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突水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防突水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防突水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防突水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125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防突水安全技术措施正

式样本

防突水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

水规定》的有关要求,深刻汲取同煤集团姜家湾煤矿

“4.19”重大事故教训,为做好我矿防治水工作,本

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

防治水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确保安全生产,特根据我

矿实际编制矿井防突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矿井水害事故易发生的地点

我矿井下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是矿井正常生产

的采煤、掘进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与地表水、地下

水或老空水沟通时,就会发生突水事故。

1、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采空区顶板自然垮

落,自下而上形成了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垮落带及裂隙带遇到强含水层或老空区、老窑、老巷道积水,水会沿裂隙带空隙流入井下,造成突水事故。若导水裂缝带高度到达地表,与地表的季节性河流、塌陷坑贯通,也会造成突水事故。

2、采煤工作面遇到封孔质量不好的钻孔,穿透含水岩层的钻孔在采煤过程中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力,也会造成透水事故。

3、掘进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遇到情况不清的老窑水、采空区水、老巷道积水、钻孔水、断层水、陷落柱水、石灰岩溶洞水、砂岩水等,同样是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点。

二、突水因素分析

采掘过程中,造成底板突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现场实际观测及有

关理论分析,认为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矿压

采矿过程中的矿山压力,对工作面底板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产生新裂隙,并“活化”原有断裂,导致底板突水.

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底板任一断面总是经历超前支撑压力压缩破坏、采后悬顶卸压膨胀破坏、采空区周边剪切破坏、最后顶板冒落压实的再受压过程.其中采空区卸压膨胀及其周边剪切对底板破坏最严重,产生的裂隙最多.

矿压对底板的破坏程度是不一样的.根据现场观测,工作面初压及周期来压时顶板悬顶面积最大,工作面周围煤体的支撑压力及煤壁处的剪切力达到最大值,煤层底板最易造成破坏,底板最易突水。矿压对

底板的破坏作用与工作面顶板岩性有关.工作面顶板岩层越不易冒落,矿压对底板的破坏作用越明显,工作面越易出水.矿压的破坏作用不显著,与底板出水不明显.所以对顶板不易冒落的工作面要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矿压的破坏作用.

2.断裂

断裂构造是突水的主要因素之一,综合分析其作用主要有:

(1)断裂构造的存在破坏了底板完整性,降低了底板的强度.

(2)断层上下两盘错动的结果,缩短了煤层与含水层的距离,甚至使煤层与含水层直接对口.

(3)断裂带破碎、软弱,易形成导水通道.

(4)断层带充水成为充水带,更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

一般情况下,在断层交叉复合部位、尖灭端、拐弯处、向斜轴部、转折端及隐伏裂隙存在的工作面因应力集中,易造成底板破坏突水,是预防的重点.

3.隔水层

隔水层对突水起阻挡作用,其阻水能力是由其厚度、岩性组合及力学强度决定的.厚度越大,越不易出水.其岩性组合及力学强度是控制底板岩层受采动影响的重要因素.当煤层底板岩层软硬相间时,不易形成裂隙;当底板岩层自近(煤层)而远,强度由弱到强时,岩层间易形成采动裂隙。煤层到底板含水层之间的距离由采矿破坏深度、有效隔水层厚度及导高三部分组成(导高是承压水沿煤层底板导水裂隙上升的高度).起阻水作用的主要是有效隔水层厚度.如果矿压对底板破坏深度大,导高又大,则有效隔水层厚度相对减小,工作面底板就容易出水.因而我们只有

采取防治水措施,减少矿压对底板的破坏深度,减小导高,才能增加有效隔水层厚度,预防出水。

4.含水层

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水压对工作面底板突水具有重要作用。含水层的富水性是突水大小的物质基础,它决定着突水后水害的规模及对矿井的威胁程度.富水性与其岩溶裂隙发育程度、迳流条件、构造发育情况及埋藏深度等因素有关。

含水层的水压是工作面底板突水的动力,表现为静水压力及动水压力两种形式.未突水前表现为静水压力,静水压力对隔水层裂隙具有顶劈扩大作用,水压愈高,作用愈显著;出水后承压水头降低,含水层的水位能转化为动能,这是以动水压力为主.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出水后,裂隙被冲刷扩大,充填物质不断被带走,通道越来越畅通,出水量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造成工作面底板突水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矿压、断裂、隔水层、含水层4个方面.针对以上突水因素,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就能有效地预防出水.

三、工作面底板突水防治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矿区实际,我们认为搞好底板突水防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取措施,减少矿压对底板的破坏作用

缩短工作面斜长.工作面斜长对底板的影响,实际上是矿压对底板的破坏深度问题.工作面斜长越大,压力越大,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增加,工作面底板越易出水.据有关资料推导,工作面斜长与底板破坏深度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H=0.5L0.7

式中:H--采矿破坏深度,m;L--工作面斜长,m.

根据煤矿工作面斜长与突水关系,我们认为在不影响产量、回收率等问题的基础上,受奥灰水威胁的工作面斜长应不超过500 m.

2、注浆改造是预防工作面突水的有效措施

该技术通过地面注浆站集中造浆、注浆,井下施工注浆孔向介于煤层和奥灰强含水层之间的薄层灰岩注浆,是预防突水的综合防治水技术,注浆改造作用及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含水层的富水性.在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沿裂隙扩散、沉析、结石,使奥灰岩溶裂隙基本上为粘土水泥浆充填,富水性大大减弱,甚至不含水。

(2)切断奥灰的补给通道.注浆过程中,在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奥灰的联系通道向下扩散、沉析、缩小或堵塞通道断面,减少或切断了奥灰对徐灰的补

给通道。

(3)加固了底板隔水层,提高其强度。

(4)注浆改造可消除导高,增加有效隔水层厚度.通过注浆改造,浆液能有效地充填含水层至隔水层的导水裂隙,消除导高,使原来含水、导水的裂隙带变成纯隔水层,增加了有效隔水层厚度,对预防出水极为有利。

3、预防断裂出水

根据前面分析,断裂是造成工作面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之一.“逢突必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预防断裂出水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分析区域构造特征,研究断裂展布规律.根据每个面的巷道揭露情况及钻探资料,查明工作面断裂分布情况,为预防断裂出水提供依据。

(2)按规定留设断层煤柱,特别对于可能导水断层,则需按规定留足防水煤柱。

(3)分析断裂性质及力学特点,属于张性导水断裂,在巷道穿过前,要按规定提前探查并进行注浆加固,达到预期效果.否则不能直接揭露。

(4)对断层交叉点、尖灭端、褶曲轴部等构造发育地段要重点加固防治,预防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出水。

(5)巷道穿过断层带时,要加强支护,以防滞后出水。

(6)认真研究滑动构造特点,滑动构造易形成“层状”充水带,对底板威胁面大.要及时分析资料,对滑动构造明显的地段要重点防治。

4、疏水降压

水压是造成工作面出水的重要因素,通过疏水降

压可以降低水头压力,减少水压对底板的“顶劈”作用,预防出水。

5、矿井发生突水事故的预兆

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透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煤层发潮发暗、有害气体增加等。

四、探放水钻孔设计

为了落实好“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确保安全掘进,确定工作面迎头为探水线,首先采用高分辨电法仪或瞬变电法仪进行超前探测,探测深度不小于100米,根据每次探测结果分析确定重点防治区域,同时利用钻探进行验证,验证无异常时钻孔孔深100米,钻孔超前距30米,帮距为20米,每打一次钻可向前掘进30米。防治水

设备采用高分辨电法仪或瞬变电法仪进行超前探测,推断重点防治水区域。探水采用ZYW-2000型钻机,钻杆Φ=75㎜,孔径为75mm。

五、安全措施

1、探水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技术人员要根据矿图资料进行水情预测预报和充水条件分析。提出合理有效建议,并且报调度室及有关领导审批。

2、掘进工作面在开工前要备好堵水材料,存放在掘进头码放整齐,并且必须配备一台完好的探水钻和一台多级泵,保证排水管路畅通。

3、为了确切掌握探眼的覆盖面积符合要求,探水工作每班由生产技术科派技术员现场技术指导,班长负责落实,安全员、瓦检员负责监督。

4、每次探水前瓦斯员必须先检查瓦斯和通风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