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按规律办事

按规律办事

按规律办事
按规律办事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专题

一、知识解读

(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正确理解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世界上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类的思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这就要反对那种把规律看成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事物的唯心主义观点。

2、正确理解哲学上所讲的规律?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正确认识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1)区别:一是含义不同。规则是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二是性质不同。规则是人们制定的、可以修补、补充或废除,它是主观的;规律则不能被制定、修改、废除,它是客观的。(2)联系: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一种反映形式。

(二)、按客观规律办事

1、怎样认识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表明它具有客观性。

(1)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4)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具体表现在,一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二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5)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遭到失败。

2、什么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它们的哲学依据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怎样?

(1)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我们去研究。这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用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哲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就必须按规律办事,而按规律办事,就要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2)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就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因此,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三)哲学原理

1.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

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

3.怎样做到按规律办事

(1)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转移,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和创造条件,制约和影响某些规律发展作用的范围。

(3)按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例题解析

1.(全国高考题)

材料一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蜂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上述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3米。

材料二国家重视环保工作,洪灾过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荒、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作出安排。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解析】

题目是问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际上是人们应该如何正确摆正自己和客观规律的问题。一方面,规律具有客观性,所以应该尊重规律;另一方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没有作为的,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为人类服务。此外,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制约或影响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趋利避害,变废为宝,为人类谋福利。总之,就是正确处理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的关系问题。将知识点对上号以后,并将人们的具体做法渗透其中,加以简要分析即可。

【答案】

(1)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表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背规律的结果。

(2)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和创造条件,制约和影响某些规律发展作用的范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和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就说明了这一点。

(3)按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实施西部大开发,决不能遵循传统的发展思路和模式,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从饿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西部大开发,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接受历史上与保护环境相脱节的教训,坚持不懈地搞生态林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怎样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析】

本题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材料,突出社会热点,理解难度大,就题目设问看,属于一道限制性论述题,解答的理论知识范围分布在哲学常识的第一、二课。因此认真审读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是准确答题的关键。材料是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具体建设和思路,要求在审读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体现的哲学观点,从本材料中可以概括出的哲学观点是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然后把上述材料再回到材料中去,找出这些观点在材料中的具体体现。这又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分析过程。

【答案】

(1)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根据客观实际决定方针政策,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西部大开发中,一定要根据西部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形势环境,实施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车法,不能盲目地一刀切、一哄而上。

(2)要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接受历史上开发与保护环境脱节的教训,坚持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

3.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实施西部大开发,决不能因循传统

的发展思路和模式,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反对僵化保守的思想,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可以大胆闯、大胆干。

三、练习巩固

1.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反映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猛,由此引发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物价总水平继续上涨。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2004年4月11日,央行宣布从4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4月25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等等。通过这一系列调整措施的加快落实,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今年下半年有望实现经济“软着陆”。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10分)

2.“上游有水猛开荒,中游两岸乱开荒,下游年年闹饥荒。”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和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塔河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化、胡杨木屏障大面积死亡萎缩。自80年代以来,下游来水量减幅达80%以上,生态环境严重恶化。2000年4月至2004年3月,有关部门利用博斯腾湖水位增高的有利时机,向塔河实施了6次紧急输水,使塔河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也给两岸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

试用有关规律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3.近来,一种被称为“植物杀手”的外来物种—一枝黄花正借着花期在宁波城乡大面积蔓延。原产北美的一枝黄花,有惊人的繁殖能力以及快速占领空间的特征。在生长过程中,它会与其他物种竞争养分、水分和空间,从而使绿化灌木成片死亡,同时它还蚕食棉花、玉米、大豆等,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据悉,一枝黄花的入侵已使

30多中土著物种相继消失。

“黄花之灾”再次启示我们,在引进物种时一定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1)什么是规律?

(2)在引进物种时为什么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答案:

1、(1)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上述材料中国家采取措施抑制经济过热就是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体现;而不顾市场情况盲目扩大投资规模导致经济过热,则是违背经济规律的结果。(5分)

(2)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材料中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采取的有力措施,正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5分)

2、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违背了规律,必然要遭到规律的惩罚。对塔河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塔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以及向塔河实施应急输水,使塔河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说明了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顺应规律,才能使人们少受其害,直接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3.(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能被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是不可违抗的,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材料中一枝黄花所带来的维护句体现了这点。但人们面对规律不是毫无作为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我们在引种物种时,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应顾及该物种的生长规律几本地物种的生长规律,合理引种,否则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历年高考关于规律与人的关系试题

1997年全国高考:

38.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38.参考答案:

该地区的做法是:

(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实际的真切了解。(3分)

(2)辨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作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了的实际的正确把握。(5分)

(3)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作出正确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3分)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等,说明了这一点。(3分)

1999年全国高考:

38.(全国高考题)

材料一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蜂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上述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3米。

材料二国家重视环保工作,洪灾过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荒、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作出安排。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

(1)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表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背规律的结果。

(2)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和创造条件,制约和影响某些规律发展作用的范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和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就说明了这一点。

(3)按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

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2002年全国高考:

3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33分)

(1)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2分)

(2)在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9分)

(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2分)

39.(共33分)答案要点:(1)①洞庭湖区人民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即从过去的单一经营到现在的多种经营(4分);②政府加大投资,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使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4分);③湖区居民从多种经营中提高了收入(4分)。

(2)①统筹规划,进行政策调整(3分);②直接投资,实施经济调节(3分);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3分)。

(3)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①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4分);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4分);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4分)。

2003年全国高考:

39.(17分)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回答:

(1)2002年夏天,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取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试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39.(1)①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②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①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②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③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005年全国高考:

39.根据河西走廊的地理特点及开发利用这一地区的历史经验教训,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①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定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其特殊性,人类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条件和自然规律发展相关产业,这是由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所决定的②河西走廊地区总的来说适合畜牧业发展,历史上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开发,有重大的军事、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量增加的人口及过度农业发展,加剧了人地矛盾,对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③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因此,我们对自然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要看到改造自然中的有利后果,也应看到可能的不利后果,不仅要看到短期后果,也应看到长期后果,不仅要看到局部后果,也应看到整体或更大范围的影响。

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都具有客观性,我们不仅要认识自然规律,也应当不断加深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并加深对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综合作用的认识。2006年全国高考:

38.(32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摆在突出位臵。

(1)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该采取的措施。(12分)

(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12分)

38.(32分)答案要点

(1)①2002-2005年间,我国GDP持续、平稳、高速增长;同期能源消费总量也高速增长。

②从2002到2003年,能源消费的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2003-2004年间能

源消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都没有显著变化,但前者的数值远高于后者的数值。

2004-2005年间能源消费增长率下降,同期GDP增长率保持稳定,说明我国经济

发展中单位GDP能耗较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2)①企业应该降低物耗、能耗,节约资源;降低三废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②为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应;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职工的劳

动技能;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①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分)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2分)我们既要尊重经济增长的规律,又要尊重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规律。(2分)

②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运用

规律的条件。(2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动地认识相关规律,在实践中创造条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2分)

从科学管理学派到行为科学学派

第七章:从科学管理学派到行为科学学派 第一节:行为科学学派的先驱人物: 一、福莱特(Foggtt,Mary P.1868年一1933年){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将军:三军参 谋长} 福莱特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她开始主要是学哲学的,但她有着广泛的兴趣,对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心理学和成人教育等都有兴趣,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她的主要著作有:《新国家》(1920年)。《动态的管理》(1941年)、《自由和协作》(1949年)等。 福莱特的价值和后来的命运。 福莱特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点:①通过利益的结合来减少冲突;②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邮形势规律;③通过协作和控制来达到目标;④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在这些问题上,她的观点主要如下。 1、通过利益的结合来减少冲突 社会组织内部总是有冲突存在的。处理冲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压服的方法。 第二种,妥协的方法。 第三种,利益结合的方法。这就是把冲突双方的利益结合起来,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解决办法,通常需要引人某些新些新事物,这些新事物可能是一 种启发性的思想或见解,但更经常的是,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利益结合的最大障碍在于人们对它缺乏思想准备和训练。利益结合的解决办法比较困难,需要智慧、识别力和创造力。但必须用这种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福莱特的“利益结合原则”同泰罗的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相似。有些学者认为它是理想主义的,无法实现。但也有人认为它是有启发性的。如循此思路前进,对于冲突的解决是有帮助的。 2.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遵循形势规律 为了实现“利益结合原则”,人们必须重新考虑他们对权威和权力的看法。要用“共同的权力”来代替“统治的权力”,用共同行动来代替赞成和压制。福莱特提出的克服办法是,使命令‘非人格化”,变服从个人命令为遵循“形势规律”。形势规律的基本原理是以科学管理的下述论点为基础的:在泰罗的职能管理中,人们服从的是经过研究确定的事实,而不是由某一个人的权责所决定的。如果权威是由职能产生的,那就同等级制度和地位没有关系。 3.通过协作和控制来达到目标 除非在一个特定形势中的全部要素(人和物资)是团结协作的,控制就不可能实现。控制的基础在于自我指挥的各个个人和群众认识到共同的利益,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控制,以便达到这个共同目的。 关于协作的四条基本原则是:①协作是涉及一种形势中全部要素的相互作用的因素; ②协作由全部有关负责人的直接接触形成;③协作要在早期阶段进行;④协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四条原则所达到的结论是:组织就是控制;组织和协调的目的是保证达到可控制的成果;协调达到团结,团结就是控制。 4.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 领导不应以权力为基础,而应以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形势中的相互影响为基础。 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组织的目标。他要使下属知道,所要实现的不是他个人的目

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第五条又具体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后来,国家教育有关部门又明确规定:禁止幼儿园教授小学内容和进行其他超前教育或强化训练,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防止“小学化”现象。而现在有些私办幼儿园,为了让家长满意,争取生源,而视幼儿教育规律于不顾,教幼儿学拼音、识字、写字、加减法等,还进行考试。过早的让幼儿接触应试教育,让幼儿的童年生活过早的消失。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奠基阶段。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座大楼,幼儿教育就是大楼的地基。地基虽然在地下看不见,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座大楼的质量。因此,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证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拔苗助长的行为,危害很大。一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的身心、动作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无力承担小学内容的学习。3-4岁幼儿因为小肌肉群还未充分发展,两手的精细化动作仍较迟钝,连使用筷子吃饭都比较困难,握笔也只能“一把抓”,这个阶段要求他们学写字,将影响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二是剥夺了孩子快乐的 验到了游戏的趣味。过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强化训练,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能力的发展。三是将造成厌学的严重后果。提前学习的孩子进入小学后,由于很多知识都在幼儿园学习过,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养成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等不良学习习惯。

科学管理原理模拟试题

科学管理原理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1.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 2.科学管理坚信: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不一致的。(×) 3.同时满足工人的高薪酬这一最大需求和雇主的低产品工时成本这一目 标,是不可能的。(×) 4.使工人、雇主双方遭受到最大害处的是‘本性磨洋工’。(×) 5.科学管理通过工作分析与工作执行分离,实现了以科学的知识代替过去 的经验(√)6.在科学管理下,工人在日常操作时,可以使用自认为最合适的工具和办 法。(×)7.泰勒认为,企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部门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工 人缺乏科学指导。(√)8.单个人工作的情况下,只有在其实现了日产出最大时,才可实现其财富 最大化。(√)9.通常管理下,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比起他们属下的所有工人的知识和 技能总和都要强。(×)10.现代科学或任务管理的精髓是管理人员和工人亲密无间的、个人之间的 协作。(√)11.如果人和机器的生产效率都发挥到了极至,能力成倍地增加后就很有可 能导致一部分工人的失业。(×) 12.在通常的管理制度下,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是不可能的。(√) 13.科学管理认为,从事管理者有责任去发现规律,以替代过时的经验。 (√) 14.科学管理原理不适用于太复杂的工作。(×) 15.为保证平均铲运负荷,铲运矿石时,用大规格铁锨,铲运灰土时,用小

规格的铁锨。(×)16.挑选工人不是要寻找特殊的人,而是从普通人中挑选少数特别适宜从事 这类工作的人。(√) 17.吉尔布雷斯先生所提出动作研究的方法,并不适用每一个行业。(×) 18.在个性化管理工人的方式下,工人出现一次失职应适当降低其工资。 (×)19.由于在科学管理下技工工作的特殊性质,老师必须到工人中间去培训。 (√)20.科学管理下,如果工人由于工作过度疲劳,所规定的任务一定是错误的。 (√) 二、单选题 1.财富最大化只能是(B)的结果 A、企业最大化 B、生产率最大化 C、工资最大化 D、奖金最大化 2.在“积极性加激励”管理制度下,实际上所有的问题由( B )决定, 而在科学管理制度下一半问题由( D )决定。 A雇主 B工人 C最高级别领导 D管理者 3.科学管理相信,从每个工人的每项操作中,都可以归纳出:( D ) A最佳方法 B简单规则 C最佳顺序 D科学规律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 C ) A、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B、实行计件工资 C、动作的标准化 D、实行职能工长制 5.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直接监督指导下属人员工作上,他 一定是( A ) A、工长 B、总经理 C、董事长 D、车间主任 6.科学管理中最突出的独一无二的要素是(A)。 A、任务观念 B、工资 C、奖金 D、动作 7.科学管理比通常管理制度下的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科学规律的形式

科学规律的形式 作者:姜水根 一、科学规律的内容与形式 以人们把物理理论直接称为科学规律.人们常说,开普勒是“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三定律是为行星运动“立法”.诚然,这种说法若是出于对科学家的赞美尚可理解,倘若论及真理的客观性,这句话是不妥的.行星的运动是客观的,开普勒三定律并不是为行星的运动“立法”,在开普勒发现它们以前,它们也一直存在并发生着作用,开普勒只不过发现了它们而已,所以说科学规律并不是科学家人为创造出来的.科学家是从客观事物中发现了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规律,科学规律的内容是客观的.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反映了宏观世界的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分子动理论、气体实验定律等反映了物体热运动的规律;欧姆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反映了电磁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规律的内容属于客观世界,物理理论作为科学规律的真理性的体现,就是它对客观世界的描述与客观世界的运动吻合. 出来,客观世界只是向我们展示现象,不向我们展示本质.物质的运动既没有告诉我们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公式,也没有让我们看见气体分子运动分布的函数.科学规律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科学家的研究,人们对科学规律只能日常用之而不知,每日遇之而不解,人们把太阳看成是一只火鸟,把彩虹想象为鹊桥,殊不知太阳的能量是靠核聚变提供的,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光的色散作用. 客观的,但是它们的形式是主观的,因为它们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内容和形式反映了事物的两个侧面,科学规律也具有这两个侧面,科学规律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不可分割的.当我们阐述科学规律的内容的时候就必然要采用一定的形式,阐述的方式就是它的形式.比如我们讲到物体受力时的运动,应满足牛顿第二定律,即加速度的大小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F=ma.当我们讲到两个物体因为具有质量而发生相互作用时,我们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描述这种相互作用,即这种相互作用遵守平方反比律.即使我们不用数学公式,对于客观世界的规律也要有一个表述方式,这就是科学规律的形式. 不是像出版书本,是采用横排还是竖排,或者采用彩图还是照片这样的外在的形式,我们要讨论的是科学规律为什么要采用现行的表述方式.在艺术上,要表现某一个主题可以采用诗歌、小说或者绘画、电影等不同的形式,那么在科学上,要表述物质运动的规律也要采用适当的形式. 二、科学规律表述形式的发展 形文字的形成就是很好的说明.比如我国古代的“雨”字,就是对下雨的形象描述;“旦”字,意指太阳在地平线上,即白天的意思(如图1所示). 图1 然现在看来显得幼稚,但是神话一方面体现了古代人们丰富的想像力,另一方面更是表达了古代人们掌握自然规律的愿望,人们并不满足于所看到的现象,而是希望能找出支配现象的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精华总结

《科学管理原理》读书心得 一、泰勒所处时代的工业背景,面临的管理问题是什么? 1.劳资矛盾尖锐,企图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P39-40) ①资方企图付最少的工资,获得最多的剩余价值;劳方企图付最少的劳动,获得最大的相对利益率; ②资方用最直接的,强迫式的管理方法对待工人;劳方用最隐藏的无声的对抗来抵制管理效果的实现;(P10-16) ③不公平体制下的相对不公平:劳资关系的抱怨存在于劳资双方,不切主题地抱怨和发泄。(P57-58) 2.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 ①劳资双方的关系停留在初级状态,没有也无法将生产效率作为最佳的结合点,更加不可能做为共同利益的实现点。 ②例证: 施密特搬运铁块效率12.5长吨→47长吨(P53) 砌砖效率120块/小时→350块/小时(P60) 检查钢珠工作时间10.5小时→8.5小时(P67) 机床切削效率提升2.5-9倍(P77) 3.经验主义盛行,经验就是权威,无人去分析并改进经验,并使之书面化、系统化。 ①职工口头传授并学习经验。(P23-24) ②“积极性加激励”的管理方式(P26-27)要求工人承担多种职责“计划→具体工作→工作任务完成”(非专业的社会分工) ③管理的方式,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掌握和积累技能、知识。 ④例证: 铲运工的铲运负荷(P49-50) 砌砖工的动作合理性(P58-59) 金属切削的速度,刀具形状,角度吃刀深度之间的配合关系(P67) 二、泰勒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总结出科学管理的原则的? 1.小范围试行,不正面触及主要矛盾; ①选1个人来做搬铁块试验; ②选1台订床做金属切削试验; 2.通过实验抓数据并总结分析,推广成果; ①搬铁块试验及数据表;(P53) ②切削实验,总结规律;(P81-89) 3.将规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①《科学管理原理》; ②《论金属切割工艺》; ③《工厂管理》。

恰到好处的做事方式_第1章 恰到好处地坚守原则办事要把握原则,不可破了规矩

一个人的成功,依靠的是个人的胆识、能力和智慧,依靠自己勤勉而诚实的劳动去"争取",而不是靠歪门邪道、坑蒙拐骗去"诈取"。真正做出大成就的成功者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当你出卖原则去为自己换取机会时,你踏入的可能正是一个陷阱。 办事不违背良心,不破坏规矩 关键词:按规矩·守规则·良心 适用情境: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运用此方式。 做人最需要讲信义、信誉和信用,最应该讲诚实、敬业和勤勉。也就是说要在正途上"勤勤恳恳去努力",事业才会长久。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外国人到海外旅行,回来时将一颗宝石藏在鞋里企图不通过纳税入境,结果被当地海关查出扣留。与外国人同行的犹太人看到这种情况时,奇怪地问道:"为何不依法纳税,堂堂正正地入境?"按照国际惯例,像宝石之类装饰品的输出费,一般最多不超过8%。如果照纳输出费,堂堂正正地进入国境,若想在国内再把宝石卖出时,只要设法提价8%就行了。因此说,依法纳税、按规矩做人实在是一个明智之举。 每一件事的运作都有自己的规则,办事人员也必须遵守规则。比如必要的手续,无论繁简,该办就必须去办;比如签订的合同,无论难易,当履行的一定要履行;比如商人做生意时,政府的法令法规无论如何都要遵守。 做人要中规中矩,照规矩办事,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能建立信誉。良好信誉的建立,与办事者能够坚持规矩办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只有规规矩矩地按照大家都知道的,也是大家都应遵守的规矩办事,才能使人信服,也才能建立起信誉。不顾章法、不按规矩办事的人,是没有人会相信他的。 第二,能保障安全。这个安全,主要是指利益上有所保障。比如犯法的事不做,做了就是没按规矩来,这样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又比如再要好的朋友,在生意上有合同该签该订的一定要签要订,该怎样签怎样订,就要照规矩去办。因为只有按规矩签订的具有法律效用的合同,才能对合作双方产生约束力,才能有效地保护双方的利益。 规矩渗透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你以为这些条文契约限制了我们的发展空间,那是还没有深刻理解规矩的意义。一个守规矩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这种无形的资本将成为你成功的基石。 在世界女性富豪榜上的大多数人,都是以继承遗产或者是夫妻共同创业和拥有财富的方式来出现在榜单上的,而张茵则不同,她是全世界最富有的白手起家独立创业的女性。

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100年前出版的这部《科学管理原理》,象征着管理学的诞生,作者Taylor 也因此被公认为是“管理学之父”。在20世纪以前的工厂企业,是没有管理的,最多是一些从计时工资到计件工资的改革、工人奖励制度等。但这些方式,都是局限于工人本身,也即是寄希望于能够更积极地工作。但Taylor完全颠覆了这种思维,它指出需要管理者加入新的工作,与工人们一起提高生产率、增长利润,要实现这个目的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管理原理。 从此,工厂企业不再只是“工人+资本家”的结构形式了,而是“工人+管理者+资本家”,而Taylor科学管理的责任最主要的就是放在这个新增加的“管理者”的身上。随着20世纪企业形式的进一步转变,企业所有者慢慢脱离管理,而由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尤其是在20世纪末期,这就更推动了管理科学的进步。我们学习现代管理学,不能忘记管理学之父Taylor最初提出“科学管理原理”的过程、目的和方法,它依然对我们有很深的启示。 1、管理:从天才到制度 “过去流行的观点可用这样的俗语表达:‘工业界的领袖是天生的,不是后天成就的。’道理曾是这样,如果能够物色到合适的人,就尽可以放心地让他去想办法。将来,人们会认识到我们的领袖人物必须是通过培训而成就的——正如天生胜任一样。别指望哪位伟大的人物(过去人事管理制度下的)能够与一些普通人形成的、有效合作的集体一决高低。 “过去,人是第一位的;未来,制度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伟大的人物了,正好相反,任何先进制度的首要目标是造就一流的人才。而且,在系统管理之下,最出色的人将比以往更有把握、更快地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撰写本文有以下目的: “第一,通过一系列简明的例证,指出由于我们几乎所有日常行为的效率低下而使全美国遭受到的巨大损失。

哲学故事按客观规律办事

按客观规律办事 ——哲理故事9则 1、赶在畜瘟疫前 1875 年某日,美国某肉类食品公司的老板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导———墨西哥发生了畜瘟疫。他想, 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了瘟疫, 必然会很快传到相邻的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而这两个州都是美国的肉类食品供应地,一旦发生瘟疫, 政府必然会令下令禁止这两个州的肉类食品外运。于是, 这位老板立即派他的私人医生到墨西哥进行实地考察。第二天, 医生打来电话, 说那里确实发生了畜瘟疫,而且情况非常严重。这位老板立即从上述两州购买牛肉和生猪, 并火速运往美国东部。几天后, 瘟疫传入美国, 政府下令禁止这两个州的肉类外运,美国市场因肉类食品短缺而涨价,这家肉类食品公司却因此获利9000 万美元。 规律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创造、不可抗拒、不可消灭, 但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案例中的美国某肉类食品公司的老板就是自觉运用了价值规律以及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最终赚了个盆满钵满。 【点评】该案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作为企业经营者在不断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同时, 也要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及时捕捉市场信息, 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 改善自己的经营策略。作为我们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不断提高我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2、人的悲哀 一位新疆诗人亲眼看见这样一幕悲剧: 天山脚下小村庄的一匹漂亮母马,失去了矫健的配偶,村里人想再找一匹公马,形成一个骏马群落。在失望于一匹匹公马后,人们最终想到了这匹母马的儿子,一匹强壮膘悍浑身无一根杂毛的白马。 但牧民们非常清楚, 马不近亲交欢,鞭打也不行。于是他们用黑布罩住了两匹马的眼, 怀着畸形的心态,将雄健的公马拉到美丽的母马旁。 人们如愿以偿。事后, 一位牧人想木已成舟, 于是在百米外取掉马的眼罩。白马回头看了一眼母马, 仰天长啸; 母马也认出了白马,顿时扬起了前蹄, 几乎将身体竖起,爆发悲鸣。 牧民们猛然惊醒, 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白马拼死挣脱缰绳,向远处的崖边跑去,纵身一跳; 而此时母马也脱缰向相反的方向跑去, 面对万丈深渊,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辩证法告诉我们: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还表现出不可抗拒性。当人们没有违背规律时, 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人们的行动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 受到惩罚的时候,就会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 【点评】故事中" 马不近亲交欢" 是客观规律, 而人的悲哀就在于违背了这一客观规律,怀着畸形的心理, 夹裹着人的谋略与私欲,偏要试一试,其结果不言而喻。 因此,我们不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出事,出大事。3、爱我就别管我 有一次, 一群科学家在海边考察, 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堆上的一个洞穴里探出头来四处张望, 在确认没有危险之后, 慢慢地、警惕地朝海里爬口这时, 一只在空中盘旋的海鸟发现了它, 使冲了下来, 小海龟急忙掉头往回爬。这群科学家见状, 恻隐之心顿生, 决定帮小海龟一把。他们跑过去抱起小海龟, 把它放到海里去。正当他们为自己的" 义举" 而沾沾自喜时, 始料不及的事发生了。洞穴里别的小海龟见爬出去的那只小海龟没有回来, 以为外面安全了, 使纷纷往外爬。这立即引来了一大群海鸟, 他们不断地冲下来, 享用着丰盛的美餐。实际上, 第一只爬出来的小海龟是出来探路的哨兵, 一旦有危险就回去报信。人们出于好心帮了这只小海龟, 却害惨了整窝海龟。 【点评】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要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大自然有自己的法则, 并且许多法则是我们还没有掌握的。人为干涉, 往往是好心办坏事, 帮倒忙。以前人们环境意识淡漠的时候, 把好吃的动物捉来吃, 好玩的东西捉来玩, 无所不用其极。现在, 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 很多人知道要爱护动物, 但似乎又矫枉过正, 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很多人把动物当做宠物养起来, 精心呵护。实际上, 这些做法违背了自然法则, 有悖于保护动物。动物是自然之物, 只有在自然中磨炼, 能健康成长。人类俨不去干预它们的生活, 就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4、任其挣扎 有一个人得到了一个蝴蝶的茧。据说那只茧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一天, 茧里的蜗把茧咬破了一个小口。这人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着,想要破茧而出,好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 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又过了一会儿, 它好像筋疲力尽,停了下来。这人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茧的口子剪大了一些。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然而, 它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它战战兢兢地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 身体还像一个肿肿的小虫。它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一直在桌子上, 带着那对紫色的萎缩的翅膀和一个肿胀的身体哆嗦地蠕动着, 直到死亡的来临。其实, 正是那人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丽的生命。因为,大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蝴蝶捅破茧而出的挣扎中, 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 这样,当它终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双翅。 【点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 它都客观, 地存在着, 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神, 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 人们只能去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上述故事中的主人翁不但没有帮助蝴蝶健康成长, 反而促其早亡。这和" 揠苗助长" 的寓言故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我们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就必须严格地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决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第二课 第一节 第三框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第二课第一节第三框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探索规律实事求是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性 第三框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懂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规律,把握科学与规律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探索规律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学会鉴别真相和假象。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通过上网和查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甄别真相的能力;通过对科学和规律的关系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规律观和科学观;通过科学和规律的学习,了解科学的本质,从而培养不怕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把握科学与规律的关系,树立学生追求真理的求实态度。 二.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居里夫人不怕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典型

事例和上网查询空城计的典故,要求多媒体来展示;寻 找当代社会人们探索规律、利用规律的生活实例。 2.教师:师生合作,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和编制 居里夫人的至理名言。 三.教学过程 【引言】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实践中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科学就承担 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的任务。 1.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是科学的任务(板书) 【思考与讨论】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门学科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请同学们举例的在中学教材 各门学科所揭示的规律? 如:语文是研究语言和文字的科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 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英语是学习英国的语 言和文字的科学;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包括声学、热学、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 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社会科学。 【教师归纳】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物理的万有引力规律、化学的元素周期率、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规律、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等,都是各门学科所揭示 的事物运动的规律。可见,科学就承担揭示事物运动的

按客观规律办事

。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1)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坚持联系的发展的态度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孤立的、静止的地看问题,违背客观规律。 (2)情感目标: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国家两个文明建设的方针、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爱国情感。 (3)价值观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建议 关于第三节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人和规律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也不能违抗规律,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在规律面前有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第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1)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统一就统一在使思想符合客观实际上。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实事求是;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使思想符合变化发展了的实际而不被旧观念所束缚,就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关于第三节教法建议 (1)、总体思路:哲学原理或观点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综合概括的结果。每一个普遍性的哲学命题,都是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础上的总结和抽象。所以,每个重点难点的突破都是由具体到抽象,而且要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三个方面列举事例,只有这样得出结论才带有普遍意义。 (2)、具体建议: a.对"规律的客观性"的教学可采用调查法。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围绕"我们学过哪些规律?具体的规律和哲学上讲的规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点?社会上有哪些规则?规律和规则的区别是什么?规律客观性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表现?人和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调查结束后,各小组将调查结果在全班作汇报,教师可就其中的疑点再带领学生进一步探讨。 b.对"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这个知识点的分析,教师可由一个辨题引入,如解放思想,就不能实事求是;要实事求是,就会限制解放思想。在辩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关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示例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任何一个组织,凡是有目标、有协调活动,都需要管理。学完课程后,你有哪些收获?或者体会?请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短文。 答:在学习管理学知识后,我更深刻的意识到了一个企业或是团队的成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学习管理学知识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知识源于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结合生活更好的理解知识。 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知识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知识对于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会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习管理学知识分为计划、组织、人员、领导、控制六篇,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而计划作为管理学知识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 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如何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这项职能在所有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计划包括确定使命和目标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标的行动。这需要指定决策,即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确定行动步骤。计划制订分为如下步骤:寻找机会→确定目标→拟订前提条件→确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制定衍生计划→用预算量化计划。计划制订的步骤可以用于大多数需要的场合,例如许多大学生准备出国留学,那就可以根据这些计划步骤来为自己做准备。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出国读书的机会以及因此所带来的机遇等。然后,我们就需要设定各方面的目标,如选择国家以及就读的专业领域等。我们还需要假设是否能在留学过程中获得奖学金以及是否能够在外兼职打工,无论哪种情况,都有几个需要仔细平衡的选择方案。因此,学生们可以就申请不同的学校利弊进行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留学国家和学校。在成功收到入取通知书后和申请到签证后,我们就需要开始指定衍生计划,包括选择住处、搬到一个新的地址,或在学校附近找一份工作。然后,我们需要将一切计划转换成预算,包括学费、生活费等等。这些步骤都是一个计划的体现。 作为计划的一种——战略则是指确定企业的使命和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并制定行动方案,配置相应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这其中管理学https://www.doczj.com/doc/da13410435.html,知识为我们引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现代环境分析工具:swot矩阵。swot矩阵应用范围很广,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于企业组合矩阵。swot矩阵是一种系统分析的概念框架,这种分析有利于把外界的威胁和机会及组织内部的优势和薄弱环节结合起来。在swot矩阵中,“s”代表优势,“w”代表薄弱环节,“o”代表机会,“t”代表威胁。通过这四种因素之间的不同组合,产生了四种不同的战略:

《按客观规律办事》测试题

哲学第二课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测试题 一、选择题 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1~2题: 1.对列宁的这一论断的正确的理解有() ①规律与联系是没有区别的②规律与联系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客观性 ③规律是一种联系,但联系未必是规律④规律是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有人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无规律的、杂乱无章的,只是由于人们有意识的进行整理,才有了规律。这种观点是() A.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B.认为人们可以制定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 C.认为人们可以发现自然规律的唯物主义观点 D.把自然规律看成是意识的产物的唯物主义观点 我国有许多名言典故都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哲学道理。据此回答3~5题: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名言的哲学寓意是() A.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的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反映 C.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D.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 4.庖丁解牛和拔苗助长的故事共同说明了() A.人们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取得成功 B.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大,成效就越小 C.人们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去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解析:这是一组比较型试题,解答此题必须熟知基础知识及故事内容。A说法过于 5.从哲学上看,“守株待兔”寓言中的农夫的错误在于() ①想问题、办事情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②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 ③把事物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④没有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确定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启动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据此回答6~7题: 6.“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我们来说,能否抓住机遇,关键是() A.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 B.是否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 C.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D.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科学的价值观 7.抓住机遇就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造条件、利用条件,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下列选项,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是()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④实事求是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一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蚂蚁扑捉害虫。近年来,我国人工繁殖赤眼蜂、金小蜂等天敌害虫,防治稻纵卷叶螟、玉米螟、松毛虫等多种害虫。据此回答8~9题: 8.上述材料表明() A.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能够限制规律的作用 C.人能够创造天敌昆虫与害虫的关系 D.人能够改造某些有害的规律 9.利用天敌防治害虫,从另一个角度说明() A.规律是可知的 B.规律是可以被人们利用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条件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06年1月16日记者从广东省气象局了解到,由于自去年10月份以来广东降水持续偏少,广东全省目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根据气象预测,2006年1月到3月广东总雨量西南部正常,其余仍将偏少一到两成,旱情仍在进一步持续。据此回答10~11题: 10.人们对未来天气的认识,根源于过去与当前的天气实况,根源于大气运行的规律性。 人们通过了解过去与当前的天气实况,获得对未来天气状况的认识深刻的说明了()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

浅谈工程建设进度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浅谈工程建设进度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指出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并从若干方面就此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可供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参考所用。 关键字:工程建设;进度;遵循;科学规律 Abstract: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schedule control must follow the scientific laws, and some from the issue for a more detailed discuss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experiences. For relevant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used reference. Key wor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gress; Follow; Scientific law 0 前言 工程建设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建设中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并列为工程建设控制的三大目标之一,而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形成阶段,对其进行进度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控制的重点,因此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又是承包单位进行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核心。 2011年7月13日,在河北省委七届七次全会上,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批评了工程建设上的浮躁作风,表示坚决取缔“决战90天”、“大干快上”等冒进标语口号,工程建设进度必须尊循科学规律。 1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特点分析 1)进度计划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2)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的可分性和进度控制的多层性; 3)各项建设任务活动时间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 4)进度控制就是经过不断地计划、执行、检查、分析和调整的动态循环; 2 影响进度的因素分析及作用

做人要厚道 做事要精明_第九章 按规则做事:有的放矢,办事讲套路

“套路”就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事规则,往往在公开信息中和人们的潜意识中存在,并悄然无息地在生活和工作的细节里体现。一般来说,不懂得套路的人,可能会走弯路,工作效率低;懂得套路的人,办事可以走捷径,事半功倍。不循套路而一味标新立异,就有可能撞南墙。所以,按照行事的规则去办事,做到有的放矢,是成事的关键。 “对症下药”巧送礼,投其所好事易成 中国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很多事情靠公事公办往往办不成。因此,沟通就成了办事的必要环节,要想有个良好的沟通就应该有所行动,而送礼就是这种行动的最佳表现。而同样去送礼办事,有的人送礼就能把事情办成,有的人送礼就没有什么效果。可见,送礼也是一个学问。 送礼是办事套路里很重要的一环。送礼送到心坎里,说到底也就是对症下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投其所好。送礼要想送得合适,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方喜欢。 清代巨商胡雪岩既善于经商,也善于经营自己的关系网,他的精明之处在于,他善于抓住不同人的特点,投其所好。 在胡雪岩的那个时代,要经营势力,离不开银子的作用。胡雪岩深谙此道,自然也从不吝惜银子,甚至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比如,时任浙江藩司的麟桂调署江宁藩司,临走时在浙江亏空的两万多两银子需要填补,又一时筹不到这笔款项,便找到胡雪岩请他帮助代垫,胡雪岩二话没说便爽快地应承下来,以致麟桂派去和胡雪岩相商的亲信也“感动”不已,称胡雪岩实在是“有肝胆”“够朋友”,要他一定不要客气,趁麟桂此时还没有卸任,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反正惠而不费,他一定肯帮忙。而胡雪岩做的也实在“漂亮”,他没有提出任何索取回报的过分要求,只是希望麟桂到任之后,有江宁方面与浙江方面的公款往来,能够指定由他的阜康票号代理。这一点点要求,对于掌管一方财政的藩司来说,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事实证明,胡雪岩的投资是有眼光的,最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胡雪岩为了与左宗棠拉上关系,也颇费了一番心思。胡雪岩初次拜见左宗棠时,左宗棠因为听到一些关于胡雪岩与太平军关系的谣言,对他颇有戒备,甚至都不给他让座,很是“凉”了他一把。而胡雪岩最终还是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甚至被引为知己,左宗棠由此成为胡雪岩在官场比王有龄更有力量的靠山。后来也是因为左宗棠的大力举荐,胡雪岩才得到朝廷特赐的红顶子。 在人际交往中,要取得他人的信任是很不容易的。胡雪岩取得左宗棠的信任,其实只做了两件事: 第一,献米献钱。胡雪岩回杭州,带到杭州去的有1万石大米和10万两银子。本来这l万石大米有一个名目,那就是当初杭州被围时,胡雪岩与王有龄商量,由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采购大米以救杭州粮绝之急。当时胡雪岩购得大米1万石运往杭州,但因无法进城,只得将米转道宁波。现在杭州收复,胡雪岩将这1万石大米又运至杭州,且将当初购米款两万银子面交左宗棠,等于是他既回复了公事,以此证明自己并非携款逃命,而又另外无偿献给左宗棠1万石大米。那10万两银子则是胡雪岩为了敦促攻下杭州的官军自我约束、不要扰民而自愿捐赠的犒军饷银。当时清兵打仗为鼓励士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攻城部队只要攻下一座城池,3日之内可以不遵守“禁止抢劫奸淫”的军规,而胡雪岩献出10万两银子,是要换

第二课第一节第三框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第二课第一节第三框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 规律 探索规律实事求是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性 第三框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懂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规律,把握科学与规律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探索规律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学会鉴别真相和假象。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通过上网和查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甄别真相的能力;通过对科学和规律的关系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规律观和科学观;通过科学和规律的学习,了解科学的本质,从而培养不怕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把握科学与规律的

关系,树立学生追求真理的求实态度。 二.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居里夫人不怕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典型事例和上网查询空城计的典故,要求多媒体来展示;寻找当代社会人们探索规律、利用规律的生活实例。 2.教师:师生合作,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和编制居里夫人的至理名言。 三.教学过程 【引言】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实践中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科学就承担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的任务。 1.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是科学的任务(板书) 【思考与讨论】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门学科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请同学们举例的在中学教材各门学科所揭示的规律? 如:语文是研究语言和文字的科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英语是学习英国的语言和文字的科学;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包括声学、热学、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

1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管理学基础 1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2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3管理职能的划分:计划、决策、组织、人事、领导、激励、控制、协调 4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5(1)重视团队建设与设计的方法值得效仿吗? 重视团队建设与设计可以借鉴,但帕森公司这个团队存在若干问题: 1、团队类型定位不当,自我管理型团队要求成员之间从事相还互依赖工作,而博德设立团队成员基本上为技术人员,无依赖关系。 2、团队成员定位不当,一个团队需要三种人:技术人员、决策人员、善于聆听,解决冲突及人际关系人员。显然博德的团队缺乏这种构成。 3、没有处理好激荡期产生的矛盾。由于人员工资问题引发,团队处境岌岌可危。 (2)团队工资问题 工资是激励员工的一种手段,博德未能运用好这一手段 1、按知识付报酬是不完善的计划 2、未考虑到成员具体生活环境和面临的压力 3、未能形成成熟的意见即予以暗示,引发不满 (3)团队培训是否应该 技术性培训应该进行,这也是一种对成员的激励,但博德忽视了几点: 1、培训人员的具体个体情况 2、操作人员需要培训的必要性 3、培训后操作手册由哪些人编写,如何编写 4、培训的收益与支出比例问题 三、体会及建议 1、重新设计团队人员 ?需要能够与团队成员良好沟通的人员加入 ?需要一个有控制力的核心 ?加强与具体成员沟通,尤其是在一些变革时,决策不要太主观 ?团队领导者充分考虑具体人员的具体需求 2、合理组织培训 培训考虑具体培训人员状况,帕森公司操作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家庭负担较重。应采取 (1)、与工作实质内容相结合的培训而不是长达几个星期的外地培训。 (2)、培训人员选择有学习积极性和接受能力强的人,随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转培训 (3)、操作手册指定人员编写,再征求相关人员意见 3、团队内改革一定要慎重 团队成员会联合起来抵制执行者 (1)、变革之前充分调查 (2)、变革之前充分沟通 (3)、避开一些突出矛盾,不可过于激进 6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 (1)系统思考。一要系统的观点;二要动态的观点。(2)超越自我。(3)改变心智模式(4)建立共同愿景。(5)团队学习。 7计划,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组织自身的能力,通过科学地预测,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