。

五、教学要点

1.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国家,而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成为我国长达2000年多年历史的基本制度。经济文化上的整齐划一举措,不仅加强了统一国家制度的交通,而且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总之,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

3.地位分析,“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

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局面;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一方面维护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秦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朝统治者特别是秦始皇的专横、残暴。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学完本节课学生可以结合学到的知识客观的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也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

六、教学方法:图示法、讨论法、讲解法、读书指导法

七、教具:地图册、《战国七雄示意图》、秦始皇画像,奖品若干

教学时间:40分钟(两课时)

八、活动评价表使用要求:

1、使用理由:教学目标的实施,关键在于课堂的利用效率,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设计往往达不到效果,问题就在于监督课堂的手段的缺乏,本堂课教学以小组、个人评价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扩大教师的调控范围,让组长也负责,实施中应善于利用此表。让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小组评价表使用要求: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参与活动,选出学生代表发言。相互交流,交他组评议,课后教师综合打分。

3、个人评价表使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本课的各项教学要求的个人活动,配合小组内其他组员积极参与讨论,交组内成员进行评议。

九、学习过程

(学生在小学历史课或社会课上对秦灭六国和秦始皇的史事已有所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的活动。)

师:在第二主题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奴隶制废除了,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建议在事先画好的《战国形势》板图上填上七国的名字)。奠定了后来秦灭六国的基础。今天,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我们以分小组的形式学习本课。

1、课堂教学过程流程图的设计

2、教学过程及其原因和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和掌握以下几点:

1.秦朝统一的时间及意义。前221年,秦尽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封建割据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

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一、板书设计

正板书:

第2课秦朝的统一Array

副板书:中央集权制始皇帝嬴政韩、赵、魏、楚、燕、齐三皇五帝三公九卿郡县

十二、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首先,拟定小组和个人的具体活动细则,使每一个人明确将完成的事,其次,分组活动时步骤明确,先理出要点再安排具体的人物,第三,由于评价体系的明确,本课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并加深他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活动课的成败,关键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所学内容的创新设计,整合教学体系,为教学呈现出新的思路。

在本课的设计中,采用四段的方式,从具体事件引发学生兴趣,了解统一的重大事件,加深对秦始皇的认识;皇帝制度的建立学生理解较难,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解决课文难点,将知识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

学生使用“小组评价表”和“个人评价表”后,学生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

调整了学习思路,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不足之处:第一,学生动手绘制中央集权示意图是在了解前面内容之后的具体运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尽可能地制作不同形式的图表;其次,巩固统一的措施,内容较多,时间上不易控制,就采用突出货币带动其他的设计方式,节省了时间,但文字的统一显得力量不足。此外,初中生对政治经济理解困难,教师只有降低标高,尽量使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词语,教学效果才会显现。

十三、课外探究

材料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兵马俑坑共有3个,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长230米,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万平方米。俑坑中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陶马高1.72米,长2.03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

材料二: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

十四、布置作业

(1)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2)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附1:小组评价表

附2:个人评价表

附3:人物评价方法、原则和观点

一、把握线索

(一)事迹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分类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民族关系(开明与否)、对外关系(开放与否)、文化(促进文化繁荣的措施、文化专制等)等方面

(二)时间分期法: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用此法。

▲几点原则:1、实事求是,依据史实;2、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

产力的发展;3、一分为二,辩证分析;

二、几个观点

(一)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

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在强调“时势造英雄”时,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观点。

历史人物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活动必然受到时代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他们还要受到其所在阶级的局限,他们的主观愿望、实际行动都是他们阶级属性的集中反映,因此,不可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

(四)具体历史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

历史人物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总会涂上一层鲜明的时代色彩,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而且随着历史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动纲领、行为方式。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要把他们的行动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