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工作接地的区别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工作接地的区别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工作接地的区别

重复接地就是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在零干线的一处或多处用金属导线连接接地装置.在低压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线路中,施工单位在安装时,应将配电线路的零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接地,零干线上每隔1千米做一次接地.对于距接地点超过50米的配电线路,接入用户处的零线仍应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

二次接地:对强电来说,变压器已经接地,如果你在室内又打一根地线,叫二次接地. 从电子线路来说:电路板上只能在最粗的地线端接地,而不能在距离较远的地方接地,否则,两个接地端之间会有压降,会造成自激、干扰等毛病.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工作接地的区别

工作接地的定义:由于电气系统的需要,在电源中性点与接地装置作金属连接称为工作接地。

重复接地的定义:在工作接地以外,在专用保护线PE上一处或多处再次与接地装置相连接称为重复接地。保护接地的定义:保护接地将用电设备与带电体相绝缘的金属外壳和接地装置作金属连接称为保护接地。

保护接零的定义:在TN供电系统中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PE线与电源中性点连接,而与接地点无直接联系。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区别

以保护人身安全为目的,把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接地或接零,叫做保护接地及保护接零。 1、保护接地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电源系统中,当接到这个系统上的某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时,如果人站在地上用手触及外壳,由于输电线与地之间有分布电容存在,将有电流通过人体及分布电容回到电源,使人触电,如图6-7-13所示。在一般情况下这个电流是不大的。但是,如果电网分布很广,或者电网绝缘强度显著下降,这个电流可能达到危险程度,这就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没有保护接地的电动机一相碰壳情况 保护接地就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用足够粗的金属导线与大地可靠地连接起来。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措施后,设备外壳已通过导线与大地有良好的接触,则当人体触及带电的外壳时,人体相当于接地电阻的一条并联支路,如图6-7-14所示。由于人体电阻远远大于接地电阻,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避免了触电事故。

装有保护接地的电动机一相碰壳情况 保护接地应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系统中。 2、保护接零 2.1. 保护接零的概念 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使人身遭受触电危险,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变压器的中性点相连接者称为保护接零。保护接零(又称接零保护)也就是在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零线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图6-7-15是采用保护接零情况下故障电流的示意图。当某一相绝缘损坏使相线碰壳,外壳带电时,由于外壳采用了保护接零措施,因此该相线和零线构成回路,单相短路电流很大,足以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如熔断器)迅速熔断,从而将漏电设备与电源断开,从而避免人身触电的可能性。

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用于380/220V、三相四线制、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配电系统。 在电源的中性点接地的配电系统中,只能采用保护接零,如果采用保护接地则不能有效地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如图6-7-16所示,若采用保护接地,电源中性点接地电阻与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均按4Ω考虑,而电源电压为220V,那么当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使电气设备外壳带电时,则两接地电阻间的电流将为: 中性点接地系统采用保护接地的后果 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是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要求选定的,如果设备的额定电

重复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的概念

重复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的概念 重复接地就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零干线的一处或多处用金属导线连接接地装置。低压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线路中,施工单位在装置时,应将配电线路的零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接地,零干线上每隔1千米做一次接地。对于距接地点超过50米的配电线路,接入用户处的零线仍应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零线重复接地能够缩短故障继续时间,降低零线上的压降损耗,减轻相、零线反接的危险性。中国电工网学习园地。 维护零线发生断路后,当电器设备的绝缘损坏或相线碰壳时,零线重复接地还能降低故障电器设备的对地电压,减小发生触电事故的危险性。因此零线重复接地在供电网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这一作用却往往被人们忽视了什么叫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就是变压器处中性点接地,维护接地是设备金属外壳经接地线接到接地体上,维护接零就是金属外壳接保护零线,重复接地就是维护零线(就是由中性点引出的接到金属外壳零线)隔一段距离接地。 TN-C系统和TN-C-S系统中,为使电路或设备达到运行

的要求的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该接地称为工作接地或配电系统接地。 工作接地的作用是坚持系统电位的稳定性,即减轻低压系统由高压窜入低压系统所发生过电压的危险性。如没有工作接地则当10kV高压窜入低压时,低压系统的对地电压上升为5800V左右。 当配电网一相故障接地时,工作接地也有抑制电压升高的作用。如没有工作接地,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对地电压可上升到接近相电压,另两相对地电压可上升到接近线电压。如有工作接地,由于接地故障电流经工作接地成回路,对地电压的漂移”受到抑制,线电压0.4kV配电网中。中性点对地电压一般不超过50V另外两相对地电压一般不超过250V 什么叫保护接地? 维护接地,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平安而进行的接地。所谓维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资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局部(即与带电局部相绝缘的金属结构局部)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维护接线方式。接地维护一般用于配电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中,用以保证当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漏电时产生的对地电压不逾越平安范围。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有什么区别

低压配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 可分为: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 其中IT系统和TT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 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直接接地(过去 称为保护接地);TN系统的设备外露可 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中性点 直接电气连接(过去称为接零保护)。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系统接地的 文字符号的意义规定如下: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 T--一点直接接地; 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 分的对地关系: T--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N--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 地点直接电气连接(在交流系统中,接地点通常就是中性点)。 后面还有字母时,这些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 S--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 O--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 (1)IT系统: 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是对地绝缘的或经高阻抗接地,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即:过去称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的保护接地。 其工作原理是:若设备外壳没有接地,在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设备外壳带上了相电压,若此时人触摸外壳,就会有相当危险的电流流经人身与电网和大地之间的分布电容所构成的回路。而设备的金属外壳有了保护接地后,由于人体电阻远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在发

生单相碰壳时,大部分的接地电流被接地装置分流,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从而对人身安全起了保护作用。 IT系统适用于环境条件不良,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场所,以及易燃、易爆的场所。 (2)TT系统: 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亦直接接地,且与电源中性点的接地无关。即:过去称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地。 其工作原理是:当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接地电流经保护接地装置和电源的工作接地装置所构成的回路流过。此时如有人触带电的外壳,则由于保护接地装置的电阻小于人体的电阻,大部分的接地电流被接地装置分流,从而对人身起保护作用。 TT系统在确保安全用电方面还存在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几种常见接地形式的简介与区别(带图)范文

建筑工程供电使用的基本供电系统有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等,但这些名词术语内涵不是十分严格。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此作了统一规定,称为TT系统、TN系统、IT系统。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系统。下面内容就是对各种供电系统做一个扼要的介绍。 (一)工程供电的基本方式 根据IEC规定的各种保护方式、术语概念,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即TT、TN和IT系统,分述如下。 (1)TT方式供电系统:TT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系统。第一个符号T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T表示负载设备外露不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联接,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在TT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地,如图1-1所示。这种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由于有接地保护,可以大大减少触电的危险性。但是,低压断路器(自动开关)不一定能跳闸,造成漏电设备的外壳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属于危险电压。 2)当漏电电流比较小时,即使有熔断器也不一定能熔断,所以还需要漏电保护器作保护,困此TT系统难以推广。 3)TT系统接地装置耗用钢材多,而且难以回收、费工时、费料。 现在有的建筑单位是采用TT系统,施工单位借用其电源作临时用电时,应用一条专用保护线,以减少需接地装置钢材用量。 把新增加的专用保护线PE线和工作零线N开,其特点是: ①共用接地线与工作零线没有电的联系; ②正常运行时,工作零线可以有电流,而专用保护线没有电流; ③TT系统适用于接地保护占很分散的地方。 (2)TN方式供电系统这种供电系统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工作零线相接的保护系统,称作接零保护系统,用TN表示。它的特点如下。 1)一旦设备出现外壳带电,接零保护系统能将漏电电流上升为短路电流,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主要区别和优缺点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主要区别: (1)保护原理不同保护接地是限制设备漏电后的对地电压,使之不超过安全范围。在高压系统中,保护接地除限制对地电压外,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促使电网保护装置动作的作用;保护接零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漏电形成单相短路,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动作,以及切断故障设备的电源。此外,在保护接零电网中,保护零线和重复接地还可限制设备漏电时的对地电压。 (2)适用范围不同保护接地即适用于一般不接地的高低压电网,也适用于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如装设漏电保护器)的低压电网;保护接零只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3)线路结构不同如果采取保护接地措施,电网中可以无工作零线,只设保护接地线;如果采取了保护接零措施,则必须设工作零线,利用工作零线作接零保护。保护接零线不应接开关、熔断器,当在工作零线上装设熔断器等开断电器时,还必须另装保护接地线或接零线。 保护接零的优点 防电器外壳带电,若采用保护接地,在接地电阻RG符合要求不大于4欧姆的条件下,如果电器外壳带上220V的电压,则保护接地回路,短路电流I=U/(R0+RG)=220/(4+4)=27.5(A),其中R0是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电阻叫工作接地电阻。为了保证保护设备可靠的动作,接地短路电流不小于自动开关整定电流的1.25倍或为容丝熔断电流的3倍,因此,上式中的短路电流仅能保证断开整定电流不超过27.5/1.25、即22A的自动开关,或27.5/3、即9.2A 的熔断器,如果保护设备的额定电流值大于上述值,保护设备就不能迅速、可靠的动作。此时,电器设备外壳上将长期存在对地电压,对操作电器的人员是非常危险的。而采用保护接零,电器外壳绝缘击穿时的短路电流远大于27.5(A),只要合理选择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当绝缘击穿造成单相短路,短路电流通常很大,足以使保护装置迅速切断电源,消除触电的危险。可见在接地电网中,为防止用电设备外壳带电伤人,采用保护接零比采用保护接地效果好的多。 保护接零的缺点 由低压公用电网或农村集体电网供电的电气设备应采用保护接地,不得采用保护接零。这是因为公用电网和农村集体电网,低压线路的维护水平较低,供电线路长,零线断线的可能性存在,若采用保护接零,万一零线断线,一台用电设备外壳带电,此低压系统的所有用电设备都带电非常危险。 单相负荷线路保护零线不得借用工作零线否则,如果接零线路松落或折段,将会使设备金属外壳带电或当零线与火线接反时使外壳带电。 采用保护接零,只能消除电器的外壳与电源的火线连接的严重故障,不能排除电器外壳的漏电故障,所以电器外壳在采用保护接零的同时,还应采取其他保护措施消除电器外壳的漏电故障,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安装电流型漏电保护器。 必须有可靠的短路保护或过电流保护装置相配合,各种保护装置必须按照安全要求选择和整

保护接零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保护接零地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在广泛使用地三相四线制系统中采用保护接地是不安全地.如在大型超市地冷藏柜中采用保护接地,一旦发生漏电事故,冷藏柜上就会长期带有地对地电压,形成事故隐患,危及顾客地安全.那么,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哪种保护措施才是正确地呢?实际上,我国地低压配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地三相四线制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应该采用保护接零作为防止间接触电地安全技术措施.所谓地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平时不带电地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中性线连接起来. 保护接零地基本原理如下:电机正常工作时,零线不带电压,由于电机外壳是与电源零线连接地,人体触摸设备外壳等于触摸零线,并无触电危险.当电机发生“碰壳”故障时,其金属外壳将相线与零线直接接通,单相接地故障遂成为单相短路,因为零线阻抗很小(如截面为平方毫米地绝缘铝导线,每百米阻抗不大于Ω),短路电流可达电机额定电流地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大多数情况下足以使安装在线路上地熔断器或其他过流保护装置动作,从而切断电源.

另外,人们还在努力探讨如何在保护接地地基础上加以改进,使之能够在三相四线制线路上使用.首先,若设法降低保护接地电阻,设备地对地电压也会相应下降,同时还能增大短路电流,促使过流保护装置动作.但是,进一步减小接地电阻值,势必增加接地装置地费用和工程难度,实际上也很难实现(要求降到Ω以下).所以,在电气安全技术地发展史上,人们曾对保护接地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地应用持否定态度. 近年来,随着高灵敏度电流型漏电保护器地推广使用,大大放宽了对接地电阻值地要求.换句话说,保护接地作为安全保护措施已被应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地三相四线制电网中,并被称为“系统”,其保护原理是:一旦有电机发生“碰壳”故障,且漏电电流超过,则漏电保护器能在内切断电源,从而保证人身地安全.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这两种保护方式,从保护原理到适用范围,都有着根本区别.因此,实际使用中要特别注意选择恰当地保护方式,否则极易造成事故隐患.在中性点不接地地电网中,应采用保护接地措施;在中性点直接接地地低压电网中,应采用保护接零作为安全措施.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基本原理和不能混用的原因

团队的补充2011-04-14 22:24 以下内容也许对你有帮助 一、保护接地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中,当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时,接地短路电流经接地体和人体同时流过。由于人体的电阻RR(1700Ω)要比接地电阻RD(4Ω)大数百倍,流经人体的电流也比流过接地体的电流小数百倍。当接地电阻极小(小于4Ω)时,流过人体电流几乎等于零。另外,由于接地电阻很小,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时,所产生的压降也很小,故外壳对大地的电压是很低,人站在大地上去碰触外壳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很低,不会有危险。显然,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采用保护接地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轻间接触电的危险。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采用保护接地措施后,一旦电气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此时故障电流的流经路径为:电源(如U相)——故障设备的外壳——保护接地体RR——大地——中性点接地体RR——回到电源中性点。若此时恰好有人触及故障设备的外壳,就相当于人体电阻RR并联在保护接地电阻RD两端,此时,可求得接地故障电流IG为: 应注意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27.5A的故障电流是不足以使电路的过流保护装置(如熔断器、自动开关的脱扣器等)动作的,这将使得用电设备外壳上长期存在110V的对地电压,对人体是很不安全的。 二、保护接零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在广泛使用的三相四线制系统中采用保护接地是不安全的。如上述在大型超市的冷藏柜中采用保护接地,一旦发生漏电事故,冷藏柜上就会长期带有110V的对地电压,形成事故隐患,危及顾客的安全。那么,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哪种保护措施才是正确的呢?实际上,我国的低压配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380/220V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应该采

白话说电气_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的区别与详解(有图)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1什么是工作接地,什么是保护接地? 工作接地,在正常或故障情况下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而将电力系统中某一点接地称为工作接地。例如电源(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或经消弧线圈)接地,能维持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变,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线圈的中性点接地,能保证一次系统中相对低电压测量的准确度,防雷设备的接地是为雷击时对地泄放雷电流。 保护接地,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进行接地称为保护接地。电气设备上与带点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通常因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导致意外带电,容易造成人身触电事故。为保障人身安全,避免或减小事故的危害性,电气工程中常采用保护接地。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统称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人身触电事故、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这两种保护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护原理不同。接地保护的基本原理

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露电流,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一旦超过某一整定值保护器就能自动切断电源;接零保护的原理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在绝缘损坏后碰壳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时,利用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二是适用范围不同。根据负荷分布、负荷密度和负荷性质等相关因素,《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将上述两种电力网的运行系统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划分。TT系统通常适用于农村公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地保护方式;TN系统(TN系统又可分为TN-C、TN-C-S、TN-S三种)主要适用于城镇公用低压电力网和厂矿企业等电力客户的专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零保护方式。当前我国现行的低压公用配电网络,通常采用的是TT或TN-C系统,实行单相、三相混合供电方式。即三相四线制380/220V配电,同时向照明负载和动力负载供电。三是线路结构不同。接地保护系统只有相线和中性线,三相动力负荷可以不需要中性线,只要确保设备良好接地就行了,系统中的中性线除电源中性点接地外,不得再有接地连接;接零保护系统要求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确保保护中性线的存在,必要时还可以将保护中性线与接零保护线分开架设,同时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必须具有多处重复接地。 低压配电系统中,按保护接地的形式,分为TN系统,TT系统,IT系统。

电器设备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规定(通用版)

电器设备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规定(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27

电器设备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规定(通用 版) 1.所有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以及和电气设备连接的金属构架等,必须采取有效的接地或接零保护。 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的电气装置应采用保护接地。接地体、接地线及其连接必须严格按《上海地区低压用户电气装置规程》的要求选材和安装。接地网应定期检查、测试,其接地电阻不得超过4Ω。 3.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电气装置应采用保护接零。接零保护装置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安装。低压架空线路的干线和分支线始端和终端以及沿线每一公里处应有重复接地,配电箱及起重机道轨也应有重复接地,其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

4.同一供电系统中,不准将一部分电气设备接地,而将另一部分电气设备接零。 5.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应以并联方式与零干线连接。零线的断面不应小于相线载流量的一半。零线上不准装设开关和熔断器。单相电气设备必须设置单独的保护零线,不得利用设备自身的工作零线兼做接零保护。 6.塔吊的接地极应在轨道的两端各设一组,每超过25m,应增设一组,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7.金属脚手架、井架、塔吊和长度超过10m的建筑物,应按规定设置防雷装置和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 第一,什么叫做接地 接地有两种,一种是工作接地,一种是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大地的零电位,保护接地的目的是为了人身安全。 第二,有关接地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是IEC 60364,国家标准是GB16895。这两部标准都是强制性标准,也即任何配电系统,都必须无条件地百分百执行的标准。 第三,什么叫做零线 零线,指的就是PEN线,它的正确名称又叫做保护中性线。 我们来看我们早已熟知的IEC60364中有关TN-C接地系统的图,如下: 相信,这张图大家不陌生,至少我在知乎中也引用了N遍。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张图。这张图的接地系统是TN-C。这里的T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注意看图的左侧,我们看到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其用途是获得地电位,也即零电位。所以,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又被称为工作接地。 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开始,这条线被称为PEN线,也即零线。 零线这个名词颇有争议。不过,零线的知名度相当高,连老奶奶级别的人都知道,可见这个词汇还会长久存在下去。

第四,什么叫做保护接零 注意看,上图的中下部有两只负载,左边一只需要引入三条相线和中性线,右边一只仅需要引入三条相线即可。我们来看PEN线是如何接到负载中去的。 我们看到,PEN线首先接到负载的外壳,然后再接到中性线输入端子。这就是保护接零。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大家已经知道,零线的正确名称是保护中性线,并且保护是第一位的,中性线是第二位的。由此可知,在国际标准IEC60364中,TN-C接地系统的PEN线被首先引至设备外壳的意义就是保护人身安全。 注意:负载的外壳也即外露导电部分不直接接地,而是接到保护中性线PEN线上或者保护线PE上,这种做法在IEC60364中用符号N来表示。所以上图的接地系统属于TN接地系统,而将PEN线也即零线直接连接到用户端,这种接地系统被称为TN-C系统。 实际接线中,PEN线首先引入零线端子,再引入到外露导电部分的专用端子,和IEC60364的TN-C原图恰好相反。 第五,TN-C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上图中,如果PEN线在两只负载的中间断裂,前面一只负载的外壳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但后面一只负载的外壳就会有问题。 我们来看下图: 我们看到,PEN线在中间断裂。如果恰好断点前后的负载都发生了单相接零故障,断裂点前部的PEN接地良好,由IEC60364的TN-C原图可知,PEN线和用电设备的外壳电压不会上升;然而PEN线断裂点后部,因为PEN线与用电设备的外壳直接连接,而用电设备的外壳已经出现了单相接零,因此断裂点后部的PEN线上的电压会上升,最高会升到相电压220V。 这是TN-C接地系统最薄弱之处。也因此,TN-C系统严禁使用在会发生爆炸的场合,例如油库、煤矿等等。 为了防止出现上述情况,TN-C系统必须重复接地: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知识图文解析(附注意事项)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知识图文解析 (附注意事项) 概念 (1)保护接地: 电气设备的导体部分或者外壳用足够容量的金属导线或导体可靠的与大地连接,当人体触及带电外壳时,人体相当于接地电阻的一条并联支路,由于人体电阻远远大于接地电阻,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将会很小,避免了人身触电事故。 (2)保护接零: 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零线做良好的金属或者导体连接。当某一相绝缘损坏致使电源相线碰壳,电气设备的外壳及导体部分带电时,因为外壳及导体部分采取了接零措施,该相线和零线构成回路。由于单相短路电流很大,使线路

保护的熔断器熔断。从而使设备与电源断开,避免了人身触电伤害的可能性。 适用范围 (1)保护接地: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电源系统中。 (2)保护接零:适用于中性点接地的三相电源系统中(一些民用三相四线中性点接地系统也采用保护接地,但必须是配合带有漏电保护的开关使用)。 保护原理及危害分析 (1)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当人体触及电气设备的导体部分或者外壳时,人体相当于一个与接地电阻并联支路的一个大电阻。若按人体电阻值1000Ω(通常人体电阻值为1000~2000Ω)计算,设备外壳所带电压为220V时,那么无保护接地时流经人体的电流为:Ir=220/Rr=220mA(人体可以承受的最大交流电

流/交流摆脱电流为10mA)。 (2)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在380V/220V三相四线制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配电系统中,只能采用保护接零,采用保护接地则不能有效地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若采用保护接地,电流中性点接地电阻按4Ω考虑,而电源电压为220V,那么当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使电气设备的外壳带

接地的分类

接地的分类 各种接地的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又可分为交流工作接地和直流工作接地。 1、工作接地: 由于运行和安全的需要,为保证供电电源在正常或故障的情况下,能可靠地工作而进行的接地。 1)直流工作接地 在通信系统中,为保证通信设备正常运行而设置的接地系统称为工作接地。所谓工作接地,就是利用大地这个导体构成回路,来传输能量和信息。同时,利用工作接地的方式来降低电信回路中的串音,抑制电信线路中的各种电磁干扰,提高通信线路的传输质量。在各通信局、站的工作接地系统中,包括“电池的正极接地”、“交换机的外壳接地”、“载波机和载波机架接地”以及“总配线架接地”等。 程控交换机室内地线布线系统要比纵横制严格,必须采用一点接地原则,即引入到程控交换机室内的接地线只能接到一次接地端子,再由该端子引到各个机架。 表3-1 通信局站接地电阻要求 2)交流工作接地 按照IEC(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接地制式一般由两个字母组成,必要时可以加后续字母。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接地点对地的关系: T表示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 I表示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和地绝缘,或由一点经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地的关系: T表示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和配电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N表示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和配电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或与该点引出的导体相连接。 261

262 后续字母表示中性线和保护线之间的关系: C 表示中性线N 和保护线PE 合并为PEN 线, S 表示中性线和保护线分开, C-S 表示电源侧为PEN 线,从某点分开为N 及 PE 线。 根据以上的分法,安接地制式划分的配电系统有TN-S 、TN-C 、TN-C-S 、TT 、IT 。 根据我国《低压电网系统接地形式的分类、基本技术要求和选用导则》的规定,低压电网系统接地的保护方式可分为: 接零系统(TN 系统)、接地系统(TT 系统)和不接地系统(IT 系统)三类。 (1) TN -C 系统 TN -C 系统为三相电源中性线直接接地的系统,通常称为三相四线制电源系统,其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如图3-1(a )所示。TN -C 系统没有专设PE 线,所以受电设备外露的导电部分直接与N 线连接,这样也能起着保护作用。 图3-1 低压配电系统中接零系统的几种方案 (2) TN -S 系统 TN -S 系统即为三相五线制配电系统。如图3-1(b )所示,这是目前通信电源交流供电系统中普遍采用的低压配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在TN -S 系统中,采用了与电源接地点直接相连的专用PE 线(交流保护线或称无法零线,该线上不允许串接任何保护装置与电气设备),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均与PE 线并接,从而将整个系统的工作线与保护线完全隔离。这种方案有如下优点: a. 一旦中性线断线,不会像TN -C 系统中那样,使断点后的受电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可能带上危险的相电压。 b. 在各相电源正常工作时, PE 线上无电源,而所有设备外露导电的部分都经各自的PE 线接地,所有各自PE 线上无电磁干扰。 总的来说, TN -S 方案工作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保护性能好,应用范围广。 (3) TN -C -S 系统 此方案由TN -C 和TN -S 组合而成,如图3-1(c )所示。整个系统中有一部分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系统。往往用于环境条件较差的场合。 (4)必须注意: 1)工场的电源若来自TN-S 系统,则配电箱内的N 排必须与PE 排绝缘。若来自TN-C 系统,则配电箱内的N 排与PE 排必须用导线连成一体。 2)四极断路器可用于TT 或TN-S 系统,控制三根相线、一根中性线的切入或断开。

重复接地 工作接地 保护接地

重复接地 重复接地就是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在零干线的一处或多处用金属导线连接接地装置。在低压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线路中,施工单位在安装时,应将配电线路的零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接地,零干线上每隔1千米做一次接地。对于距接地点超过50米的配电线路,接入用户处的零线仍应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 重复接地的优点 零线重复接地能够缩短故障持续时间,降低零线上的压降损耗,减轻相、零线反接的危险性。在保护零线发生断路后,当电器设备的绝缘损坏或相线碰壳时,零线重复接地还能降低故障电器设备的对地电压,减小发生触电事故的危险性。因此零线重复接地在供电网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这一作用却往往被人们忽视了。 注意! 在TN-S(三相五线制)系统中,零线是不允许重复接地的。零线是旧称,此处已经不准确,三相五线的各线为3根相线、一根中性线、一根接地保护线(即PE线)。不允许重复接地是因为如果中性线重复接地,三相五线制漏电保护检测就不准确,无法起到准确的保护作用。故,零线不允许重复接地,实际上是漏电检测点后不能重复接地。 种类 1、防雷接地: 为把雷电迅速引入大地,以防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 防雷装置如与电报设备的合用一个总的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最小值要求。 2、交流工作接地 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大地作金属连接。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 3、安全

安全用电的接地与接零保护技术示范文本

安全用电的接地与接零保护技术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用电的接地与接零保护技术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了保障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在安装时必须对设备 进行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 (1)保护接地 是指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接地极之间做可 靠的电气连接。它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 时,如果人体触及此外壳时,由于人体的电阻远大于接地 体电阻,则大部分电流经接地体流人大地,而流经人体的 电流很小。这时只要适当控制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4Ω), 就可减少触电事故发生。但是在TT供电系统中,这种保护 方式的设备外壳电压对人体来说还是相当危险的。因此这 种保护方式只适用于TT供电系统的施工现场,按规定保护

接地的电阻不大于4Ω。 (2)保护接零 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中的零线或专用零线直接做电气连接,称为保护接零。它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短路电流经零线而成闭合电路,使其变成单相短路故障,因零线的阻抗很小,所以短路电流很大,一般大于额定电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大的单相短路将使保护装置迅速而准确的动作,切断事故电源,保证人身安全。其供电系统为接零保护系统,即TN系统。保护零线是否与工作零线分开,可将TN供电系统划分为TN-C、TN-S和TN-C-S三种供电系统。 1)TN-C供电系统。它的工作零线兼做接零保护线。这种供电系统就是平常所说的三相四线制。但是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时,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所以保护线所连接的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的区别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 接地保护:为防止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危险,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体相连,称为接地保护。 接零保护:为防止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使人身遭受触电危险,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变电器中性线相连接就称为接零保护。 接地:在电力系统中,将电气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作良好的电气联接叫接地。 接零:将电气设备和用电装置的金属外壳与系统零线相连接叫做接零。 接地与接零的目的:一是为了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工作性接地),另一目的是为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保护性接地和接零) 接地保护适用于三相三线或三相四线制的电力系统。在这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破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份,例如变压器、电动机以及其它电器等的金属外壳和底座均可采用接地保护。(一般电厂均采用三相四线制系统) 接零保护适用于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外壳可采用接零保护。当采用接零保护时,除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必须采取工作接地以外,同时对零线要在规定的地点采取重复接地。 中性点: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的三相绕组星形联接的公共点称为中性点,如果三相绕组平衡,由中性点到各相外部接线端子间的电压绝对值必然相等。 零点:如果中性点是接地的则该点又称为零点。 中性线:从中性点引出的导线称作中性线;而从零点引出的导线称作零线。 三相五线制系统:三相四线制系统中,除中性线之外,再从电源中性点单独引出一根保护线(PE线)所形成的系统,称为三相五线制系统。,通常用在低压配电系统中。

中性线具有如下功能:用来接使用相电压的设备;用来传导三相不平衡电流和单相电流;用来减少负荷中性点的电压偏移。 PE线功能:保障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触电及带电外壳时的触电事故。通过保护线(PE),将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份的金属外壳接到电源中性点的接地点去。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接地时,即形成单相短路,使设备或系统的保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设备,防止人身触电。 电气设备因绝缘下降或损坏时,会引起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带电,人体一旦触及就会发生触电事故,为了保障人身安全,需要采取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措施。 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接地装置进行良好的连接,叫做保护,简称接地。 有了保护接地,当人体触及到带电的金属外壳是时,由于人体电阻与接地电阻并联,且人体电阻(约1千欧左右)远比接地电阻(约4欧)大,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要比流过经接地装置的电流小得多,对于人的危险程度就显著地减小了。保护接地通常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也可用于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统。 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用导线与电力系统的零线可靠连接,这就是保护接零,保护接零用于380伏或220伏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统。有了保护接零,当设备外壳带电时,故障电流就由火线流经设备外壳到零线,再回到变压器的中性点,由于故障回路的电阻,电抗很小,所以故障电流很大,强大的电流能把闸刀开关内或熔断器内的保险丝熔断,切断电源,从而就可避免人体遭受触电的危险。保护接零必须由单位统一施工,在零干线上统一引入专用的保护接零线至每个住户。要没有统一施工,每家每户自行从自家的零线(实际是零支线)上采取所谓的“保护接零”,是很危险的,应禁止。 接地保护也叫第三种接地保护措施,就是把可能发生漏电的设备外壳使用可靠的接地线连接到大地。接零保护是把设备外壳连接到中性线后在电力变压器侧集中接地,由于电力线路中零线可能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的区别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 接地保护:为防止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危险,将电气设备得金属外壳与接地体相连,称为接地保护。 接零保护:为防止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使人身遭受触电危险,将电气设备得金属外壳与变电器中性线相连接就称为接零保护。 接地:在电力系统中,将电气设备与用电装置得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作良好得电气联接叫接地。 接零:将电气设备与用电装置得金属外壳与系统零线相连接叫做接零。 接地与接零得目得:一就是为了电气设备得正常工作(工作性接地),另一目得就是为了人身与设备得安全(保护性接地与接零) 接地保护适用于三相三线或三相四线制得电力系统。在这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破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得金属部份,例如变压器、电动机以及其它电器等得金属外壳与底座均可采用接地保护。(一般电厂均采用三相四线制系统) 接零保护适用于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得低压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外壳可采用接零保护。当采用接零保护时,除电源变压器得中性点必须采取工作接地以外,同时对零线要在规定得地点采取重复接地。 中性点:发电机、变压器与电动机得三相绕组星形联接得公共点称为中性点,如果三相绕组平衡,由中性点到各相外部接线端子间得电压绝对值必然相等. 零点:如果中性点就是接地得则该点又称为零点。 中性线:从中性点引出得导线称作中性线;而从零点引出得导线称作零线。 三相五线制系统:三相四线制系统中,除中性线之外,再从电源中性点单独引出一根保护线(PE线)所形成得系统,称为三相五线制系统。,通常用在低压配电系统中。中性线具有如下功能:用来接使用相电压得设备;用来传导三相不平衡电流与单相电

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的定义

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地定义 保护接地,为防止电气装置地金属外壳、配电装置地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地接地; 保护零线-其实也就是地线,就是其中某根电线接触物体时,让漏保开关能及时跳闸,不击伤人,所称保护零线. 两种接线方式都为保护人身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使电工设备地金属外壳接地地措施.可防止在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下金属外壳带电时强电流通过人体,以保证人身安全. 保护接地适用于不接地电网.这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破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地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 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地电气设备外壳、构架、支架通过接地和大地接连起来叫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地作用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地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地金属连接,降低接点地对地电压,避免人体触电危险. 把电工设备地金属外壳和电网地零线连接,以保护人身安全地一种用电安全措施.在电压低于伏地接零电网中,若电工设备因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而使金属外壳带电时,形成相线对中性线地单相短路,则线路上地保护装置(自动开关或熔断器)迅速动作,切断电源,从而使设备地金属部分不致于长时间存在危险地电压,这就保证了人身安全.

多相制交流电力系统中,把星形连接地绕组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使其与大地等电位,即为零电位.由接地地中性点引出地导线称为零线.在同一电源供电地电工设备上,不容许一部分设备采用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采用保护接地(见接地).因为当保护接地地设备外壳带电时 ,若其接地电阻′较大,故障电流不足以使保护装置动作,则因工作电阻地存在,使中性线上一直存在电压=,此时 ,保护接零设备地外壳上长时间存在危险地电压,危及人身安全. 保护接零就是将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地金属部分,用导线与系统进行直接相连地方式.采取保护接零方式,保证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地主要区别是: ()保护原理不同 保护接地是限制设备漏电后地对地电压,使之不超过安全范围.在高压系统中,保护接地除限制对地电压外,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促使电网保护装置动作地作用;保护接零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漏电形成单相短路,促使线路上地保护装置动作,以及切断故障设备地电源.此外,在保护接零电网中,保护零线和重复接地还可限制设备漏电时地对地电压. ()适用范围不同 保护接地即适用于一般不接地地高低压电网,也适用于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如装设漏电保护器)地低压电网;保护接零只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地低压电网.

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的区别与详解(有图有真相)

明确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两个概念 1什么是工作接地,什么是保护接地? 工作接地,在正常或故障情况下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而将电力系统中某一点接地称为工作接地。例如电源(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或经消弧线圈)接地,能维持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变,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线圈的中性点接地,能保证一次系统中相对低电压测量的准确度,防雷设备的接地是为雷击时对地泄放雷电流。 保护接地,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进行接地称为保护接地。电气设备上与带点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通常因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导致意外带电,容易造成人身触电事故。为保障人身安全,避免或减小事故的危害性,电气工程中常采用保护接地。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统称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人身触电事故、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这两种保护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护原理不同。接地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露电流,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一旦超过某一整定值保护器就能自动切断电源;接零保护的原理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在绝缘损坏后碰壳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时,利用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二是适用范围不同。根据负荷分布、负荷密度和负荷性质等相关因素,《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将上述两种电力网的运行系统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划分。TT系统

通常适用于农村公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地保护方式;TN系统(TN系统又可分为TN-C、TN-C-S、TN-S三种)主要适用于城镇公用低压电力网和厂矿企业等电力客户的专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零保护方式。当前我国现行的低压公用配电网络,通常采用的是TT或TN-C系统,实行单相、三相混合供电方式。即三相四线制380/220V配电,同时向照明负载和动力负载供电。三是线路结构不同。接地保护系统只有相线和中性线,三相动力负荷可以不需要中性线,只要确保设备良好接地就行了,系统中的中性线除电源中性点接地外,不得再有接地连接;接零保护系统要求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确保保护中性线的存在,必要时还可以将保护中性线与接零保护线分开架设,同时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必须具有多处重复接地。 低压配电系统中,按保护接地的形式,分为TN系统,TT系统,IT系统。 如果家用电器未采用接地保护,当某一部分的绝缘损坏或某一相线碰及外壳时,家用电器的外壳将带电,人体万一触及到该绝缘损坏的电器设备外壳(构架)时,就会有触电的危险。相反,若将电器设备做了接地保护,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就会沿接地装置和人体这两条并联支路分别流过。一般地说,人体的电阻大于1000欧,接地体的电阻按规定不能大于4欧,所以流经人体的电流就很小,而流经接地装置的电流很大。这样就减小了电器设备漏电后人体触电的危险。

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零的区别

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零的区别? 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零同时用是否更好? 工作接地就是将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其主要作用是系统电位的稳定性,即减轻低压系统由于一相接地,高低压短接等原因所产生过电压的危险性,并能防止绝缘击穿。 保护接地是指将电气装置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装置连接起来,以防止该部分在故障情况下突然带电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保护接零是指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用金属导体与系统中的零线连接起来,当设备绝缘损坏碰壳时,就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短路电流流经相线——零线回路,而不经过电源中性点接地装置,从而产生足够大的短路电流,使过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切断漏电设备的电源,以保障人身安全。 备注:保护接零适用于电压低于1KV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电路。 而采用保护接零时要特别注意,在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低压电网中;不允许将有的设备接地、有的设备接零。由于一般的低压系统的电源中性点一般都接地,所以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大多采用保护接零,以确保安全。 重复接地就是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在零干线的一处或多处用金属导线连接接地装置。在低压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线路中,施工单位在安装时,应将配电线路的零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接地,零干线上每隔1千米做一次接地。对于距接地点超过50米的配电线路,接入用户处的零线仍应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 在TN-S(三相五线制)系统中,零线是不允许重复接地的。零线是久称,此处已经不准确,三相五线的各线为3根相线、一根中性线、一根接地保护线及pe线。不允许重复接地是因为如果中性线重复接地,三相五线制漏电保护检测就不准确,无法起到准确的保护作用。故,零线不允许重复接地实际上是漏电检测点后不能重复接地。 为了人身安全和电力系统工作的需要,要求电气设备采取接地措施。平常按接地目的的不同,一般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三种,如图所示。图中的接地体是埋入地中并且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导体。 工作接地 电力系统由于运行和安全的需要,常将中性点接地(见图),这种接地方式称为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有下列目的: 降低触电电压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当一相接地而人体触及另外两相之一时,触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