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油提取用什么设备

植物油提取用什么设备

植物油提取用什么设备
植物油提取用什么设备

植物油提取设备是把植物油提取的精华成份提炼出来的设备。提取设备组成部分可分为提取罐、冷凝器、冷却器、分离器、过滤器、出渣门气动控制系统等构成。

一套食用油精炼设备应该有几道工序,其实正规的一套精炼油设备需要脱磷,脱酸,水洗,脱水,脱色,脱臭,脱蜡等工序,在配置方面分为脱磷罐,脱酸罐,水洗罐,脱水罐,脱色罐,脱臭罐,脱蜡方面需要结晶罐,养晶罐,暂存罐。

油脂设备包括四个工段:预处理工段,调质工段,榨油工段,精炼工段。

预处理工段就是把收购过来的油料作物进行清理、去石、磁选、风运(需要剥壳的进行剥壳,需要破碎的就行破碎等)。

调质工段就是把预处理车间输送过来的油料作物输送到调质器里面,进行温度、水分等数据调质到合适的压榨要求。

榨油工段就是用榨油机把调制好的油料作物通过物理挤压的方式被油给挤压出来,然后进行油渣分离,流入毛油箱。

精炼工段就是把毛油箱输送过来的毛油进行水化脱胶、脱酸、干燥脱水、脱色(可选)、脱臭(可选)等工艺,把所生产的油品达到国标一级油或者二级油标准。

新乡市红阳机械有限公司是生产动物油植物油脂成套设备的专业公司,是从事油脂机械和成套制油设备研究开发,制造,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中药提取工艺技术分析

科技论坛 中药提取工艺技术分析 白波徐明月 (黑龙江松花江药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中药生产作为我国主要的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正在逐渐走向国际。由于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但是,随着近些年来药剂安全事故的频发,中药药剂的生产和提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中药药剂的生产过程中,提取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决定着生产出来的药品质量,本文主要就中药药剂的提取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中药药剂;提取;技术措施 中药即中医用药,是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极为悠久,时至今日仍然被广大民众认可。随着新技术新科技的发明和应用,中药药剂的提取过程经历了静态提取、动态提取等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介绍: 1中药药剂的动态提取阶段 中药药剂的传统提取方法是静态提取,主要就是将原材料进行浸渍,进而从中提取中药成分的做法。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学家的不断探索,研制出了动态提取药剂的新方法。与传统的静态提取方法相比,动态提取具有其不具备的优势: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中药药剂的提取率;同时改进了中间产品的质量;降低了中药药剂的生产成本等等。 中药药剂的动态提取有很多常用方法,如:煎煮法、回流法等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动态提取设备之上。 1.1煎煮法 煎煮法是将药材饮片或粗粉放置于煎煮器中,加水使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并保持沸腾状态一定时间的提取方法。但由于煎煮法多采用水为溶媒,温度较高,仅适用于有效成分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的提取。 1.2渗漉法 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于渗漉器内,溶剂连续地从渗漉器的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地从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方法。根据具体的操作方法不同,可以将渗漉法分为单渗漉法、重渗漉法、加压渗漉法、逆流渗漉法。 1.3回流法 回流法是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将浸出液加热蒸馏,其中挥发性溶剂汽化后又被冷凝,重复流回浸出器中浸提药材,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提取完全的方法。 2中药药剂的动态逆流提取阶段 中药药剂的动态逆流提取阶段主要是通过逆流提取装置完成,其中包括:螺旋式逆流提取装置和动态温浸提取设备等等。 2.1螺旋式逆流提取装置 螺旋式逆流提取采用动态原理,使药材颗粒扩散界面周围的药物有效成分迅速向溶媒中扩散,同时保证扩散界面内外存在较高的浓度差,并且应用逆流原理实现各提取工作段内药材颗粒扩散界面内外维持较均匀的浓度差。 2.2动态温浸提取设备 动态温浸提取设备是利用机械强制循环方式,将溶剂由提取罐内自上而下连续循环,流动浸出,促使固液两相产生较高的相对运动速度,扩散边界层变得更薄,加快药材中溶质向溶剂中扩散。 3中药药剂的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 动态循环阶段逆流提取是通过多个提取单元之间物料和溶剂的合理的浓度梯度排列和相应的流程配置,结合物料的粒度、提取单元组数和提取温度,循环组合,对物料进行提取的一种新的技术。 3.1结构及工作原理 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装置由提取单元、热水机组和通风装置等组成。几个相同的循环提取单元通过总管连接组成提取装置。每一个提取单元由提取罐、阀门、管道等组成。热水机组为加热提取提供热源,通风装置用于电器的防爆,热水机组和通风机组应置于安全区,并与提取单元和提取溶剂隔离。 整个中药药剂的提取过程是相互分离的,每个单元和设备各自负责不同的药剂提取作业。当前面的提取过程结束时,有效成分被提净的单元进行排渣和加料作业;其他未提净的单元被提净单元的下一单元的饱和溶剂排至后道浓缩工序,不饱和溶剂按有效成分含量递减的反方向隔一个的单元进行单元组数减1次的迁移;新鲜溶剂加入到无溶剂的单元。 3.2该阶段的药剂提取工艺参数 3.2.1科学掌握物料粒度。由于制成中药药剂的具体原材料不同,所以最后制成的药片要求的物粒粒度也不尽相同。该装置在提取药剂时,要使用颗粒、饮片作提取原料,粒度范围一般为1~7mm,细粉应控制在30目以内。 3.2.2严格控制阶段提取时间。不同药剂的原材料对于具体提取时间的长短有不同的要求,使用这项新技术有效的缩短可提取药剂的表面时间,而阶段提取的时间同样具有严格的限制,一般为40~80min。 3.2.3注意提取单元组数问题。提取单元组数对于药剂的提取来讲至关重要,中药药剂的有效成分高低就是由其决定的。采用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工艺的最少提取单元组数n=3,一般药材有效成分基本被提净的单元组数n=5。 3.2.4严格控制药剂的提取温度。由于生产中药所采用的具体原材料不同,因此在对其进行提取时,对于温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区分,防止最终影响药剂的生产。但是,当采用这项新的提取工艺时,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可以适当的降低提取温度,节省在提取过程中耗费的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3.2.5科学掌握溶剂用量。影响中药药剂最终提取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溶剂用量就是重要的一个。对于溶剂的用量我国的相关部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浸润物料需用1~2倍物料重量的溶剂,实际溶剂用量为3~6倍物料重量。 采用了阶段连续逆流的方法和多个提取单元组成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工艺流程,使每个提取单元的溶剂参与了对所有提取罐内物料的提取,每个提取罐的物料均被所有溶剂提取,通过溶剂的反复套用,降低了溶剂对物料的绝对用量,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浪费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减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这一新工艺也受到了中药药剂生产厂家的广泛青睐。 4中药药剂提取技术分析 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是中药材提取有效成分的一种新型提取设备,可进行常温或加温浸渍、常温或加温阶段连续逆流等多种方式提取。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人已经对鸡血藤、灵芝等中药进行了动态连续逆流提取的工艺研究。另外,将提取罐当作层析柱使用,效果良好。通过对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这种新提取方式的深入认识,对设备性能的不断熟悉、各种工艺参数的进一步优化,动态循环连续逆流提取在中药制剂制备中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在该领域的研究资料较少;由于设备制造因素,几乎所有的研究实例都是中试规模,实验室对该方法的研究比较少,限制了对该方法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因此,在整体水平上,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工艺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随着中药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中药药剂的提取迈向了新台阶,改变了传统单一的静态药剂提取法,动态提取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文章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中药药剂的动态提取阶段;第二部分分析了中药药剂的动态逆流提取阶段;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中药药剂的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第四部分对中药药剂提取技术进行了分析说明。 76··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发展

综述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发展 临床药学2008-1班 百合提努尔·胡达拜地 学号:200807100801131 摘要:中药提取工艺路线设计直接影响到中药制剂的有效安全。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中药提取工艺设计思路,并经通塞脉微丸中间提取物制备工艺的比较研究,提出中药提取工艺设计应以复方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传统汤剂制备方法制备提取物,进而针对复方组成药物所含有的活性成分类型,选择性采用适宜的分离精制方法,逐步排除无效物质、非疗效相关物质,最终获得能够保持原方疗效和安全性的中间提取物。[1] 关键词: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发展 前言:提取是从药材原料中分离有效成分的单元操作,直接关系到产品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内在质,量、临床疗效、经济效益及GMP的实施。中药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从传统制剂原粉成型的丸、散到浸提型制剂如颗粒剂、浸膏片、胶囊、口服液、注射液等的兴起和发展,是半个世纪来中药制剂进步的特征,应属于从传统制剂进入改进制剂的时期[2]。本文对近年来传统与现代中药提取工艺进行归纳概述。 基本内容: 1.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包括浸渍法, 水提醇沉工艺,水煎煮法, 渗漉法, 回流法, 水蒸汽蒸馏法。下面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几个传统工艺: 1.1 浸渍法 浸渍法按提取的温度和浸渍次数可分为:冷浸渍法、热浸渍法、重浸渍法。浸渍法适用于粘性药物、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价格低廉

的芳香性药材。不适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 1.2 水提醇沉工艺 中药水提液经浓缩后在常温或低温下加入乙醇进行醇沉,乙醇既作为溶剂来溶解浓缩液中的有效成分,又作为沉淀剂来沉淀某些杂质。 1.3 水煎煮法是在草本植物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滤出煮液的方法。该方法不仅简便易行,而且能煎出大部分有效成分,是最常用的提取草本植物中活性成分的方法之一[3]。 煎药机优于传统煎煮法。杨璐璐等[4]发现用GNG 中药抽出机比直火加热法和蒸气煎药法制备汤剂的总固体含量高出2倍以上, 且保质时间长。张晓燕[5]等发现中药抽出机制备的槐花散汤中芦丁含量明显大于常压直火煎煮法。梁文能[6]等发现煎药机煎煮的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的含量高于传统煎煮法。 2.新工艺 新工艺包括:微波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 酶法提取, 超声提技术, 罐组式动态逆流提取工艺, 半仿生提取法 2.1 超滤 超滤(Ultrafiltration)技术是一种膜滤法,也有错流过滤(Cross Filtration)之称。它能从周围含有微粒的介质中分离出10~100A的微粒,这个尺寸范围内的微粒,通常是指液体内的溶质。其基本原理是在常温下以一定压力和流量,利用不对称微孔结构和半透膜介质,依靠膜两侧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以错流方式进行过滤,使溶剂及小分子物质通过,大分子物质和微粒子如蛋白质、水溶性高聚物、细菌等被滤膜阻留,从而达到分离、分级、纯化、浓缩目的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7]。 2.2 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 itical fluid ex traction, SFE )技术是以超临界流体CO2 、NH 3 、H 2O、C2H 5OH 、C2H6等代替常规有机溶剂, 在超临界状态下, 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 通过控制不同的温度、压力以及不同种类及含量的夹带剂, 使超临界流体有选择性的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

中药提取技术

1、简述生物酶辅助提取中药成分的原理 中药的生物酶辅助提取法是在传统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植物药材细胞壁的构成,利用酶反应所具有的极高催化活性和高度专一性等特点,选择相应的生物酶,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水解,从而使植物细胞内有效成分更容易溶解、扩散的一种提取方法。 2、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一)多糖 甘草多糖的酶辅助提取 运用正交设计法设计酶法提取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 多糖的酶及超声联合提取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玉米须多糖的酶及超声提取方案,并研究这两种方案的结合效果.结果三种提取工艺中联合提取多糖得率最高,酶辅助提取次之,超声提取最低.结论联合提取是一条高效的提取路线. (二)、酶解技术在中药成分转化中的应用 研究证明,白藜芦醇具有抗菌、抗癌、抗炎、抗过敏、降血脂和抗氧化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是目前研究较热门而有希望的抗癌药剂之一。 白藜芦醇在虎杖中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因此,作者考虑将白藜芦醇苷转化成白藜芦醇苷元,这将大大提高白藜芦醇的得率。(虎杖提取用乙醇) (三)、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液精制与纯化的应用 中药水提液含有多种类型的杂质,如淀粉、蛋白质、鞣质、果胶等。采用常规提取法时,煎煮过程中药材里的蛋白质遇热凝固、淀粉糊化,影响有效成分煎出,分离困难。针对中药水提液中所含的杂质类型,采用相应酶将其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或分解除去,可解决上述问题,并改善中药口服液、药酒等液体制剂的澄清度,提高成品质量 3.利用酶解法、超声波法、微波法、超高压法提取多糖或黄酮类成分的设计方案。 酶解法-----单因素考查法: (一)温度 (二)酶用量 酶解温度55,pH6.5酶解2小时纤维素酶

植物油提炼设备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1.油料清理 (1)油料在收获、晾晒、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会混进一些沙石、泥土、茎叶及铁器等杂质,如果生产前不予清除,对生产过程非常不利,油料中所含杂质可分为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和含油杂质三大类。 (2)所谓油料清理,即除去油料中所含杂质的工序之总称。对清理的工艺要求,不但要限制油料中的杂质含量,同时还要规定清理后所得下脚料中油料的含量。 2.油料剥壳与仁壳分离 剥壳要求 ①仁中含壳率:不超过*%。 ②壳中含仁率(手拣)不超过*%。 3.油料干燥 油料干燥是指高水分油料脱水至适宜水分的过程。油料收获时有时在雨季,所以水分含量高。为了安全贮藏,使之有适宜水分,干燥

就十分必要。 利用干燥设备加热油料,可使其中部分水分汽化,同时,油料周围空气中的湿度,必须小于油料在该温度下的表面湿度,这样形成湿度差,则油料中的水分才能不断地汽化而逸入大气,并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油料表面的空气量越多,则油料的脱水速度越快,干燥设备强制通入热风进行干燥,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4.油料破碎 用机械的方法,将油料粒度变小的工序叫破碎。破碎的目的,对于大粒油料而言,是改变其粒度大小利于轧胚;对于预榨饼来说,是使饼块大小适中,为浸出或第二次压榨创造良好的出油条件。 5.油料软化 软化是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其变软。增加塑性的工序。为使轧胚效果达到要求,对于含油量较低的大豆、含水分较少的油菜籽以及棉籽等油料,软化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大豆,由于含油量较低,质地较硬,如果再加上含水分少,温度又不高,未经软化就进行轧胚,

势必会产生很多粉末,难以达到要求。 6.油料轧胚 轧胚亦称“压片”、“轧片”。它是利用机械的作用,将油料由粒状压成薄片的过程。轧胚的目的,在于破坏油料的细胞组织,为蒸炒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便在压榨或浸出时,使油脂能顺利地分离出来。 对轧胚的基本要求是料胚要薄,面均匀,粉末少,不露油,手捏发软,松手散开,粉末度控制在筛孔1毫米的筛下物不超过10%~15%,料胚的厚度:大豆0.3毫米以下。轧完胚后再对料胚进行加热,使其入浸水分控制在7%左右,粉末度控制在10%以下。 7.油料蒸炒 油料蒸炒是指生胚经过湿润、加热、蒸胚和炒胚等处理,使之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并使其内部的结构改变,转变成熟胚的过程。 蒸炒是制油工艺过程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因为蒸炒可以借助水分和温度的作用,使油料内部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例如细胞受到进一步的破坏,蛋白质发生凝固变性,磷脂和棉酚的离析与结合等,而这些变化不仅有利于油脂从油料中比较容易地分离出来,而且有利于毛

超高压提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研究进展

超高压提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研究进展 宁娜,周晶*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天津,300070) 摘要:超高压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淀粉糊化、酶失活、细菌等微生物灭活,因此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食品业,目的是为了防止食物的微生物污染、延长食品储藏时间。近年来,人们开始将该技术应用到中药提取。本文就超高压提取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超高压;提取;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 超高压技术的研究始于1914年[1]。在超高压条件下,生物大分子的非共价键发生变化,使蛋白质变性、酶失活等,而维生素、香精等小分子化合物是共价键结合,得以完整保留。因此,该技术在国内外主要应用于食品业,目的是为了防止食物的微生物污染、延长食品储藏时间[2]。2004年吉林工业大学张守勤等[3]率先将该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本文将对超高压提取的原理、特点以及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1超高压提取的原理[4] 超高压提取(ultrahigh-pressure extraction, UHPE ),也称超高冷等静压提取,是指在常温下用100~1000 MPa的流体静压力作用于提取溶剂和中药的混合液上,并在预定压力下保持一段时间,使植物细胞内外压力达到平衡后迅速卸压,由于细胞内外渗透压力忽然增大,细胞膜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得细胞内的有效成分能够穿过细胞的各种膜而转移到细胞外的提取液中,达到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目的。 2超高压提取的特点 2.1提取效率高 由于压力较高,溶剂能在极短时间渗透到细胞内,使有效成分迅速达溶解平衡。且超高压法的提取液澄清度、稳定性较传统工艺高,杂质含量少,简化了后续的分离纯化工作。 2.2保留提取物生理活性 超高压提取过程中压力每升高100 MPa,温度大约升高3 ℃。由于高压容

植物油生产与加工

1制取植物油的原料 含油量为15?24%,是一种低油量油料,但蛋白 质含 量很高,约为40%左右。 〈棉籽 含有14~26%的油脂。 油菜籽含油量—般为3°勒0%,是一种含油量较高的油料, 另外,还含有173%的蛋白质。 葵花籽 葵花籽仁中含脂肪30%"45%,高的可达60%。 花生 由壳和仁两部分组成,含仁率约在68~75%, 仁中的含油量约在45~60%。

2.1植物油料的预处理 油料在制油之前,一般需要经过预处理,包括: 清理、剥壳、软化、破碎、压胚、蒸炒等。 2.1.1清理 清理是利用各种设备将油料中所含的杂质分离的过程。

2.1.2剥壳 在油料中,除油菜籽、芝麻、大豆不需要剥壳 以外,其它如花生、棉籽、向日葵等需要剥壳。 根据各种油料外壳的特征不同,所用的剥壳设备不同。例如,棉籽剥壳一般用刀板式剥壳机;葵花子剥壳则用离心式剥壳机;花生剥壳用刀笼式剥壳机。

十一2.1.3破碎 I 对于一些质地较硬的油料还需要进行破碎,如 大豆,要求将其破碎成2?4瓣。 2.1.4软化 软化是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之有利于轧坯。 2.1.5轧坯 轧坯就是将破碎、软化后的油料进行碾轧,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厚薄的坯片,它是预处理的重要工序。其作用是:破 坏细胞组织,使油脂容易提取。

2.1.6蒸炒 蒸炒是将轧坯后的生坯加水、加热、烘干等 处理使之变熟的过程。其目的是: A、使细胞壁内的蛋白质受热变性,增加细胞壁的 渗透性,使油脂容易流出。 B、经过蒸炒使油料中的小油滴凝聚成可以流出种子的大油滴。 C、降低油的粘度,有利于油脂的提取。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提取植物油脂的两种方法 https://www.doczj.com/doc/da47032.html, 植物中提取食用油有两种工艺方法,分化学取油法和物理取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浸出法(化学)和压榨法(物理): 压榨法:压榨法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把油料蒸熟、炒熟以后,用机械的方法把油从油料中挤压出来。古老的压榨法,需要操作人员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挤压过的油渣(油饼)中,残油含量相当高,因而浪费了极为宝贵的油料资源。现代的压榨法已是工业化自动化的操作,但油渣中残油含量高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从压榨的原料的预处理来区分有冷榨法和热榨法,也叫熟榨法。冷榨就是原料不经过烘炒或者蒸制直接将原料投入榨油机挤压出油,这种方法油品颜色相对比较浅,色彩更加明亮,但出油率低,而且油料味道不浓厚,香醇。而熟榨要把油料作物在压榨前经过烘干,目的是降低原料水分,增加油脂分子的活跃性和流动性,从而提高出油率,保证油质味道的香浓。但也破坏了油品的化学组织成分,导致油的颜色更深,更黑。 油料压榨工艺的基本过程如下: 1.常规生产工艺:生料--蒸炒--压榨--机榨毛油 2.特殊油脂生产工艺:油籽--炒籽--压榨--过滤--香味油脂 3特殊油料生产工艺:油籽--整籽冷压榨--过滤--冷榨油脂 油料被挤压出油过程:当油料进入榨油机榨膛内,随着榨膛旋转,压力增大。籽料随着油脂的挤出不断挤紧,直接接触的榨料粒子间相互产生压力而造成籽料的塑性变形,尤其在油膜破裂处和粘合一体。这样在被挤出炸膛后,榨料不在是松散体,而形成一种可塑体,称为油饼。压榨时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双重作用,蛋白质会继续变质,继而影响榨料塑性,总之,蛋白质变性程度适当才能保证最好的压榨出油效果。 浸出法:浸出法是一种制油工艺。其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它于1843年起源于法国,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用于饲料行业饲养效果好。 国家专门为油料加工安排生产的专用溶剂油,以其自身成分特点,能够保证其与油脂彻底分离脱除。浸出法是利用油脂和有机溶剂相互溶解的性质,将油料破碎压成胚片或者膨化后,用有机溶剂(一般情况下是正己烷)和油料胚片在名叫浸出器的设备内接触,将油料中的油脂萃取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加热汽提的方法,脱除油脂中溶剂。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油料残渣中的残油降低至1%率以内。以大豆为例,浸出法比压榨法的出油率要高50%。 浸出法制油工艺 (1)浸出法制油工艺的分类按操作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艺可分成间歇式浸出和连续式浸出: ①间歇式浸出料胚进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鲜溶剂的注入和浓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艺操作,都是分批、间断、周期性进行的浸出过程属于这种工艺类型。 ②连续式浸出料胚进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鲜溶剂的注入和浓混合油的抽

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图(1)

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料验收 清选去杂 烘干冷却 破碎脱皮 热风烘炒 降温、轧糁 蒸炒 榨油 降温过滤毛油成品油

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1.原料验收: (1)原料100%来自经评审合格的供应商或备案基地。 (2)原料进厂前,对所收购的原料按《原辅料验收制度》进行验收,不合格的原料一律拒收。 (3)原料进厂时,检查供应商的三证和检验证明。 (4)合理安排生产所需的原料量,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生产。 2.清选去杂 清除原料中的石子等杂质,用分级筛分离出花生中的未成熟粒、霉变粒、破碎 粒等不完善粒,这部分可用于生产二级油,单独销售。 3. 烘干冷却 将花生在烘干房用热风气流干燥机烘干后水分控制在5%~6%。然后迅速用冷空 气把油粒温度降至40℃以下。 4. 破碎脱皮 用齿辊式破碎机将红外衣扒掉,破碎后用风力风选器或吸风平筛将红外衣吸出,分 离出的花生红皮可用作医药化工原料。 5. 热风烘炒 将总量25%~30%的花生瓣送至燃煤热风烘炒炉,在此烘炒炉内油料被加热到180℃~200℃。烘炒温度是浓香花生油产生香味的关键因素,温度太低,香味较淡; 温度太高,油料易湖化。 6. 降温与轧糁 为防止油料糊化和自燃,烘炒后应迅速散热降温,降温后用齿辊式破碎机轧成碎粒状。 7.蒸炒 用蒸炒锅对生坯进行蒸炒。出料温度108℃~112℃,水分5%~7%,为保证花生油有浓郁的香味,蒸炒锅炉的间接蒸汽压力应不小于0.6mpa。 8. 榨油 本工艺使用的是200型螺旋榨油机,对榨油机主轴转速作了适当调整,主轴转速由原来的8rpm提高到10rpm,并适当放厚饼的厚度,一般控制在10mm左右。入榨温度135℃,入榨水分 1.5%~2%,机榨饼残油9%~10%。 9.降温 用冷冻盐水于低速搅拌下将植物油冷却到10℃~15℃,然后保温沉淀静置48h。 10.过滤毛油 将沉淀48h后的毛油泵入板框压滤机进行过滤。在滤饼形成前得到的过滤油较浑浊,应在滤饼形成后重新过滤。

植物油提炼设备工艺流程

植物油提炼设备工艺流程 郑州宏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各种植物油、动物油制油设备,精油和色素提取设备的生产制造,对各类油脂设备加工具有丰富的经验,今天宏日机械为大家详细介绍植物油提炼设备工艺流程! 植物油加工成套设备的预处理工艺 植物油油料的预处理包括油料的清理、剥壳、干燥、破碎、软化、轧胚和蒸炒等工序。 1.油料清理 (1)油料在收获、晾晒、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会混进一些沙石、泥土、茎叶及铁器等杂质,如果生产前不予清除,对生产过程非常不利,油料中所含杂质可分为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和含油杂质三大类。

①无机杂质 泥土、沙石、灰尘及金属等。②有机杂质茎叶、绳索、皮壳及其他种子等。③含油杂质不成熟粒、异种油料,规定筛目以下的破损油料和病虫害粒等。 (2)所谓油料清理,即除去油料中所含杂质的工序之总称。对清理的工艺要求,不但要限制油料中的杂质含量,同时还要规定清理后所得下脚料中油料的含量。 ①筛选:筛选是利用油料与杂质之间粒度(宽度、厚度、长度)的差别,借助筛孔分离杂质的方法。 ②磁选:磁选是利用磁力清除油料中磁性金属杂质的方法。 ③水选:水选是利用水与油料直接接触,以洗去附着在油料表面的泥灰,并根据比重不同的原料在水中沉降速度不等的原理,同时将

油料中的石子、沙粒、金属等重杂质除去,而并肩泥则可在水的浸润作用下松散成细粒被水冲洗掉,采用水洗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灰尘飞扬。 ④并肩泥的清选:形状、大小与油料种子相等或相近,且比重与油料也相差不很显著的泥土团粒,称为“并肩泥“,特别是在菜籽和大豆中,并肩泥的含量较大,用筛选和风选设备均不能将其有效地清除,必须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和设备方可。 2.油料剥壳与仁壳分离 剥壳要求 ①仁中含壳率:不超过*%。 ②壳中含仁率(手拣)不超过*%。 3.油料干燥 油料干燥是指高水分油料脱水至适宜水分的过程。油料收获时有

中药提取工艺技术理论

---------------------------------------------------------------最新资料推荐------------------------------------------------------ 中药提取工艺技术理论 第一章第一部分第一节概述提取理论、方法及工艺中药提取技术及基础理论1.中药的发展方向:中药及其产业发展要克服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弊病,根本上说必须实现现代化,革除传统中药理论与实践中的种种弊端,引入现代科学理论,其中,提取技术创新是重要内容。 具体说如下。 ① 开辟新资源,克服传统资源的制约。 目前开展的在 GAP 规则下大规模中药人工引种是基本方向。 ② 改革中药剂型和生产工艺。 减少药材原料的消耗,提高利用效率,走提取和纯化的道路。 通过中药材有效成分或有效组分的浸出、分离和精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 以中医药学的制剂学的要求为准则,运用现代化学工程理论、技术和设备,改造我国的中药工业,进一步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和疗效。 也就是把化工原理的传质、传热理论,天然产物生产技术和设备引进到中药提取生产中来。 要实现中药生产的专业化和现代化,首先是中药提取生产技术要与现代天然产物提取理论相互渗透、交叉、综合,使中药提取成为现代天然产物提取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1/ 109

使中药生产工艺高效率、科学化、建立先进的生产流水线,逐步实现专业化大生产,具体说就是在中药产业中贯彻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规则。 2.中药材:中药材是指供医药使用的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以及人工和生物合成品。 中药材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各种药材又具有多种化学成分,按照其药理作用和组成性质,概括起来中药材的成分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发挥主要药效的物质,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等。 ②辅助成分本身没有特殊疗效,但能增强或缓和有效成分药效作用的物质。 如洋地黄中的皂甙可帮助洋地黄甙溶解或促进其吸收。 ③无效成分指本身无效甚至有害的物质,往往会影响浸出效果、制剂稳定性、药效等。 ④组织物质构成细胞的不溶物,如纤维质、栓皮等。 大多数中药制剂是复方,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通常体现在复方配伍的综合作用上,其处方的组成几味至几十味药不等,成为复杂。 浸取就是要尽量提出发挥药效的成分,并尽量避免浸出过多的无效甚至有害的物质,但随着中药科学的发展,“无效”和“有效”的界限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方剂中可能会发生变化。 某些过去认为是无效的成分,现在却发现它有生物活性,应根据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来,中草药的生产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传统中药往往被认为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多、质量不稳定,因此用药多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不能与现代医学接轨。为解决这个问题,中药必须走提取和纯化的道路。中药的提取包括浸出、澄清、过滤和蒸发等许多的单元操作。浸出是其中很重要的单元操作,是大多数中药生产的起点。浸出工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利用率和后续加工的难易。浸出工艺可以视为中药生产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并优化中药浸出工艺十分必要。 1 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中药的浸取是溶剂进入药材,将有效成分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过程。一般认为,有效成分在药材中的扩散是决定浸出速率的主要步骤。影响浸出的因素主要有溶剂、温度、压力、固体药材粒度与液体的流动状态等。 溶剂的极性、粘度等物性影响到植物组织中不同物质的浸出速度和溶出度。水和乙醇是最常用的溶剂,两者的不同配比混合溶液对中药材的浸出影响很大。 温度和压力升高,扩散速度加快,浸出速度也加快。但温度

过高可能会破坏热敏成分。传统中药生产采用的煎煮是在常压沸点下进行的。但也有报道认为,减压操作有利于提高药材吃水量,使组织疏松,有利于浸出。 药材粒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浸取速度越快。但粒度过小会使杂质浸出量增加,分离提纯困难。固液相对运动速率越高,溶液的湍动越强烈,会导致边界层变薄,更新加快,提高浸出速度。 2 研究现状及成果 传统工艺及设备的优化革新 针对中药提取工艺中能耗、物耗大,杂质多,效率低的状况,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药提取工艺进行了摸索与优化,在保持“中药特色”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中成药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传统工艺是经过大量生产与临床实践检验的,与中医理论联系极为紧密。对传统工艺的优化可得到最直接的效益,已有的工作多集中在这一方面。吴盛贵等以提取时PH值、提取时间、酸化时PH为变量,对穿心莲碱水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发现提取时的pH值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最大,提取时间和酸化时PH值的影响则不明显。谢阳等对甘草酸粗品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给出了出汁量和酸化酸度均比老工艺高的新工艺,而浸渍时间仅为原工艺的1/12,收率也有显著提高。 林缎嫦等对水提、水提醇沉、稀醇提取和水提石灰乳沉淀的

(生产管理知识)食用油的生产

实习时间: 2008.10.12--2008.10.17 指导教师: 孙庆杰陈海华幕鸿雁赵梅 实习地点: 化学楼112化学楼117青岛东生集团青岛校区食品工程实训中心 实习内容: 1、观看教学录像:主要是了解一些简单的粮油制品的加工工艺; 2、实验室操作:查阅资料、设计工艺、提取淀粉、制作凉粉;花色蛋糕的加工和研制;提取蛋白质 及其功能性质; 3、参观青岛东升集团花生加工车间,了解脱皮油炸花生的加工流程及企业的一些发展现状。 4、总结并写出实习报告心得 粮油是大宗农产品,其中稻米、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是我国五大粮油作物,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民生。而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加工、植物油加工和粮油加工机械设备的制造。粮油加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是粮油产业化经营(或者说粮油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活粮油经营、提升粮油附加值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工业,粮油加工的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 1.观看教学录像 1.1粉丝制作工艺: 在所有粉丝加工企业中数龙口粉丝最为出名,通过看录像我们了解了龙口粉丝的制作工艺,大致可 以分为二个部分: (1)提取淀粉:在所有制作粉丝的原料数绿豆为上品,因此在挑选原料是要选取粒大饱满、杂质少、淀粉含量高的绿豆,原料→浸泡→清洗、去杂→磨碎→过筛→加入酸浆水沉淀→分离淀粉(如果含杂质, 清洗去杂)→沉淀分离→去水→晾晒 (2)漏粉工艺:烘粉团→打粉糊→和面(用明矾搅拌不出现白色粉末)→揉面(由上而下,揉到粉细腻有光泽,保持条纹3~4s不消失)→漏粉→糊化(沸水锅中煮制,待要浮起时捞出)→冷却→漂洗→晾挂、晒粉(晒粉要均匀,分离粘连的粉丝)→收粉→定量包装。 首先将大豆用水浸泡一夜,然后用石磨或研磨机湿磨制成水浆.在水浆里加水后再加入消泡剂悬浮液(脂肪酸钙、硅树脂及脂肪酸单甘油)进行加热,直到除去大豆的青臭味为止,然后过滤,将豆腐渣除去,得到豆浆。在豆浆加热到70℃-80℃左右时,加入悬浮于水中的凝固剂,蛋白质包裹住油脂发生凝固,与上面澄清部分分开,在有油的型箱中铺好布,把凝固物轻轻放入,压上重物,将水分挤出,型箱中所剩即为豆腐。将豆腐在水中从型箱中取出,切成大小适宜的块,原样加以控水,以除多余的凝固剂。这种豆腐与后述的豆腐脑相对叫做布包豆腐。布包豆腐的名称是因在豆腐周围有一圈布纹的缘故。 1.2蛋黄派制作 蛋黄派是一种人们日常的食物,夹心蛋糕,看似小面包,但吃起来十分酥软,里面有类似黄油的东西,富含蛋白质。具有浓郁的蛋香味,其松软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深受消费者青睐。 蛋黄派的生产工艺如下: (1)备料面粉过筛,按蛋:糖:面粉配料比例为1:0.5:0.6备料;加入占面粉0.1%的防霉剂;备好占面 粉量3%的蛋黄油。

食用油脱蜡工艺研究

食用油脂的脱蜡工艺研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绪论 (2) 第1章脱蜡原理 (3) 第2章毛油含蜡分析 (4) 第3章油脂脱蜡工艺 (5) 3.1常规法 (5) 3.1.1工艺流程 (5) 3.1.2结晶前加热 (6) 3.1.3结晶的概念 (6) 3.1.4结晶温度 (6) 3.1.5结晶时间 (6) 3.2 溶剂法 (7) 3.3 表面活性剂法 (7) 3.4 其他 (7) 3.4.1稀碱法 (7) 3.4.添加凝聚剂法 (8) 第4章结果与分析 (8) 4.1 结果 (9) 4.2 分析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要:

脱蜡是油脂精炼工程中的重要的工艺之一,它与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工艺密切相关,是制取高级色拉油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色拉油主要以经营大豆油、菜籽油等大宗油脂中不含或含蜡量极少的品种为主,而对含蜡较多的葵花籽油、米糠油、棉籽油以及玉米胚芽油等油脂则较少涉及,虽然也有述。在我国油脂脱蜡工艺中,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尚属于相对薄弱的环节。现结合所学知识和实践,将国内外油脂脱蜡技术以及相关新工艺内容作一阐 油脂脱蜡就是通过强制冷却将液体油中所含的高熔点的蜡与高熔点的固体脂析出,再采用过滤或离心分离方法将其除去的过程。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传统的脱蜡工艺、脱酸-脱蜡工艺、低温脱酸脱蜡工艺、精细抛光过滤脱蜡工艺、S.O.F.T 脱胶和脱蜡法5种工艺。 关键词: 油脂精炼工程、色拉油、含蜡量、熔点、脱蜡工艺、搅拌 绪论

食用级的高品质食用油,它的质量要求是很高的,无论从外观、气味、适口性、食用品质以及营养价值来讲,它的质量标准都是苛刻的,但是,如果油脂中含有少量蜡,在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它的透明度会降低,并且由于它在油中是悬浊液,会对色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北方地区犹为如此。还有油中含蜡,会使消化吸收率下降,并使气滋味和适口性变差,从而降低了油脂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另一方面,蜡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蜡纸、防水剂、光泽剂等多种行业。因此从油中脱除或提取蜡质可达到提高食用油脂品质和综合利用原料,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蜡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蜡纸、防水剂、光泽剂等多种行业。因此从油中脱除或提取蜡质可达到提高食用油脂品质和综合利用原料,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色拉油主要以经营大豆油、菜籽油等大宗油脂中不含或含蜡量极少的品种为主,而对含蜡较多的葵花籽油、米糠油、棉籽油以及玉米胚芽油等油脂则较少涉及,虽然也有制取和经营上述色拉油油品的厂家,但现行的工艺与产品质量均尚存较多的问题。在我国油脂脱蜡工艺中,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尚属于相对薄弱的环节。 第1章脱蜡原理

中药提取技术的发展对于中药发展的作用

中药提取技术的发展对于中药发展的作用 摘要:主要叙述中药提取技术的发展对于中药发展起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它推动 中药向安全、节能减排、环保、高产,最终产品服用安全、高疗效的方向前进。又导致造成中药资源的紧张以及价格的不断上涨等。 关键词:中药提取技术;中药发展;作用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traction technology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role Gaolei (Chengdu university biology industry institute in pharmacy 09 some proposals) ABSTRACT:The main narrativ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traction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It pushes the Chinese medicine to safet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igh yield, the final product safety, high curative effect to take direction.And lead to cause the resource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price of the rising tension. KEY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traction technology;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effect 引言: 现代中药制剂生产过程离不开中药材的提取,而根据中医药理论采用复方制剂是中医用药的显著特色,如何将复方中各组成药物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及辅助成分尽可能多的提取出来,而无效成分及组织物质尽可能不提取出来,这就需要中药提取技术,而中药提取技术改变的巨大进步显著促进了中药的发展,甚至深刻的变革[1]。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发展平台,但科学技术又具有“双刃剑”的特性[2]。

植物油加工的认识

植物油加工的认识 当今世界油料作物多种多样,食用油也名目繁多。在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有花生、大豆、油菜籽、棉籽、葵花籽、玉米胚芽、亚麻籽等。国外还有用油橄榄制的橄榄油。虽然油料作物多种多样但制油方法大同小异。 现在植物油的加工方法主要分为压榨和浸提两种生产工艺。压榨:顾名思义就是给油料作物施加外力使其体积缩小从而把油脂从物料中挤压出来。浸提是利用化学相似相容的原理把事先处理好得料胚放入有机溶剂中,把油脂萃取出来。压榨和浸提两种生产工艺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压榨的优点是油脂品质好,不会引入有毒有害杂质。不足是出油率较低,能源消耗量较大。浸提制油的优点是出油率高,能源消耗较小,不足是会引入有毒有害杂质,降低油脂品质。但从粮油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浸提制油还是很受欢迎的,它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食用油市场浸提制得的油占有绝大部分市场,压榨制得的所占市场很小。可见浸提制油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是粮油加工的主流工艺。 粮油加工的具体工艺流程一般是原料运输、筛选、去壳、破碎、软化、压胚、蒸炒、压榨或有机溶剂浸提。经过这一系列的加工得到的只是毛油。想达到食用油的标准上市销

售,还需要对毛油进一步加工,就是油脂的精炼。油脂精炼的工艺流程是不溶性杂质的分离、脱胶、脱酸、脱色、脱臭、除有机溶剂,再添加一些营养素和食品添加剂,防止油脂的氧化腐败。 在粮油加工中Haccp运用,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Haccp是确保食品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方面是种科学合理和系统方法。并可以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节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通过对加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最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原料的浪费增加利润。 废料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原料,就要从原料的各个方面着手。粮油加工的废料一般作为饲料,这种处理方法,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企业利润当然会比较小。这就要求我们增加这方面资金和技术投入,对废料进行深加工,使利润率最大化。 现在的食用油已不再只是满足消费者的味蕾需求,而是要满足人们的营养平衡和健康。单一品种的食用油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就需要一种营养全面合理适合普通人的复合油。调和油就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调和油把不同种类的油脂按照最适人体健康的比例调和在一起。使油脂营养更均衡,更易于人体健康。现在肥胖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越来越

植物油脂提取工艺研究新进展(一)

植物油脂提取工艺研究新进展(一) 摘要:主要介绍植物油脂的主要提取工艺及其最新发展,并简单介绍了它们的主要优点及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植物油脂,提取工艺植物油料大多来源于植物的种子,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油酸等,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大宗农产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油需求国和世界第一大食用油生产国。入世以来,我国植物油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取消出口补贴和逐步放开贸易权,进口完全实行市场化自由竞争。2004年我国植物油进口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引来社会各界对植物油市场的关注和忧虑,植物油生产领域如何改进提取工艺,提高国际竞争力就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在此背景下就植物油的提取工艺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1传统植物油提取工艺 传统植物油提取工艺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 1.1压榨法 压榨法是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取油方法,目前是国内植物油脂提取的主要方法。压榨法适应性强,工艺操作简单,生产设备维修方便,生产规模大小灵活,适合各种植物油的提取,同时生产比较安全。按照提油设备来分,压榨法提油有液压机榨油和螺旋机榨油两种。液压榨油机又可以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类,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立式液压榨油机。 压榨法存在出油率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低的缺点并且由于榨油过程中有生坯蒸炒的工序,豆粕中蛋白质变性严重,油料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1.2浸出法 浸出法是一种较先进的制油方法,它是应用固液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方法,多采用预榨饼后再浸提。 在我国,采用直接浸出或预压榨浸出工艺的植物油脂每年超过800万吨,这些油几乎全部使用的是6号溶剂油,其主要成分为六碳的烷烃和环烷烃,沸点在60~90℃(发达国家用的工业己烷,沸点在66.2~68.1℃)。由于6号溶剂油是从石油中提炼的的产品,而今石油能源短缺,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剩余的高沸点溶剂对饼粕食用卫生安全质量有影响,因此人们不得不考虑开发替代溶剂。目前国内已经有人开始丙烷、丁烷等作为溶剂提取小麦胚芽油的研究,这种方法适合一些特种油脂的分离提取,油脂中有效成分不被破坏,所得的蛋白粕可以用于深加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还有进行油料生胚挤压膨化后直接进行浸出制油的研究,生坯挤压膨化后,多孔性增加,酶类被钝化,溶剂对料层的渗透比和排泄性都大为改善,浸出速率提高,混合油浓度增大,浸出毛油品质提高,出油率大大提高。国外生胚膨化浸出工艺已广泛应用,我国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浸出法具有出油率高,粕中残油率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粕中蛋白质变性程度小,质量较好,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生产自动化等优点。其缺点为浸提出来的毛油含非油物质较多,色泽较深,质量较差,且浸出所用溶剂易燃易爆,而且具有一定毒性,生产的安全性差以及会造成油脂中溶剂的残留。 2新研究开发的植物油脂提取工艺 2.1水代法 水代法与普通的压榨法、浸出制油工艺不同,主要是将热水加到经过蒸炒和细磨的原料中,利用油、水不相溶的原理,以水作为溶剂,从油料中把油脂代替出来,故名为水代法。这种提油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和发明的。目前,水代法主要用于小磨香油的生产。水代法提油的工艺有很多优点:提取的油脂品质好,尤其是以芝麻为原料的小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