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药用植物及其保护

浅谈药用植物及其保护

浅谈药用植物及其保护
浅谈药用植物及其保护

浅谈药用植物及其保护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级生物技术1班王祖喜

指导老师杜玲

摘要:本文综述了生活中常见的药用植物,药用植物开发现状,药用植物开发中出现的问题,由此提出了相关对策,旨在将我国的药用植物得到合理开发及其便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药用植物;开发现状;相关对策;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将药用野生植物应用于医疗保健卫生事业的国家。药用野生植物是我国古代民众治疗疾病的惟一途径,几千年来,药用野生植物为中华民族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逐渐认识到药用野生植物的益处,因此,人们对药用植物的认识也随之高涨。然而,我国药用植物由于多年来私采滥挖,资源破坏严重,致使其减少速度不断加快,有的已处于渐稀、渐危、濒危的边缘,因此,对药用野生植物的保护迫在眉睫。

1 生活中常见药用植物

通过多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调查发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多大11146种[2]。然而药用植物的运用早已在古代出现。如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就涵盖了1892种药物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3],那么在药用植物如此丰富的国家里,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药用植物呢?若查阅过王耀堂,李佳所著的《〈本草纲目〉中的百病食疗方(2009)》一书,就可发现,药用植物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陌生。哪怕是我们常吃的玉米也有中调中开胃,利尿和降血糖的功能。那么,我们生活中的药用植物的认识是必要的。

《本草纲目食疗经》中所讲的“调和五味,滋养五脏,顺应四时”对现有的养生行业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春增甘味,以养脾气;初夏曾辛味,以养肺气;盛夏增咸味,以养肾气;秋增酸味,以养肝气;冬增苦味,以养心气[4]。它们总体地讲述了人们在不同季节里,需注意饮食。

我们日常所食用的诸如一些蔬菜,水果等食物是良好的药用植物。我们从王耀堂,李佳所著的《〈本草纲目〉中的百病食疗方(2009)》一书中可以看到,他们把生活中的食物分为如下几类:红色食物,黄色食物,绿色食物,黑色食物,白色食物,蓝色食物,紫色食物。他们代表着不同的食物类群,对人体的机能运转有着一定的作用。

1.1 红色食物—生命力量来源

红色食物代表有:胡萝卜,番茄,红豆,红薯,红苹果,红枣,山楂,枸杞子,草莓等。它们的药用价值在于,它们有抗疲劳和驱寒作用,可以令人精神抖擞,增强自信及意志力,使人充满力量,除此,还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1.2 黄色食物—天然的VC源泉

黄色食物代表有:玉米,生姜,黄豆,橘,橙,柠檬,柑,柚,桂皮等。由于黄色源于胡萝卜和维生素C,两者功效广泛而强大,从而在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维护皮肤健康等方面更有协同作用;他们的药用价值体现,它们不仅对人体有修复作用,而且还能够保持内脏器官的正常工作,提高代谢功能。

1.3 绿色食物—人体的天然“清洁工”

绿色食物的代表有:绿豆,油菜,卷心菜,贝壳菜,菠菜,豆苗,大葱等。他们有清理肠胃,防止便秘,减小直肠癌的发生等作用。如绿豆性味甘,寒,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具有清水利尿,清肿下气,驱寒除烦等功效。

1.4 黑色食物—滋阴补肾,非黑莫属

黑色食物代表有:黑芝麻,黑米,黑豆,海藻类,蘑菇,黑木耳等。早在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黑木耳性甘平,主治益气不饥等,有补气益智,润肺补脑,活血之血之功效”。现代医学发现,黑芝麻有益肝、补肾、养血、润燥、乌发、养容作用,是美容的保健品。黑色食物有改善虚弱体质,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同时又可以促进激素分泌和协调身体平衡的功效,此外,还有美肤效果。

1.5 白色食物—生命的能量库

白色食物代表有:土豆类,大豆,豆腐,牛乳,酸奶,白肉,白芝麻等。它们的药用价值在于它们具有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溃疡病和胃癌,保护心脏的作用。

1.6 蓝色食物—稳定你烦躁的情绪

蓝色食物代表有:蓝莓,海藻类。《本草纲目》中指出,螺旋藻具有养颜补血、解毒、抗病等功效。经过医学研究,它已被开发成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保健品。总体说,蓝色食物是良好的抗癌食物,它不仅能够减缓癌细胞的生长,还能杀死癌细胞。

1.7 紫色食物—延年益寿不可少

紫色食物代表有:葡萄,紫菜,茄子,甘蓝,洋葱等。《本草纲目》中说:“茄子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和瘟病。吃茄子可以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紫色食物的药用价值在于有非常好的减压作用,特别是,有的食物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还能预防高血压,保护肝脏,改善视力等功效。

通过上述可知,药用植物极为常见,然而其药用价值是不可忽略的。除此,上文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养生知识。

2 药用植物的开发现状

2.1 热带药用植物的开发现状

我国热带地区包括海南全省以及广东、广西、云南、台湾和西藏南部。该区地形多变,广东、广西沿海、雷州半岛和海南北部为海拔150m 以下的丘陵台地,海南岛中南部为500~1 800m 的放射状山系,广西西南部为海拔500~600m 的石灰岩丘陵山地,云南南部和西南部为中低山和深切河谷相间的山地地形[5]。这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年平均气温20~26℃,最冷月均温10~13℃,绝对最低温一般在5℃以上;年降雨量1 500mm 以上的气候特点。由于这种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也是我国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区。主产于区内的药材有砂仁(Amomum villosum)、益智(Alpinia oxyphylla)、肉桂(Cinnanonum cassia)、槟榔(Areca catechu)、藿香(Agastache rugosa)、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千年健(Homalomena occulta)、海南砂仁(Amonum chinensis)、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绞股兰(Gynostemma pentaphyllum)、鸡血藤(Millettia reticuelata)、灵芝(Ganoderma lucidum)、杜仲(Eucommia ulmqides)等[6]。

2.1.1 我国已经形成产业化开发的几种热带药用植物

目前,槟榔、益智、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等9 种南药已在我国一些省区进行规范化种植研究,相关的一批南药科研成果正在转化为产业化生产,具有我国优势和特色的天然药物研究已受到广泛重视,形成产业化的几种药用植物有小花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巴戟天、肉桂、砂仁、芦荟、益智和槟榔等[6]。

2.1.2 热带植物药品种与质量的系统研究

近 20 年来,我国先后对常用植物药的品种与质量开展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分别对大约300 种植物药进行了包括品种考证、生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为常用植物药的全面质量控

制打下了一定基础。在已开展较为系统的研究中,能真正用确切的有效成分(群)和特征成分作为定量质控标准的植物药还极少。但是当前生产所用的植物药材质控主要依赖于传统的鉴定方法,因此,尚难于用定量的质量规范全面控制植物药的生产质量。目前多数植物药的产业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主要从道地药材入手,确立可用于质控的规范,同时建立植物药生产基地。珍稀濒危紧缺药材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研究环节[6]。

2.1.3 热带植物药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近 30 年来,植物药制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植物药产业化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植物制药技术大量地吸收和利用现代制药的先进理论、工艺、设备、技术和质量管理观念,传统的作坊加工工艺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先进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有很多是引进和利用了现代化工、制药、食品等多个行业,并不断加以改革完善,以适应植物制药的特点。植物药的剂型已经由传统的汤、膏、丹、丸、散等发展到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现代制药的主要经典剂型。制药技术上,已经基本形成适宜植物药功效及成分特点的提取、分离、浓缩、纯化、精制、干燥、成型等较为成熟的工艺与相应设备[6]。

2.1.4 我国热带药用植物药材的规范生产基地建设

据统计,95 版药典收载的700 多种药用植物中,2/3 为野生植物,民间应用的草药几乎百分之百是野生。目前全世界的植被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改变或遭到破坏。我国野生的热带药用植物资源绝大多数处于濒危状态,因此,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发展人工种植,以及采用组织培养,微生物发酵方式生产所需要的植物药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主要以人工种植的方式来生产急需的药用植物,应首先建立以道地药材产区为主的药材产业化基地,加强优质道地药材的产业化规范技术研究与推广[7]。为了确保药材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须加强植物药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管理。注重绿色植物药生产的关键环节以及控制植物药材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问题的研究。在广大的药用植物种植者中推广中药GAP 规范化栽培势在必行。植物药生产的原料,应是作为特殊商品经营、流通与管理,并形成国际性的质量管理标准规范[7]。

2.1.5 热带药用植物研发的新方向

我国热带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从药用植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是新药研究的传统方式,也是我国新药研究的优势和特色。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重视天然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也是充分利用天然

资源的最好体现之一。开发“老化合物的新用途”也是新药研制的热门之一,如喜树碱、鬼臼毒素等。开展天然组合化学研究,从天然产物尤其是植物成分中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或先导化合物,是发展创新天然药物的有效途径[8],通过对植物中活性物质的化学研究和仿生合成开发出商品化产品,在杀菌剂领域已经开始应用。在保健方面,增强身体活力、提高思维敏锐性、改善免疫系统以及帮助缓解精神压力,应成为我们对热带药用植物研究的新方向。

2.2 大兴安岭地区药用植物开发现状

大兴安岭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针叶林区,也是我国最北端且面积最大的一个林区,它北以黑龙江为界同俄罗斯相望,西与呼伦贝尔草原相接,东与松嫩平原毗邻,向南呈舌状延伸到阿尔山一带,跨北纬49°26'~53°34',东经119°30'~127°22',为外兴安岭的南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气候、土壤、干扰状况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其显著特点有种类不多,藏量较大,药材种类分布较均匀,单种药材储量大,药材分布较为集中,易于采集加工,纯天然无污染,品质好特色强等。然而其开发状况并不乐观,如资源底数不清,家底不明,管理混乱,经营无序,开发品种单一,资源浪费严重,科技力量薄弱,产品层次较低,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显著[9]。

2.3 其他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现状

除以上两地区外,其实还有很多药用植物地区,如有“千年药乡”之称的甘肃地区,还有新疆,内蒙古,川西地区等。这些地区药用植物种类依然繁多,但由于各种原因,开发现状并不乐观。因此,药用植物的合理开发是我国研究的热点。

3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在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同时,其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越显突出,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3.1 资源利用率低,开发不合理

我国地域广阔,且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但采挖的方式还是随意、掠夺的模式进行,得到开发与利用的资源较少,大多数药用植物并未开发,处于自灭状态。虽然我们常见的药材种类比较丰富,但整体利用率还是较低,加上药用植物的滥采、滥挖现象十分严重,草林退化加快,药材分布量剧减,在短期内难以恢复,有的甚至永久性灭绝。

3.2 科技含量低,种植规模小

我国药用植物主要产于山区、林区,但由于这些地方比较封闭,经济较落后,大部分村民不具备合理采挖意识,药物工业发展不足,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药用植物采挖规范和保护措施,医药产业结构层次低,产品结构单一,主要以原料出售、初加工产品、低档产品生产为主,整体科技含量低,造成了大量药用植物的浪费。我国广大山区缺乏专业的研究人员,对药用植物资源研究、野生药材人工驯化种植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药用植物资源的技术含量低,新技术、新成果得不到及时应用。群众没有种植概念,靠天采药,就算有少数地区进行了人工种植药用植物,那些品种也是单调、数量较少的。除了我国中药药物并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之外,中药市场的价格不稳定,市场混乱等原因,也会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限制药用植物的良好发展。

3.3 无序采挖,紧俏品种濒临灭绝

对野生药用植物进行随意乱采,会对生态平衡造成恶劣影响,尤其是对收购量大、价格高的紧俏品种,如果发现一种挖光一种,那珍稀的药用资源很快就会消亡殆尽。

3.4 其他问题

除上述问题之外,还有如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及迁地保护的基地建设有待加强,中药企业规模小,继续技术改造和经费投资不足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4 可持续开发与保护对策

4.1 加大资金投入

最大限度的开发药用植物,避免不了的是资金的投入。值得可喜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势必对药用植物的开发是一个好的开始。相应的技术研发,药用植物种植技术,重要植物的保护技术将得到新的改善。除此,相应的优惠政策也将迎面而来。

4.2 建立更专业的科研机构

虽然,在近几年来,我国相应的科研机构逐渐增多,但总体上讲,主演分布于各大学院系,大学以学习理论为主要,着重于研究的院校并不多,极大地制约着有关技术的研发。因此,建立更多的科研机构是极为重要的。将现有的技术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基因改造技术,太空诱变技术,分离纯化技术等得到更好的完善,并随之结合当地条件,尽最大限度的对其技术改造,药用植物的合理开发将迎来新的发展。

4.3 扩大中药企业规模,提供优惠政策

药用植物的开发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企业的多少和规模将直接制约着我国药用植物的开发。企业的越多,那么市场竞争势必凶猛,随之而来的,将会促进公司对其资金的投入,技术的研发,规模的建设以及各种设施的完善。当然,由于目前我国相关企业少,且规模小,设备不完善等问题,那么,政府对其相关公司的优惠政策也应该尽快提上日程。

4.4 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加大建设力度

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我国起步较早,也得到了很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问题,如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森林大伙,经济的驱使下,有些名贵药材得到不合理开发等。因此,加大对保护区的管理也是极为重要之事。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制定更详细保护区管理工作制,合理制定药材采挖时间及相关法律法规等。

4.5 建立种质基因库

为了预防各种珍贵物种资源遭受毁灭性打击而面临基因灭绝,同时也为了促进药用植物品种优化、改良、复壮,应建立基因库,这是进行种质保存最科学的方法[10]

参考文献:

[1] 骆云, 武永江. 我国药用野生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33 (1): 46-50.

[2] 杨世林,张本刚, 陈军等. 药材栽培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及发展战略[J]. 中草药,1999,30(1): 870-8731.

[3] 赵机,其宗. 本草纲目图文本(上)[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

[4] 王耀堂, 李佳. 《本草纲目》中的百病食疗方[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3-15, 162-165.

[5] 莫燕妮. 热带雨林药用植物资源经济价值评估[J]. 热带林业,1996,24 (3): 119-122.

[6] 杨逢春,胡新文. 我国热带药用植物开发现状(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6,35 (2): 78-80.

[7] 徐良. 中国名贵药材规范化栽培与产业化开发新技术[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

版社, 2001.

[8] 郝小江. 植物化学与天然新药研究之管见[J]. 贵州科学, 2000,18 (1-2): 26-30.

[9] 张洁,周琳,李继波. 大兴安岭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 1: 93-94.

[10] 迪丽拜尔·艾合买托拉, 买尔哈巴·买买提.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发展[J]. 吉林农业,2012, 4: 248,266.

The talking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their

conservatio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stage biological

technology 1 class Wang Zuxi

Guide teacher Du Ling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ives of common medicinal plants,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al plants of the problems, then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medicinal plants in China to obtain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facilita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medicinal plants;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reasonable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药用植物学考试资料

(师兄师姐们的资料,仅供参考,复习要以书本为主!!!) 题型 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二. 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三判断与改错(每题1分,共15分) 四. 选择填空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二)(配伍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三)多选题(每题2分,多答、少答均不得分,共14分) 五.简答题(共21分) 其中:形态解剖部分占65左右,分类部分占35左右。 按照我讲过的要求,对于名词部分,可以重点掌握下面内容: 后含物:一般是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晶体。 生理活性物质:是指能对细胞内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包刮酶、纤维素、植物激素和抗生素等。 原生质体:是指细胞内所有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细胞质、细胞核、质体、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的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真果:由心房发育形成的果实。 假果:除心房外,花的其他部位如花被、花柱或花序轴也参与形成的果实。 攀援根:攀缘植物由茎上生出的,能攀附于其他物体上,使茎向上生长的根。 不完全叶:缺少叶片、叶柄或托叶中的任何一部分的叶。 单性花:仅有雌蕊或仅有雄蕊的花,其中仅有雌蕊的花称雌花,仅有雄蕊的花称雄花。气生根:由茎上生出的,不深入土中而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 完全叶:同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叶。 两性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 保卫细胞:比周围的表皮细胞要小,是生活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并含有叶绿体。 腺毛:是指能分泌挥发油、树脂、粘液等物质的毛茸,由多细胞构成,由腺头和腺柄两部分组成。 周皮:当次生生长开始时,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层破坏,植物体相应形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周皮是复合组织,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部分组成。 厚壁组织:细胞都具有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大多为木质化的细胞壁,壁常较厚,有明显的层纹和孔纹,细胞腔较小,成熟细胞没有原生质体,为死亡细胞。包刮纤维和石细胞。边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靠近形成层边缘颜色较浅,质地较松软的部分称边材,具有输导作用。 心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中心颜色较深,质地较坚固称心材,中心一些细胞常积累代谢产物。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出2个或2个以上叶片的叶。有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摘要:通过这一学期公选课对药用植物简单的学习,对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药用植物的简要论述。 一、药用植物的概念 主要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也指某些全部、部分或其分泌物可以入药的植物。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三、发展历史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 种。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其中 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 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1949年后,对 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引种栽培。编写出版了《中药志》、《中药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多种药物专著,收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 三、药物分类 在中国古代,《神农本草经》把药物按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除沿用三品分类外,又创造了按药物属性分为草木部、果部、菜部、米谷部的方法。《本草纲目》中采用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将 所收药物分为16纲60类,并以生理生态条件为依据,将草类药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石草、苔类等。这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分类系 统。 药用植物学按植物系统分类,则可反映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利形态解剖和成分等方面的研究。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常按药用部分分类,分为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便于药材特征的鉴别和掌握其栽培特点。

浅谈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教师:李佳川专业:制药工程班级:1001 姓名:徐作军 学号:2

浅析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摘要:中药的有毒与无毒都是药性的组成部分。是药三分“毒”,如果辨证失误,对有毒性的中药剂量掌握不准,就可导致患者中“毒”,中药的“毒”是古人最早认识的药物特性(偏性),然而中药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更加关注的共同问题,中药里的“毒”主要是中药药物里面重金属超标。 关键词:中药,毒性,中药毒性的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一中药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二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有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 1.毒性分级根据中毒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将有毒中药分成三级,即大毒、有毒及小毒。 (1)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这类归为“大毒”。如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雷公藤、巴豆等。 (2)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有毒”。如附子、蜈蚣、白花蛇、雄黄等。 (3)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

如吴茱萸、细辛、苦杏仁等; 2 根据重要的不良反应来分,又分为:急性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反应或长期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1)急性毒性反应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为唇舌和肢体发麻、头痛、眩晕、烦躁不安、抽搐、惊厥、瞳孔缩小或放大等。可以发生的的中药有:马钱子、川乌、雪上一枝蒿、细辛、乌头等。 2)对心血管的毒性反应症状有: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下降等,这类要主要有: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万年青等 3) 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咳血、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可以导致的中药有:”杏仁、白果、枇杷仁等。 4)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中药有苍耳子、黄药子、雷公藤等. 5)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如腰痛、浮肿、尿频、尿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等,中药有: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等。 6)对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对生殖系统的毒性反应。 (2)慢性中毒反应由于长时间用药累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 (3)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对某些具有免疫原性的中药容易发生的过敏反应。(4)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有些中药能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畸胎,有些能引起细胞突变和癌变,如雷公藤、槟榔、雄黄、砒霜、土贝母等。 3.中毒原因 (1)剂量过大:超过常规剂量或超大量服用是引起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一次大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了解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主要特征、利用部位及主要用途。 调查内容:了解药用植物资源的主要特征,用途等,了解以及预测其发展前景。 调查结果: 1、抗菌和抗寄生虫中草药:穿心莲、黄芩、茉莉花、番木瓜 茉莉花 药用部位:花、叶、根 药理功能:具有辛、甘、凉、亲热解表、利湿作用 药用的相关研究:茉莉花可提取莱莉花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醇及其酯类、茉莉花素、芳樟醇、安息香酸芳樟醇酯。根含生物碱、甾醇。动物实验表明:茉莉根醇浸液可使小白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可延长环已巴比妥纳所引起小白鼠的睡眠时间;可降低小白鼠被动活动的能力。因此,可认为茉莉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茉莉花、叶和根都可药用。具有辛、甘、凉、清热解表、利湿作用。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用适量茉莉花煎水熏洗;或配金银花9克,菊花6克,煎水服。治续筋接骨止痛,把茉莉根捣碎,酒炒,包患处。 治鹏齿,用茉莉根研末,熟鸡蛋黄调匀,塞龋齿内。 治失眠,用茉莉根1.0?.5克,磨水服。 秋后挖根,切片晒干备用;夏秋采花,晒干备用。 2、心血管疾病中草药:猕猴桃、柠檬、山楂 山楂 药用部位:果肉 药用功能:消食健胃、活血化瘀、驱虫 药用的相关研究:主治肉食积滞、小儿乳食停滞、胃脘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等。 具体可以治如下病:1.消食导滞:用于食滞不消、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泄泻。对肉食滞效果尤佳;2.化瘀散结:山楂能入血分而散除瘀结,可用于产后血瘀腹痛、瘀血停滞肿痛、瘀血阻滞经脉等病症。 山楂最重要的功效就是健胃、消积,中药中有名的焦三仙,是助消化的常用药对,山楂即是其中的“一仙”。中药中的消食健脾药各有特点,有的消面食,有的消油腻肉食,山楂就是专于消肉食积滞的上品。此外,现代研究证明,山楂还有减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降低血压等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中草药:金银花、蒲公英、菊花、红花 菊花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 201220451232 韦依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与作用 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药用部分各不相同,全部入药的。 世界已知植物约有27 万种。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已知植物约有25 700 种,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20世纪80 年代,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发现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383 科,2 309 属,11 146 种,其中藻、菌、地衣类低等植物有459 种,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10 687 种。在这些药用植物中,临床常用的植物药材有700 多种,其中300 多种以人工栽培为主,传统中药材的80 %为野生资源[。有些药用植物为我国所特有,如人参、杜仲、银杏等。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 《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 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随着医药学和农业的发展,药用植物逐渐成为栽培植物。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已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等20余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隋代太医署下设“主药”、“药园师”等职务,专职掌管药用植物的栽培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当时已有《种植药法》、《种神芝》等药用植物栽培专书。到明代,《本草纲目》中载有栽培方法的药用植物已发展到180余种。1949年后,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引种栽培。在成分的测定、分离和提取以及药理实验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在此基础上整理编写出版了《中国药用植物志》、《中药志》、《药材学》、《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多种药物专著,收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已栽培的有200多种。 公元前1600年埃及的《纸本草》及其后印度的《寿命吠陀经》中,均有植物药的记载。公元1815年后,德国学者出版了以植物药为主的著作《生药学》。日本本草学家岩崎常正的《本草图谱》(1828),搜集药用植物2000多种。20世纪50~8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苏联、法国、日本等在药用植物的资源调查、引种栽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组织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的方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

对中药的认识

何为中药? 顾名思义,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中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用历史悠久,从神衣尝百草到东汉《神农本草经)问世,从明代《本草纲目》到现代《中华本草》的编篡,浩瀚的本草文献深刻反映了中国医药发展和劳动人民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丰富经验。 中药发展史 唐代,药物已增加到1000余种,药物知识也已基本可以满足一般临床应用的需要,.宋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为医药资料的整理、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至此,我国古代开发利用的药物资源已达1748种,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宝库。金、元时期,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在稳定和巩固品种的基础上,重点转向精炼药效、归纳药理,其主要贡献是把医药理论与具体药物密切结合,形成了多层次的中药学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极深。明代,特别是明代中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及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医药界人文荟萃,名著迭起。把医药理论与具体药物密切结合,形成了多层次的中药学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极深。清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不仅中药行、店林立,还形成了一些全国性的药材集散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药的经营管理、中药市场的供求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中成药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40多年来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由单纯的经营、收购转向多学科。多部门协同配合,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利用。民族药、民间药和海洋药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拓宽了开发领域。目前,人们已不满足现有的成就而希望继续探索以能得到更大的突破。 中药的绝佳疗效 中药正成为世界流行的替代药物,据估计在发达国家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发展中国家约有80%以上的人口习惯以草药养生或者治疗一些常见疾病。迄今为止,有超过11000种草本药用植物,其中约500种在亚洲及其他国家常用。在这里我就先给大家举一些一般很重视的疾病方面来看看。 1:抗衰老作用 众所周知,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衰老、延年益寿功效。中草药为何会有这种作用呢?随着研究的日渐深入。人们认识到中药的抗衰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请除自由基作用:老年人抗氧化物的活性有所降低,体内有害物质自由基产生过量,皮肤会沉积过多色素。而中药酸枣仁、五味子、地黄、当归等可有效的清除自由基,激活保护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调节免疫功能:随着人体衰老,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而人参、黄芪、白术、山药、大枣、西洋参等药能全面、明显地提高人体免疫力,有较好的抗衰作用。 促进人体代谢:由于老年人的基础代谢水平低下,使机体对各种物质的代谢功能下降,从而加速了衰老。如黄芪、灵芝、地黄、枸杞、黄精、女贞子等药分别具有提高代谢,调节血糖、降低血脂等作用。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人体衰老后,脑细胞大量萎缩、死亡,随之脑重量减轻,老人思维能力、记忆力减退。但中药首乌、当归、黄精、人参、酸枣仁、仙灵脾、茯苓等能有效的延长脑细胞寿命,可改善听力和视力,提高智力和记忆力,从而达到抗衰老的目的。 2:抗肿瘤作用

药用植物学考试资料

后含物:一般是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晶体。 生理活性物质:是指能对细胞内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包刮酶、纤维素、植物激素和抗生素等。 原生质体:是指细胞内所有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细胞质、细胞核、质体、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的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真果:由心房发育形成的果实。 假果:除心房外,花的其他部位如花被、花柱或花序轴也参与形成的果实。 攀援根:攀缘植物由茎上生出的,能攀附于其他物体上,使茎向上生长的根。 不完全叶:缺少叶片、叶柄或托叶中的任何一部分的叶。 单性花:仅有雌蕊或仅有雄蕊的花,其中仅有雌蕊的花称雌花,仅有雄蕊的花称雄花。气生根:由茎上生出的,不深入土中而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 完全叶:同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叶。 两性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 保卫细胞:比周围的表皮细胞要小,是生活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并含有叶绿体。 腺毛:是指能分泌挥发油、树脂、粘液等物质的毛茸,由多细胞构成,由腺头和腺柄两部分组成。 周皮:当次生生长开始时,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层破坏,植物体相应形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周皮是复合组织,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部分组成。 厚壁组织:细胞都具有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大多为木质化的细胞壁,壁常较厚,有明显的层纹和孔纹,细胞腔较小,成熟细胞没有原生质体,为死亡细胞。包刮纤维和石细胞。边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靠近形成层边缘颜色较浅,质地较松软的部分称边材,具有输导作用。 心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中心颜色较深,质地较坚固称心材,中心一些细胞常积累代谢产物。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出2个或2个以上叶片的叶。有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单身复叶。 叶序:是叶在茎枝上的排列顺序或方式称叶序。 有限花序:在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或中心的花先开放,因此,花序轴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只能在顶花下方再生出侧轴,侧轴也是顶花现开放,这种花序称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继续向上生长,并不断产生新的花蕾,花由花序轴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或由缩短膨大的花序轴边缘向中心依次开放,这种花序称无限花序。 双子叶植物的根状茎构造特征: 1、表面通常为木栓组织,少数具表皮和鳞叶 2、皮层中有根迹纤维束和叶迹纤维束斜向通过 3、皮层内侧有纤维和石细胞。纤维束为外韧型,呈环状排列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 浅谈对药 用植物的 认识 [1**********]2 韦依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与作用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 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 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药用部分各不相同, 全部入药的。 世界已知植物约有 27 万种。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 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全国已知植物约有 25 700 种 ,其中 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20世纪80 年代 ,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 发现 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 383 科 ,2 309 属 ,11 146 种 ,其中藻、菌、地衣类低 等植物有 459 种 ,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 10 687 种。在这些药用植物 中 ,临床常用的植物药材有 700 多种 ,其中 300 多种以人工栽培为主 ,传统中药材的 80 %为野生资源[。有些药用植物为我国所特有 ,如人参、杜仲、银杏等。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 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 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 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 《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 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 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 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 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 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 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 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 多种。随着医药学和农业的发展,药用植物逐渐成为栽培植物。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已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等20余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隋代太医署下设“主药”、“药园师”等职务,专职掌管药用植物的栽培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当时 已有《种植药法》、《种神芝》等药用植物栽培专书。到明代,《本草纲目》中载有栽培

药用植物资源学

药用植物资源学:是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药用植物资源学特点:地域性分散性有限性和可解体性可再生性多用性国际性 研究内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药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植物新资源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与监测 三大自然区域:东部湿润西北干旱青藏高寒 三向地带性:1纬度地带性: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2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方向形成有规律的更替 3 垂直地带性: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三大区域分布特征: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明显;西北干旱地区以经向分布明显;青 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明显 蕴藏量: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区域范围的自然蕴藏量,可分为总蕴藏量和可 利用蕴藏量 产量:指家种(栽培)的药用植物资源的生产量 单株产量:指一株药用植物资源部位的平均产量 经济量:指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即可利用蕴藏量 年允收量:指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最大持续量:是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并能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的采收最大参量 资源再生率: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再生量与资源利用量的比值大于等于1时,就可以做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蕴藏量=单位面积产量*总面积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是植物化学与药用植物资源学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而形成的学科,论述植物化学成分的类型、性质、提取方法和结构分析,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化学成分的类型、质量、数量、时间、空间等基本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范围和任务: 1、从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研究植物化学 2、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有用成分的积累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3、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研究 形成特点:植物基因的表达受植物生长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 1、地理环境海拔:不同海拔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形成;地理位置:同一种植物生 长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 2、气候条件:季节:季节的变化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光:影响药用植物次 生代谢产物的形成;水:温度 3、异常次生代谢:由于植物遭受某些刺激,如物理、化学或生物而产生的物质称为异常 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可能原本缺乏或含量很少,经刺激后迅速、大量产生,是一种应激产物,且有饱和作用,称为植物保护素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摘要:阐述了秦岭地区药用植物分布以及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的药用价值和利用现状。 关键词:秦岭药用植物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性状药理作用 正文: 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为众多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据了解,秦岭地区药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太白山作为秦岭的主峰之一,素有“太白山上无闲草”一说。本次植物资源调查主要针对秦岭地区的山茱萸、茯苓、七叶一枝花(重楼)、萱草、铁线莲、大百合等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分布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一、资源举例 (一)、山茱萸 简介 秦岭是半野生药用木本植物山茱萸的主产区由于该区地形地貌复杂立地条 件差异很大从而使得山茱萸的生长状况产量和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山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药用功效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

南京农业大学 药用植物保护学(1)总论

1植物病害定义的基本要素:有病原的作用、有症状显露、有病变 2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3病征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4病害分类:1.病害病状类型(花叶病、斑点病、叶枯病、腐烂病、萎蔫病、畸形病)2.病原物类型(真菌病害、细菌、植原体病害、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3.病原物传播途径(气传病害、水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虫传病害)4.致病因素是否为生物(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5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 6有性孢子: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7真菌生活史的5个类型:1.无性型(半知菌)2.单倍体型(壶菌、接合菌)3.单倍体--双核型(担子菌)4.单倍体--二倍体型(异水霉)5.二倍体型(卵菌) 8真菌门的5个亚门:1.无隔菌丝鞭毛菌亚门(卵孢子)接合菌亚门(接合孢子)2.有隔菌丝子囊菌亚门(子囊孢子)担子菌亚门(担孢子)半知菌亚门(无性孢子或不产生) 9与植物病害有关原核生物(细菌、菌原体)属于:薄壁菌门、厚壁菌门(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疮痂病--疮痂链霉菌)、软壁菌门(柑橘僵化病--柑橘螺原体、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枣疯病) 10病原物寄生类型:1.专性寄生2.兼性腐生3.兼性寄生4.专性腐生 11植物抗病性类型:免疫;抗病;耐病;感病;避病 12病害循环4个阶段:1.病害发生前阶段2.病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3.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4.病害和病原物的延续阶段 13病害循环的主要内容:1.病原物的越冬与越夏2.初侵染和再侵染3.病原物的传播 14初侵染的病程: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15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①有病植物②病植物残体③种苗及无性繁殖材料④土壤、肥料 16自然植物病害系统3个基本要素: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 17农业植物病害系统4个基本要素: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人 18昆虫触角的构成:柄节、梗节、鞭节 19昆虫的足的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20昆虫常见生殖方式:1.两性生殖2.孤雌生殖3.多胚生殖4.卵胎生 21不完全变态:昆虫纲多新翅类和准新翅类昆虫所具有的变态类型。卵、若虫、成虫 22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23杂草控制:1、杂草检疫2、人工防治3、机械防治4、化学防除5、替代控制6、生物控制。 24构成植物检疫对象三条件:危险性、局部发生、人为传播。 25植物检疫的措施:1、禁止入境2、限制入境3、调运检疫4、产地检疫5、国外引种检疫6、旅客携带物、邮寄和托运物检疫7、紧急防治。 26检疫处理方法:退回、销毁、除害、隔离检疫。 27如何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①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无发病中心,症状分布均匀,单一;侵染性病害大都有病状,无病症,一般有发病中心,症状分布不均匀,且往往表现为复合型。②非侵染性病害发病普遍面积较大。③侵染性病害有发病中心,具传染性;非侵染性病害不具传染性。④非侵染性病害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恢复。28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病原物的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病原物对寄主的影响和致病作用是多方面的。病原侵入后,寄主植物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就遭破坏,除了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份外,还对植物施加机械压力以及产生对寄主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害的代谢产物,如酶、毒素和植物生长素等物质,直接或间接地破坏植物细胞组织、诱发一系列变化,致使植物表现出各种病害症状。 29植物的抗病机制:寄主植物与病原物长期共同演化过程中,针对病原物的致病因素,寄主植物所固有或诱发的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抗病作用。一、分类 1.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有无特异性相互作用(小种专化性抗病性--垂直抗性、非小种专化性抗病性--水平抗性)2.抗病性的遗传方式(主效基因抗病性、微效基因抗病性)3.表达病程阶段不同(抗接触、抗侵入、抗扩展、抗损坏、抗再侵染)4.寄主植物是否为固有和诱导的抗病性(固有抗病性、诱导抗病性)二、固有抗病性(固有物理抗病性、固有化学抗病性)三、诱导抗病性(诱导的物理抗病性、诱导的化学抗病性)四、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 30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与方式:1.真菌:芽管或菌丝从伤口,自然孔口或直接侵入。2.细菌: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3.病毒:从微伤口侵入,经昆虫传播侵入4.线虫:直接穿刺。5.寄生性种子植物:吸盘穿透直接侵入 31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传播方式:1.真菌主要是以孢子随着气流和雨水传播,2.细菌多半是由雨

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保护云南药用植物资源 阅读理解含答案

保护云南药用植物资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1.保护云南药用植物资源 周俊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为低纬度高原,地势北高南低,拥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7种气候类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植物资源:云南有高等植物1.7万种,占全国种总数的63%左右;我国1.1万余种药用高等植物中,云南有近6200种,居全国首位; 云南还是三七、天麻、石斛、冬虫夏草、和红景天等众多重要和名贵药材的地道产地。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有25个少数民族,由于各民族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同,形成了以彝、藏、傣、苗和佤药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多达1000多种,成为我国医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和多样性的民族医药是云南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云南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消耗巨大,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最近一次大规模的药用植物资源普查距今已有20多年。目前,存在资源量数据不准确和滞后的问题,难以帮助相关机构制定保护措施。 云南的药用植物资源虽然丰富,但多数分散、不集中。制药厂的规模化生产需要以规模化种植为基础,目前仅三七、银杏、天麻、当归、灯盏花、石斛和杜仲等少数品种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野生药用植物的人工种植和驯化研究投入也不足,仍有60%以上的原料依靠野生采集。最尚未全面认识云南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的情况下,建立药用植物种子库和基因库、加大人工种植技术研究、实现科学的人工种植,应该是目前最有效和直接的保护方式。 对于大多数药用植物,传统中医药一般仅利用某些部位,对其余部分往往弃之不用。现代植物化学研究发现,许多药用植物整株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仅含量有差异,因此通过升级提取工艺有望充分利用以往丢弃的部分,通过多层次开发减少资源浪费。 我国已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中国植物红皮书》等法规或条例来规范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云南省已经建立2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103个州、市或县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不少是以保护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为目标的。 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破坏生境的事件越来越少了。国家有关部门最宏观和投入上加以调控,将有助于药用植物资源保护这一问题更好更快地得到解决。 (选自《大自然》2015年第1期) (1)阅读-段,作者认为为什么要保护云南药用植物资源? (2)阅读-段,作者提出了哪些保护云南药用植物资源的方式? (3)第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 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鹿角菜、裙带菜。鸡毛菜、皱紫菜。海黍子、宣藻。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担子菌纲尤为突出,药用种数约占药用真菌的90%。 担子菌中70%的药用种集中在6个较大的科,即多孔菌科(27属74种)、口蘑科(18属45种)、红菇科(2属33种)、牛肝菌科(5属16种)。马勃科(6属13种)和蘑菇科(2属12种)。主要药用属有多孔菌属、羊肚菌属、红菇属、侧耳属等。灵芝属的植物全世界有100余种,中国有73种,是世界上灵芝种数最多的国家,海南省是中国的“灵芝王国”,有50余种。本属可药用的有7种。担子菌中常用药材主要有茯苓、猪苓、灵芝、紫芝、雷丸、马勃、银耳等,其他还有猴头菌、云芝、竹黄、侧耳、木耳、苦白

药用植物资源学

药用植物资源学:就是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与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药用植物资源学特点:地域性分散性有限性与可解体性可再生性多用性国际性 研究内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药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与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积极寻找与扩大药用植物新资源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与监测 三大自然区域:东部湿润西北干旱青藏高寒 三向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2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方向形成有规律的更替 3 垂直地带性: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三大区域分布特征: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明显;西北干旱地区以经向分布明显;青藏高 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明显 蕴藏量: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与区域范围的自然蕴藏量,可分为总蕴藏量与可利 用蕴藏量 产量:指家种(栽培)的药用植物资源的生产量 单株产量:指一株药用植物资源部位的平均产量 经济量:指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期与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即可利用蕴藏量年允收量:指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与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最大持续量:就是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并能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的采收最大参量 资源再生率: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再生量与资源利用量的比值大于等于1时,就可以做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蕴藏量=单位面积产量*总面积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就是植物化学与药用植物资源学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而形成的学科,论述植物化学成分的类型、性质、提取方法与结构分析,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化学成分的类型、质量、数量、时间、空间等基本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范围与任务: 1、从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研究植物化学 2、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有用成分的积累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3、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研究 形成特点:植物基因的表达受植物生长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 1、地理环境海拔:不同海拔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形成;地理位置:同一种植物生长在 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 2、气候条件: 季节:季节的变化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光: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 谢产物的形成;水:温度 3、异常次生代谢:由于植物遭受某些刺激,如物理、化学或生物而产生的物质称为异常次生 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可能原本缺乏或含量很少,经刺激后迅速、大量产生,就是一种应激产物,且有饱与作用,称为植物保护素 4、代谢过程成分变化生成碱、酚类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与作用 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 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 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 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药 用植物种类繁多,其药用部分各不相同,全部入 药的。 世界已知植物约有 27 万种。我国地域 辽阔,从 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 一 ,全国已知植物约有 25 700 种 ,其中很多 植物具有药用价值。20世纪80 年代 ,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 发现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 383 科 ,2 309 属 ,11 146 种 ,其中藻 、菌 、地衣类低等植物有 459 种 ,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 10 687 种。在这 些药用植物中 ,临床常用的植物药材有 700 多种 ,其中 300 多种以人工栽培为主 ,传统中药材的 80 %为 野生资源[。有些药用植物为我国所特有 ,如人参、杜仲、银杏等 。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 《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着《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 乐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