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2

第二部分第二章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冬夏气温各异南北分布不同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2、能够利用中国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分析规律和成因。

东侧大致______走向,主要受____(太阳辐射)的影响。

西侧呈________走向,主要受____(山脉)的影响。

4.分析同纬度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冬季气温差

异。

5、我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哪儿?气温大约是多少?原因?

知识点二:

温度带划

分及其分

1、生长期: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____ 的持续时期。

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平均气温达到

10℃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2、积温: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之和。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

范围10℃作物熟制

寒温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

部(大兴安岭北段)

<1600℃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

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

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

夏平原、准葛尔盆地、东北

平原

1600—

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

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

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

半岛、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塔里木盆地

3400—

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

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后

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

16℃ 8℃

16℃ 台北

昆明

3、无霜期:指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时间。在这一期间内,没有霜的出现。农作物的生长期与无霜期有密切关系。无霜期愈长,生长期也愈长。

亚热带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

西双版纳、雷州半岛海南岛、桂、粤、台南部

>8000℃

水稻一年三熟

三、 巩固诊断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

①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 ②北方白昼比南方短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 读图回答2~3题。

2.8℃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岸线

B .纬度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3.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较大, 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低 ②距海远近 ③寒潮影响 ④洋流影响

A .①②③ B

堂清

日清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吧! 1、认识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 ,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这是由于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认识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区) 2、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空间分部的规律是南多北少。根据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我国四类干温地区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东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3、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

份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界线。 5、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显著。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界线东南受夏季风的影响,属季风区,界线西北夏季风很难到达,属非季风区,全年都较干旱。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7、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和景观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两者的海陆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深受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影响。 8、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这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2.2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与学重点: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 教与学难点: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教与学方法:以图析文,合作交流。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亚洲的气候特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出季风气候显著,也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特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5页——37页和图2——22“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叫季风区?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哪些山脉? (3)、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为什么说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 (2)教师点拨: 大陆性与海洋性的区别在于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比较大,由于我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深入亚洲内陆,大部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因此气候具有较强的大陆性特征。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在北回归线附近,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而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却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8页——41页,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哪些? (2)说出寒潮发生的时间,伴随的天气状况及产生的危害? (3)台风发生的时间,伴随的天气状况及产生的危害?并说出 个性化修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 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本节内容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读图、填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2.通过阅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知道温度带喝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4.通过学习,分析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课时安排】 5课时

22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1、学会阅读等温线图,了解我国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与学重点: 1、我国冬季与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2、温度带的划分。 教与学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教与学方法: 情景导入、对比讲解、读图分析 教与学准备: 景观图片、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哈尔滨的冰雕展览 与广州的花卉展),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学生回答) 相同的时间,广州与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说明两地 的气候差异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8页图2——14“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与第 29页图2——15中国的“七月平均气温图”,解决以下问题: (1)29页活动题1、2、3。 (2)我国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就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却南北普 遍高温? (2)教师点拨: 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 短,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 长。 阳光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离阳光直射点越远,正 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就越少。 此外,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3)探究结论: 受纬度位置与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 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个性化修改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国冬季与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分别就是

2.2 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 【本节课标内容要求】 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及原因、对农业的影响 【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季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雨带移动与雨季 【本节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季风的知识(发源地、风向、性质、成因)。 2、掌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 3、夏季风进退对我国降水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当中处处有地理,处处有学问。在生活中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因为季节不同而风向发生变化的风叫季风。 由于大陆相对海洋增温快,所以在夏天的时候,大陆相对海洋温度更高,那风就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之为夏季风。而在冬天的时候,大陆相对海洋温度很快降低,那风就从陆地吹向海洋,我们称之为是冬季风。 二、新授 1、读图2—30“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思考: ②、在图上我们看到夏季风当到达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时,就止住了脚步,这是怎么回事? 可以看到,夏季风停止前进的地方就是一些山脉,他们分别是什么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正是由于这一些高大山脉的阻挡,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使得夏季风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基本不受夏季风的影响,所以以这一系列的山脉为界,把我国分为了东北的季风区和西北的非季风区。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其中的春风就是夏季风,而玉门是西北甘肃省的玉门市。 真正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的区域就是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正是由于季风的影响,使得在时间上,季风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降水较少。那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还是由冬季风带来的?(夏季风) 3、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因为我国各地产生降水的水汽主要由夏季风从海洋上空吹来,所以各地的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夏秋季节,而冬春季节降水较少;这样就产生了降水的季节变化;又由于各地每年受夏季风影响的强弱不同,就产生了降水的年际变化;再加上夏季风对不同地区影响的时间早晚和强弱都不同,因而形成了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 4、我们就来看看夏季风到底是怎么样进入我国陆地,并如何影响东部地区的降水?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第四节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2.使学生懂得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运用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 投影:“中国自东向西植被变化图”、“中国自南向北冬季自然景观图”、“全国气候类型图”、“气候叠加示意图”,计算机软件:气候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显著性,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通过前面学习可知:气温和降水将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即发生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对于某一地区而言,每一天的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是不同的。但是气温和降水在较长的时期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因此,我们只要找到并了解气温和降水在较长时期内的变化规律,把握其中的规律性,就可以掌握某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气候的特征”这一节课来研究一下怎样分析和研究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 【板书】第四节气候的特征 【活动】我们在座的同学天天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气候有切身体会,通过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请你来描述一下北京的气候有哪些特点(也就是说北京的气候是什么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可以知道我们一般从天气的冷暖、降水的多少、风力的大小和多少等几个方面来描述气候呢。气候的要素主要包含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虽然我们每天看天气预报时发现今天和昨天的天气可能有些方面不同,但我们会发现北京今年整个冬季的气候和去年的、前年的冬季气候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气候是一个地区较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具有内在的规律性。 【板书】一、气候要素 降水、气温 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投影】“中国自东向西的植被变化图” 【提问】(1)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图中的植被发生了那些变比?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投影】“中国自南向北冬季自然景观图” 【讨论】(1)看图说出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投影】“气候叠加示意图”。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同的,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差异显著,同时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因此形成了多种温度带和多样的干湿地区。因此,我国各地的气候千差万别,复杂多样。 【板书】l.气候复杂多样

2018地理八年级上册湘教版22中国的气候同步测试及答案

第 1 页中国的气候 一、基础达标 1.(2019?北碚区)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灾害是()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梅雨 2. (2019?黑龙江)我国半干旱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A.荒漠 B.草原 C.森林草原 D.森林 3. (2019?滨州)关于我国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小 C.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长江有“黄金水道”的盛誉,是世界第一大河 4.(2019?随州)穿数是指为了使人的体温度保持恒定或使人体保持舒适状态所需的衣服的厚度,是振天气的阴晴,冷热,风力等情况来提醒人们适当着装,如图是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读图。 这一天,下列地区适合穿大衣的是()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第 2 页A.四川盆地 5.下列地形区位于季风区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A.冬季风 B.夏季风 C.偏北风 D.偏东风 7.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D.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8.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影响 D.地势影响 9.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10.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主要是由于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 C.地形复杂多样 D.幅员辽阔、地势西高东低 11.海南岛的主要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雨季景象() A.南部沿海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3. 世界上大多数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显著 D.雨热同期 14.影响我国最频繁的灾害性天气是() A.旱涝灾害 B.寒潮 C.梅雨 D.台风 15.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 3 页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章安排2~3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本段教材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等值线地图,知识的获取应该通过读图得来,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即由南向北递减。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海南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广州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东西干湿的差异】 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总结。读图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观察800毫米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印象。学生完成以上读图过程后,可以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量极值地区,最后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学习干湿地区划分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特点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说明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明显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4)了解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资源,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提升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树立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难点】 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析图能力的培养,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春节期间黑龙江省与海南省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生答两地气候不同)。要想了解我国的气候,先来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 (一)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 多媒体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回答: 1.黑龙江的漠河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24℃以下) 2.海南省的海口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16℃以上) 3.两地相差多少度?(48℃以上) 4.找出我国1月0℃等温线,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哪些地区?(秦岭——淮河延伸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总结: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差异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多媒体出示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图和正午太阳高度图,小组合作探究: 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2.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受冬季风的影响如何?为什么? 3.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 结论: 1. 冬季风的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北方地区首当其充,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地区的严寒,在南下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阻挡,势力减弱,南方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正确思想。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入境生趣 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我国不同城市(海口、上饶、漠河、拉萨)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图,请同学们猜猜为什么我国南北温度差异如此之大。

学生:…… 从而引入新课: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 〔启发引导〕根据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 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点难拨疑: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 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引导学生读地图册冬夏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图,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讨论〕 ①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②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说课稿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 一、紧扣课标——说教材 本章教材主要是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认识我国的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湘教版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结构组织上,主要是分为四个部分:正文(即对我国冬夏气温的一个概括: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气温图(一月份和七月份平均气温图)、两个活动题(气温图的判读和讨论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原因)和一段阅读材料(探讨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教材对于能力的训练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和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近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二、学段分析——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本学段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很高,但学习过程中容易存在停留知识表面,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及 教学实际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三、三维整合——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 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得和处 理地图信息的能力。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利用 已有资料和知识简单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 四、因材施教——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引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导入法、读图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根据以上对于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doc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 石横中学王强 教与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每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与学重点: 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与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与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与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上节我们学习了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 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31 页和图 2—— 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城 市降水柱状图” ,阅读教材第33 页及图2——19“中国干湿地区 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 (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 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共分为哪几类 干湿地区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 (4)、教材 33 页活动题 1、2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教师点拨: 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年等降水量线,它 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此线以北 为半湿润区, 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 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 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c:2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 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4、合作探究: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归纳吧! 1、认识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 ,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这是由于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认识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区) 2、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空间分部的规律是南多北少。根据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我国四类干温地区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东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3、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

份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界线。 5、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显著。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界线东南受夏季风的影响,属季风区,界线西北夏季风很难到达,属非季风区,全年都较干旱。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7、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和景观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两者的海陆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深受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影响。 8、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这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归纳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中国的气候》课后作业(第3课时)

《中国的气候》课后作业(第3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1.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诗中提及的春风和长风分别是指影响玉门关地区( ) A.夏季的东南风冬季的西北风 B.夏季的东北风冬季的西南风 C.冬季的西北风夏季的东北风 D.冬季的西南风夏季的东南风 2.我们把受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 ) A.季风 B.夏季风 C.冬季风 D.西风 3.(2013·三明市梅列区学业考)下列叙述中,能正确反映我国气候特征的是( ) A.气候复杂多样,海洋性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干旱性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灾害性显著 4.(2013·连云港学业考)下图是广州、武汉、北京和哈尔滨四地气候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北京气候特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变式备选】下图甲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图乙中与此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城市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夏季共同的特点是( ) A.炎热干燥 B.雨热同期 C.低温少雨 D.寒冷干燥 6.(2014·济南市中区模拟)下列地理现象与影响因素搭配错误的是( ) A.天涯海角隆冬暖——纬度位置 B.青藏高原盛夏寒——地势 C.华北平原春干旱——海陆位置 D.黄梅时节家家雨——夏季风 7.天气预报中说近期将有寒潮到来,你将做的准备是( ) A.多穿御寒的衣服 B.带好防雨用具 C.带好雨伞预防冰雹 D.减少御寒的衣服 8.我国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 ) A.东部季风区 B.西部非季风区 C.西北内陆区 D.青藏高原区 9.有关我国旱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旱灾与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无关 B.西北地区旱情严重,东部季风区不会出现旱灾 C.旱涝灾害只发生在夏秋季节 D.洪涝灾害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二、综合题 10.读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年级高二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地理制作人______ 第二部分第二章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冬夏气温各异南北分布不同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2、能够利用中国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分析规律和成因。

东侧大致______走向,主要受____(太阳辐射)的影响。 西侧呈________走向,主要受____(山脉)的影响。 4.分析同纬度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冬季气温差 异。 5、我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哪儿?气温大约是多少?原因? 知识点二: 温度带划 分及其分 布 1、生长期: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____ 的持续时期。 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平均气温达到 10℃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2、积温: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之和。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 带 范围10℃作物熟制 寒温 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 部(大兴安岭北段) <1600℃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 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 带 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 夏平原、准葛尔盆地、东北 平原 1600— 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 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 带 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 半岛、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塔里木盆地 3400— 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 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后 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 薯

16℃ 8℃ 16℃ 台北 昆明 3、无霜期:指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时间。在这一期间内,没有霜的出现。农作物的生长期与无霜期有密切关系。无霜期愈长,生长期也愈长。 亚热带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 西双版纳、雷州半岛海南岛、桂、粤、台南部 >8000℃ 水稻一年三熟 三、 巩固诊断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 ①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 ②北方白昼比南方短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 读图回答2~3题。 2.8℃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岸线 B .纬度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3.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较大, 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低 ②距海远近 ③寒潮影响 ④洋流影响 A .①②③ B 堂清 日清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练习题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2中国的气候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气候总特征的是() A. 大陆性强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季风气候显著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因素 B. 地形因素 C. 纬度因素 D. 季风因素 3.今年5月中下旬,我国南方连续遭遇强降雨天气,形成“南涝北旱”现象,影响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A.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B. 南方地形复杂多样 C. 夏季风强弱不稳定 D. 冬季风的势力强大 4.2019年1月,小强去黑龙江省漠河滑雪,小东则去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起伏大 B. 东西跨经度广 C. 南北跨纬度广 D. 地形复杂多样 5.广东出现的“回南天”现象,是指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室内墙壁、瓷砖遇到暖湿空气“冒出”水珠。请问“回南天”最容易出现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我国四大高原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A. 内蒙古高原 B. 云贵高原 C. 黄土高原 D. 青藏高原 7.世界上大多数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国()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季风区广大 D. 雨热同期 8.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影响 B. 经度影响 C. 地形影响 D. 季风影响 9.关于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降水由东北向西南减少 B.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C. 降水冬季多夏季少 D. 南方雨季短北方雨季长 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A高原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 ,农业以________ 为主。 (2)右图中B高原夏季气温较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 (3)右图中C是________ 盆地,该盆地年降水量________ (大于或小于)800毫米。 (4)右图中D地区夏季盛行风主要来自太平洋的是________ 季风(方向)。 (5)左图的气候类型分布在右图B、E、G三地中的________ ,该气候年降水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 。 11.我国的季风线是________ . 1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 沿海向________ 内陆递减,根据________ 量与________ 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________ 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和________ 地区。 13.连线题。 A.塔里木盆地________ ①热带 B.海南岛________ ②亚热带

2.2中国的气候 第3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识记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3、通过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理解各干湿地区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了解。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依据。 难点:我国各干湿地区的分界及植被。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 2、影响因素有哪些?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降水从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那么从时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呢? 三讲授新课: 读图4、15回答以下问题: 1、学校所在地每年降水量最多是哪几个月? 2、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降水较多的各是哪几个月?

3、比较四地降水量的年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夏季风和海陆位置、地形 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 总结: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一)我国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 (二)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 (导入)我国各地降水的时间变化,除季节分配不均外,各年降水多少也不一样,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这叫做降水的年际变化。 1、同一地方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同 2、不同地方的年际变化大小也不等,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3、原因 我国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主要是有些年份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 夏季风强,向北挺进快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多,南方降水则偏少;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少,南方降水则偏多。 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

读图4、21回答: 1、北京1951—2000年的50年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 2、对照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北京的年平均降水量约多少毫米? 思考:旱灾和涝灾是怎样形成的?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降水和干湿地区 二、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1、依据 2、分界和植被。 教学后记: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和温度带图,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冬季夏季气温特点,由于受纬度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辩证观。 二、重点难点;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划分是重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是难点。 三、预习任务: 1、-----------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2、我国气候复杂的原因有哪些? 3、我国冬季气温特点是----------,夏季气温特点是--------------------------------。做活动。阅读29页----------30页,回答下列问题: 4、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的原因有哪些? 5、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的原因有哪些? 6、我国温度带从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青藏高原则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

-------------------区。 7、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作物熟制是-----------------、----------------------。 8、塔里木盆地属于---------------带,东北平原是----------------带,云贵高原是-----------------带。 四、预习诊断:阅读1月平均气温图回答: 冬季,漠河和海南岛相比,漠河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得到的光热------------(多、少),气温-----------(高、低);海南岛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得到的光热------------(多、少),气温-----------(高、低);再加上漠河靠近我国-------------的发源地,寒冷的-------------加剧了漠河的严寒,所以我国冬季气温-----------------。 五、预习质疑---------------------------------------------------------。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达标测试题A卷 一、选择题: 1、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 A、黑龙江最北部B、青藏高原C、阿尔泰山最北部D、塔里木盆地 2、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大的原因是() ①地形②纬度位置③冬季风④海陆位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每年五月下旬,河北省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南参加麦收,然后在北上,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A、河南省降水量大于河北省B、河南省比河北省热的早,小麦成熟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