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必修上《虞美人》导学案

统编版必修上《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时数: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字音。

玉砌.()槛.菊()李煜.()暮蔼.()

憔悴.()绣闼.()熟谙.()雕阑.玉砌()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

│时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

├─────────┼────────┼──────────┤

│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约艳丽│温庭筠、李煜、晏殊│

├─────────┼────────┼──────────┤

│││苏轼、柳永、秦观、│

│北宋中叶到南渡│婉约、豪放并举││

│││李清照│

├─────────┼────────┼──────────┤

│南宋前期│壮怀高唱│辛弃疾、陆游│

├─────────┼────────┼──────────┤

│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张炎│

└─────────┴────────┴──────────┘

2、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煜(937-978),字,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男女情爱题材狭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赋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人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此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无非是表现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3.李煜诗词知多少

默写学过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

你还知道李煜的哪些词?

二、课内探究

1、“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古诗词中的回忆,追忆集锦:你见过哪些表现对往事追忆的诗歌?请自行补充)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诗词中表现时序更替的说法有哪些?请结合自己读过的古诗词中的时间变化自行补充)

3、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自行补充课内外读过的写月的古诗词)

4、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

收集一些将抽象的愁情写得具体可感的诗句。(每组不少于两句,不得重复)

四、迁移训练: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2、简析末句中,与《虞美人》末句异曲同工之处。

五、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课时训练

背诵全词。

学习成果展示台

《虞美人》学案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

重光李后主

二、课内探究

1、“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思故国家园,自己的亲人及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2、“又”,再次,暗示伤心人站在楼上遥望东边的故国已是多次了,这实景描写写出了对故国的无穷眷念。

3、“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三、拓展延伸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3.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7. 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四、迁移训练

1、D

2、以水喻愁恨,化抽象为具体,突出连绵不绝、无穷无尽的愁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