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津台创园情况介绍

新津台创园情况介绍

新津台创园情况介绍
新津台创园情况介绍

四川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发展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四川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于2006年8月2日由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复设立,并于2006年10月17日在海南博鳌举行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上正式宣布运行。创业园按照“打造两岸合作交流重要平台,建设立足西部、辐射全国的农业产业高地、服务高地、创业高地”的发展定位,重点发展高端种养殖业、都市休闲农业以及现代农业研发展示,分核心区和辐射区两部分,其中核心区由“两区一带”构成,两区分别是兴义核心区(含兴义全镇,花桥、花源、普兴的柳江区域)和吴店核心区(含五津、文井、新平的部分区域),一带是“成新蒲快速通道”示范带,新津县全境为辐射区。

台创园落户新津以来,我县坚持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自主经营,以增进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为目标,以加快园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对台农业招商,不断推动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以海峡两岸青年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园、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孵化园和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为主的发展格局,特别是借力台湾翔生公司,建设兴义有机生态小镇,打造西南地区首家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成为了省市示范亮点。

二、建设发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做优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成立了

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切实加强了创业园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的领导;专门制定出台了《四川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对台招商九条优惠政策》等配套文件,在土地流转、投资发展、设施农业补助等方面给予倾斜;结合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依托县投资服务中心、“马上办”办公室,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在能源供应、手续办理等方面实行了项目手续全程代办服务。

(二)强化基础建设,增强承载能力。采取“政府主导、基础先行、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方式,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创业园“两区一带”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资金约2.8亿元,用于核心区内道路、水、电、气、通讯、排水等管网和雨污分流等建设;建成占地60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孵化园及办公楼。同时,我县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现已落实国家开发银行3.6亿元贷款,同时加强了与进出口银行的联系、合作。

(三)强化双向交流,拓展合作领域。积极开展双向交流,我县先后组团或参与赴台交流10余次,接待台商60批近500人次前来考察。通过“天府四川宝岛行”代表团、成都市现代农业代表团赴台交流考察和“两岸乡村座谈会”等活动,进一步加大了新津和新津台创园的宣传;通过派出办事机构,与台商和台湾各种农业协会积极联系进一步增进了双方了解联系。我县普兴镇与台湾彰化县社头乡达成了《两岸乡村农业合作备忘录》,在农业信息

互通、农民代表互访、农业技术项目、乡土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合作交流。

(四)强化对台招商,狠抓项目落地。立足新津台创园自身发展定位,紧密结合市、县产业功能区规划,突出抓好台资优势企业、高新技术、科技人才的引进。已成功引进台资项目13个,总投资近30亿元,其中,引进雪源农业种植、台湾甜柿等农业加工项目8个。结合“整县推进”田园城市示范建设,引进台湾翔生公司,投资20亿元,在兴义镇打造中国首座“生态小镇”,实现了对台招商重大突破。与台方有关农业组织在生物菌推广、蔬菜引种、栽培技术等方面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引进了紫山药等新品种15个、有机无土栽培等新技术8项。

(五)强化典型培育,打造示范效应。一是在兴义核心区的柳江片区,依托柳江万亩蔬菜产业示范园,设立了海峡两岸青年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园。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国立台湾大学等高校的18名大学生业主入驻园区创业,进行20个蔬菜新品种、10项蔬菜种植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部分农产品已获“有机产品”认证,并获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科技惠农兴村计划、省科技厅“产学研”科技攻关奖等多项科技支持。二是在吴店核心区,建成农业科技孵化园,形成孵化研发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标准化中试生产厂房三大板块,开展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行政审批、创业指导、信贷办理、人才服务等“一站式”服务,探索科研、生产一体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三是在兴义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