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洪涝灾害的标准

洪涝灾害的标准

洪涝灾害的标准
洪涝灾害的标准

二)暴雨。 1.预计我省有两个大区(如鲁西北、鲁中,依次类推,下同)半数以上测站(指我省的国家气候基准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下同)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2.预计我省有两个大区半数以上测站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8 — 3.预计我省有两个大区半数以上测站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4.预计我省有两个大区半数以上测站3小

时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

(二)暴雨。 1.预计本市1/3以上气象观测站(指本市的国家气候基准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下同)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或者本市未达到1/3以上气象观测站标准,但预计部分地区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可能或已经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发布暴雨蓝色预— 15 —警信号。 2.预计本市1/3以上气象观测站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或者本市未达到1/3以上气象观测站标准,但预计部分地区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可能或已经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3.预计本市1/3以上气象观测站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或者本市未达到1/3以上气象观测站标准,但预计部分地区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可能或已经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发布暴雨橙色预

警信号。 4.预计本市1/3以上气象观测站3小时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或者本市未达到1/3以上气象观测站标准但预计部分地区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可能或已经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16 —

衡水

(二)暴雨。 1.预计本市1/3以上气象观测站(指本市的国家气候基准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下同)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或者本市未达到1/3以上气象观测站标准,但预计部分地区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可能或已经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发布暴雨蓝色预—15 —警信号。 2.预计本市1/3以上气象观测站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或者本市未达到1/3以上气象观测站标准,但预计部分地区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可能或已经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3.预计本市1/3以上气象观测站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或者本市未达到1/3以上气象观测站标准,但预计部分地区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

且降雨可能持续;可能或已经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4.预计本市1/3以上气象观测站3小时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或者本市未达到1/3以上气象观测站标准,但预计部分地区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可能或已经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16 —(三)暴雪。 1.预计本市1/3以上气象观测站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信号。或者本市未达到1/3以上气象观测站标准,但预计部分地区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已经对交通、农牧业等造成较大影响。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2.预计本市1/3以上气象观测站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或者本市未达到1/3以上气象观测站标准,但预计部分地区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已经对交通、农牧业等造成较大影响。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 3.预计本市1/3以上气象观测站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发布暴雪橙色预警信号。或者本市未达到1/3以上气象观测站标准,但预计部分地区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已经对交通、农牧业等造成重大影响。发布暴雪橙色预警信号。—17 — 4.预计本市1/3以上气象观测站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信号。或者本市未达到1/3以上气象观测站标准,但预计部分地区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已经对交通、农牧业等造成重大影响。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信号。(四)寒潮。 1.预计本市半数以上气象观测站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2.预计本市半数以上气象观测站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信号。 3.预计本市半数以上气象观测站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发布寒潮橙色预警信号。 4.预计本市

半数上气象观测站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毫米以上且

新版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1)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含答案)

新 版 地 理 精 品 资 料 2019.4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1)河流洪涝灾害 的成因分析(含答案) 思维建模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1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图11-1 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规范演练

1.[2013·海南卷]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图11-2示意洪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 图11-2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2.图11-3为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1-3 (1)从图(a)到图(b),同纬度区域沿途主要自然景观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图(b)所示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指出图(b)中A—B沿线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图(a)所示的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试简要说明其危害有哪些。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1-4为欧洲某流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单位:米)。

材料二图11-5为我国东部地区局部水网略图。 图11-5 (1)在下面表格中列出甲、乙两河流干流流向、水量的异同点,并作出合理解释。 不同点 相同点 原因 (2) (3)据图分析乙河流域内多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 类型11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类 1.原因: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的泥沙量大;洪泽湖湖面宽广,水流速度 极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 关系:(淮河干流直接进入洪泽湖,)“悬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畅, 加重上游流域的洪涝灾害。 2.(1)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主要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

隆安县洪涝灾害原因分析及对策

隆安县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背景 摘要:该论文通过对广西隆安县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进行相关介绍,并通过对其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简单小结,分析发生灾害的原因,并对广西隆安县的洪涝灾害防御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隆安县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防御对策 一、隆安县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 隆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南宁市西部,地处东经107°21′—108°06′,北纬22°51′—23°21′,隶属南宁市管辖,东部与南宁市西乡塘区、武鸣县相连,南部与崇左市扶绥县、江洲区交界,西部与崇左市大新县、天等县接壤,北部与百色市平果县毗邻。东西长77.5km,南北宽56.2km。县城距南宁市区80km。 (二)地形地貌 隆安县地势由东北和西南向中部右江线倾斜。主要地貌类型有台地、丘陵、低山和岩溶地貌。县境内最高点为西大明山系脉的小明山最高,海拔973米,最低点为白马河口,海拔81米,据统计,低山丘陵地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9.1%,岩溶地貌占31.2%, 平原台地貌占17.7%。 (三)山系水系 隆安县西南部以峰林、峰丛石山(喀斯特地貌)为主,南部边缘山地为西大明山系脉,属低山、丘陵。主要山脉有小明山,海拔973米,为全县最高点,地要山海拔807米,平付山海拔726米,空林山海拨715米。东北部土山丘陵和石峰兼而有之,海拔多在200-700米,其间敏阳乡三宝山海拔721米,六暖山海拔742米,为东部最高点。中部右江沿岸以平原、阶地、低丘为主,并有一些石灰岩孤峰和残丘点缀其间,其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全县主要河流有右江、绿水江、罗兴江、丁当河、驮玉河、百朝河、大滕河、布泉河等8条,共有地表水11.08亿立方米,全县有地下水源12个,地下河18条,集中分布在都结、布泉、屏山、杨湾、乔建等乡镇,共有地下水3.94亿立方米。全县有中型水库3处,总库容量为5758.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4263万立方米;有小型水库55处,总库容3183.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392.8万立方米;小型塘库251处,总库容380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763万立方米。 (四)气候 隆安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干湿季节明显,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全县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受地形影响较明显,气温分布特点是由东北和西南向中部右江递增,雨量分布特点是由东南和向西北逐渐增高。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五月至九月为主要降雨期,一般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0%~85%左右,十二月至次年三月为少雨期,降雨量占全年的10%左右。 二、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对国民生产的影响 隆安县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山洪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出现。由于我县都属亚热带季风区,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全县的河流都是典型的山区河流,河床陡,洪峰形成时间短,持续时间也短,经常发生山洪暴发,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从洪涝灾害统计中,每年汛期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给我县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2001年7月我市受当年三号台风“榴莲”的影响,从7月2日晚上开始,全县局部出现降雨,后扩大成全县大面积降雨,造成山洪暴发,全县江河水位暴涨,至使右江发生八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隆安县水文站出现了自1937年建站以来的最高洪水位和最大流量,从7月3日4时起,隆安县水文站水位从111.40米涨起到4日23时30分达到最高洪水位123.86米,超警戒水位9.45米,洪峰流量8270立方米/秒。右江沿岸的一些地势较低的村庄被淹。“7.4”洪灾,是我县有史以来淹没面积最大,淹没损毁民房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洪涝

城市洪涝灾害原因分析与防灾减灾探讨

城市洪涝灾害原因分析与防灾减灾探讨 摘要:本文对城市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应对办法,还论述了城防规划、建设、预报、预警、应急预案等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提醒人们:人类来自自然,生存于自然环境之中,应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才会有美丽的家园、安宁的城市. 关键词:城市;洪涝;原因;防灾;减灾;探讨 一、前言 最近几年我国城市洪涝灾害问题日渐突出,很多城市不同程度的遭遇了暴雨侵袭,引发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生活,有的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财富集中,一旦遭受洪灾,将造成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因此探讨城市洪涝灾害原因及对策显得十分重要。 二、城市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城市洪涝灾害的产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但造成洪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特别是受极端降雨天气的影响如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因遭受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轮番袭击,人员、财产损失惨重。暴雨刷新了许多地区降雨量的历史记录,暴雨所到之处江河暴涨洪水泛滥成灾。多座城市出现水围城、车泡水以及交通中断、工厂关门、商店停业、学校停课、生活停水、停电等灾情。 2、城市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开发建设也随之愀然兴起。在历经几十年的城市区域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防洪工

程体系建设理应有更高标准的要求和建设,可是大多数城市建设者思想意识上侧重于城市的开发建设而忽略了城市防洪规划和防洪工程建设。因此,城市防洪从规划、建设到资金的投入均显不足。据报载,目前全国有一半左右的城市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可见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其防洪排涝能力无法与快速发展、扩张的城市相适应。所以,这样的城市在灾害面前自然要吃亏。 3、城市地面排水规划、建设滞后城市区域的快速扩张使城区内高楼大厦、房地产、工厂企业、商店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所占有的不透水面积和地面道路硬化面积骤然增加。而相对的城区内透水面积却随之减少,地面下渗能力便大幅减小。在同等降雨量的条件下,城区地面雨水汇集速度就加快。城市泄水排涝设施又没有相应的规划建设,遇上大暴雨、强降雨排水不畅就必然导致街道成河道、地下车库成水库,要是遇上持续强降雨街道还可行舟。 4、与水争道,作茧自缚。一些城市或企业在扩大发展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打着各种冠冕堂皇的幌子,非法填、堵、占用或出卖城市周边上下游河道、河沟、滩塗、低洼地带和有限的极为宝贵的湿地搞房地产开发或另作它用,盲目扩大城市区域建设,与水争道,历史所形成的自然流态、自然调蓄洪区、生态环境人为破坏殆尽。人类如此作茧自縛,老天爷稍一发怒,自然灾害也就来了。 三、防灾减灾探讨 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人口密集、社会财富集中,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造成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

洪涝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

LOGO 洪涝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目的 为迅速、正确地对洪涝灾害事故进行应急响应和实施救援,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特制定本专项应急预案。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石横焦化公司洪涝灾害事故的紧急处置。 1.3 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3.1 事故类型:溺水、触电、停产。 1.3.2 危害因素分析: 1.3. 2.1 在抢险过程中,造成人员溺水或触电。 1.3. 2.2 因降水大造成积水,夹杂着杂物倒灌入皮带地下通廊、配电室、煤场电缆沟等低洼区域,影响设备、设施正常运行,造成停产。 1.4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一旦发生洪涝灾害事故,遵循:恢复生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应对的原则进行应急救援。 1.5 组织机构及职责 1.5.1 应急组织体系

为加强对抗灾抢险的组织领导,成立焦化公司洪涝灾害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1.5.2 指挥机构职责 1.5. 2.1 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完善及组织培训和演练; 1.5. 2.2 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抢险和生产恢复工作; 1.5. 2.3 事故原因的分析、处理、报告及预防措施的制定; 1.5. 2.4 事故损失的统计等工作; 1.5. 2.5 预案执行情况的评价、考核等工作。 2 预防与预警 2.1 危险源监控 各工段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各生产工段配合对各生产区域及生产作业过程加强事前检查,演练应急救援预案,磨合、协调运行机制,使救援力量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2.2 预警行动 不管由于何种原因,一旦出现暴雨恶劣天气,引发焦化公司洪涝灾害事故的征兆,即进入预警状态,立刻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同时各专业人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 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

Abstract: China, with a very large population and broad land area,has numerous lakes and rivers.Since China is between the Eurasis and the Pacific ,where monsoon pervades,the seas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istributed unevenly.From of old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government paid much mention to the defense of the flood ,and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had been decreased .however ,there are a great many of rivers need to be reformed. Besid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the higher standards for counteracting the flood, so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s a long rough road to go.

组织与指导洪涝灾害应急处置流程图

组织与指导洪涝灾害应急处置流程图 启动

备注: 一、关于洪涝灾害事件分级 (一)特别重大(Ⅰ级)事件 1、较大范围内(一个设区市以上)24小时累计面雨量超过150毫米,或48小时累计面雨量超过230毫米,或72小时累计面雨量超过300毫米,并且省气象局(台)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2、钱塘江干流及乌溪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阳江等重要支流和瓯江干流、东苕溪干流等一条主要江河控制站或杭嘉湖平原河网代表站水位全面超过保证水位(危急水位)。 3、新安江水库水位达到106.5米,并预报将超过107米。 (二)重大(Ⅱ级)事件 1、较大范围内(一个设区市以上)24小时累计面雨量达100—150毫米,或48小时累计面雨量达160—230毫米,或72小时累计面雨量达200—300毫米,并且省气象局(台)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暴雨或大暴雨。 2、某一区域出现短历时强降雨,3小时超过300毫米,并出现重大灾害。 3、钱塘江干流及乌溪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阳江等重要支流和瓯江干流、东苕溪干流等一条主要江河控制站或杭嘉湖平原河网代表站水位全面接近或部分达到保证水位(危急水位),并根据预报将超过保证水位(危急水位)。 4、新安江水库水位达到105米,并预报将超过106.5米。 (三)较大(Ⅲ级)事件

1、较大范围内(一个设区市以上)24小时累计面雨量达80—100毫米,或48小时累计面雨量达120—160毫米,或72小时累计面雨量达150—200毫米,并且省气象局(台)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暴雨或大暴雨。 2、某一区域出现短历时强降雨,3小时达200-300毫米,并出现较大灾害。 3、钱塘江干流及乌溪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阳江等重要支流和瓯江干流、东苕溪干流等一条主要江河控制站或杭嘉湖平原河网代表站水位全面超过警戒水位,并根据预报水位仍将上涨。 4、新安江水库水位达到104.5米,并预报将超过105.5米。 (四)一般(Ⅳ级)事件 1、较大范围内(一个设区市以上)24小时累计面雨量达50—80毫米,或48小时累计面雨量达80—120毫米,或72小时累计面雨量达100—150毫米,并且省气象局(台)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大雨或暴雨。 2、某一区域出现短历时强降雨,3小时达100—200毫米,并出现灾害。 3、钱塘江干流及乌溪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阳江等重要支流和瓯江干流、东苕溪干流等一条主要江河控制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 4、新安江水库水位达到103米,库区发生强降雨,水位迅速上升。 根据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的洪涝灾害事件分级,分别启动相应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应急响应行动。 二、关于紧急防汛期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一)江河干流、湖泊的水情超过保证水位或者河道安全流量的;(二)大中型和重要小型水库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的;(三)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的;(四)有其他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的情形。 在紧急防汛期,有权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作出紧急处置;可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决定采取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物、指定避灾临时安置点和其他必要的紧急措施;必要时,省防指可督促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依法实施陆地和水面交通管制;有关部门和单位可采取停止户外集体活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停课、工厂停工、市场停市以及交通管制等必要措施。在紧急避险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洪涝灾害知识讲解

洪涝灾害 考点解读 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知识清单 1._______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洪涝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主要类型。洪水是________不能被江河、湖泊容纳,________而泛滥的现象。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________、排水不畅的________。 3.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________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温带________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________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________容易发生涝渍。 4.我国洪水灾害总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多_______少;_______多_______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_______坡和_______坡多,_______坡和_______坡少。 5._______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洪水的_______分布与暴雨的_______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在东部_______,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6.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_______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七大江河的_______地区。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_______,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7.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人类不合理的_______利用,加重了洪灾的隐患。只有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_______与_______的过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减轻洪水灾情。 8.洪涝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因素中的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 1.洪水 2.洪水涝渍特大地表径流水位上涨蒸发弱低洼地 3.中低纬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洋中下游低湿洼地 4.东部西部沿海内陆东南西北 5.暴雨洪水时空时空季风区 6.中下游平原中下游平原排水不畅 7.土地水土流失低洼地 8.气象水文 要点精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7月10日,受强降雨影响,淮河流域沂河发生10年一遇较大洪水。沂河、沭河等发生洪水,南四湖、骆马湖等水位上涨,部分低洼地区出现内涝。 材料二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 材料三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 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 造成1998年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大范围的降雨过程.7月份长江中下游水文站的洪水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长江洪水主要发生在中游的江汉平原一带.这里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又是多路来水汇合的地方,如果各支流同时发生洪水,在这里相遇,必然酿成长江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关键性的还是部分蓄洪量比1954年要减少了很多.根据资料1998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亿立方米.而1954年洪水的安全蓄洪量约400多亿立方米,1998年蓄洪总量约为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多亿立方米. 这时,人们又会提出问题:长江水位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积提高了?①关于河床淤积情况 为了开发水电资源,我国在许多主要江河的中、上游都兴建了梯级水电站和小水库,这使江河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被大大弱化,并造成河湖的天然水面受限、河道淤积加重、河床堤坝争相提高的恶性循等结果.根据长期观测资料显示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但也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洪湖河段,这一河段受下荆江栽弯工程影响,因此栽弯河段上有冲刷,河床有淤积现象. ②关于湖泊淤积情况 近几十年来,由于通江湖泊遭盲目围垦,丧失面积达1200万公顷左右.仅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都因不合理的围垦开发而减少了576亿立方米的容积.湖泊容积缩小,导致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水位抬高,这种情况下汛期洪水水位一般高于境内地面10米左右,以致险象环生,防不胜防.例如: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了湖泊容量约为40多亿立方米,由于围垦了1600平方千米,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由于围垦1400平方千米,减少湖泊容量约80多亿立方米.湖北省的长江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锁,减少面积5700平方

水灾应急知识

水灾自救知识 北京一场大雨过后,一些车主开始在车中准备应急装备,很多人在网上讨论身处丁先生的处境如何自救、用什么器物帮助逃生,更多人开始思索学习一些技能和知识给自己的安全提供一道保障。希望这是国人普遍重视自救技能的开始;希望国内的大中小学校都能教授必要的自救技能,比如爬树,比如游泳,比如避震避火;希望国人能从自救教育中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也学会尊重别人的生命,这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是幸事。暴雨山洪发生前冷静沉着发生后果断应对 暴雨洪水发生前,在城区外居住的居民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建房,避免将房屋建在受河道出槽洪水顶冲的地方。不要人为侵占河道自然行洪断面。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山体变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缝迹象。城镇居民、商场、学校、厂矿企业等要熟悉周围环境,准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砂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商场、学校、广场等人群密集区要及时做好人员疏导转移等工作。 暴雨洪水发生后,发现重大征兆或已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弃。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当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

密切注意滑坡异象及时正确逃生自救 大雨过后或连续阴雨天气,是山体滑坡最易发生的时期。居住在有山体滑坡隐患的山脚低洼处,一时不能搬迁的居民,要随时注意检查房屋、地下室的墙面是否存有裂缝、裂纹;观察房屋周围的电线杆是否有向一方倾斜的现象;房屋附近的柏油马路是否发生变形等。一旦发现屋后山体有滑坡等迹象时,应立即向家人和周围邻居发出口头警报;同时通过电话或派专人迅速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并随时做好各项避险准备。在避险时,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避,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同时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易受水灾侵害地居民要注重日常防范 平时注意多学习一些防灾、减灾知识,养成汛期时关注天气预报的科学生活习惯,做到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好家庭防护准备,确保安全。密切注意汛期的洪水情报,服从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安排,及时避难。地处洼地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门槛,设置挡水土坝,以防止洪水进屋。家中常备如船只、救生衣等可以安全逃生的物品,并在汛期到来前检查是否可以随时使用。危房里及危房周围、危墙及高墙旁、洪水淹没的下水道、马路两边的下水井通及窨井、电线杆及高压线塔周围、化工厂及贮藏危险品的仓库,这些都是洪水来临时的危险地带,应注意避开。

(学生版)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类型11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思维建模 1.自然原因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水系特征河流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平原上河道弯曲 水文特征河流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河流含沙量大;水流缓慢,水流不畅气候异常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引起洪水泛滥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植被破坏 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围湖造田,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1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图11-1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规范演练 1.[2013·海南卷]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图11-2示意洪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 图11-2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2.图11-3为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1-3 (1)从图(a)到图(b),同纬度区域沿途主要自然景观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图(b)所示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指出图(b)中A—B沿线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图(a)所示的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试简要说明其危害有哪些。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1-4为欧洲某流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单位:米)。

关于全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今年暑假期间,我和一部分同学对今年全国遭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的灾情进行了了解,我们主要通过通信工具及传媒信息,像电视、网络、手机新闻、报刊杂志等.调查表明我们从现在开始要树立强烈地保护环境意识,并且行动起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受益匪浅,像灾难中人们对于生的渴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灾后八方支援的一派团结互助的景象及人们众志成城地要克服难关建立美好家园等.但最重要是我们作为现代人应该深刻意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并且开始做好防范于未然的工作,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开始关注并保护身边的环境乃至大自然的环境,爱护好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 二、调查对象: 夏季全国遭受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为了深入了解相关消息,我们搜集参考了大量资料.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我国遭受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的相关情况(山东,辽宁,舟曲等地),有以下: 一场特大暴雨8月9日突袭山东省聊城市,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据当地民政部门初步统计,聊城市8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7万公顷.其中,11日下午至12日上午,徒骇河重要支流

赵牛新河6处发生重大险情,部分堤段河水漫溢,严重危及附近村镇安全、、、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 洪涝灾害的危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 为何会多次出现这些洪涝灾害及各种自然灾害呢?这难道真的只是天灾人祸吗?不能说没有天灾人祸,而是世界各地频繁地出现这些灾难不难让人们进行深思.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生产,基本忽略了对我们地球母亲的关心,关心她是否还能负荷我们人类的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像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酸雨的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垃圾围城、、、鉴于以上,我们应该明白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许多事情当然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来做,比如控制二氧化碳的排

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

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 由于长时间、大面积降雨或者冰雪融化以及江河湖泊堤坝溃决等原因,致使单位时间内单位截面上的水流流量突然增大,超出水道的天然或人工限制界限的异常高水位水流,称之为洪水,而由此造成的灾害叫洪涝灾害。 一、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危害 (一)洪涝灾害的类型 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洪水。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暴雨洪水 这是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洪水,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 2.山岳洪水 系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 3.融雪洪水 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 4.冰凌洪水 主要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上。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上升,河流开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高纬度的下游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也容易造成灾害。在河流封冻时也有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 系指大坝或其他挡水建筑物发生瞬时溃决,水体突然涌出,造成下游地区灾害。 (二)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 1.季节性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部,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最基本、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这就基本决定了我国洪水发生的季节规律。 2.类似性 近70年中,全国发生了多次特大洪水,在历史上都可以找到与其成因和分布极为相似的特大洪水。 3.普遍性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具有产生多种类型洪水和严重洪水灾害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4.区域性 我国洪水灾害以暴雨成因为主,而暴雨的形成和地区关系密切。 5.破坏性 我国主要江河全年径流总量中的2/3都是洪水径流,降雨和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洪水威胁严重。 6.可防御性 虽然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多种努力,可缩小洪水灾害的影响程度和空间范围,减少洪灾损失,达到预防目的。 (三)洪涝灾害的危害性 1.洪水涉及地域广 我国受洪涝灾害威胁的地区总面积达万平方千米,耕地5亿亩1亩=666. 66平方米。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嫩江、辽河等八大江河的周边地区均受洪涝灾害的严重威胁。1998年夏季发生的长江全流域和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水,全国29个省(区、

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

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 1季节性。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洲内陆,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南北则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最基本、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大陆性季风气候,因此,降雨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这就基本决定了我国洪水发生的季节规律。春夏之交,我国华南地区暴雨开始增多,洪水发生机遇随之加大。受其影响的珠江流域的东江、北江,在5—6月易发生洪水,西江则迟至6月中旬至7月中旬。6—7月间主雨带北移,受其影响,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水。四川盆地各水系和汉江流域洪水发生期持续较长,一般自7月至10月。7月至8月为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主要洪水期。松花江流域洪水则迟至8月到9月。在季风活动影响下,我国江河洪水发生的季节变化规律大致如此。另外,浙江和福建由于受台风的影响,其雨期及易发生洪水期较长,为6月至9月。这是我国暴雨洪水的一般规律。在正常年份,暴雨进退有序,在同一地区停滞时间有限,不致形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但在气候异常年份,雨区在某区停滞,则将形成某一流域或某几条河流的大洪水。 2类似性。 近70年中,全国发生了多次特大洪水,在历史上都可以找到与其成因和分布极为相似的特大洪水。例如著名的1662年海河流域特大洪

水,由7天7夜的大暴雨所造成。暴雨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的大清河、子牙河流域,其中心位于滏阳河流域。这次暴雨的时空分布和1 963年海河南系大暴雨极为相似,都造成了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又如1801年海河北系特大洪水,是由淫雨和多次暴雨形成的。这又和1939年海河北系大洪水的雨情和灾情没有多大的差别。其他流域也有不同年份发生时空分布都极其相似的大洪水的情况,例如,著名的1931年和1954年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水等等。从全国来说,大洪水发生的年份也存在着相对集中的时期,30年代和50年代特别频繁,为丰水期。10年之中就分别发生大洪水8次和11次,平均1年左右就有一次大洪水发生。60年代至70年代的大洪水相对较少,20年中共发生大洪水4次。因此,进一步研究暴雨洪水的周期性规律,是防洪减灾的重要课题。 3普遍性。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具有产生多种类型洪水和严重洪水灾害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除沙漠、极端干旱区和高寒区外,我国其余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水灾害。我国地貌组成中,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0%,山区洪水分布很广,并且发生频率很高。平原约占总面积的20%,其中7大江河和滨海河流地区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防洪的重点地区。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当江河洪峰入海时,如与天文大潮遭遇,将形成大洪水。这种洪水对长江、钱塘江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得自然灾害事件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 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 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与泥石流灾害 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得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得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月29日,根据上述6省得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1月31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得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经济损失与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山西等省(市、区)共有417个县、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受灾,受灾人口4625、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10、6万人,因灾死亡69227人,失踪17923人,受伤37、4万人;倒塌房屋796、7万间,损坏房屋2454、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23、09亿元。5月12日15时4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5月12日22时15分提升为一级。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HAGUPIT)于9月19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得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1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9月21日下午加强为台风,9月22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黑格比”于9月24日早上6时45分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5级(48m/s)。台风“黑格比”具有强度强、移动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共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省1501、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47人(含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157、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9、1千公顷;倒塌房屋4、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3、3亿元。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降雨过程,降雨导致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严重洪涝受灾,其中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受灾较重,针对广西、广东、江西、湖南四省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此次大范围洪涝过程共造成2997、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87人,失踪10人,紧急安置转移254、0万人;农作物受灾1429、9千公顷,绝收207、2千公顷;倒塌房屋12、4万间,损坏房屋36、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36亿元。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洪涝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洪涝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洪涝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目的 为迅速、正确地对洪涝灾害事故进行应急响应和实施救援,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特制定本专项应急预案。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石横焦化公司洪涝灾害事故的紧急处置。 1.3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3.1事故类型:溺水、触电、停产。 1.3.2危害因素分析: 1.3. 2.1在抢险过程中,造成人员溺水或触电。 1.3. 2.2因降水大造成积水,夹杂着杂物倒灌入皮带地下通廊、配电室、煤场电缆沟等低洼区域,影响设备、设施正常运行,造成停产。 1.4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一旦发生洪涝灾害事故,遵循:恢复生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应对的原则进行应急救援。 1.5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 2 页共 2 页

1.5.1应急组织体系 为加强对抗灾抢险的组织领导,成立焦化公司洪涝灾害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1.5.2指挥机构职责 1.5. 2.1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完善及组织培训和演练; 1.5. 2.2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抢险和生产恢复工作; 1.5. 2.3事故原因的分析、处理、报告及预防措施的制定; 1.5. 2.4事故损失的统计等工作; 1.5. 2.5预案执行情况的评价、考核等工作。 2预防与预警 2.1危险源监控 各工段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各生产工段配合对各生产区域及生产作业过程加强事前检查,演练应急救援预案,磨合、协调运行机制,使救援力量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2.2预警行动 不管由于何种原因,一旦出现暴雨恶劣天气,引发焦化公司洪涝灾害事故的征兆,即进入预警状态,立刻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同时各专业人员和岗位人员马上处于应救援急状态,生产工段全力配合。 第 2 页共 2 页

中国的洪涝灾害(教案)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并对防洪提出建议. 2.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与洪涝灾害发生的相互关联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并根据图片和资料,综合分析淮河(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结合我国洪涝灾害发生和分布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确立起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1.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2.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模拟实验, 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图片录像---98抗洪视频. 中国的洪涝灾害 1.出示<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情>表.请学生据表中数据说出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特点(现状)。 2.以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为例,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探究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实验模拟1:用一剪口透明塑料瓶,在靠其底部的壁上开一口,并接上一段引水管,模拟洪水的发生。)观察实验并思考:瓶口溢水与哪些因素有关?(水,容器体积,出水管)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个因素?(水) (2)思考: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水,出水管,容器体积分别模拟洪涝发生地区的哪些要素或能力?(水――降水;出水管――河流泄洪能力;容器体积――洪涝发生地区河湖水库等的蓄水能力) (3)(实验模拟2:取等量的二份水,分别以不同速度向容器内注水。)观察并思考:怎样的降水容易引发洪涝?我国降水有什么特点?暴雨发生的机会多吗?(板画并解释我国夏季风北进与雨带的时空分布,说明我国暴雨范围广、历时长、强度大、频率高等特点,成为我国洪涝灾害易发的最主要原因) (4)(实验模拟3:将水均匀较快的速度注入容器,并调节出水管的角度。)观察:出水管怎么放更容易使水位升高。并展示淮河流露地形图,思考分析:淮河流域地形与洪涝的关系。(5)展示淮河流域水系图。观察流域支流和河道情况。思考:淮河流域河流水系与洪涝的关系。 (6)展示淮河中上游(与树争地)和中下游(与水争地)地貌图(google earth截图),分析人类活动与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7)交流探讨:针对中国的实际,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利的措施防治洪涝? (8)练习――展示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移动示意图思考: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旱涝灾害的关系 3小结 4板书

城市洪涝灾害原因分析与防灾减灾探讨

城市洪涝灾害原因分析与防灾减灾探讨摘要:本文对城市洪涝灾害产生得原因进行客观得分析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得应对办法,还论述了城防规划、建设、预报、预警、应急预案等工作得重要性、同时提醒人们:人类来自自然,生存于自然环境之中,应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才会有美丽得家园、安宁得城市、关键词:城市;洪涝;原因;防灾;减灾;探讨 一、前言 最近几年我国城市洪涝灾害问题日渐突出,很多城市不同程度得遭遇了暴雨侵袭,引发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城市得正常生活,有得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及巨大得财产损失。城市就是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财富集中,一旦遭受洪灾,将造成政治影响与经济损失,因此探讨城市洪涝灾害原因及对策显得十分重要。 二、城市洪涝灾害形成得原因 城市洪涝灾害得产生就是一个较为复杂得问题,但造成洪涝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特别就是受极端降雨天气得影响如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因遭受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轮番袭击,人员、财产损失惨重。暴雨刷新了许多地区降雨量得历史记录,暴雨所到之处江河暴涨洪水泛滥成灾。多座城市出现水围城、车泡水以及交通中断、工厂关门、商店停业、学校停课、生活停水、停电等灾情。 2、城市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开发建设也随之愀然兴起。在历经几十年得城市区域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防

洪工程体系建设理应有更高标准得要求与建设,可就是大多数城市建设者思想意识上侧重于城市得开发建设而忽略了城市防洪规划与防洪工程建设。因此,城市防洪从规划、建设到资金得投入均显不足。据报载,目前全国有一半左右得城市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得防洪标准。可见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其防洪排涝能力无法与快速发展、扩张得城市相适应。所以,这样得城市在灾害面前自然要吃亏。 3、城市地面排水规划、建设滞后城市区域得快速扩张使城区内高楼大厦、房地产、工厂企业、商店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所占有得不透水面积与地面道路硬化面积骤然增加。而相对得城区内透水面积却随之减少,地面下渗能力便大幅减小。在同等降雨量得条件下,城区地面雨水汇集速度就加快。城市泄水排涝设施又没有相应得规划建设,遇上大暴雨、强降雨排水不畅就必然导致街道成河道、地下车库成水库,要就是遇上持续强降雨街道还可行舟。 4、与水争道,作茧自缚。一些城市或企业在扩大发展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打着各种冠冕堂皇得幌子,非法填、堵、占用或出卖城市周边上下游河道、河沟、滩塗、低洼地带与有限得极为宝贵得湿地搞房地产开发或另作它用,盲目扩大城市区域建设,与水争道,历史所形成得自然流态、自然调蓄洪区、生态环境人为破坏殆尽。人类如此作茧自縛,老天爷稍一发怒,自然灾害也就来了。 三、防灾减灾探讨 城市就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得中心,人口密集、社会财富集中,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造成人员、财产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