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渗透作用习题

渗透作用习题

渗透作用习题
渗透作用习题

渗透作用习题

1.如图所示U型管中间被一种能允许水分子和单糖通过而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0.1 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U型管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不影响溶液浓度),右侧液面高度先上升后下降,那么加入的

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

A.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胰岛素

B.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衣藻

C.两侧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

D.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

2. 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

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图中溶液A、B、

a、b均为蔗糖溶液,其浓度分别用M A、M B、M a、M b表

示,且M A>M B,M a=M b>M A。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

装置、乙装置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a、b的浓度

分别为M1、M2,则

A. h1>h2,M1<M2

B. h1<h2,M1=M2

C. h1>h2,M1>M2

D. h

<h2,M1>M2

3.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若将

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先增后减

4. 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

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

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

根细胞失水

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

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

幼苗将死亡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5.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下图。则有关各细胞液浓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实验前BA>C

③实验后B≥A=C ④实验后B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含量为30%的蔗糖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

A.①无色②绿色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D.①红色②红色

7. 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8.下列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是

9.下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

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

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n表示都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

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按照a.b.c.d的顺序分析正确的是

A.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清

B.清水.0.3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0.5g/mL蔗糖溶液

C.清水.0.3g/mL尿素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蔗糖溶液

D.清水.0.3g/mL尿素溶液.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

10.如下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一),A代表清水,B.C代表蔗

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

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二)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B.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C.图(一)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

D.图(二)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

11.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12.现有如下两个装置,如图所示,装置①中,倒置的长颈漏斗内是50%的蔗糖溶液,水槽内是20%的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在漏斗内加入蔗糖酶,观察现象;装置②中半透膜

两侧是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半透膜允许葡萄糖通过,

不允许蔗糖通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液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1)装置①漏斗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之后下降

(2)装置①漏斗内液面稳定后,漏斗内蔗糖溶液的浓度与水槽中蔗糖溶液的浓度相同

(3)装置②液面先是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13.如图所示,溶液X 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Y 中含有红

色染料,溶液Z 中含有蓝色染料。实验开始时,两支漏

斗中溶液液面的高度一样。10 min 后观察的结果是:溶

液X 液面上升,溶液Y 液面下降;溶液X 中只有绿色染

料,溶液Y 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料,溶液Z 中含有绿色

和蓝色染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溶液Z 的浓度最高

B .溶液Y 的浓度最低

C .溶液Y 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 中

D .溶液X 中的溶质分子不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 中

14. 下图中甲、乙、丙表示某植物体相邻的3个细胞,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

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15.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

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

如右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

的对应关系应是

A .1—丙;2—甲;3—乙

B .1—乙;2—甲;3—丙

C .1—甲;2—乙;3—丙

D .1—丙;2—乙;3—甲

答案:CDBBB BABDA DBBAA

15.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大分子、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单糖和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1)若A和B分别加入等体积等密度的10%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那么左右两侧液面的变化情况是。

(2)若A和B分别加入等体积的30%和10%的蔗糖溶液,当液面不再发生变化时,左侧溶液浓度(大于、等于、小于)右侧溶液浓度。

(3)题(2)中若该半透膜面积为S1,若把其面积改为S2,且 S1<S2,其他条件不变,若当液面不再上升时所消耗的时间分别t1、t2,那么t1 t2(大于、等于、小于)。

(4)若A和B分别加入等体积的30%的蔗糖溶液和蒸馏水,当液面不再变化以后,向A中加入蔗糖酶后,再向两侧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不影响半透膜的通透性),那么能观察到的结果是。

(1)先右侧高再左侧高(2)大于(3)大于

(4)两侧的液体都可以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2分)液面高度差减小(2分)

16. 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

度,观察a、b两管内的变化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并,

观察A、B试管内有无。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①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且A、B试管内均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通过半透膜;

②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且A试管内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通过半透膜。

(1)①蔗糖酶液面②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2)①缩小有能②增大无有不能

图中c处为半透膜,在a侧和b侧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假设葡萄糖和蔗糖均不能透过半透膜),一段时间后,其结果是()

A. 水从a侧移向b侧的速度大于从b侧移向a侧的速度

B. 水从a侧移向b侧的速度小于从b侧移向a侧的速度

C. 水从a侧移向b侧的速度与从b侧移向a侧的速度相等

D. 水既不从a侧移向b侧,也不从b侧移向a侧

课代表日常工作

课代表日常工作 1、努力学习,成为这一学科的旗手,在学科上能起到带头作用。 2、学科学习时间布置任务明确(先咨询老师有没有安排)、组织监督同学们做好这一学科的学习以及纪律维持,并组织抽查并量化。 3、综训、配套每周抽查(可点号抽查、也可重点抽查某些不认真学习这一学科的同学<8-16人>)1-2次(其中1、2、3号同学各号段必须抽查2人以上)。将抽查情况报给班主任。 4、激励任务数学(二、四);英语(一、三)布置、检查汇报老师。 5、课前三分钟纪律、收拾好桌面、组织同学们主动回顾上节学习内容并下发本节课所用学案。 6、在学习方面对同学们量化评价(课堂、背诵、学案、作业等),根据班级量化评价细则评价。 7、及时与老师交流班内学习情况,对老师提出建议。 8、及时收发作业、学案(新、旧)、预习检查记录本、错题集、限时作业等。 9、背诵时,负责对1、2号同学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量化。 10、每周周日下午4:00前将所负责学科的量化成绩计算好,交给学习委员。 课代表日常工作 11、努力学习,成为这一学科的旗手,在学科上能起到带头作用。 12、学科学习时间布置任务明确(先咨询老师有没有安排)、组织监督同学们做好这一学科的学习以及纪律维持,并组织抽查并量化。 13、综训、配套每周抽查(可点号抽查、也可重点抽查某些不认真学习这一学科的同学<8-16人>)1-2次(其中1、2、3号同学各号段必须抽查2人以上)。将抽查情况报给班主任。 14、激励任务数学(二、四);英语(一、三)布置、检查汇报老师。 15、课前三分钟纪律、收拾好桌面、组织同学们主动回顾上节学习内容并下发本节课所用学案。 16、在学习方面对同学们量化评价(课堂、背诵、学案、作业等),根据班级量化评价细则评价。 17、及时与老师交流班内学习情况,对老师提出建议。 18、及时收发作业、学案(新、旧)、预习检查记录本、错题集、限时作业等。 19、背诵时,负责对1、2号同学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量化。 20、每周周日下午4:00前将所负责学科的量化成绩计算好,交给学习委员。

高中物理《磁场》典型题(经典推荐含答案)

高中物理《磁场》典型题(经典推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静电场中电场强度为零的位置,电势也一定为零 B .放在静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所带的电荷量q 发生变化时,该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F 与其电荷量q 的比值保持不变 C .在空间某位置放入一小段检验电流元,若这一小段检验电流元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一定为零 D .磁场中某点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由放在该点的一小段检验电流元所受磁场力方向决定 2.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如关系式U=IR ,既反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V (伏)与A (安)和Ω(欧)的乘积等效。现有物理量单位:m (米)、s (秒)、N (牛)、J (焦)、W (瓦)、C (库)、F (法)、A (安)、Ω(欧)和T (特) ,由他们组合成的单位都与电压单位V (伏)等效的是( ) A .J/C 和N/C B .C/F 和/s m T 2? C .W/A 和m/s T C ?? D .ΩW ?和m A T ?? 3.如图所示,重力均为G 的两条形磁铁分别用细线A 和B 悬挂在水平的天 花板上,静止时,A 线的张力为F 1,B 线的张力为F 2,则( ) A .F 1 =2G ,F 2=G B .F 1 =2G ,F 2>G C .F 1<2G ,F 2 >G D .F 1 >2G ,F 2 >G 4.一矩形线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先保持线框的面积不变,将磁感应强度在1s 时间内均匀地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接着保持增大后的磁感应强度不变,在1s 时间内,再将线框的面积均匀地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先后两个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比值为( ) A .1/2 B .1 C .2 D .4 5.如图所示,矩形MNPQ 区域内有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有5个带电粒子从图中箭头所示位置垂直于磁场边界进入磁场,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轨迹为相应的圆弧,这些粒子的质量,电荷量以及速度大小如下表所示,由以上信息可知,从图中a 、b 、c 处进入

1-1-1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课时训练(中图版必修3)

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中档稍难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2、45、78生长素的作用及特点63 1 ?如下图表示将云母片(具不透水性)以不同方式插入燕麦胚芽鞘,分别给以图中光照,经 过一段时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单侧光照射胚芽鞘时,能使生长素产生一定 程度地横向运输,使尖端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从而造成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B 2?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 ?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A .甲左弯生长, B ?甲直立生长, C ?甲直立生长, D ?甲直立生长, 乙不生长,丙左弯生长,丁左弯生长 乙不生长,丙直立生长,丁直立生长 乙左弯生长,丙左弯生长,丁左弯生长 乙左弯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左弯生长

14 C ?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C的存在 14 D ?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C的存在 解析图甲A为形态学上端,B为形态学下端;乙中A为形态学上端,B为形态学下端。 生长素在植物体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在植物体内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 答案B 3?图甲为接受单侧光照的胚芽,图乙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胚根,下列关于生长素 作用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a处和c处的作用效果可能 不同 B? a侧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 C ? b侧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 D ? c、d两点生长素浓度相同,促进生长 解析根与茎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故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a处和c处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a侧生长素浓度降低不可能抑制生长。b侧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表现出向光性。c、d两点生长素浓度相同,促进生长,使根 垂直向下生长。 答案B 4?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 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 A ?甲B.乙 C .丙 D ?丁 解析在a、b、c、d四块琼脂块中,a的生长素浓度大于b的生长素浓度,c的生长素 浓度等于d的生长素浓度。所以a> c= d> b,即弯曲程度最大的是甲。 答案A 5?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的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 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生长素的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长素的作用 导语:生长素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知道它的一些作用吗,生长素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促进细胞的增长,尤其是细胞伸长,对于植物的生长的作用是很大的 生长素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知道它的一些作用吗,生长素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促进细胞的增长,尤其是细胞伸长,对于植物的生长的作用是很大的,生长素能够很好的改变植物内部的一些营养的分配,从而让植物更好的吸收一些营养,让植物能够更好的发育,下面我们看看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有很多,大家都了解吗,它的作用也是双重性的,既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当然也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能够让植物很好的发芽,也能够抑制植物的发芽,能够很好的防止落果落花的现象,也可以疏花疏果。 生理作用 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三者的最适浓度是茎>芽>根,大约分别为每升10E-5摩尔、10E-8摩尔、10E-10 摩尔。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运转方向表现明显的极性,主要是由上而下。植物生长中抑制腋芽生长的顶端优势,与吲哚乙酸的极性运输及分布有密切关系。生长素还有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生根的作用。 生长素的作用是多部位的,主要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和核酸代谢。用放射性氨基酸饲喂离体组织的实验,证明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同时也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生长素促进RNA的生物合成尤为显著,因此增加了RNA/DNA及RNA/蛋白质的比率。在各种RNA中合成受促进最多的是rRNA。在对细胞壁的作用上,生长素活化氢离子泵,降低质膜外的pH值,还大大提高细胞壁的弹性和可塑性,从而使细胞壁变松,并提高吸水力。鉴于生长素影响原生质流动的时间阈值是2分钟,引起胚芽鞘伸长的是15分钟,时间极短,故认为其作用不会是通过影响基因调控,可能是通过影响蛋白质(特别是细胞壁或质膜中的蛋白质)合成中的翻译过程而发生的。 因为生长素在体内很容易经代谢而被破坏,所以外施时效果短暂。其类似物生理效果相近而且不易被破坏,故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见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生长素在扩展的幼嫩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自上而下地向基部积累。根部也能生产生长素,自下而上运输。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色氨酸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而形成的。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吲哚乙醛。吲哚乙醛可以由色氨酸先氧化脱氨成为吲哚丙酮酸后脱羧而成,也可以由色氨酸先脱羧成为色胺后氧化脱氨而形成。然后吲哚乙醛再氧化成吲哚乙酸。另一条可能的合成途径是色氨酸通过吲哚乙腈转变为吲哚乙酸,发现于十字花科植物。 生活知识分享

[班级竞选班干部自我介绍]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作用

[班级竞选班干部自我介绍]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作用 班主任正确对待和利用好班干部竞选,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道德意识、规则意识和参与意识。下面是的班级竞选班干部自我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下午,老师笑容满面的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班还没有班干部,就来一次竞选,行不行。”“行”。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 老师说:“好,现在开始,第一项,起立,请坐;第二项,演讲,当然,先由我们上学期的班长校大伟演讲。” 老师话刚说完,校大伟就大步流星的走到讲台前,他的演讲真不错!他对自己提出几项要求,必须说到做到,大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接着,好几个同学上了台...... 轮到我了,我想,做个好班长一定要学习好,乐于助人等许多优点才行,那样才能给大家树立好榜样,我想了一些,然后走上台说了起来,我终于讲完了,但还是有些担心、害怕,过了一会儿,同学们都演讲完了。老师说:“开始投票,一个人写三个名字,然后交给

组长,再由组长交给老师。”竞选开始,没想到老师让曹楠念,她写,真不公平,念错怎么办?管它呢,专心看黑板。 这时,黑板上出现了好几个人的名字,还没我的,忽然,我听到谁叫了我一声,原来还有人投我的票呢,黑板上出现最多的是校大伟,我还排第二呢。我刚转头借东西,头再往黑板一看,呀!好几个佼佼者超过我了,我急的满头大汗了。 我正着急,可看了一下班里的同学,有的气的直剁脚,有的还笑,有的若无其事;还有的人有心思玩。我快急死了。 正在这时,我的票数“奋起直追”。呀!又追到第二了,校大伟还是第一。忽然,一个佼佼者超过了我,我听着曹楠念候选人,心里都直发毛。 竞选结束了,我的票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我当上了副班长,我又陷入了沉思,今后,我一定要当好这个班长,让五一班成为最优秀的班级。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完整版)洛伦兹力经典例题

洛仑兹力典型例题 〔例1〕一个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的 方向射入一匀强磁场.粒子的一段径迹如图 所示,径迹上的每一小段都可近似看成圆 弧.由于带电粒子使沿途的空气电离,粒子 的能量逐渐减小(带电量不变).从图中情 况可以确定[ ] A.粒子从a到b,带正电 B.粒子从b到a,带正电 C.粒子从a到b,带负电 D.粒子从b到a,带负电 R=mv /qB,由于q不变,粒子的轨道半径逐渐减小,由此断定粒子从b到a运动.再利用左手定则确定粒子带正电. 〔答〕B. 〔例2〕在图中虚线所围的区域内,存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 度为B的匀强磁场.已知从左方水平射入的电子,穿过这区域时未发生偏转,设重力可忽略不计,则在这区域中的E和B的方向可能是[ ] A.E和B都沿水平方向,并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同 B.E和B都沿水平方向,并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 C.E竖直向上,B垂直纸面向外 D.E竖直向上,B垂直纸面向里

〔分析〕不计重力时,电子进入该区域后仅受电场力F E和洛仑兹力F B作用.要求电子穿过该区域时不发生偏转电场力和洛仑兹力的合力应等于零或合力方向与电子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当E和B都沿水平方向,并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同时,洛仑兹力F B等于零,电子仅受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电场力F E作用,将作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该区域. 当E和B都沿水平方向,并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时,F B=0,电子仅受与其运动方向相同的电场力作用,将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该区域. 当E竖直向上,B垂直纸面向外时,电场力F E竖直向下,洛仑兹力F B 动通过该区域. 当E竖直向上,B垂直纸面向里时,F E和F B都竖直向下,电子不可能在该区域中作直线运动. 〔答〕A、B、C. 〔例3〕如图1所示,被U=1000V的电压加速的电子从电子枪中发射出来, 沿直线a方向运动,要求击中在α=π/3方向,距枪口d=5cm的目标M,已知磁场垂直于由直线a和M所决定的平面,求磁感强度. 〔分析〕电子离开枪口后受洛仑兹力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要求击中目标M,必须加上垂直纸面向内的磁场,如图2所示.通过几何方法确定圆心后就可迎刃而解了.

_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_演示实验装置的改进

第23卷第9期 2007年 中学生物学 MiddleSchoolBiology Vol.23No.9 2007 文件编号:1003-7586(2007)09-0050-02 “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装置的改进李志远(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222006) 生物学科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 它反映的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因此,在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制作的模型、 挂图、动画等进行直观教学,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如:学习“顶端优势”时,教师可以选取顶端优势 现象明显的盆景或枝条让学生观察;学习“根瘤与根 瘤菌”内容,可以取生长旺盛的大豆根系并制作根瘤 菌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学习“无氧呼吸”,可以取几 个苹果用塑料袋扎紧,让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味”,使学生身临其境。总之,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因地制宜地寻找简单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凡是能够让学生亲自观察、探索的,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习惯和探索精神。 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必修1中有“物质跨膜运输”的内容,其中“渗透作用”是重点和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材“问题探讨”处安排了“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此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理解和后面内容的学习。教学中我发现,若按教材介绍的装置做,常常由于半透膜与漏斗的接触面较大,造成半透膜的制取比较麻烦,且不易结扎,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为此,我对原装置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 1装置的制作 1.1塑料漏斗的制作 用一次性输液器的吗啡氏管制成。先用刀片切去吗啡氏管上端(大头一端)的头部(切割线以稍低于侧壁上缘为好)。切口可在纸上稍作摩擦,以避免切口粗糙损坏半透膜。 再从吗啡氏管下端与粗导管接头处,将粗导管剪去。 把过滤器下面的细导管拔下(针头可剪去),接于吗啡氏管的断头处(操作装置如图1所示)。 这样,一个带细导管的塑料漏斗就做成了。1.2制取半透膜 取新鲜鸡蛋一个,从中部打开,将内容物倒出,用食指和拇指将卵壳弄成小的碎片,注意不要损坏卵壳膜,然后将卵壳碎片一点点从卵壳膜上剥下,面积不需要太大,略大于吗啡氏管横截面就可以了。剥离完毕后,用水稍稍冲洗即可。 1.3套膜和结扎 在做成的吗啡氏管漏斗底部蒙上已制好的鸡蛋壳膜,用橡皮筋扎住,注意松紧要适度,过松会漏水,过紧了会使塑料漏斗变形或损坏卵壳膜,也会造成漏水。1.4饱和蔗糖溶液的加注 取下吗啡氏管漏斗上的细导管,用带针头的注射器吸取饱和的蔗糖溶液,小心地注入漏斗内,以液面平漏斗口为好,然后套上细导管。将细导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的塑料漏斗浸在清水中即可,如图2所示。 另外,可以在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红墨水,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漏斗内红色液体(蔗糖溶液)沿细导管上升。 2装置的优点 2.1取材方便 吗啡氏管 接于此处 切去针头 细导管 从此处拔下 粗导管 过滤器环切处 细导管 1 ̄2min 初始液面 蔗糖溶液 清水 半透膜 蔗糖溶液 清水 半透膜 上升后液面 渗透作用发生前的情况渗透作用发生后的情况 图1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2饱和蔗糖溶液的加注示意 50

分班教学的好处

分班教学的好处 分享到:收藏推荐 当前,在我们区的中学各班里,学生程度不齐,悬殊很大。据了解:能适应现行教材要求的是少数,约占百分之十五至二十,要经过大量补课工作后,勉强能适应现行教材要求的是大多数,约占百分之六十至七十,跟不上班,甚至需要从小学基础知识补起的也是少数,约占百分之十。这种状况,教师想教教不好,学生想学学不了,教学的进度、质量都无法保证。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由于“四人邦”的干扰破坏造成的痛心的现状,迅速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呢?有些中学采取了一种临时性的措施,就是按学生的实际水平实行“分班授课”,经过一段实践,看到了一些成效: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分班前,教饰面对程度不一的学生一讲课,一部分学得好的学生反映“吃不饱”,嫌内容少、进度慢;另部分则反映“吃不了”,嫌内容多,进度快,听不懂,这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现在,把学习好的学生抽出来单独编班,教师按照他们的程度进行讲授,可以多学一些,学快一些,把基础差的学生单独编班,教师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进行补差,适当调整进度,使他们听得懂,踉得上,从而使两部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有个学校高二年级原来数理化的进度都比较慢...... (本文共计2页) [继续阅读本 文] 又到开学“分班”时 分享到:收藏推荐 根据学生的成绩把学生分成不同等次的班级进行教学在中小学是非常普遍的。尽管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但很多学校依然我行我素或不断变换花样进行应对。比如,上级取消以实验班为名进行单独招生资格,有的学校就改在录取后再进行一次选拔;明令不准办重点班,有的学校就改头换面称之为实验班、特长班;文件不准以高分办实验班,有的学校就办个“低分实验班(”当然主要用意不在这个班);还有的学校表面上没有什么重点班,但实际上,在班主任和教师配备、课程安排、物质条件等都重点倾斜部分班级,大家心知肚明——那就是重点班。赞同者如是说分班之所以有如此“生命力”,其实支持者不是太多,但主要起作用的是掌握办学大权的学校方,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对于分班,作为校方态度最坚定,理由似乎非常充分,但突出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提高竞争力,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二流、三流学校想通过举办重点班,吸引部分优秀生员,达到和同类学校相抗衡,并试图挤进更高一类学校的目的。

洛伦兹力习题及答案

1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磁场、洛伦兹力 1.制药厂的污水处理站的管道中安装了如图所示的流量计,该装置由绝缘材料制成,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左右两端开口,在垂直于上下底面方向加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在前后两个面的内侧固定有金属板作为电极,当含有大量正负离子(其重力不计)的污水充满管口从左向右流经该装置时,利用电压表所显示的两个电极间的电压U ,就可测出污水流量Q (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污水体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后表面的电势一定高于前表面的电势,与正负哪种离子多少无关 B .若污水中正负离子数相同,则前后表面的电势差为零 C .流量Q 越大,两个电极间的电压U 越大 D .污水中离子数越多,两个电极间的电压U 越大 2.长为L 的水平板间,有垂直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 ,板间距离也为L ,板不带电,现有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从左边极板间中点处垂直磁感线以速度v 水平射入磁场,欲使粒子不打在极板上, 可采用的办法是( ) A.使粒子的速度v < m BqL 4 B.使粒子的速度v >m BqL 45 C.使粒子的速度v >m BqL D.使粒子的速度m BqL 4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 2.了解各种小分子物质跨膜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1.细胞膜具有对物质选择透过的生理功能。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 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 水分子可通过由膜脂运动而产生的间隙。非极性的小分子如 O2、CO2、N2可以很快透过脂双层,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尿素、甘油等也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尽管速度较慢,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糖则很难透过,而膜对带电荷的物 质如: H+、 Na+、K+、Cl–、HCO3–是高度不通透的。 2.hemolysis(溶血现象):渗入红细胞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使水 进入细胞,引起细胞吸水胀破;即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逸出的 现象称为溶血现象。 3.i sotonic solution(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 渗溶液。 4.Hypertonic solution(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 渗溶液。 5.Hypotonic solution(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 渗溶液。 6.semipermeable(半透性):膜或膜状结构只允许溶剂 (通常是水 )或部分溶质 (一般为小分子物质 )透过,而不允许其他溶质 (一般为大分子物质 )透过的特性。 7.osmosis(渗透作用):膜两侧溶液浓度存在差异,造成化学势能差,在 势能差的驱动下,溶剂穿过对溶质不透膜的过程。三、实验材料及作用: 150 mmol/L NaCl , 蒸馏水, 5 mmol/L NaCl,65 mmol/L NaCl,0.8 mol/L 甲醇,0.8 mol/L 乙醇,0.8 mol/L 丙醇,0.8 mol/L 乙二醇,0.8 mol/L 丙三醇,2%Triton X-100,氯仿 (三氯甲烷 )。 1.NaCl 的作用:将正常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NaCI 溶液中:等渗溶液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双凹圆碟形;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红细胞逐步胀大并双侧凸起,当体积增加30%时成为球形;体积增加45%~60%则细胞膜损伤而发生溶血,这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仅留下一个双凹圆碟形细胞膜空壳,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2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郭名宾(江西省信丰中学江西赣州 341600) 一、设计思路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与处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知识作了适当调整(含顺序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分析、评价实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 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对于以上的教学分析,需达到的教学三维目标(见表1)。

洛伦兹力测试题及答案

洛伦兹力测试 出题人范志刚 1、一个电子以一定初速度进入一匀强场区(只有电场或只有磁场不计其他作用)并 保持匀速率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速率不变,说明不受场力作用 B.电子速率不变,不可能是进入电场 C.电子可能是进入电场,且在等势面上运动 D.电子一定是进入磁场,且做的圆周运动 2、如图—10所示,正交的电磁场区域中,有 两个质量相同、带同种电荷的带电粒子,电量分别为 q a、q b.它们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率相对着匀速直线 穿过电磁场区,则() A.它们带负电,且q a>q b. B.它们带负带电,q a<q b C.它们带正电,且q a>q b. D.它们带正电,且q a<q b. . 图-10 3、如图—9所示,带正电的小球穿在绝缘粗糙直杆上, 杆倾角为θ,整个空间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和垂直于杆斜向上的匀强磁场, 小球沿杆向下运动,在a点时动能 为100J,到C点动能为零,而b点恰为a、c的中点, 在此运动过程中() A.小球经b点时动能为50J 图—9 B.小球电势能增加量可能大于其重力势能减少量 C.小球在ab段克服摩擦所做的功与在bc段克服摩擦所做的功相等 D.小球到C点后可能沿杆向上运动。 4、如图所示,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穿过光滑的绝缘水平面,平面上一个钉子O固定一根 细线,细线的另一端系一带电小球,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内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在某时刻细

线断开,小球仍然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速率变小,半径变小,周期不变 B.速率不变,半径不变,周期不变 C.速率不变,半径变大,周期变大 D.速率不变,半径变小,周期变小 5、如图所示,x轴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有两个质量相同,电荷量也相同的带正、负电的离子(不计重力),以相同速度从O点射入磁场中,射入方向与x轴均夹θ角.则正、负离子在磁场中() A.运动时间相同 B.运动轨道半径相同 C.重新回到x轴时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D.重新回到x轴时距O点的距离相同 6、质量为0.1kg、带电量为×10—8C的质点,置于水平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强度的方向为南指向北,大小为.为保持此质量不下落,必须使它沿水平面运动,它的速度方向为_____________,大小为______________。 7、如图—20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带正电,B带负电,A、B间距离为d.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今有一带电粒子在A、B间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带电粒子转动方向为_________时针方向,速率υ=_________.

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英语科代表的积极作用

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英语科代表的积极作用 贵州省沿河县黑水中学田冬云 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若能有效发挥好英语课代表的积极作用,不仅能够大大减轻自己的很多工作量,而且能够培养出一名出色的班级优秀英语人才,起到指导全班学生英语学习,促进全班学生英语素质全面提高的作用。那么,英语教师如何才能发挥好英语科代表的积极作用呢? 一、重视英语科代表的选拔 英语教师在选拔英语科代表时,要鼓励全班学生都积极参加竞选,要给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创造一个能够成为班级最优秀的英语科代表的机会。在竞选英语科代表之前,教师先布置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至少四方面的准备:1、编写一段英语短文或对话。在竞选时要能够流利地朗读,并且能够与同学或老师就短文或对话内容进行问答练习。2、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要当英语科代表。3、谈一谈自己当上英语科代表后要做些什么。4、谈一谈自己如何做好表率作用,促进全班同学的英语学习。在竞选英语科代表时,英语教师切勿以自己说了为算。要让全班学生都为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同学投票。推选得票最多者为英语科代表。当上英语科代表的同学要作当上英语科代表的感言讲话和打算怎样当好英语科代表的讲话。通过这样的竞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意识,促进学生懂得了要提高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道理。同时,也为当上英语科代表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责任感,找到了更大的前进动力,产生了学好英语的决心和恒心。 二、抓好对英语科代表的培养 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抓好对英语科代表多方面的培养,才能发挥好英语科代表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既要培养英语科代表具有较高的英语综合素质,又要培养英语科代表具有胆大、心细、乐于进取、助人为乐、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尽职尽责、活泼开朗的个性修养和精神品质。促使英语科代表的行为推动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并且使得全班学生能够在学好英语、提高英语综合素质的同时,能够形成健康、积极、良好的个性修养和精神品质。 三、明确英语科代表的职责 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鼓励英语科代表积极、大胆、主动地协助老师完成英语教学中的多方面任务;要给英语课代表提供尽量多的施展才能的机会,真正让英语课代表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为此,英语教师必须给予英语课代表明确的工作职责,达到切实培养,有效发挥英语课代表的积极作用的目的。 1、英语科代表要利用早读课、自习课和课余时间指导其他学生的英语学习。比如:在早读课教全班学生读英语单词、读对话或短文;在自习课给其他学生讲解英语难题或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朗读或对话练习。在课余时间尽量运用已经学过的英语与同学交流,为营造尽量多的英语环境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 2、英语科代表要认真督促其他学生按时完成英语作业。比如:每天监督其他学生默写或听写英语单词、朗读或背诵英语对话和重要的短文、完成写英语日记等。 3、英语科代表要积极协助英语老师检查学生每天的英语日记或英语作文完成情况,单词听写或默写情况,对话或短文背诵情况。并对完成不好的同学给予认真的帮助和指导。 4、英语科代表要协助英语老师多关心、帮助、鼓励、指导英语学困生学好英语,启发英语学困生千万不要放弃英语学习,帮助英语学困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克服思想上、学习上的困难,从而让英语学困生也能迅速走出自卑的低谷,最终能够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和英语综合素质。 总之,英语课代表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纽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尽力加强对英语科代表的培养,努力提高英语科代表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积极发挥英语科代表的有效作用,

洛伦兹力基础练习题

< 1、一个带电粒子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要想确定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则只需要知道( B ) A.运动速度v和磁感应强度B B.磁感应强度B和运动周期T C.轨道半径R和运动速度v D.轨道半径R和磁感应强度B 2、“月球勘探号”空间探测器运用高科技手段对月球近距离勘探,在月球重力分布、磁场分布及元素测定方面取得了新成果.月球上的磁场极其微弱,通过探测器拍摄电子在月球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可分析月球磁场强弱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是探测器通过月球表面的A、B、C、D、四个位置时拍摄到的电子的运动轨迹的照片.设电子的速率相同,且与磁场的方向垂直,则可知磁场最强的位置应在( A ) 由r=mv qB 可知B较大的地方,r较小. 3、如图5所示,用绝缘细线悬吊着的带正电小球在匀匀强磁场中做简谐运 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当小球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动能相同 B、¥ C、当小球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相同 D、当小球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丝线拉力相同 E、撤消磁场后,小球摆动周期变化 4、如图所示,在加有匀强磁场的区域中,一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的带电 粒子轨迹如图所示,由于带电粒子与沿途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带电粒子 的能量逐渐减小,从图中可以看出:( B ) A、带电粒子带正电,是从B点射入的 B、带电粒子带负电,是从B点射入的 C、带电粒子带负电,是从A点射入的 D、@ E、带电粒子带正电,是从A点射入的 5、质子(p)和α粒子以相同的速率在同一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分别为 Rp 和 R ,周期分别为 Tp和 T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 A.R :Rp=2 :1 ;T :Tp=2 :1 B.R :Rp=1:1 ;T :Tp=1 :1 C.R :Rp=1 :1 ;T :Tp=2 :1 D.R :Rp=2:1 ;T :Tp=1 :1

渗透作用

第一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课标要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考向瞭望】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探究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能力。 (3)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图示和实验来归纳问题、总结规律; (2)能运用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来解释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并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协调的科学世界观。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难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质壁分离实验的设计。 【学习过程】 导入:生活中常见一些现象:白菜剁馅常放一些盐稍等一会就可见到有水渗出;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这是细胞失水的现象。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试验中,我们采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进行实验,发现红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会破裂。这是细胞吸水的现象。那细胞吸水失水是什么原理呢?什么情况会失水,什么情况会吸水?红细胞会吸水但会失水吗?植物细胞会吸水吗? 渗透作用 一、概念: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二、常见渗透装置: 渗透装置是演示渗透现象的一个实验装置,这个渗透装置是由球形漏斗、烧杯、半透膜和内外不同溶液组成的,如图所示。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⑴漏斗内外溶液要有浓度差,漏斗内的液体(图中2)浓度要高于漏斗外的液体(图中1)浓度; ⑵封闭漏斗口的膜要是半透膜(图中3)。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渗透装置中漏斗内的液面才会上升。当然,这个装置高度差如果要保持,还需要一个隐含条件,漏斗内溶液的溶质分子要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 四、渗透原理的分析

3.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知识点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1向光生长 2 不生长不弯曲3直立生长4向光弯曲 2.詹森的实验 图3-4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影响可穿过琼脂由尖端向下传递 3.拜尔的实验——尖端产生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引起弯曲生长 4.温特的实验——尖端产生的刺激是某种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5.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6.植物激素:(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 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2)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幼嫩组织,分生组织,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胚芽鞘尖端。 机理:色氨酸→生长素 2.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部位 影响因素:光,重力,水等(与向性运动有关) 纵向运输极性运输:部位:发生在幼嫩部位如胚芽鞘、芽、茎尖、根尖等 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 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向运输 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方式 影响因素:载体,ATP,O2 非极性运输:部位:发生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 方向:双向运输 3.分布: 部位: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特点:生长旺盛部位 >衰老成熟部位 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分析 单侧光→胚芽鞘尖端 尖端以下部位茎向光弯曲(有利于光合作用) ∣ 四、植物向性运动的人工实验方法归类 1. 暗盒开孔类(如下图) 直立生长向光弯曲 2. 云母片插入类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3 4 生长素极性运输生长素分布不均 (内因) 光光 光 光 光

有关渗透作用的实验教学探究

有关渗透作用的探究实验教学 东台市新曹农场中学潘粉英 摘要:结合多年的生物教学,对渗透作用这一节的实验教学作了一些总结。本文从渗透装置的构成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有浓度差,来寻找半透膜的最佳材料,对半透膜与生物膜进行比较;对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从溶质的组成、浓度来作进一步探究、分析渗透作用的实质。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渗透作用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渗透作用实验探究渗透作用的应用 有关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方面的知识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经过十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本人就这一节的教学作了一些探究并作出了一些总结。 一、渗透系统的组成: 1、半透膜 渗透作用是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溶液浓度低扩散到溶液浓度高的过程,因此,渗透装置的组成条件首先必须具备半透膜。 半透膜是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小分子和大分子的界定依膜的种类不同而划分范围不同。例如:对鸡蛋膜来说,葡萄糖分子就是大分子物质,而对透吸管来说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对肠衣来说,碘及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而淀粉是大分子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半透膜有鸡蛋膜、鸡的嗉囊、鱼鳔、蚕豆种皮、玻璃纸、动物膀胱、肠衣、蛋白质胶囊,以及一些可从生物体上剥离的薄膜类物质。笔者对常见膜材料进行了比较,寻找了最佳半透膜材料。

由上表可知在做渗透装置中鸡卵壳膜是我们选择的最佳半透膜材料。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有一定的区别。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而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是否吸收的选择性。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在活细胞内的生物膜只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它所选择的离子,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透过,是选择透过性膜。它们的相同点:都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都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它们的不同点:只要分子比半透膜的孔径小,就能通过半透膜;而对选择透过性膜来说,即使是小分子,只要不是细胞所要选择吸收的,也不能通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半透膜与生物膜在功能上的区别。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也是发生渗透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因为只有浓度不同才会有水分子的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导致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对动物细胞来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动物细胞会吸水胀破,当细胞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进出平衡,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对于成熟的植物细胞来说,原生质层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会吸水但不会胀破,原因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或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会的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因此对活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来说可以发生渗透作用。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原生质层与原生质的区别,原生质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总称,而原生质层是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不包括细胞核。 二、渗透作用实验进一步探究 假设如下简易渗透装置: (一)有关渗透装置的实验探究 1、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中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只有水分子进出。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教案1 中图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教案1 中图版必修2 教学目的 1.植物的向性运动(知道)。 2.设计向性运动实验及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 3.生长素的发现(知道)。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理解)。 5.其他植物激素的分布、合成和生理作用(知道)。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 1.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用具 录像片:由实验小组同学重复达尔文等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过程录像(4个);实验小组同学自己设计的生长素发现补充实验录像(3个)。 胶片:酶的专一性实验;植株受粉与否对子房发育情况的影响;带芽多的枝条,带芽少的枝条和不带芽的枝条。 计算机教学软件:生长素转移的具体过程;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松树的塔形树冠;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情况,横放的幼苗的生长情况。 投影片:植物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根、茎、芽三个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方法过程式教学法、谈话法与学生讨论实践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复习提问:上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实验设计我们理解了向光性的原因(请一位同学说明原因)。那么,引起玉米幼苗向光生长的生长素是在什么部位产生的? (学生回答:略。) 在植物体内主要还有哪些部位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是以什么方式运输到作用部位的?要回答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有关小字内容。同学们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不易理解的词语,请提出来。 (学生会提出“叶原基”、“形态学”等词语。教师可以利用芽的模式图和一盒柱顶红的叶片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 好了,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是否生长素浓度越高,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越快?同学是怎么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的? (学生汇报,课下讨论方案)推测结论。) 讲述:是不是如同学们所预期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深入研究的结果。 (出示植物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图投影片。) 学生观察后说出各段曲线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生长素浓度不同对植物器官的作用不同,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一种调节作用,即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注意指出向光性生长的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但仍在低浓度范围之内。) 提问:生活中有没有体现上述作用特点的实例呢? (利用计算机展示“松树”塔形树冠,引导学生思考原因;演示生长素由顶芽向下运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