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水工等级分类、水库等级、河流等级、堤防等级、拦河闸等级、河道等级、渠道等级、降雨量等级

水利水工等级分类、水库等级、河流等级、堤防等级、拦河闸等级、河道等级、渠道等级、降雨量等级

水利水工等级分类、水库等级、河流等级、堤防等级、拦河闸等级、河道等级、渠道等级、降雨量等级
水利水工等级分类、水库等级、河流等级、堤防等级、拦河闸等级、河道等级、渠道等级、降雨量等级

水库等级划分

大、中、小型水库的等级是按照库容大小来划分的。

大(一)型水库库容大于10 亿立方米;

大(二)型水库库容大于1 亿立方米而小于10 亿立方米;

中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0.1 亿立方米而小于1 亿立方米;小(一)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0 万立方米而小于1000 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 万立方米。

河流等级划分

大、中、小型河流的等级是按照保护面积大小来划分的。

大型河流保护面积大于30 万亩;

中型河流保护面积在1—30 万亩之间;

小型河流保护面积小于1 万亩。

有众多支流汇入的是上游

水量稳定且较高的是中游水量有所减少或转如地势低平地区的是下游上中游分界线一般是最后一条大支流的汇入地点中下游分界线一般是地势低平地区的边缘

堤防工程等级

依据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堤防工程

分为5 级,详见表2。

堤防分类

堤防按其所在位置及建筑材料进行分类。

按所在位置,堤防可分为河(江)堤、海堤、湖堤、水库堤及渠(沟)堤等五种,详见表1 。

按建筑材料,堤防可分为土堤、砂堤、石堤、混凝土堤等四种。

(1)土堤:由粘土、壤土筑成,主要建在平原地区江河沿岸、海岸、湖泊四周、排灌沟渠沿岸及水库周

边。

(2)砂堤:由沙土或砂砾石筑成,主要建在山区、丘陵区江河沿岸,水库周边、海岸。

(3)石堤:由块石或条石筑成,主要建在海岸、取土困难的江河沿岸及城区河段沿岸。

(4)混凝土堤: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筑成,主要用于城区河段沿岸。

拦河闸等级划分

拦河闸等级是按照过闸流量大小划分的。

大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1000 立方米/ 秒;

中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100立方米/秒而小于或等于1000立方米/秒;

小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或等于10立方米/秒而小于100立方米/秒;

流域

河流等级一个流域内的水系汇入主流的各级水流。如湘、资、沅、澧四水即为长江的支流。通常把直接汇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的支流叫二级支流,以此类推。如汉江是长江的第一级支流,丹江是长江的第二级支流。这种表示法的缺点是会把一些大小不同的河流纳入同一级支流,还有一种是分级法,从源头最小支流开始,称为一级河流,以后把二条一级河流汇合后的河段称为二级河流,以此类推到更高级别的河流,这种分级法确定的各级河流有相近的客观特征。

直接或间接流入干流的河流。在较大的水系中,支流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直接流入干流的称一级支流,直接流入一级支流的称二级支流,以此类推。

支流级别与河道级别支流级别是在同一个水系中,把直接汇入干流的河流称为一级支流,直接汇入一级支流的称为二级支流,依此类推。

河道等级将在水系网中位于顶端,上游无进一步分支的河道称为一级河道,两条一级河道汇合后的河道称

为二级河道,依此类推。所以一段支流的支流级别越高,其河道级别

越低。每一级河道与更高一级河道数量之比称为级序分叉比或河系分叉比。一般来说,此比例大的情况相对于河流狭长、水流平稳。

渠道等级划分干渠:从灌溉水源取水或从总干渠分水,向支渠供水的渠道。支渠:从干渠取水,担负配水任务的二级或三级渠道。斗渠:灌溉系统中,由支渠引水到毛渠或灌区的渠道。从支渠取水,担负配水任务的三级或四级渠道。

农渠:从斗渠取水并分配到田间的最末一级固定渠道。毛渠:从农渠取水并向畦、沟供水的田间临时渠道;

渠道通常指水渠、沟渠,是水流的通道。

渡槽:渠道跨越其他水道、洼地、道路和铁路等修建的桥式交叉建筑物。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普遍用于灌溉输水,也用于排洪、排沙等,大型渡槽还可以通航。渡槽主要用砌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

渡槽又称高架渠、输水桥,是一组由桥梁,隧道或沟渠构成的输水系统。通常架设于山谷、洼地、河流之上,用于通水、通行和通航。用来把远处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镇、农村以供饮用和灌溉。

降水量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降水多少的数据。

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

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

按气象分类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 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或24 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过程。

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 小时内降水量5 ~15mm或24 小时内降水量10 ~25mm的降雨过程。

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 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 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凡24 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种。暴雨:12 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 小时内降水量50 ~100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12 小时内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特大暴雨:12 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mm 或24 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 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 小时内降雪量1.0 ~3.0mm或24 小时内降雪量2.5 ~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 的降雪过程。

大雪:12 小时内降雪量3.0 ~6.0mm 或24 小时内降雪量5.0 ~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 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 或积雪深度达8CM? 的降雪过程。

按降雨等级划分小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毫米;12小时降雨量在0.2 —5毫米之间。

中雨:24小时降雨量在10.1 —25毫米之间;12小时降雨量在5.1 —15 毫米之间。

大雨:24小时降雨量在25.1 —50毫米之间;12小时降雨量在15.1 —30毫米之间。

暴雨:24小时降雨量在50.1 —100 毫米之间;12小时降雨量在30.1 —70毫米之间。大暴雨:24小

时降雨量在100.1 —200毫米之间;12 小时降雨量在70.1 —140毫米之间。特大暴雨:24 小时降雨量

大于200 毫米;12 小时降雨量大于140 毫米。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流域分类

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分地面集水

区和地下集水区两类。如果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如果不重合,则称为非闭合流域。平时所称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区。

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流域,一个大流域可以按照水系等级分成数个小流域,小流域又可以分成更小的流域等。另外,也可以截取河道的一段,单独划分为一个流域。流域之间的分水地带称为分水岭,分水岭上最高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即集水区的边界线。处于分水岭最高处的大气降水,以分水线为界分别流向相邻的河系或水系。例如,中国秦岭以南的地面水流向长江水系,秦岭以北的地面水流向黄河水系。分水岭有的是山岭,有的是高原,也可能是平原或湖泊。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分水岭明显,在地形图上容易勾绘出分水线。平原地区分水岭不显著,仅利用地形图勾绘分水线有困难,有时需要进行实地调查确定。

在水文地理研究中,流域面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据。自然条件相似的两个或多个地区,一般是流域面积越大的地区,该地区河流的水量也越丰富。

流域面积: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出口断面所包围的面积,在水文上又称集水面积,单位是平方公里。这是河流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大小直接影响河流和水量大小及径流的形成过程。中国七大流域

海河流域

淮河流域

太湖流域

松辽流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涝灾与洪灾的区别

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 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 从而影响作

物生长, 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洪灾: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涝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

涝灾与洪灾的共同点是地表积水(或径流)过多,区别是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什么是汛期?

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我国汛期主要是由于夏季暴雨和秋季连绵阴雨造成的。从全国来讲,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主要由各地区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决定。南方入汛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北方入汛时间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每年5 至9 月,江淮流域降雨明显比其他月份多,习惯上把这一段时间称为汛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时时期,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应做好防汛工作。

风力等级划分

六级:风速10.8-13.8 米/ 秒,每小时39-49 公里,举伞困难,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