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薯茛鞣质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2014.11.9

薯茛鞣质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2014.11.9

薯茛鞣质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2014.11.9
薯茛鞣质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2014.11.9

薯茛鞣质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李忠军1杨燕军1孟巨光 2

(1.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2.广州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研究表明,薯茛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鞣质是最重要有效成分之一。本文结合近10 年来有关薯茛鞣质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薯茛鞣质化学成分提取工艺、种类、药用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薯茛;鞣质;生物活性

Dioscorea Cirrhosae Lour Tannins Component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logical Activity

LI Zhong-jun1,YANG Yanjun1,MENG Ju-guang2

(1.Guangdong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dong guangzhou 510520, China;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guangdong guangzhou 510520, China)Abstract: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ioscorea cirrhosae Lour contains many biological active ingredient, the tannin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ffective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recent more than ten years on Dioscorea cirrhosae Lour tannins of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ioscorea cirrhosae Lour tannins chemical extraction process, types, medicinal,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logical activity

Key words: Dioscorea cirrhosae Lour;Tannins;Biological activity

1.前言

薯莨(Dioscorea cirrhosae Lour.) 又名血母、红孩儿、山羊头、山猪薯、茹榔、金花果,主要生长于我国中南地区的浙江南部、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南部、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墨脱,它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藤本野生植物, 药用其块茎,是一味常用中草药,壮药常用到它[l]。薯茛中的鞣质又叫单宁,是一类多羟基酚化合物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儿茶素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缩酚酸类及聚合酚类等。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醋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醋四种物质,所以说薯莨鞣质是以儿茶素为母体的典型缩合类鞣质(图1 ),临床上常用于止血、治疗溃疡、抗菌消炎,也用于抗辐射、延缓衰老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11-10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2010009816)

作者简介:李忠军(1964-),男,河南信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精细化工的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杨燕军(1963-),女,江西南昌人,教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工作。

图1 儿茶素为母体的典型缩合类鞣质(n=1、2、3、……)

鞣质是薯茛的主要成分,目前, 对于薯莨鞣质成分的研究有一些报道, 本文就近年薯莨鞣质的化学成份及生物活性研究方面的报道进行综述。

2 薯茛鞣质化学成分及提取工艺研究

2.1 薯茛鞣质成分的化学组成薯莨化学成分主要是鞣质[2],鞣质又叫单宁,单宁是多元酚或多元酚衍生物的混合物,由儿茶酚、焦性没食子酸、根皮酚、五倍子酸等组成[3],薯莨鞣质是以儿茶素为母体的典型缩合类鞣质[4],同时,薯莨中的色素成份也主要是单宁,主要由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缩合而成,二者比例为4:6,平均聚合度为16。薯莨鞣质含量丰富,薯茛块茎中单宁含量随产地不同变化较大,可从11%到31%不等(指质量分数)[5]。

目前从薯莨中已分离得到酚性糖苷如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根皮酚葡萄糖苷等及鞣质右旋儿茶精[(+)-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和原花青色素(protocyanidin)的二聚体:原矢车菊素B-1、B-2、B-5,三聚体: 原矢车菊素C-1,儿茶精(4α-6)-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 表儿茶精(4β-6)-表儿茶精(4β-8)-儿茶精, 四聚体:表儿茶精-(4β- 8)-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通过物理常数和光谱分析比较, 结果二、三、四聚体均为原花青色素类[1]。

2.2 薯茛鞣质提取工艺研究传统的鞣质提取工艺,是用40%乙醇浸提薯莨粉末8小时后, 滤液浓缩干燥即可得到较好的鞣质成分。熊晓燕等人[6]研究了从薯莨中提取单宁的最佳工艺条件, 通过对不同浓度的丙酮提取单宁的得率和纯度比较, 发现用60%丙酮水溶液浸提, 控制温度在60℃, 提取2小时,溶剂与溶质比为20∶1, 所得单宁的提取率为84.37%, 产品纯度可达8

3.39%,达到工业品二级标准。

由于薯莨所含鞣质为儿茶素类缩合鞣质, 易被氧化、脱水缩合为不溶于水的“鞣酐”沉淀, 反应温度愈高、时间愈久, 形成“鞣酐”的分子量愈大。黄瑞松[7]等人采用均匀设计法对薯莨中的鞣质成分的提取进行了优化, 采用乙醇溶液渗滤提取法, 药材用90%乙醇浸泡24小时, 以2ml/(min·kg)的速度渗滤, 收集渗滤液为药材4倍量。这种生产条件下, 滤液中鞣质的得率为25.22%(折合为以药材含量计算), 从药材到乙醇渗滤液的转移率为82.53%。表明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可提取出薯莨中的大部分鞣质。

黎碧娜[4]等人以乙醇、水、丙酮、乙酸乙酯等作溶剂,从薯茛中提取抗氧化成分,结果表明提取在80%乙醇中,60℃温度下进行较好。改乙醇提取物含单宁较多,可以提高油脂的抗氧化性,并有抑菌性,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可作为化妆品、含油脂食品及油脂的添加剂。

3 薯茛鞣质生物学活性研究

薯莨鞣质属于多元酚类大分子化合物,分子表面具有多个酚羟基,因此它的生物活性应与这些酚羟基有较大的联系。鞣质及相关的多元酚除具有结合活性外,还能使与之共存的金属离子减少。这是由于鞣质的多元酚结构氧化成醌式结构所致,如鞣酸盐可氧化成邻苯醌类。鞣质的一些重要活性基于其根本的脱氧作用,脱氧作用是由于鞣质向共存物形成的离子供氢而形成稳定的自由基。据报道,鞣质的结构不同导致其不同的生物活性[8]。

3.1 清除自由基鞣质具较强的还原性,可清除生物体内的超氧自由基,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具有很好的清除能力[9]。同时,儿茶素类含有多个游离酚羟基,能提供氢质子与体内自由基结合,达到清除自由基的目的,并在与自由基反应的过程中,分子内能形成氢健,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抑制原来的自由基链锁反应[10]。

3. 2 抗辐射薯莨鞣质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清除辐射产生的自由基,保护机体组织免受辐射损伤,薯莨鞣质可提高8.0 Gy60Coγ射线照射小鼠30天存活率,有利于小鼠度过急性放射损伤期,对γ射线辐射损伤具有防护作用,薯莨鞣质较茶多酚具有更好的抗辐射作用[11]。以一定剂量的薯莨鞣质对小鼠进行灌胃,可减轻放射线对小鼠小肠黏膜绒毛的损伤,降低小肠组织TGFβ1与ICAM-1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小肠组织脂质过氧化程度,对小鼠放射性肠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10]。

3.3 抗氧化作用薯莨鞣质抗氧化特性是一种综合效应,可通过几种途径:①清除或抑制自由基;②与金属离子整合,减少其对氧化反应的催化;③与其他抗氧化剂产生协同效应。儿茶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薯莨鞣质抗氧化特性可以与茶叶茶多酚抗氧化作用有相似性,

自从1963 年日本根本五郎最早报导茶叶的抗氧化活性以来,数以百计的研究报导了茶叶及其活性组份的抗氧化活性。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结构基础是B环上的邻二羟基(3’,4’- OH),A 环上5 和7 位上的二个羟基,以及C 环上的3 位上的羟基,此外儿茶素结构上的3’,4邻二羟基可将游离金属离子整合以减少金属离子活化而产生的活性氧离子。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活性,远高于维生素C 和维生素E[12]。

4 薯茛鞣质药用效果研究

4.1 止血薯莨的乙醇提取物能有效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并可提高血小板数量,具有良好的止血和凝血效果,其中鞣质及苷类是薯莨的主要化学成分,鞣质可使创伤后渗出物中蛋白质凝固,形成痂膜,致减少分泌和防止感染,并能使创面的微血管收缩,有局部止血作用,可外用于创伤、灼伤[13]。同样的道理,用极细薯莨粉末敷于外伤出血处,能当即止血,因而具有快速高效特点,可用于应急救治药物[14]。

4.2 治疗溃疡薯莨鞣质具收敛性,内服可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溃疡和水泻等症。吴国正研究表明,薯莨煎剂治疗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薯莨煎剂呈凝胶状,覆盖胃黏膜出血面及小穿孔点,形成保护性膜,防止胃酸的进一步侵蚀;人体吸收后,可发挥血小板样促凝作用,缩短出、凝血时间,达到止血效果;能兴奋血管平滑肌,促进胃黏膜小血管收缩,抑制出血;鞣质具收敛作用可抑制胃酸的分泌,提高胃液的pH值,利于溃疡出血的止血;可抑制幽门杆菌的侵袭,促进溃疡面的愈合[15-16]。

4.3 抑菌作用薯莨鞣质能与蛋白质作用,凝固微生物体内的原生质,故有抑菌作用[17]。薯莨酊剂或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甲型副伤寒杆菌与宋内氏痢疾杆菌有较弱的抑菌作用,对皮肤浅部真菌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8]。张其威研究报道了薯莨对病毒性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疗效[19]。

4.4 其他作用薯莨鞣质还有抗变态反应、驱虫、降血压等作用。另外, 也用于延缓衰老等[2]。

5 薯莨鞣质的应用开发与展望

5.1 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记载薯莨苦、微酸、涩,平,能活血补血,收敛罟涩;《中华本草》记载薯莨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2]。薯莨块茎作为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内伤吐血、外伤出血、胃炎、肠炎、筋骨痛、痢疾、失血性贫血、月经不调、月经过多、血崩、产后腹

痛、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等症[9]。广西壮族民间主要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等。为开发中成药剂,天然杀菌药,食品、化妆品的抗菌杀菌剂,杀虫剂的开发开辟广阔的市场。

5.2 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薯莨的块茎除含有极其丰富的淀粉外,还含有蛋白质、糖类、氨基酸以及维生素,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以酿酒、制果酱产品,也可制作酒精。袁建波等人以糯米和薯莨为原料生产薯莨保健酒,薯莨保健酒颜色为橙红色,色泽清亮透明,甜酸醇色协调,酒质醇厚,口感柔和,风味独特,符合GB2758-81《发酵酒卫生标准》的规定[20]。为健康保健食品,风味食品,凉茶,饮料产品等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5.3 在纺织印染领域的应用

薯莨块茎富含单宁,鞣质含量达30%,块茎的粘液也易于提取,民间大量取其汁染皮制革、渔民工作服及渔网;工业上也用来染布匹、丝绸和香云纱等,是天然色素的来源之一。香云纱原称莨纱,是目前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真丝面料。它是一种20世纪四、五十年代流行于岭南的独特的夏季服装面料,由于该面料具有凉爽宜人、易洗快干、色深耐脏、不沾皮肤、轻薄而不易折皱、柔软而富有身骨的特点,特别受到沿海地区渔民的青睐。为天然色素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4 在日化领域的应用由于薯莨含有大量儿茶素等,所以薯莨鞣质的活性成分可以开发成护肤、保湿、美白、祛痘等化妆品产品中。宇井美树等研究表明,添加10ml 儿茶素对甲基硫醇消臭可达62%,1μg 儿茶素消臭率也可达45%,而1μg 叶绿酸铜钠只能消臭8%。俞兴福等利用添加茶多酚的牙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其防龋效果相当好,且安全性高,无氟化物中毒之症。利用茶多酚配制的化妆品具有消退皮肤折皱、色素沉淀、青春痘、日光性皮炎等功效。洗涤剂,染发剂,可进一步应用于美容护肤化妆品中。如采用新的技术来提取分离鞣质的使用效能, 其在人类护肤美容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薯莨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生产地域广。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广阔的薯莨鞣质生产资源,有非常优越的薯莨栽培土壤条件,野生数量巨大,人工栽培技术日渐成熟,经济成本低。因此深入开展薯莨鞣质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开发出能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具有医疗和保健作用的药品、饮料、食品和化妆品, 用于提取其中的色素作为天然染料,不仅可以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贡献, 而且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走向国际市场。目前, 对于薯莨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少。薯莨是否具有薯蓣属植物特有的皂苷成分尚未见有报道, 深入研究薯莨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 发现其发挥药理作用的药效作用部位、

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为有效利用薯茛提供理论依据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钟超,严奉祥. 薯莨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07,3(5):675-677.

[2]王庆蓉,马丽,雷呈祥. 薯莨的药用价值[J]. 职业与健康,2009,2(6):647-649.

[3]黎碧娜,何鸣,杨辉荣. 从野生植物薯蓑中提取抗氧化成分的研究[J]. 现代化工,1996,6:26-28.

[4] 苏青,黄瑞松. 民族药薯莨鞣质的分析[J]. 华西药学杂志,1999,14(3):185.

[5]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经济植物志. 科学出版社,1961,649,1245.

[6] 熊晓燕,陈曼群,黎碧娜. 从薯莨中提取单宁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8,15(增刊):35.

[7] 黄瑞松,苏青,黄永灵,等. 均匀设计法优选薯莨的提取工艺条件[J]. 华西药学杂志,2003,18(3):199~201.

[8] 王瑞斌, 薛成虎. 国内鞣质生理活性研究进展[J]. 榆林学院学报,2010,20(2):47-49.

[9]岳峰. 薯莨鞣质防治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研究.安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3.

[10] 刘本英,王平盛. 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技 2006,29(2 )28-33.

[11]岳峰,王庆敏,唐瑛,等. 薯莨和五倍子鞣质对辐射暴露小鼠的防护作用初步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39-140

[12]刘本英,王平盛. 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技,2006,29(2):28-30.

[13]安静波,郭健,宋文东,等. 薯莨提取物止血效果及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2):344-345,352.

[14]王庆蓉,靳小青,钮燕,等. 依地红对犬创伤止血效果的实验研究[J]. 海军医学杂志, 2005, 26(2): 109-110.

[15]吴国正,祝继明. 薯蓑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初步报告[J]. 浙江临床医学,2000,2(6):414.

[16]吴国正. 薯莨治疗应激性溃疡58例临床报告[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0,6(3):178-179

[17]钮燕,靳小青,何小文,等. 依地红消毒剂抗菌及抗炎效果研究[J]. 海军医学杂志, 2003, 24(1): 8-9.

[18]靳小青,钮燕,刘长翠,等. 依地红皮肤消毒剂对足癣的临床效果[J]. 海军医学杂志, 2003, 24(1): 60-61.

[19]张其威,张楚瑜. 抗病毒中药研究的最新进展[J]. 中成药, 2005, 27(1): 116-118.

[20] 袁建波,刘学铭,黄志华等. 薯莨保健酒的研制[J]. 酿酒科技,2011,201(3):76-79.

初一生物《种子的成分》教案设计

初一生物《种子的成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理解种子含有哪些成分。 2、初步学会测定种子成分的实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鉴定种子成分的基本方法,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鉴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种子的成分,初步树立生命是物质的基本观点。 2、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建议 一、知识体系图解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要通过种子成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种子内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它们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做好有机物成分的鉴定实验,使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结果是本节课的关键,虽然这些鉴定实验都比较简单,但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分析,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2、本节中出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两个概念。但由于初一学生对化学知识知道甚少,所以在讲解时只能做浅显的解释,但又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所以这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可以利用一些实物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最本质的特点和区别,以便让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3、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尽量不要只做演示实验,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机会,实验效果不理想。 三、教法建议 1、通过"实验八"探究种子的成分,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各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应采用归纳法总结出两类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并讲清概念。教师还可举出几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来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 让学生明确认识某种物质是否是有机物,必须有两个条件:主要的是加热后是否能成碳,其次是是否燃烧。因为有的物质(如镁),虽然能燃烧,但加热以后不能成碳,所以不属于有机物。 2、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水分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 (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 (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 (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3、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无机盐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 (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 (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 4、联系实际,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探究当地常见植物种子的成分的比例特点。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种子中各以哪种成分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 难点: 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马齿苋的营养保健功能及产品研制

马齿苋的营养保健功能及产品研制 张 雁1 潘江球2 池建伟1 张名位1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功能食品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2 华南热带农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 广东湛江 524001) 摘要 概述马齿苋的主要化学成分、医疗作用和营养保健功能,探讨马齿苋饮料、马齿苋蜜饯、酸辣马齿苋等马齿苋产品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 马齿苋 功能成分 加工工艺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又名马苋菜、马蚱菜、瓜子菜、酸味菜、长寿菜等,我国南北各地都有产出,生命力强,生长季节长,从4月到10月均可在野外采集,且蕴藏量大。它是常见的中草药,也是人们喜爱的野生蔬菜,近年国内有些地区开始将它进行田间栽种。马齿苋已被我国卫生部定为药食共有资源。 1 马齿苋的药效、营养特点及保健功能1.1 马齿苋的医药效能 传统中医认为,马齿苋性寒、味酸、无毒,入大肠、肝脾经。临床医学证实,马齿苋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除湿消肿、杀菌止痢等方面的确有不凡功效。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4]:①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人体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急慢性痢疾疗效良好,有“天然抗生素”之美称;②能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③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④对血管有显著收缩作用。对于妇女产后出血、剖腹产、刮宫后子宫出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均有疗效;⑤具有抗结核作用。尤其对淋巴结核溃烂、脊椎结核、骨结核、肾结核、肺结核有治疗作用;⑥清热解毒。凡毒热内壅或湿热蕴结所致血痢、热淋、肠痈、阴肿带下等均可用它作为食疗;⑦消肿止痛。鲜马齿苋水剂、膏剂外用于虫咬伤感染处疗效显著,并对银屑病等皮肤病有疗效。 1.2 马齿苋的营养特点及保健功能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马齿苋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马齿苋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含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功能成分。 1.2.1 蛋白质含量高[5~7] 马齿苋中蛋白质含量达到2.37%,比大白菜高近一倍,比南瓜高5.92倍。可见,马齿苋是一种高蛋白蔬菜。 1.2.2 含氨基酸全面[6~8] 马齿苋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总量为2%,高于一般常见蔬菜,而且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占总量的47%,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也较接近人体组织的相对量。 第6卷第3期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0年9月 V ol.6N o.3 JOURNA L OF S OUTH CHI NA UNI VERSITY OF TROPIC A L AG RIC U LT URE Sept.2000

腌芥菜丝的四种方法

腌芥菜丝的四种方法 方法一、腌芥菜丝 这种腌法是:把买来的芥菜去皮洗干净后,切成很细很细的丝,为了能切得很细,我还去借了很锋利的菜刀,十斤不到的菜我和爱人直切了两天,切的我腰酸背痛,(有工夫的还切上点胡萝卜丝,来调色)用盐腌上两天,然后用干净的布包好放在板子底下压,把芥菜里的水分压出来,(只有专门做这种生意的人家才有这种设备)要压得很干很干,然后把芥菜丝揉搓开来,由于很细,揉搓起来很费时,然后把打来的淡醋放上整的调料(以免影响菜的观感)。在锅内熬开,冷至不热,和盐、辣椒丝、香油、味精等一起放在压好的芥菜丝上拌均匀入坛,(有的人家还放入生的花生、豆子或杏仁、还有的放上油炸的小鱼)过上一个星期,就很辣很冲,眼看了都会流泪的。这种腌法腌出的菜可好吃了。即使有炒菜,我们一般都还会把这芥菜丝端上来吃,真是吃不够它,特别是喝稀饭时,吃着它真是美味。 方法二憋芥菜丝儿 憋芥菜丝儿,是山东独有的地方小菜,又叫憋辣菜。 当地的做法是秋天取新鲜的芥疙瘩瘩,洗净晾干。用极细的礤子把疙瘩礤成丝,再倒入陈醋(醋要多,如一斤疙瘩须放入三四两),加上适量的白糖和几颗新从地里扒出花生米,放在洗净的瓷坛里,不能粘一点油星,扎紧口,憋上七八天,即成。吃饭的时候,端上一小碟来,菜色靛蓝,望望倒象深秋的夜色。憋辣菜的滋味,是酸甜而辣,但这种辣是青芥辣一般的风格。外地人从没见过这样的菜,往往夹了大大的一筷子填到口里,结果辣得眼泪横流,哇哇直叫。吃憋辣菜,只宜一小口一小口吃,细细品味菜在口里横冲直撞的感觉。山东当地有个词,描摹这种入口即直扑眼鼻的感受,叫“拱”,这约略相当于“钻,熏”的意思。如果辣味钻到你的鼻子或者眼睛,就叫“拱眼里去了”。外人若不明就里吃一大口,那种浓烈的“拱”人的滋味会让你一生一世也忘不了。 方法三十斤大芥配方 1.盐8两 2.醋8两 3.酱油5两 4.白糖4俩 5.酒3俩 6.熟花生2俩 7.芝麻1俩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综述)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综述)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综述)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医学论文 有些食物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当与机体作用后能引起各种生物效应,称为生物活性物质。〔3〕它们种类繁多,有糖类、脂类、蛋白质多肽类、甾醇类、生物硷、甙类、挥发油等等。它们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对人有的有利,有的有害。瑞士哲人和医生Paracelsus认为,植物是人类食物和药物的来源,也是毒物的来源,“所有食物都是毒物,没有无毒性的食物,仅仅是量的多少左右了他们毒性的大小”。生物活性物质的危害菌类美味可口,如平菇、香菇等可汤、可菜,很受喜欢,但某些食用伞菌含有多种肼的衍生物,多为潜在的有毒或致癌物质,一般摄入时对健康造成的伤害很小,但大量摄入就很危险。有些人喜食杏仁,而杏仁中含有毒性很强的苦杏仁苷和生氰糖苷,过量食用会有致命的危险。山黧豆种子中含有神经毒素3-N-草酰基-2,3-二氨基丙酸,食入过多会损伤运动神经而引起麻痹。豆类也含有多种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凝集素、生氰糖苷、肌醇六磷酸、甲状腺肿素、皂角苷、植物雌激素等。所幸的是天然存在于豆类中的大多数有毒物质在烹调过程中会被破坏。植物性食物中的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还会干扰矿物质的吸收,如茶中的丹宁是铁吸收的抑制剂;肌醇六磷酸可导致维生素D和锌的缺乏。植物中还有许多化合物有类似激素的活性,如首先在南美洲的饲料植物中后来又在野燕麦中发现的维生素D糖苷,具有维生素D的活性;甘草中的甘草酸有盐皮质激素的活性,因此过量食用甘草可导致钠潴留和严重高血压;现还发现在植物尤其豆科植物中有的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或抗雌激素的活性。引起过敏反应也是生物活性物质常见的危害,如对那些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人来说,食用蚕豆可能是致命的;乳糜泻是一种对谷蛋白过敏的反应,这种谷蛋白存在于小麦、黑麦及大麦中,对此物质过敏的人群约占1/2000;饮用葡萄皮中含过量多酚物质的红葡萄酒或含甲基黄嘌呤的饮料引起的偏头痛也 是 )hTTp://wWw.fWJia.cOm } 常见的反应。生物活性物质在疾病

拌芥菜疙瘩丝

拌芥菜疙瘩丝 炎热的夏季很多人的口味都不是很好,经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的反应,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平时要及时避免,首先可以多吃一些咸咸的凉菜,芥菜具有提神醒脑,促进消化,补充维生素的功效,还能抗菌消肿,对身体大有好处,所以在平时用来凉拌也是非常不错的。 芥菜疙瘩的营养价值很高。 据统计,每100克荠菜含蛋白质5.2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钙420毫克,磷73毫克,铁6.3毫克,维生素55毫克。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菜重姜芥”的说法,在遭遇风寒时,吃些芥菜这样的辛温蔬菜可以祛风散寒,让劳动人民免于发生时令疾病。 1、提神醒脑 芥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D物质,有助于人体吸收铁质,使细胞获得滋养,使人有效缓解疲劳。芥菜中大量的抗坏血酸,则是活性很强的还原物质,可在氧化还原过程中激发大脑对氧的利用,从而增加大脑中氧含量,起到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的作用。 2、开胃消食 由于芥菜疙瘩中含有大量的食用纤维素,可促进结肠蠕动,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有宽肠通便的作用,可防治便秘,尤宜于老年人及习惯性秘者食用。同时,腌制后的芥菜有一种特殊鲜味和

香味,能促进胃、肠消化功能,增进食欲,在用来开胃,帮助消化方面也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3、抗菌消肿 芥菜疙瘩清热解毒,抗菌消肿的作用,可以抗感染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抑制细菌毒素的毒性,促进伤口愈合。 4、明目止痛 芥菜疙瘩中的胡萝卜素成分,有明目的良好功效,可作为眼科患者的食疗佳品。 原料 芥菜疙瘩 方法 用清水将芥菜疙瘩洗净; 洗干净就开始切丝吧,这可是个力气活,看看这满满一大盆吧,切完了手腕都是酸的; 将切好的芥菜丝晾晒一天; 把花生米炒干,去掉外皮; 花椒、大料和醋熬开,晾凉备用,不需要太多,只要能把芥菜丝拌匀就行了; 准备工作完成,开始腌芥菜丝。首先先用盐把晾晒好的芥菜丝拌匀; 再把熬好的料水撒入芥菜丝中; 再放入花生米,拌匀; 拌好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装罐了; 把芥菜丝放入土陶罐中,装满,用手尽量将其压瓷实;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范文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以及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三教学准备 学生:花生米、白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子;(分别装在七个小塑料杯中)“多幅食物图片”。(课前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食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及其作用。 1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板书课题) 2 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营养素?它们的作用不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也不同。 1)看完蛋白质录像后回答两个问题: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板书蛋白质) 课件出示几种富含蛋白质食物的图片。讲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人的生命,就好像没有砖瓦、水泥、沙子就没有房屋一样,是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不足时,消化吸收会出现障碍,如腹泻、肝功能下降和贫血。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体积越小、肉质颜色越浅的动物越有营养。(2)课件:糖类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糖类) 出示几种富含糖类食物的图片。讲解: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淀粉为什么属于糖类呢?(唾液可以把淀粉变成糖。)它是人体的能源材料。马铃薯可做粮食和蔬菜。甘薯可做粮食和制备淀粉。(3)课件:脂肪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脂肪)

淹咸菜配方

怎样用酱油淹咸菜? 答案:酱油淹咸菜方法 刘老师的酱腌法: 1.芥菜咯答10斤切丝 2.盐,醋,酱油各1斤 3.白酒,白糖各0.5斤 4.姜,蒜各2两 5.辣椒,味精各1两 6.熟花生油3两 方法如下: 一层芥菜丝、一层姜蒜,然后将白糖、味精、盐醋溶在酱油中,倒入坛中;再将白酒倒入坛中;最后将花生油倒入坛中,盖20天后即可食用。 网上转来方法: 一、原料: 1、辣子5公斤(洗净切开晾半干)也可放黄瓜、笋子(洗净切开半晾干); 2、酱油2.5公斤(烧开放凉放入); 3、清油350克(烧开放凉最后放); 4、生姜、大蒜各200克(切片); 5、白糖、盐、白酒各350克; 6、味精100克。 二、做法: 一层辣子、一层姜,然后将白糖、味精、盐溶在酱油中,倒入坛中;再将白酒倒入坛中;最后将清油倒入坛中,盖一星期后即可食用。 一、腌制雪里蕻: 1、原料:菜棵整齐、根茎小、叶色浓绿、叶片肥厚、质地细嫩的新鲜雪里蕻。 2、配料:食盐、水。 3、制做: (1)摘除老叶、黄叶、虫害叶,去掉根须。然后用清水将雪里蕻漂洗干净,捞出,控干到表面没有水分。 (2)在缸内将雪里蕻码放整齐,码一层菜,撒一层盐。缸装满后,雪里蕻顶层再铺一层盐,喷洒适量清水,促使盐溶解。 (3)盐腌后第二天开始倒缸。每天倒缸一次。也就是将缸内的雪里蕻和盐水转入另一个缸内。通过倒缸可以散发热量和不良气味,进一步使盐溶化。连续倒缸5~6天后,每2天倒缸一次,盐腌15天即为成品,可以进行封缸。封缸时要盖竹帘,压石块,加足盐卤,

使雪里蕻淹没在盐卤中。 4、特点:色泽翠绿,整齐无黄叶,质地脆嫩,味道咸鲜。 二、制做酱黄瓜: 1、原料:瓜条顺直、顶花带刺,新鲜无籽的黄瓜。 2、配料:食盐、甜面酱。 3、制做: (1)将黄瓜用清水洗净,捞出,控干到表面没有水分。 (2)在缸内将黄瓜码放整齐,码一层黄瓜,撒一层盐,层层压紧。缸装满后,黄瓜顶层再铺一层盐。每天倒缸2次,连续倒缸3~4天,使盐分充分渗入黄瓜内部。 (3)当黄瓜的瓜条由挺拔变软时,从缸内捞出,用清水淘洗两遍,沥干备用。 (4)将沥干水的黄瓜条倒入干净的缸内,加入甜面酱,翻拌均匀,盖好缸盖,10~15天即可食用。 4、特点:色泽暗绿色,瓜肉棕红色,质地脆嫩,酱味浓厚,带有清香味。 三、糖醋蒜: 1、原料:肉质鲜嫩、八成熟的白皮大蒜。 2、配料:白砂糖、食醋。 3、制做: (1)将鲜蒜头的外层老皮剥去1~2层,保留嫩皮2~3层。剪去过长的茎,保留长度1.5cm左右,将蒜头底部切平,剔除有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蒜头。 (2)将处理的蒜头在清水中浸泡8小时左右,每隔2小时换一次水,以脱除部分大蒜辛辣臭味。然后捞出,将蒜头根部向上,倒置沥干水分。 (3)将糖、醋置于锅内调好,烧开,使糖溶解,搅拌均匀,晾凉备用。 (4)将控干的蒜头装入缸内,轻轻压紧,然后倒入已调配好的糖醋液,进行浸渍。每天翻动一次,连续翻动7天。40天左右即为成品。 4、特点:色泽浅红褐色,质地脆嫩,味道酸甜有蒜香,无辛辣味。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教案 冀少版

《一、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教案 教材分析 人生活在生物圈中,并从中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对物质与能量的需求。怎样健康饮食呢?第一课时“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本册的开篇章节。考虑到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中,学生对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概念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安排了淀粉的探究实验、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实验,最后归纳总结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这样处理教材比原来直接讲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更符合课标的要求。此外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正是新陈代谢过程的起始部分,为下面课程的讲解做了准备。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验证食物中是否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难点是“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一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书中已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概念也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表达能力也较好。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给学生想的空间、做的时间、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出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 技能性目标 1、尝试正确使用生物实验用具。 2、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性目标 参与小组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 溶液准备包括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蛋清液)、橘汁、碘液、10%的氢氧化钠、3%的硫酸铜溶液、清水、蒸馏水等; 实验用具包括研钵、试管、解剖剪、解剖针、刀片、纱布等;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安排学生课外搜集材料“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制定一份营养全面的午餐食谱,并在课上带来食谱中的食物(每样食物少量即可)。 教学过程

三年级科学下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练习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练习苏教版 姓名班级______ 成绩______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中的胚根首先发育成,同时,胚芽逐渐长成 和,胚轴发育成根与茎的连接部分,种子里的或,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逐渐消失。就这样一植株能独立生活的新植株诞生了。所以有人常说,是新植物的幼体。 2.种子萌发的条件:①内部:; ②外部:、、。 二.练兵场(每题2分) 1.新植物体的茎和叶是由种子胚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 2.豌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豌豆幼苗的是( ) A.胚乳 B.胚 C.胚芽 D.子叶 3.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被虫子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4.播种时应选饱满种子的原因是( ) A.胚大,易萌发 B.储藏营养物质多,幼苗生长健壮 C.子叶大,出土力强,易出土 D.便于吸收更多的水分供萌发用 5.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A.甲先发芽 B.乙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6.将美国甜玉米的胚和中国老玉米的胚乳嫁接(如甲图)所形成的种子播种后,长出的植株 上所结的种子是() 7.下列玉米种子(阴影部分表示损伤而失去生命力)能正常萌发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8.要选择饱满种子播种的主要原因是 () A.饱满的种子贮藏的水分多 B. 饱满的种子贮藏的营养物质多 C.饱满的种子吸收土壤中养料的能力 强 D.饱满的种子抗病力强

烟草及烟草制品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烟草及烟草制品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 编制说明 《烟草及烟草制品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标准 项目组 2010年6月

《烟草及烟草制品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烟草及烟草制品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国烟科〔2009〕100号文件下达的行业标准制订项目。项目目标是制订烟草行业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烟草及烟草制品中总植物碱、水溶性糖、总氮、氯和钾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技术规范。 1.2 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及主要分工 本技术规范项目受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委托,由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主要工作为项目总体方案的制定,样品的制备及分发,积累不确定度实验数据,实验数据的汇总及分析,技术规范文本和技术报告的撰写。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深圳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青岛工作站、江苏中烟工业公司徐州卷烟厂、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家协作单位主要工作为积累不确定度实验数据,参与实验数据的分析,参与技术规范文本和技术报告的撰写。 1.3主要工作过程 1.3.12009年6月:调研,汇总分析研究各参加单位在不确定度分析方面的评定经验;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分析研究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 1.3.22009年7月:根据烟草行业的实际情况,确定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烟草及烟草制品中总植物碱、水溶性糖、总氮、氯和钾的测量不确定度样品的种类及规格,统一分发样品,完成实验环境条件的确认和玻璃仪器的计量。

三年级科学下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练习 苏教版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姓名班级______ 成绩______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中的胚根首先发育成,同时,胚芽逐渐长成 和,胚轴发育成根与茎的连接部分,种子里的或,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逐渐消失。就这样一植株能独立生活的新植株诞生了。所以有人常说,是新植物的幼体。 2.种子萌发的条件:①内部:; ②外部:、、。 二.练兵场(每题2分) 1.新植物体的茎和叶是由种子胚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 2.豌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豌豆幼苗的是( ) A.胚乳 B.胚 C.胚芽 D.子叶 3.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被虫子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4.播种时应选饱满种子的原因是( ) A.胚大,易萌发 B.储藏营养物质多,幼苗生长健壮 C.子叶大,出土力强,易出土 D.便于吸收更多的水分供萌发用 5.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A.甲先发芽 B.乙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6.将美国甜玉米的胚和中国老玉米的胚乳嫁接(如甲图)所形成的种子播种后,长出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是() 7.下列玉米种子(阴影部分表示损 伤而失去生命力)能正常萌发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8.要选择饱满种子播种的主要原因 是() A.饱满的种子贮藏的水分多 B. 饱满的种子贮藏的营养物质多 C.饱满的种子吸收土壤中养料的能力强 D.饱满的种子抗病力强 9.种子萌发成幼苗,再由幼苗长成成熟的植物体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来自() A.前者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后者来自子叶或胚乳 B.前者来自子叶或胚乳,后者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C.均来自子叶或胚乳 D.均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10.小清同学为了研究水分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期末试题】

腌制芥菜方法

★腌制芥菜方法 材料:10斤芥菜、8两盐、糖5两、醋4两、花椒、大料、味精适量。 方法:炒锅放油,烧热,放入花椒、大料、姜丝、盐、糖、醋搅拌起沫,放入芥菜丝,拌出水,关火,放入坛内压实即可。 ★腌咸菜的好配方 辣椒:5斤洗净切两瓣(凉)酱油:2.5斤烧开(凉了以后用)盐:0.5斤食油:0.2斤(花生油)(烧开)姜:0.2斤蒜:0.2斤白酒:0.35斤白糖:0.35斤味精:0.1斤也可腌制别的同种类型的咸菜:胡萝卜、白萝卜、白菜根、圪答头、黄瓜等。(最好应该先用盐腌一下,要不然水太多)材料:芹菜一斤、花生米二两、红罗卜半个、花椒少许。八角一粒(打碎备用)做法: 1、开水煮花生米至刚熟,捞出后放凉。 2、开水抄芹菜(芹菜去叶切段)至转青马上捞出放凉。 3、红罗卜洗净去皮切片状花。 4、把晾凉透了的花生米,芹菜,红罗卜花片倒在一起加上盐少许;花椒;大料混和在一起。 5、还可以放点大白菜丝一块伴。一小时后左右就可以吃了。吃时也可以加点麻油。 原料配方白菜、红辣椒末、大蒜、鲜姜、精盐、苹果、白梨、牛肉汤、鸡汤适量

辣白菜制作方法将白菜摘去老帮、老叶洗净,一切两开,用适量的盐水腌泡一至两天,挤去水分。用大蒜、鲜姜、苹果、白梨、红辣椒末、牛肉汤、鸡汤调成干汁糊,均匀地抹在泡好的白菜上,然后将白菜整齐地码在缸中,再把缸埋在地下,周围用稻草垫好,缸的1/5部分留在地面,用草垫子密封好,温度保持在4℃左右,腌制15~20天即可食用。 ★酸菜 制作方法 1.渍菜前,先选含水分较少的白菜,再作好充分的晾晒,散发水分。大量蒸发游离水,增加汁液浓度,才有利于乳酸菌繁殖。 2.利用热火炸菜,是为了加速发酵,产生乳酸,但必须炸透,晾凉,减少温差,才能避免自身热量过大引起的腐烂。 3.乳酸菌的适应性能好,杀菌力很强,为了防止杂菌侵入,白菜在装缸时逐层稍加食盐,作到水满、密封,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使乳酸菌充分占领阵地。 4.要作好及时检查,发现霉菌连片,汤汁混浊时,应随时清除污物,换水,这样就能确促酸菜随食随鲜。 ★制作蛋糕方法 材料:准备5个鸡蛋,一小碗面粉,3汤勺白糖,一勺食用油,事先提醒你要点:所有工具都不能沾一星半点的油!有一点的话就全盘失败!

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探究 教案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教案 授课内容: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授课班级:教材: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 授课教师:时间:2011-5-16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对营养素相关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学习,并拥有一定的生物基础实验操作技能。在设计这节课时,力图运用学生实验、学生活动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本堂课的设计是想力图达到以学生自身活动为中心,抓住学生的心理,在让学生认知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索发现的素质。 二、设计思路 本实验半课时为验证性定性实验,半课时为探究性验证实验。首先,按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完成实验,使学生知道每一种生物分子都有其特定的化学结构、与相关化学试剂反应后会分别显示出不同的可鉴别的特征,然后,要求学生依据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法探究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本堂课,充分体现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人类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学会鉴定这些营养成分的基本方法。 设计未知样品的成分鉴定实验 能力目标: 掌握实验仪器的运用 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有可能运用探究寻求答案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测试食物营养成分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与发现的乐趣,增强群体合作的意识。 举例说出各类食物在人类发育、生长、能量供应方面的应用,认识到食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浪费。 四、课前准备: 预实验,记录预实验中的问题 相关授课PPT的制作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五、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材料与相应化学试剂反应分别显示出的可鉴别特征的识别。 各组实验颜色变化的记录与相应的分析 难点:在已知成分的鉴别的基础上,联系实验与日常经验,资料等相关,进行未知样品的成分鉴定。

探究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种子中是否含有无机盐、蛋白质、脂肪、水分、淀粉 种子队:滕卓茜 钱佳梦 梁樱子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表

制订者:滕卓茜学号:04060967 2005年6月9日 结题论文 探究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种子中是否含有无机盐、蛋白质、脂肪、水分、淀粉 一、引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作物种子。比如大米、小麦、玉米等。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天必需的热量与营养。它们到底提供了什么营养,它们的成分是什么?淀粉遇碘酒变蓝的实验表明,同样遇碘酒会变蓝的玉米种子胚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除了淀粉以外还有什么,我们对此一无所知。那么,我们能否利用液体遇热蒸发的原理,来进行科学探究作物种子中是否有水分?利用已学知识通过实验探究作物种子的成分是我们小组这次课题及目标。此课题在国内外有不少科研人员都已经研究过,且实验结果明确,清晰。但是,在科技愈来愈发达的现在,科研人员大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仪器进行实验探究。而我们小组则想利用已学的知识,和在校所能借到的实验工具,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究作物种子的成分。并且通过探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动手能力,积极思考,发现新观点——多吃作物种子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并促进我们组内人员友谊,与指导老师增强感情。 二、关键词 作物种子、水分、蛋白质、脂肪、无机盐、淀粉、生活环境、分布状况 三、实验内容、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实验过程 实验器具:试管、试管夹、解剖针、酒精灯、碘酒、白纸、纱布、面团、作物种子、放大镜、数码照相机、笔、清水、较大的玻璃杯。 实验操作具 体过程:①取一干 净的试管,用试管 夹夹住,先放在酒 精灯上烘烤一下, 萝卜种子

芥菜丝的做法

芥菜丝的做法 芥菜丝是芥菜的一种不同呈现方式,它的本质是属于芥菜类的食物。所以营养价值也是拥有着相同的道理。不过不同的做法也是会改变它的营养价值,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添加一些食物,前提是添加的这些食物是和芥菜不排斥的食物,因为如果是相克类的食物食用对身体是有伤害的。 食物的不同做法是为了满足更多的食用者的要求,不过这是因为这样我们的营养才能够能到平衡,因为食用这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吸收到各种不同品种的食物营养价值是会增加的。那么芥菜丝的做法是什么呢? 咸菜可以算是一种中国文化。不同种类的咸菜,用的原料不同,大多是就地取材,有的地方用辣疙瘩(学名叫“芥菜”),有的地方用白菜,有的地方用萝卜等等。之所以咸菜在中国是如此的广泛,那是因为古代没有冰箱,更没有反季节蔬菜,人们要想在冬天吃到青菜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们发明了腌菜。咸菜已经成为了中国饮食饭桌上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这则经验中,我跟大家分享一款家常咸菜——生芥菜丝的腌制方法。 芥菜丝的做法 原料:芥菜疙瘩 方法 1.用清水将芥菜疙瘩洗净; 2.洗干净就开始切丝吧,这可是个力气活,看看这满满一大

盆吧,切完了手腕都是酸的; 3.将切好的芥菜丝晾晒一天; 4.把花生米炒干,去掉外皮; 5.花椒、大料和醋熬开,晾凉备用,不需要太多,只要能把芥菜丝拌匀就行了; 6.准备工作完成,开始腌芥菜丝。首先先用盐把晾晒好的芥菜丝拌匀; 7.再把熬好的料水撒入芥菜丝中; 8.再放入花生米,拌匀; 9.拌好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装罐了; 10.把芥菜丝放入土陶罐中,装满,用手尽量将其压瓷实; 11.用保鲜膜把罐子密封好,开始等吧,两三天后就可食用了。 用料 主料腌大头菜1个 调料食盐适量酱油少许醋少许蒜少许白糖2克辣椒油适量 芥菜丝的做法 1.芥菜疙瘩一个,用清水洗净。 2.看看我新买的擦板,两元钱,主要是刀工不行,用这个省事儿。 3.把芥菜疙瘩擦成细丝。 4.撒盐腌一晚上。 芥菜丝的做法主要采用的原料是芥菜,只有正确的掌握住制作的过程那么自己就可以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自行操作并且食用了。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吸收到芥菜的营养价值,芥菜中含有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的含量,还有食用它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消化功能。

探究种子的结构

《探究种子的结构》的实验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特点;明确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含义. 2.描述种子萌发的变化过程;说明各部分结构的发育趋势;理解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3 比较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结构的异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解剖种子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和描述,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思辩能力. 4.通过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进行定性实验和对照实验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互助合作的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和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素养以及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制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主人翁意识. 3.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统一观点. 4.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积极思考,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剖和观察种子的结构,认识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2.难点:区分种子的各个结构部分,特别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每位同学提前三天准备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各10粒,花生、瓜子、小麦、水稻种子等、并把它们浸泡在清水中。

2、教师准备:培养皿、刀片、放大镜、滴管、牙签、碘液;挂图,自制的能活动拼组的种子结构模型;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动画片、 《教学设计》 1.提出问题: 出示: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动画;玉米种子的苗与蚕豆种子的幼苗。 设问: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成长幼苗?进而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呢?幼苗的根茎叶分别是由种子中的什么结构有关呢?——探究种子的结构。 种子的萌发成幼苗的根茎叶需要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储存在种子的什么位置呢?我们食用的主要是蚕豆种子肥厚的豆瓣,进一步提出问题: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2、作出假设:假设蚕豆与玉米幼苗是由种子的内部结构分别发育而来的;假设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3.制定计划:要探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我们得准备一些植物的种子,观察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我们选择放大镜,要观察种子的内容结构,还得将种子剖开,需要用到解剖刀,观察还得选择合适的时机,在种子即将萌发时,种子的内部结构看得更清楚,所以实验前还得将种子用清水泡软,种子能成为“盘中餐”,说明其中含有营养成分,这营养是植物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并运输到种子中储存起来,怎么鉴定种子含有淀粉等有机物?(根据淀粉的特性——遇碘显蓝色),还得准备碘液。实验中取放材料用镊子,观察种子的幼叶需要挑起,所以还需要牙签,四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 4.实施计划:(1).实验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探究。老师巡回指导。注意把握进度,学生实验完成后,要完成自学导引及讨论题,相邻同学可讨论交流,并记下不懂的问题。随后集体交流,完成讨论题,理清学生思路,把握知识脉络。 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对学生进行质疑,进一步理清思路,纠正错误看法和认识,然后师生共同聆听名师的精讲点拨,加深印象,启迪思维。(2). 注意事项:督促、抽查、并做出评价。 5.得出结论:菜豆种子有种皮、胚两部分组成,而玉米种子由种皮、胚、胚乳三个部分构成。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

五香芥辣丝制作方法

五香芥辣丝 原料配方咸芥头菜500克酱油25克糖色10克芝麻25克五香粉、料酒、味精、辣椒粉各少许 制作方法 1. 将咸芥菜头用刀切成丝,放入冷水中浸泡4?5小时,捞出挤去水分。 2. 炒锅上火放入芝麻,将芝麻炒出香味,倒入案板上压成粉末。 3. 将芝麻粉、酱油、糖色、五香粉、料酒、味精、辣椒粉和芥菜丝一起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产品特点色泽呈红黄,咸中带辣,爽脆适口。 五香大头菜 原料配方大头菜10千克食盐15千克精盐5千克五香面300克醋500克 制作方法1. 将大头菜去须、根,洗净后横切3 刀,深度为整个大头菜的2/3,然后放入缸内,加食盐腌制3 天后捞出晒干。 2. 将精盐炒熟,与五香面、醋拌在一起。 3. 将晒干的大头菜与精盐混合物掺拌均匀,装入坛内,封坛口放置7 天即成。 产品特点香味纯正,脆嫩爽口。 美味丝 原料配方咸大头菜500克酱油30克酱色50克料酒25克精盐70克生姜、白糖适量五香粉、大料、味精各少许 制作方法 1. 将咸大头菜用刀切成细丝,放在清水中泡去咸味,然后捞出控干水分。 2. 将锅上火,加酱油,少许水、酱色、五香粉、大料、味精、料酒、生姜、盐、白糖烧开晾凉。 3. 取坛一只,将晾凉的汁倒入坛中,加入大头菜浸泡,半月后即可取出食用。 产品特点质脆,味鲜,色泽褐红。 红辣芥菜

原料配方芥菜头5000克辣椒面100克酱油1500克精盐25克 制作方法 1. 将腌好的芥菜头取出,用刀切成片,放入盆中泡去部分咸水,捞出沥干水分,然后倒入坛中。 2. 酱油倒入锅内,上火烧开加入盐,晾凉后倒入缸中与芥菜片一起浸泡3?4天 后取出;沥去表面水分,拌上辣椒面,装入坛中封好口,1星期后即可食用。 产品特点脆辣可口,略带咸味 云南大头菜 原料配方新鲜肥嫩的芥菜头(以内不起筋、外不抽苔者为佳)5 千克盐450克黄酱600克白酱125克红糖400克糖蜜250克饴糖100克 制作方法 1. 将芥菜头削皮、洗净。削皮时,用平刀顺着削,削得皮越薄、菜头越光滑越好用反刀削菜尖处,除掉根须和伤疤,使芥菜头成圆形,然后一刀两开。太大的芥菜,要在中间再划一个刀口,但不得切断。 2. 用盐揉菜,每次揉进的盐不要太多,可多揉几次,一般要分4次才能把盐揉匀。揉后装缸内,上面再撒盐。在腌制过程中,分3次翻缸,每隔2天翻1次,每次都要再下些盐。第一二次用盐占80%,第三次用盐占20%。3 次翻缸后,即可出缸,用盐水把菜头上的泥土洗净,放在竹帘上晾干水。 3. 将红糖、饴糖、盐、白酱等调料混合调匀,成为腌制酱汁。将缸洗净,铺上一层黄酱,再将菜头装入,装至离缸口约10 厘米处止,压实压紧,上面再铺一层黄酱,盖上木板、大石,1?2 天后翻缸。翻缸后分3 次下酱汁,第一次下60%,第二三次各下20%,每次都要使酱汁没过菜面,一般要经过60?80 天的腌酱时间。将经过腌制的菜头捞出,晾到不往下滴浆卤时为止,再放到用黄酱和糖色调好的酱缸内搅匀,然后捞出,倒在竹席上日晒2?3天,最后下缸压紧、密封,经30 天后取出,菜头光亮透心,即为成品。 产品特点色泽油润,透亮,质地软带有弹性,菜心呈红褐色,口味脆香,回味由咸变甜。 遵义大头菜 原料配方鲜大头菜100千克食盐9 千克半成品酱10千克甜酱7 千克红糖 10 千克 制作方法1. 将鲜大头菜削去根、皮,然后洗净切成两半下缸盐腌,盐分3 次下完,每天翻缸两次,翻一次加一次盐。

种子的成分教案

种子的成分教案 种子的成分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理解种子含有哪些成分。2、初步学会测定种子成分的实验方法。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鉴定种子成分的基本方法,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鉴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理解种子的成分,初步树立生命是物质的基本观点。2、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教学建议一、知识体系图解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重点是要通过种子成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种子内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它们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做好有机物成分的鉴定实验,使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结果是本节课的关键,虽然这些鉴定实验都比较简单,但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分析,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2、本节中出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两个概念。但由于初一学生对化学知识知道甚少,所以在讲解时只能做浅显的解释,但又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所以这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可以利用一些实物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最本质的特点和区别,以便让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3、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尽量不要只做演示实验,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机会,实验效果不理想。三、教法建议1、通过”实验八”探究种子的成分,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应采用归纳法总结出两类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并讲清概念。教师还可举出几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来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让学生明确认识某种物质是否是有机物,必须有两个条件:主要的是加热后是否能成碳,其次是是否燃烧。因为有的物质(如镁),虽然能燃烧,但加热以后不能成碳,所以不属于有机物。2、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水分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3、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无机盐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4、联系实际,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探究当地常见植物种子的成分的比例特点。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种子中各以哪种成分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设计方案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难点: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分的说明。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许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