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文可不可以虚构细节

散文可不可以虚构细节

散文可不可以虚构细节
散文可不可以虚构细节

散文可不可以虚构细节

燕山飘雪与读者

我的《生活真实还是艺术真实》一文在某论坛发表后,有些读者问了一些有关散文可不可以虚构细节的问题,笔者一一作答。在这里,笔者照实记录在案,也算是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问:这篇文章说得比较全面、公允。我提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细节的真实对散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细节的选择要有典型性。以写人来说,就要选择非常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我的问题是,可以虚构所表现的人物根本不存在的细节吗?还是说,作者应通过自己的艺术思考,从实际存在的大量的细节中选择出来的,而不是自己臆造的细节?

答:散文也是写意的艺术,真情实感是它的内容特征,灵活多样是它的形式特征。散文在不违背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可以虚构一些细节,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只要达到艺术真实,就可以从大量生活中选择更典型的细节。

问:哦,一般地讨论散文可否为了艺术真实地表现人物,是否可以虚构一些细节,有点太笼统。我其实想问的是,有的写真人真事的散文,可否虚构人物本身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的细节?

答:写真人真事的散文,如果需要,也可以虚构一些人物本身没有发生过的细节。比如《任长霞》这部电视剧,基本情节是真事,但编剧也虚构了一些细节。比如她住在老太婆家里,为了了解案情,侦破案件,崴了脚,传上了虱子等细节。这完全是为了艺术真实而增加的。

问:这样,任长霞其实是以任长霞为原型的基础上的再创造,属于电视剧;就和电影焦裕录一样,也虚构了不少细节,是电影文学剧本的产物。再比如,写画家潘良玉的电视剧《画魂》,除了最主要的历史事实外,那里面的细节可以说几乎都是虚构的。那些,我以为是属于另外一个性质的问题。这我都能接受。但是关于亲人、朋友、伟人、名人的一些回忆录、散文等可否虚构细节呢?这里有一个资料,也是一个散文家,他的观点是:

(1)真人真事。在散文中写真人真事,这是常见的。这一种,主要是一些悼挽文章、纪念文章或回忆文章。比如,前一段报纸刊物上发表的大量回忆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散文,或者回忆、纪念名人、朋友的散文,都是真人真事的,其中不仅大的事件不能虚构,就是细节也不能虚构。比如,毛岸青和邵华写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这篇抒情散文,其中写毛主席、杨开慧的一些革命事迹,就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再比如陶斯亮写的回忆陶铸的散文,那里的事情和细节,也都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还有方纪的《挥手之间》,是写毛主席离开延安到重庆谈判的那个历史事件,无论基本材料还是细节也都是真实的。

我的观点是,有一些写真人真事的散文,即如上面举的那些例子,因为除了作者,还有周围许多人熟悉作者所写的人物,这时,那怕虚构一点生活中不存在的细节,也会使文章的真实性、可信度大打折扣。但是,如果你以某人为原型,进行再度文学创造,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这样的文字,我不反对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虚构细节。

答:呵呵,三版主概括得好啊!这个问题本来就是没有定论的,因为大散文概念太宽泛了,既有记实的,又有抒情的,还有议论的。所以,不好界定哪些细节可以虚构,哪些不可以虚构,全在作者根据文章所反映的内容自己掌握。我以为那些抒发感情的散文,不可避免地要有虚构。既然你承认以某人为原型,进行再度文学创造,不反对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虚构细节,那么,我们就不会有分歧了。我说的写真人真事的散文可以虚构一些细节,就是指艺术散文,是在某人物原型基础上的再创造。不是指那种历史人物传记或伟人的回忆录。

又一读者问:谢谢燕山老师,读后很有收益。我读散文,看到文中以第一人称所写的细节,总以为就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当然神话除外),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所以我才常常被感动。这应该属于生活的真实了。一般来说,散文不允许虚构,不能象小说那样,可以虚构一些细节。这样说来,散文中的细节的确是作者所经历的了。艺术的真实,就是能反映生活本质的,具有典型的、普遍性的、规律性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东西。不允许虚构不等于不容许艺术加工。散文如果没有艺术加工,照抄照搬生活,那也必定是不讨好的,也是劳而无功的。所以,对生活素材要做分析鉴别,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加工。这就是典型化过程。这就是艺术的真实了。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相结合,才能写好散文。

答:是的。生活的真实是基础,艺术的真实是手段,最主要的是要有情感的真实,要反映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有些情节或细节,尽管很真实,但如果不代表生活的本质,那写它又有何用呢?比如,你写一个好朋友,上街喝酒与人打架,被人家捅了一刀,真事是真事啊,但没意义,不能表现你那位朋友的英勇顽强和见义勇为。

总结:探讨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散文是不是艺术?如果承认散文是艺术作品,那么,作者在构思散文时,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形象思维活动,有时还要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同时也必须经过对素材的典型化处理过程。所以,有些散文,特别是艺术散文,是非要虚构一些细节不可的,不然,就难以完成创作任务。完全写实的散文不是不可以,现在网络上写实主义很盛行。但是,写实主义能不能引导散文创作的潮流,还是个未知。因为现在是开放的社会,西方一些表现手法经常被引进来。比如现实主义之后,是超现实主义和后现实主义;后来又有现代主义,象征主义,自由人道主义,自然主义,维美主义,意识流,非非主义等。除了一些写真人真事的传记和回忆录外,散文也可以描写想象中的人和事,也可以虚构一些细节,也可以夸张。散文对真情实感的要求,不是指外部的生活真实,而是指精神气质上的真性灵、真性情。这才是散文的本质。帕克在《论散文的特点》中说:“散文的美是不完全的。美感的东西的充分意义和价值,不应该在这里寻找,而应该到诗歌、绘画、雕塑、音乐、建筑中去寻找。然而,散文文学仍然是艺术,即令是不完全的艺术——它是生活的、自由的、个人的表现,为的是在想象中求得满足。由于是自由的,它就和为实用目的服务的言语表现有所不同。”因此,散文并不以摹仿现实为目的,它经常采用大写意的方法对待生活。这就产生了不拘一格的灵活多样的抒写方式。与小说不同的是,散文一般不大受制于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的完整,而只摘取生活中的一的场景、一个片断或一样事物,或白描、或抒情、或议论。

总之,散文是一切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最活泼、最没有拘束的一种文体。它可以轻歌曼舞,也可以喜笑怒骂,还可以纳喊抨击,更可以歌功颂德。从表达方式看,它既可以写实,也可以虚构;既可以细节忠实,也可以有诗意的追求;既可以浪漫主义的大呼小叫,也可以

现实主义的调查和烤问;既可以“有我之境”,也可以“无我之境”;既可以直率痛快,也可以一唱三叹,玩味无穷。就看你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文无定法,章每有法,兴观群怨,皆可表达。

细节描写作文训练

作文系列训练一——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 2、掌握人物、景物、生活等细节描写的写法 3、能运用细节描写写几段话 教学难点、重点:掌握人物、景物、生活等细节描写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出示四副漫画,让学生说说漫画中的细节 1、读一读,出示两篇学生习作的片段,比较:哪段文字比较好,为什么? 明确:第二个片段好,因为选段2文字抓住了“我”的一些语言、心理、动作、以及以及周边的环境等细节来表现母爱,感情真挚细腻,能打动读者。 由此引入课题——细节描写 著名女作家池莉曾说过: 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2、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场面描写: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 3、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细节描写 的分类 人物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 景物细节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动物、静物 生活细节描写: 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

例: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方法二: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练笔:我来试试 就某一位任课老师从教室门外走进课堂到正式上课这一过程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温馨提醒: 细节描写一定要为表现人物形象服务,一定要服从文章主题的需要。 几种常用的方法 运用演示 1、动作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细小的动作的描写。 把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等等,这就是“细节传神” 。 例: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2、把握肖像描写的方法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1.步步追问 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2.想像延伸、局部描写

高中写景散文800字【三篇】

高中写景散文800字【三篇】 导读:本文高中写景散文800字【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人们都说春意盎然,百花齐放的春天最美,而我觉得硕果累累,五谷丰登,秋风飒爽的秋天最炫。 星期二下午,我们学校的几个“小记者”哼着小曲,迈着轻松愉快的步伐,去茶壶里水库“采访”了秋叔叔。 登上大坝,放眼望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湖水,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杜甫诗句:“湘水无潮秋水阔”。是啊!秋天的湖水是那么风平浪静,宽阔无际。咦!这是钻石吗?是玛瑙吗?在水壶中翻腾,闪耀。走近一看,啊!真可惜!原来是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呼——”湖面上泛起一道道水波,犹如一片片金鳞,光彩夺目;又如一面大镜子张开嘴,在对着我们微笑;也像千万条小银鱼,在水面上跳跃。 山环绕着水,水倒映着山。水是那么地清澈,绚丽动人;但山也不赖,它是那么地威武,像一个巨人站在山川田野之间。 远处的山巍峨挺立,它矗立在大地之上,犹如好友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欢快地跳着舞,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小客人们。它们还是爱美的少女呢!瞧!它们披着五彩大衣——金黄,火红,浅绿……真是美极了!山上,树叶枯黄了,但松柏依然那么苍翠。漫山的枫叶红

了,红得像晚霞,像在向寒秋挑战,果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峰峦雄伟的大山固然美丽,但五彩斑斓的田野更是美不胜收。 你瞧!秋天,田坎上的一些鲜艳的花儿枯萎了,凋谢了,但菊花却迎来灿烂的阳光,盛开怒放。黄的,白的,紫的……像龙飞,像凤舞,像节日的焰火,像美丽的珊瑚……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五彩缤纷。沉甸甸的棉桃把果枝都给压弯了,一个个铜铃,好似正叮当作响。田边,四棵白杨树,脱掉夏装,换上秋装,绿叶中夹杂着黄叶。一阵秋风拂过,枯黄的叶子从树枝上打着旋儿飘落下来,好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啊!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风景画啊!【篇二】 世界上最宏大的是海,最有耐心的也是海。海像一只驯良的大象,把地球上微不足道的人驮在宽阔的背上,而浩瀚渊深,绿绿苍苍的海水,却在吞噬大地上的一切灾难。如果说海是狡诈的,那可不正确,因为它从未许诺过什么。它那颗巨大的心,在苦难深重的人间永远是一颗健康的心,它不含什么奢望,也没有任何留恋,平静而自由地跳动着。 人们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海唱着它那古老的歌儿。很多人不懂这些歌儿,不过对于听到这些歌声的人来说,感觉也许会大相径庭,因为海对于每一个迎面相逢的人,用的是各种特殊的语言。 对于正在捕捉螃蟹的赤足孩子,绿光闪闪的大海露出一副笑脸;在轮船前面,大海露出蓝色的狂涛,把清凉的,咸味的飞沫抛上甲板;在海岸边,浓浊的灰色的巨浪碰得粉碎,人们困乏的眼睛久久地望着

初中语文_让细节点亮文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让细节点亮文章》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读下面一段文字: 黄蓉笑盈盈的托了一只木盘出来,放在桌上,盘中三碗白米饭,一只酒杯,另有两大碗菜肴。郭靖只觉得甜香扑鼻,说不出的舒服受用,只见一碗是炙牛肉条,只不过香气浓郁,尚不见有何特异,另一碗却是碧绿的清汤中浮着数十颗殷红的樱桃,又飘着七八片粉红色的花瓣,底下衬着嫩笋丁子,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夺目,汤中泛出荷叶的清香,想来这清汤是以荷叶熬成的了。 洪七公哪里还等她说第二句,也不饮酒,抓起筷子便夹了两条牛肉条,送入口中,只觉满嘴鲜美,绝非寻常牛肉,每咀嚼一下,便有一次不同滋味,或膏腴嫩滑,或甘脆爽口,诸味纷呈,变幻多端,直如武学高手招式之层出不穷,人所莫测。 同学们有没有闻到这两道菜的香味?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细节描写。 二、明确目标 1、学习如何描写生动的细节 2、会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三、预习检测 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请同学们注意提示:小女孩看书

提示: 小女孩长得什么样子? 怎样看书?有什么样的表情? 在哪里看书?看的什么书? (学生交流分享,展示) 老师也写了一段,她戴着眼镜,短而整齐的头发显得格外利落。她一边看书,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一扶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 这样一步一步不断提问,使人物形象更加充实的方法就是“追问法”。 四、方法指导,写作实践 其实我们学过的课文里也有很多用到了细节描写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这就是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下面同学们看这幅图,用上刚才学的方法,写一写这个画面 (分享展示) 再读下面这段文字:他那古铜色的老脸上早就被艰辛岁月耕耘出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那额头上流淌的小溪是他刚刚完成劳作的明证。那缺了牙的嘴,曾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那犁耙似的手,又创造了

细节描写让你的文章更精彩

细节描写让你的文章更精彩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个细微处所作的描写。在写人的文章中细节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细小的神态动作、装饰打扮、周围的相关景物等来表现人物的手法。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描写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歌颂了深挚的母爱,最能表现母爱的诗句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两句,特别是“密密缝”三字,虽然描写的是母亲的普通动作细节,却让人想到在昏黄的油灯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专注的穿针引线,针脚那么细密、结实,仿佛她把对儿子的担忧、祝福、期盼等等都融入了一针一线中。儿行千里母担忧,一针一线总关情,笃深的母爱,就让这个动作细节给具体、形象的传达出来了,多么亲切感人! 有一句成语叫“于细微处见精神”,也适用于写作,对人、物、环境的细微之处的细致描写,往往能够收到超乎寻常的效果。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决,这也是我多年没有告诉别人的经验——那就是多写细节……细节是生动的,象春天的树干上生出的绿叶和花朵。有了它,文章就有了生气。”可见,细节描写有多重要,一篇文章如果有了鲜活而独特的细节,也就有了亮点,文章会因细节而精彩。 细节描写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 第一、细节要真实 好的细节一定是来源于生活,而且必须是细心观察的人才能捕捉的到,不能为写细节而写细节或乱编。作家王星军写自己离开家乡母亲送别是有这样一段话:“我再一次仔细的看着妈妈:她那憔悴的脸上,挂着一丝微笑,布满银丝的头发有些凌乱,额前还沾着烙饼时蹭上的面粉。”这段文字用了一个很好的细节,母亲额前蹭上的那点面粉,这个细节一是表现了母亲匆忙,二是表现了母亲此时一心只在儿子身上,甚至忘了自己的形象。这个细节是多么的逼真传神!这样的细节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又怎能凭空想象呢?只有随时随地带着观察生活的“放大镜“,才能得到这样鲜活的细节。 第二、细节要典型 典型,就是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表现文章中心的细节来写,细节必须是有价值的,所谓有价值就是细节描写必须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和深化主题服务的,并不是说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优秀作文《父亲》有这么一段细节:“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下起来了,河水也结冰了,父亲仍旧要送我上学。看着这天气,我迟疑了。……我走出门,就惊呆了,天啊,父亲只穿着一双破旧不堪的解放鞋,而且连袜子也没穿,那露出的脚趾不住地往里缩。再看看我脚上崭新的运动鞋,我流泪了。”这个片段以小见大,表现父亲供孩子上学的艰难,通过父亲的鞋和我的鞋的对比,表现了父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心理特征,加之在这特殊的艰苦的自然环境中,更加反衬父爱的无私和伟大。 第三、细节要独特 所谓独特是指细节的与众不同。写父母的爱,如用自己生病发烧父母细心照顾,下雨父母来接为了顾孩子自己淋湿了等等这些大家都用的细节,就不能不使人感到一般化。同样写父爱,下面两个同学是这样写的: “小时侯上幼儿园,有时赶上下雨,要是父亲来接我,就象现在这样,爷俩在一件雨衣里……这时候我觉得父亲的背好宽好厚,还散发着一阵阵的热……。是啊,我大了,而父亲却老了,虽然车子很平稳,但父亲却不停的喘着粗气,每蹬一下,他的背总要伏下,起来,再伏下……” “今天,家里吃蟹,父亲见我吃得很香,便把他那只也给了我,我吃完了,放下碗出去玩了,跑回家要球拍时,我发现父亲正在吃他刚才给我并被我吃得精光的那只蟹壳,生怕漏掉了什么。最后,实在在里头找不到什么,他又把饭填进蟹壳,津津有味的吃起来。” 相同的父爱,不同的细节,这就是细节的独特性,演绎着相同主题文章的不同特色。

作文指导——写好细节,点亮文章

写好细节,点亮文章——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我们学生在平时的作文里能写完整的一篇作文,但是缺少细节描写的能力。这些缺少细节描写的文章缺乏生动,难以感动人吸引人,考试时候难以得到高分。所以很多学生缺少作文的激情,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及分类 2、理解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学习在写作中安排细节描写把作文写得真实、生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2、感悟细节描写的好处,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依据方法进行具体、生动的扩写 2.难点:扩写过程中学生的快速思维及快速想象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法、范例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幻灯展示:写好细节,点亮文章。作家托尔斯泰说:“我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细节,如果我的作品还比较好的话,那是我不断寻找细节的结果”,巴尔扎克也说:“唯有细节能组成作品的价值”。这就告诉了我们,如果能恰当安排好细节描写,就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细节描写。(板书课题) 二、教学内容 1、细节描写的概念及其分类何作用 2、展示学生习作,引导学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3、细节描写的方法探究教学: (1)细节描写之肖像描写——抓住人物典型的外在特点,反映其个性。 (2)细节描写之动作描写——要注意写出人物动作的生动性,努力写出细节,反映人物的特点。 (3)细节描写之语言描写——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

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1.知识梳理 (1)描写技巧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③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⑤语言特点 (2)写景角度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外内结合 (3)景物、环境描写作用 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④为下文作铺垫 ⑤推动情节发展

2.题型特点 (1)试题示例 ①文章某段描写了××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②××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③这句话描写了××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④写出了××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试题特点 ①所赏析的是一段景物。 ②题干一般出现“描写”字样。 3.答题规范 (1)步骤 ①概括景物描写特点,通常要注意文中的形容词。 ②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特殊的手法,要注意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考虑。 ③景物描写的作用,从内容、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考虑。 (2)答题模式 手法(技巧)+角度+作用 (3)注意 ①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与描写特点这两种方法不可混为一谈。

②景物描写技巧一般都要求多角度切入。 四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 (1)记叙人称。 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第三人称也用,但很少。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2)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好处是眉目清晰。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插叙的好处是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三种叙述方法很可能成为高考新考点。 2.描写 描写方法主要有:a.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 b.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 c.动静结合; d.正侧描写; e.虚实结合; f.细节描写。

让细节照亮文章――感受细节描写魅力(教学设计)

让细节照亮文章――感受细节描写魅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表达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2.例文引导,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3.写作训练,将细节描写融入学生作文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细节,有心而重情地感悟人生,做一个生活的有情有心人。 教学重点: 细节描写的方法及写作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方法: 情境法、范例法、比较归纳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竞猜激趣,聚焦细节 猜一猜他是谁? 1、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2、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 来用。”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3、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4、火眼金睛辨身份 (1)他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过渡:我们是通过什么来判断他们是谁?是什么身份

作文 细节描写

朱建荣《学会细节描写》作文评讲课课堂实录师:上周我的朋友来听课,同学们很给力,今天呢? 生:齐声道“更给力!”(大家都笑了!) 师:好!看你们很有信心啊! 师: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学的第二单元课文中印象最深的情节 生:百草园捕鸟的过程。 生:《三颗枸杞豆》中三叔的外貌。 生:《三颗枸杞豆》中三叔对野豆角花的描述。 生:《柳叶》中上树爬高。 生:《柳叶》中吃柳叶的情景,那个细节描写到位,说把肚子快要撑破了。(学生笑)师:把肚皮撑得发亮。 生:百草园中第三段的捉金巴牛 师:捉金巴牛是哪一课的?(学生笑)是《三颗枸杞豆》第三节的生:《柳叶》中抢柳叶的情景。 生:《三颗枸杞豆》三叔给我的三颗枸杞豆的启示 师:知道为什么这些情景在你们印象中深吗? 生:因为这些地方写的生动优美。 师:哦,这些地方生动优美, 生:词语用得准确。

生:细节刻画得好!师:(板书学会细节描写) 师:对!因为这些地方进行了细致的刻画,生动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什么是细节描写?对一个环节或事件的细小地方进行精细的刻画或描述。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细节。我们在学课文时已知道细节师:我们这次作文主要是训练细节描写。写细节最关键的是弄清楚该在什么地方写细节,再弄清怎样写好细节。同学们上次的作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具体生动的描写,也是写好细节的要求。现在有些同学作文干巴无味,语言平淡,兔子的尾巴写不长,原因就是没有细节描写。这次的作文情况怎样请组长们汇报一下吧 一组组长:我们组细节写得比较好的是温静秋,不太好的是张悦,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选材不够好,还有语言不够生动。还有一些人不会写细节。 师:你们组批改情况怎样? 组长:点评较好的是大多数,只有个别人不够好。最认真。 二组组长:我们组细节写得好的有王宝成、施冬妍、钱晶晶,可王宝成的结尾没有点明主题。存在的问题比如马晨该写细节的没有写,还有张悦的事件与主题相矛盾。大多数批改都认真,施冬妍最好。 师:看来你们组的人都比较认真。好,第三组。 三组组长:我们组存在的问题,材料比较庸俗,没有意义,细节描写不够生动。像我本人选的遇鬼的事情,没有意义。戚春燕、黄梦婷写的较好。戚春燕、黄梦婷批改特都认真。

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1.知识梳理 (1)描写技巧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③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⑤语言特点 (2)写景角度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外内结合 (3)景物、环境描写作用 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④为下文作铺垫 ⑤推动情节发展 2.题型特点 (1)试题示例 ①文章某段描写了××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②××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③这句话描写了××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④写出了××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试题特点

①所赏析的是一段景物。 ②题干一般出现“描写”字样。 3.答题规范 (1)步骤 ①概括景物描写特点,通常要注意文中的形容词。 ②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特殊的手法,要注意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考虑。 ③景物描写的作用,从内容、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考虑。 (2)答题模式 手法(技巧)+角度+作用 (3)注意 ①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与描写特点这两种方法不可混为一谈。 ②景物描写技巧一般都要求多角度切入。 四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 (1)记叙人称。 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第三人称也用,但很少。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2)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好处是眉目清晰。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插叙的好处是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三种叙述方法很可能成为高考新考点。 2.描写

细心捕捉生活细节,用心描写点亮作文

摘要:细心捕捉生活细节,用心描写点亮作文 ——《捡拾幸福》作文升格训练 在作文日常教学中,语文老师最欣慰的就是遇到佳作——读来沁人心脾,如沐春风。可更多的时候,我们遇到的都是充满应试气息的作文——或者生搬硬套,或者选材低幼,或者雷同套作……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在研究深圳近年中考作文题的基础上,笔者以《捡拾幸福》作文升格训练为例,从“引导学生细心捕捉生活细节”和“学会描写技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关键字:捕捉细节多角度描写情景交融关注热点 一、深圳近 12 年来的中考作文题目及分析。 2008《幸福的颜色》 2009《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2010 《奖品》 2011 《给自己一些——》 2012《我的世界因你而亮丽》 2013《我最喜欢的一个词:》 2014 《快乐加减法》 2015 《回家》 2016《我的表情包里没有——》 2017《我的动力源》 2018《我与深圳的——细节》 2019《因为有我》 纵观以上题目,我们不难发现,题目中基本都有一个抽象词,而这个词往往是题目的核心词之一。比如“颜色”、“自我”、“亮丽”、“你”、“加减法”、“表情包”、“动力源”、“细节”等。“怎样把握抽象词”,就变成了我们作文教学中亟待解决也很有意义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化抽象为具象”,才能使作文丰富充实,有真情实感。 二、引导学生细心捕捉生活细节。 第一次布置《捡拾幸福》这篇作文时,我给出的提示语如下: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生活中的幸福随处可见。只要你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感受生活,你就可以捡拾到很多幸福。” 同学们交上来的作文中出现的最集中的问题一是生搬硬套,二是取材低幼。有的只详细叙述了一件事,硬套一个结尾“捡拾幸福”,读来索然无味,根本感受不到“幸福”,更不用说“捡拾”了。还有的人通篇写幼儿园的事情,结尾也没有任何升华,只写“回忆”,没有“幸福”。针对这些情况,我进行了本次作文升格训练第一步——引导学生细心捕捉生活细节,并将提示语修改如下: “幼童握着心爱的画笔,信手涂抹着心中的图画,这是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幸福; 少年走在华灯初上的街道,期待着父母晚归的今日的晚餐,这是团聚的幸福; 游子梦里的杏花微雨江南,大漠塞外孤烟,晚风拂柳ft外ft,是回忆的幸福; 而妈妈煮的那碗汤面,爸爸鬓间那丝白发,树上绽放的新芽,几片凋零的枯叶……这是成长的幸福。” 杨茂秀先生在《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一书中说“唤醒人家的好奇,就足够启发人的心灵”“只需要一点点火花,如果有易燃的东西在旁边,就会烧起来”1。生活是写作的源头。

细节描写的作文20篇汇总版

《细节描写的作文》 细节描述的作文(一): 买菜 一天空上午,妈妈让我当家做主,到城西菜场去买菜。 我想好了买哪一些菜,便快马加鞭,走到一个四十来岁大娘的菜摊前。只见她满脸笑容,衣着朴素,斜背着一个皮包。菜摊上有鲜艳香脆的胡萝卜,一片猩红的番茄,润紫的茄子,肥嫩的白菜,圆溜溜的马铃薯真是琳琅满目阿!大娘热情地问我:小朋友,买什么菜阿?哦,买一斤四季豆,多少钱?大娘依然热情不减,说:二元钱。我看了一下,大娘确实是个好人,的的确确是一斤,提在手中还蛮重的呢! 我只打算买两种菜,此刻已经开始出动。这时,我望见了一位老太太,白发与黑发交错着,眼睛轻轻往上一睁,就满脸皱纹。卖的菜很少,放在两个簸箕里。我心想,老奶奶就应不会宰我这个小孩子吧!我跟她说买两根莴笋,老奶奶边称边对我说:别人一斤就买五角,这有一斤三两,看你是个小孩子,就给五角吧!我想也没想,就提走了。走到半路,感到不对劲,心想,都是一斤,提的二个袋子莴笋怎样就没有四季豆重呢?想想真让我气愤!原先,这正是和我想的相反,越是小孩,越就好宰!正准备找她去时,倒过来一想,我就是大人不记小人过,算是给她施舍一点,她年纪也大了,但是只是五角钱嘛! 平时看妈妈买来买去的,觉得很简单,就是小事一件,没想到,是这么的不容易! 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的学问阿! 细节描述的作文(二):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已经四十岁了,他脸色稍有点黑,乌黑的头发中掺杂着几根白发,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他到此刻还是童心未泯呢。 我上四年级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学会了玩溜溜球,便买了一个,回家写完作业后便玩了起来。 这时,爸爸望见我玩得那么开心,居然也想试一试,便对我说:儿子,借你老爹玩一玩。于是,我把溜溜球递给了爸爸。爸爸开始不会玩,球总是不听使唤,甩了半天也没学会。爸爸显得很着急,我便对他说:等溜溜球滑到底下,你再往上拉。爸爸试了几下就会了,还学会了睡眠、溜狗等好几个花样呢! 爸爸越越玩越有兴趣,一会儿都不想放下。妈妈看着爸爸的贪玩样说:都40岁了,儿子 都快12岁了,却还像个老顽童! 哈哈家里传出一阵欢乐的笑声。 爸爸不光有一颗童心,他对工作也十分认真。 前几天,爸爸办公室里安了一台电脑,里面还装了好多游戏呢!

作文训练课细节描写

作文指导课 ——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作用,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细节描写的具体要求——真实、典型、细微,并力求生动、新颖。教学难点:在课堂语段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树立“细节描写服务于表现中心,力求细节有典型意义”的意识。 一、导语 举一实例,引导学生感悟到细节不细,细节之中更足体现精神。转而谈到叙述类文章常常于细微之处出亮点,让我们过目难忘。比如: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让学生品味出:)孔乙己的形象之所以让我们难以忘怀,得益于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今天我们这堂作文训练课学习的对象就是细节描写(板书课题),学习的目标是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二、介绍细节描写的含义 (过渡语:要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还得先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社会环境、自然景物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小环节的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三、比较A、B、C三个文章片段,师生共同赏析,感悟细节描写的作用 (过渡语:细节描写真能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吗?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下列文段。)A、缺乏细节描写的文章片段: 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评语: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有细节描写的片段: B、初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 C、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评语:增添了心理、语言细节描写。“我”与母亲相思之情表现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浓烈,语言生动。) 小结:细节描写的作用——使文章从枯燥走向生动,从模糊走向真实,从平淡走向深刻。

关于描写景物所有散文

关于描写景物所有散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关于描写景物所有散文:我心中的家乡这几年来,我们的祖国正飞黄腾达,我的家乡也在进步,工厂、酒店......是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污水、垃圾等也越来越多,使我们的母亲----家乡也深受重创。 污染,使河道脏臭;污染,使空气变质;污染,使动植物大批灭绝;污染,使我们失去了许多许多。因此,我心中的家乡是清新的,没有污染工厂,没有生活垃圾......。家乡树木茂盛,空气新鲜,鸟语花香。拥有古色古香的木屋,别具风格的竹楼的家乡,是一个真正的鱼米之乡。 那时...... 春天,冰消雪融,草木萌生。细雨蒙蒙中,小树发芽了,小草挥舞着双臂使劲地从地皮下往上钻。一时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身着轻柔绿纱裙的家乡。花儿们也毫不落后,点缀其中:含苞待放的春梅,伶俐多情的迎春,粉红烂漫的桃花,闹春的红杏,绽蕾吐艳的月季......从而引来了飞扑追逐的蝴蝶、勤劳的蜜蜂、报春归来的燕子以增加生机,也引来了我们这些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大家一起赏春,领略大自然,感受万物复苏的强大生命力。

夏天,虽然天气闷,太阳火辣辣的:顽皮的小狗也安静下来,蹲在树影下,伸出舌头吁吁地喘着气;花儿热得垂下了头;......但是,我们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屋后的小河是洁净的,我们在河中打水仗,捉小虾,欢度闷日。气得太阳公公火冒三丈。好热啊!原来太阳公公一气蹦到了当空,又是三味真火在身呢。我们这小不点只好安分地坐在岸边垂柳下,赏河。河水碧绿的,像块翡翠,又平静得像一面平镜。既照得见人影,又清澈的可见河中嬉戏的小虾,闲暇的小鱼。忽然,一条小鱼儿跳着芭蕾舞窜出水面,落到水中。河面成了碎镜,但河面像洒了碎银一般,闪烁着银光。平静啦!河面成了天空:有团团如棉的云朵,也有如烟如雾的轻纱,还有像海潮奔涌的浮云,镶嵌在嫩蓝的天空里。晚上,我们大家在大树下乘凉。可爱的萤火虫,它们提着一盏盏小灯笼,围着我们转,放射光芒。一到八,九点,萤火虫成群结队,好似千颗亮星从天而降,又如万粒夜明珠随风欢舞。我们小朋友就钻到萤火虫丛中,又蹦又跳,乐在其中。 秋天,丰收的季节,果实累累。 冬天,雪花纷飞的日子,洁白一片。 啊!这家乡真美,相信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家乡,才是我们的天堂,树木、花草的天堂。为此而努力吧。不要乱丢垃圾,保护环境,给马路换面貌...... 关于描写景物所有散文:粉红色的海洋京城之美,尽在桃花,桃花之美,独在我的家乡----平谷。平谷拥有着获得世界吉尼斯记录的22万亩世界最大桃花园。每年的四月,都是桃花纷飞的季节,再

作文细节描写

作文细节描写 篇一:细节描写作文训练 作文系列训练一——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 2、掌握人物、景物、生活等细节描写的写法 3、能运用细节描写写几段话 教学难点、重点:掌握人物、景物、生活等细节描写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出示四副漫画,让学生说说漫画中的细节 1、读一读,出示两篇学生习作的片段,比较:哪段文字比较好,为什么? 明确:第二个片段好,因为选段2文字抓住了“我”的一些语言、心理、动作、以及以及周边的环境等细节来表现母爱,感情真挚细腻,能打动读者。 由此引入课题——细节描写 著名女作家池莉曾说过: 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2、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人物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 细节描写 的分类 景物细节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动物、静物 生活细节描写: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 (场面描写: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 3、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例: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

小说中的风景描写散文

小说中的风景描写散文 对于小说创作来说,我属于玩票性质的,有时快乐了就写一篇,自己也不怎么钟意,因为不靠文字谋生,所以也没有下什么功夫,于是很佩服那些小说写的好的作家。但是在阅读量上来说,我也许不比一些小说家读的少,一来是爱好,二来是很小就开始这方面的积累了,所以也算阅书无数。有时听一些人谈写作,写的书倒比读的书多,真是无知者无畏,敢于放开手脚去划出一片天地。书读多了反而束缚了思想,不敢随便下笔了。 近期看了不少新书,还有一些文友的新作,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小说中的风景描写越来越少了,心理描写却越来越多。这也许是写作者急躁或阅读群体的急功近利的表现。其实风景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一如葱花或是味精。没有也是可以的,但是却少了一些味道,一些鲜活。 下面就我个人的成见来浅谈一下风景描写的作用,给写小说的朋友一些参考。风景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最大的莫过于衬托气氛,用自然环境隐喻社会环境或人物心理情绪,所谓的情景交融其实不是散文的专利,小说中的风景描写也处处颇有所指。正如脂砚斋说《红楼梦》中的某些风景描写,提醒读者不要随便阅过,其中有作者的真意所在,不要被旖旎的美景和香艳的场面所迷惑。在这方面散文家杨朔老先生给我提供了不少情景交融式的范文格式,比较出色的描写还得从名著中寻找,其中《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风雪描写,

还有《荷花淀》中的荷花,《边城》中的湘西风景。不但描写的景色美到极致,而且将人物及社会环境丝丝相扣,融会贯穿到作品的血脉之中。这是风景描写的最高境界,有时能从这方面见识到一个作家的文字功夫。例如鲁迅的白描手法,三两笔就是一幅画,几十字就是一景。 其次,风景描写有推动情节,渲染故事气氛的作用。最简洁的推动故事向下走的方式就是更换场景,更换场景最自然的莫过于用风景描写来过渡。这是聪明的作家经常用的手法,省去了不少交待的笔墨和生硬的转折。古人将这叫斗转星移法,可能是金圣叹提出来的。这方面现代小说用的比较多。近期也有一些作家直接就切过来了,就像电影剧本的分镜头,电视机换台一样,好是很好,但是了却未了,读者感觉有些突兀,阅读情绪有时会受一些影响。艺术品和商品有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区别可能就在手感的不同和直觉的不适之间。所以认真对待小说的人,还是会很小心的处理这些细节问习题。这些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还有一种风景描写可以说对小说没有一点实际用处,你读了发现和文本没有多少关系,去掉也是可以的。但是去掉之后你发现,小说仿佛变快了。其实这类风景描写就是调节小说的节奏和快慢。按行话叫做间,就像十字绣,同色时要用不同的颜色隔开。也是作者有意识的放慢情节和成心抖包袱之前的中场休息,算是加的一点风景广告片。没有这些,故事会顺流而下,读的让人过于紧张,没有喘息之机,会出现审美疲劳。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细节描写彰显文章魅力》

细节描写彰显文章魅力 教学背景: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有了一定的写作功底,积累了一定的词语,但是普遍描写方法笼统,缺少细节刻画,甚至根本不懂得细节描写,从而使得通篇文章平淡无味,没有任何魅力可言。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重要性,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懂得用细节描写来彰显文章魅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塑造典型人物或场景的方法。 3、教学重点:细节描写的方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猜一猜身份 (1)他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过渡:我们是通过什么来判断他们是谁?是什么身份的?――外貌、动作等。) 细节描写就像电影中的“特写”和“慢镜头”,必须精雕细琢;像画家笔下的工笔画,必须一笔笔细致勾勒。人物因细节而鲜活,文章因细节而富有魅力。 二、明晰概念,把握作用 (一)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明确概念: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或者说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加以具体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二)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比较A、B、C三个文章片段,感悟细节描写的妙处 A、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评语: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 B、初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C、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让细节亮起来 《注重细节,抒写真情》教学实录

让细节亮起来《注重细节,抒写真情》教学实录 一、导入 二、课前播放MTV《常回家看看》(学生边看边跟唱)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想理解一下你们的,结果却被 你们听音乐看画面时的复杂表情吸引了.怎么一定是被什么感动了吧!说说你们从音乐和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七嘴八舌)想家,父母的爱,亲情…… 三、学会感动,口头表述 师:对呀,我们都在亲情的沐浴下成长,人间最真实最纯洁的莫过于亲情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家庭照,边欣赏边用眼睛捕捉最使你感动的画面,向大家描述一下画面,并调动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感动的理由好吗?(提示说话的句型:最令我感动的是……因为……) 展示照片,学生专注地看。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第二张照片,因为,在大雪纷飞的冬天,父亲衣裳单薄,却持续地为孩子拉被子,深怕孩子冻着. 师:恩,是父爱感动了你.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第一张照片,因为,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师:联想到自己那慈祥的奶奶.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第三张照片,因为,那是已到中年的女儿对母亲的孝敬,母亲瘫痪了,而女儿不但不嫌弃她,反而给她更多的爱. 师:这个张照片是反映晚辈对长辈的孝敬,更加感人,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还举着手,看来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动情点了,不过如果要把这些感动用文字体现给大家,要真正打动读者,这就要学会表达.那么,如何细致生动地表达这动情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种让文章细节亮起来的方法.(出示课题:让文章细节亮起来)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同龄人的习作片段. 四、使用具体的描写表达真情. 1,出示作文片段 师:请一位朗读好的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生:响亮有感情地读. 师:同学们,小作者显然是被妈妈的爱感动了,他捕捉到的是怎样一个动情点呢 生:母亲在自己睡觉时爱抚地端详自己的镜头. 师:那你认为这当中最能体现母爱的是什么 生:母亲的眼神. 师:不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小作者是怎么写妈妈的眼神的?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楞楞 师:"愣愣"是什么意思 生:愣愣是失神的,呆呆的. 师:那么说说看"楞楞"一词的表达效果怎样 生:愣愣一词用得好,它充分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学生基本都认为愣愣一词用得好.) 师总结:老师的看法跟你们有点不一样,老师认为用"楞楞"一词来摹画妈妈的眼神,总给人意犹未足的感觉,小作者没在最能体现母爱的"眼神"上停留,没有形成叙事的高潮,文章的感染力就不是很强.真遗憾!回忆一下你们刚才的描述,是否也有类似的遗憾 生:有. (师:或多或少都有点吧该怎样避免这样的遗憾呢想不想学几招 生:(响亮地)想. 师:好,那就请大家一起看看老师对这个片段的修改吧. (出示修改的片段1)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如果能读得整齐响亮,有感情,那就是对老师最大的鼓励. 生整齐响亮,有感情地朗读. 师:老师将妈妈看我的眼神作了怎样的修改生:写得更具体了. …… 师小结:将妈妈看我那一动作实行了细细地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妈妈看我的那一瞬间延长,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让妈妈的目光从我的头发上移向我的眉毛,我的眼,并用细腻的心去揣摩妈妈的心理,这样更把母爱表达地淋漓尽致,这种方法就是(出示: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同学们不想试试吗妈妈的目光正往下滑呢,接着,她可能会把目光移向哪里呢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试用这种方法接着写一两句. 学生练习交流评价: 生:妈妈的目光滑向了我的嘴唇,她的眼角微微湿润了,我知道她一定是想起了在我童年时对我犯的错了. 师:好,注意到了妈妈目光移动的顺序了,妈妈看着在我嘴唇上留下的疤痕,后悔,愧疚,湿润了眼角呢. 生: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鼻子上,她的嘴角微微翘起,我知道她是为我从她那儿复制的高鼻梁得意. 师:妈妈看着女儿越来越漂亮,欣慰地笑了. ……真不错,一下子就掌握了.老师也写了几句,看看有没有你们写得好.(出示幻灯)简单吧!还想不想学第二招 2,师:一伙人出去旅游.风景实在是迷人,而我们通常只能听到游人说"真漂亮,真是太美"之类的,却不能具体地把眼前的美景表达出来,真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你们在写作时,是否也有同样的经历 生:(齐声说)有. 师:对,在我们的作文中常出现"妈妈真好","这真的太感人了"等等,却也不能具体地表达,没关系,学了老师这个招,保证你能摆脱这样的困境,你看,老师又用另一种方法将这"愣愣"的眼神写得更生动了. (出示修改片段2) 师读,问:片段中使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拟人,排比) 对,我们还能够使用修辞,将细节写生动,这就是第二招,(出示:第二招:使用修辞,画其神韵)想不想试试请大家仿照前面几句的写法,也写几句. 学生练习. 交流评价:生:那是秋天的落叶对大地的抚慰,那是冬日的雪花对腊梅的赞叹. 师:顺着老师写的这两句,春,夏,秋,冬,构成排比,太棒了! ……出示后几句,学生齐读. 师:又学了一招,看你们的眼神就知道,还不满足,是吧那老师也不吝啬,就教你第三招吧. 3,(出示:第三招: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任何一件事情总要涉及多个层面的关系,小作者主要写母亲的眼神,能不能从"我"的角度,再开拓一个新的层次我们一起来学学 .(出示修改片段3)看一看,文章是怎么改的 生:变换角度,从"我"的感觉写. 师:呵,都跃跃欲试了,你们一定能比老师写得好,试试吧. 学生练习交流评价:生: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朵坚强的腊梅,自豪得母亲眼里含着泪花. 师:真不错,母亲为有这样一个坚强的儿子而自豪,老师也为有这样聪明的学生而骄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