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1.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2.教育路线

教育路线是社会发展教育事业所采取的基本准则。

3.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

4.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5.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

*保障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客观上起着维护与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功能。(基本功能)

*规范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标准与范式,起着某种规定性的作用。教育政策、法规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其一,指引作用。其二,评价作用。

*激励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客观上起着一种激励、鼓舞、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作用。 P25

*制约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与法规有着限制或禁止某种教育行为的作用。

*管理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对教育工作具有管理的作用。

结论: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在整体上具有双重性特征,即有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之分。认识功能的这种分野,一方面有利于执行政策、法规时尽量趋利避害,张扬正面功能,克服负面功能,另一方面则需要更多地反思政策、法规本身,促进政策、法规的完善。

6.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结构(纵横结构)P30~P36

7.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其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都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都是在教育活动中应予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行为依据。

其二,一般说来,教育法规,尤其是教育法律,建立在教育政策的基础之上,成熟稳定的教育政策会被立为教育法律。

其三,教育政策的实施需要“法”的保障。只有合法化的教育政策才能成为真正可供遵循、实施的政策,同时,政策实施的全过程都要依法进行。

其四,教育政策的制定应以法律为依据,法律规定了政策不可涉及的具体内容。

*区别(P41)

1.基本属性不同。

2制定的机关和约束力不同。

3制定的程序不同。

4表现形式不同。

5实施方式不同。

6稳定程度和调整范围不同。

7公布的范围不同。

*对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关系的把握

1制定与实施教育法规应以教育政策为指导。

2教育政策的落实应以教育法规为保障。

3推行教育政策不能超越教育法规所规定的范围。

8、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

第一:社会的发展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物:物质财富)

第二:“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总体意义上的人,是社会全体人员。(而不是少数人)

第三:“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凸显人本身的尊贵与重要,强调把人看作一切事物的前提、本质和依据,强调尊重人、依靠人、解放人、为了人。

2“以人为本”的教育

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定位在以受教育者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的教育是面向所有受教育者的教育。

第三“以人为本”的教育事业应该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一种有质量的教育。(P48)

9、科学发展(P48)

10、教育的公共性(P51)

教育的公共性体现在如下三个具体特征

第一,国家通过教育政策、法规等手段主导教育发展的进程,无论是公立教育还是私立教育都在国家的政策法规调控之下,只是在经费提供、师资管理等具体管理措施和干涉程度上在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之间有差别。

第二,教育发展利益的社会共享。教育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公共利益的扩大,提升公共生活

的质量。

第三,教育培养具有公共理性和参与公共事务意识的公民。以此来保全和增加公共利益,维持社会规范。

11、教育政策执行

教育政策执行是一种将教育政策精神与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动态行动过程。

12、教育政策执行在教育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政策执行是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决定性环节。

*教育政策执行是对教育政策实行检验的根本途径。

*教育政策执行也是教育政策生命过程中的中介环节。

13、教育政策评价

所谓教育政策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育政策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总结政策运行的成绩和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修订和完善教育政策,并为实现教育政策的更良性运行服务。

14、教育政策的效率=教育政策的效益除以教育投入。

15、教育政策运行的成本:

1交替成本:新旧教育政策交替时所必须花费的成本。

2执行成本:新政策贯彻执行时所必须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

3时间成本。

26、教育政策评价标准

*发展性标准。 *效益标准

*效率标准。 *教育政策回应度

17、教育政策回应度

教育政策执行后满足政策目标群体的程度。(以此衡量一项教育政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对人们的心理影响。)

18、教育政策监控的含义

教育政策监控是教育政策监督与控制的合称。它是指教育政策监控主体,依据一定的教育法规或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及终结活动进行监督、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19、教育政策监控与教育法制监督的类型与方式

*立法机关监督

*行政机关监督:行政机关(这里主要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教育行政执法职能和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在职权范围内对有管辖权的下级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平行的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遵守教育政策与法规和其他行政管理决定进行的监督。

*司法机关监督。 *政党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机关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以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实施教育政策监控与教育法制监督的行为。

20、教育法制监督的含义

*在广义理解上,教育法制监督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教育法制监督权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作为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管理教育的活动进行合宪、合法、合理性的评价,并对违法行为加以纠正的行为。

*狭义的教育法制监督是指专司教育法制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教育立法、教育司法和教育执法活动的监督。

21、政策监控与法制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所发生的法律效力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力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对于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包括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在内的有关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缺乏强有力的监督。

*三是社会力量对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状况的监督作用较弱。

*四是政策监控与法制监督的理论研究缺乏一定的力度和深度,显得薄弱。

22、加强政策监控与法制监督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大国家权力机关对教育政策监控与教育法制监督的力度。

*第二,进一步理顺各种监督主体关系,强化监督机制。

*第三,进一步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

*第四,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育政策监控与教育法制监督的理论研究。

23、《教育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P126)

*学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制度(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扫除文盲制度。

*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24、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教育督导制度是指教育督导部门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视察、监督、评价、帮助和指导的行政管理制度。

*教育评估制度是指根据既定的目标,确定相应的目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通过系统的信息收集和定性、定量分析,依据客观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系统的功效和工作态度做出评议和估价的态度。

25、我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P117)

2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权利与义务。(P127)

受教育者(学生)的权利与义务。(P128)

27、《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义务教育的内涵: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特征:第一,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统一性和公平性。

第二,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第三,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

第四,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

第五,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

28、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P147)

29、素质教育:是指依据教育方针和“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以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为主旨,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本要求),为学生体魄健全发展,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

209006教育政策与法规作业(高起专、高起本)

《教育政策与法规》作业 一、单选题 1、( )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A依法治教 B教师申诉制度 C教育法 D 教育行政法 2、()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A依法治教 B教师申诉制度 C教育法 D 教育行政法 3、教育立法主体的多元性,导致了教育法的() A. 公定力特点 B. 强制性特点 C. 多变性特点 D. 国家意志性特点 4、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规定和调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和 全面性关系的法律,称之为() A. 非教育基本法律 B. 教育基本法律 C. 教育行政法规 D. 教育规章 5、我国《教育法》第27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 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这项规定范畴属于() A. 教育行政强制执行 B. 教育行政强制措施 C. 教育行政许可 D. 教育行政指导 6、依据《教育法》规定,学校设立时必须具备的一般要件为() A. 有银行贷款 B. 有营利目的 C. 有足够的生源 D. 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7、下列属于学校承担民事责任方式的是() A. 开除 B. 罚款 C. 消除影响 D. 没收违法印制的学历证书 8、属于教师最基本的权利,并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典型特征的权利是() A. 科学研究权 B. 物质保障权 C. 民主管理权 D. 教育教学权 9、建国以来,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教师资格国家标准的教育法律是() A.《义务教育法》 B.《教师法》 C.《教育法》 D.《高等教育法》 10、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考入师范、农林、体育、民族等专业的学生均有权 享受()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论述题A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论述题A 第 1 题:论述题(本题15分) 某高校青年教师赵某发现其所属教研室主任瞒着她,经所谓的“领导同意”,将她批改的一名学生的《测绘学》科目毕业考试成绩由不及格改为及格,遂向学校举报。学校经研究认为,“改成绩是合理的”,理由是“原评分标准过严”。随后年终考核时,这位在学生测评中获得85分的教师,却被学校以“缺乏敬业精神、不适合当教师”为由,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同时学校还决定将其解聘,没有为其安排教学任务,限其3个月内调离学校。随后,学校停发了赵某的工资和奖金。 (1)请问学校侵犯了赵老师的哪些权利? (2)学校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3)老师可以怎样申诉? 解题思路:(1)学校侵犯了赵老师的“指导评价权”、“教育教学权”和“获取报酬的权利”。 (2)学校的做法是不对的。学校偷偷更改赵老师所教学科的学生成绩,侵犯了赵老师的“指导评价权”、停止给赵老师布置教学任务,侵犯了赵老师的“教育教学权”,停发赵老师的工资和奖金,侵犯了赵老师的“获取报酬的权利”。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二)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对教师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监督。”解聘赵老师,没有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完全是打击报复,严重侵犯了赵老师的合法权益。(3)赵老师可以申请校内申诉,如果对校内申诉决定不服,还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行政申诉, 也可以不经过校内申诉,直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此外,赵老师还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 2 题:论述题(本题15分) 宋某,某大学大三学生。2015年6月的一天上午,宋某被所在学院学工办的老师指派送一份材料到校行政楼团委学工科。在送完材料后,宋某并没有立即返回向老师报告材料送交情况,而是窜到行政楼教务处某老师的办公室,乘该老师离开办公室之机,窃得手机一部。结果,被返回办公室的老师发现,将其扭送校保卫处。下午上班时,校领导在得到保卫处关于宋某不仅此次盗窃老师的手机,并且学校行政楼不久前发生的老师们的手机、现金几次被盗,都是其所为的报告后,立即召集学生处、保卫处以及宋某所在学院领导会商如何处理。经讨论后的处理意见是:(1)考虑到盗窃事件对学校声誉和宋某前途的影响,不将宋某送公安机关处理;(2)勒令宋某退学,由其父母将其带回;(3)如果宋某及其父母不同意学校勒令退学的处理决定,则对宋某给予开除学籍处分;(4)对宋某勒令退学的处理决定,由学生处与宋某所在学院领导一起向宋某及其父母口头宣布,并要求宋某及其父母写下书面保证,承诺

2018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

2018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D),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和实践能力 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C )津贴。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D)予以保障。D.人民政府 10、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 ),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1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B、《教师法》 1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A、“双赢”协作原则 1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B、三至五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 B )B、1994年1月1日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B、1995年9月1日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B、主席令 18、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教师资格 19、(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_三次作业_全部单选题标准答案()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_三次作业_全部单选题答案(2)

————————————————————————————————作者:————————————————————————————————日期: 2

[第5题](单选题)依《民法通则》对法定责任年龄的规定,不满(A.10 )周岁的公民不负民事责任。 [第6题](单选题)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由其( B.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7题](单选题)只有直接承担( C.教育教学)职责的人,才具备学前教育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 [第8题](单选题)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或其行政部门还可以通过()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筹措资金,但不能代替()这一法定的渠道。 A.其他多种渠道以财政拨款为主 [第9题](多选题)政府应引导并支持民办学前教育向()方向发展。C.多元化D.公益性 [第10题](多选题)在我国境内设置学前教育机构必须具有的实体要件是:()。A.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必须有合格的保育、幼儿教育、医务和其他工作人员 C.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保育教育场所及设施等 D.必须有必备的办园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11题](多选题)公立幼儿园的收入有:()。A.上级补助收入 B.事业收入 D.其他收入 [第12题](多选题)以下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A.幼儿园工作人员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C.幼儿园工作人员应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爱护幼儿 D.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 [第13题](多选题)“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需要()。 B.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 C.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 D.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14题](单选题)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或其行政部门还可以通过()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筹措资金,但不能代替()这一法定的渠道。 A.其他多种渠道以财政拨款为主 [第15题](多选题)政府应引导并支持民办学前教育向()方向发展。 C.多元化 D.公益性 [第10题](多选题)在我国境内设置学前教育机构必须具有的实体要件是:()。 A.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必须有合格的保育、幼儿教育、医务和其他工作人员 C.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保育教育场所及设施等 D.必须有必备的办园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16题](多选题)公立幼儿园的收入有:()。 A.上级补助收入 B.事业收入 D.其他收入 [第17题](多选题)以下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A.幼儿园工作人员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C.幼儿园工作人员应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爱护幼儿 D.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 [第18题](多选题)“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需要()。 A.贯彻“赢在起跑线上”的思想 B.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 C.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 D.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19题](多选题)打击报复教师的责任主体包括(BCDA )。 [第20题](单选题)2009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 C.50.9% [第21题](单选题)在对学前教育机构事故的类型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的法D.谁有过错、谁承担赔偿责任 [第22题](单选题)只有直接承担()职责的人,才具备学前教育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 C.教育教学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基础知识 第一节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 一、教育政策、法规的概念 (一)教育政策的涵义 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二)教育法规的涵义 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注意三点: 1.教育法规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意志。 2.教育法规是规定教育管理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同主体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的规则。 3.教育法规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准则。 二、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类型与结构 (一)教育政策的类型 1.据制定政策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团体的 教育政策。 2.据政策内容与层次的不同,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从政策效力范围的角度,可分为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 4.从政策所起作用的角度,可分为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 (二)教育政策的体系结构 1.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 (1)党的政策性文件 (2)国家的政策性文件 (3)党和国家机关联合制定发布的文件 (4)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指示。 2.教育政策的纵横结构 (1)教育政策的纵向结构指依照教育政策的内在逻辑关系作出的纵向排列。 (2)教育政策的横向结构指不同领域的教育政策依横向并列关系加以排列形成的组合方式和秩序。 (三)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 1.教育体制政策 教育体制政策包括办学体制政策,管理体制政策,学校领导体制政策,教育投入体制政策,教育认识管理体制政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政策六个方面内容。 教育体制政策在教育政策体系中起着全面性、基础性和政治保障性作用。

2021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库及答案(精华版)

2021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库及答案(精华版)一、单项选择题(共 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2分,共 20分) 1.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______( D)。D、校长负责制 2.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______( A)。A.在全国范围 适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______。( C)C权利和义务 4.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 据有关法律规定,______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D学校负责 人和有关直接负责人 5.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具 体行政行为之日起______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 过此时限的除外。(D)D.60 6. ____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 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A.义务教育 7.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____( A) A、过错责任原则 8.学校____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 人员。( B)B.不得

9.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次日起____内作出处理。(C) C.30日 10.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____( C)。C.民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题,每题有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题 2分,共20分) 1.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教师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解决或补偿的渠道或方式。一般可分为:(ABC)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社会救济 2.以下哪些处罚种类属于教育行政处罚:( ABCD)。 A.警告、罚款 B.责令停止招生 C.撤销教师资格 D.吊销办学许可证 3.李某是一名教师,可以行使的权利有:( ABC) A、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C、在寒暑假期带薪休假 D、责令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 4.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途径有:(ABC) A.自行协商解决; B.申请调解; C.伤害事故的赔偿; D.不予理睬 5.根据现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提起学生行政申诉的对象和内容包括:( ABCD)

《教育政策与法规》作业

《教育政策与法规》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立法主体的多元性,导致了教育法的() A.公定力特点 B.强制性特点 C.多变性特点 D.国家意志性特点 2.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规定和调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和全面性关系的法律,称之为() A.非教育基本法律 B.教育基本法律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规章 3.我国《教育法》第27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这项规定范畴属于() A.教育行政强制执行 B.教育行政强制措施 C.教育行政许可 D.教育行政指导 4.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中,其关键要素是() A.假定 B.奖惩 C.处理 D.条件和范围 5.依据《教育法》规定,学校设立时必须具备的一般要件为() A.有银行贷款 B.有营利目的 C.有足够的生源 D.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6.下列属于学校承担民事责任方式的是() A.开除 B.罚款 C.消除影响 D. 没收违法印制的学历证书 7.属于教师最基本的权利,并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典型特征的权利是() A.科学研究权 B.物质保障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8.建国以来,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教师资格国家标准的教育法律是() A.《义务教育法》 B.《教师法》 C.《教育法》 D.《高等教育法》 9.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考入师范、农林、体育、民族等专业的学生均有权享受() A.优秀学生奖学金 B.专业奖学金 C.定向奖学金 D.优秀奖学金 10.我国《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过错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体现了归责原则中的()

教育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2031943466

教育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九年制义务教育。) 4、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由哪级政府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6、义务教育法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7、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8、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是如何规定的?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9、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共几个阶段?都是什么?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0、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谁确定? (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2、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13、义务教育法规定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审订教科书的根据? 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14、义务教育法规定由哪一级政府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5、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6、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社会力量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采取什么政策?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下,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举办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各类学校。) 17、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城市和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对义务教育是怎么保护的? 城市和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必须包括相应的义务教育设施。 18、义务教育法对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收费是怎么规定的?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19、义务教育法规定,谁承担“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

教育政策与法规作业

《教育政策与法规》作业 (韶关市小学幼儿园教师) 县(市、区)仁化县工作单位红山学校(小学部)姓名许丹 一、单项选择题(10分)答案:1 C .2.D 3.D 4.A 5.B 1、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D )。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2、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D )批准。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3、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D)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二、简答题(40分) 1、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合法吗? 答:不合法。 该班主任侵犯了学生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根据《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同时,该班主任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因此,该班主任拆看学生的信件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2、金某(15周岁)在课间因小事与同学沈某发生争执,金某一拳击中沈某头部,致使沈某倒地,送医院不治死亡,问金某应当负刑事责任吗? 答:金某的行为已经触犯刑法。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金某应当负刑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采用什么方法处罚?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30分) 1、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第三点: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张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已经违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根据教育法规定:学生有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老师罚学生站一节课,已经剥夺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老师罚学生站是对学生实施的一种体罚行为,是属于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因此,虽然学生有错在先,但是老师应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等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2、小明(13岁)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其父对小明仍有教育义务吗?为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第十二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教育政策与法规心得体会

教育政策与法规心得体会 学习了教育政策法规我对如何做一名人民教师,做一位教育工作者有了一些感想,下面是我的学习体会心得。 1教育法规体会 学习了《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处处“身正为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关爱他们,发现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长处,让他们能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 通过学习,更坚定了我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学习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和专家名师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改进教学教法,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大脑,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方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方面,因此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 通过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我对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认识到要使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得到保护,必须把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问题提高到法制的高度来认识,并自觉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当今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通过教育法规的学习,我深感自己做得还很不够,今后一定要在工作中,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2师德建设体会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及标准答案要点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及答案要点

————————————————————————————————作者:————————————————————————————————日期: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及答案要点 1、我国新时期依法治教的背景(P11-13页)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国”和“行业依法而治”的口号,国家管理的法制化必然要求教育也要依法而治。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虽然已建立了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很严重,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依法行政面临着许多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我国已经通过的教育法律(P20-22页,共7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P56-60) 答:学校是指经教育行政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各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法》第六十八条: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4、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P73-85) 答:高等学校的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权;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 3、招收学生权; 4、学籍管理权; 5、对受教育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权; 6、聘任并管理教师及其他职工权; 7、对本单位设施和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权; 8、拒绝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权; 9、其他合法权益。 高等学校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

(完整版)学前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教育法 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教育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3)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法律性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 2、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应当依法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责任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2)行政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是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一些特殊情况。 (3)可以对行政法律责任的机关众多。 (4)行政法律责任的追究需要依据行政程序。 3、幼儿为本 幼儿为本即幼儿本位之意,本可以解释为基础、主体、根本、本原、本质、出发点、目的等。幼儿为本一般是相对于设计本位或成人本位而言的,两者之间存在辩证关系。毫不考虑教育对象的极端的社会为本的教育,不仅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根本不能被称之为教育;同样,完全脱离所处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所谓遗世独立的幼儿为本的教育也是不存在的。今天我们倡导的幼儿为本,绝不是反对幼儿教育为社会的需要服务,而是通过培养身心协调、全面发展的幼儿,在既体现幼儿教育的人本取向的同时,又体现幼儿教育自身的社会价值。 4、教育法律规范 每部具体的教育法都是由若干行为规则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个行为规则就是一个教育法律规范。也就是说,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 5、正式解释 正式解释又称法定解释、有权解释或官方解释,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法律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正式解释又分为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答:(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3)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该条新增“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目标。 2、教育法的适用。 答:教育法的适用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将教育法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从狭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专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教育法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要点汇总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要点 1简述教育法治化的内容与特征 教育法制化内涵:通过法律规章来协调、规范和引导教育关系以及教育行为,从而保障教育秩序,实现教育目的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教育法治化包含以下内容:教育立法;教育执法;教育守法。 教育法治化具有以下特征:教育法治的权威化;教育治理的法律化;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 2试述高校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及提升的路径。必要性:教师作为公民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的法治素养要求:p9 (1)教育的育人本质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育人的本质决定了法治社会的教师更应该知法、守法和用法,教师法治素养提高了,才有可能培养出具备法治素养的学生。 (2)教育的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价值需求使得教育问题复杂化,只有教师的法治素养提高了,才更可能依法执教,维护自己和学生的权力,从容面对各种教育问题,促进教育的繁荣与发展教师法治素养主要表现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 (1)法治意识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前提。 (2)法治思维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重点。 (3)法治精神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 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 (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

(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 (3)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 依法治教和教育法治化的关系:依法治教体现的是高等教育的“管理”,教育法治化对应的是高等教育的“治理”,依法治教的实质是通过法律来管理教育,强调的是自而下的行政化的管理,法律是管理的工具 推进一流大学和一式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千学科进入世界流学料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 4简述《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规定的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心地位);(3)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4)提升科学研究水平:(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6)优化结构办出特色:(7)促进高校办出特色,(8)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流学程 5、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高棱设置专业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1)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期,(2)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3)有稳定的科会人求,(4)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有

学习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卷试题与含答案.docx

---- 2018 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D),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和实践能力 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C )津贴。 C. 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 所需经费由( D)予以保障。 D. 人民政府 10 、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 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A ),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1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 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B )。 B 、《教师法》 1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 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 、“双赢”协作原 则 13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4 、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B 、三至五年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 起开始施行.( B )B 、 1994 年 1 月 1 日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B、 1995 年 9 月 1 日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 年 4 月 1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B、主席令 18 、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 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教师资格 19 、( 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作业及答案.doc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作业1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教育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教育活动规范。P1 2教育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教育活动规范。P2 3教育法律是反映广大人民利益和教育规律的一种规范。P2 4教育政策是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协调教育内外关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P3 5法律责任是由于法律保护的权力遭到侵害或者法律要求的义务未能切实履行,根据法律规定相关主体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P18 二、改错题(要求先判断正误2分,错误的要予以改正3分,共20分)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属于教育法律。(错)P5 政策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错)P11 非教育基本法 3《幼儿园管理条例》属于教育法律。(错)P12 教育行政法规 4《儿童权利公约》属于国际教育条约。(对)P14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说出教育政策的特点。P5-6 4点 答:(1)教育政策的目的性与可行性。(2)教育政策的稳定性与可变性。(3)教育政策的权威性与实用性。(4)教育政策的多功能性与系统性。 2.请说出教育法规的特点。P4 5点 答:(1)遵循教育特有自身特有的规律与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相结合。(2)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3)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4)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5)立法自主与择优借鉴相结合。3.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的区别有哪些?P7-8 3点 答:(1)制定主体的不同。(2)执行方式不同。(3)效力等级不同。 4.我国目前的教育法律体系按纵向分有哪几个层次?P15-16 5点 答:(1)第一层次: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教育法。(2)第二层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幼----教育法(教师法)。(3)第三层次: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教育行政法规。(4)第四层次:由省、市、自治区的权力机关及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自治、单行条例、政府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5)第五层次:由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政府规章—教育规章。 5.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有哪些?P22-23 4点 答:(1)有损害事实。(2)损害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3)行为人有过错。(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四、实践题(每题8分,共24分) 1.《幼儿园管理条例》是我国的教育行政法规还是教育规章?其效力相比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如何?第12页 答:《幼儿园管理条例》属于我国的教育行政法规,不是教育规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基本法律,两者的效力层次是不同的,教育法规要以教育法律为准则,并不得与教育法律相抵触。由此可见,教育法律的效力要高于教育法规,教育规章的效力最低。 2.请在《幼儿园管理条例》(节选)部分分别找出一个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答:(1)义务性规范如:《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三条“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应当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2)授权性规范如:《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举办幼儿园,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或捐资助园。”又如:《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辖区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 3.请说出一项我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并思考与我国学前教育法律的由哪些区别?答案在第47页,6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及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2.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它是通过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 3.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4.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二、简答题 1.教育法规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1).依据教育法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依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3).依据教育法规规定的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4).根据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法和特殊法 2.简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的任务和管理体制。 教育的任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管理体制: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3.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违反教育法规的主要情况。 (1).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行为;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违法行为;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违法行为。 4.简述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主要类型。 (1)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2)侵犯学生的人身权(3)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4)侵犯学生的著作权(5)不作为违法侵权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政策及法规整理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考试题型、题数和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三、简答题: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四、论述题: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15分。 五、案例分析:共1题,共15分 绪论 一、教育法治化的内容与特征(简答) 教育法治化包含以下内容: 1.教育立法 2.教育执法 3.教育守法 教育法治化具有以下特征 1.教育法治的权威化 2.教育治理的法律化 3.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4.教育法制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 二、教师的法治素养与践行能力(简答、论述) 1.教师作为公民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的法治素养要求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这个群体既是公民也是教育者,这一双重属性对教师的法治素养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教育的育人本质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 (2)教育的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 2.教师法治素养与知法、守法、用法 教师法治素养主要表现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 (1)法治意识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前提。 (2)法境思维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重点。 (3)法治精神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 3.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 (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 (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 (3)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 第一章高等教育政策总论(新增) 一、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总体建设目标 (选择)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关于引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号)。 (简答)“双一流”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 总体建设目标 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