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脏气血阴阳虚实鉴定表

五脏气血阴阳虚实鉴定表

五脏气血阴阳虚实鉴定表
五脏气血阴阳虚实鉴定表

五脏气血阴阳虚实鉴定表

鉴别

分类

共症证型特症病因病机治法汤方

气虚证少气懒言语

声低微神疲

乏力眩晕自

汗动则尤甚

舌淡苔白脉

虚无力

心气虚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

淡白

1.生成不足导致心气亏虚,心失所养

2.闭耗过多。

补益心气肺气虚

喘咳无力、痰白清稀、易于

感冒

1.生成不足导致肺气耗损、肺失宣肃降

2.久咳久喘

补益肺气脾气虚

〈脾气下陷〉

〈脾不统血〉

食少,食后腹胀,便溏、面

黄、肌瘦内脏下垂,失血过

1.饮食失调;2.劳倦损伤;3.吐泻太过

4.它病气虚,导致脾气亏虚,气虚下陷。

补中益气

健脾肾气虚

〈肾不纳气〉

〈肾气不固〉

腰膝酸软,精关、月经、胎

元、大小便不固,气喘〈呼

多吸少〉

1. 年老体虚;

2. 幼年肾气未充;

3. 房室不节,损伤肾气,以致肾气不固,

气不归元。

补肾固气

固精

血虚证面色无华或

萎黄

舌爪甲色淡,

毛发枯落、舌

淡、脉细无

力。

心血虚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

〈无热象〉

1.化源不足导致心血亏虚,血不养心

2.耗损过多

养血安神

肝血虚

〈血虚生风〉

眩晕耳鸣,目涩、视力减退

或雀盲、肌麻、拘挛、震颤,

肉目闰经少、闭。

1.生血不足;2.失血过多,导致筋脉、

爪甲、冲任等失血濡养;3.久病伤血

滋补肝血

阴虚证潮热,低热五

心烦热口咽

干燥颧红、盗

汗消瘦、舌红

少津,脉细数

心阴虚

兼心血虚特症+虚热

〈有热象〉

1.五志化火伤阴导致阴虚阳亢、虚热内

生心失濡养;2.久、热病伤阴

滋阴安神肺阴虚

干咳,少痰或痰中带有血丝,

喉痒声哑

1.劳损所伤导致虚火内生、肺失清润

2.久咳伤阴

滋阴润肺肝阴虚

〈阴盛生风〉

兼肝血虚特症

1.情志化火、虚热内炽、肝失濡养

2.热病伤阴

滋补肝阴

肾阴虚

〈肾精不足〉

腰膝酸痛,眩晕耳鸣,

小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

男子阳强易举、遗精。

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

1.久病伤肾 2.房事不节

3.失血耗液4.过服温燥 5.情志内伤、

暗耗肾阴面致腰府失养、相火妄动、君火

不宁

滋补肾阴

阳虚证畏寒肢冷精

神不振面色

淡白或白光

舌淡嫩、

脉微或沉迟

无力

心阳虚

〈心阳暴脱〉

心痛兼心气虚特症,或风面

色暗,舌青紫,大汗淋漓,

神昏肢厥,脉微欲绝

1. .久病体虚2.暴病伤阳3.年老体衰4.

禀赋不足、导致心阳虚或亡阳虚脱

温补心阳

回阳救逆脾阳虚

兼脾气虚特症,腹痛喜温喜

按、口泛清水、白带清稀而

多、舌淡苔白滑

1.脾虚伤阳

2.过食寒凉

3.寒从中生脾失健运

温运脾阳肾阳虚

兼肾气虚特症,浮肿、阳痿、

完骨不化、五更泄泻或心悸、

心痛、脉结代

1.素体阳虚2.年高肾亏3.久病伤肾4.房

劳过度导致腰失温养、命门火衰,火产

暖土或水气凌心

温补肾阳

气滞证胀满疼痛胀

甚过痛舌质

较暗脉多弦

心脉气滞

心失疼痛而胀,发作与情志

有关

情志内郁,气机阻滞

疏肝理气

通脉肝气郁结

少腹、胸胁、乳房胀闷串痛,

喜太息,痛经,或月经不调

情志郁结,郁怒伤肝,引起肝失疏泄,气

机郁滞

疏肝理气

血瘀证刺痛、钝痛、

痛处固定,拒

按,出现紫暗

夹血块,舌黯

淤阻心脉

阵发性必前区闷痛或刺痛,

或牵引肩背,舌尖有淤斑,

脉结代

1.阳虚失宣通

2.痰浊凝聚诱发

3.情志内郁

活血化瘀

有紫斑,脉细涩

阴盛证恶寒喜暖口

不渴

面色苍白四

肢欠温大便

稀溏小便清

长舌淡苔白

润脉迟或紧+

病埋产物

〈痰、湿〉

寒凝心脉心胸剧痛暴作阴寒凝滞、心脉痹阻不通温通心阳

痰阻心脉

心胸闷痛特甚,体胖痰多,

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

痰浊停聚,阻滞心脉

理气化痰

通脉痰迷心窍

神识痴呆,精神抑郁或神志

昏蒙,举止失常,神昏谵语

或昏睡不省,喉中痰鸣,或

两面三刀目上视,手足抽畜,

发出牛羊叫声

1.七情所伤

2.感受湿浊,阻塞气机,气结痰凝

阻闭心窍

涤痰开窍

寒邪客肺〈风

寒束肺〉

喘咳痰多稀白,或恶寒发热,

无汗鼻塞流涕,舌淡苔白,

脉浮紧

外感寒邪,内舍于肺,肺失宣降

宣肺散寒

疏风痰湿阻肺

咳嗽痰多而粘,色白易咯,

胸闷,甚则喘咳痰鸣,舌淡

苔白腻,脉滑

1.脾气亏虚心

2.久咳伤肺

3.感受寒湿

健脾燥湿

化痰寒湿困脾

食少、腹胀、便溏尿短,头

身困重,呕吐清水,面色晦

黄,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

腻,脉濡缓

1.贪凉饮冷2。冒雨涉水3。居住潮湿,

导致寒湿内侵,中阳被困

温中化湿寒凝肝脉

少腹牵引睾丸坠胀,冷痛或

阴囊收缩

感受寒湿,肝经气气血凝滞

暖肝散寒

埋气止痛

阳盛证恶热喜冷渴

喜冷饮面红

目赤四肢发

热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舌

红苔黄脉数

+阳亢症状

〈头痛而胀,

眩晕、耳鸣

等〉

心火亢盛

失眠,心胸烦热,舌尖红绛

或生疮,疼痛,甚则狂燥、

高热神昏、吐血衄血

1.情志之火内发。

2.六气郁而化火

3.过食辛热温补,导致化热生火,火扰

心神

清心泻火

痰火扰心

不寐多梦,心烦品渴,甚则

胡言乱语,哭笑无常,打人

骂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气郁化火,炼津成痰。

2.外感温热夹痰,内陷心包,痰与火结,

痰火扰心

清心豁痰

风热犯肺〈肺

热雍盛〉

身热恶风,咳痰黄稠,甚或

带血,胸部热痛,鼻咽干燥,

或气喘息粗,咳出脓血腥臭

痰。

1.外感温热

2.风寒化肺,郁而化热,导致风热化肺

或肺热雍盛,肺失宣肃。

清宣肺热

止咳平喘燥邪犯肺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

易咯出,唇舌、鼻干燥欠润

或身热恶寒,胸痛咯血。

感受燥邪,侵犯肺卫,肺燥失润不宣。清燥润肺湿热蕴脾

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食

少,腹胀,便溏,伴呕吐,

肢体困重,或面目身黄如桔

子色,尿黄,舌红苔黄腻脉

濡数。

1.感受湿热之邪

2.饮食不洁,或食肥甘酒酪,酿成湿热

蕴脾。

清热化湿肝火上炎

头痛眩晕,目赤多眵,急燥

易怒,耳鸣,胁肋灼痛

肝郁化火,气而上逆清肝泻火肝阳上亢

头痛而胀,眩晕耳鸣,急燥

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腰膝酸痛,头重足飘,脉弦

有力或弦细数

1.肝肾阴虚,不能制约肝阳

2.郁怒焦虑,气郁化火动肝

滋阴平肝

潜阳

肝风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肝阳上亢+动摇

热极生风高热烦渴+动风抽

搐、项强、两目上翻、神志

昏迷

1.阳亢无以制化风

2.邪热亢盛,燔灼肝经,热入心包

清热凉肝

熄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