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与西方人逻辑思维差异

中国人与西方人逻辑思维差异

中国人与西方人逻辑思维差异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一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非矛盾性相信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错;排中性强调一个事物要么对,要么错,无中间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叫分析思维,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折衷与和谐,而是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辑分析。 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 1.整体性和个体性 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轨迹:中国文化建立在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的东方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辩证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而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腊的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逻辑和个体思维为特征。 中国人的整体观念根源于对自然界的朴素认识,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目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观察。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不可分割,互相影响,互相对应,把一切都放在关系网中从整体上综合考察其有机联系。这种整体性和综合性,其渊源可追溯到《周易》。《周易》以代表大地乾坤二卦作为起始,将象征万事万物的其余六十四卦置于其后,以天地位准则,将天地间的道理普遍包容在内,从整体上把握宇宙和万事万物,形成了概括天地间的世界体系,体现了一种系统的整体观。这种思想传承已久,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谓深远,以中医为例: 《黄帝内经》是中国精粹的医学典籍,其典型的特征就是整体性模式。它不但把人看成是一个整体,还把天、地、人看成是一个整体,提出了保持健康的四大平衡,即动与静的平衡,阴与阳的平衡,酸与碱的平衡以及最重要的理智与感情的平衡。中医把人的身体结构看做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出了“天人相应”的医疗原则,将五行与人体的五脏联系起来,讲究整体的辨证施治,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体现的是一种朴素的系统思想。 与中国重视整体性相比,西方则更强调个体化或个性化。受基督教的宇宙观的影响,人是由上帝创造的,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有最高的个人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人的个体性。同时,西方人明确地将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精神和物质,现象和本质相区分,并分别做出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人与物质互相独立,物质又可分并有自己内在运动规律,这种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西方,逐渐形成了西方人逻辑分析和个体思考的思维模式。 2. 直觉经验性和逻辑实证性 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中了悟而不重实证”,借助于直觉体会,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即“以经验为基础,通过由此及彼的类别联系和意义涵摄,沟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达到协同效应。”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只

中国人是宏观思维,西方人是微观思维

中国人是宏观思维,西方人是微观思维 2014-8-20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由宏观到微观,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微观到宏观,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同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 从宏观到微观,决定了中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会不断出现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政治家,象姜子牙、商鞅、秦如皇、李世民等,毛主席自不必说。从微观到宏观,在不同历史时期则会不断出现战术家,很少能出现高瞻远瞩的战略家,象拿破仑、巴顿等,战术家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败给伟大的战略家也是必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与《孙子兵法》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看看现在的所谓经济学家因学习西方,基本上都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只顾眼前,那管身后的环境污染、洪水滔天。 从宏观到微观,表现出来的则是强调整体性、统一性,强调集体主义精神,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所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由大到小,整体意识较强,强调的是秩序、和谐。 从微观到宏观,表现出的来的则是强调个体、强调局部,甚至以局部代替整体,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个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所以就有了狗屁说法,人权大于主权、性自由等等。 用英文写信,地址是从门牌号、县、市、国家,是从小到大,这种书写方式恰好与中国人的书写习惯相反,中国人是从大到小,这能说明什么呢?也能告诉我们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宏观到微观,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微观到宏观。 中国人的宏观思维决定了考虑问题是从整体入手,比如研究一棵树的生长,中国人主要研究土壤、气候、阳光、周边环境等与整体树相关的等条件等,而西方人的微观思维则是从树的内部构成入手,研究年轮、树根、树叶和树的几个内部构成等等(只是举例说明问题,未必如此)。 这两种思维方式反映在医学上,就是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人是一个整体,没有内科、外科之分,疾病与天气、情志、饮食等密切相关。而西医则把人体拆成一个个局部,分成内科、外科、五官科等等,强调什么病菌导致什么疾病,这个病毒那个病毒的,胆固醇、白血球等等,病毒则导出不穷,发现了基因,然后基因下面是什么呢?一直研究其几个内部构成。 庄子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而西方人一真在研究如何每天取一半,一直分下去,乐此不疲,不断有新发现、新理论出现。所谓的创新,也只是局部创新。所以西医只能成为中医下面的一个手术科。 很多叫嚣取消中医的人,根本不了解中医,不了解中医的理论基点,只是以西方思维方式下所创建起来的医学模型来衡量中医,这样当然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他们的这种行为,就好像一个女人用女性的思维方式,去衡量一个男人的行为一样。这个女人整天唠唠叨叨地说,你这个男人(中医)胸部这么如此扁平,又不能生孩子,头发又不长,又长胡子,又是站着撒尿,根本不是个女人,不科学,要改造、要创新,要与我这个女人(西医)接轨。中国人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的大一统,西方人的从微观到宏观则决定了分裂的欧洲。对于中国和欧洲,历史学家有着诸多的比较,其中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就是在大致相同的纬度,大致相同的面积(欧洲总面积是930万平方公里,中国的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为什么中国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且5000年延绵不绝,而欧洲却是小国林立始终形成不了一个统一的欧洲呢?即便是今天的欧盟,也仅仅只是一个松散的国家组织,并且矛盾重重,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统一。 历史学家对此有很多解释,如地理决定说:认为欧洲的地形主要是山地,阻碍了欧洲各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评析

一.西方文化中思维方式上有哪些不同?简述各自所表现出的优势和不足,请举例说明?(不少于800字)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方面这种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那么,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西方是分析式思维的传统,中国是直觉思维的传统。什么是分析呢?整体分解为部分或者不同情况来看事物。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用三断论的方法。讲求大前提小前提,还有前项后项等。论证时还不要犯逻辑错误。什么是模糊呢?就是采取一种直觉的方式,多从整体上来待事物,停留在描述的层面。二者差异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前者条分缕析,后者活稀泥 看了一些书之后,我认为西方人是长于分析的,试举一例:最近读了一本书《尼各马可伦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商务印书馆)这里就有许多分析的例子,如:有三种主要的生活:享乐的生活、政治的生活、深思的生活,德性的选择适度的那种品质在恐惧与信心、快乐与痛苦、财富与荣誉、怒气与羞耻、言谈与交往方面都存在着过度、不及与适度。慷慨是小笔财物给予方面的适度。大方是大笔财物的花费方面的适度。大度是对重大的荣誉的欲求方面的适度、温和是怒气方面的适度、友善是社交方面的适度、诚实也是社交方面的适度、机智是消遣方面的适度(有品味地开玩笑的人被称作机智的)。必要的肉体快乐并不是恶,过度才是恶。快乐是一种善,但并不是最高的善。不仅如此,亚氏还论证了许多关系,如正义、德性、幸福、快乐、善、恶、公正等伦理学范畴。 上面这本书,完全是亚氏分析性思维的体现。还有黑格尔的《美学》,近代教育专著《大教学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康德的三大理性批判,都是西方长于分析的好例子。 中国有没有分析式思维呢?有,只是这种思维不是我们的传统和长项。如孟子有分析性思维,如他在《齐桓晋文之事》中谈到,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还提出人心的“四端学说”。《孙子兵法》中的上兵伐谋,其次代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也是分析的例子。墨家辨论,长于分析,但这些思想从来就没有成长中国文化的主流。 中国式思维是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叩其两端,取其中也。这种思维的实质是要调和甚至取消矛盾调和的方法,难道我们真得不需要走极端吗?我们知道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如环境重要还是遗传重要,我们知道都重要,但是如果我们只这样停留在这个程度上,没有环境论者和遗传论者,我们如何能达到对这个问 化 学 化 工 学 院20087087 李昭

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较word版本

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 较

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较 1. 李大钊曾总结过西方人勇猛好斗,冲动激情善辩,而中国人内省保守,谨慎顺从善思。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总结,东方人看世界用的是一元论,更倾向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而西方人用的是二元论,从矛盾中发现真理。 2. 西方人生性好战喜欢竞争;中国人气质平和,安于现状; 西方人爱权,中国人爱钱; 西方人重视人际交往的直率,中国人讲究人际交往的客套; 西方人办事倾向彻底,中国人办事喜欢妥协; 西方人崇尚变革,中国人易于保守; 西方文明的显著优点是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突出优点是对生活目标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中国人可以从西方人那里学习不可缺少的讲究效率的品质,而西方人可以从中国人那里学习善于沉思的明智。 有一则笑话,说得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天堂与地狱的人员组成:如果是组建天堂,应该是 英国人当警察,德国人当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情侣,瑞士人做总管;法国人做厨师:如果组建地狱,则应该是德国人作警察,英国人作大厨,法国人做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总管…… 1.法国: 法国女人会做菜才有资格结婚法国女人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但却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女人。而要领略法国女人的生活品位以及她们的勤劳贤惠,却要从居家生活中去体验。法国女人的着装理念一是可以露,但不可以透。

露,甚至可以露出乳沟,但衣服不能薄得看出里面的背心或文胸带子,裙子不能透过光线看见里面的两条腿。二是无论哪个季节,同一件衣服不能连穿两天,必须每天更换衣服。 在法国不是人人都可以请保姆的。你要请保姆,你就成了雇主,按法律规定你要给保姆买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事故保险、失业保险等。你除了要付给她工资,还要每年给她提供两次带薪休假。如此这般下来,你的收人只能应付保姆,等于你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是为政府解决了一个就业问题。尽管政府可以为请了保姆的雇主每天补助40法郎,可大家把账一算,自己不工作专职在家带孩子还更合算,至少丈夫可以因妻子不工作而免交50%的收入所得税。 2.俄罗斯人: 果断却又犹豫的性格 俄罗斯人很果断。在市场上买东西不爱讨价还价、挑三拣四;十月革命后,对沙皇一家,说杀就杀;30年代,对可疑分子,说毙就毙;90年代搞“休克疗法”,一夜间彻底放开物价。他们的“当机立断”,哪怕从一则幽默中也可看出:城墙倒塌,有人被压。美国人:“OK!来两箱可乐、两打汉堡,挖掘机、推土机、铲运机和翻斗车各1台,我指挥,你们干!”日本人噼里啪啦按了通计算器:“机器的不要,劳力的干活!2.5个劳力、1.4个工作日,活人的救出!”俄国人:“我从墙这边拽他两腿,你们从墙那边拉他胳膊,人不就出来了!” 3. 中国人的性格 很多先人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中国发明了火药却没有想着去推动战争而是用来放焰火,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却没有用来去航行,这说明了中国

美国人讲话的思维方式

美国人讲话的思维方式 美国人讲话的思维方式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这个事物是什么。我们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国人常说where is the book?很少有人说what is a book?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 is the book?这种where is the book只是思维的描述阶段。 第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 第三,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国人正好相反。从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往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美国人在时间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第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儿了,外国人很难理解,这就是习语。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那么什么是习语?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第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很多人都认为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 第六,要有猜测能力。为什么美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流很少产生歧义?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能"猜测"。我们的教学不提倡"猜测"。但我觉得猜测对学好美国口语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有听懂,你不可能马上去查字典,这时候就需要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来弥补这个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 美式思维方式美式思维也是思维,而思维是抽象的,不能直接培养的。像你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美国人,那么你最好多使用一下换位思考的方式。比如在看美剧的时候,不只是提高熟练度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比如美国人说一句话出来,他为什么这么说?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说?那么你想说的根他说的有什么不一样么?因为思维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它肯定需要从某种特殊手段表达出来,或者是一个语气,或者是什么动作又或者什么修辞手法。也许这个“不一样”就是问题的所在了。并且谁告诉你美国人很喜欢用被动语态的?你可以找他理论一下,因为不同环境下语境不同,需要的表现方式也就不同,在字典里面大概被动语态的确要多一点。不过口语里面谁整天说“一杯咖啡被我喝了”?

中西方差异之思维方式

YOUR LO 中西方差异之思维方式

中西方差异 ——思维方式 我曾看过一则故事:有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这一趣谈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 1?伦理型与认知型 2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 《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为中国传统思维奠定了基础 儒家:把自然人性化道家:把人性自然化

1)整体性思维的特点: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2)整体的基本范畴:“道”、“气”、“太极”、“理” 3)整体的基本要素:“阴阳”、“五行”、“八卦” 整体思维的目标:主客一体实现“尽善尽美”的整体和谐境界 整体思维的结构:二元结构一一阴阳T中庸、兼顾、联系、对应、对称、对立 阴阳鱼太极图:体现整体圆融和会、阴阳互补、和谐平衡、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互为因果的 中国辩证思维方式 比较:中国的“元气说” VS.西方的“原子论” “元气说”一整体性思维方式:横向铺开 “原子论”一分析性思维方式: 西方思维方式一一分析性 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的“天人合一”整体观 柏拉图:首先提出了“主客二分”的思想 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 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主客二分”为原则 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 分析性思维的两个层次:1.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门别类研究 2.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的

中国人与外国人征婚有何差异

中国人与外国人征婚有何差异 冯小刚的新电影〈〈非诚勿扰》中有许多经典台词,让人忍俊不止,而我最喜欢的是葛优用他特有的一本正经的冷幽默语气念的那段征婚广告:你要想找一帅哥就别来了,你要想找一钱包就别见了。硕士学历以上的免谈,女企业家免谈(小商小贩除外),省得咱们互相都会失望。刘德华和阿汤哥那种才貌双全的郎君是不会来征你的婚的,当然我也没做诺丁山的梦。您要真是一仙女我也接不住,没期待您长得跟画报封面一样看一眼就魂飞魄散。外表时尚,内心保守,身心都健康的一般人就行。要是多少还有点婉约那就更靠谱了。我喜欢会叠衣服的女人,每次洗完烫平叠得都像刚从商店里买回来的一样。说得够具体了吧。白我介绍一下,我岁数已经不小了,留学生身份出去的,在国外生活过十几年,没正经上过学,蹉s它中练就一身生存技能,现在学无所成海外归来,实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性格OPEN 人品五五开,不算老实,但天生胆小,杀人不犯法我也下不去手,总体而言属于对人群对社会有益无害的一类。 女同事们说:如果我看到这样一则好玩有趣的征婚广告,也会试着打个电话约他聊聊,这至少说明了对方是个有趣的人。事实上,电影中,葛优也正是凭着这则广告,与无数特色-各-异的-女-孩相亲约会,并最终找到属于白己的爱情。

应该说这则广告的效果,主要得益于片中主人公的海归背景,他的 这则有趣的征婚广告,具有很强的西方征婚广告特 -性,就是注重和张 扬白己的个-性,从一而终地表现出对人的关注,向受众展示的,是征婚的人是怎么样一个人,以及他想征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点,与当下中 国市面上流行的征-婚广告,有巨大的区别。 试想,我们如果把电影中那段广告,改成当下报纸和电视上通行的 征婚广告说词,会有什么效果呢?里面的主题词,会不会是:房子车子 票子职称学历工作单位之类东西横飞,即或偶尔说到人本身,也多是相貌身材或是否-处-女等,让人看后感觉像-是到了超级市场,看到的满眼都是物,而不是人。 就广告的特性而言,实质的功能就是通过文字或图像,向人们传递信息,使之产生购买愿望。征婚广告与-商品广告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所推销的主体并不一样--商品广告是在推-销货物,而征婚广告是在推销人。广告永远都是向受众量身订制的,是受众的心理和品位,决定了广告的制作水准,广告主,总是以受众最容易接受的话语方式,向人们传递着信息,使之在对方心中产生共鸣,并付之行动购买货物或结婚。 曾经看过一些英-国和美-国报纸上的征婚广告,如:无拘无束、幽默善讲笑话的一位29岁女-性,望高大有型、善解人意的中年男- 士登门聆听我开怀大笑;男,28岁,讨厌孤独的天才-语言大师,能用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谈情说 -爱;男,48岁,正在发锈的男人,欲寻一位能润-滑白己的女人;男,32岁,寻找能忍 受玩-童调皮个性的活跃女-生;女,30出头,络腮胡-请别来烦我,与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

受到自然、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思维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会造成不同的表达和言语方式、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表达和言语方式 思维方式的差异首先造成的就是言语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信息传达上,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和联想,为了使文章生动、形象,经常使用丰富的形容词和比喻,而且,在切入正题之前往往还要进行很多铺垫。而对于西方人来讲,这种做法只会减弱信息传播的效果,而且往往被认为是空洞和夸大其词。因为西方的写作风格,特别是英语的写作,比较注重逻辑的紧密和事实的陈述,一般来讲比较低调,即使是一些名人的著名演讲,也没有很多华丽的词藻。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西方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最明显的不同就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区别。中国人由于采取整体优先与和谐至上的思维定势,因而认同集体主义,在中国人的社会氛围中,祥和、安宁、合作、顺从始终占主导地位。西方人由于主要采取分析思维与求异思维来看待事物,因而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对立面,他们更注重个人的存在,个人的价值和自我的实现。西方的民主思想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思维基础上,人们不崇信集体也不崇信任何权威,而认为不论是集体还是权威都是由契约形成的,个人的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别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有可能被认为是对自己自由的干涉。此外,中西方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也是不同的,西方人从总体来说相信那些经过分析方法证明的东西,他们相信科学实验、相信问卷调查结果,而不轻易相信经验和直觉,对于中医学他们可能感到比较神奇,出于冒险和刺激心理,有些人可能会接受如针灸和汤药等中医疗法,但是多数人并不认同中医。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 中西方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导致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差异。西方人习惯于竞争,喜欢表现白我,崇尚冒险、刺激、新颖、花哨,而中国人则往往觉得西方人的这些表现过于张扬,为人肤浅。中国人由于注重整体优先的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时往往不分你我,工作一起干,吃饭付费往往是抢着付钱,而西方人则是明确地分清是非和你我,彼此之问保密隐私并不认为是不信任,相反,像中国人那样随便打听别人的收入、年龄和私生活,反而会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总之,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中西方人在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上的差异比比皆是,不一而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西方交流的逐渐增多,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问的差距也在逐步减少,中国文化正在大量吸收外来文化和西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而西方人到中国来之后也能“入乡随俗”。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从曲线与直线、解析与整体、模糊与精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特点和原因,有利于我们既保持自身好的特性,克服不足,又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些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对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使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的观念,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如“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比喻的话,那么中国的思维方式以“辨证”为主,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感到非常头痛,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最难懂的文字。所以,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整体思维”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犯下“基本归因错误”的几率较低。所以,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上都有可取之处,不可片面否定;但在很多事情诸如有关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则可以向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学习。 最耐人寻味的是,最近西方的研究显示,长期旅居东方的西方人和移居西方的东方人,在有关心理实验中的表现都介于东西方之间,并没有显示西方人“解析思维”或东方人“整体思维”的特征。这预示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在人文思想上或许会出现新气象[3]。 (2)西方重解析,东方看整体 生活在不同变化下的人们对外界的认识模式存在着差别。季羡林认为:“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仅举一个例子:德国人做菜放多少盐是需要用天平来称的,而中国是用勺子舀的。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塞其中的是“道”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 从曲线与直线、解析与整体、模糊与精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 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特点和原因 , 有利于我们既保持自身好的特性 , 克服不足 , 又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 , 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 , 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 有些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 , 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 , 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对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 , 使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 东方人好曲线 , 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 , 喜欢开门见山 ; 中国人曲线思维 , 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寻求世界的对立,“ 非此即彼” 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 线性推理” 的观念 , 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 , 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 , 如“ 天人合一” 、“ 亦此亦彼” 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比喻的话 , 那么中国的思维方式以“ 辨证” 为主 , 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 , 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 , 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 , 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感到非常头痛 , 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 , 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最难懂的文字。所以 , 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 , 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 , 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 , 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 , 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 , 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 , 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 整体思维” 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 , 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 , 因此犯下“ 基本归因错误” 的几率较低。所以 , 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上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凸现出 来的,所以我们不妨以西方乃至印度的学术思想为背景探讨这个问题。 一、文字、思维、文化 对中西文化系统上的差异,近代以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复讨论。笔者试图从文字对思维、思维对文化的影响方面作一尝试性探索。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是不同的。右半球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形象,左半球主要处理形形色色的语言符号。这表明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工具不同,右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形象,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形象思维;左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语言,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语言思维。语言是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的意义。在大脑中,形象和语言、形象思维和语言思维之间并不是漠不关心的。相反,连接大脑两半球的胼胝体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传递左右脑的信息。 人们常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它们到底是如何不同呢?这种不同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中西书写文字的差异,

是造成两者思维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固然,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它不同于语言,不等于思维的工具。但是作为人们最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文字对思维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音;也就是说,它完全割断了与形象的直接联系,是一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这种纯粹记录语言的字母文字频繁地、广泛地刺激人们的大脑,就逐渐地形成了西方人长于语言思维的特点,使之语言思维特别发达。而汉语书写符号是方块汉字,它不仅表音,而且还能表形、表意。这种音、形、意互相联系的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 文字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影响文化的发展特点。中西文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中西文化表现出各自的独特风貌。西方学者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如黑格尔就声称:“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和记载在人们的语言里。”杜威也指出:“吾谓思维无语言则不能自存。” 而我们的语言学教科书则反复强调,语言和思维是外壳和内核的关系。与此相反,许多中国学者却认为自己思想的最高境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本《老子》一章)、“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庄子·秋水》)、“书不尽言,言不尽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及主要表现说课讲解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摘要:中西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受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影响,客观上存在差异。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大有裨益。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原因表现 1. 了解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人类的思维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作用下人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机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观察和反映客观世界,也对客观世界进行分析和综合。某个民族将长期以来对现实的认识凝聚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以一定的方式,就形成了这一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深层的表现有情感、意志等暗流及更深的以潜意识存在的观物态度,而其浅层的表现则为语言。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连淑能,2002:39),与两者都密切相关:一方面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尤其体现于哲学、科技、文学、美学、艺术以及宗教、政治、法律等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

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要研究不同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就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2.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2.1 我们认为首先是东方西方哲学对语言的态度截然不同的缘故。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走上了“受指主义”的轨道。中国的第一位大思想家老子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不遗余力地否定语言的终极表达功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甚至否定语言是知识的来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最后用反诘的形式做出判断:“名与身孰亲?”答案当然是“身” (受指)高于“名” (能指)。“名实之辨”更是儒家的看家本领,它的思维立足点是“实” (受指),用“循名以责实”的方法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儒家否定语言的客观真理性,要看说话者本人的道德修养,即“道德”高于“文章”。尽量用超分析性、超逻辑演绎性的思维方式,很少论证和说明,文字向内凝缩,意义朝外涨溢,强调“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超越语言符号的限制,“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人对语言和能指的高度不信任和怀疑,直接导致了精神生活方面的内省传统,社会制度方面的人治传统以及知识艺术领域的寓言(传授技术后就把语言忘掉)。

180度时差:漫谈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最大区别!

180度时差:漫谈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最大区别!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是什么?自从柏杨用一种尖刻的话写了这种区别后,不少人开始去反思这方面的问题。其实,这个区别在清朝的中国人挂着一条辫子出现在西方国家的时候就有了,这个区别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著书立说的时候就有了。不是简单地用丑陋不丑陋就可以划分的,因为这里有一个标准问题。如站在西方人的立场上,有些现象属于丑陋;如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并不觉得丑陋,因为已经习惯了。反之,如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来看,西方人的一些习惯也显得很丑陋。 有报道说:在美国金融危机在严重的当口,有其他国家怂恿中国趁机痛打落水狗,中国施展出如宋襄公一样的君子之风,不愿趁人之危。但美国危机刚刚过去,就用对台军售打了宋襄公一个耳光。按照中国人的标准,过河拆桥者被人不齿,肯定被视为丑陋。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源自于两造宗教、文化和历史的区别。所有这些区别都源于思想的区别。中国古代的哲人太多了,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土壤就够肥沃的了,你想一捆吴王阖闾在出奇兵攻打楚都时随便翻翻的竹简“孙子兵法”如今仍旧是西点军校的必读教材。1988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了巴黎宣言: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要吸取孔子的智慧。中国人的思想宝库太丰富了,如今有一个“富N代”的时尚名称,从继承思想财富的意义上来说,中国人都是“富N代”。中国人吃这些老本已经吃了几百代了,还没有吃完。

随便挖出一片竹简,随便挖出一断青铜都是宝贝,都是闪光的思想,都是至理名言,都给老祖宗想光了,都给老祖宗聪明光了,有必要多想吗?有必要创造吗?毛泽东只要在书房里放上一排文言文、钟鼎文写成的古籍,就可以解决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乾隆爷只要关起门来,下下江南,看看石牌,世界不就都在他的龙飞凤舞之间吗? 即便到了现在,外国人在拍《阿凡达》,在想未来,在想其他空间的时候,中国人仍旧是老习惯不改,回过头去啃一下老骨头,中国的大大小小的王还没有拍完,接下来该轮到“子”了,《孔子》拍完,还有孟子、老子、庄子、孙子。有名气的“子”拍完,还有数不清的没名气的“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只要是男子都是“子”,中国人过去的事都来不及回忆,没时间去想未来。实在没办法,拿一把铁铲,挖到地底下,什么都有了。电影其实是最生动的思想,中国人的思想老是停留在过去,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没有多少历史可回想,没办法,只能想将来,只能神游宇宙。又如日本人,没有多少土地,在动画片里都是上其他星球去开荒。 现实决定思想,思想决定习惯。 什么习惯?举一个例子就可说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 西方人不管实际上有钱没钱都不讳言讲自己没钱,中国人不管实际上有钱无钱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有钱。西方人只在乎自己的感觉,中国人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感觉。 三十年前,中国刚刚出现了手提放录机,马路上的喇叭裤拎着放录机在街上不怕累地一圈圈地走,声音放得很响,就是为了让别人听

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

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 2012研究生王东涛学号:055 【摘要】从产生方式上对中西方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并观察两方面的优缺点,进一步比较其产生的后果及互相学习的必要性,使我们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 【关键词】东方人;西方人;思维方式;比较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中庸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如“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这些也是中西方人们认识的过程不同所导致的。 我认为东西方思维差异最主要的产生原因与东西方社会发展中,统治阶级的思维方式有关。同时统治阶级又会有意识的将其思想灌输给被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有主动向统治阶级的思想靠拢。中国的思维核心是承认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变。这一思维核心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产物,从古至今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的国家,在这样一个集体劳作的大社会环境中社会就成了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强调等级与和谐,而处在较高等级的人们总是希望较低等级的人永远支持并永远成为自己的附属,最求平衡与和谐,较低等级人们为了逐渐提升自己的等级,亦会通过调整自己的关系几比自己更低级的人的分配追求进一步的平和与和谐。故此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来看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完全形成于处于统治阶级人们,当处于较下层社会结构中有一些标新立异的思想后,处于上层社会的人们开始进行同化、吸收并最终融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同时这些提出新思想的人因为自己的思想被采纳而欣喜若狂,并通过其思想的改变跻身于更上一层的社会体系。上层社会通过对不同思想的同化进一步使中国的主流思想演变成模糊、体验、直觉型的,是象征主义、相对主义、一元主义的思维模式,是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这样就使得主流思想更容易包容和接纳外来思想并将其加工成自己的产物,佛教传入中国后其在国内的发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有什么不同

创新,顾名思义是要突破局限。很多人讨论局限的时候,讨论的是社会、讨论的是体制、讨论的是别人的局限,我们很少讨论我们自己的局限。要做国际化的视野,主要是帮助我们超脱自己的局限,跳出我们文化的圈子,看一看我们到底有什么特点?那么这就是我们心理学家经常愿意做的一个简单的心理学实验,就是请大家联想这两个概念,我们和他们,你想我们的时候,你想到什么东西?你想他们的时候,你想到什么东西?我们,想到什么?同学、自己、美好、幸福、快乐,我们想的都是特别积极的东西。他们想什么东西?我们特别容易想到的是他们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有问题,他们有毛病,我们联想的是好的事情,他们联想的是坏的事情,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局限,这个局限让我们不能够批评我们自己,而且我们特别容易批评他人,所以有很多的问题,其实需要我们自己认认真真地进行比较,认认真真地进行探索。 我给大家举几个简单的心理学的例子和实验,我们就知道其实理性的分析、科学的分析、逻辑的分析、跨文化的国际分析,这个才是了解我们自己的正道。让大家看两条线,一个是AB线,一个是CD线,是AB长还是CD长?一样长,为什么是一样长?因为我们学习过科学知识,我们上过心理学的课,凭着直觉老老实实讲,肯定是觉得AB比CD长,这个就是直觉思维和科学知识之间的一个差异。我们在心理学里头,把这种直觉的思维叫做第一系统思维,它是经验的、它是迅速的、它是固执的,而且是特别自信的,我们对我们自己文化的分析,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第一系统思维,都是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历史的典故、美好的故事、其他人讲的案例来做各种各样的分析,这个我们把它叫做直觉的分析。那么科学的分析是要讲理性、是要讲逻辑,特别是讲自我批评,这个叫做理性的思维。 为什么我们讲中国人的思维特性、中国人创新的障碍和中国人创新的绝境和成功的经验,都不能凭着我们自己的经验直觉来进行讲解和分析,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分析,而这个科学的分析,心理学可以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那么心理学为什么能够跟文化又有关系?其实我们在谈文化的时候,谈得比较多的是一些客观的文化,比如说经典,比如说艺术,这都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文化,这个其实是一个主观的文化,是文化的载体,真正的文化我们认为是人主观的文化、是一个心理的文化、是一个精神的气质、是一个思维的方式和思维的理念,主观文化比客观文化其实更重要。我是湖南人,每次从北京到湖南岳阳去都要经过一个地方叫做蒲圻,蒲圻现在改名叫赤壁,因为当年赤壁之战打仗的地方就是在蒲圻,现在的赤壁市。可是到了赤壁这个地方,也就是这个客观存在的时候,我想的是文赤壁,我们想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想的是一种精神,我们想的是一种理念,我们不想的是这个打仗的赤壁蒲圻市,对我们人来讲,更重要的是主观文化,而不是客观的文化。那么既然是一个主观的,那就有很多文化的差异、文化的影响,语言影响到我们的文化思维,有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些经典的研究,发现我们中国人对一些虚拟现实状态,不太能够做这种反事实思维,比如说彭老师说假设彭老师是一个美国总统,你说咱们中美关系会怎么样?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思维,你这小子还想当美国总统?没门。首先拒绝这种假设,而不愿意跟这种假设做思维,创新是要做假设的,创新是要反现实的,创新是要突破现状的,所以这个人他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比如说如果所有的圆都很大,这个小三角形是个圆,它会大吗?它应该大。如果你根据逻辑思维来做的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比较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比较 作者:唐健吾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方面这种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本文试图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予以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使大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 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的观念,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如“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譬喻的话,那么中国以“辨证”为主的思维途径,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法感到非常头痛,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难懂的文字。那么,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整体思维”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犯下“基本归因错误”的几率较低[2]。所以,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大的如国际事务小的如夫妻关系,都有可取之处,不可片面否定;但在很多事情诸如有关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则可以向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学习。 最耐人寻味的是,最近西方的研究显示,长期旅居东方的西方人和移居西方的东方人,在有关心理实验中的表现都介于东西方之间,并没有显示西方人“解析思维”或东方人“整体思维”的特征。这预示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在人文思想上或许会出现新气象[3]。 2 西方重解析,东方看整体 生活在不同变化下的人们由于对外界的认识模式存在着差别。季羡林认为:“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