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热处理发展战略分析

我国热处理发展战略分析

我国热处理发展战略分析

我国热处理发展战略分析

李俊霖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410006

摘要:目前,我国热处理工艺主要以传统的工艺为主,这种工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理想,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上也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热处理工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热处理工艺;问题;发展战略

1我国热处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质量不好、能源耗大和依赖进口端热处理装备的高是我国热处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这些问题对于我国热处理事业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这表现在几个方面:1.1高端装备和关键零热处理质量无法满足要求

以轴承的生产为例,世界的滚动轴承60%左右是我国生产的,但高端轴承依然还是需要依赖进口,如规格在200km以上的铁路轴承,风力功率较大的发电机主轴轴承和转速很快的精密机床轴承等,都是使用的进口产品。就如国内生产的精度很大的0级滚珠丝杠来说,技术平均10万次,而国外的产品不低于100万次,两者之间是不能相比的,所以造成我国在选择滚珠丝杠时需要进口国外的。江西一家工厂仿制生产了和国外在外型和功能都一致的螺旋泵,时不时就会出现螺杆芯轴断裂事故,而进口泵没有出现过,就算使用更高级的材料情况也没有改变。故障发生率太高,售后服务也不能改变现况,只能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借用示泵,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成本,产品只能低价出售,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高端领域,国内由于热处理水平落后,就算是外观好看的机样展品,其耐久性也是非常不足的,这导致高端装备或关键零部件需要长期依赖进口,这不仅不利于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

此外,排污严重也是我国热处理工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技术水平的影响下,我国热处理工业的高污染现状一直都未得到应有的解决。

1.2高端热处理设备依赖进口

热处理装备的设计制造严重落后是我国热处理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的突出表现,高端的热处理和表面改性工艺装备全部依靠进口,严重的引进他国现象特别严重,这类设备的价格是传统意义上的十几倍或几十倍不等,在知识含量、高新技术技术的产权等影响,我国上千家热处理设备制造厂的技术相当于国外几十年前的水平,我国热处理工艺装备制造业没有创新能力,高端用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自身也不能向前发展,我们必须加大重视力度。

2我国热处理技术落后的原因

2.1观念落后

发达国家在热处理技术上,只要是拥有著名品牌的机械产品的企业都高度重视这方面研发,通过不断的改进和长期的积

累及大量的投入,才能够形成自己独自拥有的技术,并且成为

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有力打击竞争者的手段。

2.2粗放式的生产

对于热处理工艺而言,生产工艺是其中的核心,热处理过

程中不能直接观测到工件温度和内部微观组织变化及工件在

炉内位置,所以在高端热处理产品热处理工艺中,需要做到精

益求精,注重热处理工艺控制技术的开发,但是显然我国还尚

未做到这一点。

3关于我国热处理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探讨

重视热处理在制造业中的发展是我国热处理发展战略的

关键问题,热处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必须要从粗

放生产的状态转为精益生产状态,这样才能够形成多方面、多

学科研究和发展的信息化智能热处理技术。

3.1重视热处理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热处理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是努力扭转

我国热处理落后面貌的关键所在,这样才能得到各级政府部门

和广大企业界的支持。所以要改变现阶段重产品开发、轻关键

技术;重冷轻热和重成形轻控性的现状,以注重各类机械制造

业产品的内在质量为第一重任,提高产品的作用寿命,提升产

品的可靠性,这也是提升这一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要

实现我国成为制造业的强国的目标,必须要首先做到这一点。3.2推行热处理精益生产

从事热处理工作必须要精益求精,这句话是我国现代热处

理的奠基人已故周志强院士曾经说的。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国热处理技术一直处在滞后性的发展阶段中,为了改变这一

现状,我们需要追求质量第一的局面,推行热处理工艺的精益

化生产。

4结束语

热处理工艺是提升装备制造业中产品寿命、安全性和可靠

性的关键因素,要不断的提高我国热处理技术水平,使我国装

备制造业产品质量不高、高端装备或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

面得到全部改变,这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

么第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产品开发上一定要注重关键技术的

研究,第二重视热加工,第三重视产品控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慧超,马海宽,李培力,隋健,寇永乐,高尚辉,段丽华.我国智能热处理装备技术发展探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4(03) [2]姚玉环,张立斌,王海泉,张小勤.碳钢淬火马氏体硬度与含碳量的关系[J].金属热处理.2014(08)

[3]阎承沛,樊东黎.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燃天然气热处理技术设备上的应用探讨[J].工业炉.2011(02)

科技前沿

49

(答案)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 一、判断 1、60钢以上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属高碳钢,经适当的热处理后具有高的强度、韧性和弹性,主要用于制作弹性零件和耐磨零件。(×) 2、40Cr钢是最常用的合金调质钢。(√) 3、60Si2Mn钢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 4、高合金钢的完全退火的冷却速度是每小时100~150℃。(×) 5、等温淬火与普通淬火比较,可以获得相同情况下的高硬度和更好的韧度。(√) 6、一些形状复杂、截面不大、变形要求严的工件,用分级淬火比双液淬火能更有效的减少工件的变形开裂。(√) 7、渗碳时采用低碳合金钢,主要是为提高工件的表面淬火硬度。(×) 8、均匀化退火主要应用于消除大型铸钢、合金钢锭在铸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及材料偏析,并使其均匀化。(√) 9、高合金钢及形状复杂的零件可以随炉升温,不用控制加热速度。(×) 10、铬钼钢是本质粗晶粒钢、其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高,高温强度也高。(×) 11、铬锰硅钢可以代替镍铬钢用于制造高速、高负荷、高强度的零件。(√) 12、铬轴承钢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略长,主要使奥氏体中溶入足够的合金碳化物。(√)13、低合金渗碳钢二次重新加热淬火,对于本质细晶粒钢的零件,主要使心部、表层都达到高性能要求。(×) 14、铸铁的等温淬火将获得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 15、高速钢是制造多种工具的主要材料,它除含碳量高外,还有大量的多种合金元素(W、Cr、Mo、V、Co),属高碳高合金钢。(×)16、钢在相同成分和组织条件下,细晶粒不仅强度高,更重要的是韧性好,因此严格控制奥氏体的晶粒大小,在热处理生产中是一个重要环节。(√)17、有些中碳钢,为了适应冷挤压成型,要求钢材具有较高的塑性和较低的硬度,也常进行球化退火。(√)18、低碳钢正火,为了提高硬度易于切削,提高正火温度,增大冷却速度,以获得较细的珠光体和比较分散的自由铁素体。(√)19、过共析钢正火加热时必须保证网状碳化物完全融入奥氏体中,为了抑制自由碳化物的析出,使其获得伪共析组织,必须采用较大的冷却速度冷却。(√)20、含碳量相同的碳钢与合金钢淬火后,硬度相差很小,但碳钢的强度显著高于合金钢。(×)21、中高碳钢的等温淬火效果很好,不仅减少了变形,而且还获得了高的综合力学性能。(√)22、淬火钢组织中,马氏体处于碳的过饱和状态,残余奥氏体处于过热状态,所以组织不稳定,需要回火处理。(×)23、低碳钢淬火时的比容变化较小,特别是淬透性较差,故要急冷淬火,因此常是以组织应力为主引起的变形。(×)24、工件淬火后不要在室温下放置,要立即进行回火,会显著提高马氏体的强度和塑性,防止开裂。(√)

淬火热处理后硬度不足的原因分析

淬火热处理后硬度不足的原因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 有时会出现淬火后硬度不足的情况, 这是热处理淬火过程中常见的缺陷。硬度不足有时表现为整个工件硬度值偏低, 有时是局部硬度不够或产生软点。淬火时硬度不足的原因很多,与材料内在的冶金缺陷、选材不当、错料; 设计上的结构工艺性差、加热工艺、冷却介质、冷却方法以及回火温度等都有密切关系。综合了一些实际请总结出了这么几点常见的可能因素造成:1、原材料问题 (1) 原材料选择不当或发错料。应该用高碳钢或中碳钢制造的零件而错用成低碳钢; 应该用合金工具钢制造的零件错用成普通高碳钢。 (2) 原材料显微组织不均匀。如碳化物偏析或聚集现象, 铁素体成大块状分布, 出现石墨碳, 严重的魏氏组织或带状组织等。 2、加热工艺问题 (1) 淬火加热温度偏低, 保温时间不足也是淬火后硬度不足的原因。如亚共析钢, 当加热温度在AC3与AC1之间时, 则因铁素体未全部溶于奥氏体, 淬火后不能得到均匀一致的马氏体而影响工件硬度。金相分析时可见未溶铁素体(2) 淬火加热温度过高, 保温时间过长。对于工具钢, 当钢的加热温度过高时, 大量碳化物溶于奥氏体, 大大地增加了奥氏体的稳定程度, 使马氏体开始转变点降低, 因而淬火后工件中保留大量残余奥氏体, 使淬火后工件的硬度下降。金相分析时, 可见未溶的碳化物稀少, 残余奥氏体量明显多。 (3) 淬火加热时, 工件表面脱碳, 使表面硬度不足。金相分析时, 表面有铁素体及低碳马氏体。当磨去表面脱碳层后, 硬度便达到要求。工件在一般箱式炉中未加保护或保护不良的情况下加热, 或者在脱氧不良的盐浴炉中加热, 都会

产生氧化脱碳现象。

《金属学及热处理》_崔忠圻编_机械工业出版社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 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 c=2/3a。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 1/5a,1/2a,1/2a 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 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 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

间距为√3a/3 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 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 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则OD=c/2,AB=BC=CA=CD=a 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 由于(BC)2=(CE)2+(BE)2 则 有(CD)2=(OC)2+(1/2c)2,即 因此c/a=√8/3=1.633 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 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 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试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试题 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常见的金属晶体类型有_体心立方_晶格、__面心立方__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2、金属的整个结晶过程包括形核_____、___长大_______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3、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分为_间隙固溶体_与_置换固溶体_两种。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_不锈钢__、_耐热钢_、耐磨钢。 5、常用的常规热处理方法有___回火___、正火和淬火、__退火__。 6、随着回火加热温度的升高,钢的__强度__和硬度下降,而_塑性___和韧性提高。 7、根据工作条件不同,磨具钢又可分为_冷作模具钢_、__热作模具钢__和塑料磨具用钢等。 8、合金按照用途可分为_合金渗碳体_、_特殊碳化物_和特殊性能钢三类。 9、合金常见的相图有__匀晶相图__、_共晶相图__、包晶相图和具有稳定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10、硬质合金是指将一种或多种难熔金属_碳化物__和金属粘结剂,通过_粉末冶金__工艺生产的一类合金材料。 11、铸铁的力学挺能主要取决于_基体的组织_的组织和石墨的基体、形态、_数量_以及分布状态。 12、根据铸铁在结晶过程中的石墨化程度不同,铸铁可分为_灰口铸铁__、_白口铸铁_和麻口铸铁三类。 13、常用铜合金中,_青铜_是以锌为主加合金元素,_白铜_是以镍为主加合金元素。

14、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中属于固溶体的有_铁素体_和_奥氏体_,属于金属化合物的有_渗碳体_,属于混合物的有_珠光体_和莱氏体。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铜只有通过冷加工并经随后加热才能使晶粒细化,而铁则不需冷加工,只需加热到一定温度即使晶粒细化,其原因是(C ) A 铁总是存在加工硬化,而铜没有 B 铜有加工硬化现象,而铁没有 C 铁在固态下有同素异构转变,而铜没有? D 铁和铜的再结晶温度不同 α-是具有( A )晶格的铁。 2、Fe A 体心立方 B 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 无规则几何形状 3、以下哪种铸铁的断口呈灰黑色(D ) A 马口铁 B 白口铸铁 C 麻口铸铁 D灰铸铁 4、用于制造渗碳零件的钢称为(C )。 A 结构钢 B 合金钢 C 渗碳钢 D 工具钢 5、合金发生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 C )。 A晶格类型发生了变化 B 晶粒细化 C 晶格发生畸形 D 晶界面积发生变化 6、调质处理就是( A )的热处理。 A 淬火+高温火 B 淬火+中温回火 C 淬火+低温回火 D 淬火+低温退火 7、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A )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的目的。 A 淬火+低温回火 B 正火 C 调质 D 淬火+高温回火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作业题参考答案

1.置换固溶体中,被置换的溶剂原子哪里去了? 答:溶质把溶剂原子置换后,溶剂原子重新加入晶体排列中,处于晶格的格点位置。 2.间隙固溶体和间隙化合物在晶体结构与性能上的区别何在?举例说明之。 答:间隙固溶体是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中而形成的固溶体,间隙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组元的结构相同,形成间隙固溶体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如:铁素体F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晶体结构与α-Fe相同,为体心立方,碳的溶入使铁素体F强度高于纯铁。 间隙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组元的结构不同,间隙化合物是由H、B、C、N等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元素(以X表示)与过渡族金属元素(以M表示)结合, 且半径比r X /r M >0.59时形成的晶体结构很复杂的化合物,如Fe3C间隙化合物 硬而脆,塑性差。 3.现有A、B两元素组成如图所示的二元匀晶相图,试分析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 确?为什么? (1)形成二元匀晶相图的A与B两个相元的晶格类型可以不同,但是原子大小一定相等。 (2)K合金结晶过程中,由于固相成分随固相线变化,故已结晶出来的固溶体中含B量总是高于原液相中含B量. (3)固溶体合金按匀晶相图进行结晶时,由于不同温度下结晶出来的固溶体成分和剩余液相成分不相同,故在平衡态下固溶体的成分是不均匀的。 答:(1)错:Cu-Ni合金形成匀晶相图,但两者的原子大小相差不大。 (2)对:在同一温度下做温度线,分别与固相和液相线相交,过交点,做垂直线与成分线AB相交,可以看出与固相线交点处B含量高于另一点。

(3)错:虽然结晶出来成分不同,由于原子的扩散,平衡状态下固溶体的成分是均匀的。 4.共析部分的Mg-Cu相图如图所示: (1)填入各区域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在各区域中是否会有纯Mg相存在? 为什么? 答: Mg-Mg2Cu系的相组成物如下图:(α为Cu在Mg中的固溶体) Mg-Mg2Cu系的组织组成物如下图:(α为Cu在Mg中的固溶体,) 在各区域中不会有纯Mg相存在,此时Mg以固溶体形式存在。 (2)求出20%Cu合金冷却到500℃、400℃时各相的成分和重量百分比。 答: 20%Cu合金冷却到500℃时,如右图所示: α相的成分为a wt%, 液相里含Cu 为b wt%,根据杠杆原理可知: Wα=O 1b/ab*100%, W L = O 1 a/ab*100% 同理: 冷却到400℃时,α相的成分为m wt%, Mg2Cu相里含Cu 为n wt%, Wα=O 2n/mn*100%, W mg2Cu = O 2 m/mn*100% (3)画出20%Cu合金自液相冷却到室温的曲线,并注明各阶段的相与相变过程。 答:各相变过程如下(如右图所示): xp: 液相冷却,至p点开始析出Mg的固熔体α相 py: Mg的固熔体α相从p点开始到y点结束 yy,: 剩余的液相y开始发生共晶反应,L?α+Mg 2 Cu y,q:随着T的降低, Cu在Mg的固熔体α相的固溶度降低. 5.试分析比较纯金属、固溶体、共晶体三者在结晶过程和显微组织上的异同之处。 答:相同的是,三者都是由原子无序的液态转变成原子有序排列的固态晶体。 不同的是, 纯金属和共晶体是恒温结晶,固溶体是变温结晶,纯金属和固溶体的结晶是由

模具钢热处理十种组织缺陷分析及对策.

模具钢热处理十种组织缺陷分析及对策 王荣滨 (南弯工具厂江西330004 摘要讨论了模具钢十种热处理组织缺陷及消除方法,可产生明显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关键词模具钢组织缺陷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en kinds of microstruture defect of heat treatment mold steel,and it also gives the relative solutions to avoid defects,which can obviously bring about the economic benefit. K eyw ords mold steel microstructure defect countermeasures 钢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决定钢的热处理组织,正常组织赋予钢产品优异性能和高寿命;热处理组织缺陷恶化钢的性能,降低模具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甚至产生废品和发生事故。因种种原因,钢热处理主要有十种组织缺陷,分析原因,采取对策,提高模具使用寿命,有显著技术经济效益。 1奥氏体晶粒粗大 钢奥氏体晶粒定为13级,1级最粗,13级最细。1~3级为粗晶粒,4~6级为中等晶粒,7~9级为细晶粒,10~13级为超细晶粒。晶粒愈细,钢的强韧性愈佳,淬火易得到隐晶马氏体;晶粒愈粗,钢的强韧性愈差,淬火易得到脆性大的粗马氏体。实践证明,奥氏体形成后,随着温度升高和长时间保温,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当加热温度一定时,

快速加热奥氏体晶粒细小;慢速加热,奥氏体晶粒粗大。奥氏体晶粒随钢中W、Mo、V元素增加而细化,随钢中C、Mn元素增加而增大。钢最终淬火前未经预处理,奥氏体晶粒愈粗化,淬火得粗马氏体,强韧性低,脆性大。仪表跑温,晶粒粗化,降低晶粒之间结合力,恶化力学性能。 对策—合理选择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过低,起始晶粒大,相转变缓慢;加热温度过高,起始晶粒细,长大倾向大,得到粗大奥氏体晶粒。加热温度应按钢的临界温度确定,严格仪表精密控温,保温时间按加热设备确定。合理选择加热速度,根据过热度对奥氏体形核率和长大速率影响规律,采用快速加热和瞬时加热方法细化奥氏体晶粒,如铅浴加热、盐浴加热、高频加热、循环加热、真空加热和激光加热等。最终淬火前预处理细化奥氏体晶粒,如正火、退火、调质处理等。选用细晶粒钢、电渣重熔钢、真空精炼钢制造模具等措施。 2残余奥氏体过量 钢件淬火冷却时过冷奥氏体转变成淬火马氏体,过冷奥氏体不能100%转变为淬火马氏体,未完全转变的过冷奥氏体为残余奥氏体。淬火马氏体经不同温度回火后转变为不同回火组织,达到所需组织性能。残余奥氏体在回火过程中可部分转变为马氏体,但因材料和工艺不同,残余奥氏体可多可少保留在使用状态中。保留少量残余奥氏体有利增加钢的强韧性、松驰残余应力、延缓裂纹扩展、减少变形等。但残余奥氏体过量将降低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引起组织不稳定,导致服役时发生尺寸变化等不利因素。因此,钢中残余奥氏体不宜过量。 对策—按照模具服役条件,合理选择淬火加热温度,因模具钢含有大量降低马氏体点(Ms的合金元素,过高淬火加热温度会使钢中碳和合金元素大量溶入高温奥氏体中,奥氏体合金化程度高,增加奥氏体稳定性,使过冷奥氏体不易发生马氏体相变,有较多残余奥氏体保留在淬火组织中,因此,淬火加热温度应适中。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保留较多残余奥氏体,因此,采用中温预回火和多次高温回火,促使在高温回火冷却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发生马氏体转变。其次,淬火后经短时低温回火后进行- 60℃~120℃零下冷处理,实质是淬火的继续,促使残余奥氏体较充分转变为马氏体,温

(完整版)金属学及热处理习题参考答案(1-9章)

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 一、名词解释: 1.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4.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5.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6.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7.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8.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9.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0.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1.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2.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二、填空题: 1.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是否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7.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热处理试题及答案

热处理试题及答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热处理试题一、选择题 1.拉伸试验可测定()。 A . 强度 B. 硬度 C. 冲击韧性 D. 疲劳强度 2.材料在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 A . 强度 B. 屈服点 C. 抗拉强度 D. 疲劳强度 3.HRC表示()。 A . 布氏硬度 B. 洛氏硬度 C. 维氏硬度 D. 肖氏硬度 4.αk表示()。 A . 屈服点 B. 冲击吸收功 C. 冲击韧度 D. 疲劳强度 5.冲击试验可测材料的()。 A.强度 B.硬度 C.韧性 D.疲劳强度 6.α-Fe是具有()晶格的铁。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 7.γ-Fe是具有()晶格的铁。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 8.合金固溶强化主要原因是()。 A.晶格类型变化 B.晶粒细化 C.晶格畸变 D.温度升高9.奥氏体是()晶格。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10.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是()。

A . 珠光体 B. 莱氏体 C. 共晶渗碳体 D. 索氏体 11.纯铁在600℃是()晶格。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 12.铁碳合金相图中的A1线是()。 A . 共析线 B. 共晶线 C. 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 D. 缓慢 冷却时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开始线 13.某机械零件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一般选用()制造。 A . 低碳钢 B. 中碳钢 C. 高碳钢 D. 中高碳钢 14.含碳量为%的钢加热到750℃的组织是()。 A. P+F B. A+F C. P+Fe3C D. A 15.为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A. 完全退火 B. 球化退火 C. 去应力退火 D. 正火 16.T10 钢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的热处理采用()。 A. 完全退火 B . 球化退火 C. 去应力退火 D. 正火 17.下列牌号中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的是( )。 A . 45 B. T8 C. Q235 D. 9SiCr 18.钢在规定条件下淬火冷却时获得马氏体组织深度的能力称为 ()。 A. 淬透性 B. 淬硬性 C. 耐磨性 D. 热硬性 19.调质处理是淬火加()的热处理。 A. 低温回火 B. 中温回火 C. 高温回火 D. 正火 20.生产中所说的水淬油冷属于()。

钢的热处理复习与思考及答案

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
复习与思考
一、名词解释 1.热处理 热处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 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2.等温转变 等温转变是指工件奥氏体化后,冷却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区间内等温保 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3.连续冷却转变 连续冷却转变是指工件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速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发生 的相变。 4.马氏体 马氏体是碳或合金元素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5.退火 钢的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 工艺。 6.正火 正火是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7.淬火 钢的淬火是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 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 回火是指工件淬硬后,加热到 Ac1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 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9.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 艺。 10.渗碳 为提高工件表层碳的质量分数并在其中形成一定的碳含量梯度,将工件在渗 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使碳原子渗入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碳。 11.渗氮

在一定温度下于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 渗氮,又称氮化。
二、填空题 1.整体热处理分为 退火 、 正火 、 淬火 和 回火 等。 2.根据加热方法的不同,表面淬火方法主要有: 感应加热 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 表面淬火、 电接触加热 表面淬火、 电解液加热 表面淬火 等。 3.化学热处理方法很多,通常以渗入元素命名,如 渗碳 、 渗氮 、 碳氮 共渗 和 渗硼 等。 4.热处理工艺过程由 加热 、 保温 和 冷却 三个阶段组成。 5.共析钢在等温转变过程中,其高温转变产物有: P 、 S 和 T。 6.贝氏体分 上贝氏体 和 下贝氏体 两种。 7.淬火方法有: 单介质 淬火、 双介质 淬火、 马氏体分级 淬火和 贝氏体等温 淬火等。 8.常用的退火方法有: 完全退火 、 球化退火 和 去应力退火 等。
9.常用的冷却介质有 水 、 油 、 空气 等。 10.常见的淬火缺陷有 过热 与 过烧 、 氧化 与 脱碳 、 硬度 不足 与 软点 、 变形 与 开裂 等。 1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法,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 高频感应加热表面 淬火 、 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和 工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三种。而且感 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 浅 。 12.按回火温度范围可将回火分 为 低温 回火、 中温 回火和 高温 回火三种。 13.化学热处理是由 分解 、 吸附 和 扩散 三个基本过程所组成。
14.根据渗碳时介质的物理状态不同,渗碳方法可分为 气体 渗碳、 液体 渗
碳和 固体 渗碳三种。
三、选择题
1.过冷奥氏体是 C 温度下存在,尚未转变的奥氏体。
A.Ms; B. Mf; C. A1。 2.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选择在 A
,亚共析钢则应选择在
C


第章钢的热处理练习题

钢的热处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整体热处理分为、、和等。 2.热处理工艺过程由、和三个阶段组成。 3.共析钢在等温转变过程中,其高温转变产物有:、和。 4.贝氏体分和两种。 5.淬火方法有:淬火、淬火、淬火和淬火等。 7.按回火温度范围可将回火分为:回火、回火和回火三种。 8.化学热处理是有、和三个基本过程组成。 9.根据渗碳时介质的物理状态不同,渗碳方法可分为渗碳、渗碳和渗碳三种。10.除外,其它的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均使C曲线向移动,即使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淬透性。 11.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大致包括,,,等四个阶段。 12.碳钢马氏体形态主要有和两种,其中以强韧性较好。 13、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s点越,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 1.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是由()、()、()和()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 2.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中,珠光体与屈氏体的主要相同点是( ) ,不同点是()。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上贝氏体的组织特征呈()状,而下贝氏体则呈()状。 4.与共析钢相比,非共析钢C 曲线的特征是()。 5.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其中()的韧性较好。6.钢的淬透性越高,则其C 曲线的位置越(),说明临界冷却速度越()。7.钢的热处理工艺是由()、()、()三个阶段组成。一般来讲,它不改变被处理工件的(),但却改变其()。 8.利用Fe-Fe3C 相图确定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它只适应于()钢。 9.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它主要适用于()。10.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对过共析钢是() 11.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 S点越( ),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 12.在正常淬火温度下,碳素钢中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比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都()。 13.钢热处理确定其加热温度的依据是(),而确定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产物的依据是()。 14.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回火温度越高,钢的硬度越()。15.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过程是由()、()、()和()四个阶段所组成。 16.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和()三个阶段。

热处理课后思考题答案资料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并说明原因。 (1)马氏体是硬而脆的相。 (2)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大于Vk时,则冷速越大,所得马氏体的硬度越高。(3)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越高,其淬火后的硬度也越高。 (4)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总是比本质粗晶粒钢的晶粒细。 (5)同种钢材在同样的加热条件下,总是水冷的比油冷的淬透性好,小件的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2、马氏体组织有哪几种基本类型他们的形成条件、晶体结构、组织形态、性能有何特点?马氏体的硬度与含碳量关系如何? 3、说明共析碳钢C曲线各个区、各条线的物理意义并指出影响C曲线形状和位置的主要因素。 4、淬透性与淬硬层深度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影响钢淬透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钢制零件淬硬层深度的因素有哪些? 5、用20钢进行表面淬火和用45钢进行渗碳处理是否合适?为什么? 6、一批45钢零件进行热处理时,不慎将淬火件和调质件弄混,如何区分开?为什么? 7、将两个T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回答问题,并说明原因。 (1)哪个温度淬火后马氏体晶粒粗大? (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含碳量较多? (3)哪个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多? (4)哪个淬火后末溶碳化物量多? (5)哪个淬火适合?为什么? 8、分别用45钢和15钢制造机床齿轮,要求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安排工艺路线,热处理工序目的及使用状态下的组织。 5-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并说明原因。 解:1.马氏体是硬而脆的相。错,马氏体是硬的相,渗碳体才是脆的相; 2.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大于Vk时,则冷速越大,所得马氏体的硬度越高。错,马氏体硬度取决于含碳量,与冷却速度无关。 3.钢中的合金元素含碳量越高,其淬火后的硬度也越高。错,合金元素对淬透性的影响大,但对硬度影响小 4.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总是比本质粗晶粒钢的晶粒细。错,晶粒的大小与加

热处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 热处理试题 一、选择题 1.拉伸试验可测定()。 A.强度 B.硬度 C.冲击韧性 D.疲劳强度 2.材料在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 A.强度 B.屈服点 C.抗拉强度 D.疲劳强度 3.HRC表示()。 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维氏硬度 D. 4.αk表示()。 A.屈服点 B.冲击吸收功 C.冲击韧度 D. 5 A 6.α-Fe A D.复杂斜方7.γ-Fe A D.复杂斜方 8 A.晶格类型变化B.晶粒细化C.晶格畸变D.温度升高9.奥氏体是()晶格。 A.体心立方B.面心立方C.密排六方D.复杂斜方10.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是()。 A.珠光体 B.莱氏体 C.共晶渗碳体 D.索氏体

11.纯铁在600℃是()晶格。 A.体心立方B.面心立方C.密排六方D.复杂斜方 12.铁碳合金相图中的A1线是()。 A.共析线 B.共晶线 C.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 D.缓慢冷却时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 开始线 13.某机械零件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一般选用()制造。 A.低碳钢 B.中碳钢 C.高碳钢 D.中高碳钢 14.含碳量为1.0%的钢加热到750 A.P+F B.A+F C.P+Fe3C D.A 15 A.完全退火 B.球化退火 C.去应力退火 16.T 10 A. D.正火 17。 18 A.淬透性 19 A.低温回火 B.中温回火 C.高温回火 D.正火 20.生产中所说的水淬油冷属于()。 A.单液淬火 B.双液淬火 C.分级淬火 D.等温淬火 21.钢的淬透性由()决定。 A.淬火冷却速度 B.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C.工件的形状 D.工件的尺寸 22.油、水、盐水、碱水等冷却介质中冷却能力最强的是()。

金属热处理缺陷分析报告及案例

<<金属热处理缺陷分析及案例>>试题 一、填空题 1、热处理缺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热处理前、热处理中、热处理后三个方面的原因。 2、热处理缺陷分析方法有:断口分析、化学分析、金相检验、力学性能试验、验证试验、综合分析。 3、断裂可分为两种类型: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 4、金属断裂的理论研究表明:任何应力状态都可以用切应力和正应力表示,这两种应力对变形和断裂起着不同的作用,只有切应力才可以引起金属发生塑性变形,而正应力只影响断裂的发展过程。 5、热处理变形常用的校正方法可分为机械校正法和热处理校正法。 6、热应力是指由表层与心部的温度差引起的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内应力。 7、工程上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主要有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和火焰淬火两种。 8、热处理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控制加热质量和冷却质量。 9、过热组织晶粒粗大的主要特征是奥氏体晶粒度在3级以下。 10、真空热处理常见缺陷有表面合金元素贫化、表面不光亮和氧化色、表面增碳或增氮、粘连、淬火硬度不足、表面晶粒长大。 11、低温回火温度范围是(150-250)℃,中温回火温度范围是(350-500)℃,高温回火温度范围是(500-6 50)℃。

12、工件的形状愈不对称,或冷却的不均匀性愈大,淬火后的变形也愈明显。 13、马氏体片越长,撞击能量越高,显微裂纹密度会越大,撞击应力会越大,显微裂纹的数目和长度也会增加。 14、合金元素通过对淬透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淬裂倾向,一般来说,淬透性增加,淬裂性会增加。合金元素对M S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M S越低的钢,淬裂倾向越大。 15、一般来说,形状简单的工件,可采用上限加热温度,形状复杂、易淬裂的工件,则应采用下限加热温度。 16、对于低碳钢制工件,若正常加热温度淬火后内孔收缩,为了减小收缩,要降低淬火加热温度;对于中碳合金钢制的工件,若正常加热温度淬火后内孔胀大,为了减小孔腔的胀大,需降低淬火加热温度。 17、工件的热处理变形分为尺寸变化和形状畸变两种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淬火裂纹通常分为 A 四种。 A、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网状裂纹、剥离裂纹 B、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剥离裂纹、显微裂纹 C、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网状裂纹、表面裂纹 D、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剥离裂纹、应力集中裂纹 2、第一类回火脆性通常发生在淬火马氏体于 B 回火温度区间,这类回火脆性在碳钢和合金钢中均会出现,它与回火后的冷却速

工程材料练习题钢的热处理练习题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是由()、()、()和()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 2.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中,珠光体与屈氏体的主要相同点是 ( ) ,不同点是()。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上贝氏体的组织特征呈()状,而下贝氏体则呈()状。 4.与共析钢相比,非共析钢C 曲线的特征是()。 5.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其中 ()的韧性较好。 6.钢的淬透性越高,则其C 曲线的位置越(),说明临界冷却速度越()。 7.钢的热处理工艺是由()、()、()三个阶段组成。一般来讲,它不改变被处理工件的(),但却改变其()。 8.利用Fe-Fe3C 相图确定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它只适应于()钢。 9.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它主要适用于()。 10.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对过共析钢是()。

11.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S 点越( ),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 12.在正常淬火温度下,碳素钢中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比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都()。 13.钢热处理确定其加热温度的依据是(),而确定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产物的依据是()。 14.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回火温度越高,钢的硬度越()。 15.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过程是由()、()、 ()和()四个阶段所组成。 16.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和 ()三个阶段。 17.索氏体和回火索氏体在形态上的区别是(),在性能上的区别是()。 18.参考铁碳合金相图,将45 号钢及T10 钢(已经过退火处理)的小试样经850 ℃ 加热后水冷、850 ℃ 加热后空冷、760 ℃ 加热后水冷、720 ℃ 加热后水冷等处理,把处理后的组织填入表3 -3 -1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钢在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组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一、填空: 1、原子呈无序堆积状态的物体叫,原子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体称为。一般固态金属都属于。 2、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称为。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中心的直线,可代表晶格空间排列的的直线,称为。 3、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和三种。铬属于晶格,铜属于晶格,锌属于晶格。 4、金属晶体结构的缺陷主要有、、、、、和 等。晶体缺陷的存在都会造成,使增大,从而使金属的提高。 5、金属的结晶是指由原子排列的转变为原子排列的过程。 6、纯金属的冷却曲线是用法测定的。冷却曲线的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 7、与之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的大小与有关, 越快,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越,过冷度也就越大。 8、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由和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9、细化晶粒的根本途径是控制结晶时的及。 10、金属在下,随温度的改变,由转变为的现象称为

同素异构转变。 二、判断: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是由其内部组织结构所决定的。() 2、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3、体心立方晶格的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及立方体六个平面的中心。() 4、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均低于理论结晶温度。() 5、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晶粒越粗。() 6、一般说,晶粒越细小,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 7、多晶体中各晶粒的位向是完全相同的。() 8、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9、在任何情况下,铁及其合金都是体心立方晶格。() 10、同素异构转变过程也遵循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的规律。() 11、金属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要放出热量,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三、选择 1、α—Fe是具有()晶格的铁。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2、纯铁在1450℃时为()晶格,在1000℃时为()晶格,在600℃时为 ()晶格。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3、纯铁在700℃时称为(),在1000℃时称为(),在1500℃时称为()。

钢的热处理复习与思考及答案(试题学习)

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 复习与思考
一、名词解释 1.热处理 热处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 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2.等温转变 等温转变是指工件奥氏体化后,冷却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区间内等温保 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3.连续冷却转变 连续冷却转变是指工件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速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发生 的相变。 4.马氏体 马氏体是碳或合金元素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5.退火 钢的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 工艺。 6.正火 正火是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7.淬火 钢的淬火是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 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 回火是指工件淬硬后,加热到 Ac1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 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9.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 艺。 10.渗碳 为提高工件表层碳的质量分数并在其中形成一定的碳含量梯度,将工件在渗 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使碳原子渗入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碳。
高等教育#
1

11.渗氮 在一定温度下于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 渗氮,又称氮化。 二、填空题 1.整体热处理分为 退火 、 正火 、 淬火 和 回火 等。 2.根据加热方法的不同,表面淬火方法主要有: 感应加热 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 表面淬火、 电接触加热 表面淬火、 电解液加热 表面淬火 等。 3.化学热处理方法很多,通常以渗入元素命名,如 渗碳 、 渗氮 、 碳氮 共渗 和 渗硼 等。 4.热处理工艺过程由 加热 、 保温 和 冷却 三个阶段组成。 5.共析钢在等温转变过程中,其高温转变产物有: P 、 S 和 T。 6.贝氏体分 上贝氏体 和 下贝氏体 两种。 7.淬火方法有: 单介质 淬火、 双介质 淬火、 马氏体分级 淬火和 贝氏体等温 淬火等。 8.常用的退火方法有: 完全退火 、 球化退火 和 去应力退火 等。
9.常用的冷却介质有 水 、 油 、 空气 等。 10.常见的淬火缺陷有 过热 与 过烧 、 氧化 与 脱碳 、 硬度 不足 与 软点 、 变形 与 开裂 等。 1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法,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 高频感应加热表面 淬火 、 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和 工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三种。而且感 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 浅 。 12.按回火温度范围可将回火分 为 低温 回火、 中温 回火和 高温 回火三种。 13.化学热处理是由 分解 、 吸附 和 扩散 三个基本过程所组成。
14.根据渗碳时介质的物理状态不同,渗碳方法可分为 气体 渗碳、 液体 渗 碳和 固体 渗碳三种。
三、选择题 1.过冷奥氏体是 C 温度下存在,尚未转变的奥氏体。 A.Ms; B. Mf; C. A1。
高等教育#
1

《钢的热处理》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钢的热处理》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板条状马氏体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及一定的塑性与韧性。 2.淬火钢低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M回(+碳化物+Ar),其目的是使钢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中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T回,一般用于高σ e 的结构件;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S回,用于要求足够高的强度、硬度及高的塑性、韧性的零件。 3.马氏体按其组织形态主要分为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两种。 4.珠光体按层片间距的大小又可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 5.钢的淬透性越高,则临界冷却却速度越低;其C曲线的位置越右移。 6.钢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和为淬火做组织准备;它主要适用于过共析(高碳钢)钢。 7.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改善塑性与韧性;使强度、硬度与塑性和韧性合理配合。 8.T8钢低温回火温度一般不超过 250℃,回火组织为 M回+碳化物+Ar ,其硬度大致不低于 58HRC 。(二)判断题 1.随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减小,板条状马氏增多。(×) 2.马氏体是碳在a-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当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体积发生收缩。(×) 3.高合金钢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又具有良好的淬硬性。(×) 4.低碳钢为了改善切削加工性,常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艺。(√) 5.淬火、低温回火后能保证钢件有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并有很好韧性,它常应用于处理各类弹簧。(×) 6.经加工硬化了的金属材料,为了基本恢复材料的原有性能,常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 (三)选择题 1.钢经调质处理后所获得的组织的是 B 。 A.淬火马氏体 B.回火索氏体 C.回火屈氏体 D.索氏体 2.若钢中加入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右移,则将使淬透性 A 。 A.提高 B.降低 C.不改变 D.对小试样提高,对大试样则降代 3.为消除碳素工具钢中的网状渗碳体而进行正火,其加热温度是 A 。 A.Accm+(30~50)℃ B.Accm-(30~50)℃ C.Ac1+(30~50)℃ D.Ac1-(30~50)℃ 4.钢丝在冷拉过程中必须经 B 退火。 A.扩散退火 B.去应力退火 C.再结晶退火 D.重结晶退火 5.工件焊接后应进行 B 。A.重结晶退火 B.去应力退火 C.再结晶退火 D.扩散退火 6.某钢的淬透性为J,其含义是 C 。 A.15钢的硬度为40HRC B.40钢的硬度为15HRC C.该钢离试样末端15mm处硬度为40HRC D.该钢离试样末端40mm处硬度为15HRC (四)指出下列钢件的热处理工艺,说明获得的组织和大致的硬度: ① 45钢的小轴(要求综合机械性能好); 答: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25~35HRC。 ② 60钢簧; 答:淬火+中温回火;回火托氏体;35~45HRC。 ③ T12钢锉刀。答:淬火+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渗碳体+残余奥氏体;58~62HRC。

热处理试题及答案

热处理试题及答案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热处理试题 一、选择题 1.拉伸试验可测定()。 A . 强度 B. 硬度 C. 冲击韧性 D. 疲劳强度 2.材料在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 A . 强度 B. 屈服点 C. 抗拉强度 D. 疲劳强度 3.HRC表示()。 A . 布氏硬度 B. 洛氏硬度 C. 维氏硬度 D. 肖氏硬度4.αk表示()。 A . 屈服点 B. 冲击吸收功 C. 冲击韧度 D. 疲劳强度5.冲击试验可测材料的()。 A.强度 B.硬度 C.韧性 D.疲劳强度 6.α-Fe是具有()晶格的铁。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7.γ-Fe是具有()晶格的铁。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8.合金固溶强化主要原因是()。 A.晶格类型变化 B.晶粒细化 C.晶格畸变 D.温度升高9.奥氏体是()晶格。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10.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是()。 A . 珠光体 B. 莱氏体 C. 共晶渗碳体 D. 索氏体 11.纯铁在600℃是()晶格。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 12.铁碳合金相图中的A1线是()。 A . 共析线 B. 共晶线 C. 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 D. 缓慢冷却时 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开始线 13.某机械零件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一般选用()制造。 A . 低碳钢 B. 中碳钢 C. 高碳钢 D. 中高碳钢 14.含碳量为%的钢加热到750℃的组织是()。 A. P+F B. A+F C. P+Fe3C D. A 15.为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A. 完全退火 B. 球化退火 C. 去应力退火 D. 正火 16.T10 钢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的热处理采用()。 A. 完全退火 B . 球化退火 C. 去应力退火 D. 正火 17.下列牌号中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的是( )。 A . 45 B. T8 C. Q235 D. 9SiCr 18.钢在规定条件下淬火冷却时获得马氏体组织深度的能力称为()。 A. 淬透性 B. 淬硬性 C. 耐磨性 D. 热硬性 19.调质处理是淬火加()的热处理。 A. 低温回火 B. 中温回火 C. 高温回火 D. 正火 20.生产中所说的水淬油冷属于()。 A . 单液淬火 B. 双液淬火 C. 分级淬火 D. 等温淬火 21.钢的淬透性由()决定。 A . 淬火冷却速度 B. 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C. 工件的形状 D. 工件的尺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