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修正案_八_的溯及力研究_兼_省略_修正案_八_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_陈荣飞

刑法修正案_八_的溯及力研究_兼_省略_修正案_八_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_陈荣飞

刑法修正案_八_的溯及力研究_兼_省略_修正案_八_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_陈荣飞
刑法修正案_八_的溯及力研究_兼_省略_修正案_八_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_陈荣飞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并于5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正案(八)”),是我国新刑法颁行以来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其不仅对分则的内容作了大量修改,而且也大幅修改了总则的内容,这是过往历次刑法修正案所未有的。新法生效、旧法废止给司法实践带来的首要问题当是新、旧法的选择适用或称为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修正案(八)生效后当然也不例外。虽然最高院2011年4月25日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但是该解释只有8条,且仅对刑法总则中的某些条文的时间效力作出说明,而对大量其他条文的时间效力却未予解释,如此显然难以满足司法实践的迫切需求。本文将立足于我国《刑法》第12条所确立的基本原则,缕析修正案(八)每一条文的溯及力问题。

一、总则“犯罪”中的溯及力问题

在刑法总则第二章“犯罪”中,修正案(八)的

修改是,在《刑法》第17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17条之一:“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由于此一条文在我国刑法典中系首次出现且对被告有利,故依据我国《刑法》第12条之规定,对于那些年满75周岁的人在2011年4月30日之前实施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均应该适用修正后的该条文。

二、总则“刑罚”中的溯及力问题

刑法总则第三章“刑罚”中,修正案(八)的修改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管制刑

有关管制刑修正后规定的溯及力,《解释》只对修正后《刑法》第38条第2、4款的时间效力作出解释,而对该条第3款规定的溯及力未予明确,但对司法实践而言却是不容回避的问题。该款内容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显然,修正后的规定充实了管制刑的执行内容,两相比较,修正后的规定较之前的规定

刑法修正案(八)的溯及力研究

———兼评《最高院关于〈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问题的

解释》

*作者简介:陈荣飞,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肖敏,西南石油大学文法

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是我国新刑法颁行以来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新法生效、旧法

废止给司法实践带来的首要问题是新法的溯及力问题。最高院2011年4月25日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但区区8条解释难以满足司法实践的迫切需求。本文立足于我国《刑法》第12条所确立的基本时效原则,辨析修正案(八)每一条文的溯及力,兼评最高院所发布的《解释》。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八)修正溯及力

陈荣飞肖敏*

2012年第5期法治研究

104

严厉,依据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似乎不应具有溯及既往之效力。但在笔者看来,欲解决该规定之溯及力问题,首先得明确修正案(八)作此修正之缘由。从过往的实践经验来看,修正前的规定虽为管制罪犯设定了相关禁令,但对违反禁令却缺乏相关制裁性保障措施,以致罪犯处于判而不管、放任自流的状态,执行也就完全流于形式;又因刑罚的本质属性系其惩罚性,即让犯罪人承受一定的剥夺性痛苦。①可见,过往的执行方式使得管制刑基本丧失了刑罚所应有的属性,也完全背离了我国刑法设立管制刑之意旨。故笔者认为,对于行为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在2011年5月1日后审判并最终被判处管制刑的,应当适用修正后的规定。②据此审视《解释》第1条有关修正后管制规定的时间效力说明,其合理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二)死刑

《修正案(八)》在总则中对死刑适用的修正有:

1.在《刑法》第49条后增加了一款,“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显见,该款系有利于被告之规定,故对于行为发生于2011年4月30日前,5月1日后审判时满75周岁的人,适用该款之规定。

2.对死缓减刑及减刑限制进行了修正,对此《解释》第2条作出了说明。由于修正后的规定较之前的规定来得严厉,故《解释》第2条第1款之规定当无疑义,但该条第2款解释的合理性却有待解析,因为据其规定:“被告人具有累犯情节,或者所犯之罪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罪行极其严重,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不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而根据修正后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决定限制减刑可以罚当其罪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50条第2款的规定。”因修正后的规定显然对死缓犯不利,将不利之规定溯及其生效前的行为似乎有违我国《刑法》第12条所确立的“从旧兼从轻原则”。笔者以为,判断该款解释之合理与否只需明确刑法的基本原则在整个刑法规范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可。我们知道,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之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是制定、解释和适用刑法必须遵循的准则。因此,罪刑相适应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对我国《刑法》第12条之规定当然具有约束力,换言之,刑法溯及力上的“从旧兼从轻”绝非无条件的,它同样不得违反刑法的基本原则。如此看来,《解释》第2条第2款之规定并无明显的不妥。③

三、总则“刑罚的具体运用”中的溯及力问题

修正案(八)对刑法总则第四章“刑罚的具体运用”的修改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量刑

修正案(八)将《刑法》原第63条第1款规定的“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修改为“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对其时间效力问题,《解释》未予说明。笔者认为,由于修正案(八)的此等修改只是明确原规定的内容,换言之,即便不作修正,原第63条第1款的规定也当按修正后的规定理解和适用。故2011年5月1日后对于减轻处罚情节的适用,依据修正后的规定。

(二)累犯

修正案(八)对累犯规定的修改有二:缩小了普通累犯的成立范围和扩张了特别累犯的成立范围。其时间效力问题,《解释》第3条已予明确。不过仍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解释》第3条第1款之规定明确了未

①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91页。

②笔者甚至认为,即便在2011年4月30日前审判即已确定,但在5月1日后尚处管制考验期的罪犯,依然应当适用修正后的规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管制刑复归刑罚本性,成其为刑罚。

③不过,在笔者看来,该款之规定还是稍有遗憾,因为既然罪刑相适应原则对《刑法》第12条具有约束力,那么对依照时效原则不能体现罪刑相适应的所有行为都应当适用修正后的规定,而不应仅限于所列举的少数犯罪类型。

105

成年罪犯不成立累犯的条件,此前学界对此存在两种见解,一种见解认为,未成年罪犯不成立累犯必须是犯前后两罪时均不满18周岁,而另一见解则认为,未成年罪犯不成立累犯只要犯前罪时不满18周岁即可,而无须犯前后两罪时均不满18周岁。显然,《解释》采纳了后一见解。

二是依据《解释》第3条第3款之规定,即“曾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曾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2011年5月1日以后再犯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后刑法第65条、第66条的规定”。可知,修正后的规定对其生效前的行为似乎已具溯及力,对此该作何解释?笔者认为,只要我们结合《解释》第6条以及1997年9月25日最高院发布的《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6条、第9条之规定,就不难发现,新法生效后的行为但凡牵及生效前的犯罪行为的,我国刑法理论及司法实务界的态度是行为人有遵守新法之义务,进而将新法在一定意义上溯及关联犯罪行为,据此,也就不难理解本款解释之内容了。

(三)自首与立功

修正案(八)在自首与立功部分作了两处修正:一是在原第67条两款后增设一款,将原本属于酌定情节的坦白上升为了法定情节,二是删去原第68条第2款之规定。由于前者系有利于被告而后者则不利于被告,故《解释》第4条、第5条之规定正确无疑。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自首、立功与坦白属犯罪的情节,换言之,它们仍然为犯罪行为所包容,即为犯罪之内容,故自首、重大立功与坦白并无时间限制,即只要犯罪行为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自首与重大立功无论是在该日之前或之后均适用修正前的规定。④

(四)数罪并罚

修正案(八)对数罪并罚的修正体现在:将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最高刑由原来的20年提高到25年以及明确附加刑的并罚原则。对修正后规定的时效问题,《解释》第6条作了说明。因修正前的规定对被告有利及如前所述,对新法生效前后的关联行为,我国理论和司法实务强调的是行为人有遵守新法之义务,藉此也就不难理解《解释》第6条所作的说明了。

不过,在笔者看来,对附加刑并罚修正后规定的时效问题,《解释》第6条所作说明存在较大瑕疵,据其规定,“2011年4月30日以前一人犯数罪,应当数罪并罚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69条的规定”,这对主刑的并罚而言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若对附加刑而言,则存在较大问题,因为对不同种类的附加刑的并罚应采取并科原则,过往的刑法理论基本不存在争议,争议较大的是相同种类的附加刑尤其是被判处多个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应当如何并罚的问题,其中不少学者提出,应按照限制加重原则并罚更为合理。⑤《刑法》原第69条第2款并未就此予以明确,故如何依据《解释》之规定适用《刑法》原第69条的规定就存在问题。对此,笔者的见解是,理论上有关同种类的附加刑应当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并罚之见解因从未获得立法机关或最高司法机关的首肯,故即便以往有司法机关采纳此种见解也是缺乏相关法律依据的,换言之,我们可认为,修正后的规定只是对原规定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明确而已,修正前后的规定对被告而言并不存在宽缓与严厉的比较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对于2011年4月30日前实施的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并罚,应当适用修正后的规定。⑥

(五)缓刑

修正案(八)对缓刑规定的修改有三处:一是

④《刑法修正案(八)》在此内容上修正后的时间效力问题,有学者认为,“对于犯罪行为发生在修正案生效之前,而坦白行为发生在生效之后的情况,直接适用‘坦白从宽’的规定,没有讨论‘从旧兼从轻’原则的余地……如果犯罪行为发生在修正案生效之前,而自首与重大立功行为均发生在生效之后,自当使用新法的规定,而不能以‘从旧兼从轻’为由,减轻或免除行为人之处罚”。参见莫洪宪、刘夏:《刑法修正案(八)与“从旧兼从轻”原则》,载《检察日报》2011年5月20日。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⑤陈忠林主编:《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81页;参见注①,第455页。

⑥据此,笔者认为,《解释》第6条当修改为“2011年4月30日以前一人犯数罪,被判数个主刑并罚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69条的规定,被判数个附加刑并罚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69条的规定;2011年4月30日前后一人犯数罪,其中一罪发生在2011年5月1日以后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69条的规定”。

106

宣告缓刑的条件,二是被宣告缓刑的主体,三是缓刑的宣告及缓刑犯的监管。《解释》第1条只对第三处修正后的时效问题作了部分说明,而对前两处却完全未予解释,因此均有待进一步明晰。

1.在宣告缓刑的条件方面。修正案(八)将原第72条第1款规定的“……,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修改为同时符合“(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如此修改较之原规定是设置了更为严格的条件还是仅对原有内容作进一步明确将直接影响到修正后规定的溯及力。在笔者看来,当作后一种理解,即认为“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只是明确原条文规定的“犯罪情节”而已,因为原规定中的“犯罪情节”除了包括案中情节外,也包括案外情节,⑦故“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也就自在其中。因此,对于审判活动发生于2011年5月1日后,是否宣告缓刑当适用修正后《刑法》第72条第1款的规定。

2.在宣告缓刑的主体方面。修正案(八)有如下修正:(1)在《刑法》原第72条第1款的基础上增设了对不满18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之规定。由于此规定系有利于被告之规定,故该规定具有溯及既往之效力。(2)将不适用缓刑的主体范围由原来的累犯扩张为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因修正后规定不利于被告,故对于行为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否宣告缓刑,适用修正前《刑法》第74条之规定。

3.在对缓刑犯监管的修正方面。《解释》尚未触及修正后《刑法》第76条规定的时间效力问题,即“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是否具有溯及既往之效力。对此,笔者认为,在修正之前,对缓刑犯的监管类似于管制犯,因缺乏实质性的内容而使监管徒具形式,如此也势必使得缓刑制度丧失其教育、感化及改造罪犯的功能。故为恢复缓刑制度的应有功能,对审判活动发生于2011年5月1日后的缓刑犯的监管应当适用修正后《刑法》第76条的规定。

(六)减刑

修正案(八)对减刑制度的修正体现在:将无期徒刑减刑后的实际最低执行刑期由10年提升至13年,死缓则由12年(不含死刑缓期执行的2年)提升至20年或25年。显然,修正后的规定对罪犯不利,应当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故《解释》第7条的相关解释当无疑义。

(七)假释

修正案(八)对假释制度的修改有:一是对被判无期徒刑罪犯的假释,其实际最低执行刑期由原来的10年提升至13年;二是将不得假释的对象限定为累犯以及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暴力性犯罪的罪犯,修正为,对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不要求是暴力性犯罪,暴力性犯罪只限于有组织犯罪;三是在假释的条件上增加“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四是在假释犯的监管方面增加“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之规定。

《解释》第7条、第8条对前三处修正后规定的时间效力作出了说明,在笔者看来,前两处解释并无不妥,第三处则存疑,因为依据《解释》第8条规定,属前部情形的,能否假释,适用修正前《刑法》第81条第2款的规定,属后部情形的,能否假释,适用修正后《刑法》第81条第2款、第3款的规定,换言之,属前部情形的,能否假释,似乎可以不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这显然是不妥当的,理由笔者在前面有关缓刑的类似规定中已予阐明,故笔者认为,修正后《刑法》第81条第3款之规定对符合《解释》第8条前部情形的行为具有溯及力。对于第四处修正后规定的时间效力问题,《解释》虽未说明,但依据笔者前面有关管制和缓刑类似修正后规定的时间效力问题的论证可知,对2011年5月1日后被假释的罪犯,修正后《刑法》第85条之规定对其具有约束力,即应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四、总则“其他规定”中的溯及力问题

修正案(八)对刑法总则第五章“其他规定”

⑦同注①,第460页。

107

危险驾驶罪之所以认为依据修正前的规定不构成犯罪,首先是因为修正后规定的危险驾驶罪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或者过失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原因在于,后两罪因系过失犯罪故均为结果犯,而危险驾驶罪则为故意的行为犯,即一旦造成相应结果则不再构成本罪;其次是危险驾驶罪也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因为后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而危险驾驶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拘役,即这两罪不存在交叉的情形。

⑨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之所以不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原因则是,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系对合关系,即前罪的对象构成后罪的主体,显然后罪的主体是不包括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的;再者,如若认为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属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主体中的“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那么只需最高司法机关通过司法解释予以明确即可,而无需立法机关为此设立独立的罪名。因此,本罪乃属由原为非罪而入罪之情形。

⑩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249页。

輥輯訛《北京首例涉嫌非法经营人体器官案开审“供体”为赚钱变身当“中介”》,https://www.doczj.com/doc/df13074732.html,/jxsw/201004/t20100415_344868.html 。

的修改为,在原第100条的基础上增设一款,即“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该规定显为有利于罪犯之规定,故自2011年5月1日后,凡是符合该款规定,无论审判活动发生在2011年5月1日之前抑或之后的罪犯,均不再负有前科报告义务。

五、分则中的溯及力问题

修正案(八)对刑法分则的修改较多,每一条文的溯及力问题,《解释》并无半点说明,但其复杂性却丝毫不逊于修正案(八)对总则规范修正后的溯及力问题。为论述之便,笔者拟从以下方面分而析之。

(一)新设罪

修正案(八)共新增了7个罪,分别是:危险驾驶罪(第133条之一),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第164条第2款),虚开发票罪(第205条之一),持有伪造的发票罪(第210条之一),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第234条之一第1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第276条之一),食品监管渎职罪(第408条之一)。这7个罪可分为两类。

1.依据修正前的规定不构成犯罪而如今入罪的有:危险驾驶罪,⑧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⑨虚开发票罪,持有伪造的发票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对以上5个如今入罪的行为如果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的,新法不具有溯及力。不过,对于这5个罪,还需特别注意的是犯罪时间的判定,依据我国《刑法》第89条的规定,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

犯罪时间为犯罪行为终了之日,因此,如若上述行为延续至2011年5月1日后,则当适用新法。

2.依据修正前的规定构成他罪的犯罪有: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和食品监管渎职罪。

(1)根据国务院制定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07年5月1日起施行),人体器官符合条件的可以捐赠移植但不得买卖。修正案生效之前对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在理论和司法实务界一般都认为,经得被害人同意摘取器官致其重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造成轻伤的原则上不构成故意伤害罪,⑩而买卖人体器官的中介行为一般

定性为非法经营罪。輥輯

訛修正后的规定则将经得(年满18周岁)本人(不存在强迫、欺骗)同意的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其中包括摘取器官和从事器官买卖中介)从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罪。目前在现实中,进行非法买卖的人体器官主要是人的肝脏和肾脏,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部分摘取这些器脏均会造成被害人重伤的后果,且由于组织的对象一般要求在3人以上,依据修正前的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且当在3年以上10年以下判处刑罚,而依据修正后的规定,只要不属于情节严重,最高刑只为5年有期徒刑。因此,对于行为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不属于情节严重(情节严重的具体标准有待司法解释)的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适用新法;反之,若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由于新法的法定刑为5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故当适用旧法。而对于从事人体器官买卖的中介,由于过往的司法解释并未明确此种行为何时属于非法经营罪中的“情节严重”,何时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加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中的“情节严重”也尚未明确,更兼要求最高司法机关对之前的从事人体器官买

108

卖构成非法经营罪时的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作出司法解释也不现实,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由于修正后的规定较之修正前的规定对这一行为更能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故对于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的从事人体器官买卖的中介行为,适用修正后的规定。

(2)对于食品监管渎职的行为,依据修正前的规定构成滥用职权罪或玩忽职守罪,比较食品监管渎职罪与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的法定刑,可看到,前罪的法定刑要明显重于后两罪,故对于行为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的食品监管渎职行为,适用修正前的规定。

(二)成罪范围扩张或法定刑变更的罪

修正案(八)对分则中不少罪修正了其成罪范围,除了前述少量罪因部分行为被分离出去而使成罪范围缩小外,对于其他罪,修正案(八)均扩张了其成罪范围。另外,修正案(八)还对不少罪的法定刑作了变更,这些都将对新法的溯及力产生影响,下面便以刑法分则各章为基础对相关修正作逐一分析。

1.危害国家安全罪。在本章中,修正案(八)扩张了两罪的成罪范围,分别是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和叛逃罪。

(1)修正案(八)将《刑法》原第107条规定的“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修改为“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实施……”。取消了本罪对象仅限于“境内组织或者个人”的规定,依据修正后的规定,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特定的危害国家犯罪活动也构成本罪,依据修正前的规定则难入罪。因此,对行为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特定的危害国家犯罪活动,适用修正前的规定。

(2)修正案(八)将《刑法》原第109条第2款规定的“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修改为“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修正后的规定对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叛逃罪取消了原有的“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之条件限定,即不论其是否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只要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就成立本罪。因此,对行为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并非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适用修正前的规定。

2.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1)修正案(八)将《刑法》原第141条规定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修改为“生产、销售假药的,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可见,修正案(八)将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犯罪类型由危险犯转变为了行为犯,进而扩张了本罪的成罪范围,同时也对本罪第二档次法定刑的适用情形作了修改,增加了“有其他严重情节”之情形。因此,对行为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生产、销售的假药不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且具有修正后规定的“有其他严重的情节”的,均适用修正前的规定。

(2)修正案(八)将《刑法》原第143条规定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修改为“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食品卫生法》已于2009年6月1日失效而《食品安全法》同时生效,可见,在修正案(八)通过之前《食品安全法》即对刑法有关本罪规定具有约束力,故此等修改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修正案(八)的溯及力问题。修正案(八)也对本罪第二档次法定刑的适用情形增加了“有其他严重情节”之规定,因此,对行为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且具有修正后规定的“有其他严重的情节”的,均适用修正前的规定。

(3)修正案(八)将《刑法》原第144条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

109

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修改为“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提高了本罪的法定最低刑,因此,对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行为,适用修正前的规定。

(4)修正案(八)将《刑法》原第151条第2款规定的“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和第4款规定的“犯第1款、第2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合并修改为“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以上各罪法定刑的变动有:一是将基本法定刑由5年以上有期徒刑修改为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二是将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修改为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见,修正后的规定总体降低了这些罪的法定刑,因此,对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的走私文物、走私贵重金属和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的行为,适用修正后的规定。

(5)修正案(八)将《刑法》原第153条第1款第3项规定的“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15万元的,处……”修改为“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1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有关修正后规定的溯及力所涉及的问题是,如果行为人曾因走私被给予两次行政处罚,而这两次行政处罚中的一次或两次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在2011年5月1日后又走私的,三次走私发生在1年内,是否适用新法,构成本罪?对此,笔者认为,依据前述我国理论和实务有关修正后规定对生效前的关联行为溯及力的惯常做法及《刑法》第89条有关犯罪时间的规定,可知,此种情形当适用修正后的规定。

(6)修正案(八)对强迫交易罪的行为类型由原来的两种扩张为了五种,增加了三种新的行为类型,即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由于新增的三种强迫交易类型不为修正前的规定所包容,故对于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的此三种行为,修正后的《刑法》第226条不具有溯及力。

3.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修正案(八)对《刑法》原第244条的修正有:一是在强迫劳动的手段上,由“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强迫”修正为“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二是扩张本罪主体的范围,将“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强迫他人劳动行为的人员”以及将单位纳入本罪的主体,三是增设加重情节,规定“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故本修正的溯及力可分为:首先,在手段方面,因暴力、威胁往往包含有限制人身自由之内容,且为强迫的常见方式,故此修正只是明晰原有内容,因而对于2011年4月30日前以暴力、胁迫方式强迫劳动的,适用修正后的规定。其次,在主体方面,依修正前的规定,对于“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属本罪的共犯,因修正前后此类行为均受罪刑相适应原则之约束,故此等修正并无实质性的变化,因而,对于发生于2011年4月30日前的此类行为,适用修正后的规定;至于增设单位犯罪主体,因受《刑法》第30条有关单位犯罪必须为“法律规定”之限制,故对单位于2011年4月30日前犯强迫劳动的行为,适用修正前的规定。最后,对于增设加重情节之规定,因其对被告不利,故该修正不具有溯及既往之效力。

4.侵犯财产罪。

(1)修正案(八)将《刑法》原第264条规定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修正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修正后的规定扩张了盗窃罪的原有范围,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与盗窃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和多次盗窃相并列而成罪,依据修正前的

110

规定,新增行为类型只要未达原盗窃罪之定罪标准,就不构成犯罪。因此,新增行为类型如若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适用修正前的规定。

(2)修正案(八)对《刑法》原第274条规定的修正有:一是增加“多次敲诈勒索”之行为类型。二是增设“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之罪状及法定刑。对于多次敲诈勒索,若都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则适用修正前的规定,若有一次及以上发生在2011年5月1日后,则适用修正后的规定。而对行为发生于2011年4月30日前,若达到修正后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适用修正前的规定。

5.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

(1)修正案(八)对《刑法》原第293条规定的寻衅滋事罪的修正为,增加“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如果多次行为均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前,则适用修正前的规定,若有一次及以上发生在2011年5月1日后的,适用修正后的规定。

(2)修正案(八)对《刑法》原第294条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修改较大,体现在:一是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法定刑由原来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修正为“7年以上有期徒刑”。此显为不利于被告之规定,故对行为发生于2011年4月30日前的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适用修正前的规定。二是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积极参加者的法定刑由原来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修正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又为有利于被告之规定,故对行为发生于2011年4月30日前的积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适用修正后的规定。三是将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法定刑由原来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修正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因修正前的规定有利于被告,故对发生于2011年4月30日前的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适用修正前的规定。四是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该规定实际只是将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4月28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4条第1款的解释》上升为刑法典规范,因此并不涉及新法的溯及力问题。

(3)修正案(八)对《刑法》原第338条规定的修正由于只是删去了“向土地、水体、大气”之赘余规定,故不涉及溯及力问题。

(4)修正案(八)对《刑法》原第343条规定的非法采矿罪作了修正,结合最高院2003年5月16日通过的《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可知其修正为,将原非法采矿罪的三种表现行为,即“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修正为两种表现行为,即“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换言之,依据修正后的规定,仅有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此显为有利于被告之规定,故对发生于2011年4月30日前的单纯无证采矿行为,适用修正后的规定。

(5)修正案(八)将《刑法》原第358条规定的“协助组织他人卖淫的”修正为“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组织他人卖淫行为的”,该修正由于只是明确原有规定的内容,故具有溯及既往之效力。

(三)废除死刑的罪

修正案(八)废除了13个罪的死刑,分别是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第151条)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第153条),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和信用证诈骗罪(第199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第205条),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第206条),盗窃罪(第264条),传授犯罪方法罪(第295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和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第328条)。废除死刑之适用显然有利于被告,故对于2011年4月30日前实施的、依据修正前规定需判处死刑的上述犯罪,适用修正后的规定。

111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精)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从整体上讲,本次刑法修订是历次修订动作最大的,共50条,2011年5月1日起生效。 修订内容解读 一、关于调整刑罚结构 这次刑法修改的重点是,完善死刑法律规定,适当减少死刑罪名,调整死刑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结构关系。 我国的刑罚在实际执行中存在死刑偏重、生刑偏轻等问题,需要适当调整。一是,刑法规定的死刑罪名较多,共68个,从司法实践看,有些罪名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可以适当减少。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当取消一些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不会给我国社会稳定大局和治安形势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的期限较短,对一些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难以起到惩戒作用,应当严格限制减刑。据此,对刑法作以下调整: 1.适当减少死刑罪名 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具体是: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遗址、

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以上拟取消的13个死刑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9.1%。 2.限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犯罪分子的减刑 刑法第50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应当严格限制对某些判处死缓的罪行严重的罪犯的减刑,延长其实际服刑期。据此,对上述规定作出修改,将其中“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减刑幅度修改限定为“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对其中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修正案第4条) 3.完善假释规定,加强对被假释犯罪分子的监督管理 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修正案提高了被判处无期徒刑犯罪分子的假释门槛,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

刑法修正案八试题(同名7795)

刑法修正案八试题(同名7795)

《刑法修正案八》试题 本套测试题一共30道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孙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管制1年。关于管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管制的1年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算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 C. 人民法院可以禁止孙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 D. 如果孙某违反禁止令,公安机关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孙某进行处罚 2.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有?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犯罪时已满75岁的人 C.审判时已满75岁的人,但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的 D.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3.赵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赵某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立即执行死刑 B.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C.人民法院根据赵某的犯罪情节,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D.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减刑后实际执行不少于20年 4. 下列有关附加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人被判处罚金和没收部分财产的,应合并执行 B.犯罪人被判处罚金和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合并执行 C.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自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算 D.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才应当偿还

5.甲和乙共同入户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的强奸罪行,并且供述了抢劫罪行,而且提供了乙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关押在另一城市的看守所的有关情况,使乙所犯的抢劫罪受到刑事追究。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坦白,可以从轻处罚 B.甲的行为属于坦白,可以减轻处罚 C.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刑罚 B.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C.对于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减轻处罚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D.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下列哪一种情形不构成累犯? A.15周岁的甲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的第3年,又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B.乙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执行5年后被假释,乙于假释期满后第2年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C.丙因叛逃罪被判处拘役2个月,拘役期满8年后又犯参加恐怖活动罪,被判处管制2年 D.丁犯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刑满释放后的第4年,又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8.甲犯ABCD四罪,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10年、12年、14年,则法院应当在什么幅度内决定合并执行的刑期? A.14年~15年 B.14年~20年 C.14年~25年 D.14年~35年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知识点

2012年法律硕士指南变化解读---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知识点剖析 (一)刑事责任年龄 2012年四联法律硕士(非法学)辅导招生简章 https://www.doczj.com/doc/df13074732.html,/html/2010/10/6268.htm 1.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 刑事责任年龄,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2.《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四分法规定 《刑法》第17条和第17条之1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具体规定: 第一,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第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处于此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仅对法律明文列举的上述几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而对其他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上述8种性质的“行为”就应负刑事责任,而不管他所触犯的具体“罪名”是什么。对此,全国人大法工委曾经指出:《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对于《刑法》第17 条中规定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实施了杀人、伤害行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都应负刑事责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才负刑事责任,绑架撕票的就不负刑事责任。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已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拐卖妇女、儿童而故意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重伤或死亡的行为,依据刑法是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因此,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的,应当追究其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拐卖妇女、儿童而故意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重伤或死亡的,应当追究其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拐卖妇女、儿童而强奸被拐卖妇女、奸淫被怪女幼女的,应当追究其强奸罪的刑事责任,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后而强迫其卖淫的,应当追究其强奸罪的刑事责任。 第三,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第四,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第五,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刑法修正案八试题(精)

《刑法修正案八》试题 本套测试题一共30道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孙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管制1年。关于管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管制的1年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算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 C.人民法院可以禁止孙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 D. 如果孙某违反禁止令,公安机关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孙某进行处罚 2.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有?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犯罪时已满75岁的人 C.审判时已满75岁的人,但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的 D.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3.赵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 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赵某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立即执行死刑 B.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C.人民法院根据赵某的犯罪情节,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D.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减刑后实际执行不少于20年 4. 下列有关附加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人被判处罚金和没收部分财产的,应合并执行 B.犯罪人被判处罚金和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合并执行 C.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自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算 D.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才应当偿还 5.甲和乙共同入户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 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的强奸罪行,并且供述了抢劫罪行,而且提供了乙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关押在另一城市的看守所的有关情况,使乙所犯的抢劫罪受到刑事追究。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坦白,可以从轻处罚 B.甲的行为属于坦白,可以减轻处罚 C.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刑罚 B.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刑法修正案八》试题(精)

《刑法修正案八》试题 本套测试题一共20道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孙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管制1年。关于管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管制的1年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算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 C. 人民法院可以禁止孙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 D. 如果孙某违反禁止令,公安机关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孙某进行处罚 2.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有?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犯罪时已满75岁的人 C.审判时已满75岁的人,但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的 D.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3.赵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赵某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立即执行死刑 B.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C.人民法院根据赵某的犯罪情节,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D.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减刑后实际执行不少于20年 4. 下列有关附加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人被判处罚金和没收部分财产的,应合并执行 B.犯罪人被判处罚金和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合并执行 C.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自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算 D.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才应当偿还 5.甲和乙共同入户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的强奸罪行,并且供述了抢劫罪行,而且提供了乙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关押在另一城市的看守所的有关情况,使乙所犯的抢劫罪受到刑事追究。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坦白,可以从轻处罚 B.甲的行为属于坦白,可以减轻处罚 C.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刑罚 B.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C.对于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减轻处罚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D.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关于对刑法修正案(八)修改 “生产、销售假药罪”条款的解读

关于对刑法修正案(八)修改“生产、销售假药罪”条款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已于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八)》的通过,充分彰显了我国政府对打击生产、销售假药犯罪活动的决心,其中对《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修改生产销售假药罪的规定,调整其犯罪的构成条件,降低入罪门槛,增强可操作性,必将对药品监管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使药品市场得到进一步净化。但同时该条款的修改,也给下一步药品监管职责和行政执法范围带来了一些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此款修订前后的主要变化: 一、《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款修正前后条文对比 1、修正前: 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修正后: 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销售假药罪”修正前后的主要变化 1、取消了“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构成要件。修正前的《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能达到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最低量刑标准,为此,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曾经两次发布对“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司法解释。由于可操作性差等问题,“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生产、销售假药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修改后的规定(以下称“新规定”)取消了这一限制,生产、销售假药罪由状态犯变为行为犯,只要有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不需要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较大金额等条件。“新规定”降低了入罪门槛,增强了可操作性,使对生产、销售假药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空前加大。 2、取消了单处罚金及具体罚金数额的规定。按照修正前条款,即便构成该罪,仍然可以单处罚金,不进行人身自由罚,且罚金数额为“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该数额甚至远远低于《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新规定”不但取消了单处罚金的规定,而且取消了“二倍以下”的限定。 3、增加了“有其他严重情节”重罚的规定。按照修正前条款,“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才能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实践中往往难以认定假药与“严重危害”之间的必然联系,“新规定”同时增加了与“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并列的“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规定,从而加大了刑罚力度,增加了可操作性。 4、将“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改成“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修正前条款规定“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修正后条款将“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改成“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进一步扩大了入罪重罚范围。 三、实践中需要把握的问题 《刑法修正案(八)》对生产、销售假药罪的修订,势必对基层药品监管部门的执法实践带来一定影响,对此,应把握好以下三点: 1、入罪假药的范围没有变。“新规定”只修改了《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款,

新刑法修正案八全文具体修改内容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修正案(八) 一、在刑法第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在刑法第三十八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原第二款作为第三款,修改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三、在刑法第四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四、将刑法第五十条修改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五、将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六、将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七、将刑法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八、在刑法第六十七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九、删去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

司法考试重点法条刑法修正案八之污染环境罪

司法考试重点法条刑法修正案八之污染环境罪

司法考试重点法条:《刑法修正案八》之污染环境罪 《刑法(修正案八)》,对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做了较大 修改。 修改前的《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理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它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修改后的条文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理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它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次修改,经过扩展适用范围、降低入罪门槛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刑法》的威慑力。这

对中国刑事法律责任的完善、加大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修改有哪些变化? 此次对《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修改,只涉及构成要件中犯罪的客观方面,即对犯罪行为要件的调整。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1.将构成要件中的犯罪结果由“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修改为“严重污染环境”。 这一修改是最重大、最核心的变化。修改前《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犯罪,属于结果犯,必须具备特定的结果才能构成犯罪。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只有在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并由此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情况下,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存在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对构成犯罪行为的范围界定过窄,局限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一些虽然没有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但危害严重的行为得不到《刑法》的惩戒;

2011新刑法修正案八全文具体修改内容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2011新刑法修正案八全文具体修改内容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修正案(八) 一、在刑法第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在刑法第三十八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原第二款作为第三款,修改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三、在刑法第四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四、将刑法第五十条修改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五、将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六、将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七、将刑法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八、在刑法第六十七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九、删去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 十、将刑法第六十九条修改为:“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十一、将刑法第七十二条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

刑法修正案八模拟练习题

刑法修正案八模拟练习题 一、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累犯和首要分子不得缓刑 B.累犯和死缓犯不得减刑、假释 C.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3 年 D.非暴力的方法杀人、抢劫犯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也不得假释 答案解析:A 项当选,首要分子有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与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之分,不能缓刑的限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B 项当选,累犯不得假释,但可以减刑。死缓犯既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C 项当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少于13 年。如果不是“被判处”,而是死缓犯减为无期徒刑的,则不能少于25 年。D 项不当选, 对于不得假释的情形,由强调“暴力性犯罪”转变为强调“犯罪性质”,只要是犯了这些具体的犯罪被判处10 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就不得假释。不论其是否采取暴力的手段、方法。 【重点提示】(1)累犯不得缓刑、假释,可以减刑,应当从重处罚。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减刑,由法院决定给予限制减刑。(2)准确识记缓刑、假释、减刑、法院可以限制减刑、监外执行(刑诉)各自适用的对象范围,不要混淆。(3)刑法修正案八条文与草案条文的比较,命题者会以草案的内容作为选项内容设置,如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15 年,“15 年”便是草案内容,修正案为“13 年”。(4)不得假释情形的理解,会有不同观点:其一,非暴力方法的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否可以假释?有 的认为,刑法修正案八与刑法原规定应一脉相承,虽然未表述为“暴力性”犯罪手段,也应理解为暴力性;有的认为,这正是修正案变化之处,由强调犯罪手段的“暴力性”改为强调“犯罪性质”,只要是这些具体犯罪,并被判处10 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就不得假释。其二,除了条文明确列举的7 个具体犯罪外,对于暴力性犯罪,如果不是有组织的,是否可以假释。 参考答案:A,B,C 二、甲、乙相约于某日晚在环城路上一比车技高低,以最先跑完环城路者为胜。甲超速驾驶过程中,将一正常穿越马路的女大学生撞飞,当场死亡。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甲构成交通肇事罪 B. 对甲所构成的犯罪,应数罪并罚 C. 对甲所构成的犯罪,应择一重处罚 D. 乙不构成犯罪 答案解析: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刑法修 正案(八)规定为新的独立的犯罪(危险驾驶罪,罪名为学理拟制)。甲乙相约在环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修改部分的理解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 未成年人犯罪修改部分的理解 陈宇 内容摘要:《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对未成年人犯罪不作为累犯处理,强调扩大缓刑的适用,对未成年人轻刑犯免除其前科报告义务。这些修改从刑罚的设置、刑罚的裁量以及刑罚的执行等方面着手,符合当今世界对未成年人刑罚轻缓化的趋势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刑法修改;理解适用 《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涉及三个条文,包括第6条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不作为累犯处理的规定;第11条关于扩大未成年人犯罪缓刑适用的规定;第19条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免除前科报告义务的规定。这些修改涵盖刑罚的设置、刑罚的裁量以及刑罚的执行等方面,无疑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符合当今世界对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的趋势,同时也贯彻了人道主义精神,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恤幼”的传统,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一、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无累犯”制度的理解 《刑法修正案(八)》第6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这一修改主要涉及《刑法》第65条第1款的内容,笔者将其概括为“未成年人犯罪无累犯”制度。由于在累犯这个法定从重情节排除了未满18周岁者适用的余地,因而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予以从宽处理的精神。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无累犯”制度的理解,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其一,关于本条中的“不满十八周岁”,究竟是指犯罪的时候,还是审判的时候,修正案并未予以明确,但结合本条中的“再犯”含义以及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应当是指犯罪的时候而非审判的时候未满18周岁。其二,对于累犯中涉及两次犯罪的年龄段问题,有观点认为,必须前后两次犯罪都在年满18周岁以后实施,才构成累犯;也有观点认为,只要后罪系年满18周岁以后实施的,即应当认定为累犯。这一问题的解决,尚待司法解释加以明确,但在笔者看来,结合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的规定,将前后两次犯罪都限定在年满18周岁以后实施才构成累犯,相对具有合理性与协调性。其三,在司法实践中,涉罪未成年人的前科劣迹材料是否仍有查实的必要?笔者对此持肯定的态度。由于案件涉及未成年人,在审理过程中存在必要的法制教育的程序,还可能有帮教考察的环节,为了增强法制教育及帮教考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将涉罪未成年人的前科劣迹情况作为社会调查的一部分予以查实,但是需要注意对此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 二、关于“扩大对未成年人缓刑适用”制度的理解 《刑法修正案(八)》对于《刑法》第72条的主要修改内容是,扩大了对未成年人缓刑的适用范围,这是克服短期自由刑弊端的重要配套措施。该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相关四个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司法实践中,对于被判处

刑法修正案八相关习题_4_27

刑法修正案八相关习题 一、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累犯和首要分子不得缓刑 B.累犯和死缓犯不得减刑、假释 C.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3年 D.非暴力的方法杀人、抢劫犯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也不得假释 答案解析:A项当选,首要分子有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与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之分,不能缓刑的限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B项当选,累犯不得假释,但可以减刑。死缓犯既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C项当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少于13年。如果不是“被判处”,而是死缓犯减为无期徒刑的,则不能少于25年。D项不当选,对于不得假释的情形,由强调“暴力性犯罪”转变为强调“犯罪性质”,只要是犯了这些具体的犯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就不得假释。不论其是否采取暴力的手段、方法。【重点提示】(1)累犯不得缓刑、假释,可以减刑,应当从重处罚。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减刑,由法院决定给予限制减刑。(2)准确识记缓刑、假释、减刑、法院可以限制减刑、监外执行(刑诉)各自适用的对象范围,不要混淆。(3)刑法修正案八条文与草案条文的比较,命题者会以草案的内容作为选项内容设置,如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15年,“15年”便是草案内容,修正案为“13年”。(4)不得假释情形的理解,会有不同观点:其一,非暴力方法的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否可以假释?有的认为,刑法修正案八与刑法原规定应一脉相承,虽然未表述为“暴力性”犯罪手段,也应理解为暴力性;有的认为,这正是修正案变化之处,由强调犯罪手段的“暴力性”改为强调“犯

刑法修正案八总结

司法考试刑法要点之刑法修正案八主要内容。2016年司法考试复习正在进行中,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司法考试基础知识,供考生复习使用。 (一)缩小了死刑的适用范围 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这13个犯罪较少适用或基本没有适用过死刑。这13个犯罪是: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以上拟取消的13个死刑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9.1%. (二)限制了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犯罪分子的减刑 1.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2.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三)对老人犯罪从宽处罚 1.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3.适用缓刑从宽:对符合条件的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四)修改了累犯的成立要件 1.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成立一般累犯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2.扩大了特别累犯的范围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五)对数罪并罚进行了修改 1.提高了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上限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2.明确了附加刑并罚的原则:相加原则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六)对缓刑进行了大幅度修改 1.细化了缓刑的适用条件 (1)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刑法修正案(八)(九)对现有刑法总则部分修改

第二章犯罪 一.现法条: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修八:在刑法第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三章刑罚第一节刑法的种类 二.现法条:第三十七条【非刑法性处置措施】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刑修九:在刑法第三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之一:“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五年内从事相关职业。 “被禁止从事相关职业的犯罪分子违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的决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其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节管制 三.现法条: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与执行机关】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刑修八:在刑法第三十八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原第二款作为第三款,修改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第五节死刑 四.现法条:第四十九条【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对刑法修正案八的认识和理解

对《刑法修正案(八)》的认识与理解 《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八)》涉及修改的条款有50条,内容多,范围广。通过学习,现将本人对《刑法修正案(八)》的理解和认识叙述如下,供同志们在学习中参考。 一、《刑法修正案(八)》体现的主要立法精神: 个人理解:《刑法修正案(八)》在继续继承原有立法核心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以下立法精神: 1、进一步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宽的方面:除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外,在具体条款中也予以相应的体现,如第十七条增加“已满七十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四十九条增加“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等。在严的方面:对罪犯的减刑、假释做了严格规范,涉及的具体条款有第五十条,第六十六条、第七十四条、第 八十一条等。 2、突出了刑罚的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功能。通过延长罪重刑长罪犯实际服刑时间,增加违法犯罪成本,起到惩罚和警示、预防和减少犯罪作用。如第七十七条第二、第三款延

长对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和无期徒刑罪犯实际服刑时间,第六十九条将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期限延长至二十五年等。 3、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了对民生保护的理念。一是首次将醉酒驾驶、飙车等危害公共安全行为规定为犯罪;二是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从法律层面予以规范;三是细化了危害食品安全、生产销售假药和破坏环 境资源等方面犯罪的规定。 4、将社会综合治理和改造罪犯工作以立法形式向社区延伸并接轨。如第七十六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第八十五条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等。 二、全面认识和理解《刑法修正案(八)》对监狱刑罚 执行的影响: 《刑法修正案(八)》修正的内容与监狱刑罚执行有直接关系的主要有三条,即五十条、七十八条和八十一条,涉及对罪犯的减刑、假释政策的调整。个人认为:七十八条、八十一条规定明确,容易理解;但五十条规定比较复杂,对罪犯减刑的影响程度,应根据具体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来 区分理解和把握: 1、对原判无期徒刑罪犯的影响:修正前规定:原判无期徒刑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年;修正后的刑法规定,原判无期徒刑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

解读:刑法修正案八深度解读

解读:刑法修正案八深度解读 修订背景 刑法不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万能良药,19世纪意大利著名刑法学者菲利就说过:如果你能将一个老盗窃犯改造成一个诚实的人,你就可以将一条老狐狸变成一条家犬了。但没有刑法是万万不能的,根据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现实情况,世界上各个国家不断地对刑法进行制定、修改、废止。我国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全面修订了刑法。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根据惩治犯罪的需要,先后通过了一个决定和七个刑法修正案,对刑法作出修改、补充。一些全国人大代表、社会有关方面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对刑法的有关规定作出修改。同时,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也要求进一步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刑法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从整体上讲,本次刑法修订是历次修订动作最大的,共50条,2011年5月1日起生效。 修订内容解读 下面分四个部分对本次修正进行解读,以便大家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把握修正案八的立法精神。 一、关于调整刑罚结构 这次刑法修改的重点是,完善死刑法律规定,适当减少死刑罪名,调整死刑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结构关系。 我国的刑罚在实际执行中存在死刑偏重、生刑偏轻等问题,需要适当调整。一是,刑法规定的死刑罪名较多,共68个,从司法实践看,有些罪名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可以适当减少。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当取消一些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不会给我国社会稳定大局和治安形势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的期限较短,对一些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难以起到惩戒作用,应当严格限制减刑。据此,对刑法作以下调整: 1.适当减少死刑罪名 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具体是: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以上拟取消的13个死刑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9.1%。 2.限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犯罪分子的减刑 刑法第50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应当严格限制对某些判处死缓的罪行严重的罪犯的减刑,延长其实际服刑期。据此,对上述规定作出修改,将其中“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减刑幅度修改限定为“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对其中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修正案第4条) 3.完善假释规定,加强对被假释犯罪分子的监督管理 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修改部分的理解(精)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修改部分的理解陈宇 内容摘要:《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对未成年人犯罪不作为累犯处理,强调扩大缓刑的适用,对未成年人轻刑犯免除其前科报告义务。这些修改从刑罚的设置、刑罚的裁量以及刑罚的执行等方面着手,符合当今世界对未成年人刑罚轻缓化的趋势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刑法修改;理解适用 《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涉及三个条文,包括第6条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不作为累犯处理的规定;第11条关于扩大未成年人犯罪缓刑适用的规定;第19条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免除前科报告义务的规定。这些修改涵盖刑罚的设置、刑罚的裁量以及刑罚的执行等方面,无疑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符合当今世界对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的趋势,同时也贯彻了人道主义精神,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恤幼”的传统,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一、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无累犯”制度的理解 《刑法修正案(八)》第6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这一修改主要涉及《刑法》第65条第1款的内容,笔者将其概括为“未成年人犯罪无累犯”制度。由于在累犯这个法定从重情节排除了未满18周岁者适用的余地,因而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予以从宽处理的精神。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无累犯”制度的理解,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其一,关于本条中的“不满十八周岁”,究竟是指犯罪的时候,还是审判的时候,修正案并未予以明确,但结合本条中的“再犯”含义以及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应当是指犯罪的时候而非审判的时候未满18周岁。其二,对于累犯中涉及两次犯罪的年龄段问题,有观点认为,必须前后两次犯罪都在年满18周岁以后实施,才构成累犯;也有观点认为,只要后罪系年满18周岁以后实施的,即应当认定为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