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记》选读——《滑稽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滑稽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滑稽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滑稽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滑稽列传》教案(苏教版选

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展示

1、学习掌握“淫”“曹”“阑”“赇”“谢”“哀”等实词的意义。

2、学习掌握“之”“若”“且”“即”“以”等虚词的用法。

3、了解祭祀丧葬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4、翻译句子注意句式特点及句中词的特点。

5、感悟淳于髡等人超群的胆识、充满幽默风趣的诤谏艺术。

自主阅读导引

《滑稽列传》是专记滑稽人物的类传。《太史公自序》中说:“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等人的“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的讽谏才能。他们出身虽然微贱,但却机智聪敏,能言多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司马迁满怀感慨地歌颂了他们:“岂不亦伟哉!”

文言现象梳理

1、文言实词

六艺于治一也。一:相同。

天道恢恢,岂不大哉!恢恢:广大无边的样子。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淫:过度。

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旦暮:很短时间。

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止:停息。

操一豚蹄,酒一盂。操:拿。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曹:同辈。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阑:尽。

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赇:贿赂。

于是庄王谢优孟。谢:道歉,认错。

优旃见而哀之。哀:同情,怜悯。

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疾:急速,赶紧。

优旃临槛大呼曰。槛:栏杆。

始皇以故辍止。辍:停止。

2、文言虚词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 以:用来。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之:到。

若亲有严客。

若:如果。

马者王这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前“以”,凭;后两“以”,用。

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一:乃,竟。

病且死,属其子曰。

且:将要。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若:你。

妇言慎无为。

慎:千万。

我即呼汝。

即:马上。

汝虽长,何益。

虽:虽然。

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

虽:即使。

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即:如果。顾:只是。

3、词类活用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朝:作动词,召见。

王曰:“先生少之乎?” 少:意动用法,以为少。

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张开翅膀一样。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贱,贵:意动词,即以为贱,以马为贵。

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雨:动词,下雨。

难句翻译现场

1、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参考译文:楚庄王时候,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五彩的锦衣,养在富丽堂皇的房屋下面,用没有帐幔的床作席子,拿切好的枣干来喂它。马患肥胖病死了,庄王让群臣替它办丧事,想把它用棺椁装殓起来,用大夫的礼仪埋葬它。

翻译指点:此句中,“衣”“席”是名词用作动词,“病”也用作动词,“病肥”即“患肥胖病”,“丧”为动用法,“丧之”即“为之办丧事”。“衣以文绣”“席以露床”“啖以枣脯”三句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置之华屋之下”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译时要补上。

2、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

参考译文:想要死后家庭富足,又恐怕接受人家的贿赂,败坏法纪,作奸犯科而触犯了大罪,自身被杀死而家庭也被灭绝。贪官怎么可以做呢?

翻译指点:“身死而家灭”是被动句,要把被动意义翻译出来。“贪吏安可为也”,是反问句。

疑难追踪探究

1、本文写了一个赘婿,两个倡优。司马迁将这类被统治者视为开心工具的小人物列入传记,寄托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

这里了几个小人物,地位虽然低微,但他们都有好品质,他们能够为了国家与黎民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能够灵活巧妙地批评残暴荒淫的统治者,能把他们的那些荒谬绝伦的想法顶回去,从而给国家和黎民百姓带来说不尽的好处。司马迁对他们给予了热情的歌颂,“岂不亦伟哉!”同时也有对汉武帝时代满朝唯唯诺诺保官保命苟合取容的不满。

2、《滑稽列传》是《史记》中较为精彩的篇章之一。和其他人物传记相比,这篇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有什么特点?

探究:

有别于其他传记的最大特点,就是轻松幽默,寓庄于谐。作者似乎不是在写严肃的史实,而是在写小说,在写故事。但深刻的思想就寄寓其中。

视野纵深拓展

面对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君王,臣下犯颜直谏,常常会带来性命之忧,所以对臣子来说往往要讲究劝谏的艺术,淳于髡等人就是如此,君王也乐于接受他们的意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也是一个善于劝谏的臣子,阅读体会。

邹忌修八尺有余(1),形貌昳丽(2)。朝服衣冠窥镜(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

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4),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5),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7),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8),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四部丛刊》本《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

(1)邹忌:《史记》作驺忌,齐人。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修:长。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

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2)昳:通“佚”,美。(3)朝(zhāo)服衣冠:早上穿戴衣帽。(4)旦日:明日。(5)孰:通“熟”。孰视:注目细看。(6)威王:齐威王婴齐(?前320),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之子。在位三十七年,知人善任,改革政治,是个较有作为的国君。(7)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8)期(jī基)年:一整年。

能力自测平台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优旃恨归汉,数年而卒。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王曰:“笑岂有说乎?”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

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

病且死,属其子曰

此知可以言时矣

2、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乃朝诸县令长(《滑稽列传》)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B.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滑稽列传》)

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史记•李斯列传》)

C.于是庄王谢优孟(《滑稽列传》)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D.日暮酒阑,合尊促坐(《滑稽列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②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

③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④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⑤居无何,二世杀死,优旃归汉,数年而卒。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

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嘱咐。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

讽谏”的一组是()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⑥廉吏安可为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辞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YCY

7、把上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译文: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译文:

参考答案

1、①shuō②shuō③shù④shuì⑤shuō

⑥yuè⑦shuō⑧zhǔ⑨zhǔ⑩zhì

2、C

3、①我看见他拿的祭器太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

②寡人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怎么办呢?

③用土灶作为椁,用大铜锅作为棺,用姜枣来调理,把木兰配进去,用稻米作为祭器,用大火炖煮,埋葬在人的肚肠中。

④拿寝丘四百户的地方封给他,用来供孙叔敖祭祀之用。

⑤过了没多久,秦二世被杀身死,优旃归顺汉朝,几年之后就死掉了。

4、A

5、B

6、C

7、(1)马患肥胖症而,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

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2)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案全集

《史记选读》教案全集 《太史公自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 说明文章比较长旁边已经有了翻译讲读的时候点重要的字词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 字词总结 一古今异义词 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 二通假字 反阙指罔失承拂

三活用字词 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 四一词多义 所以次 四整体感知 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 1-3自叙家世谱系 4-6叙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7-10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11叙自己忍辱写《史记》 12-13《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和规模 五探究谈论 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1.家族赋予的使命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 颛顼时司天地 唐虞时复典 夏商时世序 周时将领典周史 战国秦司马错将伐蜀 司马靳事白起

秦朝司马昌主铁管 汉朝司马无泽市长 司马喜五大夫 司马谈太史公 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时代将领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军事眼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四世祖司马昌赫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物欲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 司马迁叙家世说明修史是自己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先祖所从事的工作无疑也对司马迁著写《史记》有很大的影响 2.父亲的遗愿时代的要求父亲临终嘱托有几层意思 1写史是祖传的序业修史是孝亲 2写史是以周公孔子为榜样兴礼乐正王道修史有规范社会道德的作用 3汉兴以来有许多值得记载的史实而自己没有论载史记散绝司马迁修史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是时代的要求3.成一家之言的心愿与壶遂的对话是为了说明了什么 1孔子为什么著《春秋》 著《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

《史记》选读教案 《太史公自序》教案

《太史公自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 (说明文章比较长,旁边已经有了翻译,讲读的时候,点重要的字词,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 字词总结:

(一)古今异义词 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 (二)通假字 反阙指罔失承拂 (三)活用字词 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 (四)一词多义 所以次 四、整体感知。 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 1-3自叙家世谱系。 4-6叙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7-10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11叙自己忍辱写《史记》。 12-13《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和规模。 五、探究谈论 (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1.家族赋予的使命——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 颛顼时司天地 唐虞时复典 夏商时世序 周时将领典周史 战国秦司马错将伐蜀 司马靳事白起 秦朝司马昌主铁管 汉朝司马无泽市长 司马喜五大夫 司马谈太史公 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时代将领,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军事眼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四世祖司马昌赫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物欲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

走进《史记故事》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走进《史记故事》 ------------阅读指导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读《鸿门宴》,向学生推介《史记》,激发其阅读《史记》的兴趣,习得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阅读《鸿门宴》过程中,感受到丰满的人物形象,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英雄观”。 【教学准备】 1、师生熟读《鸿门宴》,了解《史记》。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请同学们看图说成语,好吗? (指鹿为马卧薪尝胆负荆请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同学们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里吗? 老师告诉大家:这些成语故事都出自同一本书——《史记》! 2、《史记》里还有很多成语(课件出示……),这些成语大家熟悉吗?谁来读一读? 焚书坑儒破釜沉舟霸王别姬四面楚歌鸡鸣狗盗狡兔三窟 鸟尽弓藏韦编三绝毛遂自荐一言九鼎完璧归赵怒发冲冠 刎颈之交纸上谈兵一字千金图穷匕见背水一战多多益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这些歇后语大家熟悉吗?(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楚霸王自刎乌江——没脸回江东 楚霸王种蒜——栽到家了 老师告诉大家:这些歇后语出自同一本书——《史记》;难怪鲁迅先生把它的文学价值看得很高! 4、《史记》里面的故事很多,你知道哪些?【《鸿门宴》、《李广勇斗匈奴》《赵氏孤儿》《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5、《史记》里面有很多英雄人物,你知道哪些?【李广、屈原、张骞】(师相机点评。)(相机板书:英雄) 二、聚焦人物、指导学法 秦末汉初,那个时代,可谓英雄辈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鸿门宴”! 2、请同学们默读《鸿门宴》。想一想,你认为中《鸿门宴》哪些人是英雄,为什么?可以圈圈划划人物的对话、作者对场面的描写,写写体会。 (出示:《鸿门宴》中谁是英雄,为什么? 方法:可以采用速读、跳读等读书方法,圈圈划划人物的对话、作者对场面的描写等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3、交流: 【张良是英雄】 拟理解段落: 张良说:“沛公,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您亲自出面向项伯解释清楚,您绝不敢背叛项

《史记》选读——《孔子世家》教案(选修)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二、孔子好学善思的品质: ①孔子适周问礼: 从此处可以看出孔子的好学,也是为了通过老子之口说明孔子是“聪明深察”“博辩广大”而正直的人,还用以强调孔子在与老子的交往中得到的提高。 ②孔子适齐闻《韶》: 主观感受——“三月不知肉味”;社会反响——“齐人称之” ③孔子在鲁学琴: “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以师襄子的不断催促和后来的折服来衬托孔子的行为和品质。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三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地(qiāng)伏法受诛(zhū)暴肌肤(pù) 鞭棰(chuí)圜墙(yuán)占卜()囹圄() 槛(jiàn)缧绁(lé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不能与死节者比③其次不辱理色④及在槛阱之中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⑦恨私心有所不尽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微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斯、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

高中语文 《淳于髡》教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淳于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讲的是滑稽辩士淳于髡智劝齐威王的故事,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出自本文。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风趣,就如同汉代的东方朔。他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司马迁曾高度赞扬他:“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伟哉!”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古代智者中的一些“另类”。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翻译重点语句。 2.探究文本,把握人物性格。 重点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对淳于髡的评价 1.反复阅读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独立翻译课文。3.师生共同交流探讨文本。 1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成语“一鸣惊人”导入 首先提问同学们一个成语:“一鸣惊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它的意思是“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涉及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齐威王和淳于髡。淳于髡是一位古代的智者,一位善良正直,而又极其滑稽风趣的人物,和汉代的东方朔齐名,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淳于髡》一文,来加深对这个传奇人物的了解。 二.相关材料 1.《史记?滑稽列传》 《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以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能力。但对三人活动的年代,记载有明显的矛盾和错误。如说淳于髡是齐威王(前356前320年在位)时人,优孟是楚庄王(前613—前591年在位)时人,优旃是秦时人,秦亡(前206年)后归汉,数年而卒。可是原传却又说淳于髡后百余年有优孟,优孟后二百余年有优旃。这是太史 2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选 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二. 学习过程: (一)概括介绍: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

神态与身影。《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二)浏览预习课文

苏教版《〈史记〉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苏教版《〈史记〉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1.且夫孝始于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太史公自序》) 2.故《易》曰:____________,差以千里。(《太史公自序》) 3.然我一沐三捉发,____________,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鲁周公世家》) 4.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吾不如子房。____________,抚百姓,____________,吾不如萧何。(《高祖本纪》) 5.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祖本纪》) 6.卢纶《塞下曲》写李广将军的诗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8.谚曰"桃李不言,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9.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____________ .(《孔子世家》) 10.孔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11.孔子以四教:____________.绝四:____________.所慎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12.太史公曰:《诗》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不能至,心乡往之。(《孔子世家》) 13.生我者父母,____________.(《管仲列传》) 14. 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15.其志洁,____________.其行廉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16.屈原曰:" ____________,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7.王曰:"此鸟不飞则已,____________;不鸣则已,____________.(《滑稽列传》) 18. 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列传》) 19.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心人,天不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蒲松龄) 20.陕西韩城司马迁祠楹联:刚正不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成信史照尘寰。 21.鲁迅赞《史记》曰:____________,无韵之《离骚》。 22.《史记》对后世的影响:____________,文章大宗。 答案:1.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失之豪厘3.一饭三吐哺4.决胜千里之外,镇国家,给馈饷。

高二语文苏教版教案 选修《史记》选读:史记选读《项羽本纪》(四)

《项羽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二. 学习过程: (一)概括介绍: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

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二)浏览预习课文 (1)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 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 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段) 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 (三)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

苏教版《史记》选读综合检测习题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综合检测题 一、基础选择题(14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屏人间语(bìng)作揖(yī)狎侮(yā)佯装(yánɡ) B.摄敝衣冠(bì)虚诞(xián)骁勇(xiāo)瞋目(chēn) C.变徵之声(zhǐ)麾下(huī)逃遁(dùn)自刭(jǐnɡ) D.冠盖相属(shǔ)拜谒(yè)愠怒(yùn)深堑(q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沉湎歃血决别井径之战 B.深堑讽谏屈辱日暮酒阑 C.滑稽怏然睥倪天崩地坼 D.杀戮匮败嗔目霸王别姬 3. 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3分)()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①②④∕③⑤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②⑤ 4.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②直上载公子上坐 B.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C.①致食客三千人②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D.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太子逢迎,却行为导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②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C.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②均之二策 D.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 6.下面对划横线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公子从车骑,虚左②汉欲西归③项王乃复引兵向东④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⑤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⑥左右欲刃相如 ⑦宁许以负秦曲⑧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A.①⑦⑧/②⑤/③⑥/④B.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 7.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 B.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 C.怀其璧,从径道亡北救赵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D.公子乃自骄而功之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高二语文苏教版教案 选修《史记》选读:史记选读《孔子世家》

孔子世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

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二、孔子好学善思的品质: ①孔子适周问礼: 从此处可以看出孔子的好学,也是为了通过老子之口说明孔子是“聪明深察”“博辩广大”而正直的人,还用以强调孔子在与老子的交往中得到的提高。 ②孔子适齐闻《韶》: 主观感受——“三月不知肉味”;社会反响——“齐人称之” ③孔子在鲁学琴:

《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 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培养文言文语感 2.了解周公的为人和事迹,评价周公人品人格及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了解“世家”这一《史记》体例的特点。 4、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新知预习 一、解题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世家所记述的虽非帝王之尊,但也世代相承,以有其国。列国世家可以看成《史记》这部大通史中春秋战国时

期诸侯列国的分国小通史,起着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理清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2段) 第一层(1段) 第二层(2段) 第三层(3段) 第四层(4-6段) 第五层(7-10段) 第六层(11-12段) 第二部分(13-15段) 三、文言知识预习储备 (一)、通假字 1.太公、召公乃缪卜() 2.无坠天之降葆命() 3.我以其璧与圭归() 4.金縢匮() 5.武王蚤终()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史记与文学

《史记》与文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内容】 《史记》的文风,历代学者多有精辟之论,他们任自己的学识、人生经验,对《史记》进行探究,自成一统,各成一家。归结起来,不管论家们的观点如何缤繁多彩,也不管他们的语言表达如何不同,却都有一个殊途同归的看法,即《史记》的文章风格是属于崇高美的。 先看明代凌稚隆《史记评林》中所辑录的几家评论: 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黄履翁说:司马迁之文“如天马骏足,步骤不凡,不肯少就于笼络。” 凌约言说:“子长之文豪如老将,用兵纵骋不可羁。”

茅坤说:“浑浑噩噩,如长川大谷,探之不穷,揽之不竭,蕴藉百家包括万代者司马子长之文也。” 所谓“疏荡,颇有奇气”;“天马骏足步骤不凡”;“豪如老将,用兵纵骋不可羁”等等,虽然词目各异,却都是说司马迁的文章感情充沛,气势雄浑,惊心动魄,从美学角度看,是崇高美的典型表现。 鲁迅说:“《史记》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白寿彝说:“如果说司马迁也有毛病的话,那就是他很粗放。但他的粗放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生命力,体现了汉武帝那个时代封建社会蓬勃发展的活力。” 李长之说:“象他的精神是在有所冲决,有所追求,有所驰骋一样,他的风格也是的,这可以说是他的风格之本质特征。” 《离骚》被司马迁称为是“舒愤懑”文学的典型,鲁迅把《史记》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同样也认为它是“舒愤懑”文学的杰作,是韩愈所说的“不得其平则鸣”的产物,“郁于中而泄于外”的结果。李长之的“有所冲决,有所追求,有所驰骋”,同样认为《史记》的文章风格是属于崇高美的。 司马迁文章风格的美首先表现在语言运用上。 先看叙述语言,最典型的是描写巨鹿之战那一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孔子世家【1】

孔子世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品质,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得亲切感人。 作者在文末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读了这篇传记,你认为文中突出了孔子“为人” ①孔子适周问礼: 从此处可以看出孔子的好学,也是为了通过老子之口说明孔子是“聪明深察”“博辩广大”而正直的人,还用以强调孔子在与老子的交往中得到的提高。博辩广大. 聪明深察,正直质朴嫉恶如仇,忠孝两全, 义 孝

苏教版高中语文学生版《史记》选读翻译

高二语文期末《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专题复习 负责人:朱泉辉日期:2011年1月8日(一)《高祖本纪》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二)《项羽本纪》 1、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三) 《淮阴侯列传》 1、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2、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四)李将军列传 1、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2、《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五)《管仲列传》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六)《屈原列传》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七)《魏公子列传》 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2、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八)《刺客列传》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史记教学案

《太史公自序》教案(3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实词:报、让、宜、权、被、垂、次、俟; 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虚词:以、而。 2.在学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3、在了解了司马迁其人的基础上,分析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难点:探讨对司马迁的“义”“时”“名”。 教学方法:导读、导学、导练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设想: 这一专题是《〈史记〉选读》的导引,课前要求学生重读《报任安书》一文,以期勾起对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回忆。《太史公自序》实为司马迁为自己作传,主要突出了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和指导思想。由于文本已有译文,这给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让学生结合译文和下注圈点勾划、疏通原文,找出重要的文言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感知课文容并编写容提要,然后通过重点问题的探讨深入领会司马迁写成《史记》的原因、创作条件及其指导思想,学习司马迁的求实精神和不屈人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归纳?整理) 课前布置如下预习 通过重读《报任安书》,回顾司马迁饥《史记》的相关资料,推荐一位同学课上讲解。

教学重点 借助课下注解、工具书、译文,圈点勾划、疏通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加以整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序言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圈点勾划。 字词总结: (一)常用文言实词:报、让、宜、权、被、垂、次、俟 常用文言虚词:以、而。 (二)古今异义词 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 (三)通假字 反阙指罔失承拂 (四)活用字词 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 (五)一词多义 所以次 四、课堂反馈 1.给加点字注音。 (1)颛顼(zhuān)(xū )(2)徇朝歌(xùn ) (3)会稽(kuài)(4)牝牡雌雄(pìn)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教案

《太史公自序》 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考。 《夏本纪》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让他担任官职呢 4.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 5.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 6.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舜帝赐给禹一块黑色圭玉,来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 7.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 《鲁周公世家》 1.今我其即命於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现在我通过占卜的大龟听命于先王,你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听从您的吩咐 2.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後,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 过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对扆(yǐ,椅)壁,接受诸侯朝拜。七年之后,还政于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3.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周王发受命于天庭,要普济天下,而且能使你们的子孙在人世安定地生活,四方人民无不敬畏他。 4.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

《史记》选读教案 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本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上的秦始皇其人其事 2.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3.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4.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辨证的看待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硝烟四起,群雄逐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历史需要一个人来统一整个华夏大地,使社会稳定下来。于是,赢政出现了,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终于统一六国,建立起强大的秦王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虽然仅仅维持了十几年的时间,但是

在我国的历史上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是越来越走向进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史记》,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个集大毁大誉于一身的千古一帝。 2检查预习,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井陉(xíng)王贲(bēn)雨(yù)雪眇眇(miǎo)谥(shì) 朕(zhèn)辟(bì)禁黥(qíng) 3学生自主梳理课文 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通假字 彗星见东方“见”通“现” 寡人以眇眇之身“眇”通“渺”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填”通“镇”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抚拂“拂”通“弼” 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取”通“趋”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臧”通“藏”

闭中羡,下外羡门“羡”通“埏” 虽万世世不轶毁“轶”通“迭” (2)古今异义 昔者王帝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跟“中央”相对;地点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 古义:不超过今义:表示转折 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古义:在家今义:主持家务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古义:到了今义:另起一事 (3)词类活用 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 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