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关于经营模式、指标设置的分析报告

集团领导:

为探求公司2011 年发展的新思路,尽快走出困境,我公司领导班子经集体研究、集思广益,并在充分考虑公司历史发展及现状的基础上,拟采取承包经营模式进行经营。现分别就承包经营方式、当前经营模式的指标设臵及可行性简单分析如下:

一、承包经营模式:

(一)实行承包经营的操作方式:

(1)承包方式:缴纳风险抵押金,年上交包死,采取“包死基数、确保上交,多收自留,亏损自负,风险自担”的原则;

(2)风险抵押金缴纳:拟以员工股份10%作为风险抵押金;

(3)年度承包费:承包当年缴纳90 万元,自第二年开始按10%递增,严格确保集团收益。

(二)实行承包经营的利润预测:

预拌砼公司现有180 生产线一套,由于该设备存在不可修复质量缺陷和

混凝土供应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年生产方量不超过10 万方,按照预拌砼公司现有盈利水平计算,月度生产方量1万方左右,为盈亏临界点。在2011 年新上生产线投产后,预拌砼公司生产能力大幅提高,预计全年生产方量可在18——20 万方左右,单方生产成本摊薄后,可降低4 元左右。现有生产线每年可产生利润40 万元,租赁新上生产线每年生产10 万方,每方产生利润 6 元,可为预拌砼公司带来利润60 万元,两项合计预拌砼公司全年可实现产值2700 万元,剔除来料加工等因素,全年可实现利润100万元,按照集团持有90%股份计算,投资回报为90万元,全部以现金形式上缴集团,确保大股东利益不受损害。

(三)从集团现有固定资产投资年化收益率角度分析:预拌砼公司成立之初,集团以车辆设备等形式投资入股,注册资本金1200万元,其中集团持有股份90%,即1080万元,集团于2002年6月购入五十铃搅拌车8辆,按照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期限8 年计算,现已提取完毕,净值为零,而且维修

费用十分大,已无使用价值。2005年7月购入日产柴汽车10辆,原值为6401915.9 元,现已累计折旧4134570.44元,净值为2267345.46 元,集团投资搅拌设备原值224 万元,累计计提折旧39.6 万元,净值为184.2 万元。两项合计为410.9 万元,如公司实行租赁经营,以每年上缴承包费用50 万元计算,集团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约为21% 左右。

(四)我公司欲采取承包经营模式的原因:一是集团公司自在总承包公司实行项目承包经营以来,取得了众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集团及二级单位真正实现了“双赢” ,也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这个利好的前提下,我们亦欲做集团改革发展的急先锋,力争通过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走出困境、重现辉煌,为集团的发展做出积极、有效的贡献。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更是混凝土公司走出困境的大胆探索,这必将会成为混凝土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拐点。毋庸臵疑,改革带来发展,我们愿为混凝土公司的新发展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对公司改变经营模式后的发展,混凝土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改革的大旗打好,并以此扭转被动局面,积极、主动、更好地回报集团,实现预期发展和收益。

二是2010 年以来,公司新任领导班子采取了种种措施,逐步打消了员工对公司发展前景的顾虑,使大家充满了信心,看到了新的希望。如集团同意我们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并以员工股份的10%作为风险抵押金,这一方面能减轻广大员工及子公司发展的负担,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振奋员工信心,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从集团内部往来资金情况分析,实行承包经营势在必行。

预拌砼公司2001年5月16日成立以来,累计实现利润466万元,其中2001——2006 年实现利润2468.5 万元,已通过内部往来转集团财务处,2007 年——2010年3月亏损2002.6 万元,预拌砼公司无法转集团,造成预拌砼公司欠集团数额巨大,内部往来利息月度达18 万元之多,全年利息高达216 万元,按照现有生产能力和盈利水平,预拌砼公司已无力承担内部往来部分利息,集团投资收益更无从谈起;唯有实行承包经营,混凝土公司的发展才能出现新的气象,并在新的机遇下迎来新的发展。

(五)承包经营模式指标设臵的参考因素:

一是我公司自2007 年搬迁至现有位臵以来,受各种因素困扰,公司发

展、效益一直不景气。公司业务量与其他搅拌站相比相去甚远,2010 年仅生产混凝土10 万立方,而同期的鸿旺、天荣祥等站都在30--50 万立方以上,甚至我们在2010年底考察的德州几家搅拌站,产量也都达到了15万至20 万立方。这一方面是因为公司生产能力、运输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受资金影响导致垫付能力差以及只有一条生产线等都制约了任务承揽的开展。尽管2010 年经过调整,各项工作都呈现上升势头,但若恢复至鼎盛时期,仍需假以时日。因此,对于承包经营的指标设臵必须考虑到当下公司的现状,力求客观、科学、合理,而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二是自公司搬迁以来,公司资金压力一直未得到有效缓解,反而一年比一年严峻,公司的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极度强烈。其中原因一是公司历史负担较重,往年所欠材料款、基建款多达900 万元之巨;二是早年欠下高新地税500 余万元的巨额税金,税务局方面对此一直紧追不放;三是当前人力成本激增、工资压力巨大。截至当前,我们累计计欠员工 5 个月(其中含2009 年3个月)、近60万元的工资,不少司机、维修工、操作工等一线生产工人对此亦颇有怨言,而为了公司稳定发展,我们亦尽全力优先解决工资问题;四是前几年所欠缴职工住房公积金,仅此一项就高达50 余万元,而公司年轻职工又占多数,急需用公积金来贷款买房,为了稳定人心,这也是公司不得不考虑的一项重要工作;五是因当前市场竞争程度比过去几年尤甚,其中重要一项就是资金垫付能力的高低,为了承揽任务,我们赊欠了大量的材料款。考虑到公司沉重的历史负担以及当前的种种资金压力,我们对承包经营指标的设臵也是慎之又慎,力求科学、实际、能在我们所能承受的范围。

三是我们如实行承包经营,拟定的年度承包费指标为90 万元,此后每年递增10%。照此估算,第五年度我们将向集团上交承包费达到132 万元。按照目前来看,此上缴数额应是比较可观。在此也对2010 年指标作一下分析:2010年集团给我们下达的上缴指标为90 万元,我们实际上缴金额为33.26 万元。尽管表面看起来,我们2010 年上交金额离集团要求差距还较大,

但其实我们已竭尽全力---- 因2010年上缴指标是据2009 年的生产方量

30万方、形成产值6000万元来测定的,考虑到2009年无效产值数额较大的

因素,这个上缴指标的设定显然存在一定不合理性。2010年5月份,集团王总、张总来我公司调研时,我们向在座的领导专门汇报了这一问题,领导当时亦表态上缴管理费数额应以实际完成产值来核算,这样的指标设臵才能更为合理和科学,若按照领导当时调研时的承诺来测算2010 年的上缴管理费,即为18.12 万元。但若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年度承包费按照“包死基数、确保上交,多收自留,亏损自负,风险自担”的原则,集团的收益率应是远远高于现在。

二、按照当前经营模式的指标设臵:

生产混凝土18 万立方,完成产值2700万元,实现利润60万元,上缴管理费按照实际完成产值 1.5%缴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