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综述

【摘要】“政治社会化”是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伴随着西方学者对政治文化和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化,在50年代末期以后“政治社会化”逐渐成为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政治社会学”。自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大量的政治学说和政治理论被引进,从而促进了国内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及政治领域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学者、专家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范围更为广泛,也推动了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本文将以此为线索,落脚点于分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现状至出其不足,以指导笔者下一步实地调研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

【关键词】国内外;政治社会化;大学生;综述

“政治社会化”是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伴随着西方学者对政治文化和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化,在50年代末期以后“政治社会化”逐渐成为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政治社会学”。自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大量的政治学说和政治理论被引进,从而促进了国内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及政治领域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学者、专家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范围更为广泛,也推动了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

一、关于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概念

何谓政治社会化?学者们见仁见智,无统一说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提出了种种解释。

国外学者的观点,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1、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过程。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获得其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的成长过程,它是社会将关于政治的知识、态度、规范、价值取向等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方式(戴维·伊斯顿,1985)。格林斯坦认为,就狭义而言,政治社会化是负责政治教育的机构对政治知识、政治价值与政治实践的反复灌输。就广义而言,是一生中每一阶段的各种政治学习,包括直接的政治学习和名义上不属于政治的学习,如社会态度的学习,以及对政治有关的获得个性特征的学习(FredI·Greenstein,1970)。罗斯金等认为“我们看、听、模仿家庭、朋友、其他我们尊敬的人的政治态度”就是政治社会化(罗斯金,2001:141)。

2、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社会化的代际传递方式。理查德·E·唐森和肯尼斯·普热维特认为,政治社会化是公民获得其对政治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一代人将其政治标准和信仰传播给下一代的一种方式(里查德.E.唐森,1969:4)。K·P·兰顿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把自己所属的社会团体对社会的信仰和观念融合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中去的过程,是政治社会代代相传政治文化的方式(K·P·兰顿,1969:4)。

3、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维持和变迁的过程。阿尔蒙德等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每个政治体系有某些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结构,它们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精英人物”(阿尔蒙德,1987:91)。国内学者的观点:

1、从宏观角度:王沪宁认为:从高度抽象的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指的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王沪宁,1987:181)。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把政治社会化定义为“一定的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化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1992:501)。

2、从微观角度:王仲田认为: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一定社会利益基础之上的政治统治着和政治管理者,向社会中的民众传习政治文化,从而使他们成为一定的政治人,以适应政治

统治和政治管理的需要(王仲田,1997:233)。李元书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机制和功能运行机制(李元书,1998)。

3、从二者统一的角度:施雪华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通过学习和接受一定的政治文化而获得政治雏形,形成政治人格的过程,同时也是一定的政治文化传播的过程,二者是有机的统一(施雪华,2001:663)。孙关宏等认为: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孙关宏,2003:381)。马振清在《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一书中研究认为,从宏观上看,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的政治化,是社会的政治教育和训练过程;从微观上看,是指公民习得政治文化的过程(马振清,2001:12)。

(二)关于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首先提出政治文化概念的阿尔蒙德将政治对象划分为认识、情感和评价三个最基本的取向。他认为感情趋向是人生早期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即使面临新的经历时也会保持相当的持久力。由于认识的态度要求一个人有比较复杂的智力结构,所以它常常在晚于感情取向的人生时期形成的,即在人生的青年和成年形成。而评价结构形成既与感情取向相联系,又一认识态度反映为指导,所以它是政治社会化的最后一个阶段。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的各种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念、政治信仰、政治规范和政治技能都是政治文化的内容。政治文化也正是通过社会的代际传递,并且在这种传播和传递中实现政治文化的变迁(阿尔蒙德,1987:29)。

派伊把社会化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基本的社会化阶段,二是政治社会化,三是进入政治系统的政治录用过程。他还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社会里这三个阶段时前后相连接、相互增强的。但是在一个过渡性的社会里这三个阶段会呈现出前后不一致的现象(王乐理,2000:27)。

李元书和杨海龙在1997年第2期《政治学研究》中发表的论文“论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中认为:政治社会化过程包括如下四个在逻辑顺序上递进的、连续统一的环节:一是政治信息传播,即政治共同体内各种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以一定的方式、渠道向社会成员传播各种政治文化信息的过程。二是政治观念内化,即社会个体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行为过程,加工、转化政治信息传播过程中所获得的政治信息,完善政治人格、充实政治自我、更新政治观念的过程。三是政治态度演进。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态度产生的直接动因,政治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与政治社会化是直接同一的,政治态度的演进过程伴随政治社会化纵向发展的全过程。四是贯穿个体一生的阶段性发展。由于社会个体的内在因素、政治社会化群体和组织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将呈现出阶段性。上述四个环节各自又可分为若干个彼此间内在相联的层次(李元书.杨海龙,1997)。

梁庆和宁健在2003年第9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表的论文“论政治社会化及其方式优化”中认为:政治社会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治体系中正式负有教育责任的政治机构或个人凭借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公民灌输政治信息,使公民逐步形成政治思维和行为基本模式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使足够数量的社会成员接受主导的、共同的政治文化信息,形成一定的政治文化模式,巩固现存的政治体系。另一方面,是公民逐步学习和接受被现存的政治体系所肯定和推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获得政治信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形成特定的政治思维和政治行为模式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使公民完善政治人格(梁庆.宁健,2003)。

此外蒋云根著的《政治人的心理世界》采取了和阿尔蒙德一致的观点。认为政治社会化把政治对象分为情感的、认识的和评价的三个部分(蒋云根,2002:21)。

(三)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阿尔蒙德等在《比较政治学》一书中认为:实施公民社会化的结构主要包括:作为社会化机构的家庭;共同体,聚居区和同辈集团;教会;学校系统;工作场所;正式组织;大众传播工具;专业化的政治输出机构:利益集团和政党;专门输出机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法院;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果(阿尔蒙德,1987:101-118)。

罗斯金等在《政治科学》一书中认为政治社会化机构包括:家庭;学校;伙伴群体;大众传媒;政府(罗斯金,2001:143-146)。

周庆行在《政治科学原理》一书中认为政治社会化的实施机构主要包括:非正式的实施机构和正式的实施机构。其中非正式的实施机构包括家庭和同辈群体;而正式的实施机构包括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和社会政治组织(周庆行,2003:325-329)。

(四)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国内学者对这一方面有比较统一的认识,比如:周庆行在2003年6月第一版的《政治科学原理》中认为:第一、政治社会化是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第二、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及创新的统一。第三、政治社会化是持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周庆行,2003:323-325)。岳彩新在2004年第3期《理论学习》中发表的论文“政治社会化探究”政治社会化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个体受动性与主动性的统一。第二、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第三、持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岳彩新,2004)。李元书在1998年第2期《政治学研究》中发表的论文“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认为政治社会化的特征是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内化和外化的统一;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统一(李元书,1998)。

(五)政治社会化的意义和作用

罗斯金等在《政治科学》认为政治社会化对个人和政治系统而言,有以下两种功能:第一,训练个人:个人期望从政府那里得到既定的东西,也知道什么是可以期望的;第二,支持政治系统:通过教育社会成员遵守系统的规则,履行其应承担的角色,政治社会化有助于维持政治系统与政府的运作,并使其合法化(罗斯金,2001:143)。

王仲田在《政治学导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有以下三个作用:第一,它可以影响个人政治思想和政治信念的形成、培养个人政治能力和提高个人的政治水平,从而帮助个人竟如政治生活。第二,它可以维持、改变和创造社会政治文化,在这样的过程中,一定的社会政治关系得到维护,某种政治文化得以延续,并通过政治实践,实现政治文化的革新和创造。第三,它还对维持或改变某一政治体系有重要作用(王仲田,1997:237)。

李元书在1998年第2期《政治学研究》中发表的论文“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认为政治社会化有以下四个作用:第一,传播功能。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形式,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传播内容。因此,政治社会化具有传播功能。第二,教育功能。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的重要机制,它通过培养社会成员成为政治人来帮助政治体系实现其功能。第三,实现功能。政治社会化作为政治体系功能运行机制,通过影响政治活动的实际运行过程,在政治体系功能实现中发挥独特的作用。第四,变革功能。政治社会化具有更新政治文化,变革政治体系,推动政治发展的变革功能(李元书,1998)。

二、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现状的分析

(一)研究方法

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就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但侧重于定性研究。从最基本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含义入手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容、特点、功能、障碍等分析,绝大部分都采用了此种研究方法。这种定性分析可以加深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全面认识和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但是仅仅理论研究是不够的,因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本身的实践性就非常强,其影响因素、结果无时无刻不受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通过调查统计进行定量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但综观十几年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问题的研究情况而言,这一点显得不足,只有少数学者的研究是建立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的,从实践层面丰富了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的分析,遗憾的是,这样的数据性、实证式研究并不多,从而使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总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现实针对性。(二)研究内容

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学者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分析;社会转型期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此外还有一部分作者冠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意义、过程、特征、途径、障碍和对策等个几方面简单探讨。

由于笔者认为大学生只是我国公民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他们的社会化也是与其他公民的政治社会化一样有同样的途径、过程、特征、意义和作用。只是他们在这几个方面的“量”差别罢了。而这个量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障碍,所以笔者着重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障碍和对策作详细的综述。

1、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障碍的表现

刘启焱在2002年第2期《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发表的论文“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分析与对策”中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障碍主要表现在:政治观念偏颇,政治兴趣不高;政治鉴别不强,政治参与盲目;爱国热情有余,政治责任不足;政治理想动摇,信仰危机潜伏;民主意识增强,民主素质较差;价值取向冲突,功利色彩较浓。这六个方面(刘启焱,2002)。

华正学在2006年第1期《辽宁教育学研究》发表的论文“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浙江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从实证的角度指出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主动接受政治系统影响的意愿不强;大学生继承创新政治文化的能力不够;缺乏必要的政治参与技巧的培训和训练这三个方面(华正学,2006)。

2、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障碍的原因

曹银忠在2004年第6期《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发表的论文“试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及其克服”中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障碍主要包括主观障碍和客观障碍两个方面。主观障碍包括:理想与现实分离、政治内化能力较低、价值取向错位、政治认知偏激、政治情感波动和政治意志脆弱者六个方面。客观障碍包括:现实政治困惑、社会高度信息化,文化趋于多元化、先期教育内容的缺损、招生就业体制的转变、社会参照体系失衡这五个方面。由于诸多现实原因,致使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出现一系列的障碍,影响他们的政治社会化效果(曹银忠,2004)。

刘启焱在2002年第2期《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发表的论文“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分析与对策”中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固有的弱点;中小学政治社会化过程的缺陷;家庭及其成员的政治影响;高校教育的缺陷;同辈群体意识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的误导影响;党风、社会风气、社会问题的影响着七个方面(刘启焱,2002)。

3、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对策

曹银忠在2004年第6期《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发表的论文“试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及其克服”中认为由于造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的原因的多样性以及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克服障碍的思路、对策的综合性、针对性。应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环境的优化:在政治引导层面,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转变政府职能和作风为核心,重塑政府形象,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具体操作层面,发挥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络的载体作用;保持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第二,教育的改革:充分发挥“两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渠道作用;强化日常心理与思想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

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自身的觉悟: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因为作为客体是社会政治对个人的“教化”,作为主体是个人自我“施化”和对社会政治的“改化”,所以提高大学生自身觉悟是十分必要的(曹银忠,2004)。

陈龙彪在2005年第4期《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发表的论文“加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教育的对策思考”中认为改善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应在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引导,激发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和培养大学生的理想政治人格这三个方面入手,以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取向和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任务要求相一致(陈龙彪,2005)。

刘启焱在2002年第2期《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发表的论文“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分析与对策”中认为促成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对策:首先,要唤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其次,要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现阶段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教育内容。第三,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区亚文化建设,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努力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第四,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大众传媒、互联网络的载体作用,为促成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起好“导向”作用。第五,大力提倡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促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有效途径(刘启焱,2002)。

华正学在2006年第1期《辽宁教育学研究》发表的论文“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浙江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从实证的基础出发,指出改善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良好氛围;切实搞好学校的专业文化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政治参与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华正学,2006)。

三、小结

通过搜集整理资料,笔者发现,当前我国理论界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还很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选题范围偏窄,多数学者在选题时只注意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某一方面,如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分析;社会转型期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第二,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就侧重于定性研究。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总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现实针对性。仅仅理论研究是不够的,因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本身的实践性就非常强,其影响因素、结果无时无刻不受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通过调查统计进行定量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某一方面的研究较少与时代发展特征相结合,使研究的创新性欠缺。

第四,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策的研究方面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提出的对策可操作性较低。

笔者正是针对上述研究中存在的这些不足,力图在己有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着眼于新时期这样的大背景(比如市场化、民主化、全球化、信息化等),结合大学生子自身的特点,从实证的角度,从整体上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找出优势和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推动大学生工作和理论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相关学术论文方面:

1.戴维"伊斯顿.儿童早期政治社会化过程—对民主参政概念的接受[J].国外政治学,1985,(02).

2.李元书.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J].政治学研究,1998,(02).

3.李元书.杨海龙.论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J].政治学研究,1997,(02).

4.梁庆.宁健.论政治社会化及其方式优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09).

5.华正学.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浙江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J].辽宁教育学研究,2006,(01).

6.刘启焱.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分析与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7.陈龙彪.加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教育的对策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8.曹银忠.试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及其克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6) 9.岳彩新.政治社会化探究[J].理论学习,2004,(03).

10.袁莉娜.陈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5,(05).

11.马娜.初探大学生政治社会化[J].理论界,2005,(06).

12.黄晓晔.从一元主导到二元对等——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模式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06).

13.王晓漪.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J].探索,2005,(05).

14.潘吉平.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容与倾向研究[J].经济师,2006,(02).

15.刘小川.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16.刘江.蒋来娣.钱微.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矛盾冲突及其解决[J].广西社会科学,2002,(05).

17.张雪梅.对当前拓展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间接途径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7). 18.姚宏建.简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意义[J].天中学刊,2003,(S1).

19.师建康.简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意义和内容[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

20.胡海可.林华蓉.近二十年我国政治社会化研究述评[J].广东社会科学,2002,(01). 21.宋建新.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6,(09). 22.杨丽娜.张雷.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冲击和挑战[J].理论界,2006,(05).

23.冯秀军.马维林.刘树宏.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6).

24.赵渭荣.社会转型与政治社会化变迁[J].社会科学,1999,(09).

25.嵇建琴.西方政治社会化研究状况一瞥[J].新视野,1999,(03).

26.赵青.张永宁.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1,(03). 27.周平.政治社会化:涵义类型、实现方式和作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04). (二)相关学术著作方面:

1.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3.王仲田.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4.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6.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7.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8.周庆行.政治科学原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9.孙关宏等.政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0.K·P·兰顿.政治社会化[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69.

11.里查德.E.唐森.肯尼斯·普热维特.政治社会化[M].纽约:小布朗公司,1969. 12.FredI·Greenstein.ChildrenandPolitics[M].YaleUnivPr,1970.

13.阿尔蒙德和小鲍威尔.比较政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4.罗斯金等.政治科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___。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

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 ___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2、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综述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内容和要求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功能 开题报告是在学生接到教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由学生撰写的对于课题准备情况以及进度计划作出概括反映的一种表格式文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撰写,经指导老师签署意见及学院审定后生效。 撰写开题报告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活动。有资料反映,美国科学家每年要用两个月时间组织和撰写开题报告,以便获得各方面对课题的资金支持。我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科研申请报告,也往往具有开题报告的性质。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对课题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撰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让指导老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选题的意义何在,自己做这个题目的优势是什么,自己准备怎么做,会出什么结果,等等。并请指导老师帮学生作出如下判断:课题所确定的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题目的大小是否合适,所选择的研究途径与方法是否可行等。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开题报告的内容及时作出判断,此课题能否这样实施,要不要改变题目或研究方法;学生则可以在得到批准后按开题报告的安排来开展工作。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研究方法及措施,(4)研究工作的步骤与进度,(5)主要参考文献等项目。下面对有关项目作一些说明: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研究方法及措施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小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Wilkins 1976 。”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返之亦然。(杨梅珍,1997)。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02)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投提出的一种完整的独特的智力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是低,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合适他们的天性和意愿发展、成长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使其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带动和发展其他领域的智能,尤其是他们智能弱项的发展。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把本阶段的研究目标确定为: 1.通过教学理论学习与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研究词汇的特点,优化词汇教学方法。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教授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单词教学水平。 2.研究学生的记忆特点,教授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的方法,学生根据自身记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开发和拓展英语语教学资源的能力,锻炼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有探索、创新精神,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的英语教师队伍,活跃我校活动教学的研究并形成特色。 六、研究内容 1.改变创新词汇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数学效率; 2.探究多种词汇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词汇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调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4.课外巩固记忆的系统化指导方法。 七、研究重难点 研究重点:调查整理五、六年级英语教材中的词汇教学内容,研究这些词汇教学与学生识记词汇的方法和习惯为切入点,研究高年级英语语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研究难点:研究五、六年级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研究一套适合高年级词汇识记和运用效果的课堂评价机制。 八、研究的创新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教师个体、学生群体间的多向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合作情况,更加关注的是“互动场”这个“整体生活空间”的营造,追求词汇教学多向互动所形成的整体性、和谐性、有效性。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word版本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 状述评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纵观目前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现状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一是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多,研究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二是研究高校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多,研究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三是研究城镇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多,研究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这种现状不利于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加强,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这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施,要想更进一步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开展本课题研究,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 2.选题意义: 本课题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的空白,贯彻落实了马列主义全面发展的观点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注了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关注了处于弱势的农村中小学生,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正像农民不富农村不活一样,如果农村广大的中小学不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那么它将永远薄弱,教育公平永难实现,素质教育仍将是一句空话。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和推广有利于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因而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的研究和推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了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为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科技平台,这将大大提高农

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因而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引入和推广到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之中。 ②提高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③改善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薄弱的现状。 ④促进教育的公平。 ⑤促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2.研究的内容 ①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信息化的程度。 ②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信息化现状的原因 ③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④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⑤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⑥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推广。 3.主要观点 ①目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②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班级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③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④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4.创新之处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行政管理秦高文 【摘要】随着信息的高速化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政务日益成熟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政府。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梳理了国内外智慧政府建设发展的情况,结合智慧政府主要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开展文献综述,希望得以了解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的整体进展情况。总结归纳了智慧政府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并对未来智慧政府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政务;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政府信息化;公共服务 一、引言 现代政府事务日益复杂,传统政府的智能水平已经难以应付这种新的形势,伴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高速化发展,政府信息化建设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历经传统政府、数字政府、电子政务、移动政务等多个阶段后,“智慧政府”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政府的四大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政府”就是要实现上述职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 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智慧政府”具有移动性、社会性、虚拟性、个性化等特征。「1」这些新特征是信息技术进步和电子政务应用创新两者融合演化发展到更高级实践阶段的必然结果。「2」智慧政府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概念具有明显

的实践先于理论的特点,它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世界各国政府机构都是在探索中先行先试。 二、智慧政府在国内外的探索实践 2011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提高政府服务的绩效及服务能力,提出智慧政府建设框架(Smart Government Framework)。「3」2012年6月,韩国政府公共行政与安全部顺应时代发展构建了智慧政府实施计划(Smart Government Implementation Plan),使得韩国始终居于联合国电子政务指数排名中的领先位置。「4」2013年6月,迪拜专门成立智慧政府部门(Dubai Smart Government Department),负责指导和监督迪拜电子政务的转型与实施,迪拜智慧政府项目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取得了重要成就,是该地区为企业和社区生活提供政府在线服务的开创性举措,标志着迪拜开始进入智慧政府时代。「5」2014年3月,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推出“资讯媒体总体规划2025”(Infocomm Media Masterplan 2025),该规划的重要目标是将新加坡政府建设成为智慧政府,使新加坡成为全球领先的ICM技术使用者和倡导者,通过有效的安全措施保护个人的隐私和交易,促使企业提高生产率和收入,帮助政府利用数据更好地分析城市问题,从而制定更适当的政策。「6」 国内在政策方面,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电子政务向智慧化和服务化转变。在建设实践方面,中国已经有超过两百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计划,而智慧政府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7」北京、上海、南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的经济史上,学者们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将效率和公平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个目标。但效率和公平似乎一直都很难保持同步,提高效率的政策同时也会降低公平,这样的效率和公平的失衡在所得税中尤其突出(Mirrlees 1971; Ramsey 1927)。人们普遍认为实现效率的最好方法是进行一次性征税(lump sum taxes),这样不会扭曲人们的选择,但要实现纵向公平则要求实行累进税。结果,有效率的税收就会降低公平,反之亦然。 国外的学者对个人所得税促进公平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Wagstaff收集了OECD中12个国家的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家庭调查数据,采用AJL的分解法,利用实证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主要依靠税收抵免和大量使用非标准扣除的个人所得税体系的国家,更容易在实际和潜在的再分配效应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作者并未对税率结构和税基扩大的改革哪个的影响是占主导作用给出结论;同时,作者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所得税上,排除了其他一切税种的影响,包括社会保险,这使得其研究不是很全面。 。Wagstaff收集了这十二个国家, 然后利用(AJL是指J. Richard Aronson, Paul Johnson and Peter J. Lambert于1994年提出的一种方法,利用税前和税后基尼系数的不同来测量税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empirical analysis)(regression analysis),得出结论:结果还表明在20实际80年代末期和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些进行税率结构和税基扩大的改革在收入再分配上更容易产生相反的作用。税率结构的改革能够减少税率等级,降低平均税率,结构会导致纵向分配的下降。税基扩大改革,能缩短实际和潜在再分配效应的差距。作者在文中收集了大量的关于数据,从横向不公平和再排序方面对个人所得税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很多实证分析的结果。这对后来对个人所得税公平方面的研究将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Richard和Eric(2005)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作用,二人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对比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应该依靠个人所得税来实现再分配的功能,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现在不够完善,累进税的实施也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存在着机会成本。二者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为了有效维护公平,在个人所得税税制完善方面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实施综合所得税,二实施推定征税法,三实行二元所得税。 最后作者还提出在发展中国家里普遍存在这市场失灵的特征,所以最好的政策是引入税基广泛的增值税来提供政府的支出。Richard和Eric的这篇文章对长期以来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给依赖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发展中国家一个警醒,不能完全只依靠个人所得税来调节贫富差距,这对以后的个人所得税的研究很大程度上给了一定的借鉴,但文中的实证分析较少,问题可能反映的不全面,理论结果也存在不全面问题。 Denvil Duncan.和Klara Sabiranova Peter(2008)则探究了国家个人所得税体系是否会影响收入的不公平。二人利用多国详细的个人所得税信息,建立1981年至2005年全面随时间变化的国家所得税体系的结构性累进税体系,并采用理

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毕业论文指导: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呢?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二、怎样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意不要把研究现状写成事物本身发展现状。例如,写股指期货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而不是写股指期货本身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 二是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三是不要写得太少。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材料。 四是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怎么写

你好,同学,你的中国家电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方面开题报告老师让你往 哪个方向写? 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通过顺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 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 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 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 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 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 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 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 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 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通 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 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 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 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 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对 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 的年份。 2.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 略介绍发展趋势。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 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 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 把握。 2.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4.如果没有与毕业论 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 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范文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是一个重 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人员己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许多成熟的 技术己经应用到实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可视化软件产品,如3DMAX、MAYA、EVS、 AVS 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游戏、电影动画、工业设计以及其它专业领 域的研究,而与GIS 联系较少。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用于地图学与GIS 始于90 年 代初。1993 年,国际地图学协会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16 届学术讨论会上宣告成 立可视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定期交流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领域中的发展状况 和研究热点,并加强与计算机领域的协作。 1996 年该委员会与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专业组进行了跨学科的协作,制订了一项称为“CartoProiect"的行动计划,旨在探索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中, 同时也探讨怎样从地图学的观点和方法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1998 年 2 月由B.H.Mccormick 等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科学计算可视化研讨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世纪的今天,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推动了新型教学方式的诞生。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丰富资源,逐渐改变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方式,许多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教学面貌发生的变化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其他课题研究提供了借鉴。 2.选题意义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占学生每天在校时间的70%以上,而且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教育,都要体现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里。华东师大校长叶澜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课堂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丰富的生命与生命的多方面接触和碰撞,围绕着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而开展的一个过程。”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的,而学生的主动发展是需要多方面协调的。 将网络化信息化功能引进课堂,创设温馨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引导刺激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投入群体活动中,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 3.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在素质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有意义。网络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温馨课堂,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创新的教学方式,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创建“温馨课堂”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在信息化环境中,探索实践“温馨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2.研究内容 (1)信息化环境中如何创建“温馨课堂”。 (2)信息化环境中,“温馨课堂”新的教学方式的探讨。 3.主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以信息化、网络化为背景,以多媒体手段为媒介,以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温馨课堂为切入点,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总结出信息化环境下构建温馨课堂的要素和方法,并在教学中验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使命就是要把学生摆在学习主体的地位上。教师教学的一切形式就是要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形成铺桥架梁。既关注学生的学,也关注教师的教,使教与学和谐统一,是温馨课堂教学方式想要实现的效果。 4.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创设温馨课堂环境的作用,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作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为切入点,研究多媒体的恰当使用如何来调控课堂氛围,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如何辅助、推动教学,形成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能力发展。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就目前来说,对于卢梭女性婚姻家庭观念的研究还没有系统的思想专著,成文的也多是篇幅有限的论文形式。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和类别:一是关于卢梭伦理思想对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代性意义述评;二是卢梭伦理思想与哲学史上其他思想家如康德、黑格尔等的比较性研究;三是卢梭的婚姻家庭观在《新爱洛伊丝》《社会契约论》中的概念论述。关于卢梭伦理思想对于家庭教育的述评,较为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郑州大学学者崔帆概述了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与真谛,指出卢梭是对人类新儿童观建立的贡献最大者,认为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做到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审视孩子,研究孩子,欣赏孩子,使孩子一跃成为教育过程的焦点,使孩子问题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课题。并针对我国现行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人手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些许可参照的措施。钟英法对卢梭的伦理思想与康德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康德深受卢梭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不是表现为继承和发展,而是表现为震撼和挑战.卢梭伦理思想以情感作为最终的根据和基础,而康德则把道德严格地建立在人类的理性能力之上.但是,卢梭和康德的伦理道德观念无论其具有多么大的差别,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在他们看来,道德责任的担当者乃是作为个体的人,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无需他人的确证.学者刘阳认为,卢梭的《新爱洛伊丝》不只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是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符合自然道德的纯洁爱情与封建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的描绘从而达到对建立在诚挚、纯洁和友爱基础上的爱情的肯定,反映了作者与贵族文明截然相反的新的社会思想。宣扬激情的冲动是不可战胜的。然而在刘阳的这一研究中,所不足的是忽略了女主人公对于家庭的责任和自我牺牲给两个家庭所带来的和乐与幸福,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中家庭伦理最具有启发的论断。 在高呼男女平等、传统国学又悄然兴起的现当代社会,女性面临着这一新的形势下,呈现出回归家庭做“贤妻良母”和在女权主义的影响下成为“白领贵族”的两个极端现象。然而两个状态都给新时代的女性带来苦恼:一是回归家庭做所谓的“全职太太”。在这一境况下,其真实的现状不过是做了一个家庭保姆,在完成锁碎家务之余只能以追各式电视剧或者逛街打麻将来打发漫长的时日,而每于饭点时又于起起落落的等待盼望中圆自己心中所谓的“团圆与幸福”。就是在这样的消磨中她们全然忘却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格,年轻时的所有理想被当作一件包裹精美的礼物赋着在丈夫和孩子身上。结果可想而知,家人因不堪这理想的“重负”开始叛逆和逃避,而她也只能以失望来对于自己对于家庭的“全力付出”在苦闷中发出质问:“他们为何要这样对待我”?另一个极端是坚持所谓的“男女平等”。她们绝不愿意做一个传统中的女性那样去相夫教子,她们忽视自己做为一个女性与男人之间天然的差别与工作与生活中存在的特殊困难,有着和男人们一样的野心在职场上撕杀,手中攥着权力或者显耀的地位,高喊着自己是所谓的“女汉子”,并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于是,外面的世界占据了全部的心思,孩子的家长会从来是没有时间参与的,老公事业上的困境被藐视为他的无能,她也俨然成了家里的“支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男女在天性上的不等同,长期的劳累拼搏导致的疲累、对于孩子和家庭的忽视导致的背判,最后剩下的,是一个外表的光鲜包裹着一颗破碎的心。固然,全然地回归传统的“三从四德”是不可取的,然而,只片面强调男女平等走出家庭去打拼也同样不可取。那么,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家庭事业两不误,既经营一个成功的家庭又不失自己独立之人格,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深究的课题。本课题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以期通过对卢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中也系统总结了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做过的一些探讨。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也很多,如自我调节的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管理的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自律学习(autonous learning)、自我计划学习 (self—plann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 (self—monitored learning)、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等。在国外,自主学习思想一直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同关注。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迅速发展,维果斯基的语言自我指导理论在西方得到了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兴起,心理学领域的这些发展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论阐述或者实践研究。

以斯金那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的学习调控反应与邻近的强化物建立联系。它包含四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以及由此开发出了自我记录技术、自我指导技术、自我强化技术。该理论最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从个人、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主要由个人内部的本能、需要、驱力、特质等决定,不主要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来决定,而是受到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主体社会认知的影响制约,这种影响并决定行为的社会认知有两种:即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结果期望是指人关于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他所期望的某种主观推测或判断。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或推测,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作用。从理论分析,任何学生的学习行为实际上受学生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的双重制 约和调节。这一理论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认知在其自主学习发展中的作用。它认为,学生与教师、父母、其他学生的积极交往和反馈会极大地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此理论把自主学习分成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三个子过程,强调自我效能和榜样示范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自由意志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意志成分控制着人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者克服困难、坚持学习。高度的自

小微企业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经济转型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知识研究) 1、 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对于小微企业的研究重视主要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 1、关于从银行角度来研究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知识 李雪梅(2010)在文章《金融如何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认为小企业与银行合作融资业务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企业的 进一步发展。作为银行业,改善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业务创新,使我国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得到改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银行业而言,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林波(2010)和王国才(2010)分别以民生银行和工商银行为载体,阐述了两家银行先行开展小微企业所取得的成绩。而周斌(2012)在《民生银行——谈小微企业融资之道》中指出民生银行在全国有400多个网点,小微企业融资仅仅是它的一个方面,它现在有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民生银行将把小微企业变成零售部门。宋萌萌(2011)在论文《小微企业融资之银行策略研究》中指出,银行不愿意为小微企业贷款的根本原因:第一,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较高;第二,按照服务大企业的传统模式开展的小微企业信贷,人工成本太高;第三,由于监管机构对于与农行的不良贷款生成状况有严格要求,银行往往担心会因为小微企业贷款的高不良率而被问责。彭凯和向宇(2006)提出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原因,在我国开展小微企业贷款有优势也有困难,这些困难除了观念上的、风险上的制约,更主要的是人力成本难以控制。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我国经济未来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 关于从小微企业本身角度的研究

龙永图(2012)在“首届中国创业家联盟论坛举行小微企业‘抱团取暖’”上指出,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型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骨架,草根企业,小微企业才真正是中国经济的血和肉,它们承担着解决民生、解决社会稳定的重任。凌宁(2012)在中国科学报《小微企业脱困如何标本兼治》对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表述现在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严重。2008年时主要是外部冲击,现在则不仅是出口,内需也在萎缩。尚福林(2012)在“2011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评价会”上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四个认识”:即更加深刻地认识服务小微企业与支持实体经济的关系、更加全面地认识服务小微企业与银行战略转型的关系、更加充分地认识服务小微企业与推进金融创新的关系、更加辩证地认识服务小微企业与加强风险管理的关系,进一步抓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引导、信贷投放、机构建设和外部联动等工作。揭筱纹(2011)在《学者:打开小微企业发展的“玻璃门”》中指出小微企业的资金链一直都是不畅通的,国有银行以风险大为由很少给小微企业贷款,民间资金也难以到位,这不畅通渠道让小微企业在发展中常常碰到“玻璃门”。历以林(2011)《将小微企业划分出来定做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金融服务体系,减轻小微企业赋税。保育均(2012)在《谈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中指出,小微企业和政府之间最大的障碍是信息不对称。 3、 关于从民间融资角度研究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知识 罗丹阳(2009)在《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通过考察中小企业自主创造的民间融资方式,发现包括私募股权融资、企业债融资、民间票据融资、商业信用等在内的民间融资能够适应中小企业的特殊融资需求。邵燕翔(2007)在文章《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问题探讨》通过对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特点的分析,肯定了民间融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