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设计与战略

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设计与战略

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设计与战略
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设计与战略

年中央美术学院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设计与战略

精品课程班(六日制)招生简章

经中央美术学院批准,由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设计与战略精品课程班(六日制)面向社会招生。

教学宗旨:

品牌是经济、文化、技术等多元的产物,成熟有力的品牌是国力的象徵、是文化的积淀,以其高附加值驱动经济,影响消费及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处在数据资源迅速扩张和万物皆媒体的时期,其碎片化的新媒体特征使品牌建设回归到以内容为主导的时代,而新的消费升级和产品迭代也在悄然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下,品牌的定位、设计、推广以及长期管理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新的机遇。

中央美术学院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设计与战略精品课程班面向社会招生,学术和教学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主导,特邀韩国品牌设计协会著名专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相关人士、本土新锐品牌广告人。以专业课、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式授课。旨在针对新媒体大环境中,有效解决品牌建设和推广中设计为主的核心问题,并树立宏观的品牌建设全局观。

一、招生专业名称: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设计与战略精品课程班

二、学制:日(课时)

三、教学组织:中央美术学院教师、韩国品牌设计协会著名专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相关人士、本土新锐品牌广告人

四、教学地点:中央美术学院本院(望京花家地校区)

五、课程设置:

:新媒体时代品牌大环境分析;

:新媒体时代品牌设计与走向;

: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推广和内容营销;

学期中组织两次专题研讨。

六、报考条件:

、无心理疾病、身体健康,政治思想好,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高校专业人士,设计团队,产品经理,品牌持有或管理人士

七、招生人数:人

八、学习费用:人民币元人(其他费用自理)

九、报名:、报名方式:电子邮件(推荐使用)、面报、函报、报名时间:

(推荐使用)电子邮件报名截止时间:年月日

面报截止时间:年月日

函报截止时间:年月日(以到达邮戳为准)

、报名要求:

●电子邮件报名时需提交下列材料:

(请将以下文件打包,起名为:品牌班姓名发送到指定邮箱)

①填写完整的专业报名申请表电子版并附个人电子版证件照(报名申请表可以下载)。

②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要求:格式,文件大小不小于。

③品牌相关的履历,可配图。要求:格式, 大小, 页以内。

④报名审核费:元人,网上缴费(见附件),缴费成功后请截图保留缴费凭证。

●面报函报时需提交下列材料:

①填写完整的专业报名申请表并贴好照片(报名申请表可以下载打印)。②身份证复印

件(正反面) 。③品牌相关的履历,可配图。要求:格式, 大小, 页以内。④报名审核费:元人,网上缴费(见附件),缴费成功后请截图保留缴费凭证。

注意事项:①将报名材料与报名表一起包装邮寄,需写清本人联系电话和地址,封面注明"报考继续教育学院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设计与战略专业"字样,材料不齐备者不予办理,报名材料一律不退。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号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室邮编:②报考人员提交的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入学后进行复核。如发现考生报名时所交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则予以退学处理,并永久取消其报考我院的资格。十、录取:、根据提交报名材料择优录取。、开课后一天学员自动退学及受勒令退学者,学费不退。(考生可上网查询录取情况,查询网址:招生普通进修) 十一、待遇: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中央美术学院短期研修证明书》。

通信地址: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号中央美术学院号楼)。咨询电话:-负责人电话:孙老师

负责人邮箱:

品牌传播的新媒体环境

品牌传播的新媒体环境-企业管理论文 品牌传播的新媒体环境 梁建飞 任何品牌传播都是在一定的媒体环境下进行。不同的媒体环境下,受众群体的“视听聚集”、消费行为、消费习惯都有所不同。当前,新媒体环境与传统媒体时代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传统媒介环境下的品牌运作理论已经很难适用,业界普遍感到传统受众调查、广告推广等手段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在传统媒体逐渐式微时,从传统媒体出发的理论、品牌传播方法也应该及时更新。 1. 新媒体的时空本质 所谓新媒体,按字面意思理解,所有与过去媒体呈现不同特征的媒体都可以称作新媒体。但这样来定义新媒体显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可以说媒介技术的更新每天都在发生。新媒体的术语真正开始广为学术界、业界使用也就是最近几年内的事。也就说只是在最近几年,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足以需要一个术语或概念来和之前媒体环境做出明确界定。用“新媒体”这一术语将当前媒体环境与之前媒体简单地区别开来,在学术上并不严谨,因为“新媒体”的“新”是没有特征、没有内涵的字眼,无法概括、凝练当前媒体的主要特征。在以后媒体环境再发生巨变的时候,我们无法再用“新媒体”来与当前媒体做区别。 但作为学界、业界广泛使用的概念,“新媒体”具有很广的群识基础,因此,本文也无需对当前媒体环境的命名做更多讨论。最重要的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本质上发生的变化。媒体的英文为“Media”,其词源于“mid”,即一种中间物。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所有的媒体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传播信息的 1

中介。媒体的技术发展在人类社会传播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人类的传播活动,不借助媒体(空气、光线等自然介质除外)就只能在人的视听范围内进行。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曾将媒体比喻为“人的延伸”。电视是人眼睛的延伸,收音机是人耳朵的延伸。媒体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将“此时空”的信息载运至“彼时空”、或将“彼时空”载运至“此时空”。媒介拓展了人类感觉器官接受信息的范围,实现了信息的跨时空的学习与传播。因此媒体的本质功能是跨越时空传递信息。所有媒体的本质都是承载信息并跨越时空进行信息流动。而媒体跨越时空的能力则是媒体优越的重要的指标。从空间上,跨越空间的距离,是衡量媒体重要指标。电报产生时,能跨越大西洋进行信息传播,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从时间上,跨越时间的速度是衡量媒体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当前运用即时聊天工具和对方进行信息交流,这是用驿马传递书信的时代无法想象的事情。从结绳记事、印刷物、机器运输(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通工具也是一种媒体,媒体从本质不仅是承载物,更是一种运载物,因此,媒体从本质上具有运输的性质)、电子媒体再到如今的网络媒体,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性能越来越强。我们所说的新媒体从本质上无非就是在跨越时空上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2.新媒体时空壁垒的消除 从技术层面,媒体在跨越时间的性能上早已实现了时间上的即时化和空间上无限远程距离。但是新媒体的发展还要破除人为的时空壁垒,才能真正时间真正实现信息的自由流动。国家在信息产业上的宏观战略“三网融合”就是要破除人为时空壁垒、行业利益壁垒。即实现通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1998 年,业界对“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展开了大辩论,三网融合开始进入人们视野。1999 年9 月,国办发[1999]82 号文件规定“电信部门不得从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作者:James | 来源:媒介360 近一段时间不少杂志纷纷停刊,《好运MONEY+》在八月刊出最后一期,《他生活hislif e》宣告停刊,只保留网站转做新媒体。而研究表明,数字媒体总体广告份额呈上升趋势,而平面媒体却逐渐下降。种种迹象让人们怀疑纸媒的“寒冬”是否已经到来。 可以肯定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确实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对于杂志来说,并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如果善于运用,新媒体将是杂志的另一条渠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报纸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这也决定新媒体不可能取代杂志。 首先,杂志不同于报纸,报纸卖的是事实,杂志卖的是观点。做报纸更需迅速,做杂志更需深思。杂志的思想性很强,杂志更偏重“思想者”的角色,其文章多是深度文章,而且保存性强,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传阅率、反复阅读率高。而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等就如快餐一样属于快消品,更适合资讯类信息。而且由于新媒体的特有属性,导致其无法传递“思想”。 其次,杂志是一种“我”的媒体。杂志能给受众提供更为深入的阅读感受,在学习新东西、个人能力提升,丰富生活体验,提供生活的参照与指导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杂志和受众之间

有更为紧密的关系,是一种“我”的媒体,未来不论媒介形式如何变化,受众始终需要“我”的内容。 再者,杂志具有独特的广告价值。杂志的读者一般都是精英人群,而且忠实度很高,他们订阅一份杂志几乎不会再换。此外,相比新媒体,杂志还给人一种真实感、存在感,其公信力和权威性都比较强,其做的广告,一般都能产生正面的态度。并且在实现品牌唤起和引发进一步的购买行为方面作用突出。 最后,对杂志形成根本性的冲击。高度细分的网络产品对杂志构成一定威胁,但仍有受众对纸质媒体有较高忠诚,同时杂志所代表的细分内容需求会更强烈。所以,相对与其他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对杂志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当然,对于杂志来说,虽然新媒体的崛起不会对其造成致命的冲击,但杂志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拒绝新媒体。杂志必须寻求与新媒体的有机协调,拥抱新媒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新媒体可以降低杂志发行的成本,还可以实现内容的多次利用,并且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媒体忠诚,最根本的受众在新媒体上也在寻找优质的内容。 同时,新生代人群的媒体消费偏重新媒体。较低年龄层的人群对新媒体有更多的兴趣,随着低年龄层人群的成长为社会主流人群,杂志的媒介特征将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电子杂志对纸质杂志的冲击不容忽视。 新媒体的发展不可阻挡,杂志不应恐慌,而要审慎对待,认真分析,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新媒体。

(最新)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学院:中药学院 年级:2013级中药制药 姓名:蔡家乐、曾家欢、陈朝辉、陈锦帆 学号:2013039001、2013039002、2013039003、2013039004 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摘要】“碎片化”阅读是在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技术飞速发展而催生的一种新阅读方式,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改观之后的一种新常态。论文主要通过描述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碎片化”阅读具有信息更新速度快、阅读便捷以及有利于实现阅读全民化、普及化的优点,甚至可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也具有让人形成惰性阅读习惯、降低人们的思维发展与连续性以及辨识内容真伪性能力的副作用。从而探讨出:面对已盛行的“碎片化”阅读,人们应该根据个人情况理性对待,无论是碎片化阅读还是传统纸本阅读,都有可能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欣赏水平、提高知识水平,不应一概而论地将碎片化阅读与传统纸本阅读割裂和对立起来。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新媒体;传统纸本阅读;阅读方式; 碎片化阅读,作为新媒体融合语境下比较突出的一种阅读形式,这个概念近年来不断见于各类媒体,本质而言,它属于数字化的一个部分。碎片化阅读是数字化和新媒体语境下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习惯改观之后的一种新常态。人们已经习惯于借助可移动、便携式的媒介工具进行即时即地的交流与沟通,乃至分享各种信息。在新媒体这个大环境下,碎片化阅读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让利用每一个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的低头一族应运而生。当这种改变了人们文化发展节奏的阅读方式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碰撞时,论文主要讨论它的利与弊以及对其的看法。 1.“碎片化”阅读的概念界定 碎片化阅读,作为新媒体融合语境下比较突出的一种阅读形式,人们通常主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姓名:刘一川班级:08级一班学号:200818140119 科目:名记者研究 摘要: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产生,例如网络就属于新媒体的范畴,它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己成为网络舆论的起源地和集散地,是民意表达和舆论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但是在这网络舆论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是需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措施的。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论调控 前言 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频发,激起了网络舆论的高度聚合和流动,促进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推动了民意与决策层的积极互动。但是,频涌的网络舆论中仍存在着不良现象,例如对大多数具有全国影响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处理上,如“邓玉娇案”、“周久耕案”、“最牛团长夫人案”“女检察长豪车案”等。制定与实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舆论调控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媒体及其舆论相关概念 (一)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与传统媒体相比较除了采用新的技术所带来的“数字化”、“大容量”、“便携性”、“时效性”、“多媒体”、“超链接”、“全球化”等显而易见的特征外,还有这样一些特点,即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和渠道多样化;传播行为更具主动

性、交互性、异步性等。 (二)新媒体的范畴 第一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媒体,它是基于数字化,互联的,且内容具有可复制性,传播具有双向互动性。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包括:博客,网络电视,网络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等。 第二类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兴媒体。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络技术的融合,手机成为了最具想象力的新媒体。手机电视,手机搜索引擎,手机报纸等都是典型的融合媒体形式,属于新媒体的范畴。 第三类是互联网和手机完美融合的新兴媒体。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允许使用者通过手机将自己的最新动态或想法用短信,彩信或者视频等形式发到网络上。局限于互联网的自媒体延伸到随身携带的手机上,借此,个人化传播的信息可以及时便捷地实现社会化共享。其中,微博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络融合最出色的新兴媒体之一。 (三)舆论定义和特征 广义的概念来说舆论是一种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新闻舆论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形成的舆论。舆论的特征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于既定

央美美术馆借展协议样本

央美美术馆借展协议样本 央美美术馆借展协议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 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品外借协议书甲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甲方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8号电话::联系人: 乙方::北京艾特菲尔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地址::电话::联系人::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乙方借用现由甲方所有的美术作品参加艺术北京经典艺术博览会专题展“民国雕塑——纪念辛亥革命0100周年”现双方订立以下协议:: 一、作品内容:: 11、甲方同意为乙方提供甲方所收藏的作品66件,具体作品内容详见附件一。 22、、甲方保证所提供作品皆为该作者该时期的原创作品。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二、借出期限:: 11、909月月15日至909月月19日日(含布撤展时间)甲方将 作品归还乙方。 若逾期不归还作品,甲方有权根据情况追究乙方的法律责任和相 应赔偿。

在借展协议所标明的借展期间,甲方对本作品依然拥有所有权。 三、展品用途:: 11、甲方藏品出借期间,乙方仅限用于展览、教育、宣传、学术研究等非盈利性质之用途。 22、乙方不得擅自将展品转借给第三方。 33、甲方向乙方提供的相关图片和文字信息,仅允许乙方在筹备及展览期间宣传使用。 乙方保证对展品图片使用除为印制展览场刊、图录、宣传小册子、入场券、邀请函、招贴画(海报)、广告、网站等宣传材料外,非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出版或挪作他用。 乙方应于展览结束后停止使用相关图片和文字信息。 乙方在使用甲方所提供的图片信息时,应注明“图片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提供” 44、乙方需向甲方提供包括甲方借出藏品的图录录22本。 四、布展工作::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11、乙方具体负责所有展品布展及撤展等相关工作。 22、展览的设计和布置应根据甲乙双方专业人员的意见和要求作适当及安全的陈列。 五、交接地点::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摘要:新媒体实现了数字化、网络通信和移动物联技术的融合,是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融合的结晶,具有信息量大、实时交互、资源共享、个性化服务等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视觉传达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更具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新媒体技术与多样的视觉符号冲击受众视觉的同时,也改变了视觉传达的方式与理念。新媒体的基础技术、信源编码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网络播放及管理技术与智能终端技术为信息的处理、传播、播放及形成设计符号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和技术拓宽了外延。视觉传达的形式和内涵是不断更迭和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现代技术会将视觉传达推向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50-02 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们接收信息的时间变得零散且短暂。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资料获取的需求却愈来愈大。科技进步改变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也给视觉传达带来了冲击。视觉传达在新媒体席卷的浪潮中需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现代化技术,加快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转变和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 1 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概念 1.1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爆炸,人们需要接收大量资讯。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想要接收大量信息就需要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应运而生。由于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新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通信的浪潮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和良好社会基础的新媒体从边缘化走向大众化,必将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则是另一个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因此,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演化的过程会长期存在。新媒体的产生是技术和时代的产物,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1.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已经在竞争中各自占据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两者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印刷媒体主要传播文字,电子媒体主要传播图像和

解读央美美术馆

从矶崎新到央美美术馆 解 读 中 央 美 术 学 院 美 术 馆 创作经历 矶崎新,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曾在丹下健三的事务所工作近10年,1963年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其作品兼取东西方文化的设计理念,将文化因素表现为诗意隐喻。矶崎新说自己属于1968年那一代,他把自己的建筑设计生涯以1968年为界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1968年以前探索现代主义建筑的阶段,然后1968年这个关键性的变革时期,他目睹了现代社会的多种乌托邦梦想的破碎,开始反思新状态下建筑和社会的发展可能,然后就是1968日年以来多年的持续的探索,迪斯尼总部和德国慕尼黑近代美术馆、日本京都音乐厅让他获得国际性的承认。自此,矶崎新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一个个不朽的作品。建筑风格 在矶崎的建筑中,他尤其偏爱使用双道墙的复壁式结构,用以制造黑暗。矶崎通过对黑暗的处理除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外。还用自身的深刻体验引导观者融入建筑,去寻找某种感觉,这种感觉往往是埋藏于人类内心深处而又不常触发的。矶崎针对现代建筑尽可能地争取光线、争取空间的做法,推出自己的“黑暗空间”或“空虚空间”,追求一种现代建筑无法表达的美好的意境,表现了他反现代主义的观点,矶崎所谓的“黑暗”并不单纯指外部光线不能透入的那种空间,而是他的建筑中难以理解的、谜一般神秘的方面和他的个人观念,矶崎对人类心灵深处的某种感觉十分敏感,而用通常的建筑手法表达这些感觉很难达到目的,只有用诗的语言去描述、用心去体会才行。新馆诞生 2001年,矶崎新首次提出“未建成”这一概念,“未建成”建筑是由于种种现实原因或技术原因未能实现的建筑构想,建筑有时间性,而构想是没有时间性的。它会长夕地保留于思想的空间,成为一种消 解时间界限的建筑史。那些未完成的作品仍然以某种方式存活,例子之一就是他最新的设计—中央美术 群马县美术馆,1974慕尼黑近代美术馆,1986 奈良会议场,1999喜马拉雅中心,2010学院新美术馆,他从以前的一个设计中获得灵感开始设计。新馆位于中央美院校园的东北角,美术馆用地并不开阔,而且紧邻校园内的圆形雕塑馆,新的美术馆和现有建筑群协调、并且还要体现出自己的气质是设计的难题。美术馆建筑呈微微扭转的三维曲面体,虚实参半,天然岩板的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曲线语言,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内敛低调的特质,与校园内吴良镛先生设计的深灰色彩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直线语言形成对比,两者之间既冲突又融合。 从央美美术馆到矶崎新 尺度认知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由矶崎新设计,于2008年三月竣工。新的美术馆位于校园的东北角,建筑占地面积35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777平方米,建成后的美术馆高总共6层,地上4层,地下2层。地下 2 层、1 层层高分别为 5.2 m 和 4.0 m; 地上共 4 层,1 层层高为 4.8 m,其余均为 5.4 m,屋脊标高 21 m,建筑顶点高 24.0m. 造型认知 新美术馆坐落在弧形场地,立体外形为幕墙与屋顶曲线过渡形成壳体,似立体回旋镖。三个出入口以回旋镖的翅尖和弯角切割而成,出入口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同时又满足了采光的需要。美术馆外墙覆盖灰绿色的岩板,跟建筑的灰砖颜色相协调,协调中富有变化,整个外部结构整齐和谐、层次分明。 外部空间组织 一 、与校园建筑关系 中央美术学院新校区采用十字形的院落式设计,一色深灰青砖的院落式建筑群与南渠湖公园一大片草坪相连。建筑不高、线条简明,青砖堆砌、深灰色调。建筑的质朴以及传统文脉与现代结构的融合,既单纯冼练又大气磅礴。美术馆建筑呈微微扭转的三维曲面体,虚实参半,天然岩板的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曲线语言,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内敛低调的特质,与校园内的深灰色彩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直线语言形成对比,两者既冲突又融合。 二、与周围道路关系 美术馆坐落在校园的东北角一个弧形场地内,东侧紧邻城市次干道花家地南街、西侧为教学区、北侧为停车场、南侧为美院雕塑陈列 馆, 用地面积相对较少。 建筑从南至北的依据用地形态作弧线处理,在北侧突然大弧度内收,留出与雕塑馆的距离。 建筑主入口设在北侧,方便游客在北侧停完车后进入其中。 内部空间组织 一、交通流线、视线 首层平面二层平面三层平面四层平面美术馆主入口是桥的形式先进入院子,通过这种有弹性、积极的方式把人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建筑的形态消融到人体的运动中。 二、空间品质 矶崎新在想这个美术馆结构时,彻底抛弃了空间中任何支撑结构,而是把墙体作为结构。 客观来讲,这个结构是很脆弱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但凡有一点结构知识,他就不去做这个结构,但是他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去抵抗这个知识,最终把这件事做成了,也符合规范、也符 合验收了,这确实需要建筑师的意志。并且这么大的空间没有任何防火分区,但只有这么做才能把空间解放出来,假如这么大空间里头有防火分区、卷帘、还有喷淋一系列东西的话, 那就不会出现这么纯粹的空间。正是建筑师的这种坚毅品质才塑造了空间的品质。局部构造 表皮肌肤处理:美术馆工程外墙为青石板岩幕墙,其构造为: 钢结构柱、梁,2 次钢檩条、镀锌钢板,保温棉、铝镁锰。图a,b 膜吊顶:美术馆 3、4 层共享空间及 4 层的吊顶采用45%透光率膜,以此获得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时良好的光影效果。图c 楼梯踏步设计:美术馆踏步踢高板不是压在踏面板之下而是踏面板被镶嵌在两个踢高板之间,这样可使踢面减少一条线,简洁纯粹,与美术馆的简约气氛和协统一。图d 客观评价 一个好的建筑必定是个人性化、让人舒服的建筑,这就是我们从矶崎新内心所看到的美术馆;一个好的建筑师必定是个强势的建筑师,这就是我们从美术馆中看到的矶崎新。

从传播学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从传播学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赖大彬1,徐叶巧2 (1.龙岩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福建龙岩364012;2.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当前,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来源,媒介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众三方来分析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继而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传播者的新闻工作者、学校、家长以及作为接受者的受众、学生等应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629(2010)06-0085-03收稿日期:2010-06-20作者简介:赖大彬,男,福建上杭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新闻理论及媒介经营管理。 龙岩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 2010年12月 第28卷第6期December 2010 Vol.28No.6相较于国外上个世纪30年代就已兴起的媒介素养教育,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自1997年发端以来,距今才跨越13个年头。从第一篇研究媒介素养的论文、专著,到媒介素养教育硕士点的建立,再到“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的开展,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网站的开通,这些年来,我国媒介素 养教育研究正一步步壮大,发展。 [1] 那到底什么是媒介素养?当前,媒介素养教育是怎样的发展现状?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应怎样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一、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正如麦克卢汉描述的那样,在“地球村”的今天,信息高速公路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而媒介作为信息的载体,对人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人们在媒介消费时间上的增加,媒介素养教育在各国受到很大的重视,在发达国家甚至已形成系统而完善的教育体系。在了解媒介素养及素养教育之前,首先要区分“ 媒介”和“媒体”的关系。“媒介”是“使双方(人或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2]771 。在 此意义上,它是指传播通道中的中介物,如各类手书媒介、 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等。而媒体则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3]今天媒体更多的被理解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由此可见,相较于媒体,媒介辐射范围更大,涉及面更广。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媒介素养”理解为“媒体素养”。但既然媒介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物,它自然成为意识的载体,就不可避免地带有 阶级和阶层的烙印,它还是有代表着各个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或者渗透着某种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素养教育就显得意义重大。 目前,媒介素养还尚未有统一权威的定义,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给媒介素养作出如下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 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3]1 尽管我国关于 媒介素养的定义,学者归于研究需要,依然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但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本身还不完善以及人们对媒介素养认识的角度不同,依然没能跳出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提出的定义范围。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针对普通公众,其内容包括教授他们如何科学地、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大众传媒的角色、性质和功能,建立起对媒介信息系统的批判性意识;提高对不良媒介信息的免疫力和对不同价值信息的选择性,最终学会有效利用媒介为个人成长和整个社会向着民主法制方向发展服务。 当前,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流行快餐文化的盛行,使人们疲于接受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海量信息,成为信息的奴隶,惰化了对信息的思考和梳理的能力。加之,媒介在承担着监测环境、传递信息、反映社会、提供娱乐的同时,其各种负面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暴力色情信息充斥媒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的价值观传递,传播形式的通俗化、游戏化极大地削弱了一些原本庄严、崇高的人文精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b1078830.html,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的思考 作者:袁鑫 来源:《采写编》2016年第05期 内容提要:主流媒体是国家舆论引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受到了挑战与冲击,其权威地位面临着严峻考验,对同一事件的报道,由于主流媒体的审核制度严格,且发布时间固定,不如自媒体发布消息及时,导致受众无法第一时间通过传统主流媒体获得消息,主流媒体的受众正在逐渐流失。主流媒体必须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不断提升自身的舆论影响力,确保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与冲击,指出了媒体融合下主流媒体的优势,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的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对策建议 一、引言 当今社会中,各种新兴媒体如雨后顺笋般发展起来,新媒体平台以其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吸引了广大网民的注意力,在这种形势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责任也就愈发重大。正确的舆论引导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主流媒体必须勇于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提升自身舆论影响力之道。 二、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与冲击 (一)不实言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新媒体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群的认可,其在舆论生成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在新媒体提供的社交平台中,以自媒体为代表,人们可以自由发表言论,由于使用者众多,很容易产生不同的意见与观点,不同观念之间形成对立。同时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与自由化特点,很多使用者在发表言论时并没有经过认真考虑[2],例如在过去几年间发生的示 威游行、打砸商店汽车等事件,与一些极端言论的煽动有很大关系。极端言论本来只属于很少一部分人的情绪宣泄,但这种情绪的迅速传播会造成严重危害与后果。主流媒体必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采取有力措施,担负起把事件向正确方向引导的责任。 (二)舆论领袖。在新媒体中,舆论主体能够对现实的舆论环境产生制约作用,在新媒体这一大背景下,传统的媒体言论地位正在被移动网络等新兴媒体取代,一些新的领军人物正在发展起来,他们普遍具有受教育程度高、阅历丰富、反应迅速、观点鲜明等特点。这些领军人物在各新媒体平台中发表的言论甚多,内容往往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群,能够产生很大的舆论引导作用。例如前段时间网络上热议的“地铁蹲”现象,能够在短时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CAFA MUSEU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CAFA MUSEUM 作者:暂无 来源:《文苑·艺术汇》 2018年第6期 Director 馆长 Zhang Zikang 张子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集合学术研究、展览陈列、典藏修复和公共教育等功能的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美术馆。它秉承“兼容并蓄、继古开今”的学术理念,用“智识”服务于社会,致力于当代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以全新的视野向广大公众呈现人类的艺术文明,与社会各界分享时代文化。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新馆由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ARATA ISOZAKI)设计,它是矶崎新在中国设计的首座美术馆。 美术馆建筑占地面积3546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777平方米。美术馆坐落在弧形场地,外形石材幕墙与屋顶曲线过渡形成壳体,似立体回旋镖。出入口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同时又满足了采光的需要。美术馆外墙覆盖灰绿色的岩板,与中央美院校园内其它建筑的灰砖颜色相协调,统一中富于变化。 The CAFA Art Museum is a professional andinternational modern art museum that conductsacademic research, presents exhibitions,restores artworks and provides art education.The museum upholds the philosophy of open-mindedness and is rooted in the concept of usingknowledge to serve society. It aims to bridge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through presenting greatartistic and cultural accomplishments of our humanity, and share the culture of our times with allquarters of society. The new building for the CAFA Art Museum was designed by the noted Japanese architectArata Isozaki. This is the architect's first museum design in China. Built on a curved site, themuseum has a floor area of 3,546 square meters and covers a total of 14,777 square meters. Theexterior stone walls and the curved roof gradually converge to form a shell shape, like a roundedboomerang. Large glass walls at the entrance and exit add to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building,which also meets the lighting needs. The grey-green stone plates on the exterior of the museumcoordinate with the grey bricks of the other buildings on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campus,presenting a diversity within a larger visual unity. 20.12.2017-25.02.2018 桃李桦烛:李桦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展 Prometheus in Printmaking: A Li Hua Retrospective on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His Birth 23.01.-25.02.2018 仅仅是速写?叶浅予个案研究展系列一 Is It Simply Sketching? A Case Study of Ye Qianyu Part I 16.03.-22.04.2018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摘要】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已进入信息时代,新媒体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等。与此同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生活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角度出发,先简单概述媒介素养的内涵,然后阐述现阶段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最后提出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媒体环境;大学生 在新媒体环境,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广泛。大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成为新媒体运用最广泛的受众。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量高达5.64亿人,且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上网比例非常大[1]。在此背景下,大学生需积极分辨、鉴别和利用媒介信息,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但是,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一定的问题[2]。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需结合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 早在1933年,英国学者李维斯及其学生汤普森提出“媒介素养”的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文献中对“媒介素养”具有不同的称谓,比如“媒体资讯素养”、

“传媒素养”等,但内涵基本一致。结合国内外的文献,可以将“媒介素养”的内涵概括为: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所具备的多种能力,其中包括选择、理解、质疑、评估、思辨以及制作媒体信息的能力[3]。 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与社会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使用频率明显较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需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避免出现网络欺诈、网络成瘾情况。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现阶段,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属于重要的受众,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可以更加快捷地掌握生活技能,交际平台更加广阔。但是,大学生媒介素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新媒体 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接触最广的媒介,甚至出现过度依赖,主要表现在每日接触网络时间较长、沉湎于虚拟世界中等,进而患上网络依赖症。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逐渐疏离传统媒体,比如报纸、杂志、广播等,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价值体系的构建。 (二)对媒介功能利用不足 与其他学历较低的同龄人相比,大学生媒介操作使用技术相对较高,在关注网络的过程中,既关注娱乐功能,同

参观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之感想

参观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之感想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美术学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并将引导中国美术教育的进程,成为中国美术院校的代表。为中国美术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里诞生了很多最著名的画家、雕塑家等。它是艺术者最向往的地方,周三未能和老师同学们集体来参观央美,故今天独自来参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建于2006年,由国际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设计,这是他在北京设计的第一个美术馆。占地3546平方米,建筑面积14777平方米,为地下2层,地上4层建筑。美术馆建筑呈微微扭转的三维曲面体,虚实参半,天然岩板的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内敛低调的特质,与校园内吴良镛先生设计的深灰色彩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物既融 合又协调。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第一眼给我呈现的是一种灰黑色调,美术馆与美术学院原有的深灰色的建筑风格相协调,显示出了美院内敛低调的特质。 在美术馆里我主要参观了托尼·克拉格的雕塑与绘画。我从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托尼·克拉格是极具影响力的英国著名雕塑家,也是英国当代艺术界的领军人物。在参观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它的作品既有几何的理性美感,又带给观者充满幻想和诗意的审美境界,常被认为有取代亨利·摩尔之势。看着他的画会让你静静的思考,去体味作者要表达的事怎样的东西。感觉,托

尼·克拉格是个很有理性思维的艺术家,他把理性美表现的淋漓尽致,看他的作品总能让人好好琢磨一番,很值得品味。 此次参观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艺术的种子早已埋于心中,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获益匪浅,不仅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创作兴趣,平时不经常接触艺术类院校,这次参观不仅加深了对国家艺术教育和艺术类院校的认识和了解,也增强了从事艺术学习、陶冶情操的兴趣。

新媒体环境下党政干部媒介素养的构建

2012年第0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1,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9期) Total No .289 收稿日期:2011—11—01 作者简介:周珂(1974—),女,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实务。 项目简介: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河南党政干部媒介素养问题与对策研究”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B548。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党政干部媒介素养的构建 周 珂 (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摘要: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会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成为新时期的紧迫任务。文中从运用新媒体搜集民意科学决策、利用新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和借助新媒体树立良好的形象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党政干部媒介素养的构建。 关键词:新媒体;党政干部;媒介素养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71—02 近年来新媒体如互联网、手机和网络电视等在 沟通民意、 了解民情、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强大。媒介素养是公众对新闻传播、新闻事业及 媒体运作的认知程度, 以及公众利用媒体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传播目的的能力。党政干部拥有一定的 决策、审批权力,负有领导责任,感召力、影响力大。因此,党政干部的形象不只代表个人形象,还关乎党 和政府的形象。党政干部作为公众人物,为媒体所关注,众目睽睽之下,一举一动被放大、公开。稍有 不慎, 负面影响巨大。领导干部需学会和新媒体打交道。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能否正确地运用新媒体,引导舆论、影响人心,代表着执政水平的高低。 一、新媒体环境下党政干部媒介素养对执政能力的影响 1.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影响党执政的舆论环境 人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政治安全, 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党政干部良好的媒介素养有助于运用新媒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凝聚人心,增强党执政的舆论影响力。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 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公众的舆论表达渠道增多,舆论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特征。据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统 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 突破5亿, 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数字是惊人的。网络传播中,网民可以通过发帖、跟帖和回复等 形式自由发送信息、 交流观点、展开讨论,这是网络舆论形成的基础。手机媒体的便捷性和易操作性, 使各种声音纷纷出现。特别是当公共事件发生后,网络的快速、开放和网民的聚焦会掀起巨大的舆论风暴。而新媒体的特点决定了相关部门对信息的过滤和舆论监控越来越难,流言和负面信息会破坏党执政的舆论环境。党政干部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呼应网民的诉求,提高媒介素养,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牢牢掌握引导舆论的主动权。 2.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影响民主执政的水平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民 意的重视程度。新媒体为民众参政、 议政提供了通道,民众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空前高涨。如果党 政干部还用以前的思维管理媒体和民众,无视民意的多重表达, 必将影响到民主执政的水平。当政府一项政策出台或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所引发的民意浪潮会在新旧媒体间迅速传播开,促使党政干部应倾听民意,审慎考虑解决对策。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水平。一系列官员腐化堕落的事件,如湖北的邓玉娇事件、南京周久耕事件和官员日记门 事件等, 因为网络舆论监督而真相大白于天下。党1 7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53 融合与发展·研究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摘 要: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新闻信息,通过新闻了解时下发展的具体变化,时事、新闻等动态信息的变化,能够让人们对自己关注的民生、政治、经济等问题实现最基本的信息更新。新媒体的发展可以更全面、更快速地给人们提供新闻信息,既拓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实现了多元新闻发展的可能。但是,现阶段部分新媒体常常出现失真问题,甚至造成社会上的信息误导。为了将真实的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一定要对新媒体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真实性显得愈发重要,这是以新闻真实性为核心的处理模式,按照社会需求实现合理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实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9-053-02DOI:10.19483/https://www.doczj.com/doc/db1078830.html,ki.11-4653/n.2018.09.021 文/赵克家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获得了新的空间,这对于优化新闻事业来说极具动力。不同类型的人群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其多元化特点日益明显,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最基本的真实性,保证各类新闻都能够完成最基本的信息传递目标。新闻报道的核心灵魂就是真实性,是保证新闻信息具有基本价值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新闻信息是否存在阅读价值的重要标杆。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开始萌发,为了吸引到最大范围内的受众群体,很多新媒体在新闻题目上做出花样,这种情况很有可能造成虚假新闻的产生,让人们对社会新闻造成误解。这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不仅会误导受众,更有可能造成社会舆论环境的偏差,让人们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对此,有关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采取有效的方式应对新闻行业中出现的失真现象。 1.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缺乏真实性的原因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基本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更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为了保持新闻真实性,首先需要将事件按照步骤进行完整表达,不需要加入报道者的个人看法,只要清晰、准确地将新闻事件说明,就是一次合格的新闻报道。经过新媒体的冲击之后,现阶段中国社会新闻报道的失真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新闻工作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经过对现阶段出现失真现象的新闻报道的分析,这种失真主要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对新闻内容凭着臆想进行描写。或者是部分工作者对新闻内容有一定了解,但是并未掌握其中深层次的内涵,写出的报道也仅仅是为了应付工作。这就造成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偏差,无法将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闻播报出来。 1.2新闻工作者失实报道 部分虚假新闻是报道者明明知道真实情况,却因为受到某些外力因素,不得不曲解某些内容,其中的虚假成分因为加入一定的主观臆断成分,猜测对现有事实加以延伸或扩展,而让新闻事件的报道出现明显的、与事实不符的情况。这是由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较差等客观原因而造成的事实偏颇、报道不全面。这样的新闻稿件一经发表,虽然不一定能够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但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这种不按照基本原则报道的材料,是导致新闻真实性明显受到质疑的重要原因。 1.3新闻工作者工作态度不端正 最基本的新闻报道除了坚持真实性原则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将完整的事件信息清楚地表述出来。部分新闻报道失真的原因,是因为新闻工作者报道过程中,缺乏基本的端正态度,对某些需要进一步调查和深入分析的新闻并没有花费时间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新闻真实性的缺乏不仅导致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不信任,更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新媒体时代下实现新闻真实性的措施 现代新闻报道失真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都有可能出现某个环节的真实性缺乏问题,不管是主观上的故意背离,还是客观上的信息不完整导致的失真,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编号:即学号 潍坊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黑体二号 学生姓名: 黑体三号,下同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2016年5月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毕业论文写作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 课题名称: 一、该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宋体,小四号,正反面打印)

二、存在的不足与解决对策

目录 前言 (1) 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的新媒体的优势日渐凸显 (1) (一)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 (1) (二)新媒体的全球性显著 (1)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失真的的背景 (1) (一)经济利益的诱惑导致新闻失真 (1) (二)阅读方式的改变导致新闻失真 (2) 三、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失真的原因 (2) 四、新闻失真的表现 (2) (一)以下案例具体解析新闻失实的具体表现: (3) 五、新闻失真造成的巨大危害 (3) (一)新闻失真,误导了受众,产生错误舆论,危害社会。 (3) (二)影响形象,丧失威信。 (3) (三)侵害他人的权益,造成他人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3) 六、预防虚假新闻问题出现的策略和方法。 (4) (一)首先要治“人” (4) (二)制假必依法 (4) (三)作为政府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5) 1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的表现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从而影响了人们对“新闻获取”的方式和“新闻真实”的质疑,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下“新闻真实”的背景、原因和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预防失真问题出现的方法策略。提醒广大媒体和新闻从业者新闻真实性的重要和如何做到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真实;谣言 Research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Truth of News” under New Media Environment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new media like digital magazines, digital newspapers, digital broadcasts, mobile messages, mobile televisions, Internet, desktop windows and digital televisions come into being, which influences the way that we “get our news” and doubt to “the truth of news”. This paper draws strategies of preventing distortion problems by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reasons and expressions of “the truth of news” under new media environment to remind media and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the importance of truth of news and how to protect the truth of news. Key words: New media; news reality; rumor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