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含概念图)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含概念图)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含概念图)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含概念图)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初步了解分数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掌握单位“1”的含义,并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3、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生活中分数问题。

4、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自主实践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对数学的情感,提高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

本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对分数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理解分数。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观察、比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中获取新知,得到成功体验和学习的快乐!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首先利用一个生活中有关分数问题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然后结合课件演示讲述分数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明白分数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研究分数的意义创设有利情境。

2、观察发现,感知整体。

我利用课前做的电子课件和实物教具,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材料数量的不同,但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主动感知“一个整体”单位“1”的概念。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通过自学,操作和小组竞赛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单位“1”,并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后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归纳、概括,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让学生自学分数单位的意义,自学后汇报自学结果,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实践巩固,拓展延伸

实践是检验学习情况的有效方法。我会出示结合本课知识点有梯度的设计不同形式练习题,提炼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针对性做出讲解点播,从而使知识更明确。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及分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介绍分数的产生:

师:今天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和生活联系很密切的数学知识。我先问一个小问题,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把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才公平?

生:一人一半(或每人二分之一)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出示课文原图]讲述分数的由来。

2、情境演绎:

师:找两名学生用学具中的米尺测量黑板下边沿长度。

生:观察,证明最后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师: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苹果是多少?

生:四分之一。

师小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分物品等活动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要用分数来表示。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齐读)

师:大家还记得他们每一部分的名称吗?

生:分子、分母、分数线。

师:今天我们继续探求有关分数的奥秘,看谁表现的更出色!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操作实践,探索新知:

1、理解单位“1”:

师: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张完整的纸,把这张纸相对两条边对折。将其中的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之后进行展示,并解释1/2的含义。

师:请再将这张纸对折,发现你涂颜色的部分还可以用哪分数来表示?

生:继续动手操作,之后全班交流。找学生说说分的方法,并解释2/4的含义。

师:课件演示

(1)把一个圆分成4份,表示其中1份,就是这个圆的1/4。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1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

(3)把一盒铅笔(8支),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一盒铅笔的1/4。

(4)把一箱啤酒(24瓶),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箱啤酒的1/4。

师: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之后产生的,但一定是一个物体吗?

生:不是

师:哪些例子是一个物体;哪些例子是多个物体的集合?

生:结合课件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把一张纸、一个圆、一盒铅笔、一箱啤酒有的是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有的是多个物体的集合,把他们都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些整体都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1份就是他的1/4。我们把看成的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叫它单位“1”。

<板书:单位“1”>

2、认识分数单位。

师: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我们教师中的单位“1”,要求找到1个物体的整体和多个个物体集合的整体。

生:小组学习,汇报交流

师:出示课件。

——要求大家看图先写出应该填写的分数,并找生说明含义。

生:都在下面填写答案,然后小组互相检查。

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并板书相关内容。

<板书:1/3、2/3、1/4、3/4、4/4(1)>

师:我们所分的对象不同,有的分一个窗子、有的分绳子、有的分一堆本子等,你们很有想象力!

师小结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三、实践演练,巩固新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理解了单位“1”。知道了分数单位,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跃跃欲试)

师:出习题

1、比一比,完成书上的练习题,看谁完成的有对又快。

2

()()()()

3、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对吗?说说为什么?(课间演示)

4、一个学校男教师有10人,刚好是全体老师总人数的1/5,猜猜这个学校里有多少女教师?

四、拓展延伸

今天课堂上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勇敢。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新的知识,祝贺你们。最后,我想问谁能够用一个分数来描述一下你自己和全班同学的关系吗?

——期待你们在生活中对分数有新的发现,做一个有心人,加油!

◆概念图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任务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集合整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和交流过程,从而真正理解“一个整体”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只用简单的演示和讲解进行教学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还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去亲自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整体”,使学生理解。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使之在学习时感到了乐趣,体验到了成就感,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本课的教学本人坚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新课改理念’要求进行设计教学,但也一定会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练习时间不够充分,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个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的现象,觉得挺遗憾的。但我坚信,通过对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会学习,为以后的独立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才是重要的。

◆教学点评

——本节课教学教师的准备很充分,知识点把握准确。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通过科学有效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知识容量加大,使课堂气氛活跃许多。教学活动多样,从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预期教学效果。建议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相关材料,在课上进行展示。总之,本次课设计与教学能够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贯彻了新课改的理念,是学生获取到了新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达到了预期目标,是一节很成功的教学。

2014年4月13日

基于概念学习的染色体变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基于概念学习的“染色体变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内容之后,继续对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学习。本节教材包括2个课时的内容,课标中的具体内容主要涉及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及其应用,以及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和二倍体及多倍体等概念及其应用的教学; 第二课时为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概念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密切。如果教师课堂上处理不当,会导致课堂教学结构零乱,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节内容还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相联系,也是学生学习“人类遗传病” 一节的基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直观、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遗传和变异” 整体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概念分析 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又分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以染色体组倍数的增减。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形成都以染色体组为基础,因此,“染色体组”是“染色体变异” 一节中的核心概念。本概念的地位十分重要,处于核心地位,并能够有效地组织起相关的事实和其他概念。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抽象和复杂, 与减数分裂的知识密切联系,所以,“染色体组”概念的教学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3. 1知识目标 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理解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3.2能力目标 培养运用图形说明或阐释抽象知识能力;培养运用生物学相关概念建构概念图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激发探究生命现象的兴趣;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4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笔者应用了多轮认知教学策略展开教学, 采用概念教学设计。教师以学生原有的概念为教学的起点,以概念转变过程为模型,以概念图为工具,通过利用实例,使用事实,对事实的分析,帮助学生获得“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组”等概念, 再通过相关概念的比较、归纳获得“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等概念。 在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使得学生认知结构的 多轮次的持续改造,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心理过程得以不断优化。基本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概念图的作用

浅谈学习概念图的感悟与心得通过学习概念图,使我认识到在物理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上非常有用,概念图作为一种在教学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可以有多种使用方法,适合不同的教学情景,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可以有以下使用方法: 1、辅助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概念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也可以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备课是重要教学行为,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效果呢?除了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查阅有关资料之外,教师之间的讨论也是提高备课效果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大家共享。然而在通常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负责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这样大家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适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2、辅助学生整理知识概念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3、辅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活动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将观点用概念图表达出来,以引导和激发讨论。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也同样会出现我们前面所说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概念图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适合的软件,还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 4、辅助学生整理加工信息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学生来制作概念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使他们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之目的。 5、作为师生表达知识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 6、作为学习活动的交流工具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使用概念图来进行交流,利用概念图软件,可以远程共同设计和交流概念图,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理解。 7、作为协作学习的工具 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图,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概念图,有助于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 8、作为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不断完善概念图,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学会自我导向学习。 9、作为教学评价工具,使用于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概念图的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给出及时诊断,改进教学,这样,概念图就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同样,概念图也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工具,它与传统的试题测试相比的优点在于概念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考试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九一学校赵翠梅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出要求: 师:从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出**班的同学们都很棒。呆会儿合作时,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再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可以吗?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听明白了吗?(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生:我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突出整体: 师:这里的1/4是如何得到的呢? 生:我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师:这是他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作用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通常也称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这门学科的发展综合了多种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成果,参与教学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的人员由于其背景的不同,他们往往会从不同的视野来界定和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因此人们在教学设计的定义上尚未取得完全的统一。 加涅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肯普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史密斯等的观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梅瑞尔在其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 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乌美娜等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上述几种定义反映了人们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理解的不同角度以及各自的

构建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构建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摘要] 教学设计这门学科的概念体系庞杂,设计过程又高度对象化和情境化,因此教学设计过程规律性中又体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本文从把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出发,客观全面地构建了一套该课程的概念图,这将对今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 构建;教学设计;概念图;以“教”为主;以“学”为主;“主导-主体”引言 教学设计是隶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是一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技术学理论和实践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这几十年里,教学设计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移植”到我国以来,通过借鉴-协同-融合-创新的发展,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开发、实施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教学设计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概念繁多、设计的诸要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设计过程灵活多样,加之众多教学设计流派的涌现及其对概念的界定和说法不一,使教学设计这门课程显得概念繁杂、设计思路不清,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本文拟把握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般规律,高度概括化地、直观、简练地构建一套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一、构建教学设计概念图的基本思路和过程教学设计也称作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atic design),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方案并进行修改的过程。其学科性质是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的应用性"桥梁"学科,理论基础为系统论、教学论、学习论和传播理论。它有三个应用层次:1.教学系统设计层次(以"系统"为中心)属于宏观设计层次;2.教学过程设计层次(以"课堂"为中心);3.教学产品设计层次(以"产品"为中心)。其哲学基础是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有学校教育、全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等。仔细分析多年来国内外对教学设计领域的研究,尽管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名目繁多,但从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看,不外乎三大类: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1]。本文将基于这一基本划分,对每一类教学设计又从其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设计步骤和教学应用三方面去探讨,最后将其关系用图像化形式直观表现出来。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ID1和ID2)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也称传统教学系统设计(英文缩写ID),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 1、理论基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为系统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其中以学习理论为分代原则将传统教学设计又分为ID1和ID2。ID1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代表模式为“肯普模式”(总结为4个要素、10个教学环节、解决3个问题)。ID2的理论基础: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代表模式为“史密斯-雷根模式”(重点放在教学组织策略的设计上)。 2、主要内容及设计步骤 (1)前期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学习需要分析的作用是鉴定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依此形成总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分析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二是揭示这些学习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学生特征分析应从三方面进行:了解一般特征、确定初始能力和测定学习风格。 (2)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62页 【课程标准摘录】 1.进一步认识分数。 2.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图1和图2,认识到分数产生的条件和必要性 2、认识单位“1”的丰富含义,知道单位“1”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能表示一些物体,并且会根据一句话判断单位“1”。 3、能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来解释一个具体分数的意义; 4.能结合创造分数的过程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并且能说出一个具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能力目标: 5.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片,四个苹果。 【教学设想】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图1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图2学生更加明白分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平均分的过程,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结合图2,说明单位“1”还可以是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再结合“做一做”,学生理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使单位“1”的概念广泛化。接着通过老师讲解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最后通过练习举例,学生更加了解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法学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学生对折)和练习法 【评价方案】 1.通过评价样题和练习十第二题第三题完成目标2、3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4 【教学流程】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教师:我们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但是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x 。

吴正宪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资料讲解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很高兴和我们小辛庄小学的同学上节课。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呢!(出示小蛋糕)老师要把它奖励给今天课堂表现最积极的4位同学。怎样分,大家才满意呢? 生: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 师: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生:1/4 (师板书:1/4) 1/4表示什么意思? 4表示什么意思?叫做… 1表示什么意思?叫做… (师板书)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那平均分很多物体能不能也能得到分数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2种学具,你能运用他们分别表示1/4吗? (学生小组活动) 汇报 (1) 你是怎样表示圆形纸片的1/4的? 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2)4个磁钉的1/4怎样表示? 把4个磁钉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刚才这位同学用到了一个词“一个整体”非常好。谁再说说磁钉怎样表示1/4的? 你真是个会听课的学生。看来,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也能表示1/4。 (3)你还用什么表示了1/4? 我们把8枚硬币看成一个整体,把他们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它的1/4。 这么多硬币也能表示1/4,你可真不简单。这8枚硬币的1/4是几角钱?(2角钱) (4)还有哪个小组想展示? 我们把12枚硬币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它们的1/4是多少钱?(3角) 都是用1角的硬币表示1/4,为什么刚才小组表示的1/4是2角钱,这个小组表示的1/4是3角钱呢? (5)老师这里有16个围棋,你能用它们表示出1/4吗? 刚才我们创造的分数都是1/4,你们利用这些学具还能表示哪个分数?在小组里快速试一试。 (6)小结:刚才我们把一个圆、一些硬币、磁钉、围棋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了分数。我们把看成的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叫它单位“1”。(板书:单位“1”) 为什么这个“1”要加引号?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1有什么不同? 你能举出单位“1”的例子吗?还可以把什么看成单位“1”?(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2、分数的定义 世界万物,小到一粒沙砾、一个细胞,大到整个宇宙空间,我们想研究谁就把谁看成单位“1”。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分数,就是平均分单位“1”得到的。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玉溪小学韩芬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五、教具准备: 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12根小棒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个苹果后,谈话:我要把这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使两个同学得到的苹果同样多,你们说说我该怎么分呢? 生:可能会说平均分成两半,一人一半。 师:也就是说,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人吃其中的一份,我们就说每人吃了多少个苹果呢?(课件出示)

生:1/2个或半个。 出示圆片,引出1/4这个分数。(复习分数有关的知识) 师:同学们,对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习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你们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涂色的部分吗?(1/4)师: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分数来表示?(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那你还知道这个1/4中的“4”是(分母)“1”是(分子)“—”(分数线),同时板书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刚才的考查,我发现同学们对分数的有关知识掌握得还不错,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分数的意义。揭示并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1 .认识单位“1”。(1)动手操作表示一个物体的1/4。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你能分别表示出它们的1/4吗?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你打算怎么做?把你的做法和大家分享一下。(交流做法)(学生若无从下手,教师可提示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来表示它们的1/4)(学生动手操作)。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表示出来的1/4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同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得到它们的1/4的?(3分钟)(2)动手操作表示一些物体的1/4。师出示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老师:黑板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同学们先同桌交流你怎么表示。(学生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现在请同学上讲台,在图上圈画并说出你是是怎么想的。(学生边画边说:把4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一根就是它的1/4,

对数的概念教案

对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 (1)、理解对数的定义,了解对数式中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及名称; (2)、理解指数与对数之间的互逆关系,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能够利用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关系完成简单的运算。 2、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指数与对数之间的互化关系,蕴含着数学中相互转化的思想,同时学生体会到类比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对数的学习,能利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他们利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对数概念的正确理解; #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1、对数式,指数式中各字母含义的区别理解; 2、应用指数与对数的相互转化求值。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若3+2=5,则3=5-2;

若3×2=6,则3=6÷2; 若23=8,则3=。 思考:能否用2和8的来表示3 [ 二、学生活动: 活动1:引导学生观察在上面的几个式子中,都是求3,第一个3根据的加法逆运算用减法求出,第二个3用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求出,那么第三个3能不能用指数式的逆运算求出来呢指数式的逆运算又 是什么呢显然我们以前没有学过,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数学运算——对数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构建数学: 1、对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a>0,a≠1)的b的次幂等于N,即a b=N,那么就称b是以a为底的对数,记作, =其中a叫做对 N log b a 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注意:(1)a>0,a≠1, (2)a b=N?, = N log b a (3)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活动2:讨论并写出a,b,N在指数式和对数式中各自的名称两种运算的关系就如同加减法和乘除运算一样,当数字的位置变发生了变化,其含义和名称也随之改变。

《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主要观点)

《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硏究》开题报告(主要观点) 一、研究背景 1.现状述评:科学概念是科学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学习科学意味看修正和拓展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从而能更系统性地认识自然,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概念教学也成为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重点,随看课程改革浪潮的有序推进,科学探究过程取代了自然常识告知,亲历参与取代了纯粹结论灌输。这是科学课程教学的进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些教师对科学课堂的过程设计与实践过程往往满足于被活动表象所充斥,而缺失了活动本身所应有的价值和内涵,活动过程显得苍白而无力,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教学的主流方式,离不开科学概念这—价值内核。因此,科学概念教学"活动热闹"的层面上,而要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经验,进行主动建构,从而能有系统性地I:匕较、归纳、图式推理,为科学探究服务。概念图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形成整体思维能力。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鉴于此我们设计了《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在科学教学中,应用以概念为核心创建概念图的策略,引导学生以框图的形式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进行重组和优化,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逬知识的迁移,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研究概念图应用于科学探究教与学的过程中”其价值在于教师把概念图整合于自身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扌是高教师有效整体设计的效率,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给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

教学启示,并且组织学生开展概念构图活动,为学生引导—条全新的学习方式,利用概念进行思维发散,思维过程可视化,从而更系统、有效地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本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概念图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有助于科学教学的发展,有助于师生们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 二、研究目标 1.在概念图的硏制与运用中,提高教师有效设计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吹长。 2?用概念图于科学探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整体思维,提升素养。 3.构建新型的基于概念图教学的模式和科学探究实施策略。 4?利用独特的概念图探究文化,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三、研究内容 (_)对"基于槪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理性思考的研究 用概念图来优化科学探究有其独特的内涵,我们将对这些内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找出"概念图优化科学探究教学"与"一般科学探究教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有哪些外部行为表现?从哪些方面来突破?研究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概念图教学"实践研究前必须思考的策略性问题,也是我们开展研究的一个行动指南。 (二)基于槪念图教的方式的研究 这是研究教师在概念图教学中,提高自我工作能力的系列研究: 1.利用概念图来分析教材的策略研究。概念图的研制过程就是教I丿帀理解知识、梳理概念、明确重、难点并探询解决方案的过程,也就是解读教材的过程。如 何利用概念图来分析教材,有哪些对策,有待研究。

(完整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游戏导入,突破单位“1”的认识。 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原有认知的禁锢,理解可以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认识单位“1”。我在教学开始设计了“说一不二”的游戏。(游戏规则:“用适当的数学语言描述所给的情境,描述时只允许用数“1”,不允许用除了1以外的其它数。) 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师:这是几?(一个手指)这是几?(5个手指)错,游戏规则,只能用“1”来描述,换个说法!1只手。这是?(一双手) 请1名同学起立。(1个人,1名同学)(请第1名同学的同桌也起立)此时呢?(1桌同学,1组同学) 咱们班24名同学(1班同学) ……” 借助“说一不二”这个游戏,在课前活跃了课堂紧张的气氛同时,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了,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也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们对自然数1就有了新的认识,此时顺势让学生说说:通过我们今天的小游戏,你对1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得出“今天我们认识的1很特殊,所以要给它加上引号,称它为:单位“1”“。从而,对单位“1”的认识这一教学难点,就这样很轻松的突破了。 教案背景: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这一单元中,《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以后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课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单元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从分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集合的概念及相关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知识来源:集合的概念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必修一中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一小节; 2.知识背景:作为现代数学基础的的集合论,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中一些冗长的文字语言.高中数学课程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作为一种数学简单符号来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阶段性的要求,学生将领悟集合的抽象性及其具体性,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去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逐渐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知识外延:集合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接下来函数的学习至关重要,高中函数的概念将建立在集合间关系的基础上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征分析:集合为高一上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授课知识,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知识,存在部分同学还沉浸在暑假的懒散中,从而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再者,与初中直观、具体、易懂的数学知识相比,集合尤其是无限集合就显得抽象、不易理解,这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本节授课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2.学生知识结构分析: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能够顺利进入高中知识的学习,基本功还是较扎实的,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集合概念的知识接纳和理解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能从集合间的运算分析出集合的基本关系,同时对于分类讨论问题,能区分取交还是取并. 2.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选择恰当的集合表示方法,理解集合有限和无限的特征,理清“元素和集合关系”和“集合与集合关系”符号的区别,不混淆。 3.学会正确使用集合补集思想,即为“正难则反”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梳理,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习的内容网络化、系统化.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领悟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体会集合的本质. 3.学生通过集合概念的学习,应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化简思想以及补集思想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认识到材料整理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使用方法 1、辅助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概念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也可以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备课是重要教学行为,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效果呢?除了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查阅有关资料之外,教师之间的讨论也是提高备课效果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大家共享。然而在通常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负责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这样大家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适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2、辅助学生整理知识概念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3、辅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活动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将观点用概念图表达出来,以引导和激发讨论。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也同样会出现我们前面所说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

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概念图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适合的软件,还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 4、辅助学生整理加工信息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学生来制作概念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使他们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之目的。 5、作为师生表达知识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 6、作为学习活动的交流工具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使用概念图来进行交流,利用概念图软件,可以远程共同设计和交流概念图,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理解。 7、作为协作学习的工具 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图,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概念图,有助于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 8、作为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能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单位”1”.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整堂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课堂中教师力求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圆形纸,正方形纸、练习纸、小木棒等多种学具。 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位“1” 1、谈话交流引入 教师板书“1”,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几?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1”来开始展开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演示: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体,深入理解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加深对整体单位“1”的理解。 比较:现在的“1”和以前的“1”还是一样的意思吗?(现在的“1”不但可以表示一个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堆物体、一群物体等等。) 结论: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和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在数学中我们通常 把这个广义的“1”叫做单位“1”。 2、深入理解单位“1” 课件出示:三个西瓜你会用几来表示?如果我想用单位“1”来表示应该怎么办?(用集合圈把它圈起来)。六个西瓜还能用一来表示吗?那应该用几来表示呢?为什么?12个西瓜呢?为什么?(因为这里有四 圈也就是4个“1”) 总结:原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单位“1”就可以用1来表示。有几 个单位“1”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整数,可要是不足单位“1”那 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那你会想到什么数?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回忆三年级学过的内容。) 1、理解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圆片、正方形纸、和练习册等等,利用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 可引导学生想想:你是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单位“1”的?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四分之一?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想法: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 一、的概念和定义 1.教学设计的定义 国内学者的界定: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归纳以上的观点,对教学设计的一般定义描述为: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2. 教学设计的特点 1.系统教学设计以系统理论与方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 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系统

理论把事物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例如相对于一堂课来说,不仅要考虑这堂课中的各个要素,把它本身作为整体来看待,同时,还要考虑这堂课与本单元教学甚至本课程教学的关系。所以,教学系统作为一种“人为系统”,其本身是分层次的,而且由于参照点不同,系统的构成也是灵活多变的。当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时,系统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这一视角来看待其整体优化问题的。系统教学设计有利于保证真正从行动上落实教学系统的整体观念,克服以往的局部改革对旧教学机制触动不大的缺陷。 2.系统教学设计更加完整合理地看待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系统教学设计致力于设计、开发、利用及评价恰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因而,“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一当代杰出教学设计理论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的,正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学与教关系加深认识的总结。系统教学设计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或业绩行为发生的持久变化,这一变化既体现为过程又反映在结果上。“学习过程”遵循着一系列复杂的身心内部加工,诸如产生警觉、知觉选择、复诵强化、编码组织、提取回忆、执行监控、建立期望等;“学习结果”则是身心状态的积极转变,例如认知完善、情感陶冶、态度转变、动作精致、交往和谐等;两者共同构成了学习的内部条件。教学不仅仅体现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活动(劳动)性质,更重要的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比较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比较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 和工具软件的不断推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在国内对于二者的研究和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才刚刚起步。 关于二者概念的认识也不是很统一。有人认为两者是相同的概念,有人则 认为是差别很大的概念,还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区分这两个概念。不管怎样,每个概念都有它自身的特征和性质,也有其自身的应用范围。 概念图(Concept Map)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 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用连线连接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线上标明二者的关系,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四个要素。思维导图(Mind Mapping)为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上世纪70年代所创,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托尼·巴赞认为传统的草拟和笔记方法有埋没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和不能有效的刺激大脑四大不利之处。而简洁、效率和积极的个人参与对成功的笔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我们能看到思维的广度,从一个分支的长度我们能看到思维的深度。离中心节点近的为主要原因,离中心节点远的为对主要原因的进一步发散。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主要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可视化工具。人类80%以上 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可视化技术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其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增强记忆和识别。知识可视化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辅助和补充,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概念图的最大优点是把知识及其体系结构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突出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而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两者的本质差别的是侧重点有所不 同。下表从多个角度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进行比较。 1、定义的不同。 根据诺瓦克博士的定义概念图是一种教学技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 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一种思考方式,是打开大脑潜能力的万能钥匙,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理解分数单位。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水平。 4、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度数的引进向学生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观点,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单位“1”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饼模型、长方形纸、米尺等。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悟空分西瓜》——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天,行至途中,都感到又饥又渴,师傅吩咐悟空找些吃的东西。不一会儿,悟空抱回一个大西瓜。师傅吩咐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吃一份。刚一分好,猪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块。

这时,师傅问:“八戒,你能说出你手中的西瓜是多少个吗?你能用一个数把它表示出来吗?”八戒怎么也想不出该怎么表示,谁能帮八戒说出他手中的西瓜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吗?是多少个吗?(学生回答:用分数表示,是四分之一个) 二、探究新知 1 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苹果的个数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计算和计量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就出现了分数,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相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的意义 2、教学分数的意义 (1)出示圆饼课件把一个圆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饼的二分之一。 (2)让学生每人用自己手中的纸折一折,把其中的一份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展示学生的不同折法。 (3)出示图2,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3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三。 (4)出示图3,如果把一条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五分之一,4份是它的五分之四。 如果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平均分成100份呢?平均分成更多份呢?…… (5)讨论以上出示的3幅图各是怎样分的,各分成了几份,用什么数表示的? (6)探究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