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轮机润滑系统管道安装及冲洗

汽轮机润滑系统管道安装及冲洗

汽轮机润滑系统管道安装及冲洗
汽轮机润滑系统管道安装及冲洗

目录

1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

2编制依据 (1)

3施工准备和作业条件 (2)

4施工方法 (5)

5质量标准及要求 (9)

6执行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条款 (11)

7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证措施及文明施工要求 (13)

8 绿色施工措施 (14)

9附录 (14)

1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1工程概况

临泉生物发电厂1×30MW机组工程为生物质直燃发电厂,汽机房采用岛式布置,跨度为13.50m,纵向长度为6.00mm×5+8.00m,共38.00m。汽机房分三层,即零米层,中间层4.30m,运转层8.300米。汽轮发电机中心线与锅炉中心线垂直,机头朝向锅炉房。汽轮发电机组中心线距A排柱为6.0米。汽轮机采用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汽轮机型式、型号:N30-8.83型,高温高压、单缸、单轴、凝汽式汽轮机。发电机型号:QF-30-2型,空气冷却,自并励静止励磁发电机。

汽轮机油系统由主油泵,启动油泵,润滑油泵,事故油泵,注油器,冷油器,油箱等组成。

轴承润滑油系统用油来自辅助辅助油泵出口,经过冷油器,进入主轴承、推力轴承,该润滑油管路进回油分开。在低压交流润滑油泵、直流润滑油泵、高压油泵等3个泵的出口管路上均装有逆止阀,当这3个泵不工作时,他们可以防止润滑油通过泵后倒回流入油箱。在主油箱回油管处装有回油滤网,该滤网为可拆的滤网,在机组安装或大修时便于清洗或更换。顶轴油系统由两台顶轴油泵供油。控制油由单独供油装置供油。

1.2 工程量

2编制依据

2.1 青岛捷能安装说明书及其它资料;

2.2北方工程设计院汽轮机本体润滑油有关管道安装图;

2.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DL5009.1-2002 火力发电厂部分;

2.4 江西火电建设公司《施工工艺纪律》第三版;

2.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

2.6《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 5190.3-2012 ;

2.7《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汽轮机组)DL/T 5212.2—2009;

2.8《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力公司 2002-01-21实施);

2.9《国能临泉生物质发电厂1×30MW机组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江西火电);

2.10《国能临泉生物质发电厂1×30MW机组工程汽机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2.11《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 438;

2.12汽轮发电机组油系统施工导则(DZB 01-97);

2.13《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

3施工准备和作业条件

以上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2工机具配备

3.2.1量具

注:以上量具均计量检验合格,精度满足要求。

3.2.2 施工作业工机具统计表

要求:定期对施工机械、机具进行检修,保证运转良好;做好易损、易坏件的备品、备件工作;机械、机具有关的负荷实验、计量鉴定证书、使用证、能力鉴定等资料报监理备案,备查。

3.2.3安全器具

施工安全用具统计表

设备到货后应根据安装的先后顺序,把先要安装的无缝钢管及锻制等径三通、异径三通及支吊架的设备领出应堆放平整有序,阀门及法兰螺栓应配套,阀门应做水压试验。

3.4组合场及锅炉底部区域内道路通畅以便施工机械通行。

3.5力能要求

3.5.1 组合场地电源设置应满足施工且要求,应能同时满足8台电焊机、6台小型电动设备(磨光机等)、夜间照明。

3.5.2 氧气及乙炔采用瓶装方式进行供气。

3.6 施工人员已经过安全技术交底,且施工现场具备施工条件。

4施工方法

4.1施工流程

4.2 施工方法 4.2.1 设备就位 4.2.1.1 主

油箱就位

润滑油箱

是个大型的

碳钢板焊接容器, 主油箱布置在机房4.3米层。

电动机驱动的辅助交流油泵、危急油泵、排烟风机、电加热器、液位指示器、顶轴油泵、压力表等安装时应注意:

① 检查主油箱内的设备和管路应符合制造厂图纸要求,无任何缺件,管路走向正确,支吊架牢固,内部油室无短路,油箱上的开孔与接口应符合图纸要求,油箱滤网应无破损。

② 主油箱内部彻底清理干净,无任何杂物和锈蚀,内部焊缝应仔细检查。

③ 主油箱内部部件及管路复查,所有法兰均应紧固好,不得漏紧或漏装耐油垫,支吊架

施工准备

冲洗软管连接

油箱清理

合格检查验收

进一步清理

油质复查

合格解决

系统注油

油净化系统冲洗

润滑油系统冲洗

系统恢复

取样检验

合格采取措施加强冲洗

取样检验

合格

加强油循环

润滑油系统油循环

顶轴油系统冲洗

系统恢复

顶轴油系统油循环

取样检验

合格取样检验

合格

油循环结束

Y

Y

Y

Y

Y

Y

N

N

N

N

油系统设备就位

管道吊装、就位、对口、焊接

管道支吊架安装

紧固螺栓应锁紧。

4.2.1.2控制油装置安装

4.2.2管道的安装

4.2.2.1 油管的布置位置、标高和支吊架根部以及各孔洞位置复测

根据设计图纸,在油管道安装前,按照回油坡度和支吊架根部安装的位置,在管道附近的横梁、主柱及支吊架生根的预埋件上,用油漆划好管道布置的标高及中心线和支吊架生根的位置线,再根据图纸,核对管道需要穿过的孔洞,对于孔洞的大小、标高以及各种尺寸都应符合图纸要求,而且预留孔洞不能有遗漏。

4.2.2.2材料领用、清点、检查、核对

根据图纸和厂供清册,领取管段、阀门、管件和支吊架等零部件,核对其型号、规格和数量,应该与图纸一致,并且要检查质量对不合乎质量要求的,应按贯标程序处理。4.2.2.3管道内部清理

对于油管到达施工现场以后,都必须经过彻底清理,按验标机要求,内壁彻底清理,无锈污、尘土及杂物,清理干净以后,必须经过有关人员验收再封口,注意对于油管道清理封口以前,一些热工等需要开的孔都必须事先开好,油管清扫封闭后,不得再在上面乱开孔,否则必须重新清理、检查和封闭。

4.2.2.4 管道吊装就位

对于油管,其安装可以从油箱处开始依次安装,必须保证油管的回油坡度。对于管道的焊口必须进行亚弧焊打底,配置时尽量减少法兰的数量,且便于检修拆装。安装时保证回油坡度。

4.2.2.5对口、焊接

对于油管道吊装就位以后,通过链条葫芦将其调整到设计位置,按焊接篇要求,调整好对口间隙,由焊工用亚弧焊进行点焊,对于仓库领用的单根管道的对口,也可以用梯形块进行点焊,但管口焊接牢固后必须将其磨去。

4.2.2.6支吊架安装

支吊架应按设计图纸的位置、型式、规格安装。螺纹连接件、螺杆露出螺母的螺纹应不小于3扣,花兰螺丝螺杆露出的长度上下应对称,以便调整,吊杆应有调整的余量,吊杆及根部安装时,应吊铅垂线定位,以保证支吊架安装的工艺美观性,吊杆尽量采用螺纹连接,吊杆长度与实际不符时,应进行更换或重新加工。

4.2.3 润滑油、顶轴油管道的冲洗

临时措施

1 主油箱方面

1.1 将油箱中低压注油器、高压注油器用临时管将进出口连通,。

2 轴承方面

2.1 拆去NO.1~NO.4瓦上半

2.2 轴承水平面进出油管用法兰接头引出临时管,将冲洗油引出到轴承箱外,临时管不

能小于进出油孔直径。

2.3 推力瓦垫块取出,保管好,推力瓦进油管与推力轴承脱开。

3 前箱方面

3.1 堵住主油泵出口。

3.2 拆去主油泵密封环,并在中分面上安装5mm厚垫片。

3.3 至顶轴油系统的高压油在轴承箱内脱开并堵好,冲洗时直接排至前箱。

4 冷油器及滤油器

4.1使用短接把冷油器进出口连通,隔离冷油器。

4.2 滤油器打开,取出滤芯。

施工方法

4.1.1 整个油循环分三个阶段进行:润滑油管、主油泵进、出口管、第一阶段油循环各轴承油循环;第二阶段润滑油进轴承座及冷油器油循环;第三阶段自然油循环。

循环冲洗路线:

第一阶段:轴承进油母管→回油母管→油箱→低压交流油泵→轴承进油母管

第二阶段:轴承进油母管→#1—#3轴承座→回油母管→油箱→低压交流油泵→冷油器→滤油器→轴承进油母管

主油泵进油母管→前轴承座→回油母管→油箱→高压交流油泵→注油器→轴承进油母管

第三阶段:轴承进油母管→#1—#3轴承座→轴瓦→回油母管→油箱→低压交流油泵→冷油器→滤油器→轴承进油母管

主油泵进油母管→主油泵→前轴承座→回油母管→油箱→高压交流油泵→注油器→轴承进油母管

4.1.2第一阶段油循环冲洗

启动低压交流润滑油泵,脱开高、低压注油器出油口(进注油器油管路有逆止阀),,依次冲洗#1、#2、#3、#4、轴承油管。

第一阶段冲洗目的是冲去相对大而重的杂质。这一阶段冲洗时,经过抽芯、冷油器、冲洗油不需加温。

4.1.2.1 用压力式滤油机在主油箱底部抽油过滤,并打入主油箱内,使油中的主要大颗粒杂物从这里滤掉,以防止对油泵进口滤网堵塞。

4.1.2.2 第一阶段油冲洗结束后,用压力式滤油机,将主油箱油倒入储油箱内,并进行油箱清理,油泵进口滤网清理。

4.1.3 第二阶段油循环冲洗

第二阶段油循环冲洗时打开高压油管路,开启高压交流油泵进行主油泵油路的冲洗。同时开启低压交流油泵,进行第一阶段油路冲洗。

4.1.3.1 第二阶段冲洗期间,要定期清洗主油箱和泵进口滤网。

4.1.3.2 第二阶段油循环结束复装。

4.1.3.2.1 翻出下半瓦检查,有无杂物在轴颈和轴瓦间

4.1.3.2.2 最后安装上下半轴瓦,并确信按要求安装,安装热工仪表等附件。

4.1.3.2.3 清理主油箱和油泵进口滤网。

4.1.4 第三阶段油循环冲洗

第一、第二阶段循环冲洗油不能作为调节系统用油,第三阶段油循环是自然油循环。

4.1.4.1 向油箱注油时,要用滤油机过滤

4.1.4.2 首先起动交流油泵,检查设备是否有漏,然后再启动高压交流油泵,并检查是否有漏。冲洗调节油管路及临时管8小时,直至油化验合格。

4.1.4.3 第三阶段油循环结束后复装

这是最后复装所有装的临时管和堵板、滤网等,都要取出,并做好记录。

4.1.4.4 进行自然油循环冲洗,直至最后整组启动。

5质量标准及要求

5.1.1氧气、乙炔瓶放在通风良好场所,间距5m以上,乙炔瓶必须直立摆放。

5.1.2 氧气、乙炔皮管不得有裂纹或漏汽,布置应整齐,严禁与电线、电焊线敷设或交织在一起,不得触及炽热物体,并防止金属熔渣跌落在上面。

5.1.3脚手架应搭设牢固,攀登前应检查是否牢固可靠,严禁利用脚手架起吊重物。

5.1.4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和工具袋,安全带应系在安全、可靠的作业上方,不得从高空扔或掉杂物。

5.1.5起吊作业由起重专业人员进行,起吊物件下严禁站人。起吊物应绑扎牢靠,严禁直接用手拉葫芦链条吊重物,必要时应焊接起吊卡块。

5.1.6临时起吊支点应焊接、安装牢固,由技术人员选择型式和材料。起吊过程中,应防止吊物碰伤人或撞坏设备及建筑物等,管道安装好后及时割去临时支吊物。严禁以汽缸作为起吊支点。

5.1.7 施工电源不得有漏电、破皮现象,并有漏电保护装置,施工电源由电气专业人员安装。

5.1.8 管道对口不能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入管口之间,以免挤伤。

5.1.9 管道上严禁私自开孔,乱搭地线、乱焊临时物,汽缸和合金钢管道上不得乱点焊、引弧或烘烤。

5.1.10 施工中应严格执行DL4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5.1.11 坚持文明施工,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5.3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6执行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条款

润滑油管道安装及油循环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检查表

7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证措施及文明施工要求

7.1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证措施

7.1.1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7.1.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危险作业处需设安全网。

7.1.3所有特殊工种应有合格证才能上岗。

7.1.4 所有参加安装的人员必须在施工前参加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做到每个施工人员对施工方案有深刻的了解。

7.1.5开工前,工作负责人要向工作人员详细交待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明确工作范围。7.1.6 参加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体检合格,上高空应系安全带,安全帽应正确佩戴。

7.1.7严禁使用已达到报废程度的钢丝绳,临挂件钢丝绳安全系数应大于10倍。

7.1.8 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大雾等恶劣天气严禁施工。

7.1.9 大的工具应系好保险绳,小工具应用工具袋妥善保管,防止高空落物。

7.1.10 严禁链条葫芦超负荷使用,不准将双股链拆为单链使用,严禁使用已达到报废程度的链条葫芦。

7.1.11严禁将脚手架作为起吊重物的承力点,非架子工严禁自行拆装脚手架。

7.1.12 正确使用电动工具,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电动工具应有可靠绝缘装置,电源问题必须由电工处理。

7.1.13正确使用电、火焊、角向磨光机、电磨、砂轮切割机等,使用时必须佩带防护眼镜。

7.1.14 脚手架使用前应仔细检查。

7.1.15 钢丝绳使用时与物体棱角接触处应设置包角保护。

7.1.16 交叉作业时上方使用电火焊时应与下方的施工人员打好招呼。

7.1.17现场施工时氧气与乙炔瓶间距应大于8米。

7.2文明施工要求

7.2.1参加施工人员必须服装整洁,安全帽、安全带佩带整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7.2.2施工前班长应向施工人员交代任务及安全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7.2.3 施工人员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7.2.4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有“我不伤害他人,别人不伤害我,我不被他人所伤害”的安全意识。

7.2.5坚持文明施工,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高空作业时工器具不能抛掷。

7.2.6在施工后要清理现场,各层平台的杂物都要清除,设备摆放整齐,临放设备要固定牢靠。

7.2.7 施工作业中,大家要有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精神,工作中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7.2.8 高空作业严禁施工人员戏闹。

7.2.9晚间作业必须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7.2.10严禁在高空作业区午休或夜间睡觉。

7.2.11 高空作业时,严禁将边角余料任意抛掷。

7.2.12 施工完后必须把工器具收回工具库。

8 绿色施工措施

8.1尽量选用高性能、低噪音、少污染的设备,采用机械化程度高的施工方式,减少使用污染排放高的各类车辆。

8.2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间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做到连续、稳固、整洁、美观。硬质围栏/围档的高度不得低于2.5米。

8.3易产生泥浆的施工,实行硬地坪施工;所有土堆、料堆须采取加盖防止粉尘污染的遮盖物或喷洒覆盖剂等措施。

8.4不得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8.5施工工地严格按照防汛要求,设置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和其他应急设施。

8.6禁用高噪声污染设备。

8.7落实门前环境卫生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施工现场设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

8.8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并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8.9对危险废弃物设置统一的标识分类存放,收集到一定量后,交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置。8.10合理、节约使用水、电。大型照明灯须采用俯视角,避免光污染。

8.11加强绿化工作,在绿化施工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试剂,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9附录

9.1附表1:施工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及控制对策表;

9.2附表2:施工环境因素辨、评价及控制对策表。

第 15 页

附表1:施工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及控制对策表

第16 页

第17 页

第 18 页

注:危险级别:1—稍有危险;2—一般危险;3—显著危险;4—高度危险;5—极其危险。

控制方法:R —记录确认点;W —见证点;H —停工待检点;S —连续监视监护;A —提醒。

控制时机:P —作业开始前;D —每天至少一次;W —每周一次;T —活动连续过程停顿或中断后重新开始作业前。

工业自动清洗机的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工业自动清洗机的控制系统设计专业测控技术 班级1301 学号201301200120 姓名郭鹏 指导老师刘星平,赖指南,谭梅,沈细群 2016年6月17日

电气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工业自动清洗机的控制系统设计 姓名郭鹏专业测控技术班级1301 学号20 指导老师沈细群 课程设计时间2016年6月6日~2016年6月17日(第15~16周) 教研室意见同意开题。审核人:汪超林国汉 一.任务及要求 设计任务: 以PLC为核心,设计一个工业自动清洗机的控制系统,为此要求完成以下设计任务: 1.根据工业自动清洗机的基本结构、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 2.配置电器元件,选择PLC型号。 3.绘制工业自动清洗机的的控制线路原理图和PLC I/O接线图。设计PLC梯形图程序,列出指令程序清单。 4.上机调试程序。 5.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要求 1.一般要求: (1)所选控制方案应合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应能够满足双面站的工艺过程要求,并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2)所绘制的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局颁布的GB4728-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87《电气制图》和GB715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的有关规定。 (3)所编写的设计说明书应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2.具体要求: (1)课题简介 在工业现场有一种自动清洗机,工作时将需要清洗的部件放在小车上,按启动按钮后小车自动进入清洗池指定位置A,首先加入酸性洗料,小车再继续前行到另一位置B,然后返回到位置A,打开排酸阀门将酸性洗料放出,完成一次酸洗后。再加入碱性洗料,清洗过程同酸洗。等碱性洗料完全放出后,小车从位置A回到起始位置,等待下次启动信号。 (2)控制要求 该清洗设备的小车前进后退通过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酸性洗料和碱性洗料通过两个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工作原理

600MW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工作原理及调试探讨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宫传瑶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几种常见的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对我公司600MW汽轮机所采用的供油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比较了与其它方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主油泵油涡轮调试系统 1 概述 随着机组向着大型化、自动化方面发展。机组故障停机次数将严重影响电站运行的经济性。汽轮机供油系统的故障不但要影响到电站运行的经济性,而且对机组的损害影响也是很大的。由于润滑系统的特殊性,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允许在线检修的。这样系统设计及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其前期的调试试验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2 几种典型系统的比较 常见的电站润滑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电动油泵、蓄能装置与调节阀系统;二:汽轮机转子驱动主油泵与注油装置系统;我厂600MW汽轮机采用汽轮机转子驱动主油泵与油涡轮升压泵供油方式。 3 系统安全性分析 对于系统来说除去系统本身的因素外,其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系统组成元件的可靠性。对于电动油泵系统其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电机及其电源的可靠性,由于电机及其相关电气元件制造水平的限制,其可靠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可靠性。但是其优点在于系统简单。 对于汽轮机转子驱动主油泵与注油装置系统,由于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这样对于主油

泵运行的可靠性大大提高。由于主油泵采用高位布置,这样在客观要求在主油泵的入口增设供油装置。我厂采用的注油装置主要有射油器与升压泵两种。 4 600MW汽轮机润滑系可靠性探讨 我厂600MW汽轮机润滑系统是我厂转化日立的系统。在系统中采用升压泵为供油装置。油涡轮升压泵作为系统的主要设备起着给主油泵供油,同时将高压油转化为低压油对汽轮发电机组进行润滑。起着参数匹配的作用。而在我公司300MW汽轮机润滑系统中起到此作用的是供油及润滑射油器。系统设计的好坏及相关部件工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对于我公司600MW汽轮机润滑系统可靠主要取决于主油泵与油涡轮的可靠性。同时对系统的调试及机组启动过程中的监视至关重要。 5 系统简介 600MW汽轮机润滑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分系统。 供油系统由主油泵、节流阀,滤网、喷嘴隔板、叶轮、升压泵组成。 主要作用维持主油泵正常工作。 润滑系统由主油泵、节流阀,滤网、喷嘴隔板、叶轮、溢流阀、轴承组成。 主要作用供给机组润滑油。 旁路系统由一只节流阀将工作油系统节流阀后与与叶轮后连接起来。 主要作用平衡润滑系统与供油系统。 同时在涡轮排油部分安装有溢流阀。主要作用稳定润滑油路压力。系统工作原理:由油涡轮的排油来润滑机组,同时高压油带动升压泵工作给主油泵供油。 润滑油系统图(图0-1-1所示)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说明

1.1概述 配本机组的润滑油系统与给水泵汽轮机的润滑油系统分开,主要供给氢密封油系统的两路密封油源(适用于氢冷发电机);供给机械超速遮断装置动作的工作介质和供给汽轮机轴承、发电机轴承、推力轴承和盘车装置的润滑油。该系统设有可靠的主供油设备及辅助供油设备,在盘车、起动、停机、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下,满足汽轮机发电机组的所有用油量。润滑油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油贮存在油箱内,由主轴驱动的主油泵或由马达驱动的辅助油泵将润滑油供给到各个使用点,当机组在额定或接近额定转速运行时,由装在前轴承座的主油泵和装在油箱内的注油器联合运行,满足机组用油。在机组启动或停机运行时,则由辅助油泵提供机组所有用油。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给汽轮发电机主轴承、推力轴承和盘车装置提供润滑油,为密封氢气的密封油系统供油(适用于氢冷发电机),以及为操纵机械超速脱扣装置供油作为工质。它主要由润滑油箱、主油泵、注油器、辅助油泵、冷油器、滤油器、除油雾装置、顶轴油系统、净油系统(根据用户的要求,也可用户自备)、危急遮断功能、液位开关等以及各种脱扣、控制装置和连接它们的管道及附件组成。 1.2主要设备及功能 1.2.1油 润滑系统中使用的油必须是高质量、均质的防锈精炼矿物油,并且必须添加防腐蚀和防氧化的成份。此外,它不得含有任何影响润滑性能或与之接触的油和金属有害的物质。 为了保持润滑油的完好,也即保持润滑系统部件和被润滑的汽轮机部 件的完好,润滑油的特性需要作一些特殊考虑。最基本的是: 油的清洁度,物理和化学特性、恰当的贮存和管理,以及恰当的加油方法。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计划来确保油和系统的正确保养,避免一切有害的杂质。这是使部件寿命达到最长和保证不发生故障的基本要求。有害杂质会导致轴承密封和其它重要部件的损坏。如果油箱中油温低于10℃,油不能在系统中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EH油系统介绍

第一节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基本都采用主油泵—射油器的供油方式,主油泵由汽轮机主轴直接驱动,其出口压力油驱动射油器投入工作。润滑油系统主要用于向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向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供油,向发电机氢密封装置提供油源,以及为主轴顶起装置提供入口油。 一、系统组成 各机组润滑油系统设置略有不同,下面以某哈汽机组为主作讲解。 (一)主油泵 主油泵都为单级双吸离心式油泵,安装于前轴承箱内,由汽轮机转子直接驱动,它为射油器提供动力油,向调节保安系统提供压力油。主油泵吸入口油压为0.09~0.12 MPa,出口油压为1.0~2.05 MPa。主油泵不能自吸,在汽轮机起停阶段要靠交流润滑油提供压力油,维持轴承润滑油、密封油和主油泵的进口油;由高压起动油泵提供高压油供调节保安用油。当转速达到额定转速的90%左右时,主油泵就能正常工作,这时要进行主油泵与高压起动油泵、交流润滑油泵的切换,切换时应监视主油泵出口油压,当压力值异常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烧瓦。 (二)射油器 射油器安装在油箱内油面以下,采用射流泵结构,它由喷嘴、混合室、喉部和扩压管等主要部分组成。工作时,主油泵来的压力油以很高的速度从喷嘴射出,在混合室中造成一个负压区,油箱中的油被吸入混合室。同时由于油粘性,高速油流带动吸入混合室的油进入射油器喉部,从油箱中吸入的油量基本等于主油泵供给喷嘴进口的动力油量。油流通过喉部进入扩散管以后速度降低,速度能又部分变为压力能,使压力升高,最后将有一定压力的油供给系统使用。 东方机组润滑油系统一般有两个射油器:供油射油器和供润滑油射油器。供油射油器为主油泵提供入口油,而供润滑油射油器为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以及密封用

汽车自动清洗机控制系统

威海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汽车清洗机的控制系统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2011 年 3 月

摘要 随着汽车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汽车清洗行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汽车清洗机作为洗车工作必不可少的设备,其清洗效果、清洗速度,清洗成本以及对节水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成为其开发和生产必须要考虑的内容。然而传统的人工洗车效果不理想、极大的浪费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我们这里设计的汽车自动清洗机就比较理想,它内置控制器,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自动对需要服务的汽车进行清洗,清洗完毕自动停止刷洗,实现了洗车的自动化控制。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car wash industry ushered in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Car washing machine work is essential as the washing of equipment, the cleaning effect, cleaning rate and cleaning costs, and requirements for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its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content must be considered. However, traditional manual car wash result is not satisfactory, an enormous waste of human materi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We are here to design the car ideal for automatic washing machine, it is built-in controller, the use of advanced sensor technology, automatic car wash in need of services, cleaning is completed automatically stop the brush to achieve automatic control of washing.

汽轮机润滑油清洁度及注意事项参考资料

汽轮机润滑油清洁度及注意事项 1 新油 油应是质量最好和均质的炼矿物油。它不可含有砂砾、无机酸、碱皂液、沥青、柏油脂和树脂状杂质,或其它会影响或对所接触金属有害的任何杂质。 新油油质标准参表1,推荐的润滑油牌号为32#(优级品)。 表1:物理和化学特性 L-TSA汽轮机油根据 GB11121-95 用途用于电力、工业船舶及其他工业汽轮机组、水汽轮机的润滑和密封 牌号按40℃运动粘度中心值分为32、46、68和100四个牌号 技术要求清洁度:NAS 7级 质量等级优级品一级品 粘度等级(按GB3141)32 46 68 100 32 46 68 100 运动粘度(40℃)mm2 /s 28.8~ 35.2 41.4~ 50.6 61.2~ 74.8 90.0 ~110 28.8~ 35.2 41.4~ 50.6 61.2~ 74.8 90.0~ 110 粘度指数≥90 倾点,℃≤-7 闪点(开口),℃≥180 195 180 195 密度(20℃),kg/m3报告 酸值,mgKOH/g ≤—— 中和值,mgKOH/g 报告机械杂质无水分无 破乳化值, (40-37-3)mL 54℃,min ≤15 30 ——15 30 —— 82℃,min ——30 ——30 起泡性试验,mL/mL 24℃450/0 93℃100/0 后24℃450/0 氧化安定性总氧化产物,% 报告 沉定物,% 报告 氧化后酸值达 2.0mgKOH/g时,h ≥ 3000 2000 1500 液相锈蚀试验(合成海水)无锈 铜片试验(100℃,3h),级 ≤1 空气释放值(50℃),min 5 6 8 10 5 6 8 10 2 运行期间的油 润滑油的正确保养对于避免轴承、轴颈和泵的过度磨损来说是很重要的。必须作定期分析以确定油特性是否改变,如果确有改变,应查明原因,并立即采取

超声波清洗机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论文)题目:超声波清洗机 控制系统 设计名称:机电传动控制 班级学号:1001011105 学生姓名:白华清 指导教师:李岩任晓虹2010年12月24日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0. 前言 (4) 1. 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5) 1.1 控制要求 (5) 1.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5) 1.3 任务分析 (6) 2. 总体设计 (7) 2.1 输入输出端子接线图 (7) 2.2 PLC控制原理图及其设计说明 (8) 2.3 主电路图 (9) 2.4 PLC选型 (10) 3. PLC程序设计 (11) 3.1 主程序设计说明 (11) 3.2 主程序顺序功能图 (12) 3.3 梯形图 (13) 3.4 程序调试说明 (19) 3.5 电器元件选择 (19) 4. 总结 (20) 5. 参考文献 (21)

0. 前言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掌握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P LC 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以及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P LC改造方法。掌握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和P LC控制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两者的关系。掌握常用电器元件的选择方法。具备一定的控制电路的分析能力与设计能力。 可编程序控制器P LC(Pro grammab le Lo gical C o ntro ller)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一体的通用工业控制装置。 PLC具有体积小、功能强、程序设计简单、灵活通用、维护方便等一系列优点,特别是在高可靠性和恶劣工作环境中得到好评,在机械、能源、化工、交通、电力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工业的三大支柱(P LC/机器人、C AD/CAM)之一。因此学好并熟练应用PLC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工业自动清洗机系统设计

电气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工业自动清洗机的控制系统设计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时间 一、任务及要求 设计任务 以PLC为核心,设计一个工业自动清洗机的控制系统,为此要求完成以下设计任务: 1.根据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 2.配置电器元件,选择PLC型号。 3.绘制工业自动清洗机的控制线路原理图和PLC I/O接线图。设计PLC梯形图程序,列出指令程序清单。 4.上机调试程序。 5.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要求 1.一般要求: (1)所选控制方案应合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应能够满足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并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2)所绘制的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局颁布的GB4728-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87《电气制图》和GB715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的有关规定。 (3)所编写的设计说明书应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2.具体要求: (1)课题简介 在工业现场有一种自动清洗机,工作时将需要清洗的部件放在小车上,按启动按钮后小车自动进入清洗池指定位置A,首先加入酸性洗料,小车再继续前行到另一位置B,

然后返回到位置A,打开排酸阀门将酸性洗料放出,完成一次酸洗后。再加入碱性洗料,清洗过程同酸洗。等碱性洗料完全放出后,小车从位置A回到起始位置,等待下次启动信号。 (2)控制要求 该清洗设备的小车前进后退通过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酸性洗料和碱性洗料通过两个泵分别注入,通过打开电磁阀排放洗料,在这里洗料的注入和放出都通过时间控制,实际的清洗也可以用液位开关控制。 二、进度安排 1.第一周星期一: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讲解设计思路和要求,查阅设计资料。 2.第一周星期二~星期四:详细了解清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配置电器元件,选择PLC型号。绘制清洗机的控制线路原理图和PLC I/O 接线图。设计PLC梯形图程序,列出指令程序清单。 4.第一周星期五:上机调试程序。 5.第二周星期二~星期四:编写设计说明书。 6.第二周星期五:答辩。

汽轮机的供油系统介绍讲解

供油装置 1.性能简介: 1.1供油装置为集中油站。 1.2供油装置供汽轮机润滑油,调节油。 1.3本供油装置的设计和制造,按照标准: ZBK54036-89 《工业汽轮机润滑和调节供油系统技术条件》。带单独的溢流底盘。 1.4本供油装置的使用环境为: 电气防爆等级为:不防爆 2技术参数: 3.外型简图(见图2.8)

图2.8 外型简图 4.工作原理

采用润滑和调节油合在一起的油系统来供油。当供油装置工作时,主泵或辅助油泵的吸油管将润滑油从油箱内吸出,一路经调节滤油器,直接去调节系统,一路送入双联冷油器进行冷却,再送入清除机械杂质的双联过滤器,经过滤后,进入汽轮机供油总管,被送到各润滑部位。 润滑油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使相对运动副得到润滑,并带走运行副间磨损的金属微粒和热量后,流入回油总管再回到油箱,经过油箱的过滤、沉淀、散热后再由主油泵或辅助油泵吸出,就这样形成油循环系统。 5.主要组成部套(设备)和结构特征 本装置是有一台汽轮机驱动的离心泵作为主油泵,一台离心泵作为辅泵,一台直流电机驱动的事故泵,一台润滑油双联滤油器,一台调节油双联滤油器,一台双联冷油器,一台排烟风机,一只油箱,一只底盘,以及管道,阀门仪表组成。 5.1油箱 5.1.1简述: 油箱的作用是储存油、分离油中的水分、蒸汽,以及沉淀杂物。 油箱顶上装辅助油泵、事故油泵、排烟风机、液位计、吸油喷射管等。回油经滤网流至油箱内最低油位以下,油面以上留有≥100mm的空间,排烟风机的作用,使得油箱上部有一定的真空度,油中的泡沫自行上浮至油液表面后破裂,消除了泡沫,油箱内部有隔板,增加了流程,有利于杂物沉淀。 5.1.2油箱简图(见图2.9) 油箱视图中各件号说明如下 1 油过滤机进出口 2滤网 3隔板 4回油口 5人孔盖 6吸油喷射管 7加油漏气滤网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三润滑油系统 1 概述 1.1系统功能 本汽轮机润滑油系采用电动油泵的供油方式.润滑油系统主要用于向汽发电机组各轴承、盘车装置及联轴器喷油孔提供润滑冷却用油;向保安部套提供一次压力和油;向发电机氢密封空侧提供密封用油以及为顶轴系统提供充足的油源。 1.2系统描述 汽轮发电机组的轴承需要润滑油来形成连续的油楔,转子在这层油楔上转动。形成油楔只需要少量的油,然而,由于转子的传热、轴承面的磨擦以及润滑油自身的紊流,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因此,为了一定的轴承温度,需要向轴承提供更多的油量对轴承进行冷却。 轴承的润滑油压约为0。18Mpa,此油压确保了轴承上部压力不低于大气压,避免造成油楔的不连续。另一方面,如果油压过高,润滑油就会从轴承两端高速地喷射出来,并变成雾状。这样,油很容易从轴承箱里窜出。 油温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如果轴承进油油温过低,由于油的高粘度会使轴承润滑效率变低。如果轴承回油温度过高,油会很快氧化而变质。因此,轴承回油度应限制在60~70℃,轴承进油油温度限制在38~46℃(正常运行时,调整为46℃)。可以通过调整每个轴承的进油量来达到需要的轴承回油温度。为允许足够的调节量,每个轴承的供油管采用较大管径,在轴承进口管处装有呆移动式节流孔板。润滑油系统图见附图0-1-1。 1.3 系统工质 系统工质为ISO-VG32汽轮机油,其相关主要性能要求见下表.经我厂论证的汽轮机油有:美孚Mobil DTE832、康辉普通级32#汽轮机油、中石油L-KTP系列汽轮机油。

2 系统的构成 (1)集装油箱 (2)两台交流电动主油泵(一台主油泵和一台辅助油泵) (3)一台直流电动事故油泵 (4)两台交流电动排油风机 (5)两台冷油器 (6)两台交流电动顶轴油泵 (7)蓄能器 (8)润滑油管路 (9)压力调节阀 (10)电加热器 (11)油系统附件 3 系统工程主要设备简介 3.1 油泵 在正常运行时,由交流电动主油泵MOP(交流电动辅助油泵AOP备用)向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供油.同时一台直流电动事故油泵EOP,用于在油压过低时建立起轴承润滑油压.当油压下降到某一给定值时,这三台电动油泵通过继电器控制自动投入运行. 3.1.1 主油泵MOP和辅助油泵AOP 2台油泵的容量为100%,其驱动电机为交流防爆电机.机组正常运行时,主油泵供油,辅助油泵备用,此时主油泵出口压力约为0.52MPa。当主油泵出口压力下降到0.42Moa,辅助油泵自动投入。各油泵的出口管路上均设有压力开关,其作用在于监测油压是否偏低而连锁启动辅助油泵.在去各压力开关的管路上均设有一试验电磁阀,其作用是在正常进行期间对压力开关和泵的启动器进行试验。 注意:主油泵MOP和辅助油泵AOP的电源必须接自最安全有备用电源的电源段,且不能使MOP及AOP同时失电。 主要参数如下表: 3.1.2 事故油泵EOP 事故油泵EOP的容量约为主油泵的70%,其驱动电机为直流防爆电机,是作为向轴承供油的最后保障。 在主油泵已投入情况下,若汽轮机中心线处的轴承润滑油压低于0.10MPa事故油泵也将自动投入。为监测这一过低油压而启事故油泵,在运行平台处设有一压力开关和泵的启动器进行试验。 3.2 集装油箱 油箱采用集装方式,将油系统中的大量设备,如:主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油烟分离器、油位指示器、电加热器、压力调节阀、双舌止回阀以及内部管道等集中布置在油箱内,方便

汽轮机润滑油相关指标及讲解

汽轮机油指标: 美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会(AIA)1984年1月发布的NAS1638标准

倾点 倾点是用来衡量润滑油等低温流动性的常规指标,同一油品的倾点比凝点略高几度,过去常用凝点,国际通用倾点。 倾点或凝点偏高,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就差。人们可以根据油品倾点的高低,考虑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储存、收发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也可以用来评估某些油品的低温使用性能。 但评估多级内燃机油、车辆齿轮油的低温性能时,应以低温动力粘度、边界泵送温度、成沟点为主要参数。 物理意义;倾点是反映油品低温流动性的好坏的参数之一,倾点越低,油品的低温流动性越好。 检测标准:GB/T3535-2006,该标准与ISO 3016-1994等效 燃料油倾点的定义 燃料油有一个技术指标叫做倾点[1],单位是℃。一般来讲所谓的燃料油倾点就是指它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 我们都知道,燃料油随着温度的降低,流动性会越来越差,甚至达到某一温度时它就会凝固而失去流动性。通常讲,燃料油在低温度下的流动性有两个影响因素:一个燃料油的粘度随温度下降会增高;另外一个是燃料油中原来呈液态的石蜡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以固体的结晶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平时说的倾点有时也称之为“含蜡倾点”。根据定义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倾点越高,自然温度下该燃料油的流动性就越差。我们在实际中也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倾点下降剂来改善燃料油倾点。由于燃料油很多都是要经过长途运送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说倾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指标。

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闪点低的可燃性液体,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较差。 石油产品,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如汽油、煤油;闪点在45℃以上 的为可燃品,如柴油、润滑油。挥发性高的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一般要求可燃性液体的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 少挥发损失。 影响因素 闪点的高低,取决于可燃性液体的密度,液面的气压,或可燃性液体中是否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多少。可燃性液体使用过程中若闪点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油事故或水解(对某些合成油而言),必须引起注意。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 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 于闪点10℃;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 当可燃性液体液面上挥发出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 从防火角度考虑,希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而从燃烧角度考虑,则希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尽量小些。 化合物闪点查询方式: 化工空间网可以按照名称、简称、CAS号查询化合物闪点。[1] 临界点 临界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油品越轻,闪点越低。 当油面上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 危险等级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的叫易燃品;45℃ 以上的为可燃品。从闪点可判断油品组成的轻重,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安全性质 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质的项目,闪点越高越安全。在储存 使用中禁止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20~30℃。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作用

润滑油系统的作用 润滑油系统图参见图CH01.551Q。 润滑油系统的作用是给汽轮发电机的支持轴承、推力轴承和盘车装置提供润滑,为氢密封系统供备用油以及为操纵机械超速脱扣装置供压力油。 润滑油系统由汽轮机主轴驱动的主油泵、冷油器、顶轴装置、盘车装置、排烟系统、油箱、润滑油泵、事故油泵、滤网、加热器、油位指示器、轴承箱油挡、联轴器护罩、阀门、逆止门、各种监测仪表等构成。 2供油系统 2.1润滑油 润滑油系统中使用的油必须是高质量、均质的精炼矿物油,并且必须添加防腐蚀和防氧化的成份。此外,它不得含有任何影响润滑性能的其他杂质,润滑油牌号为32L-TSA/GB11120-89透平油。 为了保持润滑油的完好,使润滑油系统部件和被润滑的汽轮发电机部件不被磨损,润滑油的特性需要做一些特殊考虑,最基本的是:油的清洁度、物理和化学特性,恰当的贮存和管理以及恰当的加油方法。 为了提高汽轮发电机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对于油的清洁度和油温的要求尤其严格,汽轮机投运前的油冲洗和油取样及清洁度等级的评定按国家标准执 行。 2.2供油系统的设备 润滑油系统基本上由下列设备组成。

2.2.1 一只45.7M有效容积的圆筒形卧式油箱,由钢板卷制焊接而成。一般它都安装在厂房零米地面的汽轮发电机组前端。油箱顶部焊有圆形顶板,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氢密封泵、排烟装置、油位指示器、油位开关等都装在顶板上。油箱内装有射油器、电加热器及连接管道、阀门等。油箱顶部开有人孔,装有垫圈和人孔盖,安全杆横穿过人孔盖,固定在壳体上的固定块上。油箱底部有一法兰连接的排油孔,运输 时,该孔需堵上。 2.2.2汽轮机主轴驱动的主油泵是蜗壳型离心泵,安装在前轴承箱中的汽轮机外伸轴上。在启动、运行和停机时,必须向泵提供压力油。主油泵的进油管和#1射油器出口相连接。排出压力油管进入油箱和#2射油器进口管相连接。正常运行时,主油泵供给汽轮发电机组的全部用油,它包括轴承用油、机械超速脱扣和手动脱扣用油、高压氢密封备用油。2.2.3一台交流电动机驱动的润滑油泵,安装在油箱的顶板上。该泵是垂直安装的离心泵,能保持连续运行,该泵完全浸没在油中,通过一个联轴器由立式电动机驱动。电动机支座上的推力轴承承受全部液压推力和转子的重量。该泵经过油泵底部的滤网吸油,泵排油至主油泵进油管及经冷油器至轴承润滑油母管。该泵只在起动和停机阶段,当主油泵排油压力较低时使用。该泵由压力开关和装在控制室内的三位开关控制。 一个装在泵出口的翻板式止逆阀防止油从系统中倒流。

汽轮机润滑油更换标准

如何决定运行中的汽轮机油是否需要更换 1.电厂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 国内关于电厂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目前是GB/T 7596-2000标准,见表1: 1) 参考国外标准控制极限值NAS 1638规定8~9级或MOOC规定6级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有的300MW汽轮机润滑系统和调速系统共用壹个油箱,也用矿物油,此时油中颗粒度指标应按制造厂提供的指标; 2) 参考国外标准,极限值为600/痕迹mL; 3) 参考国外标准,控制极限值为10min;

4) 在冷油器处取样,对200MW及以上的水轮机油中质量指标为 ≤200mg/L; 5) 对200MW机组油中颗粒度测定,应创造条件,开展检验; 由上表可知,不同装机容量的汽轮机组,对油质要求是不相同的。如250MW以上的机组提出了油品清洁度、水分、起泡性和空气释放性要求。 2.L-TSA汽轮机油换油指标 1996年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制定了SH/T 0636-1996 L-TSA换油标准见表2。本标适用于设备完好运行正常的汽轮机组中润滑油的换油指标。所提出的6项指标有一项不合要求就应换油。Array V1---表示新油40℃运动粘度 V2---表示运行油40℃运动粘度 然而石化总公司提出的换油指标并未为全国电厂所接受。其原因是,电厂用油质量变差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如:油品外观、颜色、浊度、泡沫、乳化情况、沉淀物等。以破乳化为例,油质乳化一般要有三个条 件:即水分、乳化剂及高速搅拌,而水分是主要条件。但有的电厂使用

国产汽轮机油,运行十七年,酸值0.19mgKOH/g,从外观看,油的颜色很深,但油质仍透明,不乳化,原因是不漏水。有的电厂使用美国汽轮机油,运行几十年,酸值已超过运行指标,油色也很深,但油质仍透明,虽然破乳化指标也超标,而运行中油不乳化,其原因也是该机组不漏水。这充分说明油质乳化主要是由机组漏水引起的。所以若机械照搬SH/T 0636-1996换油指标的规定(有一项不合格就换油),既不利于电厂长周期运转,其换油费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3.电厂对使用油更换时间的判断 1) 综合判断:酸值连续上升;表面张力显著下降;旋转氧弹显著降低;油泥出现;乳化层牢固;容易起泡;颜色连续升高5个单位等。 2) 考虑换油: a、全酸值超过0.3mgKOH/g b、旋转氧弹在50分钟以下 a、b中有一项不合格则需换油。

清洗机自动控制系统

清洗机自动控制系统 发表时间:2008-12-17T15:28:14.90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孙志民 [导读] 电气控传统的制主要为继电接触式,这种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护容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至今仍是机床和其他许多机械设备广采用的基本电气控制形式。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和西欧等国生产和使用PLC的数量日益增多,PLC作为工业控制器广泛地应用于冶金生产、汽车制造、石油化工、轻工食品、能源、交通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PLC的控制方法也从简单的单机开关量逻辑控制向过程控制、数字控制和多机网络控制发展.如今PLC已成为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的核心装置。 1 引言 电气控传统的制主要为继电接触式,这种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护容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至今仍是机床和其他许多机械设备广采用的基本电气控制形式。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和西欧等国生产和使用PLC的数量日益增多,PLC作为工业控制器广泛地应用于冶金生产、汽车制造、石油化工、轻工食品、能源、交通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PLC的控制方法也从简单的单机开关量逻辑控制向过程控制、数字控制和多机网络控制发展.如今PLC已成为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的核心装置。 2 工程介绍 2.1 工程简介。本系统是为清洗橡胶管而设计的一套自动化控制系统,该清洗系统分为净洗和漂洗两个部分,它的功能是把橡胶管经过热水和化学清洗剂的净洗后,再经温水漂洗其表层、内壁的污垢、灰尘等杂质。净洗和漂洗时橡胶随着清洗框不停的翻转,同时清洗框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并进行计数,这样使橡胶管内的杂质随着清洗框的移动排除来,提高清洗的质量。 2.2 工艺流程。把待洗的橡胶管装进塑料筐,然后把塑料筐装入净洗框并关紧框门和清洗槽门。这样如果温度、水位和机械都在原位时,自动运行指示灯闪烁提示可进行自动净洗和漂洗,净洗时净洗框以恒转速翻转同时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并开始计数和计时。当净洗结束时净洗框停在最上端并继续翻转两圈后,停在初始位置为下一次运行做准备同时对计数器和计时器清零。当净洗框移动到最下端时使整个净洗框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当净洗框移动到最上端即初始位置时完全离开液面。这样刚好完成一次净洗过程。漂洗过程与清洗过程类似,只是温度和液位控制要求不同。橡胶管经过净洗和漂洗才完成一次清洗过程。 3 工程设计 3.1 系统控制要求。根据清洗系统的工艺流程,本系统改变以往各级分散控制的模式,采用目前技术较成熟、可靠性高的可编程控制器(PLC)结合温度控制仪表、计数器、计时器、接近开关等,有效地控制了蒸气阀、电磁阀电机等。从而实现了对清洗系统的自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控制要求: 3.1.1 该清洗系统分为净洗槽和漂洗槽相互独立的两个控制系统。 3.1.2 净洗槽的水位在高位和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且系统恢复原位时才能自动运行,否则不能运行并会产生相应的声、光报警指示。 3.1.3 漂洗槽的液位在高位和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且系统恢复原位时才能自动运行,否则不能运行并会产生相应的声、光报警指示。 3.1.4 洗净框和漂洗框由电动机经变速箱通过链传动实现360的正、反方向翻转。 3.1.5 洗净框和漂洗框在竖直方向上由电磁阀控制气缸上下移动,记录并显示移动的次数且可由外部次数。 3.1.6 由计时器分别记录洗净时间和漂洗时间,且计时器对系统超时有保护作用。 3.2 电气控制流程。根据控制要求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核心,以温度控制仪表输出、计数器输出、计时器输出、接近开关等作为输入量通过继电器从而实现对蒸气阀、电磁阀、电动机等的控制。 3.3 设计方案 3.3.1 硬件设计。本设计中采用日本三菱FX2N-80M型为系统的控制核心,温度控制仪表选用RKC-402H型温控表,它通过传感器、电磁阀形成单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有效地控制净洗槽液体的温度,并实现相应的高、低温报警,漂洗槽的温度TSI传感器、继电器实现控制。清洗框的上下移动由蒸气阀通过气缸来控制,并通过磁敏式接近开关来限位并作为计数脉冲,清洗框的翻转由电动机经过变速箱通过链传动实现控制,净洗槽的水位由YX型磁性浮球、继电器、电磁阀来控制。清洗框门、槽门、气缸上位通过逻辑与起到安全保护作用,该清洗系统通过手动调整原位后自动运行。为了让操作者方便在控制面板还有相应的状态指示灯、声、光等报警信号,该系统有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急停等应急保护系统。 3.3.2PLC程序设计。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对各主体设备的运行状态分配变量,确定各状态的先后秩序及联锁关系,明确系统所要涉及的输入、输出量,画出PLC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逻辑关系,并由逻辑关系转化为梯形图。 4 现场调试 电气控制装置安装完成后,在投入运行前,为了确保系统安全和可靠工作,必须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模拟试验与调整,然后结合机械部分再调试。对于东海橡塑有限公司清洗系统工程电气控制的调试主要是看其功能和动作的正确与稳定性。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模拟调试过多遍。现场安装完毕,已经把各种现场运行信号全部随着系统的动态运行而进行随时的控制和保护。首先是对手动调整进行全面的运行控制。由于系统庞大,过程复杂,所以在现场调试时,只能先各个功能进行调试。对各控制系数进行了实时的调整和记录,且都达到了要求。其次,接下来是对由PLC控制的自动进行调试。一般情况下,系统都是运行在自动方式下的,所以这也是其重点的方面,能够保证效率和产品质量。转换到自动后,在现场进行了两次连续10个小时以上的调试运行,按照各控制功能进行。检查水位信号、温度信号对系统的控制和连锁保护的效果、计数器、计时器、电磁阀、气动阀等的运行情况等等。同时根据甲方要求修改一些调试中具体的系数。 程序的修改用便携式电脑,通过RS232/RS422ADAPTER(AFP8550)适配器与PLC通讯,对甲方的临时控制做程序上的修改。同时人为地调节温度控制仪表PID参数对控制对象和执行元件进行观察,调试直至最佳。在调试中,设计人员也可能加以运行时间、报警的设置等的改动,那么就需要给其修改设定。人为地给定过载、开清洗槽门、急停等报警信号,检查报警功能。对各个环节调试正确后,又对系统进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污染控制及管理(最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污染控制及 管理(最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污染控制及管理(最新 版) 摘要:汽轮机油系统是汽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将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因此保障油系统的安全运行,加强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污染控制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论述了基建期间的汽轮机润滑油污染防护及生产期间的汽轮机润滑油监督管理及完善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顶轴油抗燃油油系统冷油器油循环 1.概述 油系统是汽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轮机油系统主要包括润滑油系统、发电机密封油系统、顶轴油系统和抗燃油(电液调节)系统。主要起润滑、冷却、调速和密封作用,即向机组各轴承提供足够的润滑油和向机械超速脱扣及手动脱扣装置提供控制用压力油,

在机组盘车时还向盘车装置和顶轴装置供油。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清洁程度是影响机组安全与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引起油质劣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份和金属微粒对其造成污染,同时,由于空气的混入,加速了油液氧化,产生二次污染。因汽轮机油系统导致机组故障、设备损坏的事故屡有发生,特别是在基建调试阶段,此类事故更易出现。因此,做好基建期间的汽轮机润滑油污染防护及生产期间的汽轮机润滑油监督管理,更显得尤为重要。 2.基建期油质管理 黑龙江华电佳木斯发电有限公司2×300MW供热扩建工程#1、#2机组是由哈尔滨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的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双缸双排汽、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型号C250/N300-16.67/537/537。在机组投运前曾调研其他同类型机组的发电公司,了解到已有很多机组由于油质污染造成转子轴颈划伤,轴瓦磨损,转子返厂车削或进行电刷镀处理一次处理费用均在上百万元,而且一般延误工期2~3个月。给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极大的隐患。吸取各兄弟电厂经验教训及本工程在现场实际工作中,从设备安装、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润滑油系统启动前的检查 1.1按润滑油系统阀门检查卡检查完毕。 1.2确认主油箱事故放油门关闭。 1.3确认主油箱放油门关闭。 1.4主油箱油位正常,油质合格。 1.5主油箱油温正常大于21℃,汽轮机正常运行时保持油温38~49℃。若油温低应投电加热器运行,当油温达到40℃时,停止电加热器运行。 1.6确认冷油器水侧出、入口门关闭。 1.7确认主油箱排烟风机入口挡板关闭。 1.8各电机绝缘良好。 1.9油管路无泄漏现象。 1.10各油泵在“手动”位置。 1.11贮气罐(空气)压力正常。 润滑油系统的启动 2.1启动发电机内冷水系统,若汽轮机只要求在盘车下运行,也可只开启化学除盐水去发电机盘根冷却水门。 2.2启动主油箱一台排烟风机,调整排烟风机入口挡板(#2机A排烟风机开启出口门),建立主油箱真空>0.5KPa,将另一台排烟风机置“备用”位。2.3启动交流润滑油泵,检查出口油压在0.08~0.15MPa。 2.4将直流润滑油泵置“备用”位。 2.5全面检查系统无泄漏。 2.6开启三台顶轴油泵入口门,确认顶轴油泵入口油压>0.05MPa,符合顶轴油泵开启条件,启动顶轴油泵A、C,(B泵投备用)。 .7检查顶轴油压>4.3MPa,正常#3、4瓦应为5~7Mpa,#5、6瓦应为10~12MPa,轴径应顶起0.05~0.08mm。 2.8检查各轴承回油正常。 2.9开启盘车装置喷油门,检查喷油压力>0.03MPa,启动盘车装置,转子以

3.3r/min旋转。 2.10检查盘车电流正常,内部声音正常.倾听汽轮机内部无金属摩擦声。2.11测大轴偏心值<0.076mm,且小于原始值的0.02 mm。 润滑油系统的停止 3.1停止汽轮机盘车装置,转子停转。 3.2解除自动,停止顶轴油泵运行。 3.3解除直流润滑油泵的“备用”。 3.4停止交流润滑油泵。 3.5解除主油箱备用排烟风机的“备用”状态,停止运行排烟风机。 3.6主油箱电加热器开关置“停止”位置。 冷油器的投停 4.1冷油器启、停时注意事项: 4.1.1在进行操作前,应检查油系统运行正常,油温、油压在正常范围内。4.1.2进行启、停操作时,注意油温、油压的变化,保持油压、油温稳定。投运冷油器之前,油管内空气应排净。 4.1.3注意主油箱油位,必要时联系补油至正常。 4.1.4冷油器不应漏油。 4.1.5操作时注意水压不得高于油压。 4.2 冷油器的投运 4.2.1开启油侧放空气门,稍开进口油门,将空气放尽后关闭,全开进油门(检修后投运,应放尽存水后,再进行上述操作。) . 2. 2开启水侧放水门,检查有无漏油,如漏油禁止投入。捡漏完毕后关闭水侧放水门。 . 2. 3慢开进口水门,将空气放尽后关闭水侧放空气门。 . 2. 4缓慢开启出口油门。 . 2. 5开启出口水门,调整油温在规定范围内,且两并联冷油器出口温差不大于2℃。运行中调油温时,进水门全开,用回水门调油温,防止冷油 器水侧充满程度小,结垢腐蚀加快。 4.3冷油器的停运。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设备介绍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设备介 绍 1)主油泵 主油泵为单级双吸 式离心泵,安装于前轴 承箱内,直接与汽轮机 主轴(高压转子延伸小 轴)联接,由汽轮机转子直接驱动。主油泵出口油作为动力油驱动油涡轮增压泵向主油泵供油,动力油做功压力降低后向轴承等设备提供润滑油。调节油涡轮的节流阀、旁路阀和溢流阀,使主油泵抽吸油压力在0.098~0.147MPa之间,保证轴承进油管处的压力在0.137~0.176MPa。 2)集装油箱 随着机组容量的 增大,油系统中用油 量随之增加,油箱的 容积也越来越大。为 了使油系统设备布置 紧凑,安装、运行、 维护方便,油箱采而用集装方式。将油系统中的大量设备如交流润滑油泵(TOP)、直流润滑油泵(EOP)、交流启动油泵(MSP)、油涡轮增压泵、油烟分离装置、切换阀、油位

指示器和电加热器等集中在一起,布置在油箱内,方便运行、监视,简化油站布置,便于防火,增加了机组供油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油箱容量35m3,油箱容量的大小,满足在当厂用交流电失电的同时冷油器断冷却水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机组安全惰走停机,此时,润滑油箱中的油温不超过80℃,并保证安全的循环倍率。 集装油箱是由钢板、工字钢等型材焊制而成的矩形容器,为了承受油箱自重和油箱内油及设备的重量,底部焊有支持板,外侧面和外端面焊有加强肋板,盖板内侧面也焊有工字钢以加强钢度,保证箱盖上的设备正常运行。油箱顶部四周设有手扶栏杆。 油箱装有一台交流启动油泵,一台交流润滑油泵,一台直流润滑油泵,油箱的油位高度可以使三台油泵吸入口浸入油面下并具有足够深度,保证油泵足够的吸入高度,防止油泵气蚀。紧靠直流润滑油泵右侧有一人孔盖板,盖板下、油箱内壁上设有人梯,便于检修人员维修设备。人孔盖板右侧油箱顶部是套装油管接口,此套装油管路分两路:一路为去前轴承箱套装油管路、另一路为去后轴承箱及电机轴承套装油管路,避免了套管中各管的相互扭曲,使得油流通畅,油阻损失小。在油箱顶部装有一套油烟分离装置,包括二台全容量、互为备用的交流电动机驱动的抽油烟机和一套油烟分离器,两者合为一体,排烟口朝上,用来抽出油箱内的烟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