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某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18-2020)

目录

一、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一)“十二五”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挑战与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目标指标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生态环境管控,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二)狠抓环境质量核心,全力打好三大战役

(三)加强重点领域治理,深入推进治污减排

(四)强化环境风险管控,筑牢环境安全基础

(五)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深化环保制度建设,推动环境多元共治

—1—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任务分工

(二)加大环保投入

(三)深化区域协作

(四)强化监督考核—2—

“十三五”时期,是××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幸福美丽××的关键时期。依据《××市“十三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2018—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各级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依据,是推进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纲领。

一、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一)“十二五”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了《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威委发〔2015〕19号),进一步落实了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环境保护监管责任。成立××县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制定《××县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威委办发〔2017〕9号)和《××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威委发〔2017〕11号),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加速形成。

绿色发展。严控过剩产能盲目扩张,拆除1座420立方米高炉、1座460立方米高炉、1座80吨转炉,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20万吨;积极引导煤矿关闭退出,共计关闭煤矿37个,化解煤炭产能55万吨。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共淘汰水泥35万吨(其中熟料16万吨)、耐火材料9.15万吨、过磷酸钙10万吨、盐酸

—3—

法磷酸氢钙3万吨。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空间格局,严控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建设。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县城居民生活用气普及率达92%,工业骨干产业天然气燃料比例不断提高。加快页岩气等新能源资源的调查、勘探和开发,累计产气31.3亿立方米。

环境质量。2017年,县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87.6微克/立方米,与2010年相比下降40.4%;无酸雨污染。地表水16个控制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8.8%,与2011年持平;劣Ⅴ类水质比例下降12.5个百分点,廖家堰断面消除劣Ⅴ类水质;××河干流水质稳中趋好。县城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良好;各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90.9%,与2011年相比上升32.6个百分点。县城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辐射处于正常环境水平。

污染物减排。淘汰燃煤小锅炉12台,共计17.2蒸吨,县城规划区内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完成四川××西南水泥有限公司2500吨/天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脱硝工程和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球团生产线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完善24户砖瓦企业除尘脱硫设施,完成15户耐火材料企业煤改气,新增4户陶瓷企业煤气发生炉煤气脱硫设施,全面完成51户加油站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共2647辆。按照“先停后治”和“三个一批”的原则对47户“散乱污”企业开展整治,其中停产取缔9户。2015年,全县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4—

别为11221.42吨、8571.06吨和997.93吨,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22.5%、15.6%和14.3%。

环境污染治理。全面清理和排查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开展严陵工业园区及县城周边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开展城市扬尘污染综合治理。编制《釜溪河(××河)流域控制单元水体达标方案》,清理和排查城区入河排污口。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十二五”期间,依法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1件。

环境风险防控。开展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环境安全隐患检查,督促企事业单位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加强重金属相关企业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组织开展重点区域维修服务规范化管理专项检查。

环境监管能力。全县20个镇设立了环保站,并分别配备1名以上环保专职人员。新建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1套,完成六参数改造。配合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和源解析工作,探索区域灰霾污染特征和成因。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公布环境影响评价信息、重点监控企业环境信息、国控企业排污费数额、行政处罚案件信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县水资源匮乏,长沙坝水库和葫芦口水库年均供水量占流域可利用水资源量的60%以上,××河生态流量严重不足,枯水期部分支流甚至断流,水环境容量严重超载。

—5—

布局性和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县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煤焦化、火电、钢铁、水泥、陶瓷等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产业比重大,高污染产业靠城而建,造成大气及水环境污染局部集中。

生态环境质量形势严峻。2017年,县城细颗粒物年均浓度62微克/立方米,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距达标还有一定差距;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增幅较大,与2010年相比分别升高21.1%和64.7%。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河流域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指标超标严重,城区段为劣Ⅴ类水质,出境断面廖家堰虽已消除劣Ⅴ类,但水质尚不稳定,枯水期水质超标问题突出;岷江一级支流越溪河长期为Ⅴ类水质;部分支流污染严重,宝溪河、镇西河、新场河、达木河为劣Ⅴ类水质;县城备用水源团鱼凼水库污染严重,已失去饮用水功能。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仍有欠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还未完全落实,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局面还未全面形成。基层环保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监管手段滞后、管理能力不足、保障条件不够、执法力度偏软等问题依然存在,环境监管力量与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不相适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断面数量较少,未形成网络化监测体系。

—6—

(三)挑战与机遇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系列挑战:一是“十三五”期间××县面临建成25万人中等城市和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任务,污染排放总量仍将维持在高位水平,新老环境问题叠加,治污减排面临巨大压力;二是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基本县情还没有根本改变,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环境破坏在部分区域、流域集中,局部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三是页岩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将加大××县资源环境压力,协调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四是持续稳定的环保投入机制仍不健全,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生态环保资金投入受限。

同时,也面临重要机遇:一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源动力;二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写进宪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修订,环境税法的实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三是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的全面实施,有利于全县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全面丘陵地区经济强县;四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不断健全,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进一步厘清,各级财政及社会资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持续加大,有利于全县补齐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短板,开创齐抓共管、全民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新

—7—

局面。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省委关于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工作部署,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赢“三大战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努力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环境优美的幸福美丽××。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推动能源结构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质量核心,底线管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确立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制定产业准入—8—

负面清单,强化生态环境硬约束。围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污染防治攻坚为抓手,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治理,协同控制,分类管控,精准施策。

信息公开,社会共治。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治理,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推动全民共治。

改革引领,制度创新。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环境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加快形成共抓、共管、共享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三)目标指标

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基本解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幸福美丽××建设取得新成效。

—9—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生态环境管控,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1.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基础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环保政策,形成城镇化、农业和生态安全三大战略格局。重点开发区域加强环境管理与治理,加

—10—

强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提高环境质量。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完善旅游环保基础设施。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空间范围,编制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分级分类管理,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目标责任制和绩效管理体系,对红线区环境质量、生态功能、资源利用等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确保红线区域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推进“多规合一”。建立以城乡规划为基础、各类空间规划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构建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2.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淘汰落后产能。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持续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对区域内长期超标排放、无治理能力且无治理意愿、达标无望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淘汰。深入推进钢铁、水泥等重污染行业过剩产能退出,加快建陶、石化、煤炭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新(改、扩)建项目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工业提质升级,推进化工、冶金、

—11—

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环境友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格控制城镇周边的高污染行业项目建设,坚持企业入园发展、试点园区企业退出机制,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协调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推进长宁—××国家级页岩气项目,提高清洁能源供应能力。

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加大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支持力度,推行合同服务、综合环境服务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政府环境保护项目,加强对环评、环境监测等社会机构的指导,强化环保中介咨询行业监管。

3.着力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坚持源头防控。强化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对区域生产布局的引领和约束作用,确立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作为定布局、定产业、定项目的重要依据,引导发展方向、调控开发强度。严格开展开发建设规划环评,组织开展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环评与核查,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效能,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强化事中事后监督,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后评价。

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大煤炭洗选力度,严禁劣质散煤流通与使用,严格生产加工企业煤炭质量管理。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发电的使用比例。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原则,大—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