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美术教育分析

高校美术教育分析

高校美术教育分析
高校美术教育分析

高校美术教育分析

现今高校学生接受各方面的教育,美术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如今,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仅仅以临摹为主,较为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我们亟须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

一、高校发展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高校美术教育具有教育、审美、认知等三大功能,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美术绘画等方面取得成就,还能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众所周知,美术创造即为思想碰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是灵魂的交流,很多言语无法表达的内容在此刻尽数领会。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感知生活、感知自然、感知世界,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得到了锻炼。因此,高校发展美术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更是对学生精神境界的升华。

二、现今高校教育下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观念较为陈旧由于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束缚,部分高校教师仍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听讲,师生间的互动较少,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教学效果有待提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学生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时代学生需要更加自由的学习方式和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

2 美术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高校对美术教育不够重视,将其看作一般的课程,忽视了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因此,教师难以有效开展美术教学。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未能将本土文化和美术作品结合,导致一些学生的美术作品缺乏创造性。美术是在长久的社会发展中积累、沉淀而成的,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学生进行深刻的理解,意识到美术的本质。而现今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成为美术

教学的瓶颈。3 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合理美术教学的评价体系和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差别。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质量,必须采取具体而全面的方法。然而,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采取和其他学科相似的评估方法,主要以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程度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难以适应美术教学的发展。高校开展美术教学是为了引导学生对美术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了解美术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现今的美术评价体系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仅仅采用理论评估方法,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也很难指导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弊端较为明显。

三、改进现今高校美术教育下的美术教育

1 教学从兴趣入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最重要的推动力,可以让学生避免单纯临摹画面,从而在创作融入自己的想象,形成自己的美术风格,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陶冶美术情操。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着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高校美术教师要正确认识实践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美术教学如果没有实践,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学生在学习时记住了绘画手法,但在实际创作中难以灵活运用。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切身发现美、感受美,再结合理论知识,创造出理想的美术作品。

3 树立全新的美术教育观念在如今的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深刻认识美术教学的本质是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断结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让学生挖掘自己的价值,完善自我。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美术观念,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目的,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具创新意义、更有灵魂的美术作品。结语美术教育对于高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今,高校应当明确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不断完善美术教育。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 不断努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高校美育教育

高校美育教育 程啟鹏101103204 2012.3.28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音乐、美术等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都知道,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的是物的话,人文科学更注重人的发展。 当下的美育状况 大学生层面的反映出的问题比较及表,主要有: 1.大学生普遍缺乏最基本的美育常识。很多大学生不明确甚至不清楚美学及美育的含义,访谈中发现很多大学生普遍认为美学是与美术有关的,美育是美术教育的简称而已,更不用指望他们体会美育对自己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意义了。他们了解智育、德育及体育远比美育深刻,这个结果对于实行多年的高校美育是很遗憾的,从本质上讲高校的美育大部分努力是付诸东流的。 2.部分大学生审美能力缺失,审美观念偏颇。由于美育在高校教育中没有健康地发展起来,当下的大学生由于理论上的迷惑和实践上的困窘,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缺失,审美观念偏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度的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深刻的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观念,来自西方社会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感性欲望,大众化、快餐化的文化环境,尤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导致许多大学生极端物质,缺乏了理性的规范与道德意志。 高校方面中存在的美育问题: 1.高校缺腿发展,美育受冷落。我调查到的,在广西的主要高校中,提及美育的都是停留在转发上级的指示上,在教学大纲中提及美育也是寥寥几字,另外的形式就是出现在高校教师对美育的研究成果中。由于美育在高校实际教育行动上没有得到重视,美育没有得到也智育、德育和体育一样的平衡发展的机会,表现在美育教师的严重贫乏,教材寥寥无几,相关经费匮乏。 2.教师的引导不足,美育贯彻流于浮浅。令人欣慰的是多数高校教师对中外美育理论是有一定了解的,还有不少的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探索美育的出路,但是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自从上了美育,我觉得这世界满满的都是艺术,这也更加肯定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赏、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和创新。老师通过美图和播放视频锻炼我们的观察与认知,她要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感知艺术美,当我们对艺术美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便开始要学会去评价一些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和不错的审美能力。美育是诉诸于人的情感活动的,以感情的激发和陶冶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对此蔡元培先生说到:“哲学之理想,概念也,理想也,皆毗于抽象者也。而美学观念,以具体者济之,使吾人意识中,有宁静之人生观。而不至于疲于奔命,是为美学观念惟一之价值。”在这里,蔡先生为审美教育寻找了一个情感上的落脚点和依据。审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槁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冶作用才能达到。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在在审美过程中情感的激发和自由活

动来适情悦性,产生高尚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审美主体的健全人格,所以进行高尚的审美活动,有助于减少、冲淡私有欲和狭隘的自私观念,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提高人的情趣和精神境界,达到“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绝洁之人格”,实现美育之目的。

新媒体时代高校美术教育分析

新媒体时代高校美术教育分析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已经进入了以信息技术、大数据为依托的新媒体时代。高校教育也广泛采用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美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美术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观念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在发生变化,多媒体技术、网络动画技术、网络广告设计等新课程加入高校的教学课程体系,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文探讨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如何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美术教育;改革;分析 新媒体指利用新技术开发创造出的新的媒体形态,是继报纸、书籍、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新媒体的受众范围较广,传递信息的方法多样,内容详细,能促进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往的高校美术教育主要是理论教育,教师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学生以临摹、手工绘画等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这种教学内容和手段存在一定局限性,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与预想中的教学效果之间存在差距。新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媒体具有信息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的特点,网络的发达使视频、图像等资料的传播更加迅速、广泛,它开创了高校美术教育的新局面,丰富了高校美术的教育资源,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将新媒体引入高校的美术教育,能够使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迈上一个

新的台阶。 一、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 美术可以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它可以跨越地域、种族、年龄和性别的障碍完成感情上的沟通。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美术课程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历史的文化内涵,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多元化的文明。美术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发现和总结的过程。学生在美术课程中能够获得发现美、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创造美,并能通过学习逐渐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地自我完善。美术的价值并不仅在于能为社会提供美术类的专业人才,而且在于提高人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要使新媒体更好地融入高校美术教育,就需要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情况。只有深刻了解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才能推动美术教育的改革创新。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主要分为三个学科门类:纯美术类专业、设计类专业和其他类别专业。三个大专业下设若干个研究方向。如,美术学可以分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油画、国画、公共艺术、综合艺术绘画等侧重于研究某一方向的小专业;设计类可以分为服装设计、平面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其他类专业包括书法、摄影、篆刻等。由于高校在教育体系中逐渐融入多媒体技术,近年来一些高校增加了新的专业,如动画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广告

中国美术教育现状

中国美术教育现状 我国的美术教育是沿着“艺”和“技”两条脉络发展的,对应着美术教育效能的两个侧重面,在当代中国,美术教育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有不少的问题出现,我想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教育的薄弱之处,也是眼下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过去的教育方式有的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要求,如何借助于文化娱乐的丰富多采的活动来进行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美育必须担当起新的历史任务。”一九八四年全国美育座谈会上,著名教育家黄济先生就尖锐地提出了这一问题。 一、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 (一)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是中国义务教育的开始,给学生打好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中国美术教育初级阶段的教育理念。但当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语数轻美育、重技能轻创造、重考分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等现象,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接受美术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美术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其实直接影响着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2.全社会应重视美育教育,学校应尊重美术教师,安排好美术课程。教师应切实上好美术课,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建立学习的信心,最终让全体学生都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 3.鼓励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为小学阶段艺术素质能否得到发展,都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一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初高中阶段 现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美育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美术教育是美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受教育者在接受美的教育时,体验来自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真实情感的美的意味,从而导入纯洁、高尚、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因此,中学美术教育侧重于审美教育,即以美术欣赏为主要的教育手段。 为数众多的家长和教师片面的认为学生爱好美术及书法就是画画儿,学校开不开美术课和学生懂不懂艺术无关紧要,由此而产生的恶劣影响是十分严重的。由于来自社会的种种因素,导致大多数人对美术教学的误解和偏见,以至使中学美术教育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地位。由于学校在教学上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忽视及漠视非智力因素或形象思维的开发和培养,从某种程度上约制学生求知的视野。所以说,这是导致学生想象力渐次削弱的主要症结。 近几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虽然制定了美术欣赏课教材,但少有学校开设,只有为了考美术专业的学生开始考前美术培训。但学校没有给这些学生分配合理的训练时间,很多学校整个高中阶段的专业课和文化课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高中美术教育的一种畸形发展,给高中美术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农村美术教育 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诸方面的因素,农村美术教育与城市比较而言,存在着长期落后的状况。美术师资不足,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依然陈旧,很难适应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应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变劣势为优势,

(完整版)美术教育学-美术教育学的性质和方法

美术教育学的性质和方法 (一)美术教育学的性质和研究任务 抽象↑ 教育学一般原理 学科教育学 ∣ 美术教育学 美术教学论 具体↓ 美术教学法(美术教材教法) 上面这个示意图展示了美术教育学在整个教育学科中的位置,以及从美术教学法到教育学的不同层次关系。就一门学科而言,必须有特殊的研究对象才有存在的价值。譬如,美术教学法研究美术教学的具体方法,美术教学论则主要研究与美术教学相关的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问题。那么,美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又是什么呢? 美术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美术学科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的基本规律,这种基本规律由美术教育的诸种因素在一定环境中的互动性揭示出来。因此,美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美术教育的价值和目的、美术教育的学习问题、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课程问题、美术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问题、美术教育的教师问题以及美术教育的环境与管理问题等。相对于一般教育学,它更为具体,更注重和强调学科性;比起美术教学法和美术教学论,它研究的问题叉更具普遍性、范围更广、理论层次更高。可以说。美术教育学不爱要研究美术教学的现象及其规律,而且要研究美术学科形成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规律;既研究具体的应用问题,也研究一般的理论问题。因此可以认为,美术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美术教育学的性质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理论性 1.所谓理论性应体现为对现实事物的概括性的知识体系,必须具有抽象与概括的品性。其具体方式为: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与非本质属性相分离.茹咎这茄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联结起来,形成相关的理论体系。美术教育学就是这样一棼理论体系,不仅仅像美术教学法那样是人们对美术教育活动的经验总结,而是上升到理论认识的一种结果。 2.应用性 美术教育学绝非一种纯粹的理论体系.它比一般教育学原理更为具体,不仅要描述美术教育

大学美育概论论文

大学美育概论论文题目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的影响学院理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101班姓名周文梦 学号201107119002

指导老师肖艳芳

音乐教学的华丽转身 ——论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的影响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走进了课堂,它拓宽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不但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更给音乐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线。 关键字:信息技术;音乐教学;影响;积极作用;弊端 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的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走进了课堂,它拓宽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不但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更给音乐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线。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里主要就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音乐教学的利与弊进行讨论。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理解作品内容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总是有着很深的作品内涵,带给你无尽地遐想,让你无尽地去体验,去理解。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产生生

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音乐,同时激发情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在学唱歌曲之前,让学生先来欣赏《王二小》的片段,唤起学生对小主人公热爱之情,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演唱之情油然而生。 二、运用信息技术,深化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现代化教育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一)教育功能 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课件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网络来探索有关知识所获得的效果好。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课件外,我还给学生放映了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美育现状调查

高校美育现状调查 姓名:常雅迪 学号:2 时间:美育,又称美学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智力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实现自身美化,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培养人、

提高人的素质,基本的问题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自身的到美化。 21世纪的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提升着美育这一卓越的教育品质,使之越来越成为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并成为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素质、造就创新人才、推进先进文化、发展社会文明的一个根本因素。美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它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美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心灵,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美学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他的范围就是艺术,或者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这样一个直接探讨“美”的学科,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仅如此,美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等都具有特殊的意义。美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钱学森院士曾提出高校人才素质培养的六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

最新整理美育心得体会800字.docx

最新整理美育心得体会800字美育教育心得体会500 字 美育心得体会800字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自从上了美育,我觉得这世界满满的都是艺术,这也更加肯定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赏、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和创新。老师通过美图和播放视频锻炼我们的观察与认知,她要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感知艺术美,当我们对艺术美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便开始要学会去评价一些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和不错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诉诸于人的情感活动的,以感情的激发和陶冶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对此蔡元培先生说到:“哲学之理想,概念也,理想也,皆毗于抽象者也。而美学观念,以具体者济之,使吾人意识中,有宁静之人生观。而不至于疲于奔命,是为美学观念惟一之价值。”在这里,蔡先生为审美教育寻找了一个情感上的落脚点和依据。审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槁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冶作用才能达到。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在在审美过程中情感的激发和自由活动来适情悦性,产生高尚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审美主体的健全人格,所以进行高尚的审美活动,有助于减少、冲淡私有欲和狭隘的自私观念,

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提高人的情趣和精神境界,达到“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绝洁之人格”,实现美育之目的。 美育心得体会800字 一、美育的含义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们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终不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强调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人感觉的丰富性的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 总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特征 从对美育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见出美育的特征: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 (一)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与德育和智育要求严肃和庄重不同,美育总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觉生动、活泼、有趣,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征。比如一首写爱情的民歌《圈儿词》:“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这首词仿佛是一篇“圈儿的爱情阐释学”,满眼大大小小的圆代表细细密密的思——这是第一层形象;是谁赋予这些圈儿以如此丰

高校美术教育问题与对策

一、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一高校美术教师的资源配置问题。 高校所选择的教师从学历上看基本上都是硕士毕业,对于美术专业的教师学历要求也是如此,从当前的美术教育的专业上来看,高校的教师在学习的科目上都是比较广泛的,其中还包括非常多的公共项目, 对于一些专业的知识学习并不深入,在学生本科阶段中对于各个专业的划分不断细化,但是对于研究生阶段来说,专业还是相对比较分散,在学习当中容易导致知识不系统性的情况发生,如果进入硕士或者博士阶段,学生们会选择其中某个专业进行深入的学习,在美术专业当中也是这样,例如在本科院校的国画专业中,主要是对于山水进行研究,还对于相关的专业内容进行广泛的学习,但是从研究生阶段来说其绘画技术专业性更强,但是这些研究生进入院校当中当教师时,会需要自己去教授一门其他专业的课程,这时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不一致,因此很多教师在实际工作之后还需要进行学习,这样加大了教育教学的难度,博士生研究的课题就更加深入,因此从博士院校毕业的教师更适合去做导师,继续进行研究工作,而对于一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就相对并不适合。二教学方法上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美术专业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技术能 力和专业水平,而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却没有更加关注,对于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如何进行培养的相关话题比较少, 另外我国近年来实施素质教育,在对接受形成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实际的专业学习过程当中,更多的学校还只是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让学生们单一地去学习一些

理论知识,而很多学生对于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够完全理解, 后期已经无法更好用到生活当中,因为我国教育方式上相对比较传统,这对于学生们培养发散思维很难,同时创新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普遍缺乏学习意识。三教学中缺乏德育的渗透。对于一些高校当中开展专门针对美术学生的课程来看,对于学生的技术技能进行强化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对技术和技巧进行强调,而忽视对于文化课程的教学将会对学生的拓展思维形成阻碍。从当前我国各个高校当中对于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的综合素质上来看,只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而对于综合素质却并没有进行强化。 同时对于高校中专门学习的学生来说,更多以专业课程为主,将文化课程知识作为辅助进行学习,因为高校美术教师也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对文化课程教学并不关注,因为美术学生在升学考试时,考试模式相对比较特殊,相比只是单纯学习文化课程的学生来说,升学的几率相对比较大,因此从我国的实际发展能够看到一个现象就 是专业艺术学校的学生文化成绩不好,因此只有将文化修养进行提升才能更好地对美术教学进行提升,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四教学定位以及教学体制的盲目性。目前,大量开设美术专业的高校对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人才培养上存在明显的盲目性。当前,我国部分美术教育并未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引起足 够重视,大量美术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不知要去向何处,有的被迫放弃本专业,从而导致自身在大学所学的知识荒废,同时也使国家的教育资源被浪费,未带来相应的社会效益。有一些高校在教学内容

当前美术教育现状及发展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当前美术教育现状及发展分析 1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育一直作为副科,有的学校甚至将其视为提升学生升学率的“法宝”。使美术教育处在一个比较无语的位置。在现有的美术教育中,很多都是在临摹老师的画作,没有运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开拓美术思维,偏离了美术教育教育的初衷,进行美术教育的初衷建立起学生的审美观,调节平时课堂的吃紧气氛,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旦进行程式化,势必会适得其反。目前的美术教育大都采用了标新立异的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大多数学生变得呆板和木讷。 2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美术课程的定位不明确 现在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在这?N模式下,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对美术课程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他们的意识中,美术课程仅仅是作为一个“副科”而存在于教学之中,它的危机性远远不如“主科”,所以对在美术课程上的投入小之又小,使美术课程的实际定位偏离了原来的设定,无法发挥美术课程的危机作用。 2.2美术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当前美术教育工作一个危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的危机缺乏,对于现在的师资分配,地区差异性极大,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有剩余,而发展落伍的中西部地区的师资力量却不够。还有就是美术教育师资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补充,从各个高校毕业的美术专业的学生,大都只是为了一张大学文凭,他们在毕业之后没有走向教育岗位,有近九成的学生选择从头就业,仅剩下一成的学生愿意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新生的教育师资力量极其匮乏。 2.3美术教育的教学思想偏离 美术教育是通过一系列统统的课程学习,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等,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但是当今的美术教育的教学思想已经偏离了教育主旨,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模式下,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不像美术教育成熟,许多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并未发展成为独立的科系。虽然我国设计艺术教育近20多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依然存在着一系列诸如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学科定位不准等突出问题。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艺术设计专业在一些综合大学、工科和师范院校中纷纷开设起来,目前为止已超过1000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二级学院也相继在这些高校成立,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然而,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脱胎于“工艺美术”,这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一直不大重视与技术、经济的联系,也不考虑经济对设计的影响,沿袭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现状和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设置较早,多数院校都有很强的师资队伍和悠久的办学历史。然而,艺术设计专业与美术教育专业相比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大部分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都是附设在美术教育专业下。由于传统艺术院校基本上是按照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因此很难摆脱美术教育的教学体制,也由此造成了学科划分不清晰,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等问题。如此看来,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体系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不能明确对培养方向定位的话,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就很难保证。 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规范也是艺术设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大多实行的是“2+2”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两年的基础教育加上两年的专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过多地强调基础教育,忽视了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从而导致专业课程减少、专业不专、科目间联系不强等弊病。高等院校应借鉴艺术设计院校的“1+3”教学模式,即在大学一年级里,所有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在设计基础部进行一年完整的、不涉及任何专业的设计基础学习,从二年级开始进入各个专业系,由各个专业系来提供给学生专业知识。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艺术设计实践。 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它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品质特征。因此,艺术设计理论也要综合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然而,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制度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专业特长,对文化课要求较低。忽视文化素质教育,强调艺术表现是许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有研究者指出:“从艺术设计教育而言,倡导创造性教育已有很长时间了,但时至今日,大多数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仍然是传统型的技法教育。有的院系的素描、色彩、构成、字体加上设计表现(效果图、模型)等技法训练课程占总课时的80%以上,而人文和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课程很少,形成了学生表现能力(主要是图绘能力)较强,人文学科综合素质偏低、模仿能力强而创造性不足的通病。” 此外,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突出表现在一些新的专业上,比如动画专业。目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师资的解决,一部分是通过将自己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留校任教或引进其他艺术设计院校的毕业生直接作为教师启用,这部分教师虽然学历较高(高等院校教师目前普遍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但职称偏低,普遍缺少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教学水平大打折扣;另一部分则是从美术专业转行艺术设计的,这部分教师多采用短期进修、培训或自学的方式转入艺术设计,没有接受过专业艺术设计教育,也不具备艺术设计实践经验,大多数人很难胜任艺术设计的教学工作。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艺术教育38ART EDUCATION 2012 · 07◆ 彭时代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与当前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相适应的。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精 神愉悦的教育理念,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回归生活的主体参与式教育理念,应当成为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推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改革不断迈向深入。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课程建设 理念 <内容摘要><关键词>马克思曾指出,艺术和审美作为人类精神需要和享受的一个主 要方面,是在物质需要和享受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必然发展起来 的,这是人的一个高级属性,“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 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①。也就是说,现 代人和现代教育通过艺术和艺术教育的形式,已经成为完善和发展 自我个性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更是一种 实践活动,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②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 养的阵地,通过课程化的途径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与内在要求。 课程建设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因而必须遵循一定的 价值原则。美国文化哲学家列维(AlbertWilliamLevi )和艺术教育 家史密斯(RalphA.Smith )就提出,教学的进程如同一个循序渐进 的连续统一体,从接触、熟悉和感知训练到历史意识、欣赏代表作 和批评分析,整个过程的重点是从中学会发现和接受艺术作品的审 美价值,同时也强调讲授方式与对话教学法等。③树立科学的高校 公共艺术课程理念,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前提与核心。教育部2006年 出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高校开展 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理念进行了宏观的架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 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围绕该方案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把培养学生健 康的审美观念和辨别能力、陶冶道德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课程 理念的最终指向。具体来讲,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要树立以 下几种基本理念。 一、愉悦理念: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内在属性 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强调,审美必须与实际的人生问题、与社会 功利问题相分离,强调审美只有作为无功利、无利害的纯形式的存 在才是它自身。换句话说,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实施的压抑人性、 不能给人愉悦感受的艺术课程,哪怕其功利性结果多么令人羡慕, 价值含量多么高,都违反了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反艺术的 课程,也是与现代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相悖的。 从上述的最终指向目标出发建构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理念,在 培养过程中注重精神层面知、情、意结合,德育、智育、美育相互 渗透,改变了传统教育结构中由道德伦理所统摄的德性教育模式, 也修正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技能、漠视情感的偏颇,在完善教育体 系的意义上强调三者兼顾、全面发展。保持学生的良好求知心境和 愉悦的身心状态,使他们充分感知艺术的愉悦性,这既是高校公共 艺术课程建设的内在属性,也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与价 值取向,也就是说,愉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是目的与手段二者 的统一体。我们按照精神愉悦这一要求,可以把高校公共艺术课程 建设概括为三个层次,即艺术审美感知的愉悦、艺术意识唤醒的愉 悦和艺术情感共鸣的愉悦。 第一层次是艺术审美感知的愉悦。前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 说:“艺术的本质是审美。”④在艺术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一种自 我的实现和自我的体验,只有对艺术有着浓烈的审美感知,才能唤 醒人的自身艺术意识,进而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也正如席勒所说 的那样,“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 的人,没有其他途径”⑤。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审美,才能够实现 “理性的人”这一目标。“美不仅是我们的对象,而且是我们主体的状态,在审美过程中,感觉、情感和思维是交织在一起的”⑥,对艺术的审美感知,是实现精神愉悦的前提。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感知习惯,在此阶段,学生的审美倾向初步形成,通过审美感知体会到精神愉悦,可以让学生对艺术心领神会,保持浓烈的感知兴趣。第二层次是艺术意识唤醒的愉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⑦。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唤醒学生所获得的艺术审美体验,学生的艺术兴趣才能够得以不断保持,“当人们处于快乐的时候,他们的身心是自由的,他们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因而,他们作为人的本质力量,能够自由而又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时,他们就成了全面的人、完整的人。因而,艺术教育的目的,最后还在于培养人,发展人,使之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⑧。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主要作用是激活学生内心的审美意识,唤醒他们内心的艺术情感,使得他们能够在兴趣盎然的艺术课堂上,主动而又积极地掌握一些基本的艺术技能,确立认识、鉴赏艺术作品时所需要的态度,进而在艺术课堂上能够专心致志地审视艺术作品的感性特征,从中体验到艺术情感唤醒的愉悦。第三层次是艺术情感共鸣的愉悦。审美活动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愉悦是艺术情感体验的结果,享受艺术愉悦的途径便是对艺术进行审美体验。只有当审美体验被激发之后,与之相随的审美情感能够被激发起来,起到强化知觉、激励想象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艺术情感的共鸣,这也是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情感愉悦的最高体现层次。我们常用的“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等词语,就是情感共鸣最好的表现方式。“只有当学生从被说教、动员、强制、灌输的被动地位解放出来,处在一种对艺术的渴望状态,融自身的生命内容于艺术审美对象的状态时,他们才会感到自己进入了一种‘自我实现’的自由境界,……在个性的空前解放中获得了极大的享受和愉悦。”⑨由此可见,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依靠共鸣的师生情感,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使其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地并附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艺术活动,这种精神的愉悦最终会体现在对艺术情感的接受上。二、人文理念: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人文精神是人文主义课程观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课程观的出现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融合的结果。科学主义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当今教育所追求的“能力本位”“行为目标”等,就是科学“工具理性”的表现。⑩在科学主义支配下,课程文化也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如提倡科学精神的形成和科学方法的掌握、重视课堂教学等。但随着人本主义哲学的盛行,课程文化出现了转变,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取向,人文主义课程观由此确立。人文主义反对整齐划一的课程教学,认为人的情感、意志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由此课程文化也体现出对“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要求“课程的全部重点必须从事物世界转移到人格世界” 。伴随着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美育云端课堂”活动,通过网上演唱演出、名家讲堂、音乐党课等系列艺术形式,组 织一次别开生面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助推文明校园建设,用艺术陶冶情操、抚慰 心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1 目随主持人和老艺术家一同聆听了当年发生在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的革命故事,知道从建国初期到现在,众多出自延安鲁艺学院的艺术大师,众多经典的音乐艺术创 造产生于此地,以及感受到音乐人对创作音乐艺术那种往我的精神。 记录片中那些老艺人通过讲述他们创作的心路历程,讲述他们在革命时期通过艺术创作,用一首一首革命经典音乐激发革命的力量,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当年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促进革命发展,现在用老故事激励现代青年,美育现代青年。 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我院同学认 真观看活动内容,活动后积极发表自我感想,每个人通过自己感想让其他同学有了更 深的理解。在疫情期间用艺术之美抚慰人心、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传播正能量!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2 2020年5月24日晚上,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全体学生一同观看了“美育云课堂”。目 随主持人和院长一同聆听了当年发生在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的革命故事,知道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众多出自延安鲁艺学院的艺术大师,众多经典的音乐艺术创造产 生于此地,以及感受到音乐人对创作音乐艺术那种往我的精神。 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说,延安这片神奇的土 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进行锻炼和改造,创造了许多好作品,意义深远。他希 望此次延安学习考察能挖掘更多新时代的价值并能将其传承好、利用好,让这次延安 之行更加有意义。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只有它永恒,这就是—艺术。艺术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伴侣。走进艺术的世界,你将从无知走向丰富,从浅薄走向深刻,从浮躁走向平和。通 过这次观看了“美育云课堂”的艺术课,带给自己不仅是震撼,还是一次阅历的升华。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明白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 教育。美育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治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美

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变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a4713201.html, 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变革 作者:张金凤 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3期 我国院校美术教育至今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表现在社会中科学、政治、经济三种因素对 艺术教育的冲击;美术教育体制各个环节脱节现象严重以及西方经验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排挤。面对问题,当今院校美术教育的路该何去何从? 一、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在量的发展的 同时,如何实现质的提高,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美术教育无法回避的严重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存在轻视师范教育的偏见和师范院校师资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使中国的美术教育尤其是高等美术教 育“重专业美术教育,轻普通美术教育”“重技艺教育,轻素质教育”“重艺术家的培养,轻教师培养”,师范美术院校与专业美术院校逐渐混同,投资重复,资金浪费,培养目标模糊,学生毕业后希望获得专业艺术工作者的职位,而基础教育则存在美术师资严重不足、水平低下,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美术教育体制各个环节脱节现象严重 院校中美术教育体制各个环节之间的脱节主要表现在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脱节、应试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脱节、大学教育与社会需要的脱节、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实用艺术和纯艺术的脱节、美术评价与大师道路的脱节、以及儿童画与成人画的脱节等等。以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脱节为例,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数理化等学科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主科,而美术教育只能位居其次,因为在一个科学主义的社会里,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科目的态度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受升学和就业动机所支配,无论学生对这些科目是否感兴趣,他们都会受外界诱因的驱使而从事学科科目的学习。我国的整体教育都是严谨的、以科目取向的。美术教育也概莫能外, 这就造成在美术活动中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在诸多方面离素质教育的要求仍相距甚远。 三、高校美术教育的变革建议

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年教育文档

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一、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现如今在很多家长的眼中,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绘画。其实这是对美术教育的一种片面化的、错误的、不完整的认识。在美术教育当中不仅仅只有绘画而已,还有美术中的其他学科,比如说,剪纸、折纸、指印画、泥塑、手工制作、欣赏等等多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美术活动,而且每一种活动都有利于发展儿童不同方面的能力。 例如手工课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概括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手工课的活动当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形象,同时,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活动,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能力。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去评价孩子们的作品,“画得像不像”,这是一种很片面的评价标准,绘画本身就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不是去复制某种东西,画画的手法再高超,不过是技法上的精湛,画的再如何相似也不如照片来的逼真。 国外的美术教育目的注重的是培养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创作当中感受到快乐,发展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并且强调自身个性的形成,把美术教育当作是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外美术教育界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艺术创作潜力,所以主张顺应儿童本性的发展,

为儿童提供可以使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毕加索说:“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这正是对艺术回归心灵本质的呼喊。这些观点在中国的幼儿美术教育当中却很少见到。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近几年来中国幼儿美术的教育目的也在改变,由原来的侧重艺术表现力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变为开始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但是,这其中仍有注重技能技巧培养的倾向。在接受更高层次的美术教育之前,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仍以传统的绘画学习为主,偏向机械化的临摹训练,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天性的发展,并且约束了他们的创作,导致他们对学习美术失去兴趣。 虽然我国已经提出了发展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从教育现状来看,全面教育仍然很不完善,众所周知,学校和社会都把发展智育和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而美育的发展却仍处在相对薄弱的地位,忽视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美育的功能及其创造出的价值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正是由于教育部门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了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的学校)因师资缺乏,而难以进行应有的审美教育,从而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策略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往往侧重的是对幼儿知识技能的培养,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范例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沦为只会临摹作品的“复印机”。长期下去孩子会对美术缺乏激情,只是被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严重抑制了幼儿艺术想象力

美术教育课程体系

美术教育课程体系 幼儿创意启蒙阶段 这个阶段是涂鸦阶段,分为无序的涂鸦、受控的涂鸦、命名涂鸦等形式。这个阶段学习是启迪和诱发学生凭直觉,直接、主动的表达绘画。 此阶段通过涂鸦感知提高孩子对美术的兴趣,让孩子在绘画中得到健康的宣泄,学习内容有绘画线和色彩的基本表现与认识,水粉涂鸦,综合拼贴材料,各种材料的印画。孩子通过亲子的绘画活动,学习会观察,交流等。让孩子和家长、老师及同伴在互动中得到发展,让孩子感受艺术创造和体验的快乐,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程名称年龄段课程内容课程目标 少儿美术启蒙3-6(幼儿)创意童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中有对点 线面及基本图形的认识以及如何变化产生 韵律美;有趣味手工,孩子通过剪贴编织 泥塑雕刻等一系列活动,利用剩余材料或 废旧材料,变废为宝,装饰画面,美化环境, 有趣味剪纸,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感受各种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及乐趣。锻炼孩子多方面的技巧与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创意手工3-6(幼儿段) 6-9(小学低段) 超轻粘土是一种兴起于日本的新型环保、无 毒、自然风干的手工造型材料。该材料可塑 性强、色彩艳丽,可自由揉捏、随意创作。 是一种集陶土、纸粘土、雕塑油泥、橡皮泥 等优点集于一身的最新手工创作材料。 通过捏塑可以观察 儿童智力成长状况, 窥视儿童内心世界, 了解儿童性格与爱 好。 创意启迪阶段 这个阶段的教学鼓励学生发出更直率,直觉,主动的艺术感觉,开拓艺术创造力。深入理解视觉的基本要素。 课程名称年龄段课程内容课程目标

线描4-6(幼儿中班 及大班) 6-9(小学低段)线条是绘画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丰富的 表现力。由于线条运动的方向,使用的材料, 排列的方式,描绘的速度以及用力的轻重不 同,使线产生许多的变化,如曲直、长短、 粗细、软硬、锐钝、强弱、缓急、疏密等, 作者根据个人的感受、风格、爱好,采用不 同的线去表现。 儿童线描的造型特 点,具有游戏性、随 意性、象征性和装饰 性。用具象和抽象结 合,装饰与构成结 合,通过线形的排 列、组合对儿童进行 美的感性训练,使他 们掌握线描的基本 功。 版画7-11(小学)儿童版画,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集绘画、手工制作于一体,其灵活的 构图、淳朴的用色与儿童稚趣十足的美感特 点极为契合。通过版画的学习,可以提高儿 童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 勤动脑、巧动手的习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眼、手、脑这三者的协调性,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创意提升阶段 这个阶段进一步推动学生以直率的,生动的表达方式来认知视觉艺术。开始创作富有表现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作品。 课程名称年龄段课程内容课程目标 素描基础9-14(小学4年级 以上及初中)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尤其是绘 画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式样。 造型艺术包含多门类,如:绘画,雕塑,工 艺及建筑等等,它们都离不开建立图形的 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素描.素描的目的也是 为了造型。它是一种把客观对象或想象, 用绘画形象记录下来的最简单的手段和表 现手法。 掌握铅笔的属性,以 及握笔的正确方式, 坐姿,了解各种几何 形体的造型方法并会 熟练运用。 色彩基础9-14(小学3年级 以上及初中低年 级)理解并使用色彩术语,分析艺术家在作品 中如何用色,讨论色彩如何影响情绪、气 氛和感受。讨论分析个人对色彩选择的理 由。用色彩和线条表达构思、想法创造性 的运用色彩来创作。 充分认识原色、间色、 中间色、色相。理解 并练习色相和阴影的 调和。练习色彩的对 比度、饱和度、明度 并通过色彩表现立体 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