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长沙)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

A.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

B. 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C. 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

D. 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2)甲处人口稠密,其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

A. 冬冷夏热

B. 冬雨夏干

C. 终年高温多雨

D. 终年温和多雨

【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故选:A。(2)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人类居住,所以甲地人口稠密。故选:D。

【点评】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此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理解回答即可。

2.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A. 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

B. 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

C. 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

D. 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

(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

B.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

C.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

D.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2)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A正确;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C正确;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D错误。故选:D。

【点评】(1)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

(2)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等。

3.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A. 因纽特人的冰屋

B.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C. 东南亚的高脚屋

D. 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的冰屋是为了保温防寒,所以A错误;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所以窑洞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所以B错误;东南亚气候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所以C正确;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是为了便于拆卸和搬运,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

4.剪纸是中国民族传统艺术。剪纸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

A. 四合院

B. 竹楼

C. 蒙古包

D. 窑洞(2)图示景观所属地形区是()

A. 云贵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华北平原

D. 内蒙古高原(3)这种民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建筑特点是()

A. 通风散热

B. 隔热防潮

C. 冬暖夏凉

D. 冬冷夏热【答案】(1)D

(2)B

(3)C

【解析】【分析】(1)读图观察可知,图中的传统民居是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故选D。(2)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直立性强,必易坍塌,而且该地区气候较为干燥,降水较少。故选B。(3)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窑洞适应了当地冬暖夏凉的特点。故选C。

【点评】(1)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2)民居建筑是人们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具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等。

(3)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我国的传统房屋建筑常用“南尖北平”来描述,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房顶坡度大,利于雨季排水,而北方降水少,房顶坡度较小(平顶屋)。

5.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形成聚落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 C

【解析】【分析】解: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读图可知,图中③处位于平原,地形平坦,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最有可能形成聚落。

故答案为:C。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6.如图为2018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状况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巴西

B. 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C.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

D. 中国人口总量最大,自然增长率最低

(2)中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 领土面积更大

C. 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

D. 人口总数更少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尼日利亚,故A错误。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日本,故B错误。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故C 正确。中国人口总量最大,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是最低,故D错误。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人口密度是人口总数与面积之比。中国人口总数比印度多,人口密度比印度低,主要原因是中国领土面积比印度大。依据题意。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为正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增加,人口增长率为负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减少。就全世界而言,人口增长只有人口自然增长一个因素,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国家或地区差别很大。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低,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较高。

7.下图是老王在银川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中的建筑代表的宗教是()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印度教(2)银川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 川

B. 甘

C. 宁

D. 青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图中建筑为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是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结合题意。

(2)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行政中心银川市,银川自古有塞上明珠的说法,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城区内多穆斯林风格建筑,以鼓楼为中心,城南有大型的清真寺和承天寺塔等著名古迹;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1)B ;(2)C 。

【点评】(1)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

(2)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简称如下。

行政区简称行政中心行政区简称行政中心行政区简称行政中心北京市京北京上海市沪上海天津市津天津

重庆市渝重庆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吉林省吉长春

辽宁省辽沈阳内蒙古蒙呼和浩特河北省冀石家庄

新疆新乌鲁木齐甘肃省甘兰州青海省青西宁

陕西省陕西安宁夏宁银川河南省豫郑州

山东省鲁济南山西省晋太原安徽省皖合肥

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江苏省苏南京

四川省川成都贵州省黔贵阳云南省滇昆明

广西省桂南宁西藏藏拉萨浙江省浙杭州

江西省赣南昌广东省粤广州福建省闽福州

海南省琼海口台湾省台台北香港港香港

澳门澳澳门

8.我国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是()

A. 平遥古城

B. 安徽皖南古村落

C. 傣族竹楼

D. 丽江古城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聚落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城市和乡村;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山西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丽江古城等;傣族竹楼尚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答案为:C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9.如图为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人口密度图,图中的点代表超过平均人口密度的地区。读图,完成小题。

(1)加拿大人口集中分布在国土的()

A. 东部

B. 西部

C. 南部

D. 北部(2)三国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应是()

A. 美国、中国、加拿大

B. 中国、美国、加拿大

C. 中国、加拿大、美国

D. 加拿大、美国、中国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因为加拿大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而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故选项C符合题意。

(2)读图可知,美国人口密度为35人/平方千米,加拿大人口密度为4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为146人/平方千米。即三国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应是中国、美国、加拿大。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本题考查加拿大的人口分布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中国、美国、加拿大人口密度大小,根据材料提供的数据回答即可。10.(自贡)如图某国乡村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1)1999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大约是()

A. 10%

B. 16%

C. 26%

D. 30%

(2)该国乡村人口最多时出现在()

A. 1961年

B. 1976年

C. 1995年

D. 2010年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的比重。根据图示1999年该国城市化水平约为30%,所以城市人口比重大约是30%。(2)根据图示:乡村人口数最多时出现在1995年前后,乡村人口接近90000万。

故选:(1)D(2)C

【点评】(1)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2)解答该题要会判读地理图表。

11.读某大洲沿30°N的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1)图示地区位于()

A.大洋洲

B.北美洲

C.亚洲

D.非洲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地势特征是()

A.中间高,南北低

B.中间高,东西低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D.中部低,四周高

(3)图示佛教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A.阿拉伯高原

B.印度河平原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1)C

(2)B

(3)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示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可判定该大洲是亚洲。故答案为: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根据图示地理信息可以判知,该大洲为亚洲;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从亚洲沿30°N的地理事物分布图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中部高、东西低。故答案为:B。(3)读图分析可知,佛教发源于亚洲南部,现如今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图中青藏高原位于东亚,人们主要信仰佛教,属于藏传佛教的分布区。故答案为:C。

【点评】(1)亚洲位于北半球以及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亚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起伏极端和地貌类型最为复杂的大洲。亚洲中部高耸且多崇山峻岭和高原,四周低下,多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山脉结构成群成带,且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紧密结合。地形类型多样,平均海拔高,是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洲。

(3)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2.(绥化)下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中,属于意大利的是

A. 平遥古城

B. 丽江古城

C. 皖南古村落

D. 威尼斯城【答案】 D

【解析】【分析】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都属于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和意大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搜集相关资料解答即可。13.下图为阿拉斯加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阿拉斯加位于五带中的()

A. 北温带和

B. 北寒带和北温带

C. 南温带和热带

D. 南寒带和南温带

(2)阿拉斯加面积约12万km2,总人72万(2011年),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大约为()

A. 0.42人/千米2

B. 4.2人/千米2

C. 42人/千米2

D. 420人/千米2

(3)分析判断阿拉斯加的支柱产业之一是()

A. 畜牧业

B. 种植业

C. 渔业

D. 纺织工业【答案】(1)B

(2)A

(3)C

【解析】【分析】(1)读阿拉斯加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北极圈是北温带和北寒带分界线,所以阿拉斯加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故选B。(2)人口密度表示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所以该地的人口密度等于总人口除以总面积,计算可得该地的人口密度为0.42人/平方千米。(3)阿拉斯加州拥有全球最纯净的天然海洋环境,是美国的第一大渔业州,捕鱼产量占美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渔业不仅是阿拉斯加的一项经济来源,也是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由于受纬度高,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影响,阿拉斯加的畜牧业、种植业都不发达,纺织工业也不发达。故选C。

故答案为:(1)B;(2)A;(3)C。

【点评】(1)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的现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为寒带,均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2)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两种:人/平方公里;人/公顷。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计算人口密度的土地面积是指领土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不包括领海。

(3)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东与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环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东南部与中南部为温带气候,全年气温约0℃~15℃;内陆为大陆型气候,夏季极昼时可达26℃,冬季极夜时可达-15℃;西部与西南部受洋流影响,寒冷风大;北极圈内为极地气候,气温全年处于零下。

14.下列四种语言中,不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是()

A. 汉语

B. 阿拉伯语

C. 日语

D. 英语【答案】C

【解析】【分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故日语不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故答案为:C。

【点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是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中国、法

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15.下图是波斯湾沿岸灯光图。该地区城市大致分为能源城(能源开采、冶炼为主:其工业区昼夜开工)、消费港口城(贸易、金融等非能源产业为主)和沙漠新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常年彻夜灯火通明,此处城市多属于()

A. 能源城

B. 消费港口城

C. 沙漠新城

D. 旅游城市(2)丙地灯光较少,原因可能是()

A. 农田广布,民居分散

B. 高温多雨,没有城市

C. 炎热干燥,人烟稀少

D. 畜牧业发达,城市少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地常年彻夜灯火通明,说明此处城市多属于昼夜开工的能源城,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故选A。(2)由图可知,丙地位于阿拉伯半岛,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生存条件恶劣,人烟稀少,故选C。

【点评】(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这也是一些大国争夺的原因。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经霍尔木兹海峡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中一些大型油轮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的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等。

(2)“中东”是指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的控制,终年炎热干燥,使得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水资源成为制约中东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16.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它由台湾岛及兰屿?澎湖列岛等岛屿组成?兰屿年降水量高达3055 毫米, 夏季和秋季多台风, 冬季东北季风强劲,有“风岛” 之称?

岛上传统民居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2 米, 屋顶用茅草覆盖, 仅高出地面0. 5 米左右, 被称为“地下屋”?民居主屋旁建有凉亭, 底部架空, 屋顶覆草?图(a) 为台湾省及兰屿图?(b) 为兰屿某聚落景观图?(c) 为“地下屋” 景观图?

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台湾岛()

A. 是热带岛屿

B. 东临台湾海峡

C. 地势西高东低

D. 河流短小湍急

(2)兰屿聚落分布特点是()

A. 沿公路分布

B. 位于岛屿中部

C. 沿河流分布

D. 沿山脊分布

(3)b 图所示聚落()

A. 高楼林立

B. 交通道路发达

C. 基础设施先进

D. 自然景观保护较好

(4)兰屿的传统民居特点及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 “地下屋” —台风多发

B. 配有凉亭—主屋面积狭小

C. 坡屋顶设计—改善采光

D. 屋顶覆草—保暖防潮

【答案】(1)D

(2)A

(3)D

(4)A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南部,说明台湾岛跨了热带和亚热带;东临太平洋,西临台湾海峡;地势是东高西低,河流短小湍急,故答案为:D。(2)由图可知,兰屿岛的聚落分布基本上是沿公路分布;聚落是分布在岛屿的周围,没有沿河流分布,故答案为:A。(3)由图可知,b所示聚落较分散而且矮小,没有高楼大厦;交通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先进,但自然环境保护好,故答案为:D。(4)关于兰屿岛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说法,“地下屋”是因为台风多发;配有凉亭是因为当地气候炎热;坡屋顶设计是由于当地降水多、台风大;屋顶覆草—隔热防潮,故答案为:A。

【点评】(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其中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地势东高西低,人口与城市主要集中于岛屿西部沿海平原。

(2)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政治、军事、宗教、交通等。

(3)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中国的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民间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4)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中国及世界上的一些热带地区,因炎热多雨,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也相对比较干爽。

17.西成高铁开通后,两地运行时间缩短为4小时。该线路穿过地区自然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图a为西成高铁路线图,图b为西成高铁沿线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成高铁穿越的地形区是()

A.①——关中丘陵

B.②——秦岭

C.③——四川盆地

D.④——横断山脉

(2)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是()

A.穿越众多的河流和山脉

B.跨越北方和南方地区

C.穿过不同的季风气候区

D.穿过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3)坐高铁到西安旅游,能看见的世界文化遗产有()

A.

B.

C.

D.

【答案】(1)B

(2)A

(3)D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关中平原,②为秦岭,③为汉中平原,④为大巴山,故B正确。故答案为:B。(2)西成高铁从西安至成都,该铁路穿越多条河流和山脉,施工难度较大。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由此可判定,西成高铁施工过程中需克服的最大困难是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穿越河流和山脉众多,故A正确。故答案为:A。(3)陕西省的著名景点是秦始皇陵兵马

俑,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1)西成高速铁路,又称“西成客专”,简称“西成高铁”,西成高铁自西安北站引出,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沟通了陕西与四川两省。西成高速铁路的通车,缩短了西安到成都的出行时间。

(2)影响交通线路修建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地质状况、河流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如资金、技术、经济发达程度等)。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较少,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则主要是少占耕地,可以以高架路的形式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山地地区对交通线路修建限制较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陡坡上呈之字形修建,可以减小车辆爬坡难度。

(3)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坑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展现了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设计思想及秦代科技文化的成就,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18.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均表示乡村聚落。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三处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是靠近公路

B. 丁处聚落位于两条公路及河流交汇处

C. 图中四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丙处

D. 如果四处聚落房屋建筑均如图右下方所示,那么图示区域位于炎热多雨地区

【答案】 D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甲、乙、丙三处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是靠近河流。丁处聚落位于两条公路交汇处。乙处位于河流两岸,且有公路经过,水陆交通便利,故图中四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乙处。如果四处聚落房屋建筑均如图右下方所示,那么图示区域应位于炎热多雨地区。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

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

19.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B.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C.人均粮食不断上升

D.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增加

(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导致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②人均粮食持续上升③自然资源枯竭④环境污染加重⑤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均粮食先上升,后降低;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减少。所以正确的是B。(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带来还很多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人均粮食持续下降、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等现象。所以正确的是B。

【点评】(1)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其中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欧洲很多国家人口呈现负增长或零增长。

(2)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

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20.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 土壤肥沃

B. 水源不足

C. 地形平坦

D. 交通便利【答案】 B

【解析】【分析】解: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水源不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选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必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二)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三)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四)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五)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其中,“地球与地图一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 2.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要素,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归入“认识区域”的相关内容之中。 3.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除本标准4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 4.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开展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志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盐城)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读下列四幅聚落景观图,完成小题。 (1)下列聚落与分布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A. 蒙古包﹣青藏高原 B. 竹楼﹣西双版纳 C. 窑洞﹣云贵高原 D. 冰屋﹣东北平原 (2)目前,图中窑洞分布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湿地破坏 C. 森林砍伐 D. 河流污染【答案】(1)B (2)A 【解析】【分析】(1)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竹楼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冰屋是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故选:B(2)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A 【点评】(1)我国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2)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 2.图中景观所在国家居民多信仰()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犹太教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图中景观是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埃及主要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奉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B。 【点评】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南接苏丹,西连利比亚,东临红海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经地中海与欧洲隔海相通,东南与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相望,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3.某国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人口死亡率为7‰,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 10‰ B. 3‰ C. 17‰ D. 7‰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7‰=3‰;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4. 2019年4月15日,当地时间18时左右,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失火,遭受重大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著名建筑与巴黎圣母院属于同一个国家的是() A. 白金汉宫 B. 罗马古斗兽场 C. 卢浮宫 D. 奥林匹克遗址公园 (2)下列有关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文化遗产是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B. 四合院和胡同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是北京特有的城市风貌 C. 云南丽江古城改建成现代化商业城市 D. 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保持河多桥多的特色 【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欧洲旅游资源丰富,如英国的白金汉宫,意大利的罗马古斗兽场,法国的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希腊的奥林匹克遗址公园;C符合题意。(2)云南丽江古城改建成现代化商业城市,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其它选项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故C符合题意。 【点评】(1)法国的旅游资源既有湖光山色、民俗风情,又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宝藏,还有展示现代化科技的人工文化娱乐景点,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使法国的旅游业具有独特

最新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高台民居是我国某地古代民居建筑,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厚度达1米。该建筑依山之势、傍水之边,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高台民居位于我国() A. 福建省 B. 安徽省 C. 内蒙古自治区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 A. 登高望远 B. 防御洪水 C. 通风采光 D. 方便交通【答案】(1)D (2)B 【解析】【解答】(1)由题目可知,高台民居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以上四个省区中,该民居应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D。(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离水近,这样做可以更好防御洪水,对于登高望远和通风采光不是主要目的,故选B。 【分析】(1)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高台民居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 (2)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2.读我国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地球 一、标准要求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 1.地球与地球仪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因此在让学生认识地球是个球体时,没有必要转弯抹角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对“标准”把握的重点是放在“提出证据说明”上,并进一步对此标准附加说明,目的是“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从本条“标准”及其“说明”来看,它有两个要求,一是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二是学生能自己提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学生在小学也已经学过。因此,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大小。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培养能力(描述地理事物)是主要的。 从“标准”的表达看,不要求学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字,只是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 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必要象以往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赤道略鼓,两极略扁,南北两极不对称”。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把握三点:一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等被看作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二是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用“地理现象”代替了“地理意义”;三是不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地理现象)说明。 对本条“标准”,应理解为,只要学生能用事实(哪怕是一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或者说学生能分别说明哪些现象(哪怕是一种)是由自转或公转产生的,就可以说达到了“标准”的要求。 一般来说,学生较易理解的现象有:用昼夜交替现象来说明地球的自转,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来说明地球的公转。 (4)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济宁)读漫画“苦难的母亲”,完成以下问题 (1)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A.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B.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C. 环境污染严重 D. 社会抚养老人负担重 (2)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些大洲() ①亚洲②欧洲③非洲④北美洲⑤南美洲⑥大洋洲。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漫画“苦难的母亲”正是人口问题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生动写照。故选:B(2)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故选:C 【点评】(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这样就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2)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完整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背景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二、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三、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黑龙江)下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中,属于意大利的是() A. 平遥古城 B. 丽江古城 C. 皖南古村落 D. 威尼斯城【答案】 D 【解析】【分析】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都属于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2.读“世界部分区域人口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大洲面积最大,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B. 乙大洲发达国家集中,人口稠密,增长快 C. 丙大洲大部分位于热带,人口稀疏,增长慢 D.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说法,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乙大洲是欧洲,该大洲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大洲,但人口增长缓慢,许多国家出现了负增长;丙大洲是非洲,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人口分布较稠密,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故答案为:A 【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3.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A. 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 B. 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 C. 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 D. 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 (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 B.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 C.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 D.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2)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A正确;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C正确;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D错误。故选:D。 【点评】(1)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 (2)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等。 4.我国台湾省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 16万(2010年数据),其人口密度约为() A. 643.3人/平方千米 B. 0.001 6平方千米/人 C. 0.064人 D. 15.54平方千米/人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2.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3.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4.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5.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着眼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学习空间,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其中,“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 2.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要素,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归入“认识区域”的相关内容之中。 3.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

初中地理经典试题( 居民与聚落)

考点3 居民与聚落 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 1.(2010·山东济南)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 ①亚马孙河流域②尼罗河流域③长江流域④恒河流域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选B。 2.(2010·湖北宜昌)上海某公司专门为黑种人配方生产的日用化妆品,你认为该公司今后在下列哪个地区的市场销售可能最好() A.欧洲西部 B.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C.非洲的北部 D.东亚、东南亚 【答案】选B。 3.(2009·福建南安)该地区是阿拉伯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其人种是() A.黑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白色人种 D.混血人种 【解析】选C。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以白色人种为主。 4.(2009·湖南常德)亮亮同学学习了”世界的人口”这一节后,对人口的增长、分布、人口问题、密度等方面作了如下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人口的增长要与世界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C.中纬度近海地区的人口分布多,高寒地区的人口分布稀少 D.一个国家人口越多,人口密度就越大 【解析】选D。此题综合考查了世界的人口的相关知识,人口密度只是表示一个地方人口的疏密程度,与人口总数,人口增长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在世界各大洲中,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由于高寒地区气候恶劣,不适合居住,人口少。

5.(2009·贵州黔东南)欧洲、瑞典等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A.居民就业困难 B.社会经济贫困 C.劳动力短缺 D.居住条件较差 【解析】选C。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经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则出现了居民就业困难,居住条件较差,社会经济贫困等问题。 6.(2009·山东滨州)下列地区人口比较稠密的是() A.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B.干旱的沙漠地区 C.中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D.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 【解析】选C。中纬度近海平原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适宜工农业生产,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人口比较稠密。 7.(2009·湖南长沙)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稀少 C.世界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D.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 【答案】选B。 8.(2009·山东菏泽)下图是甲、乙、丙三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三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A.30‰ 10‰ 5‰ B.20‰ 10‰ 10‰ C.50‰ 20‰ 1 5‰ D.70‰ 30‰ 25‰ 【解析】选A。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自然增长率的概念理解和应用的题目。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解答此题先要阅读图例,分别读出三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然后进行计算,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50‰-20‰=30‰;乙国:20‰-10‰=10‰;丙国:15‰-10‰=5‰。9.(2009·福建泉州)有“黑人故乡”之称的是()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长沙)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型屋顶,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结构主要功能是 A. 防御风沙 B. 防御台风 C. 防御风雪 D. 防御地震【答案】 C 【解析】【分析】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每到冬季,这里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积雪,构成童话般的冰雪梦境。当地人将粗大笔直的红松整木两端挖槽,相互嵌扣,木头之间的缝隙用泥巴粘合,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以便于防御风雪。故选:C。 【点评】考查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要理解记忆。 2.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为某地民居及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关于该民居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民居所处地区气候雨热同期 B. 墙厚窗小,利于隔热防晒 C. 多分布于东南亚地区 D. 高大宽敞,保暖性好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示民居墙体厚、窗户小,这是因为该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墙体厚有利于隔热防晒,窗户小有利于防风沙;这种民居多在西亚地区。 故答案为:B 【点评】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它包括部分西亚和非洲埃及。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中东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欧洲和亚洲,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中东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但中东水资源十分缺乏。也正是由于石油、领土、水资源和宗教文化的差异导致中东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及答案50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西双版纳)如图中的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地区,他们属于什么人种() A. 黑色人种 B. 白色人种 C. 黄色人种 D. 混血人种【答案】B 【解析】【分析】居住于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故选:B 【点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四类国家中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国家类型为() A. I B. Ⅱ C. Ⅲ D. Ⅳ (2)关于乙图中图示区域说法错误的是() A. Ⅳ类国家主要分布在①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稠密 B. ②地区属于Ⅳ类国家,这里种族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C. ③地区主要以Ⅱ类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 ④地区既属于Ⅱ类国家,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只有Ⅱ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这就说明这类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2)Ⅳ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这就说明这类国家的人口增长较慢,属于发达国家,图中②地区的国家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故答案B错误。 故答案为:(1)B;(2)B; 【点评】(1)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问题以及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难度。(2)考查几个地区和国家的人口问题,一般主要考查几个大国,学生要特别注意。 3.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需要加强学习的语言是( ) A. 英语 B. 法语 C. 西班牙语 D. 阿拉伯语(2)为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他最好了解以下哪种宗教习俗( )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澳大利亚通用英语,故选:A。(2)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C。 【点评】(1)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汉语主要分布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几亚洲南部等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2)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爱护聚落,人人有责。结合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1)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 A. 林海雪原 B. 沟壑纵横 C. 高楼林立 D. 大漠辽阔(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A. 禁止焚烧秸秆 B. 珍惜每寸土地 C. 杜绝乱扔乱放 D. 实行达标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东英中学;;谢俊杰 关注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索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慨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学生传输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学生的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如让学生关注身边环境的变化、城市的建设及全球资源状况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他们学习的使命感。在地理学习情感转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去获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分析、加工这些信息。;; ; 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要求的多元性。新课程标准从侧重生活的地理、侧重文化的地理、侧重科学的地理提出了必修课程三个模块和选修课程七个模块的课程要求。由于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掌握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思想动态,运用联系生活、启发兴趣、淳淳善诱的方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索养。由于教学对象是对地理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主啊动性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他们进行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他们求知欲和探索欲。 学生是教的活动的对象,是学的活动的主体。怎样检验学习主体的学习成效?新课程提出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举措,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通过质疑求异活跃度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如在地球的公转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影响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互动教学,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正午太阳高度角时空分布规律的掌握,再通过质疑求异活动过程,让学生探讨不同地区的太阳高度与建筑设计关系等生活实例,提高他们对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由于地理学科关注的是全球问题及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因而对学生参加探讨活动的评价,更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能力。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及答案100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贵港)下列民居建筑与其地点搭配不当的是() A. 窑洞﹣贵阳 B. 竹楼﹣西双版纳 C. 吊脚楼﹣湘西 D. 土楼﹣福建 【答案】 A 【解析】【分析】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上;竹楼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吊脚楼是湘西地区的传统民居;土楼是福建省的传统民居。 2.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A. 因纽特人的冰屋 B.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C. 东南亚的高脚屋 D. 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的冰屋是为了保温防寒,所以A错误;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所以窑洞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所以B错误;东南亚气候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所以C正确;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是为了便于拆卸和搬运,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 3.读不同宗教风格建筑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世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基督教堂,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基督教 B. 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最多 C. 丙是佛塔世界最大佛塔遗迹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 D.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均位于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A. 乡村,这里有河流 B.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 城市,这里有田野 D. 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地处() A. 地表崎岖的山区 B. 冰天雪地的高原 C. 干旱缺水的荒漠 D. 灌溉便利的平原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解:(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题干中描述该聚落表示乡村聚落,田野、小河、炊烟、村庄、冬麦等等,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等工作。故答案为:B。(2)从题干中的描述来看(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该地区应该是我国东部的种植业地区,故排除ABC选项,D灌溉便利的平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2.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 A. 便利的交通 B. 平坦的地形 C. 自然资源贫乏 D. 水源充足 【答案】C 【解析】【分析】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聚落形成的条件一般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沿河沿岸),自然资源丰富等。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对学生来讲比较简单,生活化教学最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3.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 美国 B. 中国 C. 巴西 D. 印度 【答案】 B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社会版

中学地理教学资料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关注人地关系、体现应用价值、强调学法引导的地理课程教材改革 (社会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地理就是学习“新疆出产哈密瓜”“大庆盛产石油”,以及“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内蒙古草原辽阔”等“物产+地名”的“地方志”式的内容,而且认为最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甚至有人认为地理学家就是“风水先生”。其实,这种状况早已发生了变化。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四个“关注”的课程理念: 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 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 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 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 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二期课改的地理课程教材更加注重地理入门学习的兴趣激发,地理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地理范例的引入应用,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相互融合,力求使中学地理课程能够反映学科应用价值,体现学科理性魅力。 重新发现和认识地理(为什么要重新发现和认识地理?) 【《标准》阐述】 地理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体验地理学习的过程,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积累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了《重新发现地理学》一书,重点向地理学界以外的读者介绍在纷繁的学科研究前沿,如城乡规划、区域经济、环境保护、人类生态和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广泛应用了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取得的巨大的成果。 在我国,也很有必要重新发现和认识地理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地理学科被重视的程度大幅度滑坡,参加地理高考的学生在许多院校的系科不被兼收,很多学校地理系报考人数还不如招生人数多,第一志愿者更是廖廖无几。在中学,地理课程也常被称之为“副课”,有的学校甚至任意削减地理课时,中学地理教师改行或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关介绍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两个案例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著名地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大陈吉余教授为浦东国际机场选址做出了重要贡献。 橡胶树原产赤道附近,对温、湿要求较高,橡胶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1956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任美锷教授等人通过多年考察,探明人工种植橡胶潜在的自然条件,将橡胶宜林地推至25°N以南的我国许多地区,大大拓展了我国橡胶宜林地的面积,使我国逐步发展成为橡胶种植与生产大国。 其实,环视我们绚丽多姿、日新月异的家园,就会惊奇地发现,她无不凝聚了地理学的独特贡献。随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地理知识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学地理课程必须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新认识和极大关注。 从景观入门走进地理 (地理入门学什么?) 【《标准》阐述】 相关介绍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下列四种语言中,不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是() A. 汉语 B. 阿拉伯语 C. 日语 D. 英语【答案】C 【解析】【分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故日语不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故答案为:C。 【点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是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2.下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A. 城市聚落 B. 工业生产 C. 乡村聚落 D. 农业生产(2)由图中景观可推断当时该地() A. 水运发达 B. 商业落后 C. 水流湍急 D. 全年少雨(3)苏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产生于丝绸之乡—江苏。苏绣() A. 能体现出西北大漠的地域特点 B. 作品都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 C. 是我国蒙古族女子的传统技艺 D. 原料取自当地盛产的优质蚕丝 【答案】(1)A (2)A (3)D 【解析】【分析】(1)图中商铺、熙熙攘攘的人群等景观符合城市聚落的特点,且根据材料“北宋都城”可知,图中景观反映的是城市聚落。 (2)据图可知,该地区商业多依靠河流进行运输,水流平稳、航运发达;该地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该地区地势平坦,高低落差小,水流平稳;该地区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3)江苏属于南方地区,苏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反映的内容众多,例如:人

(完整版)人教版初一地理知识点:居民与聚落

人教版初一地理知识点: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2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东南亚等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4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5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⑴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1999年10月12日) ⑵人口的增长速度: 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P66中的图4.5) 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 ①亚洲东部、南部 ②欧洲 ③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区: 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 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 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 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 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 3、人口问题 ⑴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 ①衣——需求量大 ②食——粮食紧缺 ③住——住房紧张 ④行——交通拥挤 ⑤上学、就业、看病难 ⑵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⑶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⑷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 ⑴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⑵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