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评述

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评述

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评述
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评述

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评述

一、引言“等值”或“对等(”equivalence)作为翻译标准,是现代翻译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语言学派关注的主要思想,很多西方翻译理论家在阐述自己的译论主张时,往往都离不开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探讨。“等值”是几乎所有现代理论著述中的中心术语。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我国学者对翻译等值的研究也异常活跃。翻译研究中等值概念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翻译学研究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翻译实践。但是各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等值概念本身的界定,以及对其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价值和作用众说纷纭。本文主要根据西方各派翻译理论学者对翻译等值问题的研究的不同角度,对其研究成果及研究状况进行系统梳理,试图廓清翻译等值概念,明确其价值,以利于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二、等值概念等值概念本身由于其模糊性,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近150年来,等值一方面被用作数学和形式逻辑里的专业术语,表示一种绝对对称和平等的关系,同时又在一般语言词汇里被用作模糊词语,意为“具有相似性”或“基本相同”。这就使一些翻译理论家否认其作为翻译术语的价值。布罗艾克(R·Vanden Broeck)在其《翻译理论中的等值概念:一些批评性的反思》一文中也说:“我们要千方百计抵制认为等值关系适用于翻译的主张。因为等值概念跟普通规律一样可以描述某种因(原文)果( 译文)关系的说法是非常让人误解的。<”1>纽马克(P.Newmark)则认为:“其它诸如翻译单位、翻译等值、翻译恒值等之类的论题,我认为也应当摈弃——它们要么太理论化,要么随机性太强<2>(p!)。斯内尔—霍恩比(Snell-Hornby)指出:“等值不适合用作翻译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术语equivalence,除了本身含义含糊不清外(甚至在经过了20多年的激烈争论后依然如此),还给人一种各种语言之间对称的错觉,而这种对称除了那种含糊的近似度外是几乎不存在的,因此,它歪曲了翻译中的基本问题。”<3>(p22) 贝克(M.Baker)在其代表作《换言之——翻译教程》的导言中指出“本书采用术语equ iv-alence是为了方便起见——因为绝大多数译者已经习惯这个术语,而并非因为它有任何理论地位。术语equiva-lence在这里的用法还有如下限制条件:虽然等值在某种程度上通常能够实现,却受到各种各样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总是相对的。<”4>可见,反对等值概念的学者是将等值理解为了狭义的绝对等同,这不利于对翻译本质的探索。并且,贝克和纽马克虽然反对作为绝对等同的等值概念,但却在自己的理论中分别对相对等值做了较详细的论述。拉特舍夫(Latyshev)从哲学高度分析等值关系时指出,世界万物中没有绝对等同的两个事物,但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理论上,不同的事物却常常被人们当作等同的事物来对待。事物的个体差异与等值原则并不矛盾,因为当我们说两个事物等值时,并不是指它们本体论上的绝对等同,而是指认识论上的等值,即事物对我们来说,在实践中,在认识它们的过程中是等值的<5> 。等值翻译理论的支持者们通常将“等值”定义为“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使目标文本立即就被看作源语文本的翻译,这种等值关系也存在与源语文本的部分与目标语文本的部分之间”。<6>(p77)雅克布森(R.Jakobson)(1959)在其《论翻译中的语言学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有差异的等值(equivalencein difference)”<。7>(p146)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学翻译派强调的翻译等值并非是绝对的对称,而是如弗斯(Firth)指出,翻译理论中引进的等值,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正如威尔斯(Wilss)在《翻译学——问题与方法》中所指出,由于译者不可避免的主观性、文本的复杂性和接受者之间的差异,翻译在力求等值的同时,损失不可避免,完全等值是很难达到的<8>。因此我们可以说对等值概念的理解中应该包含着对“等值度”的考虑,尽管等值概念具有模糊性,在翻译过程中追求最高的“等值度”应该是每个译者追求的目标,由于客观或译者主观上的原因造成的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在某些方面不等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理论研究者们不应该总是在等值概念上纠缠,有些理论研究已经深入到等值的各个方面,从语言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的等值概念,如语篇等值、功能对等、等

效等。三、语言学派等值翻译观在西方,翻译等值论的思想早已有之,但并不明确和系统。随着现代语言学和翻译学的发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等值翻译理论发展成为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家们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翻译研究,综合运用传统、结构、交际功能以及转换生产等理论,沿着语言学这一科学取向,对语际翻译转换过程的实质进行了探讨,旨在使翻译摆脱“手工艺经验”的束缚,进入科学的领域。他们着重从译语文本与原语文本的关系的角度讨论翻译的标准,提出并较系统地讨论了翻译等值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代第一个明确提出等值翻译理论的是前苏联语言学派代表人物费道罗夫(Federov),1953年,他在《翻译理论概要》中,提出了“翻译等值”理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隔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9>(p6)他坚持译文与原文之间完全可以确立确切对等的关系。而翻译等值“就是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10>在西欧,维纳(J.P.Vinay)和达尔贝内特(J.D arbelnet)1957年也提到等值翻译,并将其看作是一个“使用完全不同的遣词造句来复制与原文相同的情景<”11>,但他们也认识到语言理论的局限性,强调当语言学方法不再适合翻译时,译者可以依靠其它手段,如1959年,雅克布森直译语,新语等,提出过一些类似的观点,因其《论翻译中的语言学问题》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有差异的等值(”equivalencein difference)而被广泛推崇。他指出“有差异的等值是语言中的基本问题,也是语言学所关心的关键问题,”准确的翻译取决于信息对称等,充分强调了各语言之间的非对称关系和语言信息在翻译中实现“等值”的难度。在语际翻译中,“符号与符号之间一般不可能有完全等值的关系,只有信息才可用来充分解释外来的符号和信息。翻译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中的两个等值的信息,”即不同的语言现象中求得等值<7>(p146)。此后,大多数语言学派翻译等值论的支持者们都意识到绝对的等值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对等值的具体标准和程度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种等值类型。奈达(E.A.Nida)对翻译等值概念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他认为:“ 翻译主要是指接受语复制原语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首先在意义方面,其次在文体方面。<” 12>(p12)1964年,他在《翻译科学探索》中提出了形式等值(formalequivalence)和动态等值(dynamicequivalence)两个概念。前者在形式和内容上强调语言信息本身,因而能够体现“原语形式特征机械地得以复制的接受语译文的质量”。后者则体现另一种译文质量,即“原文信息在接受语中得以传递,以至译文接受者的反应与原文接受者的反应基本相同,<”13>(p165- 7)旨在实现翻译表达的可接受性和自然性。这就是其著名的“等效”翻译理论。此后为了突出翻译的交际功能并且避免误解,奈达又用功能等值(func-tionalequivalence)概念取代动态等值提法,可见,奈达对翻译等值概念的探讨不是仅仅停留在语义层面上,而是更注意对翻译中语用和交际等因素的考虑。他把翻译置入了语言文化转换、交融的大框架,给人们开辟了认识翻译的广阔途径,从理论上,方法上实现了翻译的新的突破,奠定了译学建构与发展的基础。卡特福德(J.C.Catford)将翻译定义为:“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textualmaterial)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14>(p24)在这个定义中“ …等值?这个词是关键所在……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是寻找译语的翻译等值成分。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就是界定翻译等值关系的性质和条件。<”14>(p25)翻译的等值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方面,翻译等值是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现象,是根据两种语言的比较而发现的;另一方面,翻译等值的产生必须看译文和原文是否具有相同或至少部分相同的实质性特征。他对形式对应(formalcorrespondence)和文本(textualequivalence)等值作了区别。所谓文本等值成分就是经观察到的“特定语境中的任何译语文本或部分文本成为一段给定原语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等值成分”。形式对应成分是指“任何译语范畴(单位、类别、结构、结构成分、等等)在译语的…机体(?econo-my)中尽可能占有与该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占有的同等地位。”<14>(p32)为了实现文本等值,必须使原语和译语都符合所涉情景的功能相关特征,而等值的决定性(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就是与实物情景相应的语义标志。原语和译语只要在所涉情景中可以互换,就构成翻译等值。卡德福特的等值概念表明对这种等值关系的把握应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此外,他还区分了语音、词形、语法和词汇等各个语言结构等级

上的翻译等值。提倡从语言结构建立对等关系的还有巴尔胡达罗夫(Barhu dalov),在《语言与翻译》中他指出,等值翻译应建立在音位层、词素层、词层、词组层、句子层及话语层等六个层面上,它们是几个不同层次的基本翻译单位。并认为只有必要和“足层”翻译才是等值翻译,而层次偏低的翻译是死译,层次偏高的翻译是过分意译。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西方的翻译活动#若从公元前(世纪%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问世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罗马的西赛罗!)*+,-."’贺拉斯!/.-01*23"以来#翻译学学派林立#学说纷繁$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各自的阐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西方翻译学史就是一部学派的传承与更替’聚合与交锋的历史$国内对于西方翻译理论的译介与评价也有三十年的历史了#由于不同学者对西方翻译流派划分时所依据的标准不同#一度出现了流派名称混乱的情况$有人把文化学派归于(翻译研究)学派的框架之下456(5%(7#也有人用(文化学派)来统称(翻译研究)学派!张南峰’陈德鸿##$$$"$同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有人把它归为(解构学派)或译者中心学派456(7%(8#也有人把它归为翻译研究学派4#6$本文通过对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的梳理与评价#一方面呼吁国内学者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正名)#以方便学术界的理论交流*另一方面希望从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中获得启示#以促进国内翻译理论流派的形成$ 一对翻译理论流派的概括和梳理是翻译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许多翻译理论家都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尤金+奈达!5&8!"根据各流派所关注的焦点将当代翻译理论分为四个基本流派,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9*:0;5&’7"$埃德温+根茨勒!<:=0-:>,?1@A,-"在其专著%当代翻译理论& B5&&(C中#根据二战至九十年代初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状态#依据各流派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和依据的理论来源将当代译论划分为(美国翻译培训派)’(翻译科学派)’(早期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和(解构主义派)五大流派$香港学者张南峰’陈德鸿!#$$$"在%西方翻译理论精选&中将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分为语文学派’诠释学派’语言学派’目的学派’文派!并且在大流派下分出小流派的划分方法比较合理"首先!他划分的目的明确#$$为了强调翻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其次!这种方法以时间为线!把各个流派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姻亲关系表述得非常清楚!脉络分明"他的缺陷是在当代翻译理论的划分方法上显得有点混乱!而张南峰的划分更易于被学术界所接受"当然!要想得出公正合理的划分还是得考察一下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渊源" 二从古代的西赛罗到!"#"年!可以叫做传统的翻译学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学科意识!理论均零碎而不成系统!作者大多是翻译实践家!理论大多是经验性的"&潘文国!$%%$’%从!"&"年雅可布逊&’()*+,*-(./(+’发表他的著名论文(翻译的语言观)开始到0"1$年!可以叫做现代的翻译学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有朦胧的学科意识!认为需要加强翻译学的理论研究!使之成为一门*科学+"人们把这一阶段的翻译研究称之为*语言学派+&陈德鸿,张南峰!$%%%’或*科学学派+&23+45637!0""8’%从0"1$年霍姆斯发表里程碑性的论文(翻译研究的名与实)开始至今!可以叫做当代的翻译学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学科意识%当代的翻译学阶段是翻译研究最为繁荣的阶段!也是最有争议的阶段%而最大的争端就是*翻译研究学派+之*名+与*实+的问题% 霍姆斯及赞同他主张的一批学者一度被称作*翻

新闻英语翻译研究文献综述复习进程

新闻英语翻译研究文献综述 新闻英语,即“新闻报道文章中所使用的英语,具有新闻特性、适合新闻报道要求、适应新闻信息传播需要的语言”(张建,2004),成为了对外宣传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新闻翻译这一领域的关注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逐渐多元化,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新闻本身的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新闻翻译理论、新闻翻译原则等方面。 1 新闻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的研究文献综述 徐泉、王婷(2001)总结出新闻文体的如下特点:1.用词新颖,精巧别致;2.句式多样富于弹性;3.巧用时态,布局呼应;4.频繁使用被动语态,重点突出;5.结构合理层次分明;6.善用修辞,讲求效果。就语法层面的翻译而言,李侠(2004)分析了英语新闻句子的四大特点:1.信息量大;2.结构简单; 3.语法手段丰富;4.名词修饰语前置。李认为在翻译英语新闻时,必须遵循汉英两种语言的规律和使用习惯,努力增强译作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并提出了英语新闻句子汉译的3种方法: 1.化长为短; 2.调整句子中各部分的顺序与敢减敢删;3.使用四字格结构。曾尼(2010)从新闻英语的标题、词汇和时态及语态的角度,论述了新闻英语的一些文体特征。比如,由于报刊篇幅有限,新闻事件在语法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句型的高度扩展,结构严谨,句式简短精练,语言简洁是受人们称赞并为人们所追求的风格。郑连勋、郑堃(2011)认为新闻英语的问题与其他形式的新闻问题相同,拥有许多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在理解其用词特点的基础上面,代词、复合词、外来词等应用方式,也是新闻英语用词方面的关键,从英语新闻报道展开分析,以借代词、引申词、复合词、外来词、小词语缩略词、临时造词等方面为例探讨了英语新闻当中的用词特点。 不少学者就这些文体特点的翻译进行了单项阐述。王治江(2001)提出了新闻外来词语音译中应注意的原则,即人名和地名中翻译要统一,不仅要译出指称意义,还要译出联想意义,但要避免产生贬义联想。范晓航(2003)

西方人文经典 尔雅答案

:中国文明的独特之处就是( )。 :一直绵延不断 :哲学就是西方文明,尤其就是从( )开始的独特的精神产品,就是别的民族所不具备的。:希腊文明 :迄今,( )成为了世界各个文明当中占着一种强者姿态的文明。 :希腊文明 :公元前5世纪左右,对后世有非常大影响的几个重要的文明有( )。 :中国的文明#印度的文明#希腊的文明#巴比伦的文明 :下列哲学家中与“助产术”相关的就是( )。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作者就是( )。 :柏拉图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句名言出自( )。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在一般的教科书里面经常会被区分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与后苏格拉底哲学。:错误 :在古希腊,一个城市就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公民构成了一个政治共同体。 :正确 :《雅典学园》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所画。 :正确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出自( )。 :《庄子》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作就是( )定理。 :毕达哥拉斯 :柏拉图认为( )就是绝对可靠的东西。

:知识 :苏格拉底的理念不就是在现实当中具体的存在,它就是人类思维中可以认识到的一些东西。:正确 :巴门尼德强调的就是万物的恒定不变。 :正确 :“什么就是正义”就是《理想国》所谈论的话题之一。 :正确 :柏拉图的作品大部分采用对话体,而对话里的主要人物就是( )。 :苏格拉底 :“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出自哲学家( )。 :苏格拉底 :人只有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她的人生才会真正变得有价值。 :正确 :《理想国》就是谈论如何治理一个国家的著作。 :正确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然的就是一种社会动物。 :正确 :在柏拉图瞧来,一个国家与一个个体最基本的品质就是( )。 :正义 :( )不属于斯巴达集团的特点。 :公共生活由多数人说了算 :《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就是( )的著名演讲。 :伯利克里 :正义可以由它外在的某些特征表现出来。 :正确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翻译理论在现代尤其是20世纪50世纪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熟知翻译理论对我们的翻译实践和翻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会有重要的帮助和价值。鉴此,这里将简单介绍西方的翻译理论。 西方翻译研究可以粗略地分成五个部分: 1.20世纪前的翻译理论 2.语言学中心阶段 3.系统翻译理论 4.文化研究的面面观 5.翻译的哲学理论 6.综合性学科翻译研究 一.20世纪前的翻译理论 背景知识 20世纪以前的漫长时间里,翻译理论建立在语文学基础之上,许多哲学家,语 文学家,作家和诗人研究的重心是如何翻译经典文学作品。 1.核心 A、直译与意译的交锋 B、忠实,精神和真理的定义 2.代表人物 A. 西赛罗 他坚持他是以演说家而不是以解释者来翻译的。他倡导意译 B.哲罗姆 他采取意译而不是直译的翻译方法 C.多雷 他提出了翻译五原则 D.约翰德莱顿 提出了翻译三分法:逐字对译,活译,拟作 E.亚历山大泰特勒 在他的文《翻译的三原则》中提出了翻译的三个原则 F. 马丁路德 通过翻译将精英通俗化 G.施莱尔马赫 提倡保留原作的原味 H.弗朗西斯纽曼 强调原作的异味 I. 马修阿诺德 提倡透明的翻译方法

二.语言学中心阶段 背景知识 在20世纪初,索绪尔提出了普遍语言学理论,既为语言学提供了基础,也促使了翻译的语言学研究的建立。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布卢姆菲尔德的结构语言学及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都为翻译理论家进行语言学方向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基础。 主要理论1:对等和等效(1950s-1960s) 1.代表人物 (1)罗曼雅各布逊 A.描写了翻译的三类型: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 B.提出语际翻译指用一种语言替换另一种语言种的整个信息 C.强调对等的差异性 (2)尤金奈达 A.提出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 B.提出著名的读者反应理论 C.他的理论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为基础 (3)皮特纽马克 A.提出语义对等和交际对等 (4)韦内科勒 A.区分了对应和对等 B.描写了五种对等:外延意义,隐含意义,文本规则,语用及形式对 等 主要理论2:翻译级转换理论(1950s-1970s) 1.翻译级转换:将原语翻译到目的语过程中发生的语言方面的小改变。 2.代表人物 (1)韦内和达贝尔 在韦内和达贝尔的模型(1958)中,他们定义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 俩种翻译策略 (2)凯特福特 A.区分了形式对应和文本对等 B.考虑了俩种级转换: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 主要理论3:功能理论(1970s-1980s,起源德国) 1、代表人物 (1)凯瑟琳莱斯 A.强调文本层次上的对等,将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和翻译策略联系 起来。 B.总结了四种文本:信息,表达,使动,和视听媒体文本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代表人物(详)

翻译学必读 1语文和诠释学派 二十世纪之前的翻译理论被纽马克(1981)称为翻译研究的‘前语言学时期’,人们围绕‘word-for-word’和‘sense-for-sense’展开激烈的讨论,核心是‘忠实’,‘神似’和‘真理’。典型的代表有John Dryden, Tytler等,而Barnard, Steiner等人则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2语言学派 Jacobson(1959)提出意义对等的问题,随后的二十多当年,学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奈达(1969)采取了转换语法模式,运用“科学(奈达语)”的方法来分析他翻译《圣经》过程中的意义处理问题。奈达提出的形式对等说、动态对等说和等效原则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受众一方。纽马克信奉的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即重视翻译中的语义和交际方面。 3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批评话语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功能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话语分析理论 Discourse Analysis for Interpreters翻译专业演说分析 Pragmatics &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积极话语分析 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Mediated discourse analysis中介话语分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分支,话语分析经历了产生和发展壮大的过程,其理论背景来自M.K.Halliday(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今天,话语分析的方法已经逐步运用到翻译研究中。House(1997)提出的翻译质量模型就是基于韩礼德的理论,他吸收了其中的语域分析方法;Baker(1992) 则为培养译员提供了话语分析和语用分析的范本;Hatim 和Mason(1997)将语域研究拓展到语用和符号学角度 4目的学派 目的学派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国兴起,是从静态的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中剥离出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Reiss,Vermmer,Nord 等。Reiss(1971,1988,2000)强调的是文本层面的对等,主张文本的类型和翻译策略结合起来;Holz-Manttari(1984)则认为在翻译过程是一个交际、互动的过程,涉及各种各样的角色。Vermmer(2000)继承并发展了Reiss的观点。 5文化学派the Culture School Even-Zohar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将文学翻译视为文化的,文学的和历史的过程或系统。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指的是更加注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其中,Lefevere (1992)逐渐从系统理论转向文化学研究,将翻译看作‘重写’的过程,审视围绕着翻译文本的意识形态冲突等课题。Simon(1996) 和一些女权主义者则重点研究文化学研究中的女性意识。后殖民主义文化学方向的代表人物是Bassnett和Trivedi (1999),他们认为,无论在殖民化的过程中还是在被殖民的社会,翻译都十分活跃。文化学派的研究有着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各自的侧重点,丰富了翻译研究的内容。 6解构学派 本雅明本人不属于解构学派,但他的著作《译者的任务》通常被看作解构学派对翻译研究的缘起和根据。本雅明率先指出,翻译不可能与原作相等,因为翻译过程已经改变了原作,况且,没有蜕变,也就不会产生‘后起的生命’。本雅明认为,译者的任务不是在目标语中复制原文,而是颠覆原语的体系,把潜藏于原文的精神内容表达出来。德里达则更进一步,在他的著作《巴别通天塔》中,翻译被看作一个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学界认为德里达将翻

翻译目的论研究综述

翻译目的论研究综述 摘要:翻译目的论是当代德国最具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任务的出发点与根本,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对原作形式与内容的取舍,目标文本的制作都以这个翻译目的为参照。翻译过程以目的性为指导,以语内语际一致和忠实性为评估手段,这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目的论形成发展以及框架体系进行梳理评价,希望读者对该理论有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翻译研究评价 一、引言 纵观翻译学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蓬勃发展,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从20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翻译理论已经出现了重大突破,翻译理论家们开始从阐释学、结构主义、接受美学、读者反应论等不同角度来研究翻译,于是各种各样的翻译理论应运而生,如卡特福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奈达的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等。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德国功能主义理论派提出的翻译目的论独树一帜,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是希腊词,意为“目的”,theorie 是德语词,意为“理论”。目的论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认为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翻译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应该根据翻译目的来制定翻译策略。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译文不可能与原文完全保持一致,那么要保留什么改动什么,究竟是创作一个在形式上或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的译文还是创作出一个能满足译人语读者要求的自由译文就要视翻译目的而定了。翻译目的论基本上属于一种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它将研究焦点从译文与原文的关系转移到译文的预期效果,因此无疑能够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从而为翻译的多学科探索又增加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仲伟合,钟钰:1999)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3课后翻译答案

Unit one 如今,很多年轻人不再选择“稳定”的工作,他们更愿意自主创业,依靠自 己的智慧和奋斗去实现自我价值。青年创业(young entrepreneurship)是未来国家经济活力的来源,创业者的成功不但会创造财富、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大家的生活。从长远来看,对于国家更是一件好事,创业者正是让中国经济升级换代的力量。尤其是在当前,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支持,这更加激发了年轻人的创业激情。 Nowadays, many young people no longer choose “stable” jobs. Instead, they prefer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and realize their self-value through their own wisdom and efforts. Young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source of national economic vitality in the future. The success of entrepreneurs not only creates fortune, increases job opportunities, improves people’s life, but it is also good for the country in the long term. Entrepreneurs are a driving force in upgrading China’s economy. Especially for the time being, our country is encouraging people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and make innovations and giving policy support for medium and small businesses. This further arouses young people’s enthusiasm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Unit two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juvenation)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 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不是依赖于社会和他人的援助。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Unit three 水墨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国国画的代表。它大约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和元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不断的发展、提高和完善。水墨画的创作工具和材料也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毛笔、宣纸、墨,其作品特点也与此紧密相关。例如,水和墨互相调和,使作品具有干湿浓淡的层次。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也使画作善于表现丰富的意象,从而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中西译论因其不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习惯形成了彼此相异的译论体系。西方翻译理论有着严格的方法论、精确的理论描述、细腻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战后西方翻译研究更是欣欣向荣,翻译流派异彩纷呈,翻译大家层出不穷,翻译思想、翻译方法、研究角度日新月异。译介和引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成果,加强中西译论的交流与对话,无疑对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大有裨益。 正如奈达所说,翻译理论应“兼容并包,利用多种手段来解决翻译中的种种难题”。积极地了解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打破翻译研究的地域、学科、流派的限制,形成跨学科综合、多元互补的研究格局,汲取一切译论研究成果,这无论对初涉译事的后生或对有相当经验的译者应该说都不无裨益。 西方翻译理论也包括古典译论、现代译论、当代译论,尤其是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更是流派林立,如美国翻译培训派: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里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庞德:细节翻译理论、威尔:翻译的矛盾;翻译科学派:乔姆斯基:语言的“内在”结构、奈达:翻译中的生成语法、威尔斯:翻译的科学、德国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早期翻译研究派: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利维.米科和波波维奇、霍姆斯、勒非弗尔、布罗克与巴斯奈特;多元体系派: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界限的瓦解、通加诺夫:文学的演变、佐哈尔:系统内部文学的联系、图里:目标系统;解构主义派:福科:解构原文、海德格尔:重新认识命名、德里达:系统的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的影响、解构与创译。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大家包括奈达(三个发展阶段、对等概念、逆转换理论)、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翻译的界定与分类、翻译等值的条件与可译性)、威尔斯(翻译是一门科学、翻译是交际过程、翻译方法的定义与分类、文本类型与翻译原则)、纽马克(语义结构、翻译原则、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斯坦纳(翻译是理解的过程、语言的可译性、翻译的步骤)、巴尔胡达罗夫(翻译的定义及实质、翻译理论的定位、语义与翻译、翻译的层次)、费道罗夫、v.科米萨罗夫的翻译理论、穆南(语言与意义、“世界映象”理论与可译性、意义交流与翻译、可译性与限度)、塞莱丝柯维奇和法国释意理论(释意的基本问题、翻译程序与评价标准、释意理论与翻译教学)。另外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也典型地体现在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及其它以“解构为方法论”,以及以对“权力话语”的关注为重点的各种翻译理论,代表性的译论家有西门、巴巴拉.哥达德、凯特.米勒特、艾德里安.里奇、玛丽.艾尔曼、桑德拉.吉尔伯特、苏桑.格巴与埃莱娜.西苏、罗宾逊、巴斯奈特、特里弗蒂、韦努蒂、尼南贾纳、斯皮瓦克、霍米.巴巴、根茨乐、玛丽亚.提莫志克、本雅明、德里达、保尔.德曼、欧阳桢、Luise Von Flotow, Denison Norman, Graham Joseph F, Van Gorp Hendrik, Asad Talal, Brisset Annie, De Lotbinière-Harwood Susanne, Cheyfitz Eric, Chamberlain Lori, Spivack Gayatri Chakravorty, Niranjana Tejaswini, Mehrez Samia, Jacquemond Richard, Rafael Vicente L., Williams Patrick, Laura Chrisman, Vieira Else Ribeiro Pires, Sengupta Mahasweta, Lambert José, Franco Aixelā J avi er, Von Flotow Luise, Kathleen Davis. 李文革在《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中将西方的翻译理论划分为三个阶段: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阶段和解构主义阶段,比较简洁地概括了西方译论的整体发展历程。与此同时,他又从类型上对翻译的文艺学派语言学派、翻译研究学派、翻译阐释学派、翻译的解构主义学派,美国翻译培训班学派、法国释意理论派等八个派别进行了逐一论证,分析和研究。具体来说,西方翻译的文艺学派包括:20世纪以前西方翻译的文艺学派,如俄国翻译的文艺学派、前苏联翻译的文艺学派,以及20世纪西方翻译的文艺学派。 翻译的语言学派包括布拉格学派与雅可布逊、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美国结构学派与奎因、交际理论与奈达和威尔斯、德国功能派与诺德、前苏联的语言学派与费道罗可和巴尔胡达罗夫。翻译研究学派则包括早期翻译研究学派与霍姆斯、多元系统学派与埃文——佐哈尔、描写学派与图里、文化学派与勒弗维尔和巴斯奈特、综合学派与斯奈尔——霍恩比、女权主义、“食人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翻译的阐释学派包括两种翻译途径与施莱尔马赫、阐释学翻译模式与斯坦纳、阐释学理解观与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翻译的解构主义流派包括“异延”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与德里夫、“纯语言”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与本亚明、解构主义翻译策略与韦努蒂。美国翻译培训班学派包括翻译培训班的理论基础与理查兹、细节翻译理论与庞德、翻译的矛盾观与威尔。法国释意理论派则包括释意理论的基本问题、翻译程序与翻译评价标准、释意理论与翻译教学 西方翻译理论的渊源表现在三大模式探究,两千多年的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史是霍拉斯等人开创的。霍拉斯(Horace)拒绝绝对的忠实和对等。西塞罗(Cicero)认为译者“不应以僵化的理念为原则来指导翻译中的模仿”。杰罗姆(Jerome)代替了意义“独尊的”单元翻译观,进入了西方古典译论的鼎盛时期。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所创立的诠释派对意义求本溯源,反对对<圣经>的神权论教条主义解释。 研究西方翻译理论就应该研究它的梗概、变迁和发展,并从历史的角度对西方翻译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陈述了自己意见,既吸收当代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力求突出重点,对西方翻译领域各历史时期尤其是对20世纪以来领域的代表人物、代表译作、思想流派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等加以叙述与评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相互间的促进、演变和发展过程,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讨论,对于翻译思想和理论发展的性质及方向,又阐述了自己的基本认识和见解

(完整版)中西翻译理论整理汇总,推荐文档

翻译理论整理汇总 翻译腔(translationeses)是在译文中留有源语言特征等翻译痕迹的现象,严重的翻译腔使译文读起来不够通顺。出现翻译腔有时是很难免的。形成翻译腔有以下几个原因:1)英汉语言本身的不同,包括句型结构等,在翻译时如果不能做到自由转换就会有种不是地道目标语的感觉。2)英汉文化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单词或习语有时会出现偏差甚至零对等(zero-correspondence)。有时只讲词对词的反应就会出现翻译腔。3)译者自身水平。奈达的功能对等就要求译者注重译文对读者的影响,好的译文让读者感觉是母语的写作、实现功能的对等。Venuti主张同化和异化的结合,通过同化让读者获得相识的反应,通过异化使读者领略异国语言和文化。译者应该提高自己翻译水平,在翻译策略上实现功能对等,从而尽量避免翻译腔的出现。 1. 中国的翻译理论家 严复、茅盾、鲁迅、朱光潜、傅雷、钱钟书 1)严复 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gracefulness 2)茅盾 他也主张“直译”,反对“意译”,他认为汉语确实存在语言组织上欠严密的不足,有必要吸引印欧语系的句法形态。但是矛盾与鲁迅观点同中有异,他认为“直译”并不是“字对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因为中西文法结构截然不同,纯粹的“字对字”是不可能的。 3)鲁迅 鲁迅的“宁信而不顺”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是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风姿”,这是鲁迅的基本思想。针对当年那种“牛头不对马嘴”的胡译、乱译以及所谓“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的说法(梁秋实),提出了“宁信而不顺”这一原则,主张直译,以照顾输入新表现法和保持原作的风貌。他还认为,翻译一要“移情”、“益志”,译文要有“异国情调”,二要“输入新的表现法”,以改进中文的文法,在当时主要表现为改进白话文。必须强调的是,鲁迅其实是主张翻译要通顺,又要忠实的。只是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宁信而不顺”。 4)林语堂 他是在中国议学史上第一个最明确地将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作为翻译理论的“学理剖析”的基础的。了解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通顺和美。 5)朱光潜 他的翻译标准是:第一,不违背作者的意思;第二,要使读者在肯用心了解时能够了解。 6)傅雷的“神似说”(spirit alikeness) 傅雷对翻译有两个比喻,一是“以效果而言,翻译应该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二是就手法而言“以甲国文字传达乙国文字所包含的那些特点,必须像伯乐相马,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史约两千年。这段历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批判地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整个西方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西方翻译活动简介 (一)古代西方翻译 纵观全过程,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过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大的阶段。首先是肇始阶段。公元前四世纪末,盛级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起来。但是,当时的希腊文化仍优于罗马文化,因而对罗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然而,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确已问世。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西方经典导读考题及答案

1就你读过的中国和西方文学作品谈谈你的不同印象和感受 《千年一叹》:这是一本日记,写的是在千年之交,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考察人类文明遗迹的经历。一个柔弱的学者、书生,数万公里的越野行程,何等的不易?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执着追求、虔诚朝拜。沿着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前行,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战壕密布、荒草迷离、盗匪出没!人类正在慢慢亲手毁掉自己的文明。或许是对余秋雨先生的尊敬,我对这本书的感觉颇为良好,读书的同时既领略了沿途的奇闻轶事、还有余先生思辩的精神、对文明衰落的厚重情感;对当地贫穷落后的现状的痛惜;以及对当地人的愚昧、麻木的痛恨所感动。心里不禁的为余秋雨先生的此行叫好,一本在世界最危险、最有人类文明仓桑感的地方写成的日记,大大的解决了我的饥渴。。。《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它客观又深刻地指出了青少年在成长过成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能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很重要的一点还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全书通过第一人称,以一个青少年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和行为举止,也以一个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作者以细腻深刻的笔法剖析了主人公的复杂心理,不仅抓住了他的理想与现实冲突这一心理加以分析,而且也紧紧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来表现主人公的善良纯真和荒诞放纵。小说中既用了“生活流”,也用了“意识流”,两者得到了巧妙的结合。在语言的运用上,本书也独创一格。全书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铺直叙,不避琐碎,不讳隐私,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和俚语,生动活泼,平易近人,达到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激起共鸣和思索,激起联想和反响。。。。雾都孤儿》:小说描写了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们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也揭露抨击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和治安警察的专横。同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整部小说曲折惊险,让人不仅为奥里弗的身世叹息,为坏人说愤怒,被善良人所感动,为奥里弗最后的幸福生活而高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悲剧结构“语言简洁,善用俗语诗文。通过日常生活反复细致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把人物臵于生活冲突中,用人物行为鲜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以其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为当时和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2分析阿基琉斯的性格特征: ①勇敢、坚定、蔑视命运的战斗精神②温和善良与凶暴,残忍交织的个性③浓烈的个人意识与荣誉感。。。。阿硌琉斯表现了古希腊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希腊民族激情汹涌,昂扬乐观、个人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是任性单纯的古代英雄典型。 3为什么说神曲是欧洲新世纪到来的启明星 《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 但丁借贝阿特丽切对他的谈话表示,他写作《神曲》的主旨,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 裨。。。《神曲》思想内涵明确,即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

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总结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期末总结 本学期,我们主要从西方翻译学的各个学派学习了有关西方翻译学的一些理论。所以,在进行期末总结时,我按照课本上所划分的学派,从学派简介、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评价这四个方面做了简要总结,最后简单的谈几点在本学期的学习之后我的个人感想。 在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语言学派翻译理论、阐释学派翻译理论、功能学派翻译理论、文化学派翻译理论、解构学派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和苏东学派翻译理论。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 20 世纪50 年代,翻译的独立学科性凸显出来,一些学者开始引用语言学理论研究翻译,这批学者被称为西方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派(结构主义),他们从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出发,为翻译研究开辟新途径。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尤金?奈达、约翰?卡特福德、彼得?纽马克、巴兹尔?哈蒂姆、罗曼?雅克布逊、斯奈尔-霍恩比、费奥多罗夫(本书中将其理论放在了苏东学派中的语言学派)。 在这次总结中,我按照时间顺序对语言学派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翻译理论进行了简单概括: 1、20世纪50至90年代,对等概念是翻译研究的主要思想。以语言为中心,从语言的结构特征出发研究翻译的对等问题,对等是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思想核心(例如:奈达:功能对等?动态对等;纽马克: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卡特福德:等值?转换) 2、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派开始从语篇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并开始注重语境的研究,在此阶段,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开始逐渐接受文化意识形态对翻译学研究的影响,对翻译的文化转向起了过渡作用。 3、20世纪90年代,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逐渐升温,翻译迎来了“认知转向”“认知翻译”逐渐形成 在语言学派之前,语文学式的翻译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人们对于翻译

西方经典思想课后翻译

第一单元: 1.Thou shouldst eat to live ; not live to eat. 你应该为了活而吃;而不是为了吃而活 2. The only good is knowledge and the only evil is ignorance. 唯一的善,是知识;唯一的恶,是无知。 3. .The hour of departure has arrived, and we go our ways - I to die, and you to live. Which is better God only knows. 分手的时刻已经到来,我们将各走各的路─我将死了,你将活着。那一种比较好呢?只有神知道。 4. True knowledge exists in knowing that you know nothing. 真正的知识在于知道自己的无知。 5. If a man is proud of his wealth, he should not be praised until it is known how he employs it. 如果一个人以他的财富为骄傲,那么要看他如何运用财富,才知道他是否应该被称赞。 6. Wise men talk because they have something to say; fools, because they have to say something.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昧人,因为他们想说 7. Living well and beautifully and justly are all one thing. --Plato好的生活和精美的公正都是一件事。——柏拉图 8.The price good men pay for indifference to public affairs is to be ruled by evil men. –Plato.好人对于公众事务冷漠的代价就是,被邪恶的人奴役。 9.We are twice armed if we fight with faith. –Plato 10.It is the mark of an educated man to be able to entertain a thought withou accepting it. 能够在不接受一种思想的情况下去思考它,这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标志。 11.What is a friend? A single soul dwelling in two bodies. –Aristotle朋友是什么?两个躯体,却拥有着相同的灵魂。... 12We make war that we may live in peace.战争才能带来和平——亚里斯多德( 13..I count him braver who overcomes his desires than him who overcomes his enemies. --Aristotle我认为克服自己欲望的人比征服敌人的人更为勇敢 14.Anybody can become angry, that is easy; but to be angry with the right person, and to the right degree, and at the right time, and for the right purpose, and in the right way, that is not within everybody's power and is not easy. --Aristotle,生气谁都会,但什么时候对什么人生气,生气到什么程度,这是很难学会的。 15.If thou wilt make a man happy, add not unto his riches but take away from his desires. --Epicurus想要获得快乐,不是增加财富,而是降低欲望。 第二单元: 1. Men willingly believe what they wish. 人往往一厢情愿.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课程名称:翻译概论 学号: 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成绩: 任课教师: 2015年12月30日

目录 一、我国翻译理论概述 (1) (一)、佛经翻译 (1) (二)、西学翻译 (2) (三)、五四时期的翻译 (2) (四)、抗战建国以来的翻译 (3) 二、西方翻译理论概述 (3) (一)、翻译学科的创立 (3) (二)、翻译三原则 (4) (三)、归化异化翻译理论 (4) (四)、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4) (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5) (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 (5) (七)、功能翻译理论 (6) (八)、多元系统理论 (6) (九)、翻译规范理论 (7) (十)、改写理论 (7) 三、重要翻译理论对比 (8) (一)、鲁迅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比较 (8) (二)、严复与泰特勒翻译理论比较 (8) (三)、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的比较 (8) (四)、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比较 (8) 四、总结 (9)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摘要:本文以课程内容、翻译理论原作以及相关研究文献为依据,综述了课程中涉及到的国内外重要的翻译理论,并对其中几个翻译家及其翻译理论进行了比较。关键字:翻译理论综述比较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urse content, some original works about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s, this thesis sums up the major translation theori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involved in the contend of the course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 ranslation”, and makes comparisons between several translators as well as their translation theories. Keywords: translation theories, summarization, comparisons 一、我国翻译理论概述 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中华文化好比一条长河,正是得益于翻译,才保证了河水没有枯竭。“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我国的翻译历史按时间顺序和译著类别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到清的科技翻译,清朝到民国的西学翻译,五四时期的翻译及建国以来的翻译。 其中佛经翻译就是从“印度来的水”,西学翻译就是从“西方来的水”,对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一)、佛经翻译 佛经翻译又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安士高和支谦。安士高于翻译的经典义理明晰,文字允正,可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也是将禅观带入我国的第一人。支谦在《法句经序》指出“名物不同,传实不易”。支谦“翻译不易”的观点在翻译历史上具有史论价值。 第二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道安和鸠摩罗什。道安提出“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主张直译。同时,他的“五失本,三不译”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史上具有译论价值。所谓“五失本”是指1、经文乃外语,其词序由汉人看来是颠倒

西方思想经典导读 有中文

Chapter 9 Romanticism 1. Romanticism refers to an attitude or intellectual orientation that characterizes many works of literature , painting, music, architecture, criticism, and historiography in western civilization over a period from the late 18th to the mid-19th century.浪漫主义指的是一种态度或知识取向,刻画出了许多作品的文学、绘画、音乐、建筑、批评和史学在西方文明在一段时间内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2. The "Preface" to Lyrical Ballads by William Wordsworth, known as the manifesto of romanticism, addresses the subjects, aim and style of romantic poetry as well a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 romantic poet.威廉·华兹华斯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他写的抒情诗集的“卷首语”,被称为浪漫主义宣言,讨论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主题,目的和风格以及基本特征的。 3. William Wordsworth was an early leader of Romanticism in English poetry, who ranks as one of the greatest lyric poets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威廉·华兹华斯是英语诗歌中早期浪漫主义的领袖,他在英语文学的历史位列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 4. William Wordsworth focused on nature, children, the poor, and ordinary people, and used plain words to express his personal feelings. His definition of poetry was "the spontaneou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