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通过运用关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偏差行为:是指社会成员的行为偏离了其社会地位所规定的角色行为,违反了社会所期望的规范。

孤儿:是指父母双亲均不在位,即被父母遗弃或父母双亡的孩子。

对象系统:是指为了达到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的目标,所需要施加影响和谋求改变的系统。抑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的情绪体验。

儿童社会工作(狭义):是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或称消极性的儿童社会工作,它以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儿童为对象,多采取机构服务的方式,救助和保护那些家庭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或者有各种问题的儿童。

流浪儿童: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离开监护人流落社会,在外游荡连续超过24小时,失去基本生存和可靠保障而陷入困境的少年和儿童。

倡导者:是指在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中代表儿童青少年权益,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所需资源,促使相关社会政策改变的社会工作者。

焦虑:是一种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恐惧,预感到发生不良后果但又难以预测和驾驭,因此内心烦躁不安。

我国青少年年龄上限、下限:青少年14~30

儿童观组成部分:功利观、权利观

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以救济为主的慈善时期,积极的儿童福利时期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三点内容:本我、自我、超我

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倡导者、案主、对象系统、资源系统

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原则:服务性与非赢利性、发展性、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弗洛伊德的心理与社会理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儿童青少年倡导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性准则:最大利益原则、平等原则、主体性原则、社会责任原则。(操作性准则P155)

1,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对策: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

2,促进儿童参与的措施:加强有关儿童参与权的立法、采取措施提高国民包括儿童对“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参与权原则的认识、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儿童参与权的宣传和促进工作、加大社会工作者的作用

3,儿童青少年人际交往辅导内容:社会交往实践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与异性交往问题的辅导、对存在社会交往障碍或困难的孩子进行帮助和矫治使其融入群体、通过开展社会团体活动和成长互助小组使儿童青少年锻炼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交往态度

4,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社工策略:个案辅导、小组工作、家庭辅导、学校与社区社会工作介入

5,儿童青少年情绪困扰的原因:个人身心发展障碍、家庭社区的变迁及功能转变、朋辈行为,学校教育及“亚文化”的不良倾向、大众媒体及消费主义的误导、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社会失范

6,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建立自我坦白,内化社会行为规范,情感和情绪的独立,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体系,问题和冲突的解决

7,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原因和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8,青年组织的特点:有完备的组织章程和制度,有固定的组织成员,有明确的组织原则,组织结构较为严密,组织成员有确定的权利和义务,组织规模较大

9,微观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对孤儿弃儿的救助,残疾儿

童的康复和教育,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

10,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品格辅导、心理及认知辅导、生涯发展辅导、就学就业辅导、生活方式辅导、人际交往辅导、行为偏差及犯罪青少年矫正服务、弱势青少年保障服务

11,埃利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1,婴儿期;爱的需求满足,信任对不信任2,幼儿期,探测环境,自主对羞愧3,幼儿期,独立策划做游戏,积极对罪恶感4,儿童期,学习学校里的课程,勤奋对自卑5,青少年期,认识自己-身份的确定,自我认同对角色混淆6,成年期,社会化发展增进人际关系,亲密对孤立7,中年期,事业发展有助人意愿,创造力对停滞8,老年期,对一生成就之检讨,自我整合对绝望

12,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生态发展模式,强调“环境中发展”的重要意义,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的四个体系;一,微观系统;儿童直接体验的环境1,家庭系统,由父母和同胞组成2,学校环境系统,由教师和同伴组成二,中间系统,儿童直接参与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的影响,如,家庭环境三,外层系统,儿童未直接参与但却对儿童有影响的环境,如父母的工作环境四,宏观系统,儿童所处的社会的文化价值,信念和历史事件,如,政府的就业条件,工作政策

13,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个人维系其社会认同,接受情绪上和物质上的协助,获取服务的信息以及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渠道,包括;亲戚、邻居、同事、专业人员等所提供的服务14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家庭,学校开展的发展性社会工作,社会团体案例:丧妻的老陈

案主的基本情况:陈关金,男,78岁,退休党员干部,初中文化程度,于2004年2月4日住进上海市某社会福利院。他结婚已有60年,一直与老伴两人居住在一起,两人感情十分深厚,5个子女都不与二老同住。老伴在5个月前由于胃癌做手术失败,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没有留下一句话就撒手人寰,子女便请了一个保姆来照顾他,但老人觉得保姆对自己态度不好,很不耐烦,所以没做多久就辞退了她。子女一来恐他一人在家无人照顾,二来怕他在家中睹物思人,心情过度伤悲便将他送到福利院。福利院的生活也并不理想,担心自己不受欢迎,不习惯集体生活,对福利院的一些规章制度一时无法适应。

一、方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帮助和治疗:

1、帮助案主走出丧妻的阴影

在西方,为丧亲者提供的辅导称为,悲伤是丧亲后一个很自然的反应,要处理的是不必要的内疚及过度地悲伤。让案主把悲伤的感情宣泄出来,尽管宣泄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益,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无休止的悲哀必然造成人为的精神消耗,一定要适当。

家庭社会学中夫妻关系学是最重要的依恋关系,一旦丧偶,这种关系被无情地摧毁了,这时需要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主动去建立、填补一种新的更加和谐的依恋关系,方能有效地减轻哀思。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悲伤心理容易消弱免疫功能,常诱发其它躯体疾病以致过早衰老,在案主没能完全从悲伤中走出来之前需要医生及时地关注案主的身体状况。

2、消除案主的孤独感

宣泄的阶段过去后,要设法转移案主的注意力,走出斗室,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帮助案主建立新的人际网络,多与其它老人接触。只要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随之淡化和消失。

二、干预

理论依据:⑴认知行为理论;⑵角色转换法;⑶理性情绪治疗法。

第一次治疗辅导:在辅导过程中,工作人员运用认知行为理论,让案主谈谈面对丧偶经历的感受,抒发内心情感。工作者可以通过交谈的方式,或者教案主可将自己的眷恋怀念之

情,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第二次治疗辅导:针对老人悲伤的心情主要是由于老伴的去世,工作人员采用角色转换法帮助他释放郁闷。让老人想象如果是自己先去世的话,老伴会是怎样的心情,他希望老伴怎样过往后的生活。然后告诉他,他的妻子对他也有着同样的希望与祝福。最后让他自己思考他现在的生活是否符合这种希望。

第三次治疗辅导:让案主回想和老伴的相识到结婚的过程,分享以前和老伴生活的快乐时光,在回顾中工作者帮助案主分辨什么是理性,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从旁适时疏导老人,引导案主正确认知,让案主明白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失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老伴确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但这又是无法避免的现实,对老伴最好的寄托和思念,应该是保重身体,坚强、乐观地活下去。

第四次治疗辅导:鼓励他主动与其它房间的老人接触交流,多交朋友。让案主知道其实很多老人的想法和他是一样的,担心自己不受欢迎,担心对方不好相处,害怕得不到对方真诚的对待,内心却渴望和其它人接触。让他明白只要他踏出第一步,就一定会在新环境中交到新的真心朋友。一方面要帮助他人,从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让他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另一方面,又要求助于人,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态从紧张趋向松弛。如果自命清高,遇到困难不肯求助于人,或者对别人的困难不屑一顾,结果必然加剧自己的孤独感。

案例:子女干涉父母黄昏恋,老年人应当如何维权

50多岁的冯大妈年轻时丧夫,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拉扯大。现今儿子已成家单过,为了有个生活依靠,冯大妈想找一个老伴儿,谁知儿子听说母亲要再婚的消息后,就来找母亲质问。当冯大妈将实情相告,期望得到儿子的理解和支持时,却遭到了儿子强烈的反对。儿子认为母亲这是非分之想,老没出息,丢尽了他的脸,母子俩发生了争执。儿子的行为伤透了母亲的心,冯大妈将儿子告到法院,要求儿子不再干涉自己的婚姻。

法律依据:

⑴婚姻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和婚后生活。”

⑵婚姻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处置:

没有采取暴力手段:可以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也可以通过训诫等方法

采取暴力手段的:如果他采取了暴力手段干涉母亲的婚姻,一旦构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则可以采用刑罚的方法对他进行处罚。

案例:妻子迷恋跳舞,丈夫是否有权强加干涉

彭某(男)与(女)系早年自由恋爱结婚,二人婚后夫妻恩爱,生活幸福,并生有一子。刘某退休后,对交谊舞兴趣很浓,几乎每天晚饭后都要去跳一曲。起初,彭某并不在意,随着刘某跳舞次数的增多,彭某越来越反感,要求刘某不要再跳了。刘某认为这是正当的娱乐活动,每晚照去不误。一天晚上,彭某尾随刘某到了舞场,发现刘某与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跳舞,十分恼火。当晚,二人大吵了一架。刘某一气之下要与彭某离婚。

法律依据:婚姻法第十五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有一定的限制。夫妻任何一方在行使人身自由权的同时,必须尽夫妻之间的义务和家庭义务,不能因自己行使权利而侵害另一方的权利。

处置:本案中,彭某不允许刘某去跳舞是不对的,因为他限制了妻子的人身自由权。同时,刘某作为妻子,也应尽到妻子的义务,不能一味地痴迷于跳舞,而忽视了彭某的权利。

事情并非一定要这样——理性情绪治疗法在老年个案工作中的应用

武阿姨生活在一个“老人之家”的敬老院,总是独自活动,很少与人交流,显得十分孤僻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武阿姨经济:生活条件中等偏上结婚之前,父母兄弟姐妹很宠爱她结婚之后,丈夫也对其体贴入微丈夫去世后,子女十分孝顺

武阿姨的生活一直很顺利、平静,直到进入老年之家后发生的一件事……

武阿姨初入“老年之家”武阿姨参加了一个由一位老先生组织的太极拳兴趣小组。有一天,两人在某一个动作上出现了分歧,闹的很不愉快。武阿姨从此退出小组社工诊根据对武阿姨的了解,以后第一次会谈,你认为武阿姨的问题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社工诊断(二)

武阿姨的问题:1、身体不好,周围人对其呵护,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2、家人和其他人都是被她拖累的 3、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差,且不希望拖累他人,故远离人群。社工诊断(三)

治疗目标:转变武阿姨的错误观念和看法,过上轻松快乐的生活。

应用的理论:理性情绪治疗法

问题:武阿姨的非理性情绪有哪些,或者说表现在哪里?参照第一次会谈记录

治疗计划(二)

1、转变情绪的关键

面对面的谈话,内容就是针对武阿姨对事情的看法提出质疑,并提醒她除了这种看法之外,还有别的不一样的看法。

与武阿姨一起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是否找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并共同分析这些不同看法是如何出现的,对个人的影响会有什么不同,最终产生什么结果等。

会谈一

社工:武阿姨,非常感谢您能答应跟我一起进行这项工作。

武阿姨:不用客气,我也是看你这个孩子跟别人不一样,正好闲着没事,就来试试你所谓的专业。

社工:嗯,好吧。那我们就赶紧开始我们的尝试之旅吧。首先,我要跟您约定一个事情,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您需要跟我一起做决定一起做事情,可以吗?

武阿姨:我以前都是别人替我决定事情的,还是你来决定吧。

社工:不行,这是我们两个人的尝试之旅,所以需要我们一起做决定一起做事情。

武阿姨:好吧好吧。

社工:好了,这个说定了,我们就开始吧。武阿姨,以前我听您说过,您不想拖累别人,您怎么老说自己是在拖累别人呢?

武阿姨:是啊。我活这么大年纪了,什么事情都没有操过心,所有的事情都是别人帮我做决定帮我做好的,这是我的幸福,但同时我又觉得自己是个累赘,拖累了父母、丈夫不

说,到老了还要拖累子女们。

社工:武阿姨,您注意过他们照顾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吗?他们觉得您是个累赘吗?

武阿姨:没注意过。不过我想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照顾我的,他们只是迫不得已要这样做的。社工:其实,一家人无所谓谁照顾谁,谁拖累谁的,在一起生活肯定是互相照顾的。

武阿姨:可是……可是好像他们不需要我就可以生活的很好,我只是一个多余的人,不能帮助他们却需要他们照顾。

社工:我们换一个角度,我替您的家人说句话。如果我是您的儿女,不管我的母亲身体怎么不好,帮不帮得上我,我都希望她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生活。

武阿姨:你母亲一定很幸福。

社工:呵呵,不知道。不过,不瞒您说,我已经离开家很多年了,一直在外闯荡,顾不上回家看她。所以他经常在电话里骂我,说我不孝顺,不赡养她。

武阿姨:你们母女俩还挺逗。

社工:武阿姨,您想啊,对老年人来说,身边有人照顾是幸福的;但是对儿女来说,能够照顾父母也是他们的幸福。所以,您不应该觉得是拖累别人。

武阿姨:嗯,你说的好像是有些道理。不过,我应该这么想吗?

社工:您想啊,如果您觉得拖累了他们,就会觉得很不应该,有时就会表现得很不快乐。

那对他们来说,看到您不快乐了,他们就会想是不是我们哪里照顾母亲不周到啊,

她最近又不高兴了啊。这样不是更加重他们的负担了吗?所以啊,您如果想子女也

过得好的话,就应该开开心心地接受他们的照顾,而不要把自己当做是累赘。

武阿姨:嗯,好像你说的还挺有道理。

社工:要不这样,武阿姨,我接下来交给您一项作业,您回去之后想想您还有哪些想法需要转变,转变之后呢对自己、对身边的人都会更好的,好不好?

武阿姨:还有作业啊?

社工:也不叫作业,就是让您空闲的时候想想我们的谈话,好吗?

武阿姨:好吧好吧,为了你的专业,为了我们的尝试之旅,就这样定了吧。

治疗计划(三)

2、配合转变情绪进行的工作

在认同了其他看法的前提下,进行第二轮谈话。

主要内容:人都是有一定能力的,武阿姨也不例外。

在日常生活中,打扫卫生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武阿姨组建太极拳兴趣小组

会谈二

社工:武阿姨,记得您跟我说过,并且在上次与大家会谈时您也提到,自己一直身体不好,什么都不能为大家做。

武阿姨:是呀,我自己好没用,啥都不会做,啥都帮不上他们。

社工:您觉得,您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武阿姨:比如说帮子女们带带孩子啊,做做家务啊。

社工:现在您没有跟子女生活在一起,帮他们带孩子、做家务有些不方便啊。我们先说眼前的,您觉得在老人之家,您可以做些什么呢?

武阿姨:衣服我洗不动,地他们不让我扫,我还是什么都做不了啊。

社工:那您觉得别的老人都在做跟您不一样的事情吗?

武阿姨:不知道,他们好像一直都在忙什么。

社工:这样吧,武阿姨,我们今天结束之后,您回去完成一项作业,好不好?

武阿姨:什么作业啊?

社工:就是观察观察身边的人,看看他们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好不好?

武阿姨:哦,这个呀,怎么有点像间谍啊。

社工:不是间谍,我们是善意的观察,不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不便的。

武阿姨:好吧,我就回去好好观察。是不是还要像上次一样跟你汇报啊?

社工:呵呵,不是跟我汇报,是我们一起分享。

武阿姨:好吧,我知道了。有了上次的经验,我就知道了,这次我要好好记住,省的你第二次又让我做同样的事。

社工:好吧,我们下次继续。

治疗计划(四)

3、周围人的关键作用

邀请武阿姨的兄弟姐妹和儿女参加会谈。内容:对武阿姨的看法;武阿姨自己的看法邀请老人之家的工作人员和其他老人参加会谈。内容:住在老人之家的感受;对武阿姨的看法;武阿姨自己的感受;太极拳兴趣小组。

案例:少年夫妻老来伴

基本情况:

父亲张伯,身体很好,退休前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中层领导,他常年一心扑在工作上几乎没有时间与妻儿一起度过。这使得儿子张先生从小与母亲的关系非常亲密,而与父亲之间似乎一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张伯退休后,整天在家里待着,经常对张婶指指点点,稍有不满便大发雷霆。母亲张婶,身体不错,退休前是一名小学老师,家务由她一人承担。张伯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顾不上家里,事实上张婶几乎是一个人带着儿子过。退休后,张伯经常对她大吼大叫,张婶由于常年积聚的怨气,也经常大声吵闹表示反抗。儿子张先生,某外企公司的部门主管,年轻有为,至今独身一人,工作很忙。他认为父亲蛮横无理,不满意父亲对母亲的指手画脚,自己在家里感受到压抑和烦躁。

诊断

这一家三口面临的问题:

1、夫妻之间已不知道如何交流。

2、父子之间的关系过于疏远。

3、母子之间的关系过于亲密。

4、张婶和儿子对张伯退休前一心扑在工作上、不顾及家庭非常不满

张先生一家的家庭结构图

张伯≠张婶

≠=

张先生

服务目标

1、帮助张伯、张婶转变对过去事情的看法,相互之间加强理解,学会夫妻之间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2、帮助张婶学会与儿子保持一定距离。

3、帮助张先生转变与父亲、母亲相处的方法,增加与父亲的交流,减弱与母亲的亲密关系,成功扮演儿子的角色。

服务计划

1、转变一家人对过去事情的看法,增加相互之间的理解。

2、转变现有家庭结构及改善家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张伯、张婶的夫妻次系统

削弱张婶与儿子的亲子次系统,增强张伯与儿子的亲子次系统

老年人再婚,首先是精神上的需要。俗话说“老来伴,老来伴”,当老年人生理机能的退化影响到了他们的行动能力,进而影响到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老年人就会对自己的另一半有强烈的精神交流的需要。

其次是互相照料的需要。正是因为老年人的这种需求,加之随着社会上老年人独立和追求晚年幸福生活意识的增强,以及老年人思想观念的更新,老人再婚的需求者越来越多。

老年人相亲

心理要点

一;心理咨询的范围1,自省能力好的人,2,求治动机强3,人格完整

二;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必要条件

1. 亲切;把当事人当做“人”,而不是症状的载体,无条件的加以接受,不批评、不赞扬使来访者承担起治疗中自己一方的责任

2真诚;医师的亲切态度能够激发病人的真诚,老老实实作他自己,不要扮演角色,不要试图展现他不具备的品质

3共情定义:一个人能从心理上置身于他人的处境,从而理解他人的情感与需求。能意识到隐藏在来访者意识域之外的意义。

三;心理咨询的过程;初期阶段1.收集信息 2.评价3.信息反馈4.资访双方达成一定的协议;中期阶段5.改变行为;后期阶段6.终止咨询四;咨询初期应该了解当事人的信息;1,具体症状,首发何时,怎样表现,可能的诱发因素,了解当事人整个人所需的基本资料;家庭景况,职业及个人爱好,对生活中关键人物的态度,是否认为自己的早期生活经历可能与目前面临的问题有关,2.人格判断五,沉默的类型;中庸型沉默,创造型沉默,冲突型沉默六;心理咨询应该注意的问题;时间:严格界定,45-50分钟。频度:至少每周一次。地点:明确告知、固定。收费:另有专人收费

七,心理动力学原理;潜意识,焦虑,冲突,防御机制,矛盾意向

防御机制(从追MM的角度阐释Freud的自我防御机制);压抑(repression):中学时代,暗恋MM,担心被老师骂,被MM拒.强抑情思,终日苦闷.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故作冷淡,MM不知就里(....汗).投射(projection):与MM一同考上大学,大喜.言谈中刺探,似为落花有意,流水有情.否认(denial):大学里,MM似与某男生过从甚密,大有成真之势. 心下暗自忖度该男生才华相貌云云不过尔尔,入不得MM慧眼.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恋爱成真,心下苦闷.想那天涯何处无芳草,MM既然青眼加于他人,恐怕当初强追到手也难得长久.小小释然.升华(sublimation):胸中终有不平之气,文字聊以发泄,竟被某刊转载,得稿费若干

八,认知障碍——知觉障碍;知觉: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各种属性,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错觉: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的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例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感觉条件差 情绪因素 疲劳 意识障碍幻想性错觉: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主观想象,错误的感知为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事物。对原事物有意识 内容与幻想有密切联系 可见于健康人

幻觉与错觉、知觉的区别?幻觉(真性)具有感、知觉的特点,但是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形象生动;存在于客观空间;不从属于自已;不能随自已的意愿而加以改变。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幻听;根据幻听的内容可分为:言语性幻听:声音可以是一人或多人,内容多样命令性幻听:通常是一个人的声音,内容是命令患者去执行某项任务或进行某项活动评论性幻听:通常是多个人的声音,内容是对患者进行评头论足争论性幻听:通常是多个人的声音,内容多是争论与患者无关的事情,幻视;可看见无意义的色彩,闪光,也可以是完整生动的形象,通常是引起恐惧感的形象幻嗅和幻味。两者常同时存在,感觉到的常常是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幻触;主要发生在体表的幻觉体验,可表现为皮肤的被触摸感、虫爬感、针刺感和触电感等内脏性幻觉;表现为内脏器官的幻觉体验,可表现为内脏的绞痛,寄生虫噬咬内脏器官等感知综合障碍(非幻觉性知觉障碍)视物变形症:外界事物的大小、形状、体积发生变化;空间的知觉障碍: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变化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联想和逻辑过程)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迟缓(retardation of thought):联想抑制,联想缓慢,回答问题很慢而且答语很简单,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亦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联想加快,联想的速度明显加快,大量的概念在脑中连续不断地涌现,甚至来不及表达。音联(clang association or rhyming):前后概念存在音节上的联系,意联(punning):前后概念存在词义上的联系是躁狂症的典型症状;病理性赘述(circumstantiality):“罗嗦”在叙述一件事时不紧不慢,但加入许多不必要的细节,表述问题不扼要,并且难以打断。常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思维贫乏(poverty of thought)对问题只产生表面上的反应,缺乏进一步的联想。如:“老虎头上拍苍蝇?”常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持续言语(perseveration):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如医生问:“这是什么地方?”病人答:“这是医院。”,对其它问题也说这是医院。妄想(delusion): 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无事实根据,但坚信不移.不是集体共有的信念.超价观念:是在意识

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信念,有事实根据。.强迫观念:明知不必要、想摆脱、反复出现。

常见的妄想:被害妄想:坚信自已被害。关系妄想:无关的事物误认有关。特殊意义妄想:在上述妄想的基础上,有特殊意义。被控制妄想:不受自已意识控制。 思维被洞悉感:旁人洞悉未表达的内心所想。 物理影响妄想:受外界仪器影响。非血统妄想:出自名门后裔。 虚无或否认妄想:否认自已的存在。常见妄想:夸大妄想:有非凡的才智和权势。 罪恶妄想:有罪恶感。 嫉妒妄想:认为配偶有外遇。钟情妄想:被异性钟情。疑病妄想:贬低自已的健康情况。附体妄想:体内来了精灵生物,指挥他的言行。

强迫意念(obessional thoughts)脑内反复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念头或词句,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考虑一些比上述意念更复杂的问题,如“人为什么只生两只手,而不是三只手,如果生三只将长在哪里?”强迫性怀疑(obessional doubts)对刚刚完成的行为不放心,不敢肯定是否的确已经完成 强迫性冲动(obessional impulses)想去实施某一动作,事实上病人总是能克制住不去实现 强迫性恐惧(obessional phobias)带有恐惧念头的强迫观念。如“怕患癌,怕看见刀子等”情感障碍;强制性哭笑:无故出现强制性的哭笑。矛盾情绪(ambivalence):同一人对同一事产生相反的两种情绪体验。病理性心境恶劣;无故突然出现发作性的不满情绪。恐怖症(phobia):不以病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恐怖情绪常见的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退(hypobulia)、意志缺乏(abulia)、意向倒错、矛盾意向

行为意志障碍?定向力;时间,地点,人物,本身状态自知力;对精神疾病的判断力,对治疗的态度

九,神经官能症;强迫症,恐惧症,恐怖症,疑病症

十,抑郁,躁狂的特点;躁狂,情感高涨外观表现,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过高,夸大观念或妄想容易激惹,容易发怒,情绪易变,联想加速,言语增多,谈话,书写,活动增多,行为轻率,购买,投资,勤快,文娱活动,社交,性欲和性活动,忙碌而不觉疲劳

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夸大→被害妄想

抑郁心境 (核心症状)痛苦、悲伤、沮丧、绝望;自我评价过低;部分病例心境变化:晨重夕轻,兴趣和愉快感缺失,对既往的兴趣活动减低或丧失,缺乏愉快的体验,厌世与自杀,有关死的问题(害怕、担心) →厌世→自杀企图→自杀行为,须心理支持、监护、控制焦虑、冲动,精力丧失、迟滞和思考能力下降,筋疲力尽,思维的启动、组织和回忆困难,犹豫不决,书写困难,焦虑和激越,焦虑是常见症状,许多患者焦虑抑郁并存—共病现象。激越—伴有明显运动不安的严重焦虑状态,易激惹

强迫现象,约1/3患者可伴有强迫症状,强迫观念多见,强迫动作少有

认知障碍;抑郁性认知的特点,歪曲既往事件—过错→自罪被人指责被害妄想,身体状态歪曲认知→疑病观念→疑病妄想。对诊断和治疗不信任,对康复不抱希望,睡眠障碍,几乎见于所有病人,可出现各种形式睡眠障碍,早醒——忧郁症的生物学特征之一,个别睡眠过多,但不解乏,表情和行为改变,迟钝性抑郁——抑郁面容,,激越性抑郁——焦虑、抑郁表情兼有,消极;衣着打扮陈旧,动作姿势简单,言语减少,音调低沉,重者碱默少语。躯体症状;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体重丧失,慢性疼痛,植物神经症状,性功能障碍

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假性幻觉为主),妄想:自罪、虚无、被害妄想为主,木僵,发生于抑郁症的严重期有情绪改变为基础,不应长期单独存在

典型躁狂症三高症状;情感高涨,联想加速,活动增多,躁狂发作症状持续≥1周核心症状:情感高涨典型抑郁症三低症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核心症状;抑郁情绪,快感缺失,自我评价低,抑郁发作症状持续≥2周 11,心里诊断:症状,持续时间12,阻抗定义;当事人阻碍治疗进行及不使潜意识素材浮现而作出的任何行为。阻抗的常见表现形式I.迟到或擅自取消约好的咨询II.把注意力指向咨询者(吹捧和责问)III.原地踏步IV.遗忘V.控制交谈主题VI.提出新的咨询要求VII.回避咨询师提出的问题VIII.为自己的

问题辩护IX.为咨访关系的建立设立条件X.过多的纠缠以前发生的事。移情是将对既往生活中的人物的情感、态度、冲动不合现实的投置于现在人物。一般移情反应指几乎所有当事人所表现的对医师按规则进行心理治疗时的特征反应,即先过于亲近继而过于憎恶。具体移情反应将个人对生活中重要人物或对广义的人的思想、感情、冲动误置于治疗师身上。

反移情是指治疗师对病人的情感反应,是治疗师对病人的移情,是治疗师潜意识冲突的结果。正性和负性反移情十三,情绪智力EQ;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十四,人格的基本理论,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自我理论,投射测验大五人格:外倾性;好交际对丌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神经质戒情绪稳定性;烦恼对平静,丌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开放性,富亍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随和性;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亍助人对丌合作。包括信仸、利他、直率、谦虚、秱情等品质。尽责性;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忈薄弱。包括胜仸、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青少年社会工作解读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18岁-23岁青少年心理问题 研究报告

青少年社会工作——18岁-23岁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2012年6月份,通过专升本考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李某在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时候,因为作弊被抓住。学校根据相关规定给予李某相应的处罚之后,李某采取自杀行为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失望。此次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所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当代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社会主义经济急需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而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心理方面稳定的内在特点,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生求知与成长的过程也是其心理发展的过程,换句话说,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抗拒诱惑、承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13级社会工作洪丽丽 学号:130302007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习—考试—升学”模式任然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巨大的成长压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被喻为“三重门”,是青年学生一路成长学习所必须经历的三道门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青年学生表现出诸多不良反应,首当其冲的是厌学,厌目前青少年厌学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表现为消极怠学,较隐蔽不宜在初期察觉,一旦发现时往往已患病多时了,如装样子,阴奉阳违,或是精神不振,容易疲倦,情况严重的甚至烦躁,影响到家庭关系或是师生,同学关系。有些表现为暴躁反叛,较明显。但程度也更严重,如长期不做作业,上课就睡觉,甚至逃课逃学,离家出走等等。 (一)厌学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 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 2.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

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4. 他们对各学科(或部分学科)的学习有畏难情绪,预、复习无恒心,心不在焉,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意花时间写作业;课外阅读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愿意参加考试;经常去网吧,听歌、玩手机游戏等;甚至为躲避学习离家出走、自杀等等 (二).青少年厌学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客观原因以及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西方思想文化的引进,难免精华与糟粕俱来,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着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但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特别是一些腐朽、堕落生活方式的浊流,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学生那本就经不住诱惑的意志,。 (2).家庭环境影响 学生的学习,除了学校,很多事情是和家庭分不开的,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家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了解到社区内像小玲家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即祖父母抚养孙子女)越来越多,请针对这类儿童的需求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隔代教养是由于社会的整体变迁而产生的,例如人口结构老龄化、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愈加核心化、妇女劳动率提升及夫妻双职工等原因,造成儿童无人照顾,加之又缺乏政策的支持,所以才造成这样的情况。生活在隔代教养家庭的儿童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1)爱与关怀的需要。隔代家庭教养的产生往往由于年轻父母需要在工作中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孩子的关爱、抚育、管教和照顾时间大大减少。然而,对儿童期的孩子而言,建立对父母安全的依恋可以发展儿童的许多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心理、智力和社会化的发展。 (2)交友和游戏的需求。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在受到家庭保护的同时,更加需要与同伴合作,需要竞争的成长环境。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益的游戏活动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道德形成、社会化发展等都产生积极影响。 (3)课业辅导的需要。由于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儿童基本是与老人生活在二起,而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不具备辅导孩子课业的能力,也无处获得帮助。因此课业辅导也是一部分此类家庭中儿童所迫切需要的。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隔代教养家庭儿童的需要,现设计如下社区服务方案 (1)方案名称:儿童群益 (2)方案目标:增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拓宽儿童的社会交往与活动范围,使其获得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3)方案实施策略: ①开展亲子关系活动,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成员提供亲子教育的指导性服务: ②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资源,定期开展儿童交友、游戏活动; ③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④方案执行:涉及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⑤方案评估: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家庭成员对各项活动的满意度、儿童对于相关活动的满意度以及效果评估等。 案例二 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于是,周老师来到社区的家庭服务中心,要求社会工介入。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请按照个案工作的进程设计一下社会工在各阶段的工作要点。 答题要点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幼儿园周老师,她反映的是班里小朋友施巧巧可能受到母亲虐待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案主并不是求助者周老师,而是施巧巧及其母亲张女士。所以通过和周老师会谈、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需要拜访张女士,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个案辅导。 (1)接案阶段。社会工与张女士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社会工要运用同情心、尊重、真诚、具体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张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张女士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事情。社会工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2)预估阶段。在现有资料的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张女士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关注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张女士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张女士的生活压力大,这既可能来自家庭事务也可能来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负面情绪的宣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例如打女儿等。此外,女儿施巧巧也可能需要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解析文本材料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基本资料: 马艺,女,是一名初二的学生,近半年来常与不良少女集会,并参与打架斗殴,并酷爱网络游戏,天天沉迷于网吧,原来学习成绩还算可以,目前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知道她的这一情况后,天天看着她不让她与不良少女接触,到网吧里看着劝她也无法将她劝回。后来,马艺不仅三天两头旷课,甚至经常一星期不回家,只愿意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现在,马艺的父亲天天在家看着孩子,即不能外出打工维持生活,马艺也不能正常学习。马艺的父亲很苦恼,找到社会工作者。 二、背景资料 马艺的父母已离异多年,她目前由父亲抚养,母亲另组家庭,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所付的生活抚养费很少,也不经常来看她。其父迫于生计,父亲四处打零工挣钱,没有时间过问马艺的学习,甚至她的生活也只是给她一些钱,让马艺自己做或者买些吃的。马艺与父母沟通得很少,平时也很少与长辈人群沟通,话语很少。从小生活很自立,在学习方面也很少让老师和家长操心。升入初中以后,学习压力大,学习很吃力,再加小艺非正常的家庭生活,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与身边的老师同学极少交往,很少与人言语。由于无人看管,性格冷漠,她结识了校外社会闲散人员,觉得她们能给她关爱,找到了友谊。出于义气,也参与到她们的打架等不良事件中。

三、主要问题 案主的学习、家庭、交际面临困境,案主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显的安静和无所谓的态度是不熟的表现,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关键的一点是不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 四、问题分析 案主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影响正常生活、学习;沉迷网游、难以自拔的现状;案主与父亲之间关系不良,亲子沟通存在障碍,以及案主对母亲冷漠的态度;小艺在校表现不佳,学业有困难,存在逃学等不良行为;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 由于升入初中以后,学习压力大,再加小艺非正常的家庭生活,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对生活和学生产生厌倦心态,矛盾,所以开始逃避父母的关爱,逃避同学;开始自卑封闭自己。进而在接触了网络之后,便很快的陷入其中。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在行为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我应该帮助案主认识到现实的真实性、不可更改性,以及现实的实质性一面,协助案主解开心结,坦然的面对自己,面对家庭和生活的现实。 五、理论基础 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⑴青少年服务中,建立关系阶段具有主动性、外展性和技巧性的特点; ⑵青少年服务预估的焦点,既包括青少年的需要评估,也包括开展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 主要内容 1 解决青少年问题。——学业辅导,偏差行为矫正,生活困难照料,越轨行为预防,人际交往障碍训练等。 2 推动青少年发展。——成长指导、就业辅导、生活方式辅导、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训练、领袖素质培养、自我发展训练等。 3 协助制定青少年政策。——在充分了解青少年需要的基础上,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更切合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政策。 界定 狭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或称消极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以一般青少年,特别是发展发生偏差的青少年为对象,采取多种服务手段,纠正青少年发展偏差,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种思想和模式在20世纪以前,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早期体现得较为明显。 广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指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工作对象是所有的青少年 内容上:包括文教、卫生、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社区、家庭服务、职业辅导介绍、婚姻服务、青少年权益保护等方方面面,涵盖了能增进青少年健全发展的各项措施; 功能上:能防范危害青少年发展因素的预防和保护措施;能保障青少年福利的措施;能协助青少年处理成长和适应过程中的难题的措施;能促进青少年发展潜能的措施,是一种积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概要 大致阶段 1、青少年阶段始于10-12 岁(青少年早期)终于21-22岁(青少年晚期) 2、大多数青少年对身体改变的关切程度比其它方面更高。 3、青少年时期较常用的药物为酒精、香烟等。 4、青少年的认同与混淆心理 5、青少年的自我中心特征: (1)挑战权威; (2)好争辩; (3)自我意识; (4)自我中心; (5)犹豫不决;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复习过程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名解5*8 简答2*10 论述2*20 1 我国社会工作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及原因 我国社会工作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应根据我国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及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首先,就普遍状况来说,我国儿童的青春期约在13—14岁之间,特别是男童,其青春期大多数在14岁左右,这样,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其次,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阶段:0—5岁主要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6—14岁主要由共青团组织的少年儿童工作部负责,14岁以上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有利于和实际工作的接轨。 2为什么儿童受保护? 儿童指“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的未成年人”。这一概念本身,具有浓厚的受保护色彩。具体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理解。物质上,不具有生产能力,需要借助监护人或是其他社会组织或机构维持生命。精神上,儿童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有限,离开周围人与社会的支持,不可能健康成长。另外,在自我权利的争取方面相对弱势。 3 青少年的含义 每一个青年人都是能动的、具有发展潜能的、独特的人。在人的发展阶段性角度,青年是未成熟的人、正在发展中的人、需要特别帮助的人;在社会总体人群划分上,青年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成人社会、政府、社会团体予以特殊的保护;青年群体是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的概念具有基础性和未来性;青年对社会的参与要受到群体特征的限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体文化具有趋同、矛盾,甚至对抗等多种关系,在一定时期会表现出进步性和创新性及新奇、怪异等特征,有时具有破坏性 4 当代中国人儿童青少年观的主要内容 当代中国人儿童青少年观的主要内容有功利观和权力观两部分。功利观,即把青少年作为某种客体来认识----一部分内容承袭了传统观念中对于青少年的认识;另一部分来源于对无产阶级事业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的思考和认识。权利观,即把青少年看作一个活的能动的主体。首先表现在对青少年群体的认识上,将青少年

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组织机构及职能

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组织机构及职能一、组织机构 二、部门职责 (一)理事会理事会是机构的最高决策机构。 理事会行使下列事项的决定权: 1.修改章程; 2.决定业务活动计划; 3.负责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4.决定增加开办资金的方案;

5.决定机构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6.聘任或者解聘机构主任及其提名的机构副主任及财务负责人; 7.罢免、增补理事; 8.决定内部组织的设置; 9.从业人员的工资报酬。 (二)人事行政部 人事行政部负责机构内部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传达上级指示,协助领导开展活动方案的审批等。 1.具体执行机构人事招聘、调动、辞退事务; 2.负责机构行政管理,员工档案管理、绩效考核管理; 3.负责来访接待、会务安排、文件收发及下达; 4.负责机构设备设施及物品采购、使用和管理; 5.传达并跟进上级部门及用人单位的指示、信息及意见; 6.落实机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7.负责收集机构内部员工建议和满意度调查; 8.协调各部门行政关系,重大事务的跟进及协调; 9.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宣传策划部 宣传策划部负责机构战略规划、品牌策划等。 1.负责机构网站、简报、年刊、折页等宣传刊物的策划、设计; 2.与政府及相关专业部门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争取各种可能的信息资料和便利;

3.策划机构各项宣传活动,协助机构做好形象和品牌建设; 4.负责机构各部门及各领域对外宣传事务; 5.收集和分析行业信息,向上级部门提出机构发展建议; 6.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督导培训部 督导培训部负责理论实务研究、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统筹一线社工的督导和培训工作等。 1.负责理论研究、实务服务开发; 2.制定机构年度督导培训计划; 3.组织员工参加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4.统筹机构岗位和项目社工的实务督导工作协调; 5.定期走访服务单位,了解服务需求,提出有关建议; 6.加强机构与督导、督导助理的沟通; 7.负责组织实务交流学习小组; 8.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五)项目拓展部 项目拓展部主要负责项目的研发与拓展、课题研究等。 1.发掘社会需求,组织人员策划、撰写和申报项目和课题; 2.根据机构的拓展计划,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可拓展的项目,收集、整理、分析并保存相关资料,为机构决策提供依据; 4.根据机构项目成本控制要求,负责拟定项目拓展费用计划,控制拓展成本;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 篇一: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一.服务立项 (一)项目名称: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二)服务对象:碧江区“社区青少年” (三)服务时间:(共一个月) 二.项目背景 (一)问题与需求评估 1、由于现在大多都属于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都比较溺爱,他们需要的任何东西父母都会满足,对父母形成依赖,导致很多青少年都不能独立自主,有些甚至变成啃老族,导致毕业后长期找不到工作,变成闲散青少年和失业青少年等。 2、现在很多家庭父母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家庭属于双职工家庭,父母都没时间管教孩子,与父母接触时间特别少,导致很多问题青少年的出现,同时也是对孩子缺乏管教,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络暴力游戏,对法律知识的缺乏,导致很多青少年犯罪。 3、因为现在辍学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辍学后有的在社会上闲散着,出现了边缘青少年,同时导致很多社会问题比如:青少年犯罪。 4、由于我国的教育基本属于应试性教育,只重视学业,

不重视体育锻炼,很多青少年体质越来越弱,同时也养成很多青少年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习惯,导致体质越来越不达标。 5、因为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很多青少年家庭都比较贫困,形成了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 (二)介入理念与理论 1、社区青少年教育服务 我国社区青少年群体的一大特征是“无法就学”。所以,我们需要针对社区青少年的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各种特征的科学的青少年教育。比如:道德观教育、法制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 2、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上的暴风骤雨时期。如果青少年心理与生理上不同步发展,会导致心理发展的滞后。主要表现在认知偏差、情绪困扰、人格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等。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情绪辅导;对已经出现人格障碍的青少年,及时进行矫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和谐的生活环境。 3、社区青少年行为矫正 有些青少年容易表现出来一些行为问题,比攻击行为、络成瘾、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犯罪等,这些方面的行为表现。是他们成为了问题青少年和边缘青少年群体。所以我们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内容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 作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名解 5*8 简答 2*10 论述2*20 1 我国社会工作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及原因 我国社会工作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应根据我国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及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首先,就普遍状况来说,我国儿童的青春期约在13—14岁之间,特别是男童,其青春期大多数在14岁左右,这样,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其次,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阶段:0—5岁主要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6—14岁主要由共青团组织的少年儿童工作部负责,14岁以上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有利于和实际工作的接轨。 2为什么儿童受保护? 儿童指“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的未成年人”。这一概念本身,具有浓厚的受保护色彩。具体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理解。物质上,不具有生产能力,需要借助监护人或是其他社会组织或机构维持生命。精神上,儿童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有限,离开周围人与社会的支持,不可能健康成长。另外,在自我权利的争取方面相对弱势。 3 青少年的含义 每一个青年人都是能动的、具有发展潜能的、独特的人。在人的发展阶段性角度,青年是未成熟的人、正在发展中的人、需要特别帮助的人;在社会总体人群划分上,青年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成人社会、政府、社会团体予以特殊的保护; 青年群体是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的概念具有基础性和未来性;

青年对社会的参与要受到群体特征的限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体文化具有趋同、矛盾,甚至对抗等多种关系,在一定时期会表现出进步性和创新性及新奇、怪异等特征,有时具有破坏性 4 当代中国人儿童青少年观的主要内容 当代中国人儿童青少年观的主要内容有功利观和权力观两部分。功利观,即把青少年作为某种客体来认识----一部分内容承袭了传统观念中对于青少年的认识;另一部分来源于对无产阶级事业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的思考和认识。权利观,即把青少年看作一个活的能动的主体。首先表现在对青少年群体的认识上,将青少年看作社会生活当中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代群;另一个组成是对青少年个体的认识。 5 八大新型儿童观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倡导的八大新型儿童观:价值观、权利观、亲子观、健康观、发展观、学习观、养育观、性别观。价值观,儿童自诞生以来就拥有和成人一样的价值和意义。权力观,儿童的权利与生俱来而且儿童是权利的主体。亲子观,父母要言传身教,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健康观,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学习观,每个孩子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自出生起就开始学习的过程,而随时都在学习。养育性别观,男孩和女孩具有同等的价值,对儿童的养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为其创造有利的条件。 6 儿童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制度化的儿童服务的活动,其功能在于对儿童和社会的贡献。包括: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得概念与特征:①概念:一般来说,青少年就是指身心加速发育直至完全成熟阶段得人群,或者说就是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得一个过渡年龄阶段,年龄一般在14-25岁之间(可后延至30岁) ②青少年本质:成长性与基础性,发展性、③青少年观:青少年观问题就是一个关于青少年得社会定位问题,它就是对青少年群体与每一个青少年个体社会本质得认识。 传统青少年观特征:青少年在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里都处于一种附属地位。 当代青少年观:功利观认为青少年就是社会客体,权力观认为青少年就是能动得主体。 社会工作中得青少年观:一种以青少年为本得青少年观。 ◆青少年得生理心理特征: (1)生理特征(出现生理困扰):①体像与体态烦恼;②第二性征得困扰;③性发育与成熟 (2)心理特征(心理上得“暴风骤雨”期)①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均衡;②自我得同一与矛盾;③依恋关系得变化; ④认知得变化 ◆青少年期几个特别要素得发展: 1、青少年智力得发展 2、青少年情感得发展 3、青少年得情绪模式及其发展 4、青少年自我意识得发展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指根据青少年得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以青少年为工作对象,以科学得、专业得服务方法为手段,解决青少年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与谐发展得一个社会工作领域。(三)青少年社会工作得服务对象:①全体青少年:广义社会工作,涉及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得各个方面; ②问题青少年:狭义社会工作,针对“问题”与偏差青少年得补救性服务。 二、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微观上瞧:个人发展得需要;宏观上瞧:社会发展得需要。 (二)青少年问题 1、青少年心理与情绪问题:焦虑、紧张、抑郁、恐惧、强迫、对立行为、多动、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游戏、过度沉溺网络中虚拟得角色 3、青少年犯罪问题:犯罪率上升:盗窃、抢劫、伤害、绑架、敲诈勒索、吸毒贩毒等 4、家庭矛盾冲突,亲子关系失衡:边界不清,父母过度保护;关系疏离,父母不闻不问;单亲家庭,家庭结构不完整 5、失学失业问题:失学,辍学、就业难 6、其她问题:道德品质、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弱势青少年权益保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得内容分类: 1、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得生理、心理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社会资源,协助正常发展而涉及得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2、治疗性、矫正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已经发生问题之青少年得个人、家庭、社区环境得不良因素而提供得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3、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个人及其家庭、学校、社区现况而开展得青少年社工服务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得特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得核心基础: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服务对象自决◆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就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得主要手段: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 ◆“人与环境互动”得视角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得基本视角 ◆青少年社会功能得改善与提高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得主要目标 (五)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原则:尊重青少年得价值与尊严、接纳与关爱青少年、注重青少年得个体需求、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得能力 【第二章青少年发展得有关理论】 (一 ?,进化论得观点推动了人们对行为个体发展过程得研究,给青少年工作与研究一个视角,即从生物进化得观点去认识与理解青少年得行为;可以给青少年社会工作一个命题,即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丫丫,女,17岁,1米56,高二学生就读于某高级中学,爱好英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丫丫父亲为国企工作人员,母亲是名主管,家境良好。目前丫丫跟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有房有车,住在算是一个高档社区,家里比较奢侈。 三、主要问题: 1)自身问题: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老想着玩游戏,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得玩游戏。丫丫家庭优越,父母宠溺,自我要求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散。比较专注于自我感受,会谈些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其余时间总是不说话。 2)家庭问题:望女成凤,期待和现实产生的差距让父母有所失望,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丫丫的态度阴晴不定。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看到案主玩电脑,经常对丫丫冷暴力,严重则打骂。母亲比较宠溺丫丫,只是希望丫丫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丫丫期待很高。 3)社会问题: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人际交往面不大,有基本的

待人接物的礼仪,但相对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缺乏,经常独来独往,表现出高傲的样子。 四、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父母给予丫丫的总是最好的,有求必应。家里比较奢侈,没有节约意识。 经济条件好,没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过得更好。 2)社区层面 丫丫所住的小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丫丫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4)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 1、心态平和。重新认识和看待学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光光成绩,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兴趣。 2、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般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3、有意愿与家人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丫丫看到妈妈做家务,会和妈妈聊天。 4、很聪明,会求助他人,英语成绩不错。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设计方案

.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13级社会工作洪丽丽 学号:130302007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习—考试—升学”模式任然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巨大的成长压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被喻为“三重门”,是青年学生一路成长学习所必须经历的三道门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青年学生表现出诸多不良反应,首当其冲的是厌学,厌目前青少年厌学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表现为消极怠学,较隐蔽不宜在初期察觉,一旦发现时往往已患病多时了,如装样子,阴奉阳违,或是精神不振,容易疲倦,情况严重的甚至烦躁,影响到家庭关系或是师生,同学关系。有些表现为暴躁反叛,较明显。但程度也更严重,如长期不做作业,上课就睡觉,甚至逃课逃学,离家出走等等。 (一)厌学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 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 2.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

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4. 他们对各学科(或部分学科)的学习有畏难情绪,预、复习无恒心,心不在焉,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意花时间写作业;课外阅读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愿意参加考试;经常去网吧,听歌、玩手机游戏等;甚至为躲避学习离家出走、自杀等等 (二).青少年厌学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客观原因以及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西方思想文化的引进,难免精华与糟粕俱来,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着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但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特别是一些腐朽、堕落生活方式的浊流,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学生那本就经不住诱惑的意志,。 (2).家庭环境影响 学生的学习,除了学校,很多事情是和家庭分不开的,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家

青少年社工服务

“大手拉小手,青少年增能计划” 薛家岛山里社区居民大部分是山里村落拆迁户和外来务工租房户,相对其他社区地理位置偏远,北庄小学作为社区内的小学,教师队伍相对老龄化,孩子获取资源有限。“大手拉小手,青少年增能计划”旨在整合孩子学校、家庭、社区等资源,以大学生志愿者的成长陪伴、正向引导为核心,突出社会工作的增能理念,通过提升个人、家庭、学校能力,实现青少年全人正向成长。 服务内容: 1、个案结对 大学生社工以朋友的角色与孩子们建立关系,定期与孩子进行电话访谈、面交流谈及家庭访问。孩子们以大学生社工为榜样,社工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2、社工小组 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和性格特点,项目实施期间开展“情景剧社小组”和“开心国学小组”,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3、社区活动 开展“暑假安全知识普及”、“奔跑吧,少年!”、“梦想青春演唱会”、“爸爸妈妈陪我过六一”等社区活动,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孩子、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互动。 4、社工课堂 秉承尊重、平等、助人自助的基本理念,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画故事、轻松活泼的互动游戏、畅所欲言的分享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5、社工小信箱 孩子们将学习、生活等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告诉社工哥哥姐姐,社工秉持专业理念和价值观,运用社工的同感、共情、尊重、真诚等专业服务原则,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爱在紫金山·四点半课堂” “小学生课后四点半”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放学后的管教真空成为家长最头疼的问题。“爱在紫金山·四点半课堂”将有需求的孩子集中到社区中来,社工组织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生命教育”、“品格塑造”、“拓展训练”等板块,通过教师、大学生社工的成长陪伴,填补四点半课后孩子教育空缺,引导培育孩子积极健康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服务内容: 1、功课辅导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免费给孩子们辅导功课,解决孩子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帮助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孩子们以大学生哥哥姐姐为榜样,好好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2、生命教育 社工根据专业《生命教育》课程,通过绘本故事、讨论、互动游戏等,以“自我认知与成长”、“成长中的人际关系”、“家庭学校与社会”、“感悟生命”四个板块,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成长的教育。 3、手工制作 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的价值成就感,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制作出来的小物品可以进行义卖,所得资金用来奉献爱心。 4、棋思妙想 大学生象棋协会的志愿者教孩子们下象棋,不仅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在游戏中能不知不觉地锻炼头脑,提高智慧。同时可以开发和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心算能力、想象力。 5、开心国学 国学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背诵原文、理解内涵,通过学习学习经典、启迪智慧、完善品格,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章 第一部分:简述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就业 2004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民政部和人事部颁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2007年民政部颁布了《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2009年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的通知》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迅速 中国的社会工在近10年左右发展很快,得到政府大力推动 2006至今,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六大人才队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之一 发展目标: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 社会工作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304所高校开设本科教育,104所高校有MSW。目前为止,一年授予接近1万名BSW,1500名MSW(专业学位)。在接下来10年,国内社工或许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自2004年人大首次设立社会工作科学学位的研究生专业开始至今,已有北大等数十所高校提供社会工作科学学位的研究生教育,有人大等10余所高校提供社会工作博士教育项目。社会工作就业现状 1.社工缺口大,就业容易 民政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只有40多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数的0.29?,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这一比例为3?左右,两者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 据了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要达到145万人,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要培养和引进3万名。 广东社工高紧缺(缺口超4万) 《广东社会工作发展现状调研报告》透露,截至2013年10月,广东省社工机构数量约有400家,是四川、上海、江苏、北京等社会工作发展较快省市的5至8倍,约占全国总数32%,估计今年社工缺口超4万人 南昌500万人口社工不足千人,多数公益组织无社工 2014-6-3,江西省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今后我省将充分发挥社工在改进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到2020年,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将达到4.76万人,其中中级和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将分别达到5000人和700人。 截至2013年年底,南昌已注册的公益类社会组织和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20余家,社工989人,其中助理社工804人,社工师185人。南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989这一数字明显不能够满足拥有500万人口的南昌的需求。”

社会工作实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九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思想道德品格辅导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格辅导,主要基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规律及基本特点。 1.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1)道德相对主义。他们能够比较事物的差异性,思考不同的解决办法。(2)道德的冲突。在此阶段,青少年与重要他人的道德冲突明显增多。(3)道德上的知行不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常常存在差异性。(4)与成人道德观念的疏离。青少年在此阶段不会被成人充分接纳,他们也不会认同成人的标准,因此代际间的疏离感会导致亲子冲突。 2.主要服务内容(1)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看法。(2)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3)引导青少年形成对各类事物和现象的正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4)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5)提高青少年对于道德理论和知识的了解。考试用书(6)协助青少年学会梳理道德情绪和自我认知能力。(7)协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并掌握自我控制能力。二.心理及认知辅导 1.青少年心理及认知的主要特点(1)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2)主要发展性任务是实现自我的同一。也就是说,使理想的我逐步接近现实的我,使自我意识达到积极的统一。(3)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得到发展。(4)独立意识加强,伙伴关系密切。(5)认知改变。例如学会自我批评、听取他人意见、思维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等。 2.主要服务内容(1)辅导青少年了解和认识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基本的心理发展知识;(2)辅导青少年掌握平衡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3)协助青少年开展良性的自我探索,实现自我同一性;(4)协助青少年发展健康的认知能力,促进个体新知能、创造力、思考判断力的全面提高;(5)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与环境的和谐互动。三.生涯发展辅导 1.生涯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1)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协助青少年学习界定问题、收集并运用资料,以提高生涯的规划和决策能力。(2)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的澄清。协助个体了解自我能力、兴趣等,并澄清个人的职业价值、个人生涯发展的状况。(3)合理选择的作出。学会根据个人特定的标准、生涯目标、社会要求,经过比较后作出适当的选择。(4)自身潜能的开发。发掘个人的潜能,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与职业环境。 2.生涯规划的重点(1)自我认识:了解个人的潜能、智力、兴趣、人格特征等;(2)认识工作世界:对工作发展前景、就业与职业训练资源、工作机会的认识(3)确认自我的工作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生涯观念。(4)评估环境因素: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了解。四.就学就业辅导 1.学业辅导包括: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自觉性;发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扩大青少年求知欲;协助青少年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协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处理压力的技能和方法等。 2.就业辅导包括:培养良好的就业意识,开展就业态度和就业技能辅导,为青少年择业提供直接服务等。五.生活方式辅导 1.协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2.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提高青少年的闲暇娱乐质量 3.及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协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六.人际交往辅导人际交往是青少年的重要生活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网络人际关系,其他人际关系等。作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人际交往辅导可包括以下内容。 1.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使青少年的合作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沟通交往技巧等有良好提高。 2.拓展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其领导才能、社交礼仪、交往态度; 3.矫正和帮助有人际交往障碍和人际交往偏差的青少年。七.行为偏差及犯罪青少年矫正服务 1.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正服务矫正和预防性服务包括: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习总结范文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习总结范文 半年的实习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每每要跟一段时光告别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不舍。回想这半年的时间,五味杂陈,体会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在这段时光中的经历、感悟收获,来为这段时光画一个句号。 2018年7月16日我在**市阳光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在暑假最忙的两个月里,跟着单位的老师到好几个社区去办活动,开展了安全教育科技探索自信心培养等活动,不过由于社会工作所做的事情与心理学区别有些大,自己无法适应,在跟兰老师申请后,于2018 年8月26日结束了在阳光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实习, 转到**市莲湖区长安心理辅导中心进行接下来的实习,一直到实习结束。在长安心理实习的这段时光是快乐的,也是很有收获的。我将从活动协助亲身实践两位老师其他四个方面来说一下我在长安心理的实习生活。 活动协助篇 在长安心理实习的日子非常有规律。周一下午我和** 跟着**老师到**小学开展平安小课堂的活动。我主要参与了其中两个系列的活动科技制作和乒乓球社团。在科技制作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一个协助者的角色,负责拍照,写美篇等工作。科技小课堂的主讲老师是螺旋桨科技机构的姜倩老师。我和**协助姜倩老师开展了伸缩门制作交通红绿灯等五个活动。

我从姜倩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姜倩老师的课堂很有序,各环节设计的很简洁明了,语言简单明确,在很好的管理好课堂秩序的同时又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希望在我之后的教师生涯中也可以做到姜倩老师那样,管好纪律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安小课堂的后期,我参与了乒乓球社团的活动。此社团以乒乓球为载体,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又可以使学生懂得关于运动的相关知识。由于我本身也比较喜欢乒乓球,所以在参与活动时我很开心。也希望孩子们也可以体会到乒乓球的快乐。 周三下午我会和** 一起跟着**老师到**小学开展心理小课堂。心理小课堂的主讲老师是唐军美老师。唐军美老师是一个很和蔼,心理学知识很扎实和心理咨询能力非常强的老师。我会跟她交流我在心理学上的见解和困惑,她也总是能给我很多启发。 周四下午我和**跟着**老师到前卫路小学开展戏剧社。我主要是负责观察、记录、拍照等工作。**老师的戏剧课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东西,给我打开了一个很奇特的世界,我明白了打开身体的重要性。在戏剧社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同学们的创造力在不断提高,相互之间的默契也越来越好。在排练《一片叶子落下来》这部剧时,同学们的表演和投入的精力让我很佩服。愿这群学生都能在未来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亲身实践篇 在这一篇,我主要谈谈在**小学开展的个案咨询以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