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电

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反思:

1.2 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导线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教学后记:

1.3 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

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教学后记:

1.4 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准备】:

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灯泡坏了?;

2. 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

4.……

(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

②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

5、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6、制定检测计?划。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

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分组汇报。

8、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9、拓展: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板书设计:

4、电路出故障?了

回路

故障电流中断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灯泡坏了?;

2. 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

4.……

电路检测器?

教学后记: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教学后记:

1.6 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过程与方法?: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手电筒?:

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

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手电?筒内部构造?的电路图,图中表示的?是电路断开?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手电筒?的电路是通?的,图上的开关?该怎样表示??画一画电流?是

如何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开关和小?灯泡回到电?池另一端的?。)

二、做个小开关?:

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

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5、交流汇报: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2)解决了哪些?问题?

(3)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4)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

(5)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三、延伸与拓展?:

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板书设计:

6 、做个小开关?

开关连接或断开?电路

导体绝缘体

做个小开关?

控制红绿灯?

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教学后记:

1.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过程与方法?:

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勇于挑?战、缤密推断的?态度。

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

【教学过程】

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

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

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

3、盖上盒盖,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

4、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看看检测结?果是不是和?前面观察到?的一样。

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1、发给每组另?外一个接线?盒,说明盒子上?面的四个接?线头在盒子?里面是有导?线连接的。不打开盒子?,直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验,能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吗??

2、学生先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检验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结果?画在记录纸?上(教材17面?)。

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

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

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都?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

(说明:“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这一活动,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让?学生直接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电路连?接方式连接?电路,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两?种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这样做更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本质不?同。)

三、拓展活动: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

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最实用。

板书设计: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通路断路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电路检测器?)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2.1 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

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2.2 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2、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

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

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准备】

演示:

分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问题: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花。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

(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

(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

(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

(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质疑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观察更多的?花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花

不完全花与?完全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教学后记: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板桥小学《科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资料 连线 填表1;岩石和矿物在有很多应用,请你写出应用的例子。 岩石或矿物的名称岩石或矿物的应用 石英钟表和计算机中 花岗岩雕塑 石墨制作铅笔芯 铁矿石提炼铁 钨矿制作灯泡中的钨丝 雄黄医药 盐调味品 2;人们常用的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 储存方法举例 腌制法腌制咸鱼;腌制咸菜 冷冻法冷冻水产品;制作冰糕 暴晒法晒鱼干 真空包装法制作罐头 高温灭菌法制作牛奶 填图 1;写出下图这朵花各部分的名称。 2;在下面地球构造简图中填出地球各部分的名称。

3;根据左边的图在右边的框中画出简单电路图。 4;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如下。 哪组接线1-2 1-3 1-4 2-3 2-4 3-4 通路是是是 断路是是是 请你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线是怎么连接的,在下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 5;有一节电池;两只小电珠和一些导线,你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吗?把你的设计画下来。 简答 1;观察腐败的食物时要注意什么? 答: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腐败的物品;观察完要用肥皂洗手;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2;食品包装袋上有哪些信息? 答: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等。 3;如何根据保质期长短选择所需的食物? 答:如果是短期内能食用完的,一般应考虑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如果是需要在较长时间内食用的,则可以选用保质期长的食品。 4;大理岩和石灰岩滴稀盐酸后有何变化? 答:大理岩和石灰岩滴上冷的稀盐酸后会冒气泡,这是其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石灰岩冒气泡的情况比大理岩猛烈。 5;云母;长石和石英有何区别? 答:石英晶体是一端有尖角的柱状或长柱状,颜色常因混人不同的杂质而具有多种色彩,具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长石晶体常呈柱状或板状;细粒状,颜色肉红;浅黄色;白或灰白;云母呈片状或鳞片状,颜色呈黑;棕红;白;浅灰等。 6;为什么条痕比颜色更固定? 答:由于条痕可以消除杂质和其他的(如矿物内部的裂隙或表面的氧化薄膜对光的折射;散射等)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所以矿物条痕的颜色更加固定;可靠。比如赤铁矿的颜色有铁黑色和红褐色等,但条痕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是( ) 。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液体外,还能溶解 ( ) 。 3、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中的肥皂溶解的快。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通常叫做( ) 。 5、人们常常根据的( )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 6、 ( )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 )的方向。如北风是由( )向( )吹来的风。 7、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 ) 、( )和( ) 。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中雨或( ). 。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24小时的雨量小于10毫米的属于小雨。() 2、风向通常采用八个方位来记录。() 3、降雨概率40%--60%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4、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 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6、经溶解的物质还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7、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8、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 9、积云高于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10、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里的溶解。() 三、选择题。(24分每题2分) 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1”表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2、27℃读作() A、摄氏二十七度 B、二十七度 C、二十七摄氏度 3、下列哪种方法在嘴里溶解方糖最快?() A.含在嘴里不动 B.用舍翻动搅拌 C.把糖块咬碎 D.咬碎并搅拌4、.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5、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B.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C.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 D.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 6、在下列物体中,难溶于水的物体是()。 A.味精 B.酱油 C.酒精 D.食用油 7、把一杯浓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里的水蒸发。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会()。 A.不见了,跟水一样蒸发了 B.不会蒸发,会留在杯底 8、在水里滴几滴油,油会()。 A.浮在水面,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 C.在水中溶解了 9、下列几组物质中,()都能溶解于水。 A.食盐、菜油 B.氧气、酱油 C.冰糖、面粉 10、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是() A.吹灭 B.直接盖上灯帽 C.先盖灭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上 11、酒精灯的()温度最高。 A.内焰 B.外焰 C.焰心 12、“刚才的雨下得有点大”中的大雨与气象学降水量等级中的大雨()A.不是一回事B.是一回事 四、实验题(15分) 1、拉开装可乐的易拉罐的拉环,会发现冒出许多气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5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电): 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2个连接点)组成。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1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寻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2、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13、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 1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15、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上。⑤开关坏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试验记录表、小组实验评价表及实验盒(电路检测器6个;①橡皮、小刀、纸板、铝丝、钥匙、塑料片、泡沫、毛线、五角硬币、丝绸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②橡皮筋、木条、石块、陶瓷片、铅笔芯、铁丝、回形针、毛皮、一角硬币、铜丝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插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明标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展示台)。 1.(出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接通以后,灯泡亮了。 2.师:如果把其中一根导线剪断,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 3.师:如果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灯泡会亮吗? 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导体与绝缘体”。)(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 5.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 ①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②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 ③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展示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电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在类的生物和非生物。 2、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答: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什么时候带电呢?(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7、小灯泡的结构分为: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两个)(图如课本第5页所示)。只有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8、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电池的正极,用符号“+”表示,另一端是锌壳,是电池的负极,用符号“-”表示。 9、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就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被损坏。 10、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电路一般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1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交流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实验室做实验用的是1.5V 的干电池,对人体无害。 1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14、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池没电,电线没连接好;导线断了,电池盒或小灯座出了问题等。 15、查找电路中故障的方法:电路检测器,检查法;替换法。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6、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常见的导体有铁、铜、铝、水、人体、大地等;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陶瓷等。 17、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作用?答: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8、不要用湿抹布擦带电设备,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材料。 19、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精点归纳

第一章《电》归纳总结 第1课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填空题 1、物体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3、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4、电路是指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5、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两个条件(电源)和(电路)。 6、在干燥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时,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这其实是(静电)现象。 二、判断题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会将其吸起来,这是因为静电的作用。(√) 3、梳头时,头发会吸附在梳子上,这说明梳子有磁性。(×) 4、静电很微弱,人体感觉不到。(×) 5、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电性。(√) 6、冬天脱衣服的时候发出的“啪啪”声是静电现象。(√) 三、选择题 1将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会看到两个气球(A)。A相互排斥 B 相互吸引C不动 2、将塑料圆珠笔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慢慢接近小纸屑,会看到(A)。A纸屑被吸起来B纸屑没有变化 3、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的原因(B) A人对电不敏感B物体同时具有正、负两种电荷,且数量相等,相互抵消C因为这个物体所带的电不够强 4、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不需要具备的条件是(A)。 A用电器B电源C电路 5、在简单电路中,(B)是必须的。A灯泡(用电器)、开关、电源B电源、导线、灯泡(用电器)C电源、开关、导线 四、简答题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2、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每个物体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多,物体带上静电。 第2课时点亮小灯泡 一、填空题 1、电池是一种便捷式(电源)。 2、用导线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直接连接起来的这种状态,称之为(短路)。 3、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 二、判断题 1、家中的电是220V交流电,很危险,我们一般不用它来做实验。(√) 2、在短路情况下,不仅小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池也有可能被损坏。(√) 3、短路和断路描述的是同一种情况。(×) 4、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5、电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瞬间变热。(√) 三、选择题 1、电灯使用是(A),手电筒使用的是(B)。A交流电B直流电 2、电从电池的(A)流出,经过导线和用电器,到(B)流回,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 A正极B负极 3、下列用法最容易使电池报废的是(B)。A电路断路B电路短路C电路中接很多用电器 第3课时简单电路 一、判断题 1、电是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2、在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3、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二、为连接电路进行排序。 1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3 2、把小灯光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2 3、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第4课时电路出故障了 一、判断题 1、我们制作的电路检测器可以去检测家中的电器电路。(×) 2、电路检测器连接到没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会亮;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不会亮。(√) 3、将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组成了“电路检测器”。(√) 4、当电路出现故障时,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

科教版本小学科学小学四年级的下册的试卷习题包括答案三套.doc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卷及答案三套 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为大家准备了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卷及答案三套,希望对大 家有所协助!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卷及答案一 四年级科学(考试时间4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填空题: (25%) 1、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二是要有。 2、像铜丝那样能够通过电流的物体,称为,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 的物体称为。 3、电路连接有和两种基本的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 用方法连接的。 4、一朵油菜花由、、和组成。(原创) 5、我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等。 6、青蛙、鸡、猫和兔这四种动物,胎生动物有,卵生动物有。(改编) 7、米饭主要含有,猪肉主要含有和。(原创) 8、我们能够从鱼肝油和黄绿色蔬菜中获取来预防干眼病。(原创) 9、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改编) 10、地质学家根据,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 岩属于。(改编) 二、判断题: (20%)

1、电线外面的塑料皮用时间长久会老化,可能发生漏电现象。 () 2、家里和学校里的电是220v,干电池一般是 1.5v ,电动车的电是12v。(原创)()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能够在大树下避雨。(改编)() 4、苍耳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原创)() 5、蜻蜓点水是因为蜻蜓在产卵。(原创)() 6、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但食用过多也会对人体有害。 () 7、食品的保质期越长,就说明这种食品越好。() 8、我们所吃的米饭主要含有糖类。(原创)() 9、花岗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10、岩石和矿物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它们是取之不尽的。(改编) () 三、选择题: (20%) 1、下列物体中不能够用来接通电路的是()。(改编) A、钥匙 B 、塑料尺 C、铅笔芯 2、我们说要安全用电,下列做法合适的是()。(原创) A、在户外活动时,不靠近高压线 B、遇到电器着火,要用手去拔插头 C、用湿布擦带电设备 3、两节 1.5v 的干电池串联,三个小灯泡并联,那么流过每个小灯泡 的电流是()。(原创)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doc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声音/溶解/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彖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彖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彖、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 是观察记录天气现彖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

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彖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彖,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佩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彖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彖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彖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最新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是(雨量器)。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液体外,还能溶解(气体)。 3、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热水)中的肥皂溶解的快。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通常叫做(天气日历)。 5、人们常常根据的(阴。 6、(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7、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中雨或(雪)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每小题2分) 1、24小时的雨量小于10毫米的属于小雨。(V ) 2、风向通常米用八个方位来记录。(V ) 3、降雨概率40%--60%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X) 4、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X ) 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V) 6、经溶解的物质还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X 7、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V 8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X 9、积云高于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V 10、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里的溶解。(V ) 三、选择题。(24分每题2分) 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 1”表示(B 2、27C读作(C )A、摄氏二十七度 B、二十七度 C、二十七摄氏度 3、下列哪种方法在嘴里溶解方糖最快?(D A. 含在嘴里不动B .用舍翻动搅拌C .把糖块咬碎D .咬碎并搅拌 4、.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 使杯底的盐溶解( B )。 A. 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5、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B. 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C. 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 D. 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

四岩石和矿物 一、概念 1、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观察岩石的方法很多,如:手摸、鼻闻、轻轻敲打、滴盐酸等。 3、在地球运动过程中,日积月累沉积而成的岩石是页岩。经过地球运动,火山喷发过程 中流淌出来形成的岩石是浮石。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的岩石是化石。 5、稀盐酸有腐蚀性,千万不要弄到皮肤上和眼睛里。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干 净。 6、岩石学家常常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对岩石种类 作出判断。 7、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 混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8、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比如我们吃的盐, 9、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有些矿物以颜色 命名,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10、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如赤铁矿是红色的、褐铁矿是褐色的、黄铜矿是黄 色的、白钨矿是灰白色的。 11、石英具有多种色彩,金矿、黄铁矿、黄铜矿都具有美丽的金色。 12、观察几种矿物的颜色,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

13、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14、我们可以先比较指甲、铜钥匙(或回形针)、小钢刀哪个最软,哪个最硬。然后用它 们作为判断软硬的标准,分别去刻画矿物,从而知道矿物的硬度。 15、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地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重要工具中;硬度 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 16、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 17、有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物。 18、有些矿物,如辉锑矿、石盐、石膏、石英、方解石,有着特殊规则的几何形状,它 们都是矿物的晶体,很容易区分它们。 19、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20、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是世界上矿种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其中的稀有金 属矿、钨矿、锡矿等2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22、岩浆岩是指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玄武石、浮石、绳状岩、流纹岩、气泡石 都是岩浆岩。 23、沉积岩是在水中形成的。流水冲击和携带着碎石、泥沙、动植物遗体,并把它们带 到平缓的地方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时间和无数次的沉积,沉积物越来越厚。在压力和水中胶结构的作用下,沉积物逐渐形成岩石吗,其中被泥沙掩埋的动植物遗体变成了化石。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 24、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矿物会重新排列,性质也会发生变化。这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溶解》 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科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

科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电 第一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的: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3)全班交流。 (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8月总课时10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学习目标1、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学习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 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集体备课 导学过程合作探究: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小组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3. 汇报点评。 (1)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小组互评、教师点拨: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2)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教师板书)

导学过程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2、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溶解了吗? 3、汇报点评: 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5、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 6、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7、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1、像()的现象叫溶解。 2、过滤时要做到()。 拓展延伸: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留心观察生活中水还能溶解哪些物质,作好记录在小组 中交流。 板书设计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食盐在水中的现象不见了容易溶解食盐在水中的现象看得见不容易溶解过滤沙子、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及食盐溶液、 注意事项 观察现象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8月总课时1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学习目标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