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经济大观]
何 津 约2863字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现状及信用评级的现状比较,接着提出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我国信用评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信用评级;个人信用制度;评级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1-0052-02
一、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现状
1、国内现状
信用评级业的制度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1993年国务院发文提出,企业债券必须进行实用评级。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资本市场要积极妥善地发展债券、股票融资,建立发债机构和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信用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初步建立。1992年,中国信用评级协会筹备组经过多次讨论,于1992年6月制定了《债券信用评级办法》,建立起我国自己的评级指标体系和方法,为我国信用评级制度奠定了基础。
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有了突破。由国内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国内的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评级一直是个难点,2003年国内的食用评级机构突破性地对平案卷保险集团公司、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以及一些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进行了信用评级。与此同时,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的信用评级也在筹备之中。
评级向国际化、规范化靠拢。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加大了对国际先进评级理念和技术的吸收消化力度。继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之后,大公、上海远东、深圳鹏远等信用评级机构也加快了国际化步伐。
2、国际比较
法律规范程度比较。美国在信用评级管理的相关的法律中,1970年制定的《公平信用报告法》,这部法律规范的对象是消费者信用调查报告机构和消费者信用调查报告的使用者。《平等信用机会法》于1975年10月8日开始生效,这项法律适用于一切向消费者授信或安排消费者申请信用销售的政府机关、商家和个人。然而在中国,在信用方面并没有几部相关的相样的法律而只有最近几年,在我国的沿海发达的工业城市才慢慢提出信用制度。由此可见,我国的信用发展在法律规范程度上落后于美国。
机构的差距比较。美国最著名的信用服务机构有两家: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标准——普尔公司目前涵盖面广,其景影响程度略高于穆迪公司。但穆迪公司要擅长于对亚洲问题的研究,在评级变动方面的速度往往快于标准——普尔。信用评级也是西方确定投资环境优劣的一个参考指标。与国际著

名评级公司相比,我国信用评级业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业务规模小、评级影响力不高等方面。
信用评级的监管比较。2002年7月,美国会通过《萨班斯一奥克斯莱法》,要求SEC就评级机构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研究。美、英、法等国的会计组织等机构都纷纷出台了关于规范信用评级的建议,目的在于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信用评级业的执业标准,改进和推动评级行业有序发展。与美国评级业相比,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业水平还相当的落后。
二、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的问题
1、市场规模小且单一,评级领域尚需拓展
我国目前已经开展的评级主要有4类。相对成熟的评级业务主要有企业债评级与贷款证企业评级,最近上市公司可转换债的评级业务开始启动。正常年份,每年企业债发行计划额度在300亿元~~400亿元,发债主体100余家。贷款证企业评级目前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开展。除了企业债、贷款证企业和担保贷款企业等有评级要求外,其他评级都是市场的自发需求,还不太成熟,业务量较小。与国外相比,资产证券化评级和金融企业评级尚未正式开展。
2、品牌纷乱,社会无所适从,一些信用评级等级公信度差、可操作性差
某些评级机构出于自身生存而对企业的评级结果不够客观公正,市场低层次无序竞争,导致目前信用等级本身缺乏公信,“信用 工具失信”,难以为社会接受:信用等级检验系统缺损,缺乏度量度信用风险的依据,在使用时可操作性差。
3、政府主导市场,市场风险意识薄弱
我国评级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于国外评级机构,不是因为市场意识到评级的作用而接受评级的服务,而是由政府引导线熟悉了评级符号,再被动地接受评级的服务。其次,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习惯于采取各种各样的试点方式来推进,随着目前社会越来越关注信用及信用风险问题,许多地区开展了各式各样的评级试点工作,并由各级政府主导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评级定义,但使用的符号却基本相同。这严重扰乱人们对信用等级符号的理解,影响了人们对信用评级的市场作用的正确认识。
4、缺乏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由于我国评级市场的特殊性,一些不具有提供信用评级服务能力的机构长期存在市场之中,向市场提供不负责任的评级结果,严重地影响了评级行业地市场形象。因此在制定评级行业地资格标准时,应考虑用制度将这些不具有能力地机构排除在市场之外。
三、对我国信用评级的对策分析
1、对现有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调查摸底和整顿充实

我国现有信用评级机构120多家,有的机构组织不健全;有的人员不稳定。今后所有信用评级机构必须具备机构独立设置、制度标准完备、执业人员充实、并有一定业绩等基本条件。没达到这些条件的,要进行整顿以后才能加以确认。
2、由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证券监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
新成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必须报经审核批准,才能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领取企业法人执照。不是法人企业组织的信用评级机构只能从事信用调查,共内部参考,评定的信用等级不得向社会公布。
3、成立信用评级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的任务一方面是引导会员机构在业务活动中更好地贯彻政府的宏观管理意图和经济政策;另一方面是督促会员机构遵守国家法规和职业道德,交流信用评级经验,组织培训,提高执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还代表会员机构向政府反映其要求,提出有关建议,成为政府和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协调组织。
4、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是加强对提高评级意识、扩大评级使用范围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信用评级,并规范信用评级的范围和用途。二是加强信用评级本身业务经营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包括评级机构和业务的准入的法律规定,以及评级机构本身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
参考文献:
1.赖小民:《我国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之道》,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年版。
2.李力:《信用评级行业标准化问题的思考》,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年版。
3.张亦春:《国外信用评级制度与对我国的启示》,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4.阎衍:《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中四大问题要解决》,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责任编辑:罗地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