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机实验7答案

上机实验7答案

上机实验7答案
上机实验7答案

------------------------------------------------

---------------------------------

---------------------------------

线

------------------------------------------------

线

不 要

------------------------------------------------

---------------------------------

---------------------------------

线

------------------------------------------------

线

不 要

MATLAB课后实验答案

%实验一MATLAB运算基础 %第一题%(1) z1=2*sin(85*pi/180)/(1+exp(2)) %(2) x=[2,1+2i;-0.45,5]; z2=0.5*log(x+sqrt(1+x.^2)) %(3) a=-3.0:0.1:3.0; z3=(exp(0.3*a)-exp(-0.3*a))/2.* sin(a+0.3)+log((0.3+a)/2) %(4) t=0:0.5:2.5; z4=t.^2.*(t>=0&t<1)+(t.^2-1).*( t>=1&t<2)+(t.^2-2*t+1).*(t>=2&t <3)%第二题 A=[12 34 -4;34 7 87;3 65 7]; B=[1 3 -1;2 0 3;3 -2 7]; A+6*B A-B+eye(size(A)) A*B A.*B A^3 A.^3 A/B B\A [A,B] [A([1,3],:);B^2]%第三题 A=[1 2 3 4 5;6 7 8 9 10;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B=[3 0 16;17 -6 9;0 23 -4;9 7 0;4 13 11] C=A*B F=size(C) D=C(F(1)-2:F(1),F(2)-1:F(2)) whos%第四题 %(1): A=100:999; B=rem(A,21); C=length(find(B==0)) %(2): A='lsdhKSDLKklsdkl'; k=find(A>='A'&A<='Z'); A(k)=[] %实验二MATLAB矩阵分析与处理 %第一题 E=eye(3); R=rand(3,2); O=zeros(2,3); S=diag([2,3]);%判断AB是否相等 A=[E,R;O,S];A^2 B=[E,(R+R*S);O,S^2] %第二题 H=hilb(5) P=pascal(5) Hh=det(H) Hp=det(P) Th=cond(H) Tp=cond(P) %第三题: A=fix(10*rand(5)) H=det(A)Trace=trace(A) Rank=rank(A)Norm=norm(A) %第四题: A=[-29,6,18;20,5,12;-8,8,5] [V,D]=eig(A)%数学意义略 %第五题方法一: %(1): A=[1/2,1/3,1/4;1/3,1/4,1/5;1/4, 1/5,1/6]; b=[0.95,0.67,0.52]'; x=inv(A)*b %(2): B=[0.95,0.67,0.53]'; x=inv(A)*B %(3): cond(A) %第五题方法二: A=hilb(4) A(:,1)=[] A(4,:)=[] B=[0.95,0.67,0.52]'; X=inv(A)*B B1=[0.95,0.67,0.53]'; X1=inv(A)*B1 N=cond(B) N1=cond(B1) Na=cond(A) %矩阵A为病态矩阵 %第六题 A=[1,4,9;16,25,36;49,64,81] B=sqrtm(A) C=sqrt(A) %sqrtm函数是以矩阵为单位进行计算,sqrt函数是以矩阵中的元素进行计算 %实验三选择程序结构设计 %第一题程序一 x=[-5.0,-3.0,1.0,2.0,2.5,3.0,5. 0]; y=[]; %建立存放所有y值的矩阵

数据库上机实验题目和答案

试用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检索王丽同学所学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select Cno ,Cname from c where Cno in (select cno from sc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sname='王丽' ))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 where sex='男' and age>23 3.检索‘c01’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女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 where sex='女' and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c01') 4.检索s01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select cno from c where cno not in (select cno from sc where sno ='s01') 5.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sc.sno from s,sc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 having count(https://www.doczj.com/doc/da210766.html,o)>=2 6.每个学生选修的课程门数。 解法一: select so.sno sno,https://www.doczj.com/doc/da210766.html,ount,s.sname from(select sc.sno sno,count(sc.sno) ccount from sc,s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 ) so,s where s.sno=so.sno 解法二: select sc.sno sno,s.sname,count(sc.sno) ccount from sc,s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sname

c语言上机实验实验七

实验七 (2018-12-03~2018-12-05) 一、实验名称: 指针。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指针的概念,会定义和使用指针变量; (2)能正确使用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 (3)能正确使用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4)了解指向指针的指针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必做题) 本次实验要求同学们事先在纸介质上编好解决下面问题的源程序,然后才允许进实验室上机调试。 以下均用指针方法编程: (1)下面程序的功能是:用选择法排序,将输入的数按由小到大的次序排列。先仔细阅读程序及注释,然后根据题意填空。 main() { int i,j,k,t,*p; int a[10]; for(i=0;i<10;i++) scanf("%d",&a[i]); /*输入数据*/ p=a; /*指针p指向数组a*/ for(i=0;i<9;i++) { k=i; /*变量k中存放最终需要交换的元素的位置*/ for(j=i+1;j<10;j++) if( ________ ) k=j; /*有更小的元素值时更新k的指向*/ if(k!=i) /*当k被更新后就需要交换数据*/ { t=*(p+k); *(p+k)=*(p+i); ______________; } for(p=a;p

(2)以下程序的功能是:用函数实现a, b两个整数的交换。程序的部分语句如下,请先仔细读程序及注释,然后在此基础上写出完整的程序(缺少的语句可直接写在预留的空白处),并对新写的语句加上注释,最后上机调试通过。 main() { int a,b,*pa,*pb; scanf("%d%d",&a,&b); pa=&a; /*指针pa指向整数a*/ pb=&b; /*指针pb指向整数b*/ printf("a=%d,b=%d\n",a,b); swap(pa,pb); /*调用函数swap,实参为指针*/ printf("a=%d,b=%d\n",a,b); } swap(p1,p2) /*定义函数swap,完成交换功能*/ int *p1, *p2; /*形参说明*/ … (3)调试下列程序,使之具有如下功能:任意输入2个数,调用两个函数分别求: ⑴2个数的和, ⑵2个数交换值。 要求用函数指针调用这两个函数,结果在主函数中输出。 main() { int a,b,c,(*p)(); scanf("%d,%d",&a,&b); p=sum; *p(a,b,c); p=swap; *p(a,b); printf("sum=%d\n",c); printf("a=%d,b=%d\n",a,b); } sum(int a,int b,int c) { c=a+b; } swap(int a;int b) { int t; t=a; a=b; b=t; } 调试程序时注意参数传递的是数值还是地址。 (4) 在主函数中任意输入10个数存入一个数组,然后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这10个数, 要求:数组中元素按照输入时的顺序不能改变位置。

实验5(答案)

实验五 连续系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深刻理解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在分析连续系统的时域特性、频域特性及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掌握根据系统函数的零极点设计简单的滤波器的方法。 2.掌握利用MATLAB 分析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频响特性和零极点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 MATLAB 提供了许多可用于分析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函数,主要包含有系统函数、系统时域响应、系统频域响应等分析函数。 1. 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 连续时间LTI 系统可用如下的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 ) ()( )()(01)1(1)(t y a t y a t y a t y a n n n n ++++-- )()( )()(01)1(1)(t x b t x b t x b t x b m m m m ++++=-- 已知输入信号x (t )以及系统初始状态)0(,),0('),0()1(----n y y y ,就可以求出系统的响应。 MATLAB 提供了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的函数,可以计算上述n 阶微分方程描述的连续系统的响应,包括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单位阶跃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 在调用MATLAB 函数时,需要利用连续系统对应的系数函数。对微分方程进行Laplace 变换即可得系统函数: 1110111)()()(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X s Y s H n n n n m m m m ++++++++==---- 在MATLAB 中可使用向量和向量分别保存分母多项式和分子多项式的系数: ],,,,[011a a a a a n n -= ],,,,[011b b b b b m m -= 这些系数均按s 的降幂直至s 0排列。 ● 连续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 (t )的计算 impulse(sys)计算并画出系统的冲激响应。 参数:sys 可由函数tf(b,a)获得。其中: ],,,,[011a a a a a n n -= ],,,,[011b b b b b m m -= h=impulse(sys, t) 计算出系统在向量t 定义的区间上的冲激响应, 向 量h 保存对应区间的系统冲激响应的输出值。 ● 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g (t )的计算 step(sys)计算并画出系统的阶跃响应。

大一C语言上机实验试题和答案

实验一上机操作初步(2学时) 一、实验方式:一人一机 二、实验目的: 1、熟悉VC++语言的上机环境及上机操作过程。 2、了解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初步了解C程序的特点。 三、实验内容: 说明:前三题为必做题目,后两题为选做题目。 1、输出入下信息:(实验指导书P79) ************************* Very Good ************************* 2、计算两个整数的和与积。(实验指导书P81) 3、从键盘输入一个角度的弧度值x,计算该角度的余弦值,将计算结果输出到屏幕。(书 P3) 4、在屏幕上显示一个文字菜单模样的图案: ================================= 1 输入数据 2 修改数据 3 查询数据 4 打印数据 ================================= 5、从键盘上输入两个整数,交换这两个整数。 四、实验步骤与过程: 五、实验调试记录: 六、参考答案: 1、#include void main( ) { printf(“********************\n”); printf(“ Very Good\n”); printf(“********************\n”); } 2、#include void main( ) { int a,b,c,d; printf(“Please enter a,b:”); scanf(“%d,%d”,&a,&b); c=a+b; d=a*b; printf(“%d+%d=%d\n”,a,b,c); printf(“%d*%d=%d\n”,a,b,d);

汇编上机实验七 分枝程序

汇编上机实验七分枝程序 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间接转移指令JMP BX实现多岔分枝的方法。 2、宏替换指令MACRO及ENDM。 3、符号扩展指令CBW。 实验程序: disp macro msg lea dx,msg mov ah,9 int 21h mov ah,4ch int 21h endm stack segment stack db 256 dup(0) stack ends data segment parm db 16 dup(?) brtable dw offset bra,offset brb,offset brc dw offset brd,offset bre,offset brf msga db 'I like my IBM-PC!$' msgb db 'How are you!$' msgc db 'Nibao College$' msgd db 'This is a sample$' msge db 'Wellcome use my coputer!$' msgf db 'Theassemder language of 8088$' errms db 'Error!! invalid parameter!!$'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start: mov ax,data mov es,ax mov si,80h lea di,parm mov cx,16 cld rep movsb mov ds,ax cmp parm,2 jc err mov al,parm+2 sub al,30h jc err

数据库实验五题目答案

实验五 实验5.1 数据查询 1)要求 以School数据库为例,在该数据库中存在四表格,分别为: ●表STUDENTS(sid, sname, email, grade); ●表TEACHERS(tid, tname, email, salary); ●表COURSES(cid, cname, hour); ●表CHOICES(no, sid, tid, cid, score) 在数据库中,存在这样的关系:学生可以选择课程,一个课程对应一个教师。在表CHOICES中保存学生的选课记录。 按以下要求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操作: (1)查询年级为2001的所有学生的名称并按编号升序排列。 程序: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s where grade='2001' order by sid asc; (2)查询学生的选课成绩合格的课程成绩。 程序:Select score from choices where score>'59';

(3)查询课时是48或60的课程的名称。 程序:select cname from courses where hour='48'or hour='60'; (4)查询所有课程名称中含有data的课程编号。 程序:select cid from courses where cname like'%data%';

(5)查询所有选课记录的课程号(不重复显示)。 程序:select distinct cid from choices; (6)统计所有教师的平均工资。 程序:select avg(salary) from teachers;

实验五数值积分参考答案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理解积分理论中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思想方法; 2 了解定积分近似计算的矩形法、梯形法与抛物线法; 3 会用MATLAB 语言编写求定积分近似值的程序,会用MALAB 中的命令求定积分。 二 实验准备素材 见附件。 三 实验内容 1.(不定积分)用int 计算下列不定积分,并用diff 验证 ?dx x x 2 sin ,?+x dx cos 1,?+1x e dx ,?xdx arcsin ,?xdx 3sec 2.(定积分)用trapz,int 计算下列定积分 ?10sin dx x x ,?10dx x x ,?π20)2sin(dx x e x ,?-102dx e x 3.(椭圆的周长) 用定积分的方法计算椭圆1492 2=+y x 的周长 4.(二重积分)计算积分??≤+++y y x dxdy y x 222)1( 5. (广义积分)计算广义积分 ?∞∞-+-dx x x 421)exp(,?10)tan(dx x x ,?-1021sin dx x x 7.1 syms x; g1=int(x.*sin(x).*sin(x)) g1 = x*(-1/2*cos(x)*sin(x)+1/2*x)+1/4*sin(x)^2-1/4*x^2

clear;syms x; d1=diff(x*(-1/2*cos(x)*sin(x)+1/2*x)+1/4*sin(x)^2-1/4*x^2) syms x; g2=int(1/(1+cos(x))) g2 = tan(1/2*x) clear;syms x; d2=diff(tan(1/2*x)) syms x; g3=int(1/(exp(x)+1)) g3 = log(exp(x))-log(exp(x)+1) clear;syms x; d3=diff(exp(x))-log(exp(x)+1)) syms x; g4=int(finverse(sin(x))) g4 = x*asin(x)+(1-x^2)^(1/2) clear;syms x; d4=diff(x*asin(x)+(1-x^2)^(1/2)) syms x; g5=int(sec(x).^3) g5 = 1/2/cos(x)^2*sin(x)+1/2*log(sec(x)+tan(x)) clear;syms x; d5=diff(1/2/cos(x)^2*sin(x)+1/2*log(sec(x)+tan(x))) 7.2 x=10e-100:0.001:1; y=sin(x)./x; trapz(x,y) clear all;syms x;

华南农业大学C语言实验上机实验第四版参考答案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指导与习题 参考答案(第四版) (学生改编) 实验 1 C语言程序初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程序的特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使用在线评判系统。 二、实验内容 1. 运行第一个C程序 [题目:The first C Program] 将下列程序输入visual c++ ,编译、连接和运行该程序。 #include"stdio.h" main() { printf("The first C Program\n"); } [具体操作步骤] (1)在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 (2)保存程序,取名为 a1.c。 (3)按照第一章中介绍的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程序。 (4)按照第三章介绍的方法,将代码提交到在线评判系统,系统返回“通过”,则该题完成。

2. 在在线评判系统中提交实现了计算a+b功能的程序 [题目1001:计算a+b] 由键盘输入两个整数,计算并输出两个整数的和。实现该功能的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a, b; scanf("%d%d", &a, &b); printf("%d", a + b); } (1)在程序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 (2)保存程序,取名为 a2.c。 (3)按照前二章中介绍的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程序。 (4)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输入 15 30↙ (↙表示输入回车符) (5)如果看到如下输出结果,则表明15+30 的结果正确,如果得不到如下结果,则需检查并更正程序。 45 (6)按照第三章中介绍的方法进入在线评判系统。 (7)显示题目列表,点击题号为1001,题名为“计算a+b”的题目。 (8)查看完题目要求后,点击页面下端的“sumbit”,参照第二章提交程序的方法提交程序a2.c。 (9)查看评判结果,如果得到“accepted”则该题通过,否则返回第一步检查程序是否正确。 3 实验 2 基本数据类型、运算和表达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和实型的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2)掌握不同的类型数据之间赋值的规律。 (3)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 算符的使用。 (4)进一步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 变量的定义 [题目 1117:变量定义,按要求完成程序] 下面给出一个可以运行的程序,但是缺少部分语句,请按右边的提示补充完整缺少的语句。#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a, b; /*定义整型变量a和b*/

Windows7-操作系统上机实训

第二章中文版Windows7 操作系统 上机实训 实验1 Windows 7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2.掌握窗口、菜单基本操作。 3.掌握桌面主题的设置 4.掌握任务栏的使用和设置及任务切换功能 5.掌握“开始”菜单的组织 6.掌握快捷方式的创建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鼠标的使用 (1)指向:将鼠标依次指向任务栏上每一个图标,如将鼠标指向桌面右下角时钟图标显示计算机系统日期。 (2)单击:单击用于选定对象。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将鼠标移到桌面上的“计算机”图标处,图标颜色变浅,说明选中了该图标,如图2-1。 图2-1 选定了的“计算机”图标 (3 拖动:将桌面上的“计算机”图标移动到新的位置。(如不能移走,则应在桌面上空白处右击,在快捷菜单的”查看”菜单中,选将“自动排列图标”前的对勾去掉)。 (4)双击:双击用于执行程序或打开窗口。双击桌面上的“计算机”图标,即打开“计算机”窗口,双击某一应用程序图标,即启动某一应用程序。 (5)右击:右击用于调出快捷菜单。右击桌面左下角“开始”按钮,或右击任务栏上空白处、右击桌面上空白处、右击“计算机”图标,右击一文件夹图标或文件图标。都会弹出不同的快捷菜单。 2、桌面主题的设置在桌面任一空白位置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个性化”,出现“个性化”设置窗口。 (1)设置桌面主题 选择桌面主题为Aero 风格的“风景”,观察桌面主题的变化。然后单击“保存主题”,保存该主题为“我的风景”,如图2-2。

图2-2 个性化设置窗口 (2)设置窗口颜色单击图2-2 下方的“窗口颜色”,打开如图2-3 所示“窗口颜色和外观”窗口,选择一种窗口的颜色,如“深红色”,观察桌面窗口边框颜色的从原来的暗灰色变为了深红色,最后单击“保存修改”按钮。 图2-3 “颜色和外观”设置窗口

matlab实验五答案1

实验五 1、编写程序,该程序在同一窗口中绘制函数在 []0,2π之间的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步长 为200/π,线宽为2个象素,正弦曲线设置为蓝色实线,余弦曲线颜色设置为红色虚线,两条曲线交点处,用红色星号标记并标注sin(x)=cos(x);通过函数方式在生成的图形中添加注释,至少应包括:标题,文本注释,图例和坐标轴标注。%x=linspace(0,2*pi,1000);x=[0:pi/200:2*pi]sinx =sin(x);cosx =cos(x); k=find(abs(sinx-cosx)<1e-2);x1=x(k); plot(x,sinx,'LineWidth',2) hold on ,plot(x,cosx,'r:','LineWidth',2)hold on ,plot(x1,sin(x1),'r*')xlabel('x:(0-2\pi)'); ylabel('y:sin(x)/cos(x)'); title('正弦-余弦曲线'); text(x1+0.1,sin(x1),'sin(x)=cos(x)');legend('sin(x)','cos(x)'); 1 2 34 5 6 7 x:(0-2π) y :s i n (x )/c o s (x ) 正弦-余弦曲线 2、绘制图像:双曲抛物面:22 x y z =- ,1616x -<<,44y -<<,并对绘制的双曲抛物面尝试进行视点控制。 [X,Y]=meshgrid(-16:0.4:16,-4:0.1:4);Z =X.^2/16-Y.^2/4; subplot(1,3,1),plot3(X,Y,Z),view(0,180),title('azimuth =0,elevation =180'); subplot(1,3,2),plot3(X,Y,Z),view(-37.5,-30),title('azimuth =

实验五 连接查询参考答案

--创建学生视图 if exists (select * from dbo.sysobjects where id = object_id(N'[dbo].[v_stu]') and OBJECTPROPERTY(id, N'IsView') = 1) drop view [dbo].[v_stu] go create view v_stu as select sid, sname, ssexy, sbdate, Datediff(year, sbdate, getdate()) as sage, stele, ugrade.gid, gname, gyear, udept.did, dname, daddr, dtele, demail, uteacher.tid, tname, tsexy, tbdate, tfield, tprof, tele, qq, email, msn from ustudent, ugrade, udept, uteacher where ustudent.gid=ugrade.gid and ugrade.did=udept.did and ugrade.tid=uteacher.tid --创建选修课程视图 if exists (select * from dbo.sysobjects where id = object_id(N'[dbo].[v_sc]') and OBJECTPROPERTY(id, N'IsView') = 1) drop view [dbo].[v_sc] go create view v_sc as select ustudent.sname, usc.*, cname, credit, pcid, chour, cattr, cnum from ustudent, usc, ucourse where ustudent.sid=usc.sid and usc.cid=ucourse.cid --1、显示所有学生的详细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名称,入学年份select sid, sname, ssexy, sage, gname, gyear from v_stu --2、显示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同学的名单,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名称、入学年份 select sid, sname, ssexy, sage, gname, gyear from v_stu where dname='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3、显示选修了“数据库”的所有同学的学号、姓名 select sid, sname from v_sc where cname='数据库' --4、显示白云同学的班主任老师的姓名、联系电话 select tname, tele from v_stu

上机实验七 二维数组

上机实验七二维数组 学号: 姓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二维数组的基本概念,如何定义二维数组,如何初始化二维数组。 2.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如最大最小值(或位置)、转置数组等。 3.掌握gets(s)、put(s)等字符串函数的作用:把以回车结束的键盘输入的字符串赋值给字符数组s。 二.实验内容 第1题、求一个3×4矩阵的所有靠外侧的的元素之和。 第2题、已知一个3×4矩阵a[3][4]={{1,2,3,4},{1,2,3,4},{1,2,3,4}},打印输出其转置矩阵。 第3题、给定一个N*N的方阵,求出其上三角元素之和。

第4题、打印杨辉三角形前10行。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10 5 1 …………………… 第5题、假设一个班级有5名学生,每个学生有6门课的成绩,请求出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和每门课的平均成绩。 第6题、将一个整数字符串转换为整数输出。(注:整数字符串和整数是不同的,比如"123"是一个整数字符串,每个元素都是一个数字,但不能进行数 值运算,而123是一个整数,可以进行数值运算。两者外观形态相似, 本质不同)

第7题、编写一个字符串复制程序,它的功能是把一个字符串的所有内容复制给另一个字符串,并输出复制后的字符串。 第8题、编写一个求字符串长度的程序,它的功能求出一个字符串中有效字符的个数。 第9题、编写一个字符串连接程序,它的功能是把两个不知道长度的字符串s1、s2的内容连接成为一个字符串,并保存在字符串s1中。(提示:要定义 足够长的字符串s1)

第10题、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为回文,如果是输出“yes”,否则输出“no”。 所谓回文是指正读和反读相同的字符串,比如“12321” 第11题、有一篇文章,共有3行文字,每行有80个字符,统计这篇文章中各个英文字母的个数。(提示:可以定义一个长度为26的整型数组num, 分别记录26个英文字母的个数,比如读入的字母为'a',则num[0]++, 读入的字母为'b',则num[1]++,......) 第12题、该程序功能:输入1个字符串,按字母出现次序输出其中所出现过的大写英文字母。如运行时输入字符串"FONTNAME and FILENAME",应输出"F O N T A M E I L"。该文件中“/***** N ***** /”的下一行中有错误,请改正!

实验5(2) 参考答案

实验5(2) 类的继承与派生 参考答案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 (1)掌握单继承和多重继承下派生类的定义方法,理解基类成员在不同的继承方式下不同的访问属性。 (2)正确定义派生类的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理解定义一个派生类对象时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调用次序。 (3)理解同名冲突的产生原因,会使用虚基类来解决第三类同名冲突问题,并理解引入虚基类后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 (4)理解赋值兼容的相关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题目1:定义一个车基类,派生出自行车类和汽车类,并以自行车类和汽车类为基类共同派生出摩托车类,每个类都要定义带有参数的构造函数。自行车类分别使用private、protected、public三种方式来继承车基类,观察基类成员在派生类中的访问属性;观察自行车类、汽车类和摩托车类对象定义时构造、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最后将车基类定义为虚基类再观察程序运行结果。题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定义基类V ehicle,它具有两个保护成员变量:MaxSpeed、Weight,有3个公有的成员函数:Run( )、Stop( )、Show( ),以及带参数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再定义一个从Vehicle 公有继承的Bicycle类,增加保护属性的成员变量Height,定义Bicycle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改造Show函数,用于输出本类中的完整信息。main( )函数中定义Bicycle类对象,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顺序,以及各成员函数的调用。使用跟踪的方法观察程序运行的每一步究竟调用的是哪一个函数。 ②在上一步基础上,将继承方式分别修改为protected和private,再重新编译,观察这时的报错信息并进行分析。 ③将Bicycle类的继承方式恢复为public,代码回到①的状态,再在Bicycle类下面增加一个第二层汽车类Car的定义,Car也是公有继承基类Vehicle,其中增加了一个保护成员变量SeatNum,表示汽车有几个座位,其定义方式与类Bicycle类似。主函数中定义该类对象,观察运行结果。 ④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再定义一个第三层类MotorCycle,该类以公有方式继承了第二层的Bicycle和Car类。定义其构造函数,要调用两个直接基类的构造函数,再改造函数Show( ),输出所有四个成员变量的信息。主函数中只定义类MotorCycle的对象并调用相应的函数,代码请参考实验指导1的④。程序进行编译,会产生4个错误、8个警告,因为存在二义性问题,在同名成员前增加“基类名::”以消除二义性直到程序正确,观察运行结果。 ⑤再将代码恢复至上一步未修改前,即存在4个错误、8个警告的状态,再作一定的修改,将Vehicle声明为虚基类以消除二义性,同时修改第三层类的构造函数,其余代码不变,具体请参考实验指导1的⑤。观察运行结果,理解此时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及用虚基类消除二义性的原理。 参考程序如下:

2010C语言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2010C语言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长沙理工大学2010C语言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一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及数据描述四、程序清单 1.编写程序实现在屏幕上显示以下结果: The dress is long The shoes are big The trousers are black 答案: #include main() { printf("The dress is long\n"); printf("The shoes are big\n"); printf("The trousers are black\n"); } 2.改错题(将正确程序写在指定位置) 正确的程序为: #include main() {

printf("商品名称价格\n"); printf("TCL电视机¥7600\n"); printf("美的空调¥2000\n"); printf("SunRose键盘¥50.5\n"); } 2.编写程序: a=150,b=20,c=45,编写求a/b、a/c(商)和a%b、a%c(余数)的程序。 答案: #include main() { int a,b,c,x,y; a=150; b=20; c=45; x=a/b; y=a/c; printf("a/b的商=%d\n",x); printf("a/c的商=%d\n",y);

x=a%b; y=a%c; printf("a/b的余数=%d\n",x); printf("a/c的余数=%d\n",y); } 4. 设变量a的值为0,b的值为-10,编写程序:当a>b时,将b赋给c;当a<=b时,将a赋给c。(提示:用条件运算符) 答案: #include main() { int a,b,c; a=0; b=-10; c= (a>b) ? b:a;

【大学】C语言上机实验七

【关键字】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实习)报告 实验(实习)名称实验七实验(实习)日期得分指导教师耿学华 系大气科学专业气候学年级2010 班次 2 姓名王玥彤学号04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组定义的规则 2,掌握C语言数组的基本用法。 3掌握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传递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运行下面的程序,根据结果可以说明什么? #include int main() { int num[5]=; int i; for(i=0;i<=5;i++) printf("%d",num[i]); return 0; } 2为一个冒泡程序设计尝试用例,并尝试之。 3操作符&用以求一个变量的地址,这在函数scanf中已经使用过了。现在要你设计一个程序,返回一个3×5的二维数组个元素地址,并由此说明二维数组中个元素是按什么顺序储存的。 三、实验步骤 1 运行程序的时候,出现下面的结果。 是因为a的下标超出了范围,到了A5,本来只应该到A4的。 修改后: #include int main() { int num[5]=; int i; for(i=0;i<5;i++) printf("%d",num[i]); return 0; } 运行后的结果就正确了: 2 #include

void sort( int [], int); int main() { int i,a[N]; for(i=0;ix[j+1] ) { t=x[j]; x[j]=x[j+1]; x[j+1]=t; } } } } 3 #include

实验5(1) 参考答案

实验5(1) 类的组合 参考答案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 (1)理解类组合的概念与作用。 (2)掌握对象成员的定义方法,理解对象成员的构造与析构方法。 (3)理解组合后类的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的调用次序。 (4)掌握对象成员中私有成员和保护成员的访问方法。 二、实验内容 题目1:对象成员的定义、构造与访问。 定义三个类Member1、Member2和New。Member2中包含有Member1类型的成员,New中包含有Member1与Member2类型的成员。程序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在Member1类中,它含有一个int型私有数据成员x以及三个公有成员函数。三个成员函数分别为构造函数、析构函数与显示函数show( )。show( )函数的作用是输出x的值。 ②在Member2类中,它含有三个私有数据成员,分别是Member1型的对象obj1、obj2与int型的数据y。此外,它还含有三个公有成员函数,分别是构造函数、析构函数与显示函数show( )。show( )函数的作用是输出y的值。 ③在New类中,它含有三个私有数据成员,分别是Member1型的对象m1、Member2型的对象m2与int型的数据z。此外,它还含有三个公有成员函数,分别是构造函数、析构函数与显示函数show( )。show( )函数的作用是输出z的值。 ④main( )函数中定义一个New型的对象,并调用show( )函数。 程序为: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Member1 { public: Member1(int a) { x = a; cout << "constructing Member1 " << x << endl; } ~Member1( ) { cout << "donstructing Member1\n"; } void show( ) { cout << "Member1 x = " << x << endl;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答案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答案 实验一: 1、请编写函数int fun(int *a, int *b),函数的功能是判断两个指针a和b所指存储单元的值 的符号是否相同;若相同函数返回1,否则返回0。这两个存储单元中的值都不为0。在主函数中输入2个整数、调用函数fun、输出结果。 #include int fun(int *a, int *b) { if (*a*(*b)>0) return(1); else return(0); } main() { int x,y; scanf("%d%d",&x,&y); if (fun(&x,&y)) printf("yes\n"); else printf("no"); } 2、计算1+2+3+……+100,要求用指针进行设计。即设计函数int fun(int *n)实现求 1+2+3+……+*n,在主函数中输入、调用、输出结果。 #include int fun(int *n) { int i,sum=0; for (i=1;i<=*n;i++) sum+=i; return(sum); } main() { int x,sum; scanf("%d",&x); printf("the sum is %d\n",fun(&x)); } 3、函数的功能是求数组a中最大数的位置(位序号)。在主函数中输入10个整数、调用函

数fun、输出结果。 #define N 10 #include void input(int *a,int n) { int i; for (i=0;i*max) max=a+i; return(max-a); } main() {int a[N],maxi; input(a,N); maxi=fun(a,N); printf("\n the max position is %d\n",maxi); } 4、请编写函数fun(int *a,int n, int *odd, int *even),函数的功能是分别求出数组a中所有奇数之和和所有偶数之和。形参n给出数组中数据的个数;利用指针odd和even分别返回奇数之和和偶数之和。在主函数中输入10个整数、调用函数fun、输出结果。 #define N 10 #include void input(int *a,int n) { int i; for (i=0;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