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浅议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摘要:目前,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的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问题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

首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必须靠自主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识字写字的时间、读书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等等,并且要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当前值得反思的是,由“教师为中心”滑向“对学生放任自流”。关键是在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导”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的质量。教师加强指导,一要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二要处理好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系,那些重要的、学生忽略的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时效性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时效性思考 在当今小学语文的教育之中,很多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除此之外,在作业的评价方面也比较片面,比如,很多教师仅仅停留在了判断对错的层面上,又或是只重视学生是不是按时上交了作业,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作业布置的是否合理有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身为语文教师绝对不能墨守成规。 标签:语文作业;时效性;建议 “作业”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在课上,学生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一系列与课堂内容有关的作业,像是随堂听写,又或是依照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等,而在课外,作业则主要是指那些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 一、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意义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知识的积累、上课所学内容的回顾与重组、语文素养的形成等,都离不开作业的维系与深化。换句话说,作业的设立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能够非常有效地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合理、恰当地布置作业对学生学习语文以及学好语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作业的时效问题 (一)作业形式比较单一。 在当今小学语文的教育之中,有不少教师觉得,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探究以及创新作业形式,会非常影响课程进度的开展。因此,教师在安排作业的时候,依然偏向于传统的“写作业”,像是抄写课文、做课后习题以及手抄卷子上的试题等。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把背过的知识默写,就连一些需要听说训练的内容也被改成了“写”。除此之外,很多教师留的作业大多都是一些“速食作业”,今天留,明天就能完成,作业时间太短,缺少积累性的内容。要知道,语文的学习,除了要记诵和解题之外,更重要的是积累以及语文素养的养成。教师应当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切莫本末倒置。 (二)作业的判定内容比较单一。 对于作业的判定内容,很多教师仅仅停留在了判断对错的层面上,又或是紧抓学生有没有按时完成并及时上交作业,这明显是不够的。因为作业能反映出的情况有很多,不但能使教师看出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以及当前阶段的学习状态,还能看出他们目前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只是单一地将作业的正确率以及学生对作业内容的掌握情况作为了评判标准,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教育改革,是语文老师都感兴趣、值得讨论的话题。身为语文教师,我没有停止过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思考;没有停止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更没有停止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反思。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反思过去自己曾经努力求索的课,过于注重知识灌输。所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激发兴趣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课堂效果不会太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即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轻松感。有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不同的声音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才得以自由绽放,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情感愉悦的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的潜能才会不断的开发,生活品质才能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要让“爱”充盈课堂,爱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用自己的快乐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家园。 三、创设成功、高效的课堂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一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二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成功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 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爱好都存在着不同,要求我们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的成长”。一位教育专家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好了,而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唤醒他们的灵感,唤醒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唤醒他们的创新潜能。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优秀学生,当我们把爱洒向学生时,特别是好学生时,不要忘了一个容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体会

第九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体会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小学学科:语文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的到重新确立,也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特点,教师专业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有所改变。关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语文教育专家们在各种媒体上已经发表了多篇论文,论述深刻,阐释清晰。因而,本文主要是结合本地的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实践,第一,谈谈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第二,就实现课程目标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教师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专业素质教学新课程 课改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个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我们知道,课程目标对于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改革语文教学,首先要对语文课程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当我们把《课标》精神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结合起来思考时,就会对语文课程目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那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而整个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不同学科的具体目标来完成,所以,语文课程目标是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相一致的。《基础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就是最重要得交际工具,就是人类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得统一就是语文课程得基本特点。"这里得“工具”就是一种比喻得说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得课程得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得文化功能与课程所具有得人文学科得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就是不妥当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得高度统一就是语文课程应该争 取得目标,也就是完全可以实现得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得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她课程得基础,也就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得基础。语文课程得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得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得基本理念? ( 一)全面提高学生得语文素养 学生应具备得基本语文素养得内涵就是丰富得,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体现了工具生与人文性相统一得思想,包含了扎实得基本功得培养与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开发。??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就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得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得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得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得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得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 ?(二)正确把养就是适应生活需要得、整合得、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得语文素养、? 握语文教育得特点??关于语文教育得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得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与自然科学类得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瞧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得、带有个人情感与主观色彩得内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得情感、体验与有独特创新得理解。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得实践性??语文就是实践性很强得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得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得主要途径也应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 ?语文就是母语教育课程,知识得系统与完整。??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得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 悉得有利条件,有丰富得学习资源,有大量得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 触语文材料,在大量得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得规律。 4、汉语言文字得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得影响 汉字就是平面型方块文字,就是形音义得综合体;汉字得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

最新部(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最新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力求搞好低幼衔接、稳步推进。从一年级上册开始适当加大改革力度。依据这个编写设想,本册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更大改进。(一) 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没有设置专题,而是识字和课文穿插着。但是,每个单元内涵都比较广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教材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每组包括“识字”“课 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和“快乐读吧”。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 400 个常用字,会写 20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2、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5、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 下面就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各项内容提出具体建议。 一、识字教学 本册教材安排了 400 个要求认识的字,200 个要求写的字。 要求认的字,均选自常用字表。

要求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率高的字,力求每次写的几个字有一定的规律。写的都是本课出现的字,其中有的是本课新认识的字,有的是以前认识并在本课课文中出现的字,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教师指导。 识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识字要求。 (1)要求认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多认少写”是为了扩大初入学儿童的认字量,提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所以,只要儿童能够把所学的汉字运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对汉字的结构做过细的分析。教师不要对认字提出过高的要求,模糊识记;在字形的指导上要从整体出发,不要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可以考虑字形的结构特点,但切忌细致到指导每一个笔画,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见面,让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并通过大量阅读来复习和巩固识字。 (2)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一篇课文十 几个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学生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相信所有学生最终都会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恰当运用识字方法。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尽相同,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尽快地认识汉字。如, 可以让学生交流这些字你认识哪些,是怎么认识的?不认识的字该怎么记?要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生字。 3.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要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依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如,认姓氏字,认各种标牌上的字,从电视、广播中认字,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使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使学生形成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认的字。 4.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我们不反对采用单独的生字卡认记汉字的办法,但建议不把学生认记字卡作为衡 量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生字的尺度。对识字的要求,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就算认

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实施方案 (试行) 《语文课程标准》中诸多的新理念为建构全新的小学语文作业教学引领了方向。小学语文作业不仅要减轻学生过重过量的负担,更要消除学生的精神负担,让学生愿意完成作业、喜欢完成作业、愉快完成作业,在作业中体验成功,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作业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通过对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能进一步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认真进行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为此特制定《沂堂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作业类型及要求 A、作业类型: 课前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基础训练、写字、大作文、写话)、课堂练习(堂堂清练习题)、家庭作业(配套练习册)、读书作业(读书摘记、日记、小作文)、语文实践作业(背诵、办手抄报、演讲、手工制作、诗配画、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 (一)课前预习作业 (1)小学低年级要勾画生字词、生字能熟练认读,标出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中高年级课前作业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还要增加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初步理解文意;收集相关课外资料。 预习作业可作为家庭作业的一种,中高年级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或在家长帮助指导下进行。低年级可由课内教师指导预习并逐步培养,直至形成习惯。预习作业建议呈现在学生的语文课本上。(二)课堂作业 1—6年级均设语文作业。课堂作业为统一下发的《语文基础训练》(一、二年级再加四线田格)、写字和大作文(低年级说话)。大作文完成课本要求内容。单元检测A卷可作为课堂作业当堂完成。(1)生字本(四线田格):低年级使用,拼音和生字上下要对称,按田字格要求,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美观大方,评价分等级,不出现差号,不要百分制。要有激励性评价。一课一次全批全改,错误当面指导学生订正。有批改日期及等级。 (2)基础训练: 低年级:字、词、句的综合训练,在让学生掌握巩固知识的同时,继续训练学生的书写。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部分习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部分习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生有改错,有激励性评价。一课一次全批全改,有批改日期及等级。 中高年级:字、词、句的综合训练。学生书写规范、整洁、美观,有激励语,无差号,无涂抹,无错批漏批。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部分习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部分习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生有改错。一课一次全批全改,有批改日期及等级。

小学语文课改经验论文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②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③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这样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改计划教学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改 计划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改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探索出一条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新路径;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思路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陈静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师培训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师培训 一、导语 中小学语文教育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系统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 二、学习新课标的意义、价值 1、坚持改革不动摇,新课标是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肯定和坚持。 2、充分吸纳了十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和教训。2003课标启动修订, 2005年全面贯彻,确保了充分的总结、调查、分析、论证的时间。对不清、歧义的地方进行清出描述,易产生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说明在教学建议中。 3、回应当前社会关切的热点、焦点。 三、课标修订的缘由 1、清末“废科举,兴新学”称为“国文” 2、20世纪20年代“小学国文”称为“国语” 3、1949年4月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 4、1979年张忠公在《说“语文”》中提出“语文课程” 四、新课标强调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将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于工具性的一面,忽视其他语文素质的培养,社会各界和家长曾对语文教育现状提出尖锐的批评。针对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此次课程改革,重点进行了语文课程功能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二是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地位,并根据课程的特点,将其贯穿于各阶段的目标中;三是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性质是什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概念的确立,结束了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长期纷争。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比如,在阅读中,要求学生不仅做到文通字顺,而且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五、新课标与其实验稿的概况对比 1、新课标适当减负、提高学习效率。减负减的主要指作业量,但增加了对阅读 量的要求。 2、新课标更加重视写字和书法的学习。 3、针对课程改革实验中的问题,进一步强调改革的新理念。 4、写作教学方面坚持的理念:减少束缚,写真话。 5、关于语文知识和问题 6、关于教材

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心得

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心得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二十小周志华 小学众多学科中,语文老师的课业负担是非常重的,我调查了几十位语文老师,每人每天平均最少上三节课,花费三小时,大部分老师还兼代别的课(社会、思品等)而批改作业最少时也得花两小时,再加上语文老师大都带班主任,还有许多繁琐的班级事务要处理,老师们都埋怨有判不完作业,连备课的时间都没有,好多老师都带着作业和教案回家完成。再调查一下语文学科作业的种类,先不说留的量多少,光说种类就让人发怵:田字本、注音本、大横格、读写笔记本、日记本、考试本、练习册、考试本、作文本等,别说学生抱怨作业多,光老师批改就得花费多少时间。这样看来,老师们的时间都花费在批改作业上,哪里还有时间去钻研教育教学,哪里还有时间去钻研语言文字之美,这是语文老师的悲哀呀。我试图去研究更为轻松新颖的作业。以下就是我几年来 进行语文作业改革的一些心得。 一、语文作业要重“质”减量 针对语文作业种类繁多的问题,我首先作出归类分析,按他的功能划分,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横格3项作业合成一项,这三项作业基本上都是字词句的认知训练,就都集中在大横格上,字词每个两遍,要求背诵课文抄一遍,很多人问:那么少的量,学生能记住吗?其实,学生能记住与否,跟他写多少遍的关系不大,有的同学记忆力好,或记忆的方法好,或许在上课时就记住了,再抄5遍10遍只会增长厌烦心理,记得我小时候,老师让把字词写10遍,我们就学会了投机取巧的办法,手握3、4根笔,握成一竖行,一次就相当于写了3、4遍了,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样的。而到了考试的时候还得再记,真是重复浪费资源了。与其逼迫学生学会投机取巧,还不如“化敌为友”,留少些作业呢。至于学生能否掌握我还有对策,我与学生立下条约:当天学完的字词或课文必须当天掌握,第二天早自习考,全会的可以免去这些作业,错个别的可单改错字即可,“全军覆没”的则甘愿按原来的量完成作业。如此坚持几天,大家都看到会的同学享受的优待及带来的种种好处,便都自觉学习生字词了。再加上同学们看到别的班同学作业多,自己作业少,心里就觉得很美,还能增进向师性。如此,学生可减轻一半的作业量,基础知识也掌握了,老师也省下许多判作业的时间。 二、重视个性兴趣发展,减少整齐划一的作业 人和人的个性爱好,能力是有差异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因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发展了,所以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传播知识,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但没有义务把每个学生都教成语文家,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 的特长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参考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参考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积极主动的预习习惯,只有学生自主地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学习才能变成自觉行为。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从中年级开始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但我认为预习并不是摘几个词语,让学生回家解释,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而应该重在让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如使学生明白理解词语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联系上下文,你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 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五、教会学生通读课文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题目好比眼睛,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精华。因此,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把题目所反映出的内容说出来,把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或不理解的内容作为问题,并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读得认真、读得细致。另外,在指导学通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课堂革命静悄悄 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读后感 四年级组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从一个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学生开始,在学校领导倡导下认真的学习名校的好的课改经验,课改方法以及课改模式,虚心的向其他前辈和在课改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老师请教和学习,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在自己进行课改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担心,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获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成熟和成长,看了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和自己的困惑。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处在过去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角色的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从“前台”“退隐”到“导演”(导引)、策划、组织的角色地位。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学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二、活动学习和目标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发现通过活动来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小学语文新大纲也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做好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充分地“操练”起来。同时把利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活动方式“拿来”,让学生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画画、尝尝、嗅嗅、摸摸、做做等,使其在喜闻乐见,爱做中学习语文。另一方面把其他类型的活动加以演变以适合辅助语文学。 三、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曾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反思三年成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反思。在每上完一节课侯反思自己在课堂设计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反思问题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等等。从反思课堂教学慢慢的发展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备写,反思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对教具和多媒体的合理充分的使用等等,并且把这些问题都写到自己的教后记中,以便及时的翻阅和提醒自己。就这样自己在课改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小学语文作业改革方案

小学语文作业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背景 小学众多学科中,语文老师的课业负担是非常重的,每人每周上六至八节语文课,大部分老师还兼代别的课(品德、综合实践、地方课程、班队会等)再加上语文老师大都带班主任,还有许多繁琐的班级事务要处理,老师们都抱怨有批不完的作业。再调查一下语文学科作业的种类,先不说留的量多少,光说种类就让人发怵:基础训练、配套练习、读书笔记、周记、大小作文、铅笔字、钢笔字、家庭作业、实践作业、校本作业等。学生抱怨作业多,每天都被作业包围着,学生身心疲惫不堪,有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老师批改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样看来,老师们的时间都花费在批改作业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钻研教育教学,去钻研语言文字之美,作业成为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基于这样的现状我试图去进行作业改革。 二、改革的形式 之所以要改革就是因为作业的头绪多,我们想通过改革来减轻师生的负担,所以我们双月湖小学想从作业的数量、批改的方式、评估的变革三个方面来进行。 1.作业种类的改革 我们留有保底的作业、有删掉的作业、体现形式改变的作业。 我们设计保底的作业有:课堂作业保留基础训练、大作文、铅笔字和钢笔字。 删掉的作业有:学生的读书成长册、日记。 体现形式改变的作业:配套练习作为家庭作业、从中穿插学生的预习作业。学生的读书笔记改为在所读的书中进行圈点勾画的方式,小作文每学期10篇,单独设本。 2.批改方式的改革 基础训练基础知识部分由小组长进行批阅;阅读题和习作由老师进行批阅,最后的评语由老师进行评定,做到全批全改。 四至六年级的大作文先由小组长进行批阅,老师进行复批,学生和老师的评语都要在学生的习作中呈现,三年级的习作上学期由老师全批全改,以后适当放开。所有的小作文由小组长进行批阅、老师进行抽批,每次抽批一个小组。 钢笔字、铅笔字由教师全批全改。 家庭作业由学生进行批改,老师进行抽批。

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中国小学教育网 点击数: 6397 更新时间:2007-9-23 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如果说,在诸多教学活动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的话,那就是公开课;如果说,有一种课型能使各种教学观点相互碰撞,能引发上课教师、听课教师深入思考,广泛讨论的话,那就是公开课。公开课的现场观摩不仅仅是活动的展示,活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活动的过程;各校遴选做课教师的过程,就是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做课的过程,是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提出研究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怎样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问题上,当前形成了这样一来一种共识: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在这方面,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根子出在对“语文”的理解上,出在对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上。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首当其任的任。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特点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把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因此,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一线教师不仅关注理论上如何澄清,而且关心在操作层面怎样落实。 关于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教师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如,《麻雀》,屠格涅夫的本意是赞美勇敢的力量,爱的力量。而当有的学生发表老麻雀的行动太冒险了的看法时,老师不作引领,还顺着学生的话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已经理解了,甚至发表了精当的见解,老师还不断地问,学生只好强打起精神答,磨来磨去,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有人认为,导致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一是教学目标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重内容,轻形式;三是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多,冲击了语文训练。总之,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要把语文课上得更有语文味儿,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新课改的以后,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为了使全体教师能领会新课程思想,迅速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意识转变,使新课程培训上一个新台阶,我校通过远程培训,网上观看新课改的录像讲座,我们进一步走入了新课程,从中获取了许多课改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途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一、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一)优点方面。一是将新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好地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改变了过去重内容分析,轻语言文字训练的状况。重视了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重视了让学生多读、背诵。二是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较正确地对待和处理教和学的关系。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主,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围着老师转的现象有了改变。教为学服务,教师的教为学生服务,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的情况,大大加强了。尤其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三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转变。串讲的这种教学形式很少见了,串问的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要求,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不足方面。一是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具体表现为学生课堂上自学的时间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更不用说提出问题。二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比较肤浅。教材有许多可以用来教给学生的内容被忽略了。

课堂上信息量不足,教师见解欠独到之处,照本宣科,甚至是教参书说什么,就教什么。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途径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师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小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也需要尊重;学生需要爱,教师也需要爱。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才是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二)组织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加以科学利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些教师尽可能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培养小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上的评价方式多样化。一是教师评价。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重视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

浅谈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有效性 何成林 (合肥市长丰县朱巷镇甄油坊小学) 摘要:社会对于教育大力提倡“减负增效” ,学生对于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家庭作业倍感疲惫,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该怎么办?让我们把家庭作业的有效性落实到实处,让学生乐于接受它。 关键词:有效性改变观念多样性差异性反馈 引言作为语文老师,家庭作业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的途径。而素质教育又大力提倡“减负增效” 。那么怎么减负?又怎么增效?表现在家庭作业上就是:要不要布置家庭作业?该怎么布置?布置什么?布置多少?在这里我就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实状况 1. 作业形式单一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为了巩固课内的知识,必须得布置家庭作业, 这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现在的语文家庭作业内容过于无趣,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无非就是“抄一抄,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 。抄什么,写什么?抄课文中的词语、重点段落,写每天的日记。读什么,背什么?读课文,背课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毫无变化,这种单调乏味的家庭作业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也会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造成影响。 2. 作业量大 我们周围有很多语文老师往往不信任自己学生的能力,担心少量的家庭作业不能够起到巩固的作用,于是三、五遍就可以掌握的词语变成了要求学生抄十遍、二十遍;明明只要求熟读的课文变成了学生必须得背诵甚至于默写;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来临之前,学生们更是被铺天盖地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老师累,学生更累! 3. 学生缺乏指导我们知道在偏远的农村,大量的劳动力纷纷到城市务工,而带来的问题就是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往往是更祖辈们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能给他们的只有食物,给不了的却是知识上的指导和监督。我们有的老师会抱怨家长怎么不去检查指导一下学生的作业呢?其实,学生们的祖辈们又何尝不想这样,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 4. 作业缺乏检查以及反馈 学生的作业完成了吗?这是教师经常问检查组长的问题。得到组长肯定的回答,教师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