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 2018年南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 2018年南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 2018年南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 2018年南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精品

2018年南宁市高考模拟试题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的一项是()

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使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商朝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C.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重要部门2.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B.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集权制度

C.使用的圆形方孔钱成为历代铸币的制造样式D.开凿的灵渠第一次沟通了淮河和长江流域3.刘邦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中,改善了劳动人民政治地位的是()

A.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B.允许逃亡的人回家,复其田宅

C.使卖身为奴的人恢复平民身份D.减轻田租,十五税一

4.在一部描写唐朝的小说里,有一名商人离家贩卖绫锦和纸张,为获取最大利润,他应该去哪一地方进货为最佳()

A.苏州B.益州C.越州D.扬州

5.从辽、宋、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

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

C.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D.民族隔阂在增大

6.明太祖与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最相似的是()

A.设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B.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其权力

C.对中央中枢机构的改革D.改变官吏选拔办法,实行八股取士

7.1683年,康熙帝命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D.驱除了外来势力的入侵

8.从适应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下列著作最具进步意义的是()

A.《海国图志》B.《原道觉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9.资本主义列强取得在中国长江上游的内河航行权是在()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中法新约》D.《辛丑条约》

10.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让步妥协

1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

A.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完全瓦解B.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2.国民革命兴起的标志是()

A.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D.五卅运动掀起反帝高潮

1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取得新的发展。其“新”表现在()

A.中国的军阀统治被彻底推翻B.中国人民掀起收回权利运动

C.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国民党内部出现反蒋抗日倾向

14.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共进行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A.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B.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D.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15.建国初期“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政治意义在于()

A.中央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B.粉碎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C.取得了又一个“淮海战役”的胜利D.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

16.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了“文革”中最好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B.极“左”思潮遭到彻底批判

C.文化大革命动乱已接近尾声D.中央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17.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事件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农村经济体制开始改革

18.下列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保留封建君主,但又用宪法限制其权力B.它比君主专制政体前进一大步

C.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D.它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完全确立

19.北美独立战争结束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是()

A.各州的宪法尚未制定B.1787年宪法还需修正

C.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仍然存在D.资产阶级政权尚未真正建立

20.19世纪60年代,促使工人运动日益带有国际联合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B.第一国际的领导

C.各国工人政党的建立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1.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的根本前提是()

A.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B.外国资本的涌入

C.国家统一的完成D.国内市场的扩大

22.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A.斯大林个人崇拜现象的出现B.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C.全国大清洗运动结束D.国家工业化基本实现

23.以下历史文献中,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A.《开罗宣言》B.《波茨坦公告》

C.《北大西洋公约》D.《大西洋宪章》

24.新加坡经济腾飞给亚洲发展中国家最根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出口工业B.稳定社会环境和秩序

C.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D.选择先进的社会制度

25.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决定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③美、日、西欧经济的鼎立局面④第三世界的日益崛起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朝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官名),‘体中如何’(当时写问候信的套语)则秘书(官名)。”……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摘自《颜氏家训》材料二:南朝的开国皇帝,就都是通过领兵打仗、控制军权而上升起来的庶族地主。南朝的将帅,也多是寒门庶族出身。……由于士族缺乏办事能力,皇帝又怕他们难以控制,所以南朝时多以寒人典章机要,处理政务。……南朝君主鉴于东晋方镇势强,威胁中央,因此多以宗室子弟为州镇军政长官,以寒人为典签进行控制。典签职微权重,“一方之事,悉以委之”。

——摘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中册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土族势力衰落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也无须罗列材料。)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贸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于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内地和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有472项在东、西部,占68%。

材料二:1965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渐改变工业布局”。形成了一个持续长达三年多的三线建设和工业大内迁时期,此期间,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兴建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建成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

材料三:进入80年代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新战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富起来。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沿海地区要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富起来,内地要顾全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要帮助内地发展,沿海要顾全这个大局。

——《中国当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根据材料提出50—70年代我国工业布局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变化并简要评述其意义。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总统再也不能像在我国如此之长的历史中那样仅仅是个国内人物了。我国的力量和资源已上升到头等地位,从今以后,我们的总统必须永远是世界列强领袖之一……我们要把他看做是每时每刻都在担任海军总司令的人物,他可以命令我们到世界任何地方去。

——摘自布鲁斯特·C·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材料三: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减军备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材料二、三均摘自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美国倡导建立国联的真实目的。

(2)据材料二、三,指出作者对国联和联合国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的分析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从材料二、三中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