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2

自然辩证法2

自然辩证法2
自然辩证法2

9. 科学事实、客观事实、经验事实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科学事实:人们在观察和实验中所得到的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确定的经验事实。经验事实有两类:一是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的结果的表征,二是对观察实验所的结果的陈述和判断。客观事实:物质对象的客观的现象和过程。科学事实是建立在经验事实之上的,离开经验事实,科学事实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而经验事实作为世界的物质现象或过程,其真理性有待科学共同体的进一步审查,只有经过了科学共同体鉴定的事实才能成为公认的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两者具有同一性。但由于反映过程中的复杂性,两者往往不能直接相一致。如果科学事实不仅是被检验着的,而且是被检验过的,不仅被检验过一次,而且是被多次相互独立的实验所检验,在此意义上,科学事实和客观事实可以说是一致的。从另一个角度说,科学事实属于认识论范畴,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存在着可错性,而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第一性的。不存在可错性。答2:科学事实,是指人们在观察和实验中所得到的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确定的经验事实。科学事实和客观事实是不同的。经验事实是指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和对观察实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指物质对象的现象和过程,它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第一性的。科学事实则是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关于对象的映象及其对它的描述。科学事实属于认识论范畴,所以它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科学事实虽然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但二者往往并不能一致。对同一客观事实,可以因为认识条件设置得合理而描述为精确的科学事实,也可以因为认识条件设置得不合理而描述为粗糙的乃至歪曲的事实。客观事实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问题,而科学事实则存在着可错性。

10. 在科学研究中怎样才能诱发和捕捉灵感?

答:

11. 探索复杂性研究和探索简单性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2. 举例说明科研中的道德问题,科研工作者应怎样处理利益和道德的关系?

答:33.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研究中的道德问题,科学技术工作者应当怎样处理利益和道德的关系

答:道德问题: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科学技术不是道德

规范形成的源泉,但对道德规范和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科学活动并不是完全无

私或绝对纯洁的,在科学研究领域也会存在着盗名窃誉,弄虚作假,学阀作风等不良现象;

在技术领域,核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

响;在医学科学技术存在器官移植、试管婴儿、人体试验和安乐死等道德问题。

处理利益和道德的关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一方面是物质利益与道德谁决定谁、道德对于经济关系有无反作用的问题。

1)道德基于物质生活,而高于物质生活。我们应将道德水平的提高建立在满足人们的合理

的物质利益需求并改进人们物质生活的基础之上。即: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物质利益,一方面

要提高道德水平。

2)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范畴,对经济有一定的反作用。

3)我们既要反对道德决定论,也要批判道德无用论。

(二)另一方面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即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还是社

会整体利益从属于个人利益的问题。

1)我们应该重视人们的合理的物质利益,然而人与人之间,彼此的物质利益经常发生矛盾

。这些矛盾,必须得到一定的解决,人类社会才能继续存在和发展。道德就是调整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原则。所以,道德是人类的社会生活所必需。

2)道德的最主要的原则是:在个人利益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或民族利益不能两全的时候,

要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或民族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以至牺牲个人的生命。【为公舍生,为国

损躯,这是道德的最高要求。自我牺牲精神,是道德行为之独特的崇高的表现。为什么要如此?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民族生存的要求,这是历史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如果在个人利益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能两全的时候,人们都追求个人利益,置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于不顾,社会就必然解体了;如果在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不能两全的时候,人们只追求个人利益,民族的独立必然不能维持了,亡国灭族将不可避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昭示我们:最大多数人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民族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道德基于物质利益,而要求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做到自我牺牲、舍弃自己的物质利益,这是道德的辩证法。

注:【】里面的内容为进一步阐述的发挥性的内容,如果该题作为简答题,可以考虑不要。道德问题: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科学技术不是道德规范形成的源泉,但对道德规范和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活动成为一种社会建制,科学技术工作也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职业,科学技术中的道德问题更具有明显的意义,科学活动并不是完全无私或绝对纯洁的,在科学研究领域也会存在着盗名窃誉,弄虚作假,学阀作风等不良现象;在技术领域,核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医学科学技术存在器官移植、试管婴儿、人体试验和安乐死等道德问题。

处理利益和道德的关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物质利益与道德谁决定谁、道德对于经济关系有无反作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即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还是社会整体利益从属于个人利益的问题。书上没有,自由发挥

13. 怎样理解科技界把双刃剑,怎样才能做到对科技的合理应用。

答: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自然辩证法 第二章 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系统自然观

第二章: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系统自然观 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1. 物理学上的新发现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1897年,证实了电子流。 法国.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 2、物理学上的危机——“两朵乌云” 黑体辐射问题——紫外灾难,经典理论无法解释 以太问题——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 3、物理学革命 (1)“相对论”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题为《运动物体中的电动力学》的论文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物理学定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是相同的,不存在一种特殊的惯性系。 ②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的惯性系中,真空中光的速度具有相同的值。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2)量子假说 1900年12月24日,普朗克在法国物理学会上宣读了题为《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论文。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3)光的量子理论 1905年爱因斯坦在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的基础上找出了光量子假说,光就是以光速C运动着的粒子流,他把这种粒子叫光量子。(提出“波粒二象性”解释‘光电效应’)量子力学的建立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物质波的运动方程 ●海森堡测不准关系△x·△p≥h/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 1.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把时间、空间联系起来,引起了时空观、物质观、运动观的深刻变革。 2.量子力学揭示了统计决定论的因果观。(改变了经典理论中的严格决定论;说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3.分子生物学深化了对生命机制和生命本质的认识 四大理论模型 ?宇宙学中的大爆炸模型 ?粒子物理学中的夸克模型 ?分子生物学中的DNA双螺旋模型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模型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了解自然观演变的基本历史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伴随着科学的萌芽而产生,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 演变的逻辑顺序:自然的附魅→自然的祛魅→自然的返魅 (1)古代朴素自然观史前神话阶段的自然观 起因:对自然界加以说明和解释。特点:“万物有灵”论 表现形式: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史前神话自然观对当时社会活动的影响:“图腾”信仰和自然崇拜、巫术、祭祀、祈祷、从中萌发了理论科学。 中国古代自然观 (1)《周易》中体现的自然观:普遍联系的观点 周易:一般认为它是一部卜筮之书。 卜,占卜,指的是依据天地万物的表征来确定吉凶,“占”是观察兆象的意思,“卜”是用火灼甲骨取兆的意思。筮,用蓍草来预测凶吉。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老子》一书所体现的自然观:演化观 原文:第一章: 1、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ao)。 2、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3)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侧重于回答自然是怎样的 优点:A、朴素辩证法(阴阳辩证法);B、自发运动变化(《易》—循环演化、生成论);C、自然、人生和社会相联系(天人合一) 缺点:A、不讲逻辑,不严密,不成体系。B、臆想、猜测,不重观察,人为规定。 古希腊自然观:侧重于回答自然为什么是这样的 A、泰勒斯:水——万物始基 意义: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观点,开创了从世界本身来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 B、柏拉图,前427-347,理念论 1、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另一个是经验的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虚假的,只有理念世界是真实的。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e a n d A l l e i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第一节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 系统自然观的产生 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一)现代自然科学革命 ?(二)系统科学的诞生 (一)现代自然科学革命 ?19世纪下半叶,牛顿力学在各个自然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机械自然观总体上仍然处于主导地位。“经典物理学大厦已经竣工完成”。 1、物理学新发现 ?1895年,伦琴(1845-1923)研究阴极射线时意外发现X射线;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第一个获奖人。通过X射线促进了或激励了一连串发现。?1896年,贝克勒耳(1852-1908)意外发现放射线; ?1897年,汤姆逊证实了电子的存在; ?居里夫妇发现放射线元素(钍、钋和镭);证实元素的嬗变;促使元素嬗变理论建立(卢瑟福,1902年); ?动摇了几千年原子和元素观念——认为原子不可分、是物质组成最小单元;认为元素不变。 2、物理学革命 ?当时物理学家中的泰斗——开耳文勋爵在新年贺词中把物理学的19世纪发展和20世纪的前景比喻为“物理学一片晴朗天空,只有两朵小小乌云”,它们是黑体辐射问题和以太问题,当时没有得到解决。 1)实验或实践进展 ?黑体问题研究中,出现了紫外灾难(黑体:光的辐射和吸收); ?以太问题的检验,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以太存在?光速问题) 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麦克尔逊—莫雷实验示意1887年 2)相对论的提出: ?爱因斯坦(1879-1955)1905年狭义相对论;关于时间和空间关系、质量和能量关系;运动和物质关系;对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的革命。但是现在看仍然都是决定论框架下的理论。

1915年广义相对论;物质与空间、时间关系;双生子佯谬。 3)量子论和量子力学建立 ?1900年,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和理论; 20世纪初,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太阳系模型; 1912-13年,玻尔建立(经典)量子论原子模型; 1923年,德布洛意提出物质波假说; 1925-26年,薛定谔提出波动力学;海森堡提出量子力学的另一形式——矩阵力学。1927年证明两者等价。 ?新旧图景的关系:量子论中旧图景的痕迹。 波粒二象性(法,德布洛意),测不准关系(1927年,海森堡;互补关系,1929年,玻尔),量子力学解释; ?爱因斯坦与玻尔(哥本哈根学派)长达30年的哲学争论:决定论与统计解释的争论。今天普里戈金也倾向统计解释。 4)生命科学 50年代,发现和建立D N A双螺旋结构(华森和克里克); 60年代,遗传密码破译,人工合成蛋白质; 70年代,生命起源新理论,人工合成核酸; 80年代,生物工程; 90年代,克隆,人体基因工程; 伦理学问题,法律问题,道德问题; 牛顿时空与相对论时空 (二)系统科学的诞生 ?20世纪中叶以来: ?探索复杂性 ?早期出现了一般的系统科学: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40年代); ?40年代系统工程,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60-70年代,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协同论 80年代,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孤子理论。 非线性科学的统一特性:非线性、自组织性、整体特性的涌现性。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索了复杂性世界的种种属性。 ?当代非线性和复杂性科学前沿以及哲学问题 整体和部分;结构和功能;线性和非线性,有序和无序;非线性世界与线性简化,非线性方法论 复杂性问题 ?可逆与不可逆。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 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获得了全面的、系统的发展,它从不同的领域打开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个有一个缺口,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牛顿把宇宙描述成为以各种自然力为联结点,完全作着机械运动,具有机械结构的宇宙图景。他企图把一切自然现象归结为机械现象,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这是一副非常死板的没有质的多样性的简单而片面的世界图景。牛顿把—切自然现象用“力”来联结,并且用力学原理来论证整个自然的过程,这实际上是机械决定论,即认为整个白然界是由机械决定购因果必然链条所构成的。牛顿以具有机械性的、惰性的、被动的点或粒子作为宇宙机械运动的出发点,承认作为物质及运动的根本条件的时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他提出了不依赖于物质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在牛顿看来,空间就象一个空无—切的大箱子,时间就象—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空间不动地存在着,时间也均匀的、不变的流逝着。这样,时间空间就成了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牛顿说:“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相同的和不动的。”又说:“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者”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答:1)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案例及分析

第二讲: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案例:海洋形成 研究证明:大约在50 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 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 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 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 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 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 过程,大概是在45 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 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 雨,重新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 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郭贵春课后题答案

2013《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3.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 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 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 辩证法的自然观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漫长历史。根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可以大致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远古到夏、商、西周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770) 中国古代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和积累时期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到秦汉前(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奠基时期

第三阶段:秦汉到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形成时期 第四阶段:隋唐、宋、金、元时期(581——1368)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 第五阶段:明清时期(1368——1840) 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发展逐渐停滞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时期 ◆特征: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以实用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科学和技术始终未能分离的状态;与古希腊和罗马的科学技术相比,由定理、定律表现出来的理论化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少,而实用形态的知识较多。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征 1、原始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 神话和巫术是原始思维的两个基本形态。而中国原始思维自然观的理论形态,主要是:(1)“阴阳学说” (2)“五行说” (3)“八卦说”——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2、理性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 二、古希腊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数学方面;毕达哥拉斯、欧几立得 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球中心说”) 静力学方面:阿基米德(“物理学之父”)(二)古希腊自然观的演进和基本内容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自然辩证法》课后参考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 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 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 答: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答: 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P23) 答: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进步。 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

2013《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问题详解

2013《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 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 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 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之一自然观的局限性? 它是一种用单纯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3.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生态自然观 1.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2.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 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系统自然观

第二章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系统自然观 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1. 物理学上的新发现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1897年,证实了电子流。 法国.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 2、物理学上的危机——“两朵乌云” 黑体辐射问题——紫外灾难,经典理论无法解释 以太问题——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 3、物理学革命 (1)“相对论”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题为《运动物体中的电动力学》的论文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物理学定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是相同的,不存在一种特殊的惯性系。 ②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的惯性系中,真空中光的速度具有相同的值。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2)量子假说 1900年12月24日,普朗克在法国物理学会上宣读了题为《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论文。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3)光的量子理论 1905年爱因斯坦在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的基础上找出了光量子假说,光就是以光速C运动着的粒子流,他把这种粒子叫光量子。(提出“波粒二象性”解释‘光电效应’)量子力学的建立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物质波的运动方程 ●海森堡测不准关系△x·△p≥h/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 1.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把时间、空间联系起来,引起了时空观、物质观、运动观的深刻变革。 2.量子力学揭示了统计决定论的因果观。(改变了经典理论中的严格决定论;说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3.分子生物学深化了对生命机制和生命本质的认识 四大理论模型 ?宇宙学中的大爆炸模型 ?粒子物理学中的夸克模型 ?分子生物学中的DNA双螺旋模型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模型 ?科学革命的不彻底性和遗留问题 (1)关于自然界是存在还是演化的问题 只克服了机械性、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和孤立性,而静止性的克服有待科学进一步的发展。(二)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

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之一自然观的局限性? 它是一种用单纯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