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最新整理-(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穿越维也纳森林 1

2019最新整理-(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穿越维也纳森林 1

2019最新整理-(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穿越维也纳森林 1
2019最新整理-(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穿越维也纳森林 1

2019最新整理-(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穿越维也纳

森林 1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理解“妩媚万分”、“触景生情”等词语,积累文中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句。

2.结合课内外资料,感悟维也纳森林和惊世之作诞生之间的联系,感受蕴藏在森林中的动人故事赋予维也纳森林的无穷魅力。

3.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领会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游记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句。

2.感悟维也纳森林和惊世之作诞生之间的联系,感受蕴藏在森林中的动人故事赋予维也纳森林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出示课题]学生轻声读课文,想想:维也纳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小结板书:优美的景色动人的故事

(说明:学生初读课文,说说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教师的梳理和板书其实是对课文的概括。)

二、学习感悟课文

(一)优美的景色

1.课文是怎样描写维也纳森林的美景的?浏览课文,将描写维也纳景色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

2.交流,出示:

这片苍翠而幽静的森林从维也纳市的西南部向南绵延展开,连绵起伏。美丽的美伦纳河悠悠流过,溪泉淙淙,百鸟争鸣。两岸葱郁的树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绿,荡游其间,妩媚万分。

茫茫森林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微风吹拂下松涛起伏,就像施特劳斯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鸟儿的啼唱,流泉的呜咽,微风的低吟,空气的芬芳,使人神往,令人赞叹……

1)自由朗读,指导朗读。理解“妩媚万分”

2)观看视频感受美。

3)带着美好的感受朗读。

4)配乐朗读

(说明:引导学生朗读写景的句子,并通过视频观赏美景,来感受、品味美景。)

(二)动人的故事

1.维也纳森林的美丽景色真实令人陶醉,在森林中有着许多美丽而幽雅的小村庄,至今仍然保留着几百年前的古朴风貌。在这里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个动人的故事呢?分别是关于谁的故事?自读,交流(施特劳斯、贝多芬、舒伯特)。

2.他们在维也纳森林中创作出不朽的名篇(板书:创作名篇)。请你读读这三个动人的故事想一想,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作曲家惊世之作的诞生之间有什么联系?找找文中的语言动笔划一划,说一说。

3.交流:

▲施特劳斯的故事

据说,圆舞曲的“国王”约翰施特劳斯当年就是在这多瑙河畔的幽静的森林中,触景生情,用动人的旋律,描述了波光粼粼、蜿蜒多姿的多瑙河,叙述了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维也纳森林的美丽景色。1)理解:触景生情(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两首名曲,其中一首我们欣赏过了,想不想听听另一首?)

2)引读:施特劳斯在这多瑙河畔的森林中触景生情,他看到这样的景色,这片苍翠而幽静的森林向南——于是,他用动人的旋律,描述了——叙述了——《蓝色的多瑙河》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3)施特劳斯触景生情写下名曲。

▲贝多芬

他怀着巨大的悲痛,以坚强的毅力写下了著名的《海里根斯泰特遗书》,表达他对人世和命运的愤愤不平。

1)贝多芬当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我们来读读这段资料(出示补充资料:)

1802年,27岁的贝多芬患了耳聋症,而且病情不断恶化。这对于酷爱音乐、视音乐如生命的贝多芬来说,无异于夺去自己的生命。他痛苦而无奈地喊道:“上帝啊,这是为什么?”贝多芬接受了医生的劝告,离开了闹市区,来到位于维也纳郊区的海利根施塔特休养,

沪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全集2013

1.春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 2.积累13个词语和2句句子。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了解春天里风、雾、雨、阳光,以及植物的一些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 小朋友们,春节过得开心吗?看着你们满脸喜气洋洋的,肯定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吧!(播放歌曲) 你们听到些什么呀?(交流) 出示:春天在哪里 2、揭示课题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过渡: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天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那么它在哪里呢?(补上图片)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a)听录音,看谁的耳朵最灵。 i.边听课文录音边出示分解的图片,再出示一句句式。 ii.交流并完成填空。 春天在()、(),春天在()、()。 iii.齐读。 过渡:课文就是根据这四个地方用诗歌的形式分成四个小节描写了美丽的春天,那 么春天来到后,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呢? b)轻声读课文(过渡话说完就出示四句句子,然后布置轻声读课文这一要求) (1)交流并完成填空。(任选一句来讲) a.春天在枝头上,()微微吹动,()跳舞,()脸红。 b.春天在草地上,()轻轻细细,()醒过来,换上了新衣。 c.春天在竹林里,()飘飘洒洒,()从地下探出头来啦。 d.春天在田野里,()那么暖,()青,()黄,()香。 (学生说到哪一句,师就出示哪一句) (2)、学习生字 a出示: 柳条桃花雾竹笋小麦蚕豆 b小组学习字词。 要求:借助音节,读准音节。 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c交流 由一小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读。 开火车读字词。(先有音节,后去音节) 交流识字好方法。 (3)读课文 i.回到四句句子图片,加强朗读。 1.请四个学生来读。 2.分四个小组来读 3. 师生配合读。 过渡:你们看,还有几个生字宝宝也要和大家交朋友啦! ii.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秘密》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秘密》 1、学习课文,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悖、恪。 2、知道莱伊恩的秘密,懂得一个人,要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哪怕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设法抵达胜利。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通顺流畅地进行表达。知道固执、弄虚作假在文中的双关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英国温泽市政大厅图片 师:这是坐落于英国的温泽市政大厅,它建于1690年。三百多年来,在里面工作的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然而,就在前两年,当人们对大厅的天花板进行维修时,发现了隐藏在其中的一个天大的秘密。 2、出示课题:秘密 问:听到这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秘密: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大厅的秘密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的大厅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 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装样子四根柱子是装样子的) 板书:一根柱子四根柱子 支撑天花板装装样子 2、根据板书,说说大厅的秘密是什么?

师:四根柱子只是装装样子,是虚的,假的,这不是弄虚作假吗?板书:弄虚作假 三、再读课文,走近建筑师: 1、埋下这个秘密的是建筑师莱伊恩,莱伊恩是不是真的弄虚作假呢?对这个人,后人是怎么评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用划下来。 2、出示: 作为一名建筑师,莱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为一个人,他无疑是非常伟大的,他能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在这段话中,说作为一名建筑师,莱伊恩。但作为一个人,他无疑是,因为(同时将他能始终抵达胜利转为红字) 3、为什么这样评价莱伊恩呢?让我们仔细读读课文,走近这位建筑师。这儿有一个词语恪守(出示),什么是恪守?(严格遵守)莱伊恩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始终严格遵守自己的原则呢?文中说他遭遇到了最大的阻力,让我们先来默读第1、2小节,想一想:莱伊恩遇到了哪些阻力?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市政府权威人士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市政官员的威胁)出示:固执问:固执是什么意思?(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他不肯改变自己的意见,他会怎样对市政官员说呢?市政官员又会怎样回绝他?课文里没有直接写,但我们可以从文中的语句中猜测出他们对话的内容。让我们静心地读一读第1、2小节,并结合有关的语句想象一下他们之间的对话,同桌试着说一说。 ● 我的设计是运用了工程力学的知识,又有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应该是不会有错的。自信

沪教版小学语文《繁星》三篇教案

沪教版小学语文《繁星》三篇教案 《繁星》是作家巴金1927年在赴法国留学途中在船上写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整篇文章意境高远,如诗如画,极富感染力,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以挖掘,为情景教学提供了契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 沪教版小学语文《繁星》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繁星》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望星星的情况和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并形成书面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重视阅读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纳凉(nà)半明半昧(mèi)摇摇欲坠(zhuì) 霎眼(shà)静寂(jì)舱面(cang) 2、解释下列词语。 纳凉:乘凉。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昧:昏暗。 霎眼:眨眼。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巴金,生与904年,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主要作品有: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解题 繁星是常见的,却引起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巴金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思考: 作者是怎样写他“从前”“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从前”看繁星,“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看繁星,这些星光“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看繁星,“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总之,在作者笔下,繁星是如此的亲切,观看繁星又是一件美好的事。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第4段) 朗读最后一段,展开联想、想象。 思考: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段内容的?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明确:第四段写“我”在别人的指点下认识了壮如“巨人”的星座,感受到了“巨人还在跑”的乐趣。如果说第三段是从面上泛写海上看繁星,那么,第四段就是从点上特写海上看星座。 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天上的巨人”。 五、品味语言 思考: 下面几句话,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谈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猫是老虎的先生 沪教版-最新学习文档

34.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谜、趾、搔、授、侥”等 10个生字,积累词语“猜谜、师傅、随声而下、眼睁睁、传授、侥幸”,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先生、芭蕉扇、随声而下、趾爪、侥幸”。 2、默读课文,理解“先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并初步学会解决问题。 3、了解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的内容,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4、了解猫教老虎学本领,因没教它爬树而保护了自己的故事,知道善良的人对坏人要小心防备。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了解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的内容,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4课,齐读课题。 2. 理解先生:先生在字典中有三个意项,在课题中是哪个意象?对呀,师傅。傅字单独读时是第四声,连成词语要读轻声,一起读。是呀,那猫就是老虎的——师傅。再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怎么教) 点评:我们可以理解你想知道猫教了老虎哪些本领?(随机板书:本领)噢,你想知道猫成为老虎的先生的原因。(随机板书:原因) 4.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近第34课。 二、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 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鲁迅。你是从哪里得知的?这个是课后注释。原来注释也是我们了解课文的方式。齐读注释。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这篇文章就出自鲁迅的《狗鼠猫》,写的是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文中的我指的就是——鲁迅。 2.是啊,鲁迅的祖母经常给他猜字谜、讲故事,瞧,今天祖母给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你们自己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借助填空介绍一下这个故事。 老虎本来,猫教给它。学完本领后,老虎想要,猫赶忙,老虎不会,只能。 4、交流填空。 三、研读课文,把握重点。 过渡:这个故事是祖母告诉鲁迅的。 (一)学习第一节,了解祖母讲故事的原因 1.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躺在一株大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穿越维也纳森林》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穿越维也纳森林》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辨析“幽静”、“幽雅”、“幽深”词义的不同。 2、根据穿越森林的线索,将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音乐家惊世之作诞生的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句。 4、搜集相关资料,说说其他音乐家与其作品之间的故事。 重点难点: 根据穿越森林的线索,将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音乐家惊世之作诞生的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媒体播放维也纳景色 初步领略了维也纳的魅力,能用一句话说说对维也纳的印象吗? 2、出示句子,读句。 3、揭示课题,读题 4、作者写维也纳,为什么选择穿越维也纳森林来写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理解“触景生情”的意思。 (2)想一想:作者穿越森林的路线是怎样的?用着重号在文中实行标注。 (3)课文中是怎样直接描写维也纳森林的美景的?用“~~~”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2、交流: (1)请学生串读课文。 (2)读词语: 恬静苍翠百鸟争鸣触景生情生机勃勃俊俏呜咽低吟芬芳 “呜咽”的“咽”是一个多音字,还有两个读音,一个是yàn,谁能为它组个词?(狼吞虎咽)另一个是yān,谁来组词?(咽喉) “低吟”的“吟”最后一笔是横折。 (3)交流自学要求: 随机板书: 进入森林 来到小村 来到小村 登上古堡 (4)交流自学要求:

出示1:这片苍翠而幽静的森林从维也纳市的西南部向南绵延展开,连绵起伏。美丽的美伦娜河悠悠流过,溪泉淙淙,百鸟争鸣。两岸葱 郁的树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绿,荡游其间,妩媚万分。 ①正音:淙妩 ②把句子读准确。 出示2:茫茫森林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微风吹拂下松涛起伏,就像施特劳斯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鸟儿的啼唱,流泉的呜咽,微风的低吟,空气的芬芳,使人神往,令人赞叹…… ①把句子读准确。 ②完成练习:在幽静的森林中,约翰﹒施特劳斯看了,听到了, 想到了,于是触景生情,创作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 1、师:是啊,维也纳森林的优美景色令人心驰神往。 媒体出示:多少年来,有多少音乐家、诗人、画家在这幽深的林 中完成了很多不朽的惊世之作,也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究竟有哪些音乐家?有什么惊世之作?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小组合作 学习,认真读读第4节到第6节,用“——”划出音乐家和他们的惊 世之作。选择一个动人的故事交流,联系课文及课外拓展资料,说说 故事为什么动人。 板书:音乐家惊世作品 2、交流: 施特劳斯: (1)理解词语:触景生情 (2)施特劳斯触的什么景?生了什么情?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餐桌上的大学》教案范文三篇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餐桌上的 大学》教案范文三篇 导读:本文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餐桌上的大学》教案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联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微不足道”、“迫不及待”“聆听”“琐碎”“拯救”“正中下怀”“压轴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父母的用心良苦;明白学习是可以时时进行,处处进行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领悟,就会有所收获。 3、能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联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微不足道”、“迫不及待”“聆听”“琐碎”“拯救”“正中下怀”“压轴戏”。 2、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父母的用心良苦。明白学习是可以时时进行,处处进行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领悟,就会有所收获。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每一位同学都在你们的父母亲谆谆教导下,细致入微的关怀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有一位普通的父亲常这样教导他的孩子(出示句子“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指名学生读。 2、师:在这位父亲的眼里,知识是多么可贵,作为一个人,每天都必须得学到点知识,因而他规定——(引读句子:我和弟弟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 3、揭题:于是,每天在餐桌前的学习是孩子们一生都忘不了的,他们把这段幸福的时光称为——《餐桌上的大学》 (说明:每一位学生都感受过父母对自己的关怀,课的伊始,教师的导入语能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而父亲教导孩子的这句话也正是文本想要传达给大家的主旨,通过对这句话的朗读以及教师的讲述,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餐桌上学习的情境中去。)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沪教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4

4 放风筝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过程中认识生字10个“筝、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纯”。积累词语9个“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 2 按要求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4个词语“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4 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1、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1、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3)在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上做记号 2、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引入,激发情感 播放媒体:三月的一天,几朵白云在空中悠悠地飘着。我无意地向天空望了一眼,忽然我的视野中多了一样东西,飘来飘去,忽上忽下。我瞪大了眼睛,看清了——原来是一只粉红色的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啊!这风筝给静静的天空带来了几丝生气,使天空变得更加迷人,更有诗情画意了。一个放风筝的小男孩出现了。 出示课题:放风筝 学习“筝”,注意读准后鼻音。换部首,帮助学生复习形近字:睁、挣、净。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 事? 2、学生交流,小结 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在放风筝时,不小心踩倒了花坛里的花苗,他搬来了自家栽种的盆花,移植到了花坛里。

小学五年级语文《穿越维也纳森林》练习题(上册)

小学五年级语文《穿越维也纳森林》练习题 (上册) 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想学好一门课就必须大量反复地做题,我们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穿越维也纳森林练习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的学习! 一、关联词语填空。 (1)( )是优美的自然风光,( )典雅的建筑艺术,都给人一种恬静而又神秘的感觉。 (2)《蓝色的多瑙河》( )约翰施特劳斯写的( )贝多芬写的? (3)( )贝多芬得了神经性耳聋症,( )他仍凭着顽强的毅力写下了《海里根斯泰特遗书》。 (4)( )维也纳森林水清林绿,风景迷人,( )带给了许多音乐家灵感。 二、文中说,维也纳森林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静”的词语(成语更好)吗? 这篇文章一共介绍了哪些音乐家的故事?选择其中一个说给你的朋友听,并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三、积累下面的词语,并选择其中几个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连绵起伏溪水淙淙百鸟争鸣水清林绿妩媚万分 郁郁葱葱蜿蜒多姿生机勃勃松涛起伏波光粼粼 这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四、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鸟儿的啼唱,流泉的呜咽,微风的低吟,空气的芬芳,使人神往,令人赞叹……”发挥你的想象力,将这幅美妙的图画描绘出来好吗? 五、阅读。 听 清晨,乳白色的雾气迷迷蒙蒙,村外的溪水传来淙淙的响声。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鲜红的、天蓝的、淡紫的……真像一只只彩色的小喇叭,花瓣上闪着几颗晶莹的露珠。枣树上画眉和黄莺对唱,声音清脆、婉转…… 吱呀一声门开了,大妈踏着被露水打湿的石铺小路,上井台打水。她打起一桶清澈的井水,忽然,她侧过头在凝神听着什么? 是在听溪水淙淙的流响么?是在听画眉和黄莺的对唱么?还是彩色小喇叭真会广播? 啊,喇叭花下邻家的小男孩正在念书,念得那么轻细,那么流利,那么动听,真好像是溪水的琴声,小鸟的歌声,真好像是喇叭花在广播呢。 大妈的笑从心底溢到脸上。 她提着水桶回家去了,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生怕惊动了孩子的念书声,还怕惊落了喇叭花上那忽闪忽闪的露珠……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淙淙(cóng zōng) 清澈(cè chè)

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太阳的话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2、揭示谜底 3、出示课题:太阳的话 4、鼓励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小结:课文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了太阳的希望、太阳美好的愿望。(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太阳会说什么话? 2、接龙读课文,师生点评。 3、学习生词:晨曦、睫毛、枕头 (1)学习生字:曦:注意字形,试着用编字谜或想象的方法学习这个生字。除部首外 还剩几笔? 睫:这个字为什么是目字旁?我们还学过哪些目字旁的字? (眼、睛、眉) 枕:用换部首的方法学,“沈”。 (2)重点理解词语“晨曦”就是晨光。 4、朗读词语:花束、晨曦、温暖、露水、枕头、睁开、睫毛、关闭、空间 (三)感受课文、指导朗读 1、交流:太阳究竟说了什么话,它的心愿和希望是什么? 2、重点指导学习第2、4节。 (1)说话训练:太阳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太阳带来了()、()、()和()、()。 (2)指导朗读第2节。 (3)读读第四节,说说太阳的心愿是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节 根据课文完成练习:金黄的()满身的() 林间的()关闭的() 上面练习的答案除了课文中的,还可以说“金黄的()、满身的()、林间的()、关闭的()” (5)指导朗读2、4节,试着把2、4背诵下来。 3、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朗读之中。 4、交流朗读 5、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 交流,释疑 6、指导背诵 (四)拓展 听了太阳的话,你想对太阳说些什么呢?

第九册每课四字词语

第九册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1快乐的杉树林 秋高气爽不约而同仰面朝天粉妆玉砌酷暑难挡 2捅马蜂窝 难以抑制腾空而起 3瑞恩的井 整整齐齐 4坐在最后一排 明明白白老老实实通宵未眠气息悠悠愤愤不平自暴自弃毫不在意跃跃欲试懵懵懂懂 5寻找幸运花 兴致勃勃落日余晖兴奋不已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综合练习1 照样子积累词语 兴致勃勃神采奕奕文质彬彬想入非非威风凛凛含情脉脉兴致勃勃忠心耿耿众目睽睽气势汹汹无所事事白发苍苍白雪皑皑板上钉钉波光粼粼 愤愤不平彬彬有礼-蠢蠢欲动-津津有味-欣欣向荣-比比皆是-喋喋不休姗姗来迟,斤斤计较,栩栩如生,闪闪发光,欣欣向荣,多多益善 欢声笑语说三道四能工巧匠门当户对交头接耳兴风作浪齐心协力污泥浊水呕心沥血文武双全眉开眼笑欢天喜地谈天说地呼天唤地愁眉苦脸伤春悲秋呼风唤雨 瞻前顾后出生入死有头无尾有勇无谋思前想后,舍生忘死贪生怕死醉生梦死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开天辟地惊天动地顶天立地花天酒地欢天喜地改天换地经天纬地遮天盖地震天动地翻天覆地翻来覆去顾此失彼厚此薄彼虎头蛇尾街头巷尾继往开来扬长避短说长道短三长两短截长补短取长补短今是昨非口是心非似是而非空前绝后除旧布新你死我活拈轻怕重弄假成真七上八下欺上瞒下完整无缺借古讽今颂古非今起死回生避重就轻头重脚轻

将信将疑尺短寸长积少成多瞻前顾后挑肥拣瘦同甘共苦声东击西 喜新厌旧凶多吉少眼高手低假公济私惩前毖后自始至终朝思暮想 飞短流长返老还童争先恐后转败为胜 7妈妈我要活下去 浑身麻木 8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移植步履匆匆神清气爽天崩地裂安然无事突如其来 10珍珠鸟 不由自主 综合练习2 一帆风顺风吹草动风雨同舟风起云涌 11飞夺泸定桥 水流湍急高山峻岭翻山越岭心惊胆战千钧一发奋不顾身震耳欲聋浩浩荡荡 12黄河颂 高山之巅万丈狂澜浊流婉转一泻万丈 14开国大典 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大江南北白山黑水整整齐齐五颜六色千千万万 15林海 奇峰怪石高不可攀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目之所及群岭起伏四面八方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兴国安邦 综合练习3 1、描写山峰很高或很多:高不可攀孤峰突起群岭起伏高山峻岭 2、描写声音很响或很美:浊流婉转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婉转悠扬 雷霆万钧惊天动地燕语莺声娓娓动听余音绕梁如闻天籁 3、描写颜色很亮或很多: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 翠色欲流姹紫嫣红绿肥红瘦一碧连天流光溢彩光艳四溢绚烂缤纷 16奇异的琥珀 翻腾怒吼

沪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采蘑菇》优秀教案

沪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采蘑菇》优秀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继续学习、积累和运用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主动学习课文内容,领会做事只有从小事做起,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师: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兔子节快到了,兔妈妈准备举办一个蘑菇宴会。一天,兔妈妈对灰兔和白兔说:"你们俩到树林里去采些蘑菇,好吗?"灰兔和白兔非常乐意帮妈妈干活,他们飞快地穿好衣服,吃好饭,然后挎着篮子出门了...... 想知道后来的事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采蘑菇)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学字 1、师:你们也想读读吗?好,那就大声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屏显生字)老师发现孩子们学得很认真,生字一定会认了吧!来,我们一块儿来读读,每个生字念两次。 3、灰兔和白兔采蘑菇都是结伴而行的,那我们也来找几个伙伴学习生字,好吗? 请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带领你的组员学习生字,可以交流学习方法,也可以给生字找朋友,还可以给别人纠正字音。 4、出示"仍,认,劲":谁来读读这三个字,你觉得要读好它们应注意什么? 5、出示"篮":它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特别相像?(板书:篮--蓝)它们哪儿不一样?你知道它为什么是竹字头吗?谁来给它找找词语朋友。 6、出示"哭":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它? 7、(屏显采蘑菇游戏):孩子们真聪明,现在我们来轻松轻松,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三、理解课文 1、师: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一起去采蘑菇? 2、白兔和灰兔分别是怎样采蘑菇的?带着这个疑问,读读课文2、3自然段,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3、谁来说说白兔是怎样蘑菇菇的? 4、屏显第三段。师:课文的第3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白兔是怎样采蘑菇的。

2019-2020年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2019-2020年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学习目标: 1、听录音,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学、校、老、师、一”5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认识笔画“横”,认识田字格,并在老师指导下描摹“一、二”。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基本做到字字过目地朗读课文。产生为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自豪的情感。 3、在识字活动中认一认校名中的字。 重点和难点: 1、学习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指读课文。 2、了解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能描摹笔画“一、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当你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和哥哥姐姐站在校门口欢迎你,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要求: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2、小朋友心里的话儿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开学了。 3、板书课题:开学了 4、师读课题,指名读(4人)。 齐读。 指导:你们听过乐队演奏吗?如果演奏者只顾着自己出风头,不顾别人,那样演奏出来的乐曲一定不和谐、不好听。所以在一起读课文时,你们要听听别人的声音,轻轻的,读得像乐曲那样美! 二、听录音识字读文。 (一)感知课文。 1、第一遍听课文:开学了,有一位一年级新同学和你们一样,非常高兴,有许多话想告诉大家,想听吗? 2、交流:你听到他说了什么? (二)学习生字。 1、激发识字兴趣:你们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本领,识字本领可重要了。 2、出示五个生字,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生字: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会的生字,它们很调皮,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仔细看课文,把他们找到。注意不要跳着看,一个一个字挨着看。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名师教学视频动画播放 【单元教学目标】 ? 1 借助字典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5篇课文;背诵两首古诗;熟记3句名言。 ? 3 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写通知”。 ? 4 读懂课文,感受亲情和师生情,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1、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地”造句。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田老师是怎样把“我”领进门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田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懂得田老师是怎样把“我”领进门的。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当你们听到“老师”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从学习识字、学习最简单的加减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他回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

2、作者介绍:刘绍棠 13岁发表文章 15岁成名,被称为神童作家。成名作是《青枝绿叶》、《蒲柳人家》、《瓜棚柳巷》。 3、出示课题。激趣提问:“老师领进门”,这位老师是谁?领进的是什么门?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田老师、文学创作的大门)。 交流。 2、自读课文,找出生字,集体识字。 (1)告诉学生识字新要求:“大家看到了,课文课后没有列出生字,以后的课文也都没有列出生字。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请一名学生简单说说),还因为呀,有的字老师还没有教同学们就已经认识了,有的字教过了,一些同学已经忘了。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字是不同的。怎么办呢?自己找生字、自己学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阅字典读准字音(教师巡视)。 (3)检查。 ①出示词语:后殿红摹纸娓娓动听戛然而止衣襟(如大多不认识,可一起查阅字典。) ②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说话不倦或声音好听。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停止。 3、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流利(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宜)。(教师随时板书读锗的字,纠正;指导读不易读的句段)。 三、再读,理解课文。 过渡:这么优秀的老师是怎样把我领进文学创作的大门呢?请同学们先来找找田老师上语文课的情景。 1、领会田老师想像力的丰富。 (1)朗读课文中的小诗;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全册

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一、教材的教学要求: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335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继续培养独立认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继续巩固汉字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3、积累本册教材中学习的315个词语,按要求积累其他关键词语,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 4、学过的句子会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5、听人说话能抓住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注意使用礼貌语言,在交谈中注意听清别人的意思,对不明白的地方,会提出询问。 6、能清楚明白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在说话练习中能说连贯的话,能具体地讲述故事,能简要转述别人说话的大意,能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7、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动唇、不出声,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课文大意,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熟记教材展示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段落。 8、学习在方格中书写各种结构的字。要求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学习毛笔描红。继续培养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9、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二、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分4个部分:

1、课文 8个单元40篇课文 2、古诗诵读 8次、8首古诗 3、综合练习 8次 4、作文 14次 课文分8个单元,每单元5篇,共40篇课文。本册教材生字为335个,积累词语313个。课后练习分三个部分。第一是“阅读芳草地”,主要是提示阅读要求,指导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第二是“词句活动室”,安排少而精的字词句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课文中所学的语言文字。第三是“语言直播厅“,设计当堂的说话练习,增加口语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每个单元前还编写了学习”导语“,主要介绍本单元学习内容和阅读训练的重点。各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为:一、二单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四单元,预习课文;五、六单元,理解词语; 七、八单元,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古诗诵读“安排在各单元中间,每单元1首,全册教材共8首。“古诗诵读”的教学,重在朗读和背诵,不要作过多的讲解和分析,只要学生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即可,也不作考查要求。另外在每首古诗中,安排少量的识字任务。 “综合练习”安排在单元末尾。本册“综合练习”的编写,减少了单项训练,增加了训练的综合性,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字词句,及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了确保“综合练习”训练的时间和训练的质量,本册教材为每个“综合练习”增加一个课时,教师要保证课文练习时间,力争当堂完成,要改变课内指导课外完成的不正常情况。 作文教材与阅读教材分开编写,编排在阅读教材之后。本册作文教材的命题注意切合小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喜欢写的事,激发写作兴趣,增强作文的自信心。 三、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 课文 60课时 古诗诵读 8课时

2019五年级上语文教案穿越维也纳森林沪教版语文

35、穿越维也纳森林 【教学目标】 1、自主地学习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并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幽静、 幽雅、幽深”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理解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作曲家惊世之作的诞生是如何紧紧地联系 在一起的,并能将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能够自主地积累文中有关描写维也纳森林美丽景色的词语和句子。 4、搜集有关的资料,说说其他音乐家与其作品之间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体会恬静而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作曲家及其作品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朗读体会维也纳森林的美丽和作家当时的心灵感受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乐,导入新课。 1、播放《蓝色多瑙河》,学生感受。 2、师引文:在幽深的维也纳森林多瑙河畔,圆舞曲的“国王”约翰﹒施特劳斯 触景生情,用动人的旋律,描述了波光粼粼、蜿蜒多姿的多瑙河。听着这优美的圆舞曲,我们仿佛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森林,感受它的美。 二、初读课文,感受维也纳森林的美 1、维也纳森林,世界闻名的森林,因约翰﹒施特劳斯谱写的《维也纳森林的故 事》而名满世界,让我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再次走进这片幽深的森林,找出描写这优美的森林的句子读读,感受她的与众不同。 2、组织交流。 1)这片苍翠而幽静的森林从维也纳市的西南部向南绵延展开,连绵起伏。美丽的美伦娜河悠悠流过,溪水综综,百鸟争鸣。两岸葱郁的树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绿,荡游其间,妩媚万分。 句中的“幽静”能否换成“幽雅”或“幽深“呢? (交流、指导朗读,感悟体会) 2)茫茫森林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微风吹拂下松涛起伏,就像施特劳斯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中描述的那样:鸟儿的啼唱,流泉的呜咽,微风的低吟, 第 1 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案2013

1、开学了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学、校、老、师、一、今、天”这七个字。 2、在老师的帮助下练习字字过目朗读课文。 3、了解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认识笔划“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带 有笔画“横”的汉字“一、二”。 4、补充汉语拼音a、o、e的教学 5、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感到成为一名小学生很光荣。 重点难点: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学、校、老、师、一”这五个字。 2、读写姿势的指导。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板书、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让学生谈谈开学第一天的感受: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当你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和哥哥姐姐站在校门口欢迎你,作为一个新同学,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感到成为一名小学生很光荣。) 2、教师小结谈话,揭示课题:心里话儿真不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开学了。 3、板书课题:开学了。 4、师领读课题,生跟读,指名读。 二、听录音识字读文。 (一)感知课文。 1、第一遍听课文:开学了,有一位一年新同学和你们一样,非常高兴,有许多话想告诉大家,想听吗? 2、看图听课文录音,交流:你听到他说了什么? (二)学习生字。 1、激发识字兴趣:你们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本领,识字本领很重要。

2、出示7个生字,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生字: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会的生字,它们很调皮,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仔细看课文,把他们找到。注意不要跳着看,一个一个字挨着看。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师指导圈字方法。 4、第二遍听录音,要求学生指书听课文,重点听清不认识字的读音。 5、认读生字,开火车读,正音:让我们和这些生字打个招呼吧!它们叫什么名字? 6、游戏巩固:给生字点名:叫号读字; 7、扩词巩固: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1)认读词语“学校”、“老师”:“学、校、老、师、一、今、天”这几个字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可以组成词语? (2)联系生活,加强理解:我们的学校叫什么?你认识了那几位老师? (3)为“学”扩词:“学”除了和“校”交朋友组成词语“学校”,它还有许多朋友呢?课文中就有,还记得吗?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出示课文词语:“开学”、“学生”,板书学生提供的课外词语,认读。) (4)为“老”扩词:进行“一字开花”的游戏 (三)朗读课文。 1、激发朗读情感: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除了要学习识字本领,还要学习朗读的本领呢。 2、指导朗读方法:认真地跟着录音或老师学,你也会读得一样棒。 3、随机指导读句:你们觉得课文中哪一句话能表达你们的心情? (1)“开学了,我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 唤起情感体验:今天早上你上学时是什么心情?(交流:高兴、激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领读、同桌对读、表演读)(2)校门口,花儿对我点头,老师对我微笑。 看图理解句子:来到校门口,你看到了什么?(交流:队鼓咚咚,彩旗飘飘、师生迎接……)老师带着亲切的微笑迎接你们,连美丽的花儿也在欢迎你呢!高兴吗?快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师生配合读、同桌合作读、齐读) (3)“从今天起,我就是一名小学生了!” 赛读形式指导感叹句:多么自豪啊,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小学生了!比一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和词,能区分并运用多音字。 2.了解沙滩上发生的事,感受大海沙滩贝壳的美。体会小姑娘天真、善良、诚实的美好品质。 3.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对人对事认真负责的精神。 初步了解寓情于事,寓人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大海沙滩上发生的事,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品质,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在生活中传播美。 教学难点:“金色”的除了指美丽的沙滩外,还代表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教学准备:美丽大海沙滩的风景录象、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去看过大海吗? 师:去年暑假老师也去过海边,看到了美丽的椰树,踩到了柔软的沙滩,同时也感受到了海浪阵阵、海涛汹涌的壮观场面。碧蓝的 海水一望无际,而金色沙滩上发生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听老师这么说,同学们想去看大海吗? 师:你想知道沙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二、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a找出读不准的字词和多音字。 b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那几个片段。? c小姑娘给你留了什么印象? d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指明学生提问,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三、分析课文 (一)学习第一片段(分角色朗读1-6段)师指导朗读 大意:画家去拾贝壳,小姑娘帮忙看衣服。 朗读:男-老伯伯(苍老慈祥亲切)女-小姑娘(细小甜美认真) (二)学习第二片段 大意:画家送贝壳,可是小姑娘不要贝壳。(找小伙伴合作、讨论) 讨论:为什么小姑娘不要画家送的贝壳呢? “这是沙蜊子,这是大猫眼,这是小螺丝,这是金海螺,你要哪个随你挑。”通过描写贝壳的种类写出贝壳的美。 (三)学习第三片段 大意:画家故意丢贝壳,小姑娘捡还贝壳。 师:在黄昏的沙滩上,他们俩又是你什么样的方式告别这美丽的沙滩和大海的呢? 表演:(学生上台表演师指导动作和神态) 四:总结课文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穿越维也纳森林》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穿越维也纳森林》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自主地学习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并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幽静、幽雅、幽深”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穿越”森林的线索,将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作曲家惊世之作的诞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将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自主地积累文中有关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语或句子。 4.搜集有关的资料,说说其他音乐家与其作品之间的故事。 重点难点: 了解维也纳森林的景色特点及三位作曲家创作惊世之作的过程,从中感受他们热爱自然、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印象景物,初步感知 1.媒体简介 初步领略了维也纳的魅力,用一句话说一说对维也纳的印象。 2.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穿越的意思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答

自由朗读课文: 1.作者穿越森林的路线是怎样的?用“。”在文中进行标注。 2.课文中是怎样直接描写维也纳森林的美景的?用“~~~”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3.交流 板书:进入森林来到小村来到小村登上古堡 4.交流 出示1:这片苍翠而幽静的森林从维也纳市的西南部向南绵延展开,连绵起伏。美丽的美伦纳河悠悠流过,溪泉淙淙,百鸟争鸣。两岸葱郁的树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绿,荡游其间,妩媚万分。 (1)正音:淙妩 (2)引导读句 出示2:茫茫森林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微风吹拂下松涛起伏,就像施特劳斯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鸟儿的啼唱,流泉的呜咽,微风的低吟,空气的芬芳,使人神往,令人赞叹…… (1)指导读句 (2)完成练习:在幽静的森林中,约翰`施特劳斯看了,听到了,想到了,于是触景生情,创作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故事品味 是啊,维也纳森林的优美景色令人心驰神往。 投影句子:多少年来,有多少音乐家、诗人、画家在这幽深的林中完成了许多不朽的惊世之作,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课文要点1

第一单元 1主要内容:童年生活 2 培养能力:朗读(字词的读音) 快乐的杉树林 一、结构:总起----分述----总结 写作顺序:一年四季 表达了作者对杉树林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之情。 二、字词 1、砌( ) 2、辨析组词 暑假署名阻挡档案嫌弃谦虚 3、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 捅马蜂窝 一、内容○1作者:冯骥才 ○2比喻句:形象、准确、具体 二、字词 ` 1、怯读qie 2、抑制胆怯摇撼 克制胆小摇动 三、能力:将句子写具体(比喻等修辞手法) 瑞恩的井 一、内容 瑞恩: 善良,为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努力 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 二、字词 1、骄傲 2、募捐:广泛的征集 募捐:奉献 羞怯害羞胆怯 三、书信格式 坐在最后一排 一、内容 坐在最后一排---座位(落后) 1、概括3件事 2、理解:最后一排的含义 3、背诵 4、自暴自弃(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5、懵懵懂懂(糊涂) 寻找幸运花瓣 一、内容 1、什么是幸运? 有个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希望变成现实! 2、抓住任务的神态动作,把一个人寻找东西的场景些具体

二、字词 1、悻悻怨恨愤恨诳欺骗 7妈妈,我要活下去 一、课文内容 “妈妈,我们要活下去”是课文的中心,它既表现了一个小男子汉的责任心又展现了男子 汉的勇敢坚强,同时也为我们传递着一种信念,一个人只要有了信 念,就会有勇气,就会克服一切困难。这句话统领着全文,所以作 者把它作为题目。 二、字词 1、读准字音:俨()然蜷()缩栅()栏 2、理解词语 俨然:形容很象,已然,简直就是 蜷缩:蜷曲而收缩 3、辨义 惊恐和惊异 惊恐:吃惊害怕 惊异:惊奇诧异 折磨和消磨 折磨:指肉体上、精神上受痛苦 消磨:1指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2指虚度时间 8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课文要点 课题的含义:即高度概括了台湾同胞捐献骨髓抢救大陆青年的意义,同时又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说明了两岸骨肉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二、字词 1、读音凋()谢绽()放空旷()骨髓() 2、理解词语 步履匆匆神清气定 9一颗小豌豆 一、课文内容 1、本文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 2、句式:先概括后具体 二、字词 绿莹莹懒洋洋滴溜溜笑吟吟(四个词的变调:后面两个字变调(滴)溜溜读一声;(绿) 莹莹、(懒)洋洋、(笑)吟吟读二声 10珍珠鸟 一、课文内容 1、作者冯骥才 2、理解“信赖,不就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3、三个“一会儿”说明珍珠鸟活动多,表现了珍珠鸟的调皮、神气十足。 二、字词 1、“幽”笔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