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水域风光类专题报告

台州市旅游局台州学院旅游系

2003、12

浙江省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人员安排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领导小组

顾问:魏小安、尹泽生

组长:纪根立

副组长:张志顺、肖歌

成员:各市分管市长、市旅游局局长、林震华、金炳雄

专家组:

A.陈纲、林正秋、傅文伟、刘正官、方龙龙、竺国强、常杰、唐代剑、程玉申、周

宣森、王昆欣

B.各相关厅局高工或相关业务处长(省政府办公厅、省计委、财政厅、建设厅、国土资源厅、文化厅、水利厅、环保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气象局、农业局、交通厅)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连清

副组长:张华、周明瑶、颜邦林

成员:各县(市、区)分管县(市、区)长、旅游局局长、张成、叶飞、许世勇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组

组长:李跃军

副组长:耿继祥、林智理

各县(市、区)负责人:

椒江区:单庆宏黄岩区:林智理路桥区:耿继祥

临海市:郑瑛温岭市:李跃军玉环县:徐佳

天台县:季仁沛仙居县:汤蓉岚三门县:周秋巧

主要成员:陈迎春、江仙丽、张玉苏、吕秋娣、陈春波、吴有红、赵佳薇、王坤、

金央飞、王海燕、陈慧、孙长河、吴妃妃、庞小华、钱丽萍、朱红良、俞红玲、吴妍瑜、芦利丹、王月月、诸小亮、史春波、李彩琴、周旭飞、陶伟君、张跃跃、金星根、吕秋弟、顾唯唯、王丽娜、王牡丹、周永兵、吴理丹、张青、沈春玲、徐春芳、杨霞、葛利利、徐卫勇、谢丽君、曹军芬、周玉婷、章炎芳、吴金蓉、徐成华、俞春月、周玲奶。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区报告执笔

台州市总报告:李跃军

椒江区:单庆宏黄岩区:林智理路桥区:耿继祥

临海市:郑瑛温岭市:李跃军玉环县:徐佳

天台县:季仁沛仙居县:汤蓉岚三门县:周秋巧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类报告执笔

建筑设施类:单庆宏气候气象类:林智理地文景观类:耿继祥

生物景观类:郑瑛旅游商品类:徐佳遗址遗迹类:季仁沛

人文活动类:汤蓉岚水域风光类:周秋巧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水域风光类专题报告

目录

前言 (6)

第一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形成背景 (1)

第一节自然环境 (2)

第二节人文环境 (6)

第二章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价值评价 (8)

第一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释义及分类 (8)

第二节评价方法、标准与原则 (9)

第三章台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普查结果分析 (11)

第一节台州市旅游资源类型构成 (12)

第二节普查结果 (13)

一、资源丰度 (14)

二、资源品质 (16)

三、资源分布 (16)

第四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分区调查

第一节椒江区 (16)

第二节黄岩区 (16)

第三节路桥区 (18)

第四节临海市 (18)

第五节温岭市 (20)

第六节玉环县 (23)

第七节天台县 (24)

第八节仙居县 (26)

第九节三门县 (28)

第五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30)

第一节基本特征和开发优势 (30)

第二节利用现状和开发原则 (32)

第三节开发对策 (36)

附录一:台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统计 (38)

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专题报告

前言

旅游资源普查,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了实施台州市旅游全面开

发的战略部署,为编制台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台州市旅游局把辖域

内3区6县(市)的旅游资源普查作为2003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旨在了解和掌握区域

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建立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库,以利于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

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要求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区域内所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进行调查。

旅游资源调查工作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在市旅游局的组织领导下,由台州学院旅游

系组成的普查工作队于2003年7月初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技术培训,7月上旬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收集和资料摘录,7月中旬开始,陆续分赴各区、市、县,进行实地普查,至8月底结束野外工作。9月中旬至10月底,进行统计汇总、报表打印与制图等工作。在此期间,因省旅游局对资源网上上输方式几次改变,普查组对图片和单体编号整理、统计和分

析工作也相应地经历了几次反复。普查期间,得到了台州市旅游局、各区、市、县政府、

旅游局、文体局、城建局、林业局、水利局、农业局、工商局、各乡镇党委和政府、旅游

集团公司和其他所以景区景点经营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由不同的调查组分区县进行调查,对资源认识的差异难以消除,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区县之间、各旅游资源类型之间、同一类型的等级之间不平衡的现象,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也同样如此,文中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第一章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形成背景

台州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的浙江中部,陆地面积9411平方公里,总人口548.6万人,辖三区、二市及四县。位于东经120°17′~121°56′,北纬28°01′~29°20′之间。陆地东西最宽172.80公里,南北最长147.80公里。境域东濒东海,南邻温州,西连丽水、金华,北接绍兴、宁波。就经济地理而言,介于两个沿海开放城市(宁波、温州)之间,

甬台温高速、上三高速、104国道穿境而过。

全境居山面海,平原丘陵相间,丘陵、山地约占内陆总面积的2/3,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北、西、南三面是群峰叠翠,奇险幽秀的天台、括苍、雁荡三座名山;

中间是椒江、橙江、灵江三江夹峙汇集而成一片宽阔肥沃的河网冲积平原;东部沿海港湾

岛屿众多,著名的是三湾三岛九门,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自北而南布列,大陆岛、东

矶岛、玉环岛等岛屿星罗棋布,三门、玉带门、岱门、海门、剑门、松门、坎门、楚门、

漩门门户开放,这些港门是海陆互往的重要门户,在我国东南沿海中,有如此众多优越的

港门和岛屿,实属罕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理形势十分优越,古有“山海雄奇孤悬不

可难拨之势”的美誉。我国明代杰出地理学家王士性说:“吾浙十一郡,唯台一郡连山,围在海外,另一乾坤,最为据险。”括苍山为本区最高山脉,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4米,为浙东最高峰。

台州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古朴庄严,玄远清幽;人文景观渊源流长,内涵丰富,独放

异彩。唐代诗人杜甫、李白分别写下“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等赞美台州的诗句。台州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二处—

—天台山、神仙居,国家AAAA级旅游区三处——天台山、长屿硐天、江南长城,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桃渚,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三处——国清寺、台州府

城墙、桃渚军事古城,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处——桃渚、长屿硐天、方山——南嵩岩、划岩

山,还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等,构成了一幅集“佛、城、山、海、洞”为一体,且互

为表里、相得益彰,极具神奇色彩和浓郁山水生态特色的美丽画卷。

台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境内拥有多个荣誉称号或特殊称号,每一个县

市都有自己多个特殊的称号:如天台为佛教天台宗发源地、济公故里,温岭为千年曙光照

射地、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诞生地,临海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无核蜜桔之乡,

黄岩为中国工艺品之都、蜜桔之乡,仙居为中国工艺品之乡、杨梅之乡,路桥为中国商都、

枇杷之乡,玉环为文旦之乡等。

一、自然环境

(一)地质地貌条件

台州辖区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温州——临海拗陷区。自远古以来,

经历了地槽、地台、陆缘活动三大发展阶段。加里东运动前为地槽阶段。加里东运动(4亿年前)使华南地槽强烈褶皱回返,进入地台阶段。印支运动(约2亿年前)形成一系列北东向褶皱与断裂构造,进入陆缘活动阶段。以断裂为主的剧烈构造形变和大规模酸性岩浆喷发

与侵入活动,为本区地质的最大构造特色。出露地表,系中、新生界地层,以上侏罗统火

山岩系最为发育,大多呈北北东向带状分布,发育为天台苍山、华顶、九里坪,仙居里林

一长岗岭,临海仙人基、大坤山、括苍山,三门湫水山、炮台山,黄岩五部、英山,温岭

太湖山、五龙山等中低山;次为白垩系陆相碎屑岩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少量第三系玄武

岩呈北北东向,断续分布于临海大田、三门小雄、仙居上张、黄岩宁溪等断陷盆地。构造

上,台州地处新华夏系第一级构造复式第二隆起带南段。因刚性火山岩广布,以断裂构造

为主,辅有平缓褶皱与盆地构造。断裂纵横交错,局部密集成带,形成北东东向“多字型”

构造图象。影响全区者主要为北北东向(新华夏系)、北东向(华夏系)、东西向与南北向4个构造体系。燕山运动前,主要为东西向与北东向构造,为本区基底构造,控制晚侏罗世

火山碎屑岩喷发与相带分布。燕山运动中晚期(晚侏罗世后)北北东向构造开始清楚显现,

控制下白垩统的沉积而成为主要构造骨架。

台州地貌特征主要为:西北环山,东南濒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中西部与北部,中

山山脉绵延起伏:峰峦叠嶂,河谷盆地错落其间。东部与南部,低山丘陵与平原相嵌,河

道纵横密布。沿海海岸曲折,滩涂海域辽阔,岛屿星罗棋布。地貌多样,山地、丘陵、台

地、盆地、平原、海洋、岛屿均有分布。其中,山地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3,海洋为陆地面积的8.5倍。

山地:大多分布在中西部与北部,总面积4824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一半多。其中绝

对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中山2673.2平方公里;800—1000米的低中山297平方公里;500—800米低山1853.7平方公里。中山区集中在括苍山地、大雷山地与天台山地,计有千

米以上山峰201座。山体高耸挺拔,主要由火山岩与火山沉积岩系构成,岩性坚硬,不易

风化侵蚀。山势陡峭,坡度多半在25度以上。生态环境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千米以上山巅,坡陡土薄,林木稀疏。山麓有宽窄不一的坡积裙,坡度较缓,土层稍厚,为山区耕地、园

地或经济林带。主要山脉有括苍山、大雷山、括苍山雄居区境西南部,为椒江水系与瓯江

水系分水岭。其山脉由浙南洞宫山向东北延伸而来,经青田、丽水、缙云、永嘉等县界,

自仙居县西南端逶迤入境,在台州中西部的临海、仙居县蟠结成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4米,为浙东第一高峰。大雷山横亘区境中西部,为永安溪与始丰溪分水岭,由仙霞岭中支

小盘山延伸而来,山顶海拨为1229.4米;天台山耸立区境北部,北与四明山以剡溪为界,

由仙霞岭中支大盘山向东北延伸而来,自西北部入境,最高峰为苍山顶,海拔1113.4米。

盆地:在括苍山、大雷山、括苍山诸山之间,有天台盆地、仙居盆地、临海大田盆地

等山间河谷盆地。盆地内,自盆底至盆缘,有平原、台地、低丘与高丘层层分布。

丘陵:主要分布在区境中部与南部,零散而无明显脉络走向。受长年剥蚀,丘陵顶部

多呈馒头形或猪背形,有小片夷平面,坡度一般在15--35度之间,生态环境较好,林果特产繁盛。丘麓底部大多开垦成耕地。滨海丘陵与岛屿多有海侵时海蚀痕迹,切割较深,坡

度较大,乃至陡岩峭壁,属基岩海岸,土层浅薄,蓄水保肥力差。

台地:零星分布低山丘陵外围或山谷盆地前缘,有扇状洪积台地与带状堆积阶地。一

般台地高度海拔10--100米,天台县与仙居县有高150米以上台地多处。堆积层自上而下,由薄到厚,坡度平缓,水热条件较丘陵山地优越,为农业耕作与经济特产重要分布区之一。

平原:包括冲积形成的河谷平原与海积形成的滨海平原。全区70%以上人口与耕地分布在平原地区。冲积平原主要分布河流中下游两岸,较大者有始丰溪畔的天台河谷平原,

永安溪畔的仙居、白水洋、张家渡河谷平原,灵江沿岸的临海大田、城郊平原与涌泉平原,

永宁江畔的头陀、澄江平原等。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区境的东南与东部沿海,以椒江入海

口南北的温黄、椒北平原最为宽广。椒江口以北,自章安、杜桥至上盘、东洋,呈弯月形

地带,称椒北于原。椒江以南至松门地区,为浙东南沿海面积最大的温黄平原。平原上,

除散落大小不等的陆屿孤丘外,海拔高程均在l0米以下,地势平坦,河道纵横密布,呈水

乡泽国风貌。

岛屿:沿海岛屿大多在全新世陆域下沉时形成,为大陆基岩丘陵延伸而成。据海岛资

源调查,出露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1个,占全省海岛总数的22,57%;岛上陆地总面积276.02平方公里,滩地面积64.30平方公里,岛岸线总长914.87公里。县级政府驻地岛1个,乡镇政府驻地岛7个。全区岛屿,按相对独立的自然环境单元,分为

台州列岛、东矶列岛等12个岛群。

海洋:近海海域,自北而南分布着猫头洋、大陈洋、披山洋与脚桶洋、积谷洋。沿岸

港湾岛屿众多,有石浦港、三门湾、浦坝港、洞港、隘顽湾、漩门湾、乐清湾等港湾。

(二)台州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1月均温为 6.1°C,夏无酷暑,7月均温为29°C,雨量充沛,光照适中,无霜期长,年平均

气温为17°左右,年际变化不大,雨热同期。年平均降雨量1632毫米,全年有两个雨季,5~6月为梅雨期,约占全年降雨量的20%,8—9月为台风暴雨期,约占全年降雨量的23%,降雨量的年内分配不平均,这两个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43%。此外,降雨量的年际分布也

不均匀,年际之间丰、枯年降雨量之比在2倍以上。降雨量空间分布特点为从东向西随地

势增高而增加。受季风气候不稳定的影响,灾害性天气较为频繁,主要为台风、洪涝和干

旱。

(三)水文条件

台州市境内河流水系多源于西部山地丘陵区,河流多单独向东入海,但无大型地表河

流。境内溪河众多,水系发达,有大小河流700多条。境内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

里的江河(包括支流)25条。椒江水系干流发源于区境西部仙居县与缙云县交界的天堂尖,

自西向东横贯仙居、天台、临海、黄岩、椒江5个县市区,于椒江市入台州湾,全长197.70公里,流域面积6612平方公里,为浙江第三大河,流域面积约占全区内陆面积的70%。由灵江、永宁江与永安溪、始丰溪等干支流汇合而成,其中下游两岸有温(岭)黄(岩)平原、-椒北平原与大田平原,为台州主要产粮区。金清水系纵横温黄平原,流域面积1172平方公里。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区陆域的80%左右。由于山脉切割,东部与南部一些河流独

流入海,天台山北侧与东侧一些溪河则分别汇入境外的曹娥江与白溪。江河上游均为山溪

性河道,比降大,水流急;下游平缓,多为感潮河段,具有旅游观潮功能,受冲淤和潮汐

作用,入海河口多有外移。浅海滩涂辽阔,大陆架海域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另外,由于地形峭壁景观发育和断层作用等原因,造成境内峡谷湍流、峭壁飞瀑、深潭、跌水、水漈

等兼而有之,成为一项重要的风景资源构成要素。

(四)生态环境条件

浙江省东部沿海近岸一线分布着雁荡山一括苍山一天台山等山地,由于优越的水热条

件和相对较高的地势,生成了稳定的生态体系,形成了一道隔离内陆和沿海地带的生态屏

障,隔绝了不同生态类型区域内人类开发活动的不利影响,对保护各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境内林地植被面积宽广,对水源涵养起到重要作用。境内大部分溪流(包括支流)独成水系,上游污染小,水质优良,溪流清澈见底,饮用水

断面水质达到I级标准。这些都使得台州境内山清水秀,展现出十分优异的生态环境资源

质量,成为台州市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的根本保障。

二、人文环境

台州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为“于越”的一

部分,亦称瓯地。秦代,地属闽中郡。汉初,先后有东海、东越等王国封立。汉武帝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东越国除,徙民于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是为台州建县之始。

台州经济发展久远,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原始农业、渔业与制陶业,春秋末期已开始

发展饲养业。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濒海而置回浦县,三国吴太平二年(257)置临海郡,开始着意开发海疆,农桑渔盐及造船等业有较快发展。两晋隋唐,中原居民陆续南移

入境,引进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经济持续发展出现了一批城镇。宋时中原人士大批南迁,

促进了台州各业的全面发展,封建经济趋于鼎盛。尤其是南宋王朝被金兵所迫,曾从海上

南下,逃难到台州章安,这使台州知名度大增,大量人口迁移至台州。明时,倭寇经常从

台州侵扰中国,为了加强防卫,政府增派官兵到台州沿海,促使了台州沿海人口的又一次

大规模增加。经济发展上,明清以后,沿海继续大面积围涂垦种,耕作区域逐步向东拓展。

明代置太平县(温岭县),清代置玉环厅,民国时置三门县,所开发者皆为沿海新拓沃土。

因地处东部滨海,远离朝庭,周边三山阻隔,交通不便,在历史上封建皇朝的更替中,

台州属政治边缘化地区,经济上未遭受大的创伤和破坏,历朝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建树,

社会文明的延续性比较稳定,因此其台州地域文化积淀较为深厚。台州稳定的社会环境也

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在历史上台州的宗教文化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台州

自古是佛教胜地,国清寺为佛教天台宗祖庭、龙兴寺、明因讲寺等佛教寺历史悠久,在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佛教历史和中外交流史上都有重要地位。隋

代古刹国清寺是中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的发祥地,日、韩佛教天台宗的祖庭(目前,日、

韩和东南亚一带仍有300万之众的天台宗佛教信徒)。历史上中、日、韩高僧交流频繁,“鉴真东渡”、“最澄求法”为世人所熟知。天台山又是济公活佛的故里,国清讲寺、国清佛学

院、高明寺、方广寺、赤城山济公院、鉴真大师东渡驻足的香岩寺、日本高僧受戒的龙兴

寺都是宗教人士、文化交流研究者和中外宾客朝觐游览的圣地。除佛教外,道观也是台州

一个宗教景观,10大道教洞天中有括苍洞、委羽洞、玉京洞3处位于台州。因此,台州儒、道、佛三教文化浓厚,在台州分布着大小不等的上千处寺庙点。

由于台州经济开发历史悠久,留下了一批古文化遗址与众多文物。在仙居下汤,发现

了离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在玉环发现了距今约3000年前,反应海岛人类活动的三合潭文化遗址。在温岭大溪镇发现的古城遗址为战国时期徐堰王时代,古城附近仍保

留唐、宋时期的七座古窑址。在天台平桥留有石牛绳(城)遗迹,至今未能确定历史年代,

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现全市共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分为古庙、故居、古墓葬、古窑址、摩崖石刻、古民居、古建筑和革命纪念地等八大类。

还有多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些都说明台州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

总之,台州市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人居生活条件优越,形成了丰富多彩地方风俗,

这些优势为开发旅游业创造了基础条件。

第二章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价值评价

第一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释义及其分类

一.旅游资源释义

1.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二、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作为划分原则。分类对象包括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和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分类结构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就水域风光类而言,其中含1个主类,包括6个亚类、15种基本类型(见表2-1)。

表2-1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分类表

1个主类6个亚类15个基本类型

水域风光(B) BA河段BAA 观光游憩河段BAB 暗河河段BAC 古河道段落BB天然湖泊与池沼BBA 观光游憩湖区BBB 沼泽与湿地BBC潭池

BC瀑布BCA 悬瀑BCB跌水

BD泉BDA 冷泉BDB 地热与温泉

BE河口与海面BEA 观光游憩海域BEB 涌潮现象BEC 击浪现象BF冰雪地BFA 冰川观光地BFB长年积雪地

第二节评价方法、标准与原则

一、评价要求

1.以旅游资源单体及其组合为评价对象。

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及其

组合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为定量评价。要尽量避免评价的主观性和描述性,做到客观定量。

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

二、评价方法

用打分评价方法。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该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依据旅

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此外还有: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29分。

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极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三、评价标准

主要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逐项赋分,具

体参见表2.1。

表2.1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评价

项目

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

资源要素价值(85分)观赏游憩

使用价值

(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30-2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1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2-6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1 历史文化

科学艺术

价值(25分)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5-20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13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2-6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5-1 珍稀奇特

程度(15分)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5-13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1 规模、丰度

与几率(10

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

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

10-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

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

7-5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

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

4-3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

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

2-1 完整性(5

分)

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5-4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 3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 2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 1

资源影响力(15分)知名度和

影响力(10

分)

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10-8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7-5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3

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1 适游期或

使用范围

(5分)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5-4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

与。

3 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 2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

与。

1

附加值环境保护与

环境安全

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5

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4

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3

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 3

四、评价原则

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是选择调查区内

的旅游资源、资源环境及其保护状况、开发条件作为评价的对象和内容,采取一定的方法,

对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做出评价和鉴定,从而为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规划

建设提供科学基础。

(一)实地评价原则

坚持实地考察这一最根本原则,以获驭最大量的对资源的感性认识,然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科学评价其价值高低、大小、好坏和功能,充分应用地学、美学、历史学、建

筑聿、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知识,做到既不任意夸大,也不无限缩小,力求进行客观评价。

(二)发展评价原则

旅游资源的特征以及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本身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的.因此要有

动态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变化趋势,从而对旅游资源及其利用开

发做出积极和全面的正确评价。

(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常见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一般有定性与定量两种。定性研究方法使用简便.包含的

内容丰富,但缺乏可比性,只能反映旅游资源的概要状况,主观色彩较浓;定量分析是根

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以全面系统地将有关旅游资源的各评价因子予以客观量化

处理,其结果具有可比性。两者结合更能对旅游资源做出相对公正客观的评价。

(四)集体评价原则

在对资源进行评价的具体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集体评价,而不是单个人进行评价的

原则。这样才能避免片面性。

(五)兼顾三种效益原则

评价旅游资源,我们考虑了三个方面的效益。首先是经济效益,即能增加经济收入,

对当地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其次是环境效益,即能美化和保护环境,为人类提供一些有利

身心健康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空间场所。最后是社会效益,即能吸引游客,并能达到开拓眼

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目的等。总之,能通过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单体能发挥其潜在

的优势,获得综合的效应。

第三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普查结果综合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可分为河段、天然湖泊与池沼、瀑布、泉、河

口与海面、冰雪地等6大亚类,15个基本类型。台州市共查得5个亚类、11个基本类型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台州旅游资源类型构成和等级构成

一、台州市旅游资源类型构成

表3.1 台州市旅游资源类型数量统计

资源类型国家标准

基本类型

台州市

基本类型占国标比例(%)单体数量占全市比例(%)

地文景观类37 25 67.6 498 27.9 水域风光类15 9 73.3 146 8.3 生物景观类11 8 81.8 133 8.0 天象气候景观8 5 62.5 17 0.90 遗址遗迹12 11 98.8 62 3.70

建筑与设施49 44 87.8 769 43.1

旅游商品7 7 100 73 4.1

人文活动16 14 87.5 85 4.8

合计155 123 80.6 1783 100

从普查的结果看,台州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1783个,品种较齐全,类型非常丰富。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146个,占台州单体总数的8.3%,在八大主类中,比例居第三位,基本类型比较齐全,拥有国家标准基本类型的73.3%。

二、台州市旅游资源各类型等级构成

表3.2 台州市旅游资源单体等级数量统计

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总计所占比例(%)

(共794 个,占总数44.5%)(共989个,占总数55.6%)

主类地文水域生物气象遗址建筑商品人文

五级8 1 0 0 1 4 2 0 16 0.89 四级11 4 4 1 1 17 9 1 48 2.60 三级74 20 9 5 3 87 15 15 228 12.8 二级184 71 41 9 30 344 28 40 747 41.9 一级221 50 79 2 27 317 20 29 745 41.8 总计498 146 133 17 62 769 73 85 1783 100

从表中看出,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等级构成较高,146个单体中有26个是优良级,优良级为25个,其中五级有1个,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第二节台州水域风光类景观类资源普查结果

一、基本类型构成

根据国家《标准》,台州市共查得水域风光类5个亚类、11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

表3.3 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类别比例

系列标准数量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类别数目占全国类别比例(%)

亚类 6 5 83.3

基本类型15 11 73.3

台州的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单体146个,占全市单体总数的8.0%,5种亚类,占全国水域风光类全部亚类数的83.3%,涉及11种基本类型,占水域风光类全部基本类型数(15)

的73.3%。

表3.4台州水域景观类基本类型统计

椒江黄岩路桥玉环三门天台仙居温岭临海合计BAA - 4 - - 1 2 1 2 4 14 BBA - 2 - 1 - - 2 3 3 11 BBB - - - 1 - - - - - 1

BBC - 2 - 2 1 5 6 5 2 23 BCA 1 16 - 2 3 9 12 10 7 60 BCB - 3 - - 2 4 8 1 7 25 BDA - - - - - 1 - - - 1

BEA - - - 2 - - - 8 - 10 BEB 1 - - - - - - - - 1

合计 2 27 0 8 7 21 29 29 23 146 台州的水域景观资源类型十分多样。从各基本类型的单体储量分布来看,台州的水域

风光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悬瀑(BCA),数量为60个;其次是跌水(BCB),潭池(BBC),分别为25和23个,主要成因是在台州山丘中,山溪性河流下切较深,形成许多沟谷,瀑

布、跌水、潭池相间。尤其是峡谷与瀑布资源在空间上的良好组合是台州峡谷类景区的一

大特色,也是构成台州生态旅游的重要支柱。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此次普查中,水库观光游憩区段(FGA)、水井(FGB)、运河与渠道段落(FGC)三个基本类型算作建筑设施类的水工建筑类。最多的观光游憩湖区(FGA)为41个,在旅游开发中,它们可作为水域风光类利用。

表3.5台州水工建筑的水体景观类统计

椒江黄岩路桥玉环三门天台仙居温岭临海合计FGA 1 1 2 10 - 8 7 8 4 41 FGB - 1 - 2 - 1 2 1 2 9 FGC - - - - - 1 - 1 - 2

二、资源品质

表3.6 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等级分布

县(市、区)名称等级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总数序位椒江区数量0 0 0 1 0 1 8

丰度值0 0 0 6 0 6 8 黄岩数量0 1 4 13 8 26 3

丰度值0 7 20 39 8 74 3

路桥

数量0 0 0 0 0 0 9 丰度值0 0 0 0 0 0 9

临海数量0 0 3 17 4 24 4 丰度值0 0 15 51 4 70 4

温岭

数量0 1 4 11 11 27 2 丰度值0 7 20 33 11 71 4

玉环数量0 0 1 3 4 8 7 丰度值0 0 5 9 4 18 7

天台

数量 1 0 6 10 5 22 6 丰度值10 0 30 30 5 75 2

仙居数量0 1 4 10 14 29 1 丰度值0 7 20 30 14 71 4

三门

数量0 0 0 4 1 5 7 丰度值0 0 0 12 1 13 7

表 3.6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等级比例

等级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合计数量 1 4 20 71 50 146 比例优良级占水域类单体总数的18.3% 普通级占全市总数81.7% 100% 台州市水域风光类总数不多,高质量的数量也不多,但品质高的单体比例相对较高,

142个水域风光类单体中,优良级旅游资源达到26个,占水域风光类的18.3%,占全市单体总数的 1.7%;普通级旅游资源占大部分,占水域风光类的81.7%。有部分的资源单体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景观较为奇特的有天台的石梁飞瀑、温岭的飞瀑

倒流、方山顶湖泊群,还有海滨的海水风光,都是开发台州观光旅游的重要载体。台州水

域风光类优良级单体如下表:

表3.7台州水域风光类优良级单体统计

编号单体名称代号类型行政位置等级2403 云片瀑BCB 跌水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 3

2265 上郑乡瀑布群BCA 悬瀑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 4

2261 恩坑瀑布BCA 悬瀑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 3

2710 天水瀑BCA 悬瀑台州市黄岩区头驼镇 3

2708 水帘瀑BCA 悬瀑台州市黄岩区头驼镇 3

4030 临海东湖BBA 观光游憩湖区台州市临海市江南街道 4

4030 东湖BBA 观光游憩湖区台州市临海市江南街道 4

4068 灵江观光河段BAA 观光游憩河段台州市临海市括苍镇 3

4065 抛珠瀑BCA 悬瀑台州市临海市括苍镇 3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北京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章北京市旅游环境 1、基本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1381.9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2、自然环境: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90.8平方公里,占38%。山区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62%。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1282.8平方

公里,远郊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县的面积12239.9平方公里。市区规划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河,面积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区(即旧城区,东西以二环路中心线为界,南北以护城河中心线为界)面积62.5平方公里。 全市总计:16个市辖区 2个县(截至2002年12月31日) 市辖区: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房山区崇文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门头沟区石景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县:延庆县密云县 第二章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历史与现状 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也是全国最大的陆空交通枢纽。 北京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迁到南京,北京被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同时撤销京兆地方。民国十九年6月,北平被降为河北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这一时期,北京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相当的优势,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在这里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模板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1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 ( )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2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旅游研究、区 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 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 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 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 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 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 主要适用于旅游界, 对其它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 以及旅游资源 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 点) 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 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 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目标 这次调查的问卷主要是调查一下关于对旅游的一些态度和观点。主要内容大致包括对象的职业(学生于非学生)、出游的方式和次数以及选择的地点、旅游的花销、旅游关注的内容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粗略了解一下旅游的状况。 二、调查的方式与结果 我们采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将地址链接通过QQ的方式发给不同的对象群,我们发放了84份,收集到有效问卷42份,如下图: 其中男生20人,女生22人,男生47.62%,女生52.38%,学生88.1%,非学生11.9%

三、数据分析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一共设计了16个问题,根据反馈的数据我们做出了如下分析。 首先对旅游的兴趣进行了调查,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为“你喜欢旅游吗”并化分了程度,而且对每年旅游的数据进行了统计,数据结果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概所有的人都喜欢旅游,每个人都会有旅游的想法。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可能不是人人都会有机会去实现旅游的愿望。第一张和第二张图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大部分的人都进行过一次以上旅行,只有少部分没去过任何地方了才行。 其次,我们对出游的方式以及时间段进行了调查,设计了“您一般会选什么时候去旅游?”、“您出游前在网上搜索信息的频率”、“您一般会选什么时候去旅游?”三道问题收集数据,结果如下所示

从上述图中不难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游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化。他们会事先上网查询要去的地方,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旅

行的质量。出游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但更倾向于和好友及亲人之间的旅行,更可以感受旅行的愉悦。由此可见,旅行已成为感情沟通不可或缺的一种桥梁。寒暑假和黄金周已成为旅游的旺季,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在这段时间除外旅游,从中也可大致推断出,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很难找到充分的时间去旅行。 第三,我们对旅游的目的地以及那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了问卷调查,设计了“您比较喜欢哪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您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范围在”数据如下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第1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书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的旅游资源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行业的资源开发、产品设计、服务与管理工作有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经由思考和凝练,形成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和范围,为论文开题做好准备;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拓宽视野,更好更快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调查要求: ⑴要求学生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进行评价。 ⑵以花溪公园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景点设计,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路线,以期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塑造高原明珠——花溪公园的特色空间形象,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使花溪公园独特的喀什特地形地貌得到全方位的绽放。 ⑶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9)标准。 ⑷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⑸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1、花溪公园概况 花溪公园坐落于贵阳市南郊的花溪区,花溪区北临南明区、乌当区,东与龙里县相邻,南接长顺县、惠水县,西与清镇市、平坝县接壤,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地总面积957.6平方公里。花溪是一个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海拔1100米,气候温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市南郊17公里花溪区内,建于1937年,占地800余亩,是贵州著名的旅游胜地,它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是贵州三颗“高原明珠”之一。公园内形成了主要以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的特色城市休闲旅游地带。不但是附近的居民优良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花溪区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2、花溪公园周围环境概况 花溪乃取其繁花似锦、溪水长流之意。花溪河畔有小山数座参差其间,或突兀孤立,或蜿蜒绵亘。那里山环水绕,水清山绿,堰塘层迭,形成方圆十多公里的名胜风景区域。它包括“十里河滩”、“天河潭”、“高坡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青岩古镇”、“黔陶幽境”等8个景区。 “高坡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出自于景区的高坡乡,那里是贵阳市海拔最高的地方,居民均系苗族同胞。高坡乡的苗族有不少传统的民族节日,其中,以“四月八射背牌”、“正月跳洞”、“七月牛打场”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 community factor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

2020年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例

2020年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例 导读:本文是关于2020年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例,希望能帮助到您! 前言 (一)调查时间 2020年10月24日 (二)调查地点 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扎达盖公园 (三)调查人员 (四)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1.通过本次的调查,详细的了解旅游资源的调查手段和注意事项。并通过此次调查,掌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达到学以致用。 2.详细学习和运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20)对旅游资源进行评分从而进行判定。 (五) 旅游资源调查要求 1.从指导老师手里拿到旅游资源分类表,粗略了解表中种类和填写事项。 2.实地游览并根据实地情况填写旅游资源分类表。进行整理。 3.根据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找出有点并加以规划和利用,找出缺点来进行改善。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4.完成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

扎达盖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路与北二环路交汇北路东,区域与厂汉板镇,攸攸板镇相接。属回民区管理。 (二)交通状况 扎达盖公园临近交通网健全。北有呼包高速路,外地游客到达便利。南有通道北路直达市中心。且附近与北二环路交汇,方便抵达市区内任意位置。 (三)自然资源 扎达盖公园自然资源丰富,园内有扎达盖河穿过,也形成了扎达盖湖,河湖边芦苇丛生,造就了丰富的观光游憩旅游资源。同时,园内有可观的动植物资源,草地和以松树为主的林地面积大。并有喜鹊栖息地供游人观赏。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200mm 到400mm之间,四季景观不同。地处城市边缘,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良好。 (四)人文资源 扎达盖公园以扎达盖河穿过得名,而该河又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扎达盖,蒙古语意为“宽阔”,扎达盖河即宽阔的河。它的本身就是一部呼和浩特市的通史。另外,园内有设有广场,凉亭,阁楼,塔式建筑等人文建筑,游览价值高。其次,扎达盖公会在设计伊始就设有老年活动中心等公众文化设施,还在发展中规划了钓鱼点等游览设施。人文旅游资源数量极多。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和历史现状 (一)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 扎达盖公园中流趟着的扎达盖河原来并不是现在这个模样,它有三个源头:一个是公主府东边的大水泉,一个是公主府西边的小水泉,还有一个是新、旧两城中间姑子板申村(现巴彦塔拉饭店一带)的水泉。公主府东边的水泉较大,人们叫它“大府河槽水”;公主府西的水泉较小,人们叫它“小府河槽水”;姑子板申的泉水东西流向,穿过从前清时期“归化营”的营坊(现回民区营坊道)门前,经礼拜寺巷到小教场、牛桥东河沿、城隍庙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水域风光类专题报告 台州市旅游局台州学院旅游系 2003、12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水域风光类专题报告 目录 前言 (6) 第一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形成背景 (1) 第一节自然环境 (2) 第二节人文环境 (6) 第二章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价值评价 (8) 第一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释义及分类 (8) 第二节评价方法、标准与原则 (9) 第三章台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普查结果分析 (11) 第一节台州市旅游资源类型构成 (12) 第二节普查结果 (13) 一、资源丰度 (14) 二、资源品质 (16) 三、资源分布 (16) 第四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分区调查 第一节椒江区 (16) 第二节黄岩区 (16) 第三节路桥区 (18) 第四节临海市 (18) 第五节温岭市 (20) 第六节玉环县 (23)

第七节天台县 (24) 第八节仙居县 (26) 第九节三门县 (28) 第五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30) 第一节基本特征和开发优势 (30) 第二节利用现状和开发原则 (32) 第三节开发对策 (36) 附录一:台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统计 (38)

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专题报告 前言 旅游资源普查, 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了实施台州市旅游全面开发的战略部署, 为编制台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台州市旅游局把辖域内3区6县(市)的旅游资源普查作为2003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旨在了解和掌握区域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 建立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库, 以利于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对区域内所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进行调查。 旅游资源调查工作技术性强、工作量大, 在市旅游局的组织领导下, 由台州学院旅游系组成的普查工作队于2003年7月初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技术培训, 7月上旬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收集和资料摘录, 7月中旬开始, 陆续分赴各区、市、县, 进行实地普查, 至8月底结束野外工作。9月中旬至10月底, 进行统计汇总、报表打印与制图等工作。在此期间, 因省旅游局对资源网上上输方式几次改变, 普查组对图片和单体编号整理、统计和分析工作也相应地经历了几次反复。普查期间, 得到了台州市旅游局、各区、市、县政府、旅游局、文体局、城建局、林业局、水利局、农业局、工商局、各乡镇党委和政府、旅游集团公司和其他所以景区景点经营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由不同的调查组分区县进行调查, 对资源认识的差异难以消除,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区县之间、各旅游资源类型之间、同一类型的等级之间不平衡的现象,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也同样如此, 文中如有不当之处, 恳请指正。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前言: 1、调查时间:2014年3月19日星期三 2、调查人员:刘琴潘婷幸飞周小敏 任务安排:潘婷负责旅游资源评价,周晓敏负责资源的开发和建议,幸飞负责资源环境概况,刘琴负责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单体的填写有:潘婷负责黄瓜山和观音山:周小敏负责卫星胡,最后由刘琴汇总。 3、调查地点:永川区 4、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永川区整体旅游资源的调查,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目的和意义,及其要点和方法。将课本知识和具体时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以实现理论实践双提高。 5、调查要求 ⑴先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 ⑵绘制《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⑶选定永川区内重点调查的旅游单体,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逐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调查内容。 ⑷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所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赋分、评价。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一、调查区自然地理特征 永川区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民热情善良、经济比较繁荣。永川因“护城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永川区处于重庆的西部,距离市中心56公里,距离成都276公里。成渝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全境,长江流经过南端,历为渝西和川东难佳通,通讯枢纽和商贸,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的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永川区的气候属于韩国典型的季节风气候,夏天和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夏天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高温多湿。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年平均降雨1042.2毫米,平均日照1298.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17天。它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大,品种多,以能源,冶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调查

第九讲 旅游资源调查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要求;掌握旅游资源调查方法、工作程序与调查要点。 [教学重点] 旅游资源详查及调查表填写。 [教学难点] 旅游资源性状描述。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对比分析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要求 1、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与方法进行调查。 2、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与量化。 --文件记录避免使用不着边际的文学语言,力戒浮华与主观臆断。 --图件准确、清晰。 3、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与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与编写调查文件等工作。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这些资料与成果为主,并逐个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包括访问、现场观察、测量、记录、绘图、摄影。 4、旅游资源调查分为“旅游资源详查”(属于“旅游资源综合性调查”)与“旅游资源概查”(属于“专门目的旅游资源调查”)两个层次,其调查方式与精度要求也不同。 5、旅游资源详查与旅游资源概查比较 (一A 详查 概查 性质 区域性的。 专题性的。 目的 为地区旅游开发的综合目的服务。 为地区旅游开发的特定目的(旅游规划、项目设置、资源保护、法规建设、市场推销等)服务。 组织形式 专门成立调查组,成员专业组合完备。 调查组成员专业满足调查内容需要。 工作方式 对所有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执行标准规定的全部程序。 按照标准的相关程序运作。重点对涉及到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可以简化工作程序。 提交文件 标准要求的全部文件、图件。 部分有关文件、图件。 成果处理 直接处理、转化为公众成果,为广大社会提供。 成果直接为专项任务服务。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例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范例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例 前言 (一)调查时间 XX年10月24日 (二)调查地点 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扎达盖公园 (三)调查人员 (四)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1.经过本次的调查,详细的了解旅游资源的调查手段和注意事项。并经过此次调查,掌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达到学以致用。 2.详细学习和运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XX)对旅游资源进行评分从而进行判定。 (五) 旅游资源调查要求 1.从指导老师手里拿到旅游资源分类表,粗略了解表中种类和填写事项。 2.实地游览并根据实地情况填写旅游资源分类表。进行整理。 3.根据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找出有点并加以规划和利用,找出缺点来进行改进。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4.完成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 扎达盖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路与北二环路交汇北路东,区域与厂汉板镇,攸攸板镇相接。属回民区管理。 (二)交通状况扎达盖公园临近交通网健全。北有呼包高速路,外地游客到达便利。南有通道北路直达市中心。且附近与北二环路交汇,方便抵达市区内任意位置。(三)自然资源扎达盖公园自然资源丰富,园内有扎达盖河穿过,也形成了扎达盖湖,河湖边芦苇丛生,造就了丰富的观光游憩旅游资源。同时,园内有可观的动植物资源,草地和以松树为主的林地面积大。并有喜鹊栖息地供游人观赏。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200mm到400mm之间,四季景观不同。地处城市边缘,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良好。 (四)人文资源扎达盖公园以扎达盖河穿过得名,而该河又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扎达盖,蒙古语意为“宽阔”,扎达盖河即宽阔的河。它的本身就是一部呼和浩特市的通史。另外,园内有设有广场,凉亭,阁楼,塔式建筑等人文建筑,游览价值高。其次,扎达盖公会在设计伊始就设有老年活动中心等公众文化设施,还在发展中规划了钓鱼点等游览设施。人文旅游资源数量极多。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和历史现状 (一)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表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 基本类型调查表 类型代号: BDA 序号: 10名称白鹤泉 20 行政隶属□□□□□□30位置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区 50普查小区岳麓山风景区 照片说明 拍照时间 2013年1 月9日11时 20分 拍照人 张沁梅 60 类型描述 白鹤泉位于湖南长沙麓山寺后,古树环抱。山崖前有一碧瓦单檐方亭,亭中有泉池一方,周以汉白玉石拦护之。椽从山顶直下有一裂隙,山上水经沙岩层过滤后经裂隙流下,至白鹤泉处稍转平缓,泉水从石罅中涓涓涌出,汇集泉池,不盈不涸。泉水属单纯碳酸泉,水质清澈透明,可饮可浴;泉水从山顶直下,夹着无数气泡冒出来,有如汽水一般,水质甘甜清冽,称“麓山第一芳润”。白鹤泉水有一个有趣的特点是,用它煮沸后沏茶,蒸腾的热气盘旋在茶杯口久久不散,形似白鹤。亭外有一水池,池中有一双翩翩起舞的白鹤像

70 特征数据 始建时间清光绪三年(公元 1877年), 海拔54米 泉池面积约1平方米 泉深4-5米 80 环境背景 白鹤泉是岳麓山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十分美好的风景和历史积淀,周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它位于湖南长沙麓山寺后观音阁外南侧,上山公路旁。山崖前有一碧瓦单檐方亭,亭中有泉池一方,周以汉白玉石拦护之。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粮道夏献云在泉上建亭,抗战时被毁,解放后又新建一亭,碧瓦朱栏,颇见风雅。现泉侧建有茶室,用清冽的白鹤泉水沏茶,供游客品尝。 90 保护与开发现状 开发程度较高,本位于上山公路旁,周边景观又众多,可谓地理位置优越。现泉侧建有茶室,吸引了越来越多来岳麓山风景区的游客在此驻足。但此景点显得太过单一,简单,不仅表现为旅游相关设施的建设较为单调,也表现为其过于简单且少的旅游商品,使此景点在岳麓山的影响下,更多的成为了一个健身康体的处所,而不是我们认为的观光旅游之所。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急需进行旅游商品及产品的深度开发 主要资料来源(资料目录),备注 实地调查 普查组名称 填表人张沁梅填表日期 2013年1月10日校核人严格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表

基本类型调查表 类型代号:43-010-005-FAC-01 序号:CS-YLQ-002 麓山寺 10名 称 20 行政隶属430104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山腰 30位 置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山腰 50普查小 区 照片说明 岳麓山古 岳麓寺 拍照时间 2012.01.04 拍照人 柯鹏程 60 类型描述(200字)

麓山寺又名慧光寺,万寿禅寺,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山腰,寺院总面积为8428平方米,海拔295米。由敦煌菩萨笠法护的弟子笠法崇创建于西晋武麓山寺正门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迹,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湖南省佛教协会驻地。 麓山寺坐落在岳麓山的古树丛中,是湖南省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誉,现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该寺创建1700多年来,曾六度毁于战火。1944年毁于日军,今仅存山门和藏经阁。殿堂现已修复,殿内千手观音庄严慈祥。现在寺由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斋堂等主要建筑组成。山门作牌楼式,额书“古麓山寺”,藏经阁又名观音阁,阁前有古罗汉松二株,传为六朝所植,又名六朝松,成为麓山寺悠久历史的活见证。 。 70 特征数据 71 面积8428平方米76 72 海拔295米77 73 历史1700多年78 74 始建于公元268年79 75 80 环境背景(160字) 麓山寺坐落在岳麓山的古树丛中,是湖南省最古老的寺庙之一。该寺左临清风峡,右饮白鹤泉,前瞰赫曦丹枫、长岛湘流,后倚禹碑风云、深壑林海。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誉,现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 麓山寺门为牌楼式,正中之上镌“古麓山寺”四字,门楼两侧镌著名的楹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准确地概括了麓山寺的历史地位。入麓山寺大门后可见放生池,前进为弥勒殿,佛台上供弥勒佛像。弥勒殿左有钟楼,右为鼓楼。中进为大雄宝殿,即正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顶,殿内佛台供奉释迦牟尼佛三身佛像,庄重至极,殿左是五观堂和客堂,殿右是讲经堂。后进为观音阁,又叫藏经阁,阁前坪有两株罗汉松,称“六朝松”。 90 保护与开发现状(120字)

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 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 全国国土面积的1.8%。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有黄果树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荔波漳江、遵义会议会址、梵净山等名胜古迹。 一、贵州简介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 为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最高海拔达2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 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说法,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由于地势由北、东、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内部起伏较大和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原因,各地光照、辐射、热量差异较大。加之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二、主要旅游特色 由于以上诸多因数,构成了贵州独特的旅游构造,当今贵州, 旅游总体方向为以下五个方面:

1、红色旅游 贵州的土地上,遍布着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会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流血、奉献、牺牲,而那些承载着革命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的纪念地、标志物,会址,是组织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的必到之处。红色旅游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全,数量多,分部广但相对集中,据网上初步调查,我省红色旅游点160多处,具有开发潜力的精品旅游点50多处。在红色旅游点中,长征文化突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北至赤水,南至荔波,东至玉屏,西至赫章、盘县,行成三线三区。一下是主要路线:一、贵阳(息烽集中营)、遵义(遵义会址、红军 山烈士陵园、娄山关景区、乌江景区区)、仁怀、习水、赤水(红军四渡赤水)二、贵阳、黔西、大方(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毕节(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毕节烈士陵园等)。三、贵阳、镇远、黎平(黎平会议会址等)。 2、民族文化旅游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民俗文物之多位居全国第一。民族村寨山清水秀,竹林葱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民族服饰款式丰富多彩,工艺巧夺天工内涵广博深邃。民主节日数量之多,活动人数和内容之光,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贵州省黔东南州更是号称百节之乡。此外,香纸沟布依寨、雷山西江苗寨、雷山郎德苗寨、凯里寨瓦苗寨、清镇黑土苗寨、镇宁石哨布依寨、水城青

旅游资源调查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焦作师专教案纸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焦作师专教案纸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掌握调查总体基本情况的调查方式。 3、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照调查任务确定的对象和范圉,从全体调查总体中抽选部分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用所得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结果的调查方式。 二、旅游资源调査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环境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 (1)调查区概况:包括调查区名称、所在行政归属与区划、范围和面积、中心位置与依托城市等。 (2)地质地貌要素: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是形成自然景观的物质基础。调查记载调查区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活动强度,对调查范围的总体地质地貌特征有一全面概括了解。 (3)水体要素:调查区冰川、河流、湖泊、瀑布、涌泉、海洋等在地质地貌、气候、植被等因素配合下,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水体景观,构成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调查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季节性水量变化规律和特征,可供开采的水资源,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水灾害及其对旅游资源的不利影响等。 (4)气象气候要素:气象气候条件对自然景观的形成和破坏都不能不产生影响。作为气象和气候本身与其它自然地理要素配合可形成具有特色的吸引物,也能产生具有观赏价值的旅游景观,但恶劣的气象气候环境可能导致对景观的破坏,成为旅游的阻障。调查包括:调查区的年降雨量及其分布,气温、光照、湿度及其变化,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学院旅游规划与开发作业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作者 院系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目录 前言 (3) (一)调查时间 (3) (二)调查地点 (3) (三)调查人员 (3) (四)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3) (五) 旅游资源调查要求 (3)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4) (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 (4) (二)交通状况 (4) (三)自然资源 (4) (四)人文资源 (4)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和历史现状 (4) (一)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 (4) (二)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5) 第三章、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5) 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 (5) (一)自然资源的评价 (5) (二)人文资源的评价 (5) (三)总体评价 (5) 第五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6) (一)严格的管理是发展之基 (6)

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6) 2.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6) 3.合理开发,特色发展 (6) (二)悠久的历史是发展之匙 (6) (三)清幽的环境是发展之机 (6)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前言 (一)调查时间 2010年10月24日 (二)调查地点 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扎达盖公园 (三)调查人员 (四)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1.通过本次的调查,详细的了解旅游资源的调查手段和注意事项。并通过此次调查,掌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达到学以致用。 2.详细学习和运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对旅游资源进行评分从而进行判定。 (五) 旅游资源调查要求 1.从指导老师手里拿到旅游资源分类表,粗略了解表中种类和填写事项。

2.实地游览并根据实地情况填写旅游资源分类表。进行整理。 3.根据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找出有点并加以规划和利用,找出缺点来进行改善。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4.完成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 扎达盖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路与北二环路交汇北路东,区域与厂汉板镇,攸攸板镇相接。属回民区管理。 (二)交通状况 扎达盖公园临近交通网健全。北有呼包高速路,外地游客到达便利。南有通道北路直达市中心。且附近与北二环路交汇,方便抵达市区内任意位置。 (三)自然资源 扎达盖公园自然资源丰富,园内有扎达盖河穿过,也形成了扎达盖湖,河湖边芦苇丛生,造就了丰富的观光游憩旅游资源。同时,园内有可观的动植物资源,草地和以松树为主的林地面积大。并有喜鹊栖息地供游人观赏。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200mm到400mm之间,四季景观不同。地处城市边缘,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良好。 (四)人文资源 扎达盖公园以扎达盖河穿过得名,而该河又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扎达盖,蒙古语意为“宽阔”,扎达盖河即宽阔的河。它的本身就是一部呼和浩特市的通史。另外,园内有设有广场,凉亭,阁楼,塔式建筑等人文建筑,游览价值高。其次,扎达盖公会在设计伊始就设有老年活动中心等公众文化设施,还在发展中规划了钓鱼点等游览设施。人文旅游资源数量极多。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和历史现状 (一)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 扎达盖公园中流趟着的扎达盖河原来并不是现在这个模样,它有三个源头:一个是公主府东边的大水泉,一个是公主府西边的小水泉,还有一个是新、旧两城中间姑子板申村(现巴彦塔拉饭店一带)的水泉。公主府东边的水泉较大,人们叫它“大府河槽水”;公主府西的水泉较小,人们叫它“小府河槽水”;姑子板申的泉水东西流向,穿过从前清时期“归化营”的营坊(现回民区营坊道)门前,经礼拜寺巷到小教场、牛桥东河沿、城隍庙的霸王桥,而后与“大府河槽水”主流相汇,人们叫“营坊门前水”。其余的水和“营坊门前水“小府河槽水”在天主堂和北茶坊关帝庙南边合流,汇集成了扎达盖河。 道光、咸丰、同治(1821年至1874年)统治的半个世纪中,扎达盖河两岸成了‘南迎里府客’和‘北接外藩财’的商业闹市区。道台衙门两面临河,衙署四周密植杨柳。乾隆至道光时,即已长成合抱之木。每天拂晓,庆凯桥附近非常幽静。早起的人们,漫步桥上,凭着石头桥栏,耳听淙淙的流水声,远眺道台衙门树梢上的弯月,别具一番风光。朋苏召和乃莫齐召则被绿树环绕,清风掠过。树枝忽高忽低,召庙忽隐忽现,使人仿佛看到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仙境。于是,‘石桥晓月’和‘六桥溪柳’,便把扎达盖河两岸描绘成一幅色彩淡雅赏心悦目的图画。” 民国18年,绥远建省遇到特大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成群的饥民,跑进城里抢食。民国19年,阎、冯联合反蒋,挑起中原大战,归化城失业青年被补征入伍。民国20年,傅作义将军出任绥远省主席后,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归化城的商务中心,已由扎达盖河两岸,移到了小南街一带。那里烟土店林立,绥远省的军政机关,都指望

池州市旅游资源调查

旅游资源调查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是旅游业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源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摸清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性质、分布、价值、存在环境、利用现状、开发条件等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对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做出初步评价,从而为旅游产业定位和旅游项目的建设提供客观依据。 规划组在对池州市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获得大量调研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旅游局2003年5月1日最新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确定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旅游资源共分成8大主类(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生物景观、D天象与气候景观、E遗址遗迹、F建筑与设施、G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31种亚类、155种基本类型,对池州市旅游资源作如下分类和评价。 一、旅游资源调查 1.1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5种,基本类型全部37种。池州市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有亚类2种(AA综合自然旅游地,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基本类型3种,代表性单体资源14处(表2-1)。 表2-1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1.2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6种,基本类型全部15种。池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有亚类3种(BA河段、BB天然湖泊与池沼、BC瀑布),基本类型3种,代表性单体资源6处(表2-2)。池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多种多样,拥有江流、河流、湖等类型,开发潜力较大。 表2-2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1.3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4种,基本类型全部11种。池州市生物

景观类旅游资源有亚类2种(CA树木、CD野生动物栖息地),基本类型2种,代表性单体资源4处(表2-3)。 表2-3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1.4 天象与气候景观 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2种,基本类型全部8种。池州市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有亚类2种(DA光现象、DB天气与气候现象),基本类型全部2种,代表性单体资源2处。 1.5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2种,基本类型全部12种。池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亚类2种(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