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大学英语3 教案96学时
- 格式:doc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99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COLLEGE ENGLISH执笔者:吴勇审核人:易强编写日期:2017年10月二、课程简述《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安排在第一、二学年的四个学期开设。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第一学期修读《大学英语1》,第二学期修读《大学英语2》,第三学期修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第四学期修读《大学英语(学术英语)》。
大学英语课程每学期48学时,3学分,两学期合计96学时,6学分,四学期合计192学时,12学分。
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及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际情况确定其教学内容和制订其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入学时他们应已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词汇及语法知识,书面和口语表达具备一定的语篇组织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近或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8级水平,少数学生超过8级以上水平。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所谓工具性,就是要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通用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及专门用途英语能力(学习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
就人文性而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强调教学过程必须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为此,在分级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多媒体网络和外语自主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根据自己英语水平、语言能力和个人发展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和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等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高等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最新)高等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2007年8月14日由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大纲是各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的适合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本大纲适用于实施大学英语教学的高等学校。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本教学大纲(包括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估)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而制订。
大学英语初级教学大纲《大学英语》是一门针对文理科大学所有学生开设的综合性英语教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各类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具体而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词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
《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4学时。
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精读课文4篇、泛读课文4篇、听力训练10次、口语训练10次、写作训练10次等。
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与第一学期类似。
在教学评估方面,本课程将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评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测验、口语测试等,占总评分的60%;终结性评估包括期末考试和口语测试等,占总评分的40%。
农业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农业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授课学期、授课对象、学时安排、学分以及教学目标等。
2.课程性质: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3.教学内容与要求: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精神,结合专业特点,对农业类专业的英语教学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
4.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根据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目标,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每项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学时。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编号062301总学时:126(其中实训学时:)总学分:8.5一、课程定位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
从专业课程体系的角度看,该课程是高职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从语言的本质和交际的角度看,该课程是一门工具性课程;从学生职业生涯的角度看,该课程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是一门拓展性课程。
二、职业能力要求1、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职业相关的简单对话;2、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3、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及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浅易英文资料;4、能读懂常见的简短应用文,如信函、通知、图表及简单的使用说明,能填写和模拟套写常见的简短英语应用文,如表格、简历、通知、信函等;5、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6、能应付英语面试。
三、学习目标本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情境,以实际应用为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既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交流,又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读写译能力:能够读懂、翻译与专业有关的文字材料或应用文。
本课程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词汇: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800个积极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2.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英语3.课程英文名称: College English4.课程总学时数:1445.课程学分数:6.授课对象:非英语专业的一、二年级本科学生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该课程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对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及为他们以后的学术深造打好基础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打下较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为以后的学术深造打下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
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1)一般要求: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
《英语(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语(一)学分: 3总学时: 48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按专业人材培育方案的规定填写)若是有课内实验学时,在大纲后面接着编写一份(课内)实验大纲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高中英语或预备级教程适用专业:全校普通专业开课系或教研室:大学外语教学部(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它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术、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之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腕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2.课程任务大学英语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语音、语法、句法和结构等特征;熟悉和掌握英语国家一些大体的人文、地理、习俗和经典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育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专门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此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语言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进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大体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域、各高校之间情形不同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被选择达到的标准。
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大体要求。
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材培育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
各高等学校应按照本校实际情形肯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1.英语(一)课程学分为3学分,理论课时为48学时,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如下:1)阅读理解能力:能大体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50词。
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词。
《大学英语基础口语课程》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单位:基础部课程编码:5502C108总学时:72 学时总学分:4修课方式:必修考核方式:考查课程分类:○纯理论/ ○√理论+实践/ ○纯实践适用年级与专业:2015 级开设时间:2015 --2016 学年第二学期,共_1__学期(□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上/□三下)(□W1上/□W1下/□W2上/□W2下)二、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大学英语口语教程》(Let’s Talk)是外教社与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一套美式英语口语教材,旨在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听说能力,兼顾其他语言技能和知识的培养与习得,与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相吻合。
2.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重要性;课文编写独具匠心,多种形式的语言输入为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作好铺垫;录音真实自然,有助于学生使用真实场景的语言交际;专门设置课外听力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内容新颖,编写科学,制作精美,配套齐全,是一套高质量的多媒体立体化教材。
3.课程的基本理念;理念一:在教学中突出听与说的培养与训练;理念二:加强学生的语音训练以便学生拥有标准的英腔或美腔;理念三:每个话题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自信。
4.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目前,国内大学英语学习主要是以词汇和语法学习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开口说口语的机会,而口语教学的任务是最大限度让学生开口说话,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自信。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用英语进行自我表现。
课堂设计上,强调以“在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学习”的体验式教学法为主。
三、课程目标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张口说英语,而不是停留在哑巴英语的阶段,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水平。
3.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课文中的语法结构。
3. 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学难点:1. 生词和短语的记忆与应用。
2. 语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3. 故事情节的复述和角色扮演。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Unit 3。
2. 课文录音带或MP3。
3. 生词卡片。
4. 语法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了解的犯罪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本课的主题:Crime Watch。
二、课文阅读1. 学生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词汇学习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讲解。
2. 学生跟读生词和短语,加深记忆。
四、语法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如:现在完成时、条件状语从句等。
2. 学生练习语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犯罪事件,分析原因和后果。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警察和罪犯的对话。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语法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犯罪问题的看法。
二、课文复述1. 学生分组复述课文内容,注意使用所学词汇和语法。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复述,纠正错误。
三、写作训练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犯罪问题的短文。
2. 教师批改作文,指导学生修改。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分享学习心得。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注犯罪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犯罪问题的严重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外国语学院教案 编号 _01_
2011-2012学年度 第 一 学期 系(部) 外 语 教研室 公外教研室 任课教师 1 课程名称: 英语 授课章节:Unit 1 ( New Standard English 3) 授课班级 机制10012 授课日期 2011-09-05
课 题 Unit 1 Discovering Yourself! Active reading (1): Catching crabs 时 数 2 教学目的 及 要 求 By way of learning this text, make the students know: getting tips on how to get to know oneself; Learning to use narrative devices
教学重点 1.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Master the useful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words
难 点 1.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 2.Know how to analyze and use these devices
教学方法 及 教 具
Under the guidance of student-centered principle, apply communicative
and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get students involved in class participation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时间分配 ⅠWarm-up activities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unit Ⅱ Lead-in questions: 1. How will the last year at college be different from earlier years? (Students become more serious. They started to focus on study.) 2. What will you be thinking more about, your exams or your future? (Their future.) 3. Who is likely to be concerned about your future? (family members.) 4. Who do you turn to for advice? (father and mother) Ⅲ Warm-up discussion: Go over the preview, the 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the title of the text before listening to the summary of the story and anticipate what we are going to read. 10’
15’
15’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时间分配 IV Introduce cultur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 the Charles River: 2. Madison Avenue: 3. Thanksgiving V Language points: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1 achieving good results (productive) 2 the fact of being present at an event, or of going regularly to school, church etc (attendance) 3 the refusal to accept something new, such as a plan, idea, or change (resistance) 4 determined to be successful, rich, famous etc (ambitious) 5 agreement to a plan, offer, or suggestion (acceptance) 6 the written words of a play, film, television programme, speech etc (script) 7 very good, large, or showing great skill (impressive) Ⅵ Analysis the text : (1) General reading. (2) Give students 10 minutes to read the whole text so as to form a general idea, and then let them talk about the story. (3) Analysis some key points in the text. 20’
30’
10’ 作 业 及 参考文献 1. Finish Ex. 9-11 2. preview the following part of section A
课程小结 Only by integrating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rather than practice just one of the above-mentioned skills, can students improve their English most efficiently.
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___ 外国语学院教案 编号 _02_
2011-2012学年度 第 一 学期 系(部) 外 语 教研室 公外教研室 任课教师 1 课程名称: 英语 授课章节:Unit 1 ( New Standard English 3) 授课班级 机制10012 授课日期 2011-09-07
课 题 Unit 1 Discovering Yourself! Active reading (1): Catching crabs 时 数 2 教学目的 及 要 求 By way of learning this text, make the students know: getting tips on how to get to know oneself; Learning to use narrative devices
教学重点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 难 点 Main knowledge points. 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 教学方法 及 教 具
Under the guidance of student-centered principle, apply communicative
and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get students involved in class participation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时间分配 I Warm-up Activities ⅡAnalysis the Text in Details (1) Analysis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 (2) Analysis the text structure and the device of developing Ⅲ Grammatical points 1 … and we all started to get our heads down … (Para 1) To get one’s head down means to concentrate and focus on studying. In other British informal contexts, 2 Most important of course were the final exams in April and May in the following year. (Para 1) This is a conversational elliptical sentence. A standard way of saying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of course, were the final exams in April and May in the following year. 3 I braced myself for some resistance to the idea. (Para 10) A brace is a piece of wood or metal which supports an object so that it does not fall down. So to brace oneself means to hold 15’
35’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时间分配 oneself together in readiness for something difficult or unpleasant.
Ⅳ Outline and Story summary Situation: (para.1-2) We were in our final year and had to plan for our future. Problem:(para.3-18) I didn’t want to follow my father’s path to become a lawyer. Solution: (para.19-35) My father took me out to catch crabs. Ⅴ Exercises 3 Choose the best summary of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sage. 4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s. Dealing with unfamiliar words 5 Match the words in the box with their definitions. 6 Complete the paragraph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s in Activity 5. 7 Replace the underlined words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s in the box. 8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