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六步教学法的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六步教学法的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六步教学法的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六步教学法的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六步教学法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解读:

2007年3月诸城市教育局组织各高中数学备课组长、班主任到昌邑二中听了魏庆文老师的一节讲评课,并听取了魏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办法的报告,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找到了改革的方向,回来后立即展开学习、研究、探索、尝试,在借鉴魏老师经验的基础上,在实践中逐步地形成了自己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具体的做法,也取得了优秀异的成绩。通过这一年来成绩的检验,我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并将它发扬广大,使之能“燎”我们高中数学教育之“原”。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学习者在小组的环境里必须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还要学会尊重、理解和容忍,学会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基于此近几年受到各地学校的青睐,迅速得到推广,然而纵观小组合作化的实践课堂,我们却发现在“小组合作化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有:

(1)小组编排不科学,小组间在性别、成绩、性格等方面没有做到综合评估;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3)教师不敢放开课堂,忽略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

(4)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个人的自学为前提,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对合作问题有一定认知基础之上的讨论,但是往往是强调合作忽略自学;

(5)合作学习能者独尊,弱者失趣,并没有起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6)只注重了小组成员间知识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

(7)没有有效的能激发小组热情的评价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合作革命”,其对于推进我

市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目前我市各个学校都在推广应用这一模式,我们希望通过下面的研究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潜能,整体提升教学效益,全面发展学生学习潜能,改善现在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措施

第一.合理分组的燎原模式:

学生自愿结合。用纸条写出自己最愿意合作的同学作为自己的同位,我利用两天的时间给以协调:能调成同位的便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要求,如果某一个同学想与他同位的同学太多,则这个“中心人物”的个人意愿就被其他同学冲淡了,就把这个同学安排在中心位置上,把那些想与他同位的同学安排在他的周围,这样一来这个“中心人物”——因为有太多的同学想与他(她)同位,虽然他(她)个人的意愿没有实现,但在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这样通过融洽的人际关系把每一个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便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便提前到教室把新的座次表贴到黑板上,通知学生到校后按表把座次调整好。

调好座次后,然后让同学们前后自愿组合,构成学习小组,最少四人,最多六人,这样更能因地制宜,便于互助学习。组内同学作如下的分工: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

发言人: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介绍本组中好的做法或解法;

书记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负责给出本组的书面材料;

记者:起“间谍”作用,负责对其他小组的好做法、好的方法及解题方法进行“采访”并在组内公布,加强组间的学习、互助。

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 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周后,各小组长就会自己调换他们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第二.新授课的燎原模式:

经过深思熟虑,对于新授课的学习,我决定采用“自学找疑(学生)→组内互助(学生)→组间答疑(学生)→教师点拨(老师)→自主总结(学生)→当堂检测(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六步曲”。这六步分别是:

1、自学找疑。通过对新课的预习,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本节内容中的疑惑点或搞不懂的做好简单记录,以便与其他同学交流,更是为了能够真正地学会新知识、新方法。

2、组内互助。通过预习每位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些问题,在课堂上首先在本学习小组内公示自己的问题,小组内同学讨论解决,这个过程可以查阅课本或资料,争取本组内把每个同学的疑问解决掉,在互助的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他们带着发现问题的眼光自己试着作出判断,边判断边思考,这无疑是一项探索活动,也以此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与合作性。

3、组间答疑。每位同学发现的问题如果本小组内解决不了,就公示出来,寻求其他小组的帮助,其他的小组迅速地研究讨论,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解答方案,并通过发言人向提问的小组进行答疑,如果满意,问题就算是解决了,并分别给两个小组作好记录以便后面评优、奖励。

4、教师点拨。经过前面三个环节后,在学生们相互争论、相互答疑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本节课的难点,这个时候我开始出场,把疑难问题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加以点拨——要么纠正一些说法,要么给出进一步地提炼,要么进行引申拓展,直到问题完全解决,教师就适时地将教学推进到下一个环节——

5、自主总结。教师讲解完后,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这个时候要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反思领悟并完成课堂小结。

6、当堂检测。为了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总结完后,立即进行当堂检测。检测用题可以是教师预先设置好的几个小题,也可以用课本上的练习题、习题,只是在题量的设置上要让全部学生做完为原则,可以根据情况设立选做题,以此实现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收获多多。

第三、复习课的燎原模式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在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如何改变传统复习课那种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胀,教

师挖空心思编题、学生盲然无绪练习的旧的教学模式。而让学生自觉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变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生动活泼的新模式,把数学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数学复习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对魏庆文老师的复习课模式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比较了其他教学模式的优劣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复习,自已归纳总结,自己选择复习题,自己讨论解答的自助式复习模式,即采用“展示目标→自我检测→典例剖析→巩固拓展→反思总结→当堂检测”的六步复习法。

1、展示目标

上课伊始,我便在上课刚开始的1—2分钟内,向学生出示复习课题及复习目标。复习目标应做到全面、准确、具体。全面,即要做到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品德养成三方面提出要求;准确,即针对性要强,要做到复习目标重点解决学生在新授课后出现的问题;具体,即不能抽象或空泛而谈,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到底要养成哪些习惯不得而知。其实一堂课只能按实际需要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目标太多反而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在整节课中就会有针对性的学习。

2、自我检测

明确了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后,我便宣布进入限时训练诊断自测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我根据考试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命制3-5道选择题,将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及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地包涵进去,学生做完后,我便发出下一道指令:让每位同学自己归纳总结出每个小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和所涉及的思想方法分别是什么,题目从哪几个角度来突破?思考、记录完毕后,我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将知识点、方法进一步完善,将自己漏掉的知识点等添加进去,然后补充上相应地习题以此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完善,再加上教师的点拨,每位学生对本节的主要内容已经有了较好的理解与把握。

3、典例剖析

下一个环节就进入例题学习阶段,此部分题目也是由我针对本部分的重点内容而设计的,但是在出具例题时,我故意地漏掉一个知识点的例题(这是故意设

置的一个漏洞),让学生在前面诊断的基础上迅速地、独立地完成例题,并写出解题的心得及注意事项,还要审查有没有漏掉知识点,还可以补充上关于哪几种题型的例题,经过反复思考后学生自己找一道恰当的题目补充在学案上,此栏目叫做“自主命题”。出完题后,同位相互交换学案,把对方补充上的题目做完,同时要研究一下别人添加了关于哪个知识点的题目,以此来查漏补缺,共同完善、提高,效果相当好。

4、巩固拓展

每道例题解决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我及时给出1-2道变式训练题,引导学生学会对此类题目举一反三,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不同的问题,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这一过程中我就及时巡视,把握学生的训练状况,并适时评析,对重点的内容进一步强调和拓展,前挂后联,完善知识体系。

5、反思总结

经过前面两轮练习后,每个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复习已经掌握得不错了,多数学生都会觉得学到很多,但是很乱。此时我就适时地放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其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回顾总结,写出这一节课的所学、所思、所悟及所疑,也就是课堂小结,只不过是让学生自己完成,不再由教师包办代替。

6、当堂检测

学生的课堂小结完成后,一般情况下所剩时间也不多了,这个时候我就给出3道小题作为本节课的测试,10分钟的时间完成并上交。题目一般是由一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一道解答题构成,题目选用低档题,让大多数的同学能够做完、做对,以此来检验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让每一位同学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真的学会了。

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事干,我还设置了两道中档题目,作为选做题,让这些基础好一些的同学也能“吃饱”、“吃好”,同时也为他们能够更好地帮助小组内的其他同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下课铃响后,立即收交本节课的学案,我都是立即给学生批阅,争取在晚自习前反馈给学生,好让他们进一步地整理、巩固,以便使这一天所学的知识得到强化。

第四是讲评课的燎原模式

讲评课作为一种课型,大多数教师只是对对答案,讲讲错题,就题论题,远没有发挥讲评的功能。讲评课具有什么样的模式呢?下面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我的讲评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我认为数学讲评课区别于其它课型的本质在于一个“评”字,到底“评”什么?“一评”学生做题情况,“二评”试卷优缺点,“三评”错解剖析错因,“四评”学习效果。具体环节如下:

1、客观、公正的批阅试卷

每次考试后,教师应客观公正地批阅学生的试卷,不能凭主观意愿增减分数。评分的目的是为了鼓舞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提高知识质量,向学生指出优点和不足,今后怎样改正。我每次评卷后要给一半的学生写评语,差的鼓励,好的表扬,这样学生克服了畏惧考试的心理。同时在评分时要详细记录下每个同学的典型错误,便于试卷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

2、讲评课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讲评课具有一种怎样的相对稳定的课堂结构呢?我把它归结为讲评六段式,即:试卷分析——讨论改错——剖析修正——归纳总结——巩固提高——自我分析。

(1)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包括试题评价和考试情况分析。

首先,客观公正的评卷是讲评的基础,客观公正的评卷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对学生的做题情况作出定量和定性分析。讲评时我引导学生一起找试卷的优缺点。如:体现紧扣教材的有哪些题目,考查双基的有哪些,哪些是注重考查能力的题目等。特别对考得好的和进步大的要给予表扬,退步和较差者给予鼓励,不能批评。每次只公布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让学生自己去评判自己在考试中的位置,教师不排队。

(2)讨论改错

每次考试下来,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哪些题出错,错在哪里,因此每次发下试卷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先让学生自己改错,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可以相互讨论改错,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错题较多可提前发试卷,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这项工作。

(3)剖析修正

学生改错后,再从学生中征集不会解的题目,结合评卷情况,教师进行精讲,即精于讲评,精于点拨,精于启发,精于引导。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体现剖析错解,修正错误,强化正确信息的功能,做到“少、精、活”。具体做法是:把从学生中收集到的错误解法用投影依次投影到屏幕上,由同学们剖析出错原因,教师适当点拨归纳。

(4)归纳总结

讲评课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又是对已有知识体系的拓展,因此在讲评过程中要善于及时归纳出规律性的解法,使学生以后少走弯路。

(5)巩固提高(学习评价)

教师设计一定量的有梯度的反馈练习,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控,优化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四十分钟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量。

(6)自我分析

组织一次考试不容易,每次讲评后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分析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写一份详细的试卷分析。试卷分析的基本项目为:

总之,数学讲评课应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教无定法”而有“法”,只要教师认真做好“四评”工作,以六段式为依据,讲评课一定能上得非常精彩。

第五.课堂提问的燎原模式

我们以往的课堂提问有时是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集体回答,有时是点名某一位学生回答,有时是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某位同学来回答,这已经极大地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做了如下改革尝试:老师提出

问题后,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规划自己的思维,快速地组织自己的答案(这是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互相讨论,给出问题的最优解答、最完善的答案,然后老师再进行抽签找一个学生来展示解答。这个回答除了展示个人的思想内容外,还有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就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就感,让思维不用心的学生心中产生淡淡的愧疚感,从而激励他们奋发。这也就从另一个角度上改变了我们通常意义上提问学生所带有的些许的“惩罚性”,也避免了学生因回答不上来问题或是回答不全、回答错误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会影响后继学习。

第六.单元小结的燎原模式

每单元学完后,我组织学生自己进行单元小结,我发给学生四张八开的白纸,让他们写小结,并给出单元测试题。我先与学生一起规划简单的框架构思提示:一部分是知识回顾,另一部分是单元测试题。知识回顾部分采用留空的方式,第二部分是针对性测试题,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感悟,根据自己对本章知识点及题型、解法的把握命制12道题目,其中有6个选择题,3个填空题,3道解答题,另加两道选做题。这个过程要用两课时来完成,学生翻遍了自己所有的资料、笔记,查阅了自己做过的每一道题,精心写出了一份小结,完成后交给老师,由我逐份批阅、审核,划掉太难、太偏的题目,通过的小结就在审核人地方签上我的名字,这份试卷就可以用了。然后利用下一节课的时间发给其他学生进行一节课检测,保证每一位学生都用到另外同学写的试卷,做完后交还给命题人进行批阅,并写上批语和分数,答题者还要给命题人针对知识回顾部分提出修改建议和补充意见。小结完成后,在小组内部互相传阅,学习其他同学的小结及所选试题类型、考查的知识点,充实自己的小结的内容及题型,同时组内每个同学开始积极献计献策,积累并组织素材,每个学习小组再给出一份与高考试卷格式、题目数量相同的单元检测试卷,由老师审核并从中择优选取一份来作为本章的二次过关试题(当然这第一次过关试题是由老师命制的)被选用试题的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将获得价值2元的奖品一份,具体是什么由小组成员讨论决定,我只管提供资金支持。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样都从内心自发地把这一章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第七.课前复习的燎原模式

为了使学生上课后把思想和行动尽快集中于课堂,我的做法是每人发一张1 6k的白纸,听写前面学习过的定义、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时间基本控制在5

分钟内,写完后立即收齐,下课后我再批阅。这样做,使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了,与传统的提问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提问方式在点名之前每位学生都是紧张思考的,然而一旦叫起一位学生后,其他的学生就会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思想上也放松了,思维不具有连结性。而这种听写的方式,每一位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每时每刻都不能放松,思维容量很大,并且对自己不会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等收齐听写纸后,我再给出2分钟的时间学生看书、回忆、重新记忆自己遗忘的知识。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夯实了基础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书写和答题速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相当好的复习提问方式。

三、取得的成果与效果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2.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格格不入,因而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相互教学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

4.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产生依赖

心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因而,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实验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5.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在竞争中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使合作学习形成一种“合作——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使竞争成为促进学习的手段。

6.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得多。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7.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好的实施分层次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8.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两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大提高了我们班的学习成绩,在2007年的高一期末考试中,文科市前十名均出自我任教的十一班,理科前十名中有九人出自我教的十班;在2008年的高二期末潍坊统一考试中,我班学生共同努力夺得了诸城市前十名中第1、3、4、5、6、7、8、8、10共9人的好成绩,我任教的理科十班夺得了诸城市理科前十名中的第1、3、5、6、10名的好成绩;在2009年的高考中我班的于海洋、杨淑军、曲秀丽、范小萌四位同学一举夺得诸城市文科前四名的好成绩,我任教的理科十班的张伟、王鹏、陈超、乔永康、李敏五位同学囊括了诸城市理科前五名,在学校及至社会上引起了非凡的反响,这是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的最直接的成绩。

9.促进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2007年我参与了的学校举行的“自主、合作、探究、落实型课堂行动研究”成果作为潍坊市教育教学重大问题推介,并获得潍坊市政府成果一等奖;2008年参与了学校举行的“211反思落实型”高效课堂

行动研究,并获得潍坊市政府成果一等奖;2009年7月28日~30日我陪同潍坊教科院崔秀梅院长到沈阳一中讲学,取得圆满成功,并得到沈阳一中师生的高度评价。

四、应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其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1、有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一但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时间不够时,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2、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有评价标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应想一想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3、教师监控不够。“自然”合作时,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高涨,一改以往静听——接受的学习方式,但是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

4、合作价值不大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任务通常根据教材、教参来设计。若既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要,也不考虑合作学习的特点,结果往往是:学生对任务缺乏兴趣和准备,合作学习积极性不强,一些原本只通过简单讲授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一般性知识技能,偏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交流。

这样的问题该如何有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尽量避免负面影响的滋长,发挥合作学习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但在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

(1)

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

(2)

合作时间预留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

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

,不到几分

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

。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

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

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

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

(3)

评价体系没有跟上,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

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

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

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

上传: 肖冬云更新时间:2012-5-11 1:41:50

新课标提出改进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开展互助性和促进性的学习,它的外显形式经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该教学形式在新课标推广之前,已经比较多地运用在教学的实践中了,但在具体应用时往往偏重于形式,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没有探索活动实施的本质等问题。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对于这一做法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信心。深入地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

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数学教学“动”起来,“活”起来。

二.实验

为了更好地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我从2003年秋季起任意抽取两个高一级教学班(起点一样)进行实验,一个班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另一个班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然后跟踪两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的情况,验证该模式的意义以及操作的可行性。

1.小组讨论的基本构想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法,起源于对讲授法缺点的反思。在小组讨论教学中,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自由发言,提问,也可以立即回答,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教师在小组讨论中应当起指导、组织和提供信息以及小结等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我期望:(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集思广益的技能。(4)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2.“小组学习”教学模式的操作

(1)分组原则

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是组间水平相近,组员各有差异。小组水平相近才有竞争,组员组织能力各有差异的才能互补。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太少不利于合作,太多又难以合作。每组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常任组长,以便工作的开展。

(2)教学模式流程图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小组内开展阅读、研究、讨论

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

老师点评

组内成员互相提问,深化知识

教师给出变式材料,小组讨论

小组间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教师归纳总结

3.实验对象的选择

高一级是起点班,并且每个班分班时是按照成绩高低均匀调配的,这保证每个班的起点基本是一致的。我们抽取高一(16)班作为实验班,高一(17)班作为对比班。在高一(16)班要求实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高一(17)班采取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以便和实验班进行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对象为110人(其中实验班55人,对比班55人)。

4.“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

(1).精心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讨论、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打破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通过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不仅要听其声还要观其颜,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学生年龄不大、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更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们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值日组长轮流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2).优选内容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教学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

生活实际。比如在学习棱锥时,让学生观察锥体的模型,在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如何定义棱锥?”。鼓励每个成员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补充,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棱锥的定义和性质。

(3).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明确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否则就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4).及时指导

“小组合作”还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出现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等现象。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相处。

(5).总结评价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评价的内容包括下面四项:

㈠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态度。

小组成员参加活动的态度由组长记录和老师记录两部分组成。组长记录小组成员在参加每次活动时的情况,比如,是否乐意承担分工,是否积极讨论问题,是否圆满完成任务,为小组作贡献的次数等;老师则记录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等。然后综合两份记录表,按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加以评价。

㈡小组活动的方式方法。

对于每次“小组学习”的活动,老师作好记录,看小组的活动方式是否切实可行,是否有创新意识来给与优、良、中、差四个等次的评价。

㈢小组活动情况的汇报水平。

对于活动成果,老师根据每个小组在汇报时的情况来给与评分,根据表达是否清晰,结果是否让人信服等几方面来给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的评价。

㈣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包括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竞赛或测验成绩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

在评价小组活动情况的过程中,我实行奖励制度,也就是加分制度。加分的具体做法是:

①在小组中合作中态度良好的,个人加分。

②积极动脑筋回答问题的,个人加分。

③在每次活动中成绩突出的,个人加分。

④小组平均成绩有进步的,全组加分。

⑤组内最低分的组员有进步的,全组加分。

加分制度可以提高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加强合作精神,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至于每一次加多少分,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次加一分,进步或是表现突出的每次加2-3分,到期末进行一次统计,分数高者为优秀奖。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实践与研究

来源:《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发布时间: 2008-12-12 编辑:蒋莉

[ 我来纠错 ] [ 我来说两句(0) ] [字号:大中小]

(一)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

识的能力,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当前的课堂教学

现状看,远远达不成这样的目标,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和

老师不会或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减弱,而支撑学习的唯一动力就是考大学,对于数学本身的魅力已毫无知觉,当然谈不到创造性的学习,更谈不到主动学习,慢慢的活泼好动的中学生变的“老态龙钟”,少言寡语,甚至引起心理变态,心理非常不稳定,只能进行模仿学习,所以在高考中因为思维定势而出现的错误屡见不鲜,而人们只简单的理解为“粗心”,这样的粗心越来越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思想陈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2)在指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的教学环节上,准备不足,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调控不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讲的多,包办的多,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的质量和程度较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提高课堂效率

1.“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发现学习”的积极倡导者布鲁那认为学习是主体主动的通过认知,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意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并强调教师应当制定和设计各种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者;波利亚在其著名的数学教学三原则中指出:为了有效的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的自己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建构主义观强调:所有知识都是被建构的,包括认知结构,建构主义观下的数学教学,不是学生对老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在每一个学生已存在的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合作交流,主动的进行建构过程。其中教师应该是数学建构活动的深谋远虑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学生则主动的进入学习情景,调动起自身的情感思维,积极投身数学学习的活动中,从学会数学进而发展为会学数学,从事发现和创造。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遵循的原则

(1)主动性原则。学生主动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自己的一切思维,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评价者,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展开积极思维。

( 2)人人参与性原则。学生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变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过程,学习的主体难以体现,难以发挥。我们必须放弃这种做法,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课堂教学最理想的境界是人人参与,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与到学习中去并能按照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讨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就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 3)开放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是一种开放性教学法,首先,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开放的,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其次,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师就本节内容创设情景,提出疑问,然后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能提出子问题,并讨论得到解决方案,最后形成小组成果,集体共享。

( 4)平等性原则。无论是在班级中还是在小组中,每一名成员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到因为有了自己而使集体变的更好,因此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以自己的小组为荣,都时时刻刻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

( 5)发展性原则。每个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每个人提出的问题都值得大家重视的,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人翁,都敢于表现自己,使每位同学的个性、能力、思维品质能得到全面发展。

( 6)合作性原则。每个小组都应是团结合作,靠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在这个集体里大家互相团结,共同进步。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课堂模式

1.情景导入

教师根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设置与实际有关的问题情景展示给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及已有的数学知识,从直观的具体的问

题中引发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再提出新的问题,再想新的解决方法。

2.自主探索

数学问题。问题是探索和思考的出发点,也是自主探索的载体,一个恰当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实验、探索与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知问题解决问题中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数学体验。倡导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质疑、和思考。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和数学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将亲身体验,自然内化而稳固的纳入知识系统,从而灵活的运用。

数学建模。数学能力最集中的体现是问题得数学化,并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自主探索出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合作交流。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互相表达和倾听,不仅能使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能更好的表达出来,而且还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

交流总结。解决问题是能力,提出问题更是能力。交流总结是课堂重要的环节,离开了这个环节,课堂的质量提不到一个新的高度,更会使学生无收获之感或充满问题的感觉。在这个环节中将是一个全班的交流过程,将显现组与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你来问我来答,你不全我补充,你不会还有我,形成的问题及解答的结果全班共同享用。

效果验收。最后十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 2-3道验收题,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评价。评出最佳问题、最佳解法、最佳卷面,奖励。以鼓励那些具有创新和塌实作风的同学。

(四)实施的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小组的形成

本着自愿的原则,每四人生成一个小组,不去强调学习成绩的优劣,这样生成的小组才有可能具有团队精神,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为自己所在的小组荣辱与共,形成巨大的核心力,全力以赴为小组的荣誉而奋斗。只所以四人一组,原因是: (1)小组长好管理,(2)讨论问题方便,可一对一讲,也可一对三讲,(3)便于形成讨论的格局,预防出现错误占上风的现象。

2.团队精神的培养

组织竞赛台,每小组一个单位,每次考试平均分前四名获得红旗一面,每次考试得满分卷者,小组获得五星一个,全得全有,每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小组得红三角一个,一类排成一行,小组怎么样一目了然,这样做的结果,学生不仅不害怕考试,反而盼着考试得高分、得满分卷。盼着上数学课多提问题,为小组增光,这样整个小组的每一成员互相帮助的气氛越来越浓,否则,一个扯后腿,全组平均分上不去。

3.学生不光能解决问题,而且学会了提问题

在这四个月里,学生不光针对一个问题提出几种解决的方法,而且能把问题延伸,形成新的问题,寻求新的解答,经过小组讨论,形成本小组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向其他小组求救,这样可双赢 ----一个获得问题奖,一个获得解答奖,这一段时间共提出98个问题,其中非常有价值的12个,用学生的姓名命名,如:云祥问题、竟富对称、仰仰做法、冬梅问题等。

4.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的问题,都需要自己介绍给别人,这就需要自己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但是这样,为显示自己的方法好,学生自己必须想出比别人更好的办法才行。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案例 尤溪五中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将课程与学习融为一体,要展示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上述说法表达了数学教学的新理念,即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案例1: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在教学时,我选择了这样一道例题: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 、B两点,求线段AB的长。 1.尝试解决: 方法1: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A、B两点坐标,再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 方法2: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A、B两点横坐标,再运用抛物线定义,推出本题的解法。 学习程度中上的学生大都选用方法二,学习程度中下的学生大都选用方法一。然而仅仅就题论题,显然不能充分体现该题的教学价值,所以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2.问题探究: 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不求坐标就可以求出线段AB的长? 方法3:在方法2的基础上由韦达定理可实现不解方程就能解决问题。 问题2:将上题变为“斜率为K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 两点,求线段AB的长。” 探究结果: ①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公式 ②当直线垂直于x轴时,|AB|=2p,此时|AB|叫抛物线的通径。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通径的几何意义。 ③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问题3;在方法一中能不能不求出点的纵坐标?(此问题由学生提出.相对问题一要难一点。

关于小组合作展示交流高效方法的研究 研究报告

《关于小组合作展示交流高效方法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曾说过的一句名言。学习的理想状态应当是“乐学”,学习的过程成为了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我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在新课堂中采取“自疑自探,步步提升”的六环节教学模式,尤其是“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展示,较好地解决了被动学习的问题,呈现了“群学、乐学”的特征,课堂中教与学的形式发生了深切的变化,展示交流已然成为学生所喜爱的学习方式。然而,在观察课堂的过程中发现,在热闹的展示之下,一些过度展示或低效展示的现象路出端倪,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是当前课堂展示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二)、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1、时代的需要。新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展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要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2、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和个性的主动发展,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焕发课堂生命活力,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合作探究,成为当今我国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爱动,好奇心特别强,周围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有无数个为什么。自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机会,给学生创造了“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知识,学习中练小组合作探究”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赏识,无论学习成绩如何,品尝成功的喜悦可以令学生心情愉悦,并由此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获得深入学习的动力。“展示交流”阶段就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被人赏识、体验成功的平台。 二、研究前的准备: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建了由张海娟任课题主持人、全体语文教师为成员,由我校校长、教导处主任、教研处主任为领导,由县教研室领导和专家为顾问的课题研究小组,为开展好这项研究事先精心准备,打好研究基础,在组织上也得到了保证。 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张海娟:课题主持人,主要负责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研究报告的撰写。 苏臣新: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理论研究和筹集资金以及筹划资金的合理使用。 张秀聪: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研究过程中材料积累与整理。 周应红: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研究中阶段成果的收集与整理。 杨丽萍: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课题教研活动及记录。 侯宝玲: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课例分析与记录。 2、研读相关课题资料。 我们研读了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的部分前沿文章,如:《关于小组合作的认识与思考》、《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教学方法论》、《试论合作学习技能在教学中的运用》、《合作学习理论与合作学习实践》等,对这一课题目前研究状况及成果进行了初步的研讨与分析,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

专题讲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专题讲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刘美伦(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学数学教研室原主任) 一、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一)实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当前,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需要认真研究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研究什么是一节好课,怎样上好每一节课。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真正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新课程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 从总体教学目标来看,就是要有一切为学生的意识,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这是高中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第一条说:“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谈谈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的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它是一节课的整体性目标,既要全面,又要准确,还要适度。要特别指出的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适合班级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 从当前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学目标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从目标内容、呈现方式、语言表述、行为动词等方面多有不当之处。有的教学目标笼统空泛、形式主义,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很难落实。 还应该注意,即使同一个教学内容,对不同学校班级的学生要求就应有所不同。要重视和加强教学目标的制定,这也是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2.揭示数学的本质——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作用 从教学过程来说,就是要讲出数学味,体现深刻性。要重视打好基础,它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对于基础知识——强调联系;对于基本技能——强调熟练;对于基本思想方法——强调策略。 对于体现数学学科特点:课堂教学要关注以下3个方面 (1)数学思维活动的设计 课堂设问有思维价值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 设问的语言准确富于启发性 注重教学过程的质疑与反思 (2)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清楚 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到位 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深刻 数学思想方法应用落实 (3)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史料运用得当

高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高二数学组孙香兰《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1]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进入深化研究阶段,[2]本人在这新一轮教改实验中遇到一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惑”,并采取一些相应“对策”,在此与各位同仁商榷。 困惑1: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 对策1:按学习水平分组、明确分工、独立思考、合作互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皆有所获。“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当前合作交流学习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现象:(1)热闹有余,成效不足。大多数教师并不明确什么是合作交流,更不明确那些内容适合合作学习,以为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就合作,就解决问题了。这种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实际上做而无功。(2)分组采用优差搭配,甚至有人把优差配成一帮一。表面上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实质把教师的责任分给优生,妨碍优生的学习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合作学习和工作的良好习惯。但合作交流是有前提的,没有分工哪有合作?没有个人的独立思考并形成独立的见解哪有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何谈交流?因此,要进行合作学习先要学会或安排分工计划,要进行交流学习先要发动大家独立思考,不然就把教师讲变为少数学生讲了。 合作交流应以学习水平同层面的学生分组为宜。我们认为优差搭配是不恰当的。互助精神应该提倡,但一对一硬性去帮,应该说不是优生在学习上的义务。如何让优生学得更好,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才是教师需要更多地考虑的问题,妨碍优生取得更大进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帮助学困生主要应由教师来负责。在社会上群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必然是爱好、水平、工作性质相近的个体的组合,为何班级中的合作交流学习不能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所以,笔者以为,由4至6个同学组成一小组,并且每小组分组要同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做法,更有利达到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更有利教师的分类指导和管理,更有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

探究小组合作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探究小组合作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内为了完成某一个学习目标而进行分工合作,有目的性地进行具有互助性的学习法。 在课堂上教师通常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讨论教学,并在小组内对学生进行合理搭配,进行互补分组并制定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对目标的研究和讨论来提高其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记忆深刻性。除此之外,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它不但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还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道德与法治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在合作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善。 一、小组合作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目的 (一)有利于提高?W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交流合作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是从古到今都存在的现象,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这个意思,就像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中取长处改变自己的短处,使自身品质逐渐完善。与此同时,在集体活动里,适当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可以让学生产生从众的心理,并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思想道德 素质。 (二)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队合作以及奉献精神、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等等的精神和意识,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合作预习 在小组进行活动之前,教师可对他们提出预习问题和目标,并教授学生合作学习研究的方法,使学生有一个从懵懂到解惑的知识桥梁,与此同时,促进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 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摘要】教学过程原本就是“教”与“学”的统一,“学”与“思”的统一,“接受”和“探究”的统一。因此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尤其必要。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中老师不仅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更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恰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适时调控和评价促进小组发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科学、有效。 【关键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句话道出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学习理念——小组合作学习。高中课程标准也提出:“培养高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些小组活动组织流于形式,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1.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1)科学建立数学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数学课中建立学习小组,一般要考虑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诸方面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4人或6人为一组为宜。“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结合高中学生和数学科特点可采用按前后座位就近组合与任务为中心的任务组合两种形式,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和学生实际决定采取哪种形式。 (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正确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合作者,而不是旁观者。在对学生小组合作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等待、观望,教师要转变角色,也参与其中,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并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以及认知的进程,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合理的指导,并不时解答各个小组的疑或,从而适时调控教学流程,保证合作学习实效性。 2.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1)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教师在提出探究问题后,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

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

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美国教育和培训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金字塔”,用数字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留率)有巨大的差异。如下图: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美国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由“学习金字塔理论”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教学方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认为“小小组合作学习”法,能真正贯彻学习金字塔理论,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附:“小小组合作学习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小小组合作学习法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小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学生互动为基本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性的协同发展,其理论依据是“学习金字塔理论”。 (二)、课题的界定 “小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以3人为一学习小组,将班内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等差异建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 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小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不仅学会交往、合作、竞争、协调,而且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发展,还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格素养。 (三)、研究对象 参加课题研究人员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上网下载或阅读有关研究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文章资料,借鉴引用。 2、观察法:平时注意观察学生对教学的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或者学习中的情况,并作跟踪记录。 3、对比法:为全面掌握学生对这一教学法模式的适应性以及了解这种教学法模式对教学的帮助,每月举行一次教学法调查,要与对比班进行对比。这样分段分期对比,发现不足,寻找对策,提高实验质量。 4、激励法:科学地设置诱因,最大限度地消除负面影响,激励学生向正面发展,及时表彰学有成效的小小组。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 1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的前提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主要就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加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其看成是合作的对象,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将学生当成是朋友。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可以始终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自信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产生认知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和合作探究教学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等,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情境进行导入,让学生可以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圆”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教室、学校、生活中的一些图形,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联想,”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就可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加强激励机制的落实,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应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进行课前的预习,同时,还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机制,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提问,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进行一定的表扬,给予加分,或者让其他小组进行相应的评价,之后给出一定的分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不断优化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预习,之后根据学生自己预习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思考,并且提出

如何打造高中数学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打造高中数学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如何打造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不断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积极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协作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 和学习方法,如何打造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不断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积极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协作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实效,教师除了适时地组织和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小组活动中,在内容、时间和学生的情绪等方面有效进行调控,以收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采用一种可亲的、平等的、友善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优等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困生不闻不问。要教给学生探索与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究,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把他们的探索引向深处。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的表达与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尊重,乐于助人,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但决不能盲从。要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要适常变换角色,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做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还要做一个耐心的引导者和热情的帮助者,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谐、愉悦的小组合作氛围是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关键。我们应注重在学生中营造相互尊重、互助、信任和虚心好学的良好风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评价自我和他人,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留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要留有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合作交流话题引向这些弱势学生,这样一来,小组合作交流的中心就自然地转向弱势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乐趣,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协作是人与人之间在合作

合作学习常用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之一: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 【主导教学模式】 【基本概况】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英文全称为Student Teams Achievement Division,是由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大学的合作学习专家Robert Slavin及其同事于1986年设计成型的。关于这一模式的汉语命名,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用词,暂采用我国著名的合作学习专家王坦的命名。STAD是众多合作学习模式中最为简单、最为灵活的一种,几乎与任何学科都可以成功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程序】其完整的教学程序一般由五个阶段构成: [1] 知识传授(Class Presentation):教师以讲座方式授课,将主要概念传授给全班学生; [2] 小组学习(Team Study):学生按异质分组原则形成若干个4人或5人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使每个组员都做到完全掌握所教内容; [3] 个人测验(Individual Test):每位学生就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 [4] 得分计算(Individual Improvement Score Calculating):教师将每个学生的得分与其以往的测试得分(基础分)相比较,并计算其个人提高分,接着根据各组的个人提高分总和的平均值,计算出每组的最终小组得分。 个人提高分的计算方法:个人测验成绩低于基础分10分以上,个人提高分为0分;低于基础分10分之内,则 个人提高分为10分;等于或超过基础分10分之内,个人提高分为20;超过基础分10分以上,则个人提高分 为满分,即30分。比如一个学生以往的英语成绩的平均分是85分,那么基础分便可以取这个85分;经过这 次合作学习活动后,其独立测试的得分是90分,那么他的成绩较基础分提高了5分,由于高过基础分10分以 内,所以其个人提高分便是20分,也就是说他为本小组赢得了20分。如果他所在的小组各成员的个人提高分 分别是10,0,20,30,那么该组的小组得分则为4/(10+0+20+30)=15分。 [5] 小组奖励(Team Recognition):根据一定的标准按最终小组得分给予各组相应的公开认可或某种形式的奖励。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奖励方式是授予小组荣誉称号,如小组得分0-15对应于“较好组”,16—20对应于“良好组”,21—25对应于“优秀组”,26—30对应于“超级组”。上例中的15分组自然是较好组(OK Team)。除了这种奖励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替代方式,如口头表扬,赠送小礼物等等。 【注意事项】 [1] 事先向学生介绍清楚整个记分体系,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分取决于自己对小组的贡献程度大小,同时取决于对自己以往成绩的超越程度而非与他人成绩的横向对比。不交待清楚这一点,学生会不断地质疑这种评分体系的公平性。 [2] 随时调整基础分的分值。如果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基础分很高(如95分),那么他的提高分自然会很低,他就会因自己对小组总成绩贡献小而受到本组内部的压力。解决办法是,在经过几次测验之后,将各次测验的平均分定为新的基础分。 [3] 在进行小组奖励时,要重点表扬那些因自身的努力而为小组做出很大贡献的学生,且这样的学生多半会是以前学习成绩较低的人(因为他的基础分一般都是很低的,很容易超越)。如果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但教师注意到了他在小组活动中表现优越之处,那么就一定要进行公开的奖励。因为在合作学习当中,成绩只代表学能这一项,而人的优点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来看至少还有另外八种,要想找到其非凡的一面一点也不难。 [4] 知识传授阶段要做到精炼,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讲授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利用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式教学等等。 [5] 按异质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很耗费精力,但这是合作学习的根本保障条件,切不可代之以随意的分组,否则其后的一切努力将变得毫无意义。 [6] 为了做好个人提高分及小组得分的计算工作,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表格,大致所需的表格有以下这些:(1)小组基本概况表;(2)小组个人提高分统计表;(3)各组小组得分统计表。 [7] 教师需要在每节课前都要进行小组活动任务的设计,设计活动任务时要使任务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另外教师几乎每堂课都需要印制一定数量的活动用表格,这一点在我们校园里办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实践当中。近年来,一些学校适当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环节,尤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探索与应用。通过多次、反复实践,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一。《英语课程标准》将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列为基本学习策略之一。把合作学习的观念引进课题教学当中,是对传统教学系统的一次创新,它符合时代的需要,代表了现代教学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指导思想 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主要手段,以构建“目标引领、互教互学”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积极探索提升合作学习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讲究实际、注重效果。 三、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2.合作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给学生并要求掌握的知识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当遇到困难时,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和群体合作中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学生正是在这种克服苦难的努力中得到加速发展。 3.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渴望得到归属与爱,而当前三种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中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合作学习关系的建立,为中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时空,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四、具体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目标 1.得出可操作的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通过多种分组方式的试用结果的对比,得出具体的分组方式和组员划分方式; 3.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二)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 2.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方法及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取得成功。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与途径的相关研究成果;查阅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以获取相关资料;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为开展研究提供经验原型和基础。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各种不同而又有效与实用的方法与途径。 3.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辅之以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等。 (四)研究思路 首先是我们英语老师确定好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学生合作的对象,激励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

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 发表时间:2018-04-17T16:21:23.6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0期作者:吴鹏 [导读] 传统教学会削弱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中学715102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总少不了学生面对老师在台上讲课时疑惑的表情。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总是跟着老师走,老师走“一步”,学生永远也不知道原来他们可以走“两步”。同样,若没有了老师的讲解,面对课本,学生就不懂得思考,最后做题的时候便不知所措。传统教学的弊端就是忽略了谁占学习的主导地位,不是老师,而是学生。除此之外,传统教学会削弱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在班级里,的确存在敏而好学的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的回答有条理性,但也隐匿着条条框框对束缚,所以他们能提出有建设性、有价值的问题也不多,这正是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的表现。无可厚非,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接受为主的。但是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目标明确。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锻炼其创新思维。并且该类教学法课上营造了探究性的氛围,课下学生自主探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 1.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探究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实施所取得的效果是取决于学生汲取知识的有效程度和有效汲取知识的途径。增添课堂的活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学起来非常困难。教师便可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建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层层深入教学。 例如:在数学必修5的第一章将学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本的教学顺序是先解释定理的内容,再延伸到应用,然而教师可以大胆转变其教学顺序,也就是说先应用后解释。 首先,在课堂一开始就提出现实生活中使用这两个定理的测量实例,并向同学提问:“怎么制定一个可行的测量方案?”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在这节课就有了学习的目标,注意力也能相对集中,而且在整节课中学生都在思考,这样便有利于锻炼其数学思维和思考的能力。所以,这种逆序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对知识的有效吸收率也会有所提高。 2.从兴趣出发进行教学 兴趣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导师,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不知厌倦。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借助兴趣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实用性。 除此之外,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从他们所认识的、熟悉的东西出发,再引进他们不熟悉但想了解的东西,紧紧抓住学生的求奇心理,把学生引进急于探究的状况中。 例如:课本第二章的内容是数列,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社会的热点进行教学。数列是与购房贷款问题相联系的,利用数列知识可以算出一笔经济账。教师应好好利用课本的每一个有用的模块,而不只是关注定理与公式。在教科书第二章中有一个“探究与发现”的模块,正是关于购房问题,教师可以好好利用本模块,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数列知识探究其中的奥秘和判断选择出更好的方案。 3.设问质疑,引导思考 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注重“问题”在数学中的重要性,没有了“问题”,数学便失去了其意义;课堂上没有了“问题”的提出,也就没有了求知的方向。教师要一改以往“老师提问老师回答”的枯燥方式,应该让学生在老师所设的问题情境中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提出问题并同全班同学一起探究解疑。虽然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非都有探究价值,但是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的敏感度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达到理想中的程度。 4.课堂分享并总结 经过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具有混乱的特点,这一点是避免不了的。因为,在数学课堂中信息量太大了,而且数学科目要求的逻辑思维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建议教师用下课前的5~10分钟来进行本节课的课堂分享和总结。 首先让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并进行有条理的梳理。 然后,教师遵循自愿原则请学生分享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整理自己的思路,也可以让站起来分享心得的同学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除了这个分享方式之外,还可以建立小团队。世界上不会出现同一片叶子,每一个团队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都不一样,如果他们能够将自己团队得到的结论分享出来供大家探讨,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与矫正,对于好的给予赞扬和肯定,对于不足的地方也要提出修正,同时也要注意课堂中的民主氛围,做到一视同仁。 总之,由于探究式学习法可以使得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缜密的逻辑思维,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研究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09T10:03:02.2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2期作者:马海亮[导读]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策略,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实现全方面发展。本文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其应用策略与内容,以提升教学质量。 马海亮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伊什库力乡拜什力克小学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策略,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实现全方面发展。本文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其应用策略与内容,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1-001-01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从整体上进行优化,为学生构建有趣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基础,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从根本上提升其学习效率。 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学 受小学生自身的年龄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基础,结合其实际特点分析,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进行配合与交流,实现共同进步。例如,某教师所在班级共有42名学生,教师以7名学生为一组,共分为6组,每一个小组中,保证有1-2名学生数学成绩优秀,2-3名学生成绩中等,2-3名学生成绩较差,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通过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相互进行交流沟通,实现共同进步。与此同时,该教师还在每一个小组中设立一名小组长,保证小组长乐于助人,可以帮助其他小组成员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现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明确学生学习水平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内容较为简单,但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础,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提前做好教学课件,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相适应,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前做好充足的课件准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理的内容分析,以生活为基础,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正方形与长方形,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该教师以小组為单位,要求每一个小组在5分钟之内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与正方型,并对说的最多的小组进行奖励,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展自身的想象思维,降低学习难度,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创新发展,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创新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满足新课改要求[2]。 三、正确把握教学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 实际上,现阶段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自制力不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养成良好的自主意识与习惯,提升探索分析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受数学科目自身性质影响,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组成的小组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只发挥引导作用,协助学生进行学习,不会对学生进行过多干预,以提升教学质量[3]。如只有小组在探讨过程中进入思维“死循环”时,才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并扩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其走出思维困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疑问,提高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实践探索,通过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全方面发展[4]。 四、积极进行教学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进行合理的评价教学有助于学生激发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实现高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利用教学评价手段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鼓励,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某教师主要以鼓励评价为基础,引导小组成员学会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并学习其他成员自身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做出肯定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探索知识内容,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灵活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与现有的教学相融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高效进行学习[5]。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改教学理念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与理念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以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实现创新发展。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该方式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腊梅.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运用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74. [2]张变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66. [3]隋洪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30):70-71. [4]徐辉.小学数学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质量管理,2016(04):262. [5]覃翠福.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小学教学参考,2013(35):68-69.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19-12-24T14:07:07.8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4期作者:郑勇 [导读] 随着合作与竞争关系共存逐渐取代竞争关系成为时代的主题,教育教学也逐渐走到了改革的路口摘要:随着合作与竞争关系共存逐渐取代竞争关系成为时代的主题,教育教学也逐渐走到了改革的路口,在创新、合作与共赢的时代背景下,将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固有形式更新为多边互动的小组合作模式则是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小组合作,对此,笔者分别从设置激趣环节、倡导多边互动以及重视小组展示三方面展开探究,以期 为今后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得到各科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研究,并被运用到教学中,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乐观,由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内在含义,或者没有改变对小组合作教学的固有印象,认为小学合作学习会浪费讲解时间,进而导致在课堂应用中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正确理解小组合作的内涵,发挥教师本身和学生各自的作用,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展示发挥,共同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此,笔者从自身经验出发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置激趣环节,为合作学习提供内驱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非常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任务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说明,通过对探究任务的描述与设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为小学合作学习提供强大的内驱力。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关注点,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社会热点以及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充实学生合租探究的内容,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趣味性的探究情境,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 例如,在“网络改变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幽默搞笑你并且与互联网带来生活上的变化的视频,如《接入支付宝,高铁上也能叫外卖》,借助新鲜有趣的时政新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尝试分享网络为人们的带来了哪些变化,为了让学生深刻探讨总结网络带来的改变,教师可以播放有关网络对人际交往、社会发展进步。民主政治进步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影响的短视频,以此为引导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大胆发散思维,提升探究效率。 二、倡导多边互动,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共享 教师单方面地讲授、学生在座下被动地接收是传统教育固有的模式,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地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其实改进传统的教学弊端,小组合作学习不仅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整个小组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沟通,在这样多边的互动教学关系中,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学生间有效的交流共享提供必要保证。 例如,在“维护秩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呈现相关的图片导入“秩序”的概念,让学生谈一谈图片都展示了哪方面的秩序,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秩序的真正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创设讨论情境,呈现教材中的情景图片,组织学生合作思考图片中展示的秩序混乱是怎样的,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不良影响,应当如何解决图片中的混乱秩序状态,让各组组长组织探究,合理引导每一个学生发言,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通过组员之间的意见交换解决一定的问题,同时在班展示中教师要给各组学生补充、辩论的机会,进而实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学习知识。 三、重视小组展示,加强知识结论总结深化 在小组探究交流结束后,由学生共同完成的学习成果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这一本环节的重视,因为这是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认可与肯定,也为学生自身的展示表达提供必要的支撑,教师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草草结束地处理学生的探究结果只会削弱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甚至失去合作学习的动力,使合作学习失去原本的教学意义,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一定的总结与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展示,进而巩固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 例如,在“法不可违”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教师可以接借助违法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小组探讨,违法行为有哪些并尝试总结概括违法行为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高效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最后派出小组代表在班级发言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讨论内容,善于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点拨,进而使学生明确法律的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突破和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全面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有效弥补之前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参考文献: [1] 陈冠俊.浅谈小组合作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8,(33):115. [2] 查薪.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2017,14(27):43-4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