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写作自学笔记(2016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3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评论写作自学笔记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及社会作用

一、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及主要特点

1.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的主要任务:通过评说阐明评论者意见、观点、主张,表明立场和态度。

现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两类信息:一是事实信息,即发生了什么事;二是意见信息,发表意见观点,表明立场态度等。前者的载体是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后者的载体是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为己任,“说事实的话”。

2.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

(1)时新性:密切关注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热点、焦点,注重时效性,而且要有新观点、新见解。这是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

(2)针对性:新闻评论的对象,大都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强调“三贴近”,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议论文章的重要特点。

(3)倾向性:新闻评论的政治倾向性是由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的。新闻媒介报道新闻,总是持有一定的立场态度,倾向性是客观存在的。

(4)思辨性:思辨性是新闻评论的应有之义,没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思维活动,新闻评论就不可能产生。故思辨性是新闻评论的一个主要特点。

(5)广泛性:广泛性特点与新闻传媒及传播活动如影随形,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公众参与意识的日益增强,新闻评论的广泛性特点日益凸显。随着传播媒介的日趋多元化,由多元评论作者表达的多元观点、见解和诉求,通过多介质媒体的渠道和载体,更能广泛地反映公众的意见、呼声和愿景。广泛性是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之一。

二、新闻评论的定义

1.定义:新闻评论是针对值得关注的新闻事件和现实问题及时表达的观点和见解,表现形式各异的文本(文体、体裁、节目形态等)是其载体,不同介质的新闻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通讯社、网络和新媒体等)是其传播渠道,广泛地传播新的意见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是其主要任务和根本宗旨。

2.与以往定义的区别:

(1)首先,它强调新闻评论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及时表达的观点见解,是被广泛传播的意见信息(包括新观点、新见解和立场态度意见诉求)。

(2)其次,它阐明了新闻评论的信息载体和信息渠道,这既是对定义内涵的必要补充,也是对它的表现形式、涉及范围等做了说明。

(3)再次,它强调了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一种被广泛传播的新的意见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是其主要任务和根本宗旨。

三、新闻评论的分类

1.新闻评论分类依据

(1)依据外延分类:分为广义新闻评论和狭义新闻评论。

(2)外国学者大多采用广义新闻评论,我国专家学者倾向于界定在狭义新闻评论内。

2.不同类别新闻评论

(1)时政类评论:以时事政治类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问题、矛盾等作为论题展开评论,其评论对象十分广泛、涵盖社会各个层面,数量众多、影响面广,是各类传媒常见的评论。又可以成为综合类新闻评论。

(2)经济类评论:以经济类新闻事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主要评议对象的评论,涉及经济、金融、管理诸多领域,既包括宏观的财政经济评论,也包括微观的商业评论,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细分出许多分支,诸如经济、金融类专栏。金融专栏还可以细分为投资或股评专栏。经济类评论专业性强,因此要求评论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3)法制类评论:以法制类新闻事件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作为评议对象的评论。

(4)军事类评论:

(5)体育类评论:

(6)娱乐类评论:一种另类的新闻评论类型,以娱乐类的新闻人物、事件为评议对象,以轻松的话题、新颖的言说风格区别于传统新闻评论。是一种新闻评论消费方式,应注意避免以低俗和片面追求趣味性等手段迎合大众而陷入媚俗和哗众取宠的泥潭。

3.不同介质的新闻评论

(1)报纸评论体裁:涵盖六大种类,在文体方面也相对成熟,样式众多。

(2)广播评论体裁:大部分是从报纸评论移植演变而来。

(3)电视评论体裁:也是从报纸评论移植过来。

(4)通讯社发布的各类评论体裁:有三大特点,即缘事而发、寓理于事、目光四射。

(5)网络和新媒体评论体裁:不仅是传统媒体的重要转载平台,还衍生出很多新的评论类型。

4.不同身份作者新闻评论

(1)媒体专职人员(编辑、记者、评论员等)撰写的评论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编者按语、短评;

(2)非媒体专职人员(时评写手、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等)撰写的评论有时评、专栏评论、杂文、随笔等;

(3)以投稿方式发表的言论,包括自由撰稿人和普通公众撰写的评论文章,或是通过网络和新媒体传播的自媒体作者评论(博客、微博、微信等)。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和社会作用

1.发言表态,阐明基本立场观点;

2.表达诉求,反映公众意见与呼声;

3.解惑释疑,增进理解,维护社会稳定;

4.针砭时弊,履行新闻舆论监督职责;

5.激浊扬清,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6.引领潮流,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第二章:新闻评论发展演变历程

一、西方新闻评论发展历程

1.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他政治嗅觉敏锐,思想见解深刻,对时政问题“站得高、看得远、想的深”。他和恩格斯一起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文章,视野开阔,思想深刻,分析到位,文笔辛辣。

2.列宁的政论文章经常发表在《真理报》上,很多文章是写给底层民众看的,所以文字简洁、通俗易懂。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深刻的道理浅显化。

3.早在18世纪,英美等国的报纸就已经开始建立起社论制度。普利策创办了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从1917年起设立了“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

4.李普曼是美国最富盛名的专栏作家、政论家,在《纽约每日论坛报》担任《今日与明日》专栏特约撰稿人。

5.“社论版对页”和“言论/社论版”这两种模式,长期引领报纸评论的国际潮流。我国的《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都市报的评论版,皆模仿于此。

6.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广播谈话类节目开始兴盛,如“脱口秀”(talking show)。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美国的电视媒体,为新闻评论提供了新平台。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网络和新媒体也成了传播各种新的意见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近代中国新闻评论的产生发展历程

1.唐朝就有的“邸报”,始终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原因是:首先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媒介,只是一种“官文书”,其性质是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只为皇权服务。其次它不允许自由发表意见,更不允许评说议论时政新闻。

2.传教士主办的中文外报,最先出现新闻评论的萌芽——早期的中文报刊评论。

3.鸦片战争前最有影响的一份中文外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冲破了“言不论政”的藩篱。外国主编长期聘用中国文人做“记室”,自己口授文章,由“秉笔华士”记录大意。虽然具有文化渗透、殖民侵略的性质,但客观上对于文化交流、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具有积极作用。

4.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是中国报刊评论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循环日报》以政论著称,王韬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5.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是最杰出的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文章被称为“时务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