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课内实验报告

课程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任课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

……系统设计与开发

一.问题描述

1.场景介绍

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2.存在的问题

数据录入方式的问题,查询问题,sql语言的编写

3.解决方式

你的系统打算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使用ACCESS数据库来处理

二.系统分析

1.用户分析

教师、学生

2.流程分析

设计学生数据结构,输入信息,排版建立窗体搜索

3.数据分析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班级代号)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教师代号)

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考试时间)

教师(教师代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

(1)构建一个教学管理关系数据库如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班级代号)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教师代号)

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考试时间)

教师(教师代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

4.功能分析

针对各类用户,你的系统打算分别提供哪些功能

学生成绩的录入,搜索,排名等

(3)检索出没有被任何学生选修的课程

(4)求出每个学生的成绩的平均分和总分

(10)求至少三门以上课程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

(11)求获得学分数在15以上的学生

(12)求出少于10个学生选修的课程

(13)求出有四门课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的姓名

(14)求出每个老师所教课程的学分总数

(15)求出教了三门课以上的老师

(16)求出只教一门课程的老师

(17)求出每一个班级中每一门课程获得最高分的学生的学号

2.数据设计

上面就有所反映,分为课程,教师,成绩,学号。

3.界面设计

四.系统实现

1.开放环境

本次数据库的建立使用的是Access软件,其有以下的一些优点:

界面友好、易操作;集成环境、处理多种数据信息;存储方式简单,易于维护管理;Access 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利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将数据库系统中的各种功能对象化,将数据库管理的各种功能封装在各类对象中;支持广泛,易于扩展,弹性较大,能够将通过链接表的方式来打开EXCEL文件、格式化文本文件等,这样就可以利用数据库的高效率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处理。

2. 模块结构与功能

本次数据库建立的模块结构只是针对查询功能而展开,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查询,还有一些数据的简单增减、修改。

五.系统测试

均正常

六.总结

关于学生成绩课程录入及搜索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疏漏,而以计算机access的方法输入,能极大的减少人工的损耗,且有利于多方共享,避免了单纯的数据输入的大量工作量。

SQL语言的应用 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与数据库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SQL语言的应用 指导教师:茅苏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学时:4*2 实验时间:2012年9月28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练习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产品,熟练使用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 掌握SQL语言中常用的语句:用DDL创建基本表;用DML插入、修改、删除数据;用QL查询数据等。 二、实验环境(实验设备) 硬件:个人计算机; 软件:MS SQL SERVER环境。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1.用SQL SERVER的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 数据库名称:10001927db 操作步骤:1、单击左侧的SQL Server组 右键 新建SQL Server注册 下一步 在左侧的“可用的服务器”栏选中或输入CC-PC,点击中间 的添加,将CC-PC添加到右侧的“添加的服务器”栏 下一步 选中“登录时使用Windows身份认证”,然后点击下一步 选中“在 现有SQL Server组中添加SQL Server”,然后点击下一步 完 成 关闭。 2、单击左侧的SQL Server组下面可用的已注册子组里面的数据库→ 右键→新建数据库→输入数据库名称10001927db 2.用查询分析器在上一步创建的数据库中完成以下功能 (1)进入查询分析器并选择操作的数据库 操作步骤:1、开始→程序→MS 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 确认SQL Server(s)为CC-PC 选择Windows身份认证 点击确定 2、在工具栏的下拉链表种选择名为10001927db的数据库。 (2)建立基本表:学生、课程和选课,写出DDL语句。 要求:需为每张表建立主键,其他完整性约束可自己添加。

SQL语言的应用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名称SQL语言的应用专业广播电视工程 学生学号11003829 学生姓名____林钢_____ 指导教师胥备

SQL语言的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SQL语言的应用 指导教师:胥备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学时:4*2 实验时间:2014年3月18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练习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产品,熟练使用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 掌握SQL语言中常用的语句:用DDL创建基本表;用DML插入、修改、删除数据;用QL查询数据等。 二、实验环境(实验设备) 硬件:个人计算机; 软件:MS SQL SERVER环境。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1.用SQL SERVER的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 数据库名称:M11003829 操作步骤:1、单击左侧的SQL Server组→右键→新建SQL Server注册→下一步→在左侧的“可用的服务器”栏选中或输入CC-PC→点击中间 的添加将CC-PC添加到右侧的“添加的服务器”栏→下一步→选 中“登录时使用Windows身份认证”→点击下一步→选中“在现 有SQL Server组中添加SQL Server”→点击下一步→完成→关 闭。 2、单击左侧的SQL Server组下面可用的已注册子组里面的数据库→ 右键→新建数据库→输入数据库名称M11003829 2.用查询分析器在上一步创建的数据库中完成以下功能 1)进入查询分析器并选择操作的数据库 操作步骤:1、开始→程序→MS 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

设置:确认SQL Server(s)为CC-PC 选择Windows身份认证 确定 2、在工具栏的下拉链表种选择名为M11003829的数据库。 2)建立基本表:学生、课程和选课,写出DDL语句 建立学生表、插入数据。 学生 学号姓名年龄性别 S1 WANG 20 M S2 LIU 19 F S3 CHEN 22 M S4 WU 19 M S5 LI 21 F Create TABLE STUDENT ( SNO VARCHAR(7) NOT NULL, SNAME VARCHAR(10)NOT NULL, AGE INT NOT NULL, SEX VARCHAR(7), Primary Key(SNO), ); use M11003829;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1' ,'WANG', '20', 'M');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2', 'LIU','19',' F');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3', 'CHEN' ,'22', 'M');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4', 'WU', '19', 'M');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5', 'LI', '21', 'F'); 建立课程表、插入数据。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一、实验内容 1.学习并掌握IDE86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包括编辑、编译、链接、 调试与运行等步骤。 2.参考书例4-8,P165 (第3版161页)以单步形式观察程序的 执行过程。 3.修改该程序,求出10个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单步形式观 察,如何求出最大值、最小值。 4.求1到100 的累加和,并用十进制形式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要求实现数据显示,并返回DOS状态。 二、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IDE86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2.熟悉汇编语言的基本算法,并实际操作 3.学会利用IDE86进行debug的步骤 三、实验方法 1.求出10个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设计思路:利用冒泡法,先对数据段的10个数字的前2个比 较,把二者中大的交换放后面。在对第二个和第三个数比较,把 二者中较大的交换放后面,依此类推直到第十个数字。这样第十 位数就是10个数里面最大的。然后选出剩下9个数字里面最大 的,还是从头开始这么做,直到第九个数字。以此类推直到第一 个数字。

(2)流程图 2.求1到100 的累加和,并用十进制形式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要求实现数据显示,并返回DOS状态

(1)设计思路:结果存放在sum里面,加数是i(初始为1),进行 100次循环,sum=sum+I,每次循环对i加1. (2)流程图: 四、 1.求出10个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DSEG SEGMENT NUM DB -1,-4,0,1,-2,5,-6,10,4,0 ;待比较数字 DSEG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DS:DSEG,CS:CODE START:MOV AX,DSEG MOV DS,AX LEA SI,NUM MOV DX,SI MOV CL,9 ;大循环计数寄存器初始化 NEXT1:MOV BL,CL ;大循环开始,小循环计数器初始化MOV SI,DX NEXT2:MOV AL,[SI+1] CMP [SI],AL ;比较 JGGONE ;如果后面大于前面跳到小循环末尾CHANGE:MOV AH,[SI] ;交换 MOV [SI+1],AH MOV [SI],AL JMP GONE GONE:add SI,1 DEC BL JNZ NEXT2

《操作系统教程》南邮正式版——习题解答

《操作系统教程》南邮正式版 习题解答 第三章进程管理与调度习题 1、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利用了系统与外围设备的并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让多个计算问题同时装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行执行,这种设计技术称“ 多道程序设计”,这种计算机系统称“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或简称“多道系统”。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主存储器中同时存放了多个作业的程序。为避免相互干扰,必须提供必要的手段使得在主存储器中的各道程序只能访问自己的区域。 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 ?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 ?充分利用外围设备资源:计算机系统配置多种外围设备,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并行工作时,可以将使用不同设备的程序搭配在一起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使得系统中各外围设备经常处于忙碌状态,系统资源被充分利用; ?发挥了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以及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 从总体上说,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算题量,从而提高了吞吐率。 2、请描述进程的定义和属性。 答: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调度和保护的独立单位。 进程的属性有:结构性?共享性?动态性?独立性?制约性?并发性 3、请描述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及关系。 答:

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进程包括程序和程序处理的对象(数据集),进程能得到程序处理的结果。进程和程序并非一一对应的,一个程序运行在不同的数据集上就构成了不同的进程。通常把进程分为“系统进程”和“用户进程”两大类,把完成操作系统功能的进程称为系统进程,而完成用户功能的进程则称为用户进程。 4、进程有哪三种基本状态?三种进程状态如何变化? 答: 通常,根据进程执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状态,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状态: ·等待态:等待某个事件的完成; ·就绪态:等待系统分配处理器以便运行; ·运行态:占有处理器正在运行。 进程在执行中状态会不断地改变,每个进程在任何时刻总是处于上述三种基本状态的某一种基本状态,进程状态之间转换关系: 运行态→等待态往往是由于等待外设,等待主存等资源分配或等待人工干预而引起的。等待态→就绪态则是等待的条件已满足,只需分配到处理器后就能运行。 运行态→就绪态不是由于自身原因,而是由外界原因使运行状态的进程让出处理器,这时候就变成就绪态。例如时间片用完,或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来抢占处理器等。 就绪态→运行态系统按某种策略选中就绪队列中的一个进程占用处理器,此时就变成了运行态。 5、进程控制块是什么,有何作用?通常进程控制块包含哪些信息? 答: 进程控制块(Process Control Block,简称PCB),是操作系统为进程分配的用于标志进程,记录各进程执行情况的。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标志,它记录了进程从创建到消亡动态变化的状况,进程队列实际也是进程控制块的链接。操作系统利用进程控制块对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标志信息含唯一的进程名 ·说明信息有进程状态、等待原因、进程程序存放位置和进程数据存放位置 ·现场信息包括通用、控制和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的内容 ·管理信息存放程序优先数和队列指针 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有:

南邮嵌入式系统B实验报告2016年度-2017年度-2

_*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于ADS开发环境的程序设计 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环境的建立 嵌入式Linux环境下的程序设计 多线程程序设计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B 班级学号 姓名 开课学期2016/2017学年第2学期

实验一基于ADS开发环境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ADS开发环境的使用; 2、学习和掌握ADS环境下的汇编语言及C语言程序设计; 3、学习和掌握汇编语言及C语言的混合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编写和调试汇编语言程序; 2、编写和调试C语言程序; 3、编写和调试汇编语言及C语言的混合程序;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 1、寄存器R0和R1中有两个正整数,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结果保存在R3中。 代码1:使用C内嵌汇编 #include int find_gcd(int x,int y) { int gcdnum; __asm { MOV r0, x MOV r1, y LOOP: CMP r0, r1 SUBLT r1, r1, r0 SUBGT r0, r0, r1 BNE LOOP MOV r3, r0 MOV gcdnum,r3 //stop // B stop // END } return gcdnum; } int main() { int a; a = find_gcd(18,9);

printf("gcdnum:%d\n",a); return 0; } 代码2:使用纯汇编语言 AREA example1,CODE,readonly ENTRY MOV r0, #4 MOV r1, #9 start CMP r0, r1 SUBLT r1, r1, r0 SUBGT r0, r0, r1 BNE start MOV r3, r0 stop B stop END 2、寄存器R0 、R1和R2中有三个正整数,求出其中最大的数,并将其保存在R3中。 代码1:使用纯汇编语言 AREA examp,CODE,READONL Y ENTRY MOV R0,#10 MOV R1,#30 MOV R2,#20 Start CMP R0,R1 BLE lbl_a CMP R0,R2 MOVGT R3,R0 MOVLE R3,R2 B lbl_b lbl_a CMP R1,R2 MOVGT R3,R1 MOVLE R3,R2 lbl_b B . END 代码2:使用C内嵌汇编语言 #include int find_maxnum(int a,int b,int c)

【VIP专享】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课内实验报告 课程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任课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 题 目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专业 评分内容评分标准总分评分 平时成绩10%认真对待课程设计,遵守实验室规定,上机不迟到早退,不 做和设计无关的事。 10数据设计是否完整、合理10流程设计是否全面、深入10 设计内容 30% 界面设计是否美观易用10 文档内容是否完整、逻辑清晰10 文档写作 20%文档格式是否符合要求10运行效果20 系统运行 40%现场问题的回答20 总评分 其他问题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翟丹妮日期2015.6.10

……系统设计与开发 一.问题描述 1.场景介绍 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2.存在的问题 数据录入方式的问题,查询问题,sql语言的编写 3.解决方式 你的系统打算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使用ACCESS数据库来处理 二.系统分析 1.用户分析 教师、学生 2.流程分析 设计学生数据结构,输入信息,排版建立窗体搜索 3.数据分析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班级代号)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教师代号) 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考试时间) 教师(教师代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 (1)构建一个教学管理关系数据库如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班级代号)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教师代号) 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考试时间) 教师(教师代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 4.功能分析 针对各类用户,你的系统打算分别提供哪些功能 学生成绩的录入,搜索,排名等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_微机与接口技术第页共页 系别__生物医学工程_________实验日期:年月日 专业班级_____组别_____交报告日期:年月日 姓名__ 学号__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 同组人_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ab6000p实验教学系统基本操作; 2、掌握8088/8086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 3、熟悉8088/80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 装有emu8086软件的PC机 三、实验内容 1、有一个10字节的数组,其值分别是80H,03H,5AH,FFH,97H,64H,BBH,7FH,0FH,D8H。编程并显示结果: 如果数组是无符号数,求出最大值,并显示; 如果数组是有符号数,求出最大值,并显示。 2、将二进制数500H转换成二-十进制(BCD)码,并显示“500H的BCD是:” 3、将二-十进制码(BCD)7693转换成ASCII码,并显示“BCD码7693的ASCII是:” 4、两个长度均为100的内存块,先将内存块1全部写上88H,再将内存块1的内容移至内存块2。在移动的过程中,显示移动次数1,2 ,3…0AH…64H(16进制-ASCII码并显示子

程序) 5、键盘输入一个小写字母(a~z),转换成大写字母 显示:请输入一个小写字母(a~z): 转换后的大写字母是: 6、实现4字节无符号数加法程序,并显示结果,如99223344H + 99223344H = xxxxxxxxH 四、实验代码及结果 1.1、实验代码: DATA SEGMENT SZ DB 80H,03H,5AH,0FFH,97H,64H,0BBH,7FH,0FH,0D8H;存进数组 SHOW DB 'THE MAX IS: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把数据的基地址赋给DS MOV DS,AX MOV DX,OFFSET SHOW ;调用DOS显示字符串 MOV AH,09H INT 21H MOV SI ,OFFSET SZ ;数组的偏移地址赋给SI MOV CX,10 ;存进数组的长度给CX MOV DH,80H ;将数组的第一个数写进DH NEXT: MOV BL,[SI] ;将数组的第一个数写进BL CMP DH,BL ;比较DH和BL中数的到校 JAE NEXT1 ;如果DH中的数大于BL中,将跳转到NEXT1 MOV DH,BL ;如果DH中的数小于BL中,将BL中的数赋给DH NEXT1: INC SI ;偏移地址加1 LOOP NEXT;循环,CX自减一直到0,DH中存数组的最大值 ;接下来的程序是将将最大值DH在屏幕上显示输出 MOV BX,02H NEXT2: MOV CL,4 ROL DH,CL ;将DH循环右移四位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I报告 题目:课程设计 班级:44 姓名:范海霞 指导教师:黄双颖 职称: 成绩: 通达学院 2015 年 1 月 4 日

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 在PC机上安装SPSS软件,打开软件: 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描述统计和行列计算,还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欢迎的常见统计功能,如汇总、计数、交叉分析、分类比较、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等。具体如下: 1.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管理与输出管理; 2.描述统计和探索分析:频数、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分析与查看、正态性检验与正态转换、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 3.交叉表:计数;行、列和总计百分比;独立性检验;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性测度; 4.二元统计:均值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5.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 6.线性回归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Ordinal回归—PLUM、曲线估计; 7.非参数检验:单一样本检验、双重相关样本检验、K重相关样本检验、双重独立样本检验、K重独立样本检验; 8.多重响应分析:交叉表、频数表; 9.预测数值结果和区分群体:K-means聚类分析、分级聚类分析、两步聚类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最近邻元素分析; 10. 判别分析; 11.尺度分析; 12. 报告:各种报告、记录摘要、图表功能(分类图表、条型图、线型图、面积图、高低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诊断和探测图等); 13.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文件管理; 二.数据文件的处理 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结构性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数据的内容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由变量和观测两部分构成。定义一个变量至少要定义它的两个属性,即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其他属性可以暂时采用系统默认值,待以后分析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再对其进行设置。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单击“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窗界面,即可对变量的各个属性进行设置。 1.创建一个数据文件数据 (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新建一个数据文件,进入数据编辑窗口。窗口顶部标题为“PASW 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 (2)单击左下角【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图界面,根据试验的设计定义每个变量类型。

南邮微机原理实验报告资料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上机实验 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 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姓名:陈秀慧 课程号:B0300062S 学号: B14020604 任课老师:欧晓鸥 2016年 3 月 21日

一、实验目的 熟悉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简化段定义格式,汇编语言循环结构的实现,DOS功能的调用等功能,以及算术运算程序设计中字符串处理程序设计中内容的显示,十六进制ASCII码与各数值的转化,比较搜索等命令。 二、实验任务 1.在微型计算机上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内容所规定的实验; 2.记录源代码和程序调试过程; 3.完成实验报告。 三、主要仪器设备 硬件:微型计算机 软件:未来汇编 四、实验内容 上机题1.显示5行HELLO 源程序: .486 DATA SEGMENT USE16 MESG DB 'HELLO' DB 0,0,0 DATA ENDS CODE SEGMENT USE16 ASSUME CS:CODE,DS:DATA BEG: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ES,AX MOV CX,5 LL1: MOV MESG+5,0DH MOV MESG+6,0AH MOV MESG+7,'$' CALL DISP MOV MESG+5,0 MOV MESG+6,0 MOV MESG+7,0 LOOP LL1 MOV AH,4CH INT 21H DISP PROC MOV AH,9 MOV DX,OFFSET MESG INT 21H RET

DISP ENDP CODE ENDS END BEG 运行结果: 上机题2.询问用户姓名并等待输入,用户输入姓名后按回车键程序再把输入的姓名复制显示在屏幕上 源程序: .586 DATA SEGMENT USE16 MESG DB 'What is your name?$' MESG2 DB '?(Y/N)$' BUF DB 30 DB ? DB 30 DUP(?) DATA ENDS CODE SEGMENT USE16 ASSUME CS:CODE,DS:DATA BEG: MOV AX,DATA MOV DS,AX AGAIN:MOV AH,9 MOV DX,OFFSET MESG INT 21H MOV AH,0AH MOV DX,OFFSET BUF

嵌入式系统 实验报告 南邮

实验报告 ( 2011 / 2012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ARM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 实验名称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环境建立与程序开发实验时间2012 年 6 月21 日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 指导教师王诚 学生姓名颜泽鑫班级学号B09011027 学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实验一、熟悉Linux开发环境 实验目的: 熟悉Linux开发环境,学会基于S3C2410的Linux开发环境的配置和使用,学习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使用Linux的armv4l-unknown-linux-gcc编译,使用基于NFS方式的下载调试,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过程。 实验内容与要求: 使用Redhat Linux 9.0操作系统环境,安装ARM-Linux的开发库及编译器。创建一个新目录,并在其中编写hello.c和Makefile文件。学习在Linux下的编程和编译过程,以及ARM开发板的使用和开发环境的设置。下载已经编译好的文件到目标开发板上运行。 学会集成环境的安装与开发。 实验设备及工具(包括软件调试工具): 硬件: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平台、PC机Pentium 500以上, 硬盘10GB以上。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MINICOM+ARM-LINUX开发环境。 实验过程: 运行PC机上的Linux系统,进入系统后,建立工作目录,所用语句如下:[root@zxt smile]# mkdir hello [root@zxt smile]# cd hello 编写的hello.c如下: #include main() { printf(“hello world \n”); } 要使上面的hello.c程序能够运行,必须要编写一个Makefile文件,Makefile 文件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它指明了哪些文件需要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等等更为复杂的命令。 本次实验所用的Makefile文件如下: CC= armv4l-unknown-linux-gcc EXEC = hello OBJS = hello.o CFLAGS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8259中断控制器应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C机中断处理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的应用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PC机内中断实验。使用单次脉冲模拟中断产生。验证中断处理程序,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一行预设定的字符串。 2.PC机内中断嵌套实验。使用单次脉冲模拟两个中断源的中断产生,填写中断处理程序,体会中断嵌套的过程。 3.扩展多中断源查询方式应用实验。利用实验平台上8259控制器作为中断扩展源,编写程序对8259控制器的中断请求进行处理。 三、实验步骤 1.实验1-1:PC机内中断应用实验 (1)按接线图连好接线,调用程序源代码8259-1.asm,观察实验现象,屏幕显示结果截图如下: (2)自设计实验。改变接线方式,将单次脉冲连到USB核心板上的IRQ10插孔上,参考本实验代码,编程实现IRQ10中断。(注意:考虑PC机内中断级联的方式,参看前面的原理说明),代码如下: DA TA SEGMENT MESS DB 'IRQ10 ',0DH,0AH, '$' DA 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DS:DA TA START: MOV AX, CS MOV DS, AX MOV DX,OFFSET INT10 MOV AX,2572H ;设置IRQ10对应的中断向量 INT 21H IN AL,21H ;读取中断屏蔽寄存器 AND AL,0F3H ;开放IRQ3中断和从片 OUT 21H,AL IN AL,0A1H ;从片的中断屏蔽寄存器 AND AL,0FBH ;开放IRQ10中断 OUT 0A1H,AL MOV CX,10 STI WAIT: JMP W AIT INT10: MOV AX, DATA ;中断服务程序 MOV DS, AX MOV DX, OFFSET MESS MOV AH, 09 ;在屏幕上显示每次中断的提示信息 INT 21H MOV AL, 20H ; 发出EOI结束中断到PC内主片的地址20H OUT 20H, AL LOOP NEXT IN AL, 21H ;读中断屏蔽寄存器,获取中断屏蔽字 OR AL, 08H ;关闭IRQ3中断 OUT 21H, AL ;将中断屏蔽字送到中断屏蔽寄存器 STI ;置中断标志位 MOV AH, 4CH ;返回DOS INT 21H NEXT: IRET ;中断返回 CODE ENDS END START 调用程序代码,观察实验现象,屏幕显示截图如下:

南邮微机原理试验一二

1.1 程序修改 .486 DATA SEGMENT USE16 SUM DB ?,? MESG DB '25+9=' DB 0,0,'$' N1 DB 9,0F0H N2 DB 25 DATA ENDS CODE SEGMENT USE16 ASSUME CS:CODE,DS:DATA BEG: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BX,OFFSET SUM MOV AH,N1 MOV AL,N2 ADD AH,AL MOV [BX],AH CALL CHANG MOV AH,9 MOV DX,OFFSET MESG INT 21H MOV AH,4CH INT 21H CHANG PROC LAST: CMP BYTE PTR [BX],10 JC NEXT SUB BYTE PTR[BX],10 INC BYTE PTR [BX+7] MOV AH, BYTE PTR[BX] JMP LAST NEXT: MOV DX,WORD PTR SUM ADD [BX+8],DX ADD BYTE PTR [BX+7],30H ADD BYTE PTR [BX+8],30H RET CHANG ENDP CODE ENDS END BEG

2.3.4从数据段NUM单元开始存有9个有符号数,并编写一个程序实现:找出最小值存放到数据段MIN单元,并将负数的个数以十进制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 .486 DATA SEGMENT USE16 NUM DB -8,-44,-88,-37,2,-1,8,-26,-18 MIN DB ? AB DB '0' DATA ENDS CODE SEGMENT USE16 ASSUME CS:CODE , DS:DATA BEG: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BX,OFFSET NUM MOV CH,0 MOV CL,9 AGAIN: CMP BYTE PTR [BX] ,0 JG NEXT1 INC AB CMP BYTE PTR [BX], CH JG NEXT1 MOV CH,BYTE PTR [BX] NEXT1: INC BYTE PTR BX DEC CL

南邮单片机实验报告

南邮单片机实验报告 篇一: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报告 ( XX / XX 学年第二学期)? ?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一、数据库原理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 数据库表的建立与管理【二】、实验目的: 学习数据库及表的建立、删除、更新等操作。 注:本次实验题目,除了特殊要求,以T-SQL为主,并将所有语句标注好题号,留存在查询界面上,方便检查。【三】、实验题目及其解答: 1、创建一名为‘test’的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test 2、在“test”数据库中新建一张部门表“部门”,输入列:name(char,10位),ID(char,7位),manager (char,10位)各列均不能为空值。

Solution: use test CREATE TABLE 部门 (ID CHAR(7) NOT NULL,name CHAR(10) NOT NULL,manager CHAR(10) NOT NULL) 结果: 3、在“test”数据库中新建一张员工表,命名为 “员工”。在表中输入以下各列: name(char,10位),personID(char,7位),Sex(char,7位),birthday(datetime),deptID(char,7位),各列均不能为空值。 CREATE TABLE 员工 (name CHAR(10) NOT NULL, personID CHAR(7) NOT NULL, sex CHAR(7) NOT NULL, birthday datetime NOT NULL, deptID CHAR(7) NOT NULL) 结果: 4、修改表的操作练习: 1)将‘部门’表中的列ID设为主键; 2)将‘员工’表中personID设为主键,并将deptID设置为外键,关联到‘部门’表上的‘ID’列; 3)在‘部门’表中,添加列quantity(char, 5); 4) 删除‘员工’表中的列‘sex’; 5)修改‘员工’表中列name为(varchar,8) ALTER TABLE 部门 ADD CONSTRAINT C1 PRIMARY KEY(ID) ALTER TABLE 员工ADD CONSTRAINT C2 PRIMARY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 机 原 理 实 验 报 告 班级: 指导老师:学号: 姓名:

实验一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相加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数据传送和算术运算指令的用法 熟悉在PC机上建立、汇编、链接、调试和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将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相加,要求被加数和加数均以ASCII码形式各自顺序存放在以DATA1、DATA2为首的5个内存单元中(低位在前),结果送回DATA1处。 三、程序框图 图3-1

四、参考程序清单 DATA SEGMENT DATA1 DB 33H,39H,31H,37H,34H;被加数 DATA1END EQU $-1 DATA2 DB 34H,35H,30H,38H,32H;加数 DATA2END EQU $-1 SUM DB 5 DUP(?)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 DB 20 DUP(?) TOP EQU LENGTH STA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E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X,STACK MOV SS,AX MOV AX,TOP MOV SP,AX

MOV SI,OFFSET DATA1END MOV DI,OFFSET DATA2END CALL ADDA MOV AX,4C00H INT 21H ADDA PROC NEAR MOV DX,SI MOV BP,DI MOV BX,05H AD1: SUB BYTE PTR [SI],30H SUB BYTE PTR [DI],30H DEC SI DEC DI DEC BX JNZ AD1 MOV SI,DX MOV DI,BP MOV CX,05H CLC AD2: MOV AL,[SI] MOV BL,[DI] ADC AL,BL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 一填空: 2.主存储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方式有程序直接控制、中断驱动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控制方式。 4.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两个特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5.程序经编译或汇编以后形成目标程序,其指令的顺序都是以零作为参考地址,这些地址称为逻辑地址。 7.进程由程度、数据和FCB组成。 8.对信号量S的操作只能通过原语操作进行,对应每一个信号量设置了一个等待队列。 21.操作系统目前有五大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24、在设备管理中,为了克服独占设备速度较慢、降低设备资源利用率的缺点,引入了虚拟分配技术,即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 25、常用的内存管理方法有分区管理、页式管理、段式管理和段页式管理。 26、动态存储分配时,要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实现重定位。 27、在存储管理中常用虚拟存储器方式来摆脱主存容量的限制。 35.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一个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独立运行和调度 的基本单位。 36. 在信号量机制中,信号量S > 0时的值表示可用资源数目;若S < 0,则表示等待该资源的进程数,此时进程应阻塞。 37. 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是系统调用。 38. 设备从资源分配角度可分为独占设备,共享设备和虚拟设备。 42. 地址变换机构的基本任务是将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变换为内存中的物理地址。44.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并发和共享。 47.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有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三种。58.在分时系统中,当用户数目为100时,为保证响应时间不超过2秒,此时时间片最大应为20ms。分时系统采用的调度方法是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66.使用缓冲区能有效地缓和I/O设备和CPU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71.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系统软件。 90.在一个请求分页系统中,假如系统分配给一个作业的物理块数为3,且此作业的页面走向为2,3,2,1,5,2,4,5,3,2,5,2。OTP算法的页面置换次数为3 ,LRU算法的页面置换次数为4,CLOCK算法的页面置换次数为5 。 108. 现代操作系统的特征是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性。 109.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和请求和保持,不剥夺条件和环路条件。 110.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是CPU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和用户接口。112.文件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实现按名存取。 119.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叫临界资源。 120.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一个拥有资源的单位,也是一个调度和执行的基本单位。 二、单选题 1.()不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南邮集成电路与CAD实验报告1_张长春sh

集成电路与CAD实验报告 ( 2016 / 2017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集成电路与CAD 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张长春 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姓名 班级学号 B

《集成电路与CAD》课程实验第 1 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模拟集成电路仿真 实验目的: 1,掌握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设计流程 2,掌握CADEDNCE基本使用 3,学习物理层版图的设计基础 4.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5.掌握模拟电路仿真方法 6.掌握电子电路、电子芯片底层版图设计原则和方法 7.熟悉设计验证流程方法 实验原理: 模拟集成电路主要是指由电容、电阻、晶体管等组成的模拟电路集成在一起用来处理模拟信号的集成电路。有许多的模拟集成电路,如运算放大器、模拟乘法器、锁相环、电源管理芯片等。模拟集成电路的主要构成电路有:放大器、滤波器、反馈电路、基准源电路、开关电容电路等。 差分电路是具有这样一种功能的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是两个信号的输入,这两个信号的差值,为电路有效输入信号,电路的输出是对这两个输入信号之差的放大。设想这样一种情景,如果存在干扰信号,会对两个输入信号产生相同的干扰,通过二者之差,干扰信号的有效输入为零,这就达到了抗共模干扰的目的。 实验流程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分为前端与后端,具体来说,设计流程为功能分析、原理图绘制、前仿真、版图绘制、DRC设计规则检查、LVS版图与电路图一致性检查、LPE寄生参数提

取、后仿真与流片生产。其中,前端为功能分析、原理图绘制、前仿真、其余为后端部分。本次实验实现全流程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1,晶体管级电路图设计:如图为一差分对,驱动一电流镜。 2,Symbol创建以及前仿真:创建一个只有输入输出端口的symbol模块,设定负载和激励,进行直流,交流,瞬态仿真。

南邮信息综合实验报告-实验三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广播电视工程 学生班级 B130114 学生学号 B13011413 学生超

实验一电视节目制作 一、实验目的 学习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使用,掌握非线性系统节目编辑流程,熟悉编辑软件的功能及应用。了解大洋资源管理器主要功能,掌握故事板文件和项目文件的创建,掌握素材的选中,素材的排序、复制、粘贴、删除、移动、导入、导出,以及素材创建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容 1、素材的导入和管理及采集 (1)练习在项目窗口中导入素材文件; (2)熟悉素材的管理; (3)熟悉素材的采集方法。 2、编辑影片 (1)练习在“时间线”窗口中添加、删除素材的方法; (2)练习在“时间线”窗口中处理素材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 打开premiere软件,新建项目“1316”。 1、制作倒计时片头 新建一个序列,在视频轨道添加五个数字的字幕,将每个数字时间设置为1秒,从5到1倒序排放。 新建字幕,设计背景。新添时钟式擦除的效果,设置时间为5秒。

2、插入图片或视频作为容 点击“文件”、“导入”,将节目素材导入Premiere软件,从项目面板中拉出节目素材,使用对齐功能紧贴在倒计时之后。 3、制作字幕

新建一个字幕。设置为滚动播放,选择开始于屏幕外,结束于屏幕外。新添文本框,输入标题“28-304”与正文部分“B130111413”、“B13011416”的文字。效果如下图。 四、实验小结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Premeire软件制作视频,重点掌握了包括开头倒计时、视频图像等素材插入以及结尾字幕等基本操作;在动手制作简短视频的同时,也极激发起对于对非线性系统节目编辑的兴趣与实践能力。 实验二 TS码流离线分析 一、实验目的 在了解MPEG-2 TS码流复用原理之后,利用码流分析软件观察实际MPEG-2码流结构。 二、实验容 利用码流分析软件观察实际MPEG-2码流结构,查看码流的SI信息、PID分配使用情况、带宽使用情况及特定PID包数据。

中南大学微机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____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部分软件实验 (4) DEBUG 的使用 (4) 第二部分硬件实验 (8) 实验一使用ADC0809的A/D转换实验 (10) 实验二使用DAC0832的D/A转换实验(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使用DAC0832的D/A转换实验(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13)

第一部分软件实验 DEBUG 的命令及其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debug的常用命令,学会用debug来调试程序。 2.深入了解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取方法及堆栈中数据的压入与弹出。 3.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内容 1.进入和退出DEBUG程序 2.本实验只要求在DEBUG调试状态下进行,包括汇编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程序 3.掌握一些DEBUG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环境 Windows系统下从进入命令行窗口。 四、实验的基本原理 a 汇编 d显示内存单元内容 e修改单元内存内容 g执行命令 t单步(或多步)调试 n指定文件路径文件名(含扩展名) u反汇编 r查看寄存器值及修改 l加载程序 w写盘命令 五、实验步骤 1.用DEBUG调试简单程序 例1 -A CS:0106 MOV AX,1234 MOV BX,2345 MOV CX,0 ADD AX,BX MOV CX,AX INT 20 运行程序

南邮DSPA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1、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频域表示 2、离散傅立叶变换和z变换 3、数字滤波器的频域分析和实现 4、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A(双语) 班级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开课时间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一: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频域表示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主要内容:序列的生成、序列DTFT谱计算、简单滤波器的仿真,对应实验指导书 Page1-34。 ●实验要求: ●(1)按照要求产生基本序列和复杂序列,对序列进行运算,求序列的DTFT 幅度谱和相位谱。 ●(2)计算简单的离散时间系统的输出,包括简单滤波器的仿真、计算单个 系统和互连系统的输出。 二、实验内容: ●具体包括 ●基本序列产生和运算:Q1.1-Q1.3,Q1.23,Q1.30-Q1.33 ●离散时间系统仿真:Q2.1-Q2.3 ●LTI系统:Q2.19、Q2.21,Q2.28 ●DTFT:Q3.1,Q3.2,Q3.4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Q1.1 运行P1_1产生单位样本序列u[n] 的程序与显示的波形如下: clf; n= -10:20; u = [zeros(1,10) 1 zeros(1,20)]; stem(n,u); xlabel('时间序列n');ylabel('振幅'); title('单位样本序列'); axis([-10 20 0 1.2]); 结果:

时间序列 n 振幅 Q1.2 clf 清除波形 axis 设置坐标轴范围,可读比例等 title 给图形加标题 xlabel 给x 加标注 Ylabel 给y 加标注 Q1.3 clf; n= -10:20; u = [zeros(1,10) 1 zeros(1,20)]; stem(n+11,u); xlabel('时间序列 n');ylabel('振幅'); title('单位样本序列'); axis([0 32 0 1.2]); 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